自控原理第二版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校正和整定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控制对象组成的。

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使被控对象的输出与期望的参考输入信号相匹配,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种类型。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不受被控对象的影响,而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受到被控对象的反馈影响。

其次,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稳定性、动态性能和静态精度。

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动态性能是指控制系统对于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和振荡情况。

静态精度是指控制系统在稳态下对于输入信号的精确度。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分析包括了判据、判据的稳定性判定、稳定性判据的应用等内容。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稳定性分析包括了判据、判据的稳定性判定、稳定性判据的应用等内容。

控制系统的校正和整定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控制系统的校正和整定包括了控制器参数的校正和整定方法、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化方法等内容。

总结而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为读者对自动控制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意事项
1. 请在 请在CPU450MHz,内存 ,内存256M以上的计算机上使用 以上的计算机上使用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 Windows 2000 操 作 系 统 , 安 装 Office 2000软件,或更高版本. 软件,或更高版本. 软件 2. 使用时请安装MathType5及以上版本,否则课件中 使用时请安装 及以上版本, 及以上版本 的部分公式不能正确显示. 的部分公式不能正确显示. 3. 将字体文件 将字体文件LZFonts.ttf拷贝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拷贝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 目录下的Fonts子目录中,以显示两个花体字符. 子目录中, 目录下的 子目录中 以显示两个花体字符. 4. 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为 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 × .

自动控制原理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点击目录页各项,可进入相应章节;由于使用了超 点击目录页各项,可进入相应章节; 级链接, 请将所有多媒体课件的ppt文件拷贝到同一 级链接 , 请将所有多媒体课件的 文件拷贝到同一 个文件夹中使用. 个文件夹中使用. 2. 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或鼠标上的滚轮可以实现 使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或鼠标上的滚轮可以实现 幻灯片的向下,向上翻页. 幻灯片的向下,向上翻页. 3.使用键盘上的 键,可以回到总目录页. 使用键盘上的Esc键 可以回到总目录页. 使用键盘上的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 绪论 章
孟庆明 主编
高等教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章 第4章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 章 复域分析法 根轨迹法 第5章 频域分析法 章 频域分析法——频率法 频率法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章 第7章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分析 章 采样数据控制系统分析 第8章 状态空间分析法 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1. 介绍。

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将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2. 第一章。

2.1 课后习题1。

答,根据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出不受到被控对象的影响,而闭环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输出受到被控对象的影响。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但也更加复杂。

2.2 课后习题2。

答,传递函数是描述控制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形式为输出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除以输入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

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3. 第二章。

3.1 课后习题1。

答,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时的表现。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判据、根轨迹和频域等方法进行,其中判据法是最为直观和简单的方法,通过对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判别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3.2 课后习题2。

答,根轨迹是一种描述控制系统特征方程根在复平面上运动规律的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过渡过程和静态误差等性能指标。

通过对根轨迹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

4. 第三章。

4.1 课后习题1。

答,比例控制器是一种简单的控制器,它的输出与系统的误差成正比。

比例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的静态误差性能,但无法消除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和过渡过程中的振荡。

4.2 课后习题2。

答,积分控制器是一种消除系统静态误差的控制器,它的输出与系统的误差积分成正比。

积分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消除系统的静态误差,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过度调节和振荡。

5. 总结。

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的详细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1. 什么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学科。

它涉及到信号处理、系统建模、控制算法设计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为什么需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如何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知识可以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未来的科研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

输入是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出是系统的反馈信号,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计算,然后控制被控对象的行为。

自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使系统的输出信号尽可能接近期望值,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4. 自动控制原理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空间方程等。

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5. 自动控制原理的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不同的控制算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6. 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车辆行驶等方面的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7. 自动控制原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原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自动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适应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对系统的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答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涉及到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

1. 什么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如何评价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或参数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评价一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常可以通过系统的零点分布、极点分布、频率响应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2. 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如何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是指系统极点随参数变化而在复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通过根轨迹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超调量、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

3. 什么是PID控制器?它的参数如何调节?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由比例环节(P)、积分环节(I)、微分环节(D)三部分组成。

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通常可以通过试错法、经验公式、优化算法等方法来进行。

4. 什么是状态空间法?它与传统的传递函数法有什么区别?状态空间法是一种描述动态系统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从系统的状态方程出发进行分析和设计。

与传统的传递函数法相比,状态空间法更加直观、灵活,可以方便地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时变系统等复杂情况。

