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复习资料总结

合集下载

DEM重点整理(又添加)

DEM重点整理(又添加)

DEM重点整理第一章概述1. 模型:指用来表现其他事物的一个对象或概念,是按比例缩减并转变到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的事物本体。

2. 数字地面模型含义的扩展:测绘学家心目中的数字地面模型是新一代的地形图,地貌和地物不再用直观的等高线和图例符号在纸上表达,而且通过储存在磁性介质中的大量密集的地面点的空间坐标和地形属性编码,以数字的形式描述。

3.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

4. 数字高程模型的含义:DEM是DTM中最基本的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

5. 数字地面模型的特点:(1)易以多种形式显示地形信息;(2)精度不会损失;(3)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4)具有多比例尺特性。

6.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范畴:见课本10页作为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土木工程、景观建筑与矿山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为军事目的‘军事模拟等)而进行的地表三维显示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关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大坝的选址不同地表的统计分析与比较生成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辅助地貌分析,估计侵蚀和经流等作为背景叠加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壤、土地利用及植被搜盖数据等,以进行显示与分析为遥感、环境规划中的处理提供数据辅助影像解译、遥感分类将I}If}概念扩充到表示与地表相关的各种属性,如人口、交通、旅行时间等与GI5联合进行空间分析虚拟地理环境第二章数字高程模型的采样理论1.采样的理论背景:推而广之,采样定理同样适用于决定相邻剖面之间的采样间隔,从而得以获取由DEM所表示的地形表面的足够信息。

反之,如果地形剖面的采样间隔是Dx,那么波长小于2Dx的地形信息将完全损失。

2.数据采样策略:(1)沿等高线采样(2)规则格网采样(3)剖面法(4)渐进采样(5)选择性采样(6)混合采样3. 数字高程模型源数据的三大属性:数据的分布、数据密度、数据精度。

DEM基础知识整理---精品管理资料

DEM基础知识整理---精品管理资料

DEM基础知识DEM即地面数字高程Digital Terrai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如地面温度、降雨、地球磁力、重力、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其他地面诸特征.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高程是地理空间中的第三维坐标.数学表达为:z = f(x,y)DEM是DTM的一个子集,是DTM的基础数据,最核心部分,可以从中提取出各种地形信息,如高度、坡度、坡向、粗糙度,并进行通视分析,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分析.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种模拟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x、y表示该点的平面坐标,z值可以表示高程、坡度、温度等信息,当z表示高程时,就是数字高程模型,即DEM。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形曲面的数字化表达,就是说,DEM是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科学、真实地描述、表达和模拟地形曲面实体,因此它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地形数据的建模过程。

DEM的建立首先要对地形曲面进行抽象、总结和提炼,形成高度概括的地形曲面数据模型,然后在此数据模型基础上,将观测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形成对数据模型的表述,最后借助计算机实现数据管理和地形重建。

1.DEM质量评价标准保凸性:若逼近面与实际曲面的波动次数相等或接近,而且两者对应的脊线、谷线位置和走向基本一致,则保凸性好,反之保凸性差。

逼真性:逼近面F(x,y)和实际地形曲面f(x,y)对应点之间应满足关系式:MAX|f(x,y)—F(x,y)|≤σ,则认为逼近面达到逼真性要求。

光滑性:光滑性是指曲线上切线方向变化的连续性,或者说曲线上曲率的连续性。

曲线的平顺性指曲线上没有太多的拐点。

DEM知识

DEM知识

地物叠加
GRID三角剖分
6.3.2 DEM的基本三维可视化表达
立体等高线法 三维线框透视图 地貌晕渲法 分层设色法 半色调符号表示法
6.3.3 DEM的三维景观表达
基于遥感影象的地形三维景观(DEM+DOM) 基于地物叠加的地形三维景观(DEM+DOM+DLG)
6.4 三维地形场景的漫游与动画
淮南洞泉地区
GRID表面模型
DEM镶嵌
第三章
DEM数据组织与管理
3.1 DEM数据模型
地表形态的数学描述
H=f(x,y)
数据模型分类
数据组织方式:点、线、面 连续性:不连续型、连续型(不光滑、光滑)
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DEM
Trai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 TIN={ Ti | Ti=f(Pj,Pl,Pk) } 线性表面 H=a0+a1x+a2y
TIN
拓扑矢量数据结构 复杂、维护更新困难 是 可变分辨率;可根据地形复杂 程度灵活布置采样点
顾及地表几何特征 分辨率
保凸性 逼真性 光滑性 表面分析能力
优 优 差 较差
适用范围
建立小范围高精度数字表面, 适用于细部三维景观再现和工 程应用
第四章
4.1
基本思路
GRID的建立
建立GRID的基本思路
首先对研究区域在平面坐 标域上进行格网划分;然后 利用地形采样点内插计算出 各格网点的高程,生成以 GRID数据结构形式存储的高 程数据集;最终建立用于表 达研究区域地表形态的连续 数字表面
地貌特征点(线)
1、山顶点、洼地最低点、鞍部最低点、坡度变换点、方 向变换点 2、山脊线、山谷线、坡度变换线(山麓线)

