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节日
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
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
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
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
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
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
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
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
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
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
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
称侗年为小年。
春节为大年。
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
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
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
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
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大雾梁歌节也称大戊梁歌会。
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
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一览表
首亥日
苗
五千人
凯里市情郎
跳木鼓舞
二月二
二月
初二
苗
二千人
台江反排
跳芦笙
接龙节
二月
初二
侗
一万人
三穗寨头二至初四
苗
一万人
镇远县报京乡
对歌、芦笙舞、讨蓝子(男女定情)
花炮节
三月
初三
侗
一万人
龙额、双江
抢花炮、摔跤
姊妹饭节
二月
十五至十六
苗
一万人
施秉双井
游方(男女青年对歌)踩鼓、跳芦笙、讨姊妹饭
姊妹饭节
三月
十五至十七
苗汉
一万人
台江县施洞
四月八
四月
初八
苗汉
一万五千人
黄平县飞云崖
赛马、芦笙舞、斗马
龙船节
五月
初五
苗侗汉
四万人
镇远县城
赛龙舟
小端午
五月
初五
苗
二万人
施秉县城
划龙船、赛马、吹芦笙
龙船节
五月
二十四至二十七
苗
三万人
台江县施洞镇
划龙船、踩鼓、对歌
爬坡节
六月
十九至二十一
苗汉
三万人
凯里市香炉山
跳芦笙、对歌、斗马、游方
黄平县谷陇
跳芦笙、斗牛、游方
苗年
十月
中旬
苗
数万人
凯里市、雷山县
跳芦笙、斗牛、游方、踩鼓
鼓藏节
每隔十年过一次,连过三年,第三年最隆重、分别在十月、三月中过
苗
数万人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一览表
芦笙会
正月
初三至初五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
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苗族传统节日吃新节的习俗吃新节也叫“新禾节”。
“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
当日,来自周边村寨的近万名苗族同胞身著节日盛装,齐聚排莫村,以跳芦笙舞、唱苗歌、斗牛等文娱活动共庆佳节。
吃新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举行。
[节庆简介]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五日或七月十三日,雷公山区一带的苗族人民都欢度一年一度“脑戛列”或“脑戛先”(吃新节),且以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昼歌夜舞,人山人海,不亚于过苗年。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苗族人民都会迎来属于他们庆丰收的节日———吃新节。
节日前,人们都精心把自己的牛和马喂得膘肥体壮;姑娘们绣好美丽的衣裙、飘带,备好银花首饰;小伙子们则忙于修整和添置芦笙……吃新节其实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和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地邀约,不是去赶集就是去看斗牛比赛。
一大早,寨子里的姑娘们都陆续走出家门,赶到附近的芦笙场上跳起芦笙舞。
苗家人有一句谚语“芦笙一响,脚就发痒”。
苗家人认为芦笙是始祖母创造出来的,芦笙发出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声音。
芦笙场上,哪个小伙子的芦笙吹得好,就会赢得姑娘们的欢心。
反复对唱开怀畅饮一番后,斗牛场开始热闹起来。
斗牛也是吃新节的主要活动,一头头油光水滑的水牛,瞪着火眼金睛,由三五人牵护,站在各自“岗位”上。
人们像潮水一样汇集过来,芦笙声、芒筒声和怂牛角斗的吆喝声,组成震耳欲聋的交响曲。
这时候,一位有声望的.老人提着一葫芦酒,喷洒在斗牛场上,宣布斗牛开始。
当四五个大汉牵着头戴护头草包、角系红绿纸花、颈项插着虞旗的牯牛绕场一周,在场中间立定站稳后,对面一头同样打扮的牯牛,由十多丈远飞奔而来,两头壮牛便对打起来拼死抵碰,两个护头草包很快便粉碎飞溅,人群中不时欢声雷动。
苗族喜好斗牛,尤其是推崇剽悍强壮的牛。
比赛当天,牛主双方的亲戚都会前来助威呐喊,派头不小。
[节日由来]传说远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耇嚆(雷公)的谷子国才有谷子。