5. 什么是根轨迹法?它与频域法有什么联系?根轨迹法是一种通过系统的极点来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它与频域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根轨迹法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超调量等性能指标,而频域法则可以通过系统的频率响应来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答,相信大家对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控制工程领域的知识将大有裨益。

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多思考、多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_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 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

大学_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 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王金城著)课后答案下载1控制系统导论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1.1.1一个实例1.1.2控制系统方框图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2.1按信号的传递路径来分1.2.2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来分1.2.3按系统传输信号的性质来分1.2.4按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来分1.2.5其他分类方法1.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4自动控制的发展简史1.4.1经典控制理论阶段1.4.2现代控制理论阶段1.4.3大系统控制理论阶段1.4.4智能控制阶段__小结习题12控制系统数学模型2.1导论2.2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2.2.1微分方程式的建立2.2.2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2.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3.1传递函数的概念2.3.2传递函数的性质2.3.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4控制系统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4.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2.4.2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2.4.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5应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 2.5.1举例2.5.2传递函数2.5.3结构图模型__小结习题2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3.1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 3.1.1典型输入信号3.1.2系统的性能指标3.1.3瞬态响应分析3.1.4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特性3.2增加零极点对二阶系统响应的影响 3.3反馈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3.3.1稳态误差的概念3.3.2稳态误差的计算3.3.3主扰动输入引起的稳态误差3.3.4关于降低稳态误差问题3.4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3.4.1稳定性的概念3.4.2劳斯判据3.4.3赫尔维茨判据3.5控制系统灵敏度分析3.6应用Matlab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__小结习题34根轨迹法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4.3控制系统根轨迹的`绘制4.4广义根轨迹4.4.1以非K?为变参数的根轨迹4.4.2正反馈系统的根轨迹4.4.3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根轨迹4.5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4.5.1主导极点的概念4.5.2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4.6利用Matlab绘制系统的根轨迹__小结习题45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5.1频率特性的概念5.2开环系统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 5.2.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5.2.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5.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3.1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数学基础 5.3.2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4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5.4.1相对稳定性5.4.2稳定裕度的求取……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7线性离散控制系统8非线性系统理论9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10鲁棒控制系统附录Matlab简介参考文献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敏王金城著):内容提要本书还结合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的讲解,应用了Matlab及控制系统工具箱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例题、习题介绍Matlab在控制系统分析、综合及仿真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k (x x ) f ( dx1 dy )
(1)
1
1
dt dt
对B点有
f ( dx1 dy ) k y dt dt 2
(2)
联立式(1)、(2)可得:
dy k1k2 y k1 dx dt f (k1 k2 ) k1 k2 dt
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 f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ur 。 此时, ue ur u f 0 ,故u1 ua 0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 个合适的位置上,使uc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
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题 1-15 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 a,b 与 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 a d , b c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1 所示。
1-2 题 1-16 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 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 1-16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 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 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 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解 1-2 所示。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

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 (2)

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 (2)

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引言自动控制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等领域。

自动控制原理是理解和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掌握自动控制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档介绍了《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的内容和主要特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原理,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内容概述《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和信号流图、系统的稳定性和脉冲响应、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域分析、系统的校正和稳态误差、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校正与稳态误差、系统的稳态误差。

第一章是引言章节,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第二章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信号流图,为后续章节的讲解打下基础。

第三章是关于控制系统稳定性和脉冲响应的内容,介绍了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脉冲响应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域分析,包括频率响应曲线的绘制和系统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主要讲解了系统的校正和稳态误差,包括校正方法和稳态误差的计算。

第六章介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根轨迹分析,包括系统的快速响应性能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第七章介绍了系统的校正与稳态误差,重点介绍了系统校正的设计方法和稳态误差的计算。

第八章是关于系统的稳态误差的内容,介绍了不同类型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方法和校正技术。

特点和亮点《自动控制原理(胥布工)第二版》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1.理论与实践结合:本书在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控制原理的应用。

2.图文并茂:全书配有丰富的图例和实例,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记忆控制原理的概念和方法。

3.编排合理:本书章节编排合理,内容连贯且层次清晰,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易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主编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主编