DEM基础知识整理上课讲义

DEM基础知识整理上课讲义

DEM基础知识DEM即地面数字高程Digital Terrain Model, 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如地面温度、降雨、地球磁力、重力、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等其他地面诸特征。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高程是地理空间中的第三维坐标。

数学表达为:z = f(x,y)DEM是DTM的一个子集,是DTM的基础数据,最核心部分,可以从中提取出各种地形信息,如高度、坡度、坡向、粗糙度,并进行通视分析,流域结构生成等应用分析。

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种模拟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x、y表示该点的平面坐标,z值可以表示高程、坡度、温度等信息,当z表示高程时,就是数字高程模型,即DEM。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形曲面的数字化表达,就是说,DEM是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科学、真实地描述、表达和模拟地形曲面实体,因此它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地形数据的建模过程。

DEM的建立首先要对地形曲面进行抽象、总结和提炼,形成高度概括的地形曲面数据模型,然后在此数据模型基础上,将观测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形成对数据模型的表述,最后借助计算机实现数据管理和地形重建。

1.DEM质量评价标准保凸性:若逼近面与实际曲面的波动次数相等或接近,而且两者对应的脊线、谷线位置和走向基本一致,则保凸性好,反之保凸性差。

逼真性:逼近面F(x,y)和实际地形曲面f(x,y)对应点之间应满足关系式:MAX|f(x,y)-F(x,y)|≤σ,则认为逼近面达到逼真性要求。

光滑性:光滑性是指曲线上切线方向变化的连续性,或者说曲线上曲率的连续性。

曲线的平顺性指曲线上没有太多的拐点。

dem复习资料

dem复习资料

dem复习资料DEM复习资料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数字高程模型的缩写,它是一种用于描述地球表面高程信息的数学模型。

DEM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形分析、地貌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DEM的定义、获取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DEM的定义与原理DEM是通过一系列测量或遥感技术获取地面高程数据,并以数字形式进行表示的模型。

它通常以栅格形式存储,每个栅格单元表示一个特定区域的高程值。

DEM的原理是基于地面高程的测量和采样,通过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高程,再利用插值算法将离散的高程数据转化为连续的高程表面。

二、DEM的获取方法1. 激光雷达测量法: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高程数据。

这种方法精度高,适用于大面积地形测量,如航空激光雷达。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利用GPS接收机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信息,通过多点定位和差分定位可以获取高精度的DEM数据。

3. 遥感影像解译法:利用卫星或航空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通过解译地物特征、阴影和纹理等信息,推导出地面高程数据。

4. 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仪器测量地面上各个点的高程,如全站仪、水准仪等。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人工操作,适用于小范围测量。

三、DEM的应用领域1. 地形分析:DEM可以用于地形参数计算,如坡度、坡向、地形曲率等,帮助研究地貌形态、地表水文过程等。

2. 地质勘探:DEM可以用于地质构造解析、地质剖面绘制和地质灾害评估等,为地质勘探提供基础数据。

3. 水资源管理:DEM可以用于水文模拟、洪水预测和水资源评估等,对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4. 城市规划:DEM可以用于城市地形分析、地形剖面绘制和三维城市模型构建,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5. 生态环境研究:DEM可以用于生态环境评价、植被分布模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DEM知识

