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9493a22af90242a995e52f.png)
1、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额,哪几天写的略写,在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1)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过春节的。
(2)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写的是: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这样写的好处: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二、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妈妈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三、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画线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2)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四、读课后“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
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答:不同点:
老舍: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
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舒乙:详细地介绍了祭灶的风俗和春节的食物,把春节的风俗写得十分有情趣。
斯妤: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下册语能答案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能答案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de526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1.png)
六年级下册语能答案统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课文1 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示例: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1)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
(2)“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文章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课文2 腊八粥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0bdc8d7c1cfad6185fa75a.png)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答案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 ,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627c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4.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luòtuóqiàhǎo yīlǜcǎi huìfèn wàiwàn xiànɡɡēnɡxīn二、填空题2.联系课文《北京的春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色味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4.辨字组词。
旦()但()拌()伴()恰()给()轿()娇()三、选择题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断(jiān)白云观.(guàn)B.火炽.(zhì)娴.熟(xián)C.擦.黑(cā)掺.和(chān)D.菱.角(léng)榛.子(zhēn)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同仇敌忾临危不惧不屈不饶奋发图强B.披荆斩棘任重道远再接再厉前扑后继C.举世闻名破烂不堪小心翼翼安然无恙D.不容争辨低头折节风欺雪压倾盆大雨7.《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B.人们的活动C.人物8.《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9.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老舍的作品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10.“‘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到第10课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到第10课](https://img.taocdn.com/s3/m/4c7139924693daef5ff73d38.png)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到第10课还在找答案?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到第10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fb1c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9.png)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c580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7.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新年到了,我们家也会提前进行一次大扫除。
年三十,还要贴对联,挂红灯同笼。
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人就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还要熬夜守岁。
大年初一我们要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压岁钱呢!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要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 “阅读链接”见教材第5页)《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课时练习共3套(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同步课时练习共3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e501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9.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鞭炮搅和通霄万不得已B.书藉聊天远眺不可思议C.明媚惊惶幼稚司空见惯D.玻璃倒霉唯恐涛涛不绝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是()A.倭.(wō)刀器械.(jiè)妖娆.(ráo)凹.(ào)陷B.敛.(liǎn)财尴尬.(gà)镌.(juān)刻提携.(xié)C.搪塞.(sài)踉.(niàng)跄悍.(hàn)马弩.(nú)箭D.噩.(è)梦焚.(fén)毁憧.(chōng)憬氛围.(fēn)3.下列句子带点词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A.过春节了,人人都会穿上新鞋新衣,好在新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网课学习中,如果没有自律的勇气,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再聪明也无济于事....。
C.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念念叨叨....下去。
D.2020年春节期间,八十多岁的钟南山爷爷,在告诫所有人尽量不要去武汉时,自己却奋勇当先....来到武汉,冲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4.《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A.鲁迅B.巴金C.朱自清D.老舍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5.张.灯结彩()A.分开,展开。
B.看,望。
C.陈设,铺排。
6.随心所欲.()A.欲望。
B.想要,希望。
C.将要。
7.能歌善.舞()A.善良,慈善。
B.善行,善事。
C.擅长,长于。
二、填空题8.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安慰——(______)简陋——(______)野蛮——(______)空虚——(______)缥缈——(______)惊惶——(______)解救——(______)坚硬——(______)浪费——(______)鄙夷——(______)骄傲——(______)清瘦——(______)9.课文《北京的春节》综合回顾。
根据提示,梳理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线轴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7f5fa31b765ce050814cc.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1、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例: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
