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艺术审美方式之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艺术审美方式之差异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诸多文化各自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有其普遍的事实基础,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化从一开始起就产生了民主制度,并以大起大落,重心不断转移的旋律突飞猛进,成为人类前进的火车头;在世界诸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数千年来毫不间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一个不变的宇宙观,不变的政治制度,不变的伦理信条,不变的人生理想中毫不间断地延续下来。而中西方人艺术审美方式的差异也正是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艺术审美也就具有了个不同的特色。中国人面对艺术的审美对象运用的是散点观察与体悟,而西方人用的是焦点透视与认识的方法。
1、散点透视与中国艺术审美何为散点透视,即是中国人在审美时采取的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散点观照方式。中国人审美不是固定在某一点进行审美,而是在来回走动中进行审美,在人走动的同时,视觉也在移动,在人游动中进行审美,即所谓的“步步移”、“面面看”,如中国的山水画。中国画是用散点透视,而西方焦点透视的视点只有一个,而散点透视却不拘于一个视点,因此视感官的投向以及视野,真是多角度,多层面了。散点透视在根本上确立了中国画的审美造型格局、从而将画家从精确描绘客观对象的追求,拉到了写心的自由王国。画家从“如实描绘”的圈子中走出,是没有更多选择的一只能走到“写意”的领域,精神的表现提到了第一位,这是合乎逻辑的进程,我国的这一进程从唐代开始,以渐进的步履推进,到苏拭时代,理论确立了;到元代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大局已定。写意作为一流派已稳操胜券。中国画走向了这么一条路,完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必然归宿。玄学精神的浩盛与科学精神的不足。使文人以‘道”心看待世界,艺术美学的精神受哲学思想的制约,形成了与西方焦点透视不同的中国散点透视的艺术审美方式。
2、焦点透视与西方艺术审美西方实体的宇宙观决定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从而也就决定了西方人的艺术审美方式。中国人认识事物,只有上升到了天道,才算从根本上把握了该事物,由此产中了远近俯仰的审美方式;而西方人认识事物必须将这一事物独立出来进行明晰的观察,这种思维方式终于导致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实验科学的产生,在艺术审美领域就形成了焦点透视。中国人用散点透视的远近俯仰来寻找客观对象的气韵,而西方人以寻找最佳的视点来认识和表现事物最美的方面。自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马萨秋发现远近透视的规律后,西方美术才开始有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画家利用投射视线与物体各表层部分的交切点来显示被画物体,这是上一种精密的空间科学把握。从十五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透视学的分枝学科相继建立,根据物体的空间位置,有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又有了线条透视,色彩透视。所以,宗白华先生说:“西洋画在一个近立方形的框里幻出了一个锥形的透视空间,由近及远,层层推出,以至于目极难穷的远天,令人心往不返,驰情人幻,浮士德的追求无尽,何以异此?”
3、体悟与中国艺术审美在对艺术审美的问题上,远近俯仰仅仅讲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传统的艺术审美还有一个由外而内的审美方式。中国画来讲,中国画的传统是直追玄理,它不是以科学的知识培养艺术家对于“物”的结构的把握,而是以玄理陶冶画家的主观“悟性”,画家将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现象混融一体,与其说是画山水、花鸟,倒不如说是画心。中国的传统哲学,是将宇宙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画家每以皮、肉、骨、血论画,天
地万物与画家的心灵是息息相通的。这种世界观注定要强调悟性的培养,因而.艺术审美必然是“神会”、“会心’、“迁想”、“得意”,这就是体悟的功夫,“悟”的必然结果是“忘形”、“忘形”才能“得意”,所谓“得意充象”,“得意忘形”。
4、认识与西方艺术美西方文化是实体的文化,中国艺术审美是要具体悟出艺术的神韵。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是要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生。因而西方艺术审美首先要求对对象定性,以理性的精神反映自然,反映社会,表现人性,人们通过艺术的审美得到的是理性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是可以清晰明白的讲出来。如何定性,这就要求必须有标准,标准是什么,怎样获得理性的认识,我们通过西方艺术的审美方式即可了解。第一,西方古典主义的审美方式明确地规定了美的法则第二,要对西方艺术进行审美,必须了艺术品的作者,只要了懈作者的具体情况,就可以对作品进行定性,第三,要对西方艺术进行审美,还必须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由于西方艺术的审美方式是在认识和定性,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历史线索,对达.芬奇的画《蒙娜丽莎》到现在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而中国艺术则不同,通过体悟的方式一旦悟出就成定论,万古不变,难以推翻,如儒家的“错采镂金”和道家的“出水芙蓉”,已成定论,你没法否定它,如果你要对它定性否定,那么,你就有被否定的危险,因为中国文化是模糊的,而西方艺术则不司,它不断否定,不断超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