DEM知识

第六章
6.1 概述
DEM的可视化表达
6.2 DEM二维可视化表达
等高线法 分层设色法 半色调符号表示法 地貌晕渲法
光照模型(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地面坡度和坡向)
5.3 DEM三维可视化表达
5.3.1 DEM三维可视化流程
DEM三角剖分 透视投影变换
消隐与裁剪
色彩填充、纹理映射
明暗处理(光照模型)
2. 地形图数据采集方法
精度与底图有关(图上0.1~0.3mm)、效率高、成本低、 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中低精度DEM的数据采集
3. 摄影测量数据采集方法
精度比较高(cm~dm)、效率高、成本比较高、 适用于国家范围内的较高精度DEM的数据采集
4. 数据采集新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空 外 接 圆 准 则
最 小 角 最 大 准 则
张角最大准则
面积比准则 最短距离和准则
狄洛尼法则(Delaunay)
DT三角剖分与狄洛尼(DT)三角网 特性:保证 TIN的唯一性、最大限度避免狭长三角形
局部优化过程(Local Optimization Procedure , LOP)
5.2 DT三角剖分算法
TIN
拓扑矢量数据结构 复杂、维护更新困难 是 可变分辨率;可根据地形复杂 程度灵活布置采样点
顾及地表几何特征 分辨率
保凸性 逼真性 光滑性 表面分析能力
优 优 差 较差
适用范围
建立小范围高精度数字表面, 适用于细部三维景观再现和工 程应用
第四章
4.1
基本思路
GRID的建立
建立GRID的基本思路
首先对研究区域在平面坐 标域上进行格网划分;然后 利用地形采样点内插计算出 各格网点的高程,生成以 GRID数据结构形式存储的高 程数据集;最终建立用于表 达研究区域地表形态的连续 数字表面

DEM题库——精选推荐

DEM题库——精选推荐

DEM题库选择题1.⼭顶点的坡度变化是________。

(A)A. 坡度从正到负B.坡度从正到负C.坡度没有变化D. 坡度从⼩到⼤2.下列DEM数据获取⽅法中数据采集成本和⾼程精度最⾼的是__________。

(C)A.野外采集B.摄影测量C. 激光扫描D. ⼿扶跟踪数字化3.当采样间隔能使在函数中存在的最⾼频率中每周期取有__B_样本时,则根据采样数据可以完全恢复原函数。

A.⼀个B. 两个C.三个D. 四个4.R=S曲⾯/S⽔平,R表征的是下列哪个地形因⼦__________。

(C)A.地形起伏度B.地表切割深度C. 地表粗糙度D. 格点⾯元凸凹系数5.地⾯曲率在垂直⽅向上的分量称为__________。

(B)A.平⾯曲率B. 剖⾯曲率C.等⾼线曲率D. 法线曲率6.哪项不是数字⾼程模型的研究内容(C)A、地形数据采样,数据组织与管理B、地形建模与内插,地形分析与地学应⽤C、空间分析,空间数据表达与制图 (应该是地形分析)D、DEM可视化,不确定性分析和表达7.影像数据的采样⽅案包括__________。

(A、B、C、D)A. 规则格⽹采样B. 随机采样C. 渐进采样D. 混合采样8.与传统地形图⽐较,DEM作为地形表⾯的⼀种数字表达形式,具有_______特点。

(A、B、C、D)A. 表达的多样性B. 精度的恒定性C. 更新的实时性D. 尺度的综合性9.我国到⽬前为⽌,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范围以及七⼤江河重点防洪区的________的DEM。

(A、B、C、D)A.1:100万B.1:25万C. 1:5万D. 1:1万10.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曲率、凸凹系数等是对DEM进⾏_________并组合后得到的。

(D)A. ⼀阶微分B. ⼆阶微分C. ⼀阶求导D. ⼆阶求导11.以下属于地形特征点的是________。

(A、B、C、D )A. ⼭顶点B. ⾕底点C. 鞍部点D. 变坡点12.直接⽤离散点内插⽣成格⽹点的⽅法包括__________。

DEM复习资料

DEM复习资料

格网内插等高线专题搜索并确定格网边上的等高线点高程值;为了在整个DEM范围内跟踪等高线,首先根据格网DEM最低点的高程Z min和最高点的高程Z max求的最低等高线h min和最高等高线h max,然后再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逐条对等高线搜索和跟踪;设等高距为△h,则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为:h min=[Z min// △ h+1]* △ hh max=[Z max// △ h]* △ h式中的“//”表示整除,即对计算结果取整如:最低点高程为1282米,则h min为1400m最高点高程为2248m,则h max为2200m其中△h为200m.搜索等高线的算法是:分别遍历所有格网单元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找到等高线起点所在的边和对应的格网单元;跟踪等高线的算法是:判断等高线在该单元中的出口边,并将处理单元移至出口边所在的新格网单元。