语文 部编 六年级下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语文 部编 六年级下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efc0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d.png)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㊀北京的春节第1题㊀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腊八㊁腊月二十三㊁除夕㊁正月初一㊁正月十五这几天写得详细.正月初六㊁过了二十三㊁正月十九写得简略.好处:这样写使文章点面结合㊁重点突出㊁主次分明,让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2题㊀孩子们过春节: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㊁胶枣㊁榛子㊁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 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风筝㊁空竹㊁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庙会),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示例:我过春节,有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有时候自己在家玩电脑游戏;还有时候随家长出门拜年,还能得到压岁钱.第3题㊀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㊁句式㊁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幽默㊁口语化,俗白浅易,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第4题㊀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是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对过春节进行了表述.而 阅读链接 的文章则是抓住事物的不同方面,详略得当地进行了表述.2㊀腊八粥第1题㊀略.第2题㊀等粥部分写得详细.能突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的急切心情.喝粥部分写得简略.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突出八儿的贪吃㊁可爱.第3题㊀①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②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感受:作者只写了粥的样子,却无端让人觉得面前出现了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腊八粥,令人不禁垂涎欲滴.小练笔㊀示例:天下之大,无食不有,人间的食物不计其数,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那就是西瓜.在西瓜行列里数 地雷瓜 最好吃了.远远望去,西瓜地里,数地雷瓜绿得发亮,那深深的黑绿交错的花纹,让人看了就走不动路了.打开瓜,看看红色的瓜瓤,闻闻甜滋滋的西瓜香味,馋得人口水直流,恨不得一口吃个精光.3㊀古诗三首第1题㊀略.第2题㊀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思念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第3题㊀示例:天净沙 秋思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秋㊀思[元]马致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唐]张籍枯藤老树昏鸦,㊀㊀㊀㊀㊀㊀㊀洛阳城里见秋风,小桥流水人家,㊀㊀㊀㊀㊀㊀㊀欲作家书意万重.古道西风瘦马.㊀㊀㊀㊀㊀㊀㊀复恐匆匆说不尽,夕阳西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行人临发又开封.断肠人在天涯.选做题㊀«寒食»写了寒食禁火的习俗,«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㊀㊀㊀㊀节令门 端阳㊀㊀㊀[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第二单元5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1题㊀流落荒岛ң建房定居ң畜养种植ң救 星期五 ң回到英国第2题㊀(1)住 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座简陋的帐篷;(2)吃 打猎㊁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 插上树枝作防御;(4)孤独 救助 星期五 .初落荒岛,鲁滨逊的心态孤独㊁忧伤㊁沮丧㊁绝望,后来鲁滨逊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厄运,并从他在荒岛上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他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㊁机智勇敢㊁聪明能干㊁乐观积极的人.选做题㊀示例:坏㊀处好㊀处学习压力很大可以学到知识课堂上人很多学习气氛浓父母唠叨为了我们好在校外会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自己支配的时间多在学校里会有一个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这样对照看,我能理智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第三单元8㊀匆㊀匆第1题㊀略.第2题㊀(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第一个问号看似在问,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怀念.破折号后面的问句运用设问句式和拟人手法,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做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 轻烟 薄雾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 薄雾 瞬息之间被 吹散了 ,被 蒸融了 ,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这说明了作者是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的.以自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时光的惋惜.好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第3题㊀作者围绕 我 一天的日常生活,从人们都必须亲身经历的琐事入手,浓墨重彩地描绘时光的匆匆流逝.作者为了更加显豁地表现时光的迅忽,描写是步步紧逼,越来越匆匆.一开始,借以表现时光流逝的事物所绵延的时间还比较长,如 早上起来 洗手 吃饭 默默时 ,与此相对应的时间的流逝还不是十分迅疾,而只是 挪移 过去 .接下去用以比喻的现象经历的时间更短促,时光的飞逝也更迅捷,由 挪移 过去 进为 跨过 飞走 溜走 ,直至最后的 闪过 .这种步步逼紧,越发匆匆的描写,不仅形象地表明了时光须臾即逝的特点,而且使读者的感受由浅入深,体验由淡渐浓,不由自主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强烈的 惊异之感 油然而生.示例: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9㊀那个星期天第1题㊀期盼 兴奋 焦急 懊悔 失望 绝望第2题㊀(1) 我 盼望着母亲赶紧洗完衣服,然后带 我 出去玩.通过 我 的动作㊁心理等描写,写出 盼 的心情.(2)表现了 我 悲伤㊁绝望的心情.用光线的变化和母亲洗衣服的声音写出了 我 等待中的孤独㊁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示例: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这句话写出了我 心里渐渐失落㊁失望,但仍心存期盼.)第3题㊀相同点:都运用比喻㊁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动作㊁语言㊁心理等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同点:①«匆匆»一课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了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也流露出为前途不明㊁无所作为而感到抑郁㊁彷徨㊁伤感的低沉情绪.在«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的叙述过程中满满的都是对母亲的抱怨和不满,但这看似平常的抱怨却是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童年的回忆,而时间如梭㊁光阴似箭,就如白驹过隙般无法挽回,也无法倒退,只有无穷无尽的回忆,想再去挽回时,一切都已经晚了.②«匆匆»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几件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情感,但更多的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物中,在叙述中流露情感.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我 起初非常讨厌语文课,后来在出国前又非常喜欢和眷恋语文课.作者用几个具体事例写出了 我 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中间还插进了一段独白,直接表达心情,最后告别中国时,选取了重点事例突显气氛与心情.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作者对母爱的赞美㊁感恩.作者通过写 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 和 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 这两件事,反复提到 老阳儿 ,用 老阳儿 贯串全文情感脉络,将情感融入具体事例中,并在最后一段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第四单元10㊀古诗三首第1题㊀略.第2题㊀(1)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好让我在这清爽的深秋尽情地驰骋呢?(2)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3)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第3题㊀«马诗»是通过咏马㊁赞马㊁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㊁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在«石灰吟»这首诗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㊁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自己像竹子一样具有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借物言志,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㊁刚正不阿的品质.11㊀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题㊀略第2题㊀写了李大钊被捕前㊁被捕时㊁法庭上㊁被害后这几件事.印象深刻的事情是被捕时和法庭上.第3题㊀(1) 平静 说明李大钊面对残酷的折磨依旧坚强, 慈祥 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由 坚决 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 不能轻易 哪能离开 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 现在是什么时候 多么重要 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3)说明他对敌人早有防备,从容不迫.