芦笙节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芦笙节盛况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
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这已成为苗族的传统节日。
目录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侗族的节日
侗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是生活在贵州地区,还有一些分布在广西地区。
那么侗族的节日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侗族有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有些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择日过侗年。
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开始禁日的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等。
赶歌会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
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
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
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
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
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
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
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姑娘节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
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
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
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糍粑。
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
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
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苗族传统节日 教学课件
•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 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 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 高兴兴地共进美餐。第二天,各村寨的 男女老幼者纷纷穿着新衣来观看芦笙会 ,参加跳芦笙会,参加跳芦笙舞;有的 拉马来跑马场赛马,有的牵水牯牛来斗 牛场斗牛,节期一般2天。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日集会,有的村寨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过,有的村
寨在农历三月十五过,以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
过节的时节,家家都要准备不少由红、黄、白、黑、
绿五色糯米饭搅拌在一起的“姊妹饭”以饷宾朋。
白天,江边、路边、沙滩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
夜,江边的沙滩上、草地上,高亢的飞歌声、浑厚
古朴的大歌声和情歌声交织在一起,在宁静的夜里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 6、花山节
•此节又名“踩花山”、“跳花场”、“踩 场”、“踩山”等,流行于贵州黔西北、 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的苗族地区。由于 苗族住地不同,服饰有差异,因此,苗族 过花山节的日期也不一致,节日的名称也 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六月 ,有的在八月。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 7、踩鼓节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 3、四月初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 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 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 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 ,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 歌。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厚德至善 精技致新