系统。
18
2. 随动系统 这类系统其给定值是预先不知道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 数。控制系统能够使被控量以尽可能小的误差跟随给定值
(即输入量)的变化。随动系统也能克服各种扰动作用的影响。
19
图 1-9 位置随动系统
20
3. 程序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预先编制的程序变化的控制系统, 称为程序控 制系统。 这类系统往往适用于特定的生产工艺或工业过程,
25
四、按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数量划分 1. 单变量系统(SISO) 单变量系统只有一个输入量和一个输出量,所谓单变量,
是从系统外部变量的描述来分类的,不考虑系统内部的通路
与结构。也就是说,如果给定的输入是单一的, 那么响应也 是单一的。但系统内部的结构回路可以是多回路的,内部变
量显然也是多种形式的。内部变量可称为中间变量,输入与
11
图 1-6 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12
三、复合控制方式 按扰动控制方式在技术上较按偏差控制方式简单, 但 它只适用于扰动是可测量的场合,而且一个补偿装置只能补
偿一个扰动因素,对其余扰动均不起补偿作用。因此,比较
合理的一种控制方式是把按偏差控制与按扰动控制结合起来, 对于主要扰动采用适当的补偿装置实现按扰动控制,
描述且不能用叠加原理, 系统响应与初始状态有极大的关系。
23
三、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1. 连续控制系统 系统中各部分信号都是连续函数形式的模拟量, 此系统
就称做连续控制系统。如前所述的直流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
和随动系统都属连续控制系统。
24
2. 离散控制系统 所谓离散控制系统, 是指在控制系统的一处或多处的信 号为脉冲序列或数码传递系统。
过程具有一定的快速性和变化的平稳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程图
数学模型的一般概念
1、定义
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 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1 s 2 2 n s 1
2 n W ( s) 2 2 s 2n s n
特点:振荡的程度与阻尼系数有关。
式中:
n
——自然振荡角频率 —— 阻比7、二阶微分环节G(s) s 2 n s 1
2
16
2.3(1)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动态结构图是描述系统各组成元件之间信号传递 关系的数学图形,它表示了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 关系。 X (S) X (S) E(S) G(S) 2.3.1结构图的组成于绘制 1、结构图的组成 X (S)
212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22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232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程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和信号流程图22数学模型的一般概念数学模型的一般概念1定义定义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规律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数学表达式或图形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G (s)
1 s
特点:输出量随时间成正比地无限增加
U c ( s) K 1 W ( s) U r ( s) s Ts
3、微分环节
G( s) s
特点:是积分环节的逆运算, 其输出量反映了输入信号的变 化趋势,实践中,理想的微分 环节难以实现。

自动控制原理(黄坚)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黄坚)第二版

_
UC(s)
1 R2
I2(s)
1 C2S
UC(s)
串联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RC串联电路的动态结构图 + i2(2) I1 (t) uc C1 C2 ur
-
R1
R2
RC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
第四节 动态结构图
二、 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直观地反映了系统 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将复杂的动 态结构图进行化简可求出传递函数。 态结构图进行化简可求出传递函数。
θr(s)
_ KS
Ue
Ka
Ud(s)
_
IL(s)
_ 1 Ra Ce(s) Ra CeTmS
1
θm(s)
S
1 i
θc(s)θc(s)第四节 动态结构图I1(s) 对于RLC电路,可以运用电流和电 电路, 对于 电路 CS Ur(s) Uc(s) + 压平衡定律及复阻抗的概念,直接画出系 压平衡定律及复阻抗的概念,R2 解: _ + 统的动态结构图。 统的动态结构图。 1 Uc(s) R1 i1 c + I2(s)
Uc(s)
第四节 动态结构图
绘制动态结构图的一般步骤为: 绘制动态结构图的一般步骤为 (1)确定系统中各元件或环节的传递函数。 )确定系统中各元件或环节的传递函数。 (2)绘出各环节的方框,方框中标出其传 )绘出各环节的方框, 递函数、输入量和输出量。 递函数、输入量和输出量。 (3)根据信号在系统中的流向,依次将各 )根据信号在系统中的流向, 方框连接起来。 方框连接起来。
后移: 后移:
R(s) ± F(s) G(s) C(s) R(s)
1 G(s)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二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二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x kx ,简记为
y kx 。
若非线性函数有两个自变量,如 z f (x, y) ,则在
平衡点处可展成(忽略高次项)
f
f
z xv
|( x0 , y0 )
x y |(x0 , y0 )
y
经过上述线性化后,就把非线性关系变成了线性 关系,从而使问题大大简化。但对于如图(d)所示的 强非线性,只能采用第七章的非线性理论来分析。对于 线性系统,可采用叠加原理来分析系统。
Eb (s) Kbsm (s)
Js2 m(s) Mm fsm(s)
c
(s)
1
i
m
(s)
45
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建立的,因此,它只 是系统的零状态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有现 实意义,而且容易实现。
26
三、典型元器件的传递函数
1. 电位器
1 2
max
E
Θs
U s
K
U
K E
max
27
2. 电位器电桥
1
2
E
K1p1
K1 p 2
U
Θ 1
s
Θ
K1 p
Θ 2
s
U s
28
3.齿轮
传动比 i N2 N1
G2(s)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并 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
式的连接称为并联连接。
41
3. 反馈连接
R(s)