示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 瞅了瞅 ,没有说一句话,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原因是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能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㊁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 安定 沉着 影响着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第4题㊀前后照应.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使行文结构更严谨,使读者读后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2㊀为人民服务第1题㊀略.第2题㊀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㊁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㊁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第3题㊀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㊁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且会改正错误.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第4题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像周恩来总理这样为党㊁为国家㊁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那些贪生怕死㊁祸国殃民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第五单元14㊀文言文二则第1题㊀略.第2题㊀(1)善:善于,擅长.㊀(2)之: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㊀(3)决:裁决,判断.第3题㊀(1)«学弈»: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大雁一类的鸟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人.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2)«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寒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第4题㊀①一小儿的观点是: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15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题㊀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最后把 ? 拉直变成 ! ,找到了真理.㊀㊀㊀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2题㊀第一个事例: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进行多次实验后发现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会改变颜色,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因病住院的气象学家魏格纳无聊时受到墙上世界地图的启发,结合生物学家米歇尔逊的发现,系统整理 大陆漂移学说 ,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第三个事例: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由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猜测这可能与做梦有关,并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这一结论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小练笔㊀示例: 有志者事竟成 这句话阐述了 有志 与 事成 之间的关系: 有志 才能 事成 ,若无 志 则 事 不成.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屡次不中㊁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励志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 卧薪尝胆 的千古美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 没有数学头脑 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㊁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 有志者事竟成 这句话的正确性.16㊀表里的生物第1题㊀这篇课文主要写小时候的 我 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情.第2题㊀ 我 是一个善于观察㊁善于思考,具有强烈好奇心,富有探究精神的孩子.相关的语句:(1)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2)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 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3)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选做题㊀示例: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把家里的小闹钟拆了,结果花费了好长时间,才重新安装好.小闹钟又可以定时提醒我起床.我把这件事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了很多次,每次我都很兴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ed4fd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c.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北京的春节一、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几天,而正月初六和正月十九这些日子写得简略。
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更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俗。
二、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例如课文第然段,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由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和蜜饯混合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的东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尤其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如风筝、空竹、口琴等。
还有第九自然段,小孩子们特别喜欢逛庙会,因为可以到城外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还有第十二自然段,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淘气,在家中也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我过春节的方式是:快到年底时,父母会带我们去商场买年货,包括新衣服、春联、福字和各种食品。
由于环保倡导,我们现在很少买鞭炮了。
除夕中午吃饺子后,我和父亲会开始贴春联和福字,母亲会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鱼和年糕,象征着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
初一早晨,我们会和父母一起拜年,口中说着“恭喜发财”,长辈们会给每个孩子发糖果和红包。
拜晚年,中午是家庭聚会。
从初二到初六,我会跟随父母走亲戚,给亲戚们拜年。
还有,春节前几天,我会找机会和父亲一起去买我喜欢的烟花,这标志着我的春节正式开始。
除夕那天,我会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约好,比较谁的烟花品种多,看谁的燃放本领大。
通常,等小伙伴们燃放差不多了,我才会拿出压箱底的烟花,在夜空中“炫”上几回。
玩到深夜,小伙伴们都累了,各回各家,去厨房找点好吃的,再喝点自己喜欢的饮料,有的会倒在床上不知不觉睡着,有的还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零点的钟声……三、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XXX“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aab9d80eb6294dd886cf2.png)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课后题参考答案《北京的春节》一简介《北京的春节》选自《老舍全集》,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二难点1.北京的春节为什么第一自然段末尾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农业产品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第八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除夕真热闹”的?(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写。
“家家赶做年菜”“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必定”,体会到人们非常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香味到色彩再到声音,作者描写的细腻。
(3)除夕夜的“守岁”,体现厂人们对时光的珍惜和对长翠安康,长寿的企盼,浸润着传统美德。
这是点睛之笔,让春节的热闹有了丰富的内涵,3.第十一自然段中“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逛”改为“赶”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因为“逛”字体现了老北京人的悠闲、轻松的生活状态,而“赶”给人一种吋间紧迫的感觉,用在这里效果不好。
三课后练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好处是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b8109d59eef8c75ebfb359.png)
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c9649f111f18582d05a16.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在北方,腊月是农闲季节。
这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包jiǎo zi()吃,再加上用xiāng cù()liáng bàn()的大蒜,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二、根据语境,写出描写春节的词语。