• 4、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 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每年农历六七月 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 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 新节”。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 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 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 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 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
传统节日有哪些之苗族传统节日芦笙节
传统节日有哪些之苗族传统节日芦笙节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一种簧管乐器,轻音芦笙曲调轻盈高亢,重音芦笙曲调深沉洪亮,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
而在贵州苗族当中,更有一个热闹无比的芦笙节,是黔东南苗族同胞欢庆的苗族节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苗族文化来了解。
芦笙节的由来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
芦笙管又名孔明管,据传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
有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因此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各地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预祝一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游方”的好时机。
芦笙节在各地的举办时间各不相同,而其中以贵州凯里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芦笙节习俗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双双对对的情侣用对歌来传情说爱,缠缠绵绵地给芦笙会留下来年再会的盟约。
芦笙节是苗家盛大的节庆,一般在当地的芦笙堂举行,芦笙堂又是位于舟溪水井坎边的宽敞的河沙坝上。
通常,节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苗族长辈,会扛着芦笙来到井坎边,首先擦拭干净井坎上的碑石,然后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堂子中央喷洒数日,以驱除邪魔,接着,各人饮一大口酒后,便吹响起跳的第一支芦笙曲。
于是穿红戴绿的小伙子,佩戴各式银首饰的姑娘,像彩蝶觅花似地从四面八方涌进芦笙堂,各自围成一圈,大显身手。
老一辈的芦笙手,在芦笙堂中央,吹着丈余高的母笙引导、伴奏。
吹芦笙的小伙子按着悦耳的曲调,随吹随跳。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一览表
三月
十五至十七
苗汉
一万人
台江县施洞
四月八
四月
初八
苗汉
一万五千人
黄平县飞云崖
赛马、芦笙舞、斗马
龙船节
五月
初五
苗侗汉
四万人
镇远县城
赛龙舟
小端午
五月
初五
苗
二万人
施秉县城
划龙船、赛马、吹芦笙
龙船节
五月
二十四至二十七
苗
三万人
台江县施洞镇
划龙船、踩鼓、对歌
爬坡节
六月
十九至二十一
苗汉
三万人
凯里市香炉山
跳芦笙、对歌、斗马、游方
黄平县谷陇
跳芦笙、斗牛、游方
苗年
十月
中旬
苗
数万人
凯里市、雷山县
跳芦笙、斗牛、游方、踩鼓
鼓藏节
每隔十年过一次,连过三年,第三年最隆重、分别在十月、三月中过
苗
数万人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一览表
芦笙会
正月
初三至初五
苗
三千人
凯里市翁义
芦笙舞、斗牛、对歌
多耶祭萨
正月
初三至初四
侗
四人
肇兴、纪堂
"抬官人"等
抢花炮
正月
二十八
侗
一万人
从江县城
抢花炮
芦笙会
正月
初五至初七
苗
三千人
凯里市鸭塘镇
芦笙舞
踩鼓节
正月
初六
苗
一万人
台江稿午寨
踩鼓、游方
芦笙会
正月
初七至初九
苗
二千人
凯里市里禾
二月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不仅丰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也展示了侗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侗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是“侗族三月三”和“侗族芦笙节”。
侗族三月三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天,侗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侗族服饰,举行盛大的活动和庆祝仪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种活动。
此外,侗族人还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丰收和幸福。
侗族芦笙节是侗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芦笙是侗族传统音乐的代表乐器,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
在侗族芦笙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芦笙比赛、表演和展览等各种活动。
参赛选手们会用芦笙演奏各种曲目,展示他们的技艺和才华。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传统舞蹈表演、歌唱比赛和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
