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6(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 个 性 形 成
社会因素
家庭
家庭系统 家庭结构 早期依恋 教养方式

同伴


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 自尊
自我控制
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
气质: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 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 性和社交性等方面。
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
气质的评价维度
1.活动水平:活动时间与不活动时间之比 2.节律性:规律性 3.分心:外部刺激改变行为的程度 4.探索和退宿:对新事物和陌生人的反应 5.适应性:适应环境变化的容易性 6.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专心于一项活动的时间 7.反应强度:反应的能量水平或剧烈程度 8.反应性阈限:唤起一个反应所需要的刺激强度 9.心境的性质:与不高兴、不友好的行为相比,友好、
消极结果: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人际关系 贫乏,自我关注,不关心他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8.完善感对失望感(65-) 主要活动:回顾和反思 积极结果:秩序感和意义感,接受自我, 承认现实 消极结果: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 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从而惧怕死亡
先天气质
生物学因素 体貌体格

成熟速率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 主要活动:实现对大小便的控制 主要影响者:父母 积极结果: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决 定,宽容、有自尊感 消极结果:害羞、疑虑、压抑自主、强迫症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主要活动:游戏、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主要影响者:父母 积极结果: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有 责任感 消极结果:失去自信,缺乏主动性,接受 别人的安排;
愉快的行为量
生物学因素——先天气质
气质类型:
1.容易护理的 2.困难的 3.慢慢活跃起来的
气质是否可以改变?
教养方式
生物学因素——体貌与体格
体貌、体格:一个人的面部特征、身高、体 重及身体的比例。
间接的影响个性发展
1、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P75 2、父母及周围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从
合作游戏:为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目标
社会因素—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同伴
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期
观点采择能力:个体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并协 调起来的能力
同伴关系影响的特点: 1、同伴影响在青少年早期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 2、同伴的影响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其原因和父母的教养方
式有很大关系 3、同伴的影响及同伴与父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生活领域
同伴关系的发展 婴儿期:注视、触摸同伴,向同伴微笑 学前期:游戏
第一阶段:非社会化的活动阶段(旁观他人游戏,单独游戏)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阶段(在其他儿童附近,用相近的方式来
进行游戏,但彼此之间互不影响) 第三阶段: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阶段
联合游戏:一起玩同样的游戏,但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或共同的 目的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青少年期:
1. 使用更多的心理词汇
机敏、有创造性、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开朗
2. 能进行抽象水平更高的自我描述;
富有智慧、个性随和
3. 在不同的情境对自己有不同的描述,往往会 产生矛盾
在面对父母、朋友、同学、老师时的自我描述是不一 致的
“哪个才是真正的我?”
自我意识——自尊
的变化而不同
社会因素——同伴
同伴关系的类型 社会测量技术:
1、同伴提名:你最(不)喜欢和谁玩 2、同伴评定:你喜欢和**玩吗?(很喜欢、喜欢、一般、
不喜欢)
五类儿童:
1、受欢迎儿童:正>负 2、被排斥儿童:负>正 3、矛盾儿童(有争议的儿童):正、负都较多 4、被忽视儿童:正、负都较少 5、一般儿童(约占1/3)
1、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 2、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 3、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
依恋形成的基础:情绪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
害怕情绪、记忆能力和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的发展
第一阶段: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到6周) 第二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婴儿期
婴儿对于自己镜像的反应(5个月)
自我再认 “点红”实验(18-24个月)游牧部落的婴儿 24个月 认出自己的近照(18-24个月) 无法完全意识到自我是恒定的实体(4-5岁)
影响因素
认知、记忆发展 社会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的交流 文化
自我再认
对人的差 异敏感
类别自我
8—11岁:注重内在特点和人格特质
9岁孩子的自我描述:我叫李彤,我的头发很长, 我喜欢弹钢琴,我最不喜欢跑步,我有很多朋 友,我们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和我。我喜欢 吃麦当劳,不喜欢吃韭菜……
11岁孩子的自我描述:我叫悦悦,我已经是一个 大人了,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学习成绩不是 很好,但我最擅长弹钢琴。我经常去打乒乓球, 不过,我最擅长的体育活动是游泳。有时我会 发脾气,但一般情况下我都很乐观……
有反应
自控能力差、行为表现不成熟、
依赖性强,缺乏恒心和毅力
溺爱型
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 较出色;自信、自控能力
权威型 好、乐观积极
无要求
有要求
忽视型
怀疑性高、自卑、敌对性强
专制型 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
行为
无反应
讨论
可以打孩子吗?
(1)选择不对孩子有身体伤害的部位 (2)要确定打的次数 (3)打之前一定要说明打的原因 (4)不要在自己有情绪时体罚孩子
– 8岁时儿童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更为一致
– 来自横断研究的发现
• 自尊在9-20岁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 在成年初期到65岁之间又会逐渐恢复和增加 • 老年阶段再次开始下降
社会因素——家庭
父母意识(内在的深层因素):父亲、母亲 对于妊娠、分娩、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 对为人父母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以及成为 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
母性意识:自我丧失感、亲子一体感 父性意识:接纳感、责任感、育儿焦虑
社会因素——同伴
同伴: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 的人
社会因素——家庭
影响依恋的因素
1、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对儿童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过分——回避型依恋 不足——矛盾型依恋
2、儿童的特点: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情况、气质 特点
3、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家庭
影响依恋的因素
父亲——被遗忘的对儿发展有贡献的人
特殊的玩伴 婴儿与父亲也能够形成安全依恋
社会因素——家庭
家庭系统如何影响个性发展 1、儿童本身的特点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是相互
影响的 2、儿童的个性在家庭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 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3、家庭系统也受社会系统的影响 4、家庭系统具有调节功能
社会因素——家庭
家庭结构 1、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所组成的
而造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 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期望不同,这影响到了不
同体格孩子个性发展的结果
生物学因素——成熟速率
身体成熟存在年龄差异
早熟的男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相对有利,更加独 立、自信,具有身体上的吸引力,在同伴中比较 受欢迎
早熟的女孩会经历许多社会困难,容易卷入越轨行 为。
男孩早熟好,女孩晚熟好
到6-8个月) 第三阶段: 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
者的接近,6-8个月到18个月) 恐惧出现
标志性事件: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
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18个月到2岁)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喂养我 学习理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 认知发展理论:爱你,我必须知道你的存在 习性学理论:人类婴儿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一种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6.亲密感对孤独感(20-24岁) 主要活动:工作和婚姻 积极结果: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和感情 消极结果:避免亲密,关系淡漠、孤独感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7.繁殖感对停滞感(24-65岁) 主要活动:抚育后代和创造
繁殖:养育儿女,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积极结果:能投入工作,有建立和维持亲 密关系的能力,养育后代
与父亲是安全依恋的儿童在童年期和青春期都表现出更好的情绪 调节能力和更强的与同伴交往的社会能力,以及较少的问题行 为和犯罪行为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依恋是成人后人际关系的基础 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非安全型依恋——情绪、行为问题 安全型依恋——热情高、想象力丰富、有耐心、灵活性、
先天气质
生物学因素 体貌体格