依次跟踪下去,直至等高线回到起点或达到DEM边缘为止。

由于开曲线的起点位于DEM格网上的外围上,所以从格网边缘进行搜索。

1.判断格网一条边是否与等高线相交:检查该格网这条边的端点的高程值是否包含这条等高线的高度值h。

假设格网这条边两个端点的高程分别为:Zp1和Zp2,判断公式为:Zp1>=h>= Zp2 或Zp1<=h<= Zp2 (相交)否则(不相交)也就是说:(Zp1 - h )*(Zp2 - h )<=0等式成立,等高线通过格网(相等时为过各网点),否则,高等高线不穿越此边。

在P1P2上确定高程为H的等高线位置时,一般采用的是线性插。

即:3.等高线跟踪,出口边的寻找与确定:跟踪等高线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个格网单元的出口自然是下一个相邻格网单元的进入边。

如图所示,假设等高线从位于B网格的下方即P1P2边进入格网D,边p1p2即为B格网的出口边,有时D格网的进入边。

进入格网D后,有3个可能的出口,依次是左、下、右边。

DEM 复习整理

DEM 复习整理

DEM 复习整理1、DEM概念(1)狭义概念:DEM是区域地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

(2)广义概念:DEM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3)数学意义:DEM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H=f(x,y)2、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精度恒定性表达多样性更新实时性尺度综合性3、规则格网DEM和TIN的对比4、DEM数据模型从认知角度基于对象的模型、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场的模型从表达角度矢量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组合数据模型5、DEM数据结构(1)、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a、简单矩阵结构b、行程编码结构c、块状编码结构d、四叉树数据结构(2)、不规则三角网DEM数据结构TIN数据结构:面结构、点结构、点面结构、边结构、边面结构、简单结构(3)、格网与不规则三角网结构混合结构6、DEM数据源特征地形图、航空、遥感影像、野外测量、既有DEM数据 可获得性(x,y,z)、DEM应用目的(分辨率、精度)、数据采集效率、数据量大小、技术熟练程度(1)数据源:地形图覆盖面广,可获取性强,是丰富、廉价的建立DEM的主要数据源。

特点:现势性(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不满足现势性要求)、存储介质、精度:比例尺、等高线密度、成图方式有关(2)数据源:航空、遥感影像a、现势性好:获取速度快、更新速度快、更新面积大(大范围DEM数据的最有价值来源)b、缺点: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精度要求高的DEM难以满足要求,高精度影像获取方法费用昂贵c、相对精度和绝对精度低的遥感影像:Landsat—MSS、TM传感器、SPOTd、高分辨率遥感图像:1米分辨率的IKONOS 0.61米QUICKBIRD(3)数据源:地面测量缺点:工作量大,周期长、更新十分困难,费用较高用途:公路铁路勘测设计、房屋建筑、矿山、水利等对工程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4)数据源:既有DEM数据覆盖全国范围的1:100万、1:25万、1:5万数字高程模型7、数据采样方法对比(1)、地形图数据采集方法优点:a地形图易获取、作业设备简单、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低,因而地形图是DEM获取最基本的方法。

DEM复习知识点

DEM复习知识点

DEM复习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DEM定义:是表示地球表面高程变化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表示为i=1,2,3,…,n 或{}显然,这里只限于高程取值。

DEM是表示地面高程变化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

2、DEM类型及特点特点:1、可以以多种形式表达地形信息(多比例尺输出;平面、断面、立体等多种投影方式输出)2、信息精度不会损失3、有利于实现地形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化应用4、易于信息更新类型:规则格网型DEM(数据点呈规则格网分布);随机型DEM(数据点呈随机分布);等高线型DEM(数据点沿等高线分布)3、DEM混合表面建模矩形格网建模+三角网建模:地形特征线通过的矩形格网分解成局部TIN,其余仍为矩形格网矩形格网建模(或三角网建模)+点建模:地形特征线上的点以单点形式参与方格或三角形内地形表示4、举出DEM数据采集的四种卫星影像资料及适合建模的比例尺(快鸟)SPOT HRV 10/20m(P/M)最大成图1:50000 2.5/5m(P/M)最大成图1:10000IKONOS 1/4m(P/M)最大成图1:5000 0.27/0.4m(P/M)最大成图1:1000Quick Bird 0.72/2.88m(P/M)最大成图1:2000Landsat 0.4~3m 最大成图1:10005、地形图采集DEM数据的方法、特点特点:需有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质量依赖于原图质量;数字化会降低原图精度;数据现势性通常较差;是丰富而廉价的数据来源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屏幕数字化)二、基本理论与方法1、数字摄影测量的DEM生产程序可以自动方式采样(实施规则格网采样方案、渐进采样方案);可以人工方式采样(实施沿等高线采样方案、选择性采样方案);可以自动与人工结合方式采样(实施混合采样方案);等高线数据点若要生成规则格网DEM,应先生成TIN再内插格网化3、插值分析法确定采样间隔方法一:渐进采样法,不断调整△方法二:插值分析法确定固定的采样间距△步骤:对典型地形剖面密集采样;对密集采样点按不同间距△抽点稀化,配合内插算法获得σ→采样间距△4、一种计算DEM格网单元坡度坡向的方法(可视化→→渔网图)5、格网DEM自动生成等高线过程(1)在所有方格网边或三角网边上判断有无等高线通过;(2)在通过边上内插出等高线点的平面位置();(3)等高线追踪使等高线点按顺序排列存储;(4)在已有等高线点之间插补加密等高线点,并据此绘制光滑曲线。