侗族芦笙节不仅吸引了侗族人民,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侗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风俗。
例如,侗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结婚仪式。
在侗族的婚礼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新娘则要在婚礼上展示她的美丽和才艺。
此外,侗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葬礼仪式,称为“侗族天葬”。
在这一仪式中,死者的尸体会被放置在高高的山上,供给野兽食用,以达到回归大自然的目的。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它们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将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传承下去,让世界共同分享侗族文化的魅力。
生活知识_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侗族简介:一、年节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
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
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
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
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
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侗家有赶社的习惯。
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
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
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
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
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
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
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
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
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
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苗族节日
闹冲节
农历二月子、午日于鸭塘境钉耙山脚举行,参加集会人数很多,活动有斗牛、对歌、跳芦笙等。
爬坡节
农历三月子、午日,分别于开怀虎挡坡和格冲别对坡举行。农历六月底,香炉山爬坡节,更为热闹。登高一 呼,四而呼应。
游方节
“游方”又称“友方”,是凯里市境内的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苗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往 往通过这种活动结识朋友、物色对象或倾吐爱情。为了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有的小伙子往往要爬山涉 水到十几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村寨去游方。
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
苗族节日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动,13年杀牛祭祀一次。每届历时三年。“牯藏节”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苗 族民族文化的节日,活动内容既有庄重肃穆的祭祀,也有欢快的娱乐,是一个既娱神又娱人的活动。
舟溪芦笙节
居住在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 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 盛传之娱乐活动。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仿效,以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后倒出 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中央,喷酒数口,各人又饮一大口,吹响了第一支芦竺曲;这时带着银花首 饰,穿着艳丽节日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随着悦耳的曲调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向意中人索取花带,姑娘们则将花 带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芦笙管上。三天过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这时主持芦笙堂的老人,仍然背 着米酒,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上喷洒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标。此后芦笙高挂,直到五谷归仓,农历“苗年”,才能 取下,直吹到芦笙节。第四天是闹春,青年情侣,自由谈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挂丁片区于农历十月上中旬,寅日杀猪,卯日打粑,杀鸡杀鸭,晚上守午夜,辰日 凌晨祭祖,祭耕牛,祭农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亲嫁女。并举知各种集会,如 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一般9天时间。凯棠片区于十二月十六日后卯日晚,第二天接亲嫁女,回门,走亲 家。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有哪些节日一直在大家日常生活里发生,每一个地区也是有不一样的节日文化艺术。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风俗有哪些