C(s) G(s)
H(s)
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 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 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2版)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2版)

自控原理习题答案(第2版)第1章习题答案1-1 解: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的总体;被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扰动:除给定值之外,引起被控制量变化的各种外界因素;给定值:作用于控制系统输入端,并作为控制依据的物理量;反馈:将输出量直接或间接的送到输入端,并与之相比较,使系统按其差值进行调节,使偏差减小或消除。

1-2 解:开环控制有洗衣机的洗衣过程,闭环控制有抽水马桶的蓄水控制、电冰箱制冷系统等。

1-3 解:1-4 解:a与d相连,b与c相连即可;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1-5 解:系统原理框图如下所示:1-6 解: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准确性反映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要求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越好;快速性是要求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过渡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

1-7 解:该系统的任务是使工作机械(被控对象)的转角θc(被控量)自动跟踪手柄给定角度θr(给定量)的变化。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检测电位计与给定电位计的电气特性相同,工作机械的转角θc经检测电位计转换成电压uc,手柄给定角度θr经给定电位计转换成给定电压ur,uc与ur接入放大器前端的电桥。

当工作机械转角θc没有跟踪手柄给定角度θr时,uc与ur两者不相等而产生偏差Δu=ur-uc,Δu经过放大器放大,使电动机转动,通过减速器使得负载产生减小偏差的转动。

当检测电位计检测并转换的uc 与ur相等,此时Δu=ur-uc=0,电动机不转,工作机械停在当前位置。

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11-8 解:谷物湿度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该系统的被控量是谷物湿度,给定量是希望的谷物湿度。

谷物加湿后的实时湿度经湿度检测后送到调节器,若与希望的湿度产生偏差,则通过调节器控制给水阀门的开大或关小,以减小两者的偏差。

谷物在入口端的湿度由前馈通道输入到调节器。

这样若入口处谷物湿度较大,则会使得偏差减小,从而减小阀门的开度;若谷物干燥,会增大偏差,从而加大阀门的开度。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万良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万良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它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课程。

本书是王万良教授根据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写的,内容丰富全面,适合自动化、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基本概念、数学模型与系统特性、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法、时域分析、根轨迹法、频域分析、稳定性分析、校正与鲁棒控制、非线性系统基础、离散系统基础等。

每一章都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部分,本书首先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读者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数学模型与系统特性部分,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以及系统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分析方法。

在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法和时域分析部分,分别介绍了传递函数法和状态空间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和性能指标。

在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部分,详细介绍了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在稳定性分析和校正与鲁棒控制部分,本书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校正控制方法,以及鲁棒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在非线性系统基础和离散系统基础部分,分别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分析方法,以及离散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内容全面,结构严谨,适合作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自动控制领域的参考书。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学习本书,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它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自动调节系统的工作状态,使系统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要求进行工作的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是对自动控制原理的一次全面修订和更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分析等内容。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本书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等。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并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其次,本书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通过对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然后,本书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方程、状态空间表示、状态空间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最后,本书还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包括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参数调节等内容。

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材,它适用于自动控制理论和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以作为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师的参考书。

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控原理第二版习题解答

自控原理第二版习题解答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专科教育自动化类专业规划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习题解答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章习题解答1-1试列举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例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开环控制:电风扇的转速控制。

电风扇的转速有多个转速档位,其风量大小可由调节其转速档位控制,其转速档位一旦确定后,其转速就相对固定,风量大小相对固定,气温变化时其风量不会自动调节,此控制属于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1、家用抽水马桶的水位控制。