DEM复习资料总结

DEM复习资料总结

DEM复习资料总结第一篇:DEM复习资料总结DEM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数字地形的表达方法及其分类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即数字高程模型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简单地说,空间起伏连续变化现象的数字化表示和分析工具的集合。

DEM和DTM的区别与联系(1)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数字高程模型中地形属性仅为高程。

(2)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是建立DTM的基础数据,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间接导出,称为“派生数据”,如坡度、坡向。

(3)高程模型最常见的表达是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或某个参考平面的相对高度,所以高程模型又叫地形模型。

实际上地形模型不仅包含高程属性,还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态属性,如坡度、坡向等。

数字高程模型的分类⑴按照结构分类:基于面单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

⑵按照数据源分类:以航空和航天遥感资料为数据源;以地形图为数据源;以地面实测纪录为数据源;以各种专题底图为数据源;以统计报表和行政区域底图为数据源。

㈢按照内容分类:综合性的DEM(全国性的DEM,包括地形、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区域性DEM(局限于某个行政区或自然区,比例较大,框架线条趋细);专题性DEM;单项DEM。

⑷按照结构形式分类:规则格网DEM;等值线DEM;曲面数字DEM;平面多边形DEM;空间多边形DEM;散点DEM。

⑸按连续性分类:不连续型DEM(Discontinuous DEM);光滑DEM(Smooth DEM)DEM最主要的三种表示模型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DEM 的特点精度的恒定性、表达的多样性、更新的实时性、尺度的综合性第二章 DEM的数据组织与管理DEM的建立(它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地形数据的建模过程。

DEM复习

DEM复习

DEM复习一. 数字地形及其表达方式;答:第一,绘图,用图画可以粗略地反映所见到的地形景观。

但这些信息反映的主要是对象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性,而定量的描述则非常有限。

另外一种古老而有效并一直沿用至今的精确表达地表现象的方式是地图。

在各种地图中,用来准确描述地貌形态的是等高线地形图。

从本质上讲,地图是对客观存在的特征和变化规则的一种科学的概括(综合)和抽象。

对于地图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地形图而言,由于其描述的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三维空间实体,其二维空间的表达与所表示的三维现实世界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三,影像与立体表达,利用多张有重叠度的像片可以重建地面的三维模型,并可在这个模型上进行量测。

第四,数字地形表达可以分为两大类:数学描述和图形描述。

二、数字地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答:数字地形模型,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即使用采样数据来表达地形表面。

定义如下: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 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 DTM就是地形表面简单的数字表示。

借助计算机解决道路工程的设计问题。

数字高程模型,(其中,Kp地面P号点的第K类地面特性取值,fk(up,vp),为第P号地面点的二维坐标,m,地面特性信息类型的数目,n,地面点的个数)当M=1为对地面高程的映射,(MP VP)为矩阵行列号时,表达的数字地面模型即所谓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是表示区域D上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用函数的形式描述为:VI=(XI,YI,ZI);I=1,2,…,nXI,YI是平面坐标, ZI是(XI,YI)对应的高程。

当该序列中各平面向量的平面,位臵呈规则格网排列时,其平面坐标可省略,简化为一维向量序列{ZI,I=1,2,…}区别与联系:显然,DEM是DTM的一个子集。

实际上,DEM是DTM中最基本的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

数字高程(DEM)模型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高程(DEM)模型期末复习资料

数字⾼程(DEM)模型期末复习资料数字⾼程模型(DEM)期末复习资料第⼀章1数字地⾯模型是利⽤⼀个任意坐标场中⼤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的⼀个简单的统计表⽰。