贵州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以下是一些贵州苗族的风俗特点:
1.侗寨建筑:贵州苗族传统的村寨建筑以侗寨为主,建有木
质的吊脚楼。
吊脚楼通常有三层,底层用于存放家畜和农
具,中间层是厨房和休息区,顶层是卧室和起居室。
吊脚
楼突出于山体之上,形成了苗族特有的村落风景。
2.银饰和服装:贵州苗族的女性喜欢穿着华丽的服装,搭配
精致的银饰物。
其中,苗族的代表性服装包括蓝色的大襟
绣花长衫、黑色的长裤和腰带。
女性还喜欢戴着银质的耳
环、项链、手镯、腰饰等饰品,这些饰品常常精美且繁复。
3.花山节:花山节是贵州苗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传统
的婚庆节日。
节日期间,村寨装饰得五彩斑斓,人们穿着
节日盛装,进行舞蹈、歌唱、荡秋千等庆祝活动。
节日期
间还会进行传统的苗族婚礼仪式、相亲和婚配活动。
4.阿妹赛歌:阿妹赛歌是苗族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常
在节日和婚庆等场合进行演唱。
阿妹(即女歌手)用咬丝
和托声的技法演唱,歌曲内容通常讲述爱情、婚姻、生活
等主题,以及对家乡的怀念和祝福。
5.赛龙船:苗族有传统的赛龙船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份举
行。
人们装扮成龙形,以龙船竞赛的形式庆祝丰收和祈福。
以上是贵州苗族的一些风俗特点,这个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
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深受许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苗年
苗年苗年是最为隆重的苗族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
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
苗年三十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
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同时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
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彼此祝贺新年快乐。
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镯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
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
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
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连接在一起。
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也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
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
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
“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七八年或十来年举行一次。
“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
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
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
吃新节也叫“新禾节”,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
每年农历六七月间,当田里稻谷抽穗的时候,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在卯日(有的在午日或辰日)欢度“吃新节”。
到时,每家都煮好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都摆在地上(也有的摆在桌上),并在自己的稻田里采摘7—9根稻苞来放在糯米饭碗边上,然后烧香、纸,由长者掐一丁点鱼肉和糯米饭抛在地上,并滴几滴酒,以表示敬祭和祈祷丰收,然后把摘来的稻苞撕开,挂两根在神龛上,其余给小孩撕开来吃,全家人就高高兴兴地共进美餐。
1、绚丽多彩的黔东南苗族文化
绚丽多彩的黔东南苗族文化苗族是我国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彩,同时以勤劳、勇敢、顽强而著称于世。
全国800多万苗族同胞,贵州占一半以上,被称为“苗族的大本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台江、雷山、丹寨、黄平、麻江等县市的苗族文化典型丰富,保存十分完好。
黔东南是苗族歌舞的故乡,全州有民族节日300多个。