家用抽水马种闭环控制,其工作原理为:水箱水位的检测为浮球,浮球通2、普通车床的主轴控制系统,其转速控制属于一个开环系统。

即档位一旦确定后,其电动机的转速不会因为车床所加工零件的硬度或负载大小变化而自动稳速。

桶的水位控制系统属于一过杠杆连接进水阀的开闭,当水位达到规定水位时,浮球通过杠杆连接的进水阀关闭,当马桶冲水后,水箱水位下降,浮球通过杠杆连接的进水阀开启,水注入水箱,水箱水位上升,上升到设定水位时,浮球通过杠杆连接的进水阀关闭,水位保持设定高度不变,整个过程不需人为干涉,系统自动完成。

3、龙门刨床工作台的速度控制。

由于龙门刨床加工工艺要求工作台的运行速度必须恒定,这就要求电动机的转速要求恒定,因此其龙门刨床工作台的速度控制属于一种闭环控制,其工作原理为:工作台的运行由直流电动机带动,为此电动机的控制系统由给定装置、晶闸管整流装置、直流电动机、测速发电机等环节组成。

当某种原因造成带动工作台运行的电动机转速下降时,测速发电机检测的电压下降,此电压与给定电压比较,产生偏差电压,此电压使得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增加,电动机转速上升,直到达到给定转速,此时经测速发电机反馈的电压与给定电压产生的偏差电压为零,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不再增加,电动机转速保持稳定。

此既为一闭环控制。

1-2 请说明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主要特点,并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答:开环系统的特点是:(1)系统结构简单;(2)系统的信号由给定值至被控量为单向传递,无反馈;(3)被控量不能被自动调节。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

本书是自动控制原理的第2版,旨在系统地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控制系统是指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比较和调节,以使被控对象的输出符合预期要求的系统。

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不受被控对象的影响,而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受被控对象的影响。

在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以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其次,我们将介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控制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器的类型、参数和结构,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包括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设计控制器、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器的类型和参数、以及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设计先进的控制系统。

最后,我们将介绍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控制系统的应用涉及到各种工程领域,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工程等。

控制系统的应用包括工业控制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航空航天系统等。

控制系统的发展涉及到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控制等。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是一本系统、全面、深入的自动控制原理教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应用技术,为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自动控制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为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n C ( s) ② 传递函数: (s) 2 2 R ( s ) s 2 s n n 频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
ξ 称为阻尼比(相对阻尼系数),ω n为无阻尼自振角频率(固有 频率),它们是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
2 n s( s 2 n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5K A 设系统的输入量为单位阶跃 s( s 34.5)
1500或减小到13.5时,求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解: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5K A ( s ) 2 s 34.5s 5K A
2 n 5K A 2 n 34 .5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2. K K =1500时 时,求得:
A A
n 5 K A 34.5 2 5K A
n n 1 2 K =13.5 时 3. K =13.5 时,得: ωn=8.22rad/s;ξ=3.1>1,此时系统为过阻尼情况,峰值时间和 AA 超调量不存在,而调节时间为: (6.45 1.7)
① 单位阶跃响应: h(t)= L-1[H(S)]= L-1[Φ(S)R(S)]= L-1[Φ(S)· 1/S]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
② 单位斜坡响应: ct(t)= L-1[ct (S)]= L-1[Φ(S)R(S)]= L-1[Φ(S)· 1/S2]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③ 单位脉冲响应: g(t)= L-1[G(S)]= L-1[Φ(S)R(S)]= L-1[Φ(S)]
1. KA =200时,代入上式求得: 时 ωn=31.5rad/s;ξ=0.545,代入二阶欠阻尼系 A=200 统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可得: 频域分析法 3 / 1 2 t 0 . 12 s % e 13% t 0 . 174 s p s 控制系统的校正 2 n n 1
解:由图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闭环传递函数 根轨迹分析法
1 C ( s) 10 / s 10 KH ( s ) 频域分析法 0.1 R( s) 1 K 10 s 10 K H s 1 H s KH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
10 s
③ 用闭环结构图表示为: R(S)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
K/S
∴ G(S) =K/S H(S)=1
自动控制原理 二、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1 1 r(t)=1 R(S)=1/S C(S)=Φ(S)R(S)= —— ·—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TS+1 S 1 1 1 1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1 -1 -1 h(t)= L [C(S)]=L [ —— ·—]= L [ — - ——— ] =1-e-t/T (t≥0) TS+1 S S S+1/T 时域分析法 令:CSS=1称为稳态分量, Ctt=-e-t/T 称为暂态分量,
s
1 0.1 秒,因为放大倍数 10H=3
自动控制原理 一、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凡以二阶系统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
2 d ① 微分方程: c(t ) 2 dc(t ) 2 c(t ) 2 r (t ) n n n 时域分析法 dt dt 2
自动控制原理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典型二阶系统欠阻尼时的动态性能指标
上升时间tr
tr
d n 1 2
d n 1 2
c(t p ) c() c() 100% e