2 DEM和DTM的关系:DEM是DTM的⼦集,是DTM最基本的部分;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含义包括了DTM,在概念上取代了DTM。

DTM提出后,其实际发展和应⽤中的内涵还主要局限于DEM,故⼆者的名称混淆使⽤,主要表⽰的都是DEM的概念。

3 ⾼程⽤来描述地形表⾯的起伏形态,传统的⾼程模型是等⾼线,其数学意义是定义在⼆维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曲⾯函数,当此⾼程模型⽤计算机来表达时,称为数字⾼程模型。

4 数字⾼程模型的定义为:数字⾼程模型是对⼆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通过有限的地形⾼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的数字化模拟--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5.数字地形表达的⽅式可以分为两⼤类:数学描述和地形描述(1)数字描述:全局:傅⽴叶级数;多项式函数局部:规则的分块函数;不规则的分块函数(2)图形描述:点:不规则分布;规则分布;特征点线:等⾼线;特征线;剖⾯图⾯:影像;透视图;其他6.模型是指⽤来表现其他事物的⼀个对象或概念,是按⽐例缩减并转换到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的事物本体。

7.模型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概念模型,物质模型,数学模型。

8.概念模型是基于个⼈的经验与知识在⼤脑中形成的关于状况或对象的模型。

9.物质模型通常是⼀个模拟的模型,如橡胶,塑料或泥⼟制成的地形模型。

10.数字模型⼀般是基于数字系统的定量模型。

包括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

11.数字模型的优点:1他是理解现实世界和发现⾃然规律的⼯具。

2提供了考虑所有可能性,评价选择性和排除不可能性的机会。

3帮助在其他领域推⼴后应⽤解决问题的结果。

4帮助明确思路,集中精⼒关注问题重要的⽅⾯。

5使得问题的主要成分能够被更好的观察,同时确保交流,减少模糊,并改进关于问题⼀致性看法的机会。

DEM复习重点

DEM复习重点

DEM复习重点1.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或者说是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

2.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定义在二维区域上地形特征空间分布及关联信息的一个有限n维向量系列Xi,数字高程模型DEM是DTM的一个子集,它表示地形空间分布的一个有限三维向量。

3.DEM:狭义角度是区域地表面海波高度的数字化表达。

广义角度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波的数字化表达。

4.基于规则格网的DEM和基于TIN的DEM是目前数字高程模型的两种主要结构。

5.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研究内容:1)地形数据采样2)地形建模与内插3)数据组织与管理4)地形分析与地学应用5)DEM可视化6)不确定性分析与表达6.数字高程模型的分类体系:范围(局部DEM、地区、全局)。

连续性(不连续DEM、连续、光滑)。

结构)面(规则结构:正方形格网结构、正六边形格网结构、其他格网结构)、(不规则结构:不规则三角网、四边形)线(等高线结构、断面结构)点(散点结构)。

7.数字高程模型的特点:1)精度恒定性2)表达多样性3)更新时实行4)尺度综合性8.DGM:除高程外,地形表面形态还可通过坡度。

坡向、曲率等地貌因子进行描述。

所有地貌银子的数字模型的集合形成数字地面模型DGM9.DTM:各种地物要素的数字模型,连同DEM本身,形成测绘人员心目中新一代地形图,数字定型模型DTM10.DSM:一般的,将DEM/DGM/DTM以及上述信息所形成的数字模型称为数字表面模型11.DEM(--DGM(--DSM层层包含关系DEM是最基本的数据12.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范畴:1)地学分析应用2)非地形特征应用3)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13.DEM主要用在一下几个领域:1)区域、全区气候变化研究2)水资源、野生动植物分布3)地质水文模型建立4)地理信息系统5)地形地貌分析6)土地分类、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等第二章DEM数据组织与管理14:目前GIS中的空间数据模型从认知角度讲有三类,即基于对象的模型、基于网络的模型、基于场的模型:从表达上讲有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组合数据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M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数字地形的表达方法及其分类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即数字高程模型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简单地说,空间起伏连续变化现象的数字化表示和分析工具的集合。

DEM和DTM的区别与联系(1)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数字高程模型中地形属性仅为高程。

(2)在地理信息系统中,DEM是建立DTM的基础数据,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DEM直接或间接导出,称为“派生数据”,如坡度、坡向。

(3)高程模型最常见的表达是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或某个参考平面的相对高度,所以高程模型又叫地形模型。