每逢节日,人们身着重彩密绣的民族盛装,披戴各式各样的银饰,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唱飞歌、情歌、酒歌,跳芦笙、板凳舞舞、木鼓舞,抢花炮、斗牛、斗鸟、赛马等。
苗族的民间艺术有音乐、舞蹈、工艺和戏剧。
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苗族最早的音乐之一。
明人郭子章的《黔记》、清人爱必达的《黔南识略》等都有关于苗族“吹笙和歌”的记载。
苗族的音乐可分民歌曲调、芦笙曲调、飞歌(大歌)曲调等几种。
民歌曲调浑厚练达、节拍分明、矫健刚劲,唱时多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
飞歌,特别是流行于黔东南地区的飞歌,因其曲调明快、豪迈奔放,两山之间都能听清楚而得名。
飞歌有独唱、合唱,一般是青年男女交际时唱,也有在大宴宾客时唱,但内容曲调有所不同。
飞歌已成为苗族舞台艺术的保留节目,是苗族民间艺术的标志。
苗族民间舞蹈最常见的是芦笙踩鼓舞。
吹笙或敲鼓者立于舞场中央,舞者(大多为盛装妇女)结队层层环绕,随笙乐或鼓点沿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
最令人激动的是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台江反排木鼓舞,其节奏分明、粗犷豪迈、矫健敏捷,多次到国内外演出引起轰动。
黔东南也是苗族服饰最丰富和最漂亮的地区,尤其是女式盛装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手工刺绣精美、银饰亮丽、工艺独特、构图大胆夸张。
其图案有苗族历史和民间传统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有大自然的动物花草,也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
刺绣工艺手法有平绣、破绣、锁边绣、绉绣、堆绣、挑花、织锦等。
一般一件苗装盛装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一座座依山傍水而建的苗族山寨木楼里,华贵的盛装把能歌善舞的苗家少女装扮得无比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盘点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根据侗族习俗,女人不得早起床,要等男人出去游玩回来,倒茶烧香敬祖先,外面有男小孩喊拜年后,女人才可起床,但不能走家串寨,必须等男人或房族喊吃油茶后,女人才能进入别家。
这天早晨,男的到村头路口听雀叫,回来后打一丫树枝插在神龛上,如果大家听到的是鹊雀先叫,这一年就是好年成;听到的是乌鸦叫,这一年就不吉利。
这一天不准骂人,不准扫地,大人不准打小孩,全家和睦相处。
二月二,这天是修桥补路节,各家将煮好的粑粑和酸味冻鱼,挑到桥上去敬桥。
这天可随着砍别人的树子来架桥,别人也不会骂,若要骂,就是意味着越骂越发财。
三月三,这一天,报京侗族要集中到报京大寨集会三天三夜,开展唱歌、踩芦笙等活动。
三月三是农忙即将来来的时候,青年男女互相用歌勉励:"三月三,工也要做,花也要攀,一来做工来养老,二来攀花少年玩。
"又唱:邰家的是官宝,周家的是兰香,结果不得成双对,手拍胸前泪汪汪,因为二人留古记,辈传辈来班传班,脱鞋拍在古树上,二人舍命跳下塘,二人青年情意好,拦住古水不成双,不得什么来为记,留下一口洗菜塘。
从此歌看到这对青年男子的恋爱悲剧。
周的女儿周兰香,家庭富裕,在家中是个千金小姐,由父母许配到一家有钱有势的人家。
兰香不愿意,而爱上一个家境贫寒的'邰官宝,遭到兰香父母极力反对,而许配的男方家有钱有势,认为是官宝分散他俩家的缘份,就把官宝赶走外乡。
官宝被赶走后,兰香很伤心,终日思念官宝早日归来,整整三年过去,官宝在异乡终日操劳,想挣些钱回乡与兰香成亲。
这年桐树开花了,三月三这天,官宝从外乡回来,可是在官宝外出期间,兰香已被父母强迫出嫁,他俩见面时,痛哭流涕,于是演出了这样的悲剧:他俩来到寨脚塘边,脱下鞋子拍在古树上,双双投水自尽。
现在那古树上还留下一对男女鞋印。
后来青年们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反对包办婚姻,为了纪念他们,每年三月三,都要集中到报京大寨热闹三天。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等18个民族。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仡佬族吃新节"吃新节"是贵州各地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有少数地区在农历六月初六。
节日这天,家家买肉打酒,杀鸡宰羊,并从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饭,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
然后全家围坐,饮酒言欢,吃新米饭,叫做"吃新"。
在贵州仡佬族中流传这样一则神话,说谷种是狗随仡佬族祖先到天上去取谷种,由于祖先的被天神扣押,狗不得已,只有用自己的尾巴悄悄把谷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谷种种植。
“吃新节”是以祭祀祖先和自然神为主要特征的节日,主要通过祈神、娱神,来达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愿。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盘王节”是一个祭祀性节日,以“还盘王愿”和“度戒”为主要内容。
“还盘王愿”是祭祀盘王,祈祷盘王的庇佑:“度戒”是瑶族男子举行的一个成人洗礼仪式(有的地方包括妇女)。
“盘王节”主要在信奉盘王自称“尤勉”的“盘瑶”的流传,以贵州榕江塔石地区的瑶族“盘王节”规模较大,有4000余人。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六”,布依族的中老年妇女把家里用过的衣笼垫被等物,全部挑到河边、塘边、沟边等清流水之处洗净和沐浴,因为这天是龙的洗澡日,将龙洗过澡的水来洗各种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