1 2
c(t ) 1 1 2
2 s1, j 1 j d 2 n n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e nt sin(d t )

(β=arccosξ)
稳态分量为1 ,暂态分量为振幅随时间按负指数规律衰减的 d n 1 2 周期函数,其振荡角频率为ωd,由于 ,可见ξ的值 越大,振幅衰减越快,最终衰减到零,响应频率越快ess=0 。
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一、典型输入信号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f(t) 时域分析法 1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控制系统的校正
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①单位阶跃作用1(t)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则:一阶系统对r(t)的响应表达式可以写为: h(t)= CSS+ Ctt
h(t) r(t)
0.982 0.950 0.865 0.632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t=T, h(t)=0.632; t=2T,h(t)=0.865; t=3T,h(t)=0.950; t=4T,h(t)=0.982;
c(t ) L [
1
2 n ( s n ) 2
s1, 2 n )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n t n t n t 1 ] 1 e te 1 ( 1 t ) e n n s
响应的稳态分量为1 ,暂态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衰减到 零,ess=0。
自动控制原理
③零阻尼(ξ=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s1, 2 n j

c(t)=1-cosωnt
响应的稳态分量为1 ;暂态分量为余弦函数,整个响应曲线 时域分析法 以ωn为角频率的等幅振荡。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④欠阻尼(0<ξ<1)时的单位阶跃响应( 1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峰值时间tp 超调量σ %
tp
%
100%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调节时间ts
ts
3
n
(取5%误差带)
自动控制原理
已知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G( s)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函数,试计算放大器的增益KA=200时,系统输出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若KA增大到
③ 用闭环结构图表示为: R(s)
( s) G(s) 1 G(s)
C(s)
-
2 2 n n G( s) 2 s 2 n s s(s 2 n )
自动控制原理 二、二阶系统的特征根及性质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特征根方程 特征根
2 s 2 2n s n 0
③单位脉冲作用δ(t)
f(t) 1
0
t f(t) 1 0
0
t
②单位斜坡作用t
④正、余弦作用Sinωt、Cos ωt
正弦
f(t)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t 余弦
0
t
自动控制原理 二、典型时间响应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典型的时间响应:是指初态为零的系统在典型外作用下的输出。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④零阻尼ζ=0,方程有一对纯虚根,输出等幅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三、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输出的一般式为
1
2 n 1 st s t c(t ) L [ 2 ] 1 c e c e 1 2 2 s 2n s n s 2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s1, 2 1 2 n n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特征根性质 ①过阻尼ζ>1,方程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 输出无振荡
②临界阻尼ζ=1,方程有一对相等的负实根,输出无振荡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③欠阻尼0<ζ<1,方程有一对实部为负数的共轭复根,输 出振荡
自动控制原理 三、时间响应及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h(t)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时域分析法
3.1典型输入信号和时域性能指标
δ%超调量
为输入值的正负5%~2%,称为误差带
1.0 0.9 0.5
性能指标有6个:
t
根轨迹分析法
0.1 0 频域分析法
tα t 控制系统的校正 r tp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1 2
式中 s1、s2为系统特征根,而 根轨迹分析法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通用曲线
频域分析法
c1
n
s1 (s1 s2 )
; c2
2 n
s2 (s2 s1 )
ξ≥1时,阶跃响应表现为无振荡的单调 控制系统的校正 上升曲线,以ξ=1时的过渡过程时间最 短。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ξ=0时系统响应变成等幅振荡; 在欠阻尼情况中,ξ减小,响应的初始 阶段较快,但响应振荡特性加剧,取 0.4<ξ<0.8时,过渡过程时间短,振荡 也不剧烈,ξ=0.707时系统响应性能指 标最优,称为最佳阻尼比。
T
2T
3T
4T
t
自动控制原理 三、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动态性能指标
时域分析法 根轨迹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自控系统的数学描述
对应于5%的误差带tS=3T(秒); 对应于2%的误差带tS=4T(秒); 根据上升时间定义得到tr=3.2T(秒)。
稳态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校正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