实际上地形模型不仅包含高程属性,还包含其它的地表形态属性,如坡度、坡向等。

数字高程模型的分类⑴按照结构分类:基于面单元的DEM;基于线单元的DEM;基于点的DEM。

⑵按照数据源分类:以航空和航天遥感资料为数据源;以地形图为数据源;以地面实测纪录为数据源;以各种专题底图为数据源;以统计报表和行政区域底图为数据源。

㈢按照内容分类:综合性的DEM(全国性的DEM,包括地形、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区域性DEM(局限于某个行政区或自然区,比例较大,框架线条趋细);专题性DEM;单项DEM。

⑷按照结构形式分类:规则格网DEM;等值线DEM;曲面数字DEM;平面多边形DEM;空间多边形DEM;散点DEM。

⑸按连续性分类:不连续型DEM (Discontinuous DEM) ;光滑DEM (Smooth DEM)DEM最主要的三种表示模型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模型DEM 的特点精度的恒定性、表达的多样性、更新的实时性、尺度的综合性第二章DEM的数据组织与管理DEM的建立(它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地形数据的建模过程。

)DEM的建立首先要对地形曲面进行抽象、总结和提炼,形成高度概括的地形曲面数据模型,然后在此数据模型基础上,将观测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形成对数据模型的表述,最后借助计算机实现数据管理和地形重建。

DEM 数据设计基本原则①适用性②运行性③更新性④相关性⑤相容性⑥先进性⑦高质量⑧完备性⑨安全性镶嵌数据模型㈠镶嵌数据模型(Tessellation model)源于这样的思想:空间对象可用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网络来覆盖和逼近,或者说用在二维区域上的网络划分来覆盖整个研究区域。

㈡镶嵌数据模型按照网格形状可分为规则镶嵌数据模型和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㈢规则镶嵌数据模型:就是用规则的小面块集合来逼近不规则分布的地形曲面。

评价:优点:(1)其数据结构为通常的二维矩阵结构,每个网格单元表示二维空间的一个位置,不管是沿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均能方便地利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访问任何位置的格网单元;(2)处理这种结构的算法比较多而且成熟,大多数计算机程序语言都有矩阵处理功能。

(3)以矩阵形式存储和组织数据还具有隐式坐标,即格网单元的平面坐标隐含在矩阵的行列号之中,从而不需要进行坐标数字化。

缺点:是不管地形变化复杂还是简单,均采用相同的结构,导致数据冗余而给数据管理带来不便。

㈣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是指用来进行镶嵌的小面块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边界。

特点:不规则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由连续的三角面组成,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点的位置和密度。

地形变化越简单,采样点就越少,则单元格就越大;反之地形变化比较复杂,数据点分布比较密集,格网单元就越小。

与规则格网的区别:TIN模型不需要维护模型的结构规则性,不但能灵活地随地形的复杂程度而改变格网单元大小,避免平坦地形的数据冗余,而且又能按地形特征点线如山脊点、山谷线、地形变化线等表示地形特征。

DEM数据结构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1)简单矩阵结构(2)行程编码结构:DEM行程编码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一幅DEM,常常在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高程值,因而从第一列开始,在格网单元数值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值以及重复的个数,应用时可利用重复个数恢复DEM矩阵。

(3)块状编码结构:块状编码方案是行程编码方案从一维扩展到二维的情况,它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每个记录单元包括相邻的若干栅格。

该数据结构是由记录单元的初始位置(行、列号)、格网单元高程值和方形区域半径(正方形区域的边长,采用格网间距倍数表示)所组成的单元组,即(行号,列号,格网高程值,区域半径),整个DEM数据文件由该单元组组成,根据初始位置和区域半径可恢复高程矩阵。

(4)四叉树结构四叉树数据结构是一种对栅格数据的压缩编码方法。

基本思想是将一幅栅格数据层或图像等分为四个部分,逐块检查其格网属性值(或灰度);如果某个子区的所有格网值都具有相同的值,则这个子区就不再继续分割,否则还要把这个子区分割为四个子区;这样依次分割,直到每个子块都只含有相同的属性值或灰度为止。

不规则三角网DEM数据结构(TIN结构)㈠TIN 的面结构TIN的面结构在基本链表结构基础上增加了用来描述三角形之间拓扑关系的数据,也就是说TIN的面结构一般由三个表组成,即坐标表、三角形顶点表以及邻接三角形表。

特点:由于存储了三角形之间的邻接关系,TIN内插、检索、等高线提取、显示及局部结构分析都比较方便。

不足:存储量较大,而且在TIN的编辑中要随时维护这种关系。

㈡TIN 的点结构TIN的点结构由坐标文件和三角形顶点的邻接指针链组成。

三角形顶点的邻接点是指共用该顶点的所有三角形其余两顶点的不重复顶点的集合,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序组成。