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师歌手聚集于寨中,举行对歌赛活动,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显身手,歌声不断,每每通宵达旦,一连数日,气氛热烈,蔚为壮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苗年节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东南苗族、侗族传统民族节日境内苗族节日集会既是历史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娱乐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展示的平台,也是苗族历史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娱乐文化和民族心理素质传承的载体,透过节日集会这个平台,可以看到苗族模塑共同心理素质和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术家的轨迹,触摸到苗族历史文化跳动着的脉搏。
境内苗族节日种类繁多,一年四季都有,按性质分类,有祭祀性、生产性和娱乐性节日三大类。
按时间编排,农历正月有春节、“大年”;二月有“敬桥节”、“姊妹节”、“翻鼓节”;三月有“姊妹节”、“三月坡节”、“种棉节”;四月有“四月八敬牛节”;五月有“端午节”、“龙船节”;六月有“吃卯节(吃新节)”;七月有“吃新节”、“七月半(中元节)”;八月有“中秋节”、“吃新节”;九月有“重阳节”,十月有“苗年”,冬月有“苗年”,腊月有“除夕”等等。
“姊妹节”苗族称为“努嘎良” ( 意为吃“了却心愿之饭”,原为已婚姑娘们的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未婚青年的社交游乐活动 ) ,是清水江流域中游沿岸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施秉的双井、白洗、马号、台江施洞、榕山、老屯、五河、剑河革东、温泉、柳利等地,除施秉白洗、剑河革东在农历二月十五过外,其余的均在农历三月十五过,其中以台江施洞地区的民族特色最为浓厚。
“姊妹节”一般持续三天。
节日里,每户苗家都要做一种经过染色分甑蒸熟后再和在一起的“五彩糯米饭”,有红、黄、白、兰、绿、黑等色,晶莹透亮,清香悦目。
三月十五日清晨,老屯、榕山、施洞这一带,家家备好酸汤鱼、血豆腐等传统佳肴和芳香四溢的自酿米酒、五彩糯米饭,等待客人们来临。
夜幕降临的时候.姑娘们各自从家里带来美酒佳肴和姊妹饭,集中到比较宽敞的某一家里,摆上条桌,盛情款待远道而来的青年朋友们,揭开了姊妹节集会活动的序幕。
过节这几天,未婚姑娘的父母要及早置办酒肉,备上一两筐糯米饭,给姑娘们款待情人。
过节前两天,已出嫁的姑娘们也陆陆续续在赶回娘家来与未婚姐妹共度佳节,同时在游方场上探望过去的歌伴,以“了却心愿”。
第三天,未婚姑娘们提着盛满自己深情厚意和姊妹饭的竹篮,伫立在村边路旁,等待着送别情人。
机敏多情的姑娘们在送情人的饭篮里悄悄地埋藏着自己的心事,有的挂着竹钩,有的藏着松叶,有的藏着椿芽或树桠、蒜苔。
挂上竹钩的,意味着要买把伞来酬谢;藏着椿芽的意味着可以成亲;包着树桠或蒜苔的,暗示着断交。
种棉节是 20 世纪初叶到 70 年代中期盛行于都柳江中上游和丹寨排调一带苗族的—个生产性的节日。
三月底四月初,这带苗族聚居的每个自然村寨,几户一起带上腊肉、鸡蛋、美酒和彩色糯米饭,挖好一片土质肥沃、向阳通风的轮耕地来种植棉花。
新过门还未“坐家”的新媳妇们也要邀约三五个至亲姐妹,一起到婆婆家过“种棉节”。
四月初的卯日或辰日,各家邀请家族亲友,挑着肥鸡、鲜鱼、腊肉、禽蛋、五彩糯米饭、美酒和炊具,扶老携幼,前往种棉。
来到棉地后,老人杀鸡宰鸭,准备吃食,青年人挖土点种棉花。
播种之前,长者手抱大红公鸡,领着一对披红挂彩、头戴锦鸡毛和各种花草的童男童女“花神”,登上用蛋壳、花布、彩纸和各种花草装饰的“花台”中央,摆上美酒和五色糯米饭祭献“花神”。
棉花种完后,人们就地用餐,席间,老人们高唱《种棉歌》、《四季歌》等古歌,祈求“花神”保佑丰收。
年轻人过节,其意不在吃喝而另有所求。
他们或三三俩俩出没于林荫之内斗唱飞歌,或嬉戏于花丛之中对唱情歌,倾诉衷肠。
对唱之中姑娘们边唱边将亲手编织的精致花带塞在情人手里,小伙子亦边答边将戒指或别的纪念品放在心爱的姑娘们手中。
傍晚,饭饱酒足的父老们念上一段祝辞,插上草标,大家唱着飞歌,吹着木叶,说说笑笑,沐着晚霞尽兴而归。
“讨树秧节”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以前流行于镇远涌溪一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日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辰日,涌溪苗寨的老妈妈带着寨中未婚的姑娘和小伙子集体上大石板寨做客讨果树苗,大石板寨的男女老少热情款待并赠送接桃、麦李等果树苗。
第二年,大石板寨的未婚男女青年又在老妈妈的率领下前往涌溪作客,探望果树的长势,也探望新交的朋友。
涌溪的青年又回赠果树苗和五彩糯来饭、毛巾手绢等物。
这样你来我往,周而复始,形成节日。
在互讨树秧的活动中,千万棵果树在涌溪和大石板寨两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对对有情人结成了美满的姻缘。
随着社会的发展,镇远涌溪苗族的“讨树秧节”已离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只有在中老年人的脑海中还保留着美好的记忆。
“龙船节”是黔东南清水江沿岸苗族人民重要的传统娱乐和体育竞技的节日。
龙船节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从施秉的平寨开始,经塘龙、榕山到台江施洞结束,历时 4 天。
活动内容除赛龙舟之外,还有苗族传统的斗牛、赛马、踩鼓、跳芦笙、游方等。
集会期间,台江、剑河、凯里、黄平、施秉、镇远、三穗等县苗族人民三、四万人集于这一带参加集会。
“吃新节”是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传统节日,苗族称为“努嘎西” ( 意为吃新米 ) 或“努莫” ( 意为吃卯 ) ,日期各地不一,有的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过,谓“吃卯”;有的在农历七月、八月的“丑”、“亥”日过,谓“努嘎西”。