成熟速率
响 个 性 形 成
社会因素
家庭
家庭系统 家庭结构 早期依恋 教养方式

同伴


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 自尊
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我是什么样的人?
自我
每个独特的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自我:可分为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自我:将自己视为行动主体,即“我能”, 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出现 客体自我:将自已视为认识和评价对象,即“我怎 样”,出生一年后出现 客体自我是自我概念的基础
先天遗传的行为,这种行为帮助他留在父母身旁, 从而降低危险,增加生存的机会
丘比特娃娃效应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的测量:陌生情境测验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类型
分离时
焦虑-回避型 没有焦虑
安全型 忧伤、哭泣
团聚时
回避
兴奋 哭泣减弱或停止
对陌生人
没有太多的焦虑、 不安
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焦虑-矛盾型
苦恼
一方面苦恼减少, 另一方面对母亲很 生气;不易抚慰
自尊:自我所作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 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
自尊影响情绪体验、行为表现及心理适应, 最终影响自我预言的实现
自我意识——自尊
自尊的成分
总体自尊
学习自尊
社会自尊
身体自尊
阅读 教学 其他学科 同伴关系 家庭关系 运动能力
体貌
自己比较重视的方面,对于总体自尊有更大的影响
自我意识——自尊的发展
2.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 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3.将个性发展阶段扩展至人 的一生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 主要活动:吃奶 主要影响者:母亲 积极结果: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敢于 希望、富于理想 消极结果: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不 敢希望,担忧自己的需要得 不到满足
家庭
认知方面有优势;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明显;
2、大家庭:几代同堂的家庭
优点:孩子受成人教育和爱抚的时间较多 缺点:隔代溺爱,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
3、破裂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和孩子所组成的 家庭
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
社会因素——家庭
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
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的特点:
自尊水平、社交能力、合作性和欢迎程度都较高 回避型依恋——鼓励、不喜欢与人合作 矛盾型依恋——攻击行为、适应困难
3、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 己孩子的抚养关系
社会因素——家庭
父母教养方式
要求: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 子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即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
• 个性: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 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 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活动水平、态度、 价值观等
• 本章内容
– 个性发展 – 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
个性发展
埃里克森(1902-1994)
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 发展中的作用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主要活动: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 主要影响者:老师和同伴 积极结果:勤奋、被工作吸引,因完成工 作而自豪 消极结果:不适应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 任务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12-20岁) 主要活动: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 主要影响者:老师和同伴 积极结果: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 心,生活充满憧憬 消极结果:角色混乱,没有固定标准,没 有存在感
最早纳入幼儿自我概念的类别信息是年龄、性别和评价
“我是男子汉,我有3岁,我是好孩子”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学前期:自我概念具有具体化的特点
生理特征:我的头发是长的,我有4岁 拥有物:我有一辆小汽车 骄傲的行为:我会拍球、跳绳
很少有心理特征的描述
如我是个快乐的女孩,我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
儿童期:自己的能力
我会拍球、跳绳
青春期:人际关系方面(关系自我价值)
自尊不仅仅依赖于别人如何评价我们,还在于我们对这些 自我评价的选取
自我意识——自尊的发展
• 自尊的变化
– 来自追踪研究的发现
• 对学习、社会接纳、运动能力和外表的自我评价,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下降
– 部分反映了年龄较大的孩子对自我的看法趋于现实,认识 到自己在某些能力上并不特别优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