每个顶点的邻接点顺次存储在一个链表中。

特点:存储量小,编辑方便。

不足:但三角形及其邻接关系需实时再生成,计算量比较大。

㈢TIN 的点面结构在点结构基础上,增加组成三角形三顶点的数表。

特点:结构存储量与面结构的大致相当,编辑、显示比较方便。

不足;由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是隐式的,检索与内插效率不太高。

㈣TIN 的边结构TIN的边结构是从组成整个TIN模型的所有三角形中,抽取其不重复边集所组成。

特点:存储量比较小,非常适合等高线的提取不足:编辑、内插以及检索不太方便。

㈤TIN 的边面结构边面结构重点在于刻画三角形边和三角形面之间的拓扑关系,一般由边表和邻接三角形表组成。

在边表中,定义该边的起点、终点和左右相邻三角形,而邻接三角形表中则记录三角形之间的拓扑关系。

特点:为上述所有结构中存储量最大的,虽然在检索、等高线提取等方面比较方便。

不足:不利于动态更新和维护。

格网DEM和TIN的对比DEM数据库数据组织定义:DEM数据的管理和调度方式。

组织方式:“工程-工作区-图幅”工程: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全部DEM数据。

图幅:是按照一定规则对研究区域进行二维划分是DEM数据采集、建立、操作和调度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图幅由若干行和若干列格网单元组成。

工作区:是当前感兴趣的研究区域,一般情况下工作区就是图幅,如果需要,也可将多个图幅定义为一个工作区。

LOD模型当一个工程具有不同的分辨率的DEM时,则形成细节层次模型(levels oF Detail LOD)LOD模型形成方案:(1)形成某一地区不同分辨率的DEM,通过一体化管理建立金字塔数据库—核心是不同分辨率DEM的融合。

(2)在地形可视化中,实施细节分层是一个热点。

DEM元数据第三章DEM数据获取方法DEM数据源及其特征(1)遥感图像当前的遥感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平台、多波段、多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并正朝着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方向发展。

遥感图像应用注意的问题:①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②遥感数据的增强处理③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和判读④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来源:①数据固有的不确定性②数据获取过程的不确定性③数据处理的不确定性④数据转换和传输中的不确定性⑤数据分类和信息提取中的不确定性(2)地形图定义: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特点:(1)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统一采用“1980年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国家基本地形图含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8种比例尺地形图。

缺点:1)地形图现势性较差2)地形图存储介质单一,容易变形3)地形图精度有限(3)地面测量数据原理:用GPS,全站仪、经纬仪在已知站点的测站上,观测目标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三个参数,进而计算出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在经过适当的转换获得高程。

优点:可获取较高精度的高程数据不足:工作量大、周期长、更新困难,费用高。

(4)既有DEM数据对已存在的各种分辨率的DEM数据,应用时要考虑自身的研究目的以及DEM分辨率、存储格式、数据精度和可信度等因素。

基于不同观点的采样(1)统计学观点:DEM表面可以看作是点的特定集合(采样空间)有随机采样和系统采样两种方法。

因此,对特定集合的研究可以转化为对采样数据的研究。

(2)几何学观点:DEM表面通过不同的几何结构来表示,这些结构按其自身的性质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形式。

(3)基于特征的采样观点(地形曲面的几何特征):形态各异的地形表面通过具有特征意义的点和线划分为一系列单一的地貌形态。

点和线具有不同的地形信息。

特征要素:地形特征点和特征线特征点:山顶、洼地、鞍部、山脚点、山脊点、山谷点等。

不仅能表示出自己的高程信息,还能给周围点更多的地形信息。

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断裂线(陡坎、海岸线、水涯线等)——将特征点相连形成。

(4)地形的复杂程度关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可以用粗糙度和不规则性来描述。

地形复杂度表达方法:光谱频率法、分数维、地形曲率、相似性、坡度(5)地貌单元类型不同的地貌类型划分对DEM数据采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黄土地貌破碎,要分布较多的采样点,而平原地区高程数据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对坡向、流域网络影响比其他地区要大)。

采样数据的属性采样:确定在何处需要测量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参数决定:点的分布、点的密度和点的精度。

(1)采样数据的分布:由数据位置和结构来确定,指数据点的分布形态。

(2)数据的密度:是指采样数据密集程度,与研究区域的地貌类型和地形复杂程度相关。

用于刻画地形形态所必须的最少的数据点。

(3)数据的精度:是指数据点本身所具有的精确度,是数据获取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误差的综合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