“努莫”以孕穗的秧苞为祭品,“努嘎西”以新产香糯为祭品。
过节之前,姑娘们加紧绣制衣裙,小伙们修整和添置芦笙,男女老少都在为过节而忙碌。
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们穿上盛装,挑肩糯米饭、肉、鱼、鸡、鸭等礼品,赶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过节。
过节当天,主人以公鸡、鱼肉祭供祖先,主客饮酒庆贺,次日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吃新”节规模较大的有雷山望丰乡的乌香、西江、响楼、郎德、凯里挂丁、开怀、凯堂、旁海、台江台拱、排羊等处,人数均达上万人。
集会的内容有斗牛、赛马、斗雀、跳芦笙、“游方”、打蓝球、田径赛、对歌、踩鼓等活动。
苗年是苗族祭祀祖宗和庆祝丰收的最隆重的节日。
苗族以十月为“岁首”,“苗年”也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苗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或第二个卯日过,分三次,第一次称“小年”,第二次称“大年”,第三次称“尾巴年”。
大年是苗年最热闹的节日,集会也集中在“大年”进行。
“大年”持续三至五天,有的地区持续上十来天。
“大年”这天,家家户户在祖先牌位、花树、岩妈等“神坛”面前摆上桌子,放上酒菜及糯米粑等物敬供,然后宾主举杯欢?共渡佳节。
入夜,合家围在一起谈古论今,吟唱古歌、酒歌,谓之“守年”。
第二天,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
节日期间,老人们轮流宴请宾朋,青年们梳装打扮,参加跳芦笙、斗牛、赛马、游方等活动。
苗年规模较大的有雷山西江、台江施洞和凯里挂丁等处,每处集会都有上万人参加,集会的内容有跳芦整、赛马、斗牛、斗雀、游方、对歌等等,男女青年各自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不同的活动。
“吃鼓”苗语称“努姜略”或“弄钮” ( 意为吃一届鼓,史称“吃鼓藏”),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活动,是最隆重的集会。
“努姜略”各地形式、内容大体相同。
苗族的木鼓是苗族祖先的象征,平时藏于人迹罕至、干燥的山洞之中。
“吃鼓”有 3 年、 5 年、 9 年、 12 年一祭等,尤以 12 年一祭最为普遍。
苗族“吃鼓”有“醒鼓”、“祭鼓”、“送鼓”等程序,分三年进行,原则上寅年“醒鼓”,卯年“祭鼓”,辰年“送鼓”。
苗族“吃鼓”有“黑鼓”和“白鼓”之分,“黑鼓”的牺牲是水牯牛,“白鼓”的牺牲是猪。
吃“黑鼓”原则上每户准备一头祭祖牛。
“祭鼓”为“吃鼓”高潮,一般在卯年农历十一月第一或第二个辰日进行。
之前,要通知所有亲戚一起来过参加“弄钮”。
“祭鼓”有“牛旋塘”、“吃簸箕饭”、杀牛等活动。
“牛旋塘”是在“鼓头”、“祭师”和男扮女装的芦笙队带领下将祭祖牛牵到特定的“旋牛塘”顺时针方向旋转三圈的仪式。
“吃簸箕饭”是在“牛旋塘”的次日,由“鼓头”、“祭司”主持的祭祀仪式。
凡参加“吃鼓”活动的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一簸箕糯米饭、一块猪肉、一壶酒,抬到特定的地点供没有亲戚的来客享用。
“牛旋塘”和“吃簸箕饭”仪式结束后,男女老少参加踩木鼓、跳芦笙活动。
杀牛是“吃鼓”活动的高潮。
苗族“吃鼓”有严格的规矩,杀牛、破牛等一应事务均由舅舅系统的人承担,其他系统的人都要回避。
凌晨时分,舅舅系统的人将牛从牛圈牵出来,固定在专用的木桩上将牛杀死,将牛肉分给众亲,将牛的内脏煮来待客,因此有人把“吃鼓”活动称为“吃牯脏”。
“送鼓”为辰年农历三月左右进行,由祭司和鼓头等人举行参拜祖鼓仪式后祖鼓送到原来藏鼓的地方保存起来。
境内苗族传统节日集会有芦笙会、爬坡会、四月八等十多种类型 200 多个。
芦笙会是苗族地域性的传统节日集会,有春节芦笙会、黄平黄飘三月芦笙会、吃新芦笙会、九月芦笙会、苗年芦笙会等几大类几十个。
各地各种节日的芦笙会形式和内容基本大同小异,日期各异。
在各地各种节日芦笙会中,规模最大的有凯里舟溪春节芦笙会、黄平谷陇九月芦笙会、雷山西江苗年芦笙会等。
凯里舟溪春节芦笙会每年农历正月 16 到 20 日举行,历时四天,人数多时达五万余人,波及凯里、丹寨、麻江、雷山、台江、黄平、麻江等市县。
20世纪80年代以后,舟溪芦笙会还增加了球赛、赛跑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成为民族团结的盛会。
谷陇九月芦笙会于每年农历 9 月 27 日到 9 月 29 日在黄平县谷陇镇谷陇大寨举行,规模约三、四万人。
活动有赛芦笙、斗牛、赛马、赛歌、球赛、斗鸟、游方等内容,是苗族传统的男女青年自由社交恋爱的活动之一。
赛马一般以分组赛进行,每组前二名进入复赛,最后决赛决出名次。
斗牛一般采取自愿的原则,牛主双方的牛身架的大小、牛角的宽窄等方面大致相等的即可放斗,一般以拉脚解脱。
雷山西江苗年芦笙会每年于过苗年“大年”时举行,规模约 3 万人,持续 3 天时间,除跳芦笙、踩铜鼓外,尚有游方活动和现代体育项目的比赛。
此外,其余各地的芦笙会规模在几百人至上万人不等,时间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三月坡”是境内苗族春季传统节日集会的高潮。
境内著名的“三月坡”集会有雷山望丰五岔路坡会、施秉白洗坡会、镇远京堡高跃坡会、雷山大塘三月坡会等。
三月坡集会一般在农历三月上中旬举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雷山望丰五岔路三月坡集会和黄平白堡坡三月坡集会,规模 3 万人以上。
雷山望丰五岔路三月坡集会,是一个苗族男女青年公开社交、自由恋爱的集会,苗族称为“游养”( 意为游坡 ) ,于每年农历三月第一、第二、第三个午日举行,连续三次,每次一天。
以第二个午日最为热闹,人数多时可达 5 万余人。
雷山、丹寨、凯里等县市各族男女青年数万人参加。
镇远京堡的高跃坡集会是苗族三月坡会集会中带有地方色彩的集会。
每当笙歌踩鼓热闹之际,身穿五彩衣裙,头戴银花凤冠的苗家姑娘将精心制作的花手巾向自己所喜欢的男青年们投去,男青年们接到手巾后,将糖果、丝线等物包在花帕里向姑娘们投去,你来我往,引起阵阵笑语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