1.正月十五,处处(),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辞旧岁,迎新春,每当除夕之夜,亲人们团聚在一起,这真是一个()的日子。
三、下列词语不能和“娴熟”搭配的是()。
A.技能B.拳法C.动作D.老练四、品析句子。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这一段作者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体现出除夕的________,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五、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c8c1adaef5ef7bb0d3c8d.png)
\【答案】一、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三、(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四、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2.年、季、月、旬、周、日、时3.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54ce7f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d.png)
【导语】《北京的春节》⼀⽂运⽤朴实⽆华⽽⼜充满京味⼉的语⾔,以时间为经线,以⼈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课《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夜,除了很⼩的孩⼦,没有什么⼈睡觉,都要守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材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4d649ad51f01dc281f196.png)
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元旦”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 ,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各种“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舒乙的《北京的春节》中作者用充满北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4c3e9e524de518974b7d17.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答案:1、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例: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 》课后同步作业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d6a6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6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一、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mǐcù() cāchuāng()bàn miàn() diǎn rán()bǐcǐ() yuán xiāo()rán fàng() luò tuo( )二、用“”标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 灯火通霄( )捷然不同( ) 万不得己( )悬灯结采( ) 各型各色( )三、句子广场。
(按要求改写句子)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
(改成“被”字句)2.除夕真热闹。
( 改为反问句)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
”(改为转述句)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四、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ì)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第一句话中加点的“又”字有什么作用?2.“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3.作者在选文中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4.从选文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5.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这句话时要读出什么感情呢?1.北京的春节一、米醋擦窗拌面点燃彼此元宵燃放骆驼二、象宵截已彩形三、1.鞭炮被孩子们点燃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1-3课)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570c8d2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f.png)
【导语】《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北京⼈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粥》向我们展⽰了⼈们腊⽉初⼋吃腊⼋粥时的情形;《古诗三⾸》描写了古代⼈们过传统节⽇时的习俗,表达了诗⼈独特的思想情感。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课后练习题答案⼀:北京的春节 1.默读课⽂,想想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是北京⼈过春节的,哪⼏天写得详细,哪⼏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下这样写的好处。
课⽂在详略处理上⾮常恰当,其中“腊⼋”“除⼣”“正⽉初⼀”和“正⽉⼗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较详细。
⽽对于“腊⽉⼆⼗三过⼩年”“正⽉初六”“正⽉⼗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找出课⽂中描写孩⼦们过春节的部分读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新年到了,我们家也会提前进⾏⼀次⼤扫除。
年三⼗,还要贴对联,挂红灯同笼。
除⼣夜,我们⼀⼤家⼦⼈就围坐在⼀起吃年夜饭还要熬夜守岁。
⼤年初⼀我们要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压岁钱呢! 3.读下⾯的句⼦,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舍京“京味⼉”语⾔的特点。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即使没要有饺⼦吃,也必须买杂拌⼉。
他们的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风筝、空⽵、⼝琴等,和年画。
◇腊⽉和正⽉,在农村正是⼤家最闲在的时候。
⽼舍先⽣多⽤北京⼝语中的⼉化⾳,让⽂章的语⾔充满了浓浓的“京味⼉”第⼀句中的“零七⼋碎⼉”“杂拌⼉”“玩意⼉”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外,⽼舍先⽣还⼤量运⽤北京市民俗⽩浅易的⼝语,把语⾔的通俗性与⽂学性统⼀起来,做到了⼲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不粗俗,精致⽽不雕琢。
第⼆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4.下⾯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读,想想与⽼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一、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
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
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
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
三、(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
(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
四、1.元旦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2.年、季、月、旬、周、日、时
3.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
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重点段落品析。
(一)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这个谚语说明
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
的:。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二)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晨,全城炮声不绝。
除了买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
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放()、吃(),还要()。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小练笔。
过年就是贴对子,
红红火火的,
把祝福和吉祥带回家。
过年就是吃饺子,
白白胖胖的,
把温馨和团圆带回家。
过年就是放鞭炮,
花花绿绿的,
把喜庆和欢乐带回家。
过年就是,
的,
把带回家。
参考答案:
一、 1. 样子和味道都很好。
2. 老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二、(一)1.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 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0. 时间
(二)1. 除夕真热闹。
2. 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
4.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 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 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 详写①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②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 热闹、隆重
三、走亲戚高高兴兴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