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淄博市高三6月份二模考试语文答案
![淄博市高三6月份二模考试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1b0d505fbfc77da369b188.png)
语文参考答案1.B(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
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
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2.C(C项“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3.D(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4.(1)论证方式多样。
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
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2)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
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
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
(本题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
(本题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能够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6.C (“喝多了庆功的美酒”的说法有误)7.D(“动静结合”“直抒胸臆”的说法有误)8.(1)打谷场上,辛勤的农人去粗取精,去除谷物的皮壳,收获丰硕的果实(或答“去掉浮华的外壳,留下岁月的精华”)。
(2)收获季节,烦恼疲倦随风消散,成熟的果实回报了辛勤的劳作,也给农人留下美好的希望和梦想。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
2018年4月淄博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诊断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
![2018年4月淄博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诊断考试语文试题(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8b3d14f12d2af90242e695.png)
2018年4月淄博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一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視”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思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山东省淄博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6dd7c804d2b160b4ec0f7.png)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旷远的长江秋景图,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两句借鸥飞鱼跃描绘晴明之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土地退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并会给人类生存和能源供给造成威胁,可面对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人们不以为然....。
②库车古城遗留给人们的是比敦煌的历史还早的克孜尔千佛洞这样的文化圣地,就连库车县城内,也常常可见古老的烽燧遗迹,令人叹为观止....。
③利用跨境电商渠道消除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加价观象的举措大快人心....,这一举措让群众急需药品的价格明显降低。
④在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下,一栋栋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雄安成为继深圳和浦东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⑤关于“化武疑云”的调查结果直接关系到美英法对叙进行军事打击的“正当性”,双方围绕这一调查开展的明争暗斗....可能让对立升级。
⑥为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特色课程、中山菊城小学把“儿童诗教”引进课堂,引领小学生对诗词评头品足,开创省内“儿童诗教”课堂教学之先河。
A. ①③⑥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书法艺术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B.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稳步推进,应用也已走出国门,不仅服务亚太地区、而且逐步向全球提供服务。
C. 从3 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算起,截至4月11日,已有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迎接新身份。
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山东师大附中
![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山东师大附中](https://img.taocdn.com/s3/m/5ae03cb6ec3a87c24128c424.png)
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山东师大附中)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师大附中2015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
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
山东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
![山东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3b8d2258fafab069dc0274.png)
山东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2017.11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等便利条件,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
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健康度和活跃度。
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
一是吸引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
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
淄博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淄博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44a32a927284b73f3425032.png)
淄博市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1分)1. (4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B . 为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将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要确保7%的年增长率。
C .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
D . 目前亚太地区仍存在不少利益冲突点,尤其是在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背景下,亚太局势变得更为复杂,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不明朗因素。
2.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 . 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C .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D . 在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
3. (2分) (2020高二上·西安期末) 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表______________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A .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 . 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 .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 .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4. (3分)(2020·江苏模拟)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刘焉的招军榜文前慨然长叹,身后有人说道:“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并问其姓名,由此结识关羽。
山东省淄博市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18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b7f6db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4.png)
⼭东省淄博市2018届⾼三12⽉摸底考试语⽂试题部分学校⾼三摸底考试试题语⽂⼀、现代⽂阅读(⼀)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题。
花⼭岩位于⼴西的左江流城,具有81处、181幅岩画。
画⾯内客主要是双臂上举、双腿下蹲的⼈形图案,他们成群结队、群情激昂,似在举⾏某种宗教祭祀仪式。
这些“双臂上举、双腿下博”的⼈形图案被中国学者称为“蹲式⼈形”。
研究者认为,这些岩画诞⽣在距今2500年⾄1800之间,是⽣活在左江流域的古代族群为记录重⼤祭祀活动或历史事件⽽制作的“史书”。
位于天⼭腹地的新疆呼图壁岩画也有类似的“蹲式⼈形”图案。
尽管祭祀舞蹈画⾯⼈物的头饰、服装乃⾄民族成分迥异,⽽舞姿与队列却与⼴西花⼭岩画的内容⼤致相似。
考古学家认为,呼图壁岩画制作年代⾄少要早⼴西花⼭岩画1OOO年。
在阿塞拜疆也能找到与⼴西花⼭岩画完全相似的“蹲式⼈形”岩画,著名的⼽布斯坦岩画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以凿刻⼿法制作,其丰富的画⾯清晰记录了该地区4万年来不同历史时段的民族图像志资料,其中“蹲式⼈形”画⾯被认为属于距今4000年⾄3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岩画遗留。
同样属于青铜时代“蹲式⼈形“的岩画,在西欧主要集中于阿尔卑斯⼭麓的岩画遗址群,其中在全球岩画界闻名遐迩的意⼤利梵尔卡莫尼卡岩画,早在1979年便作为全球第⼀例凿刻类岩画遗产率先跻⾝《世界⽂化遗产名录》,不仅震惊欧洲,也令世界振奋。
经研究证实,意⼤利梵尔卡莫尼卡“蹲式⼈形”岩画的考古年代在距今5000年⾄4000年期间,是⽬前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同类岩画遗存。
其⼈物造型与图像风格与花⼭岩画如出⼀辙。
不同之处只是花⼭岩画属于红⾊涂绘类岩画,⽽梵尔卡莫尼卡岩画则是铁⿊⾊岩⽯上的凿刻围案。
很多岩画遗址中,都能见到这类呈舞踏状的“蹲式⼈形”,可见,“蹲式⼈形”图像是世界岩画的重要母题,属于⼈类古代符号系统中的“原型”符号。
这些符号⼤多来⾃⼈类远古时期的图像记忆,虽造型古补简单,却内涵深邃,具有⼀般符号围案所不具备的厚重与神秘,因⽽也更具视觉冲击⼒。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6eb874f705cc175427094f.png)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私是人的一种独有的生存特性,同时也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隐私蕴涵并体现了人的个性、人格、尊严、自由和价值维度。
只要人有羞耻心、自尊心,只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个性,人就会维护自己的隐私。
拥有隐私也是人与动物的又一区别。
私人生活空间是隐私寓居之所,也是隐私存在的条件和领域,隐私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隐秘的私人事务、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
私人生活空间无论对于民主、自由与价值追求还是对于法制的构建都是必要的。
关注隐私问题、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隐私受到窥视和侵害,私人生活空间受到骚扰和挤压,人的尊严和权利就得不到保障。
我国社会长期重整体轻个人,抹杀了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性。
隐私观念和隐私权意识是淡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失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私人生活空间范围内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隐私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关注。
维护隐私权是人维护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需要,也是对人的深层关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表现。
网络隐私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私人事物、活动和相关信息,网络隐私本身是一种新的隐私形式。
在虚拟空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隐私被窥视和侵害的几率越来越大,社会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网络隐私无隐私”,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私人生活空间极容易受到侵犯,隐私很容易遗失或被窃取。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
在网络中,人可以建立私人生活空间,同时与他人进行互动。
从逻辑上讲,虚拟空间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清晰地分界得以实现。
但是最安全的地方恰恰最危险,因为私人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界限清晰,一旦私人生活空间被人闯入,隐私就可能暴露得一览无余。
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恰恰是极容易办到的事情。
山东省滨州淄博联考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滨州淄博联考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b2c5bdb0717fd5360cdc6c.png)
淄博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曾经,香文化在我国古代十分盛行。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香文化伴随中国人特有的政治观、宗教观、文化观、生活观,融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之中,已逐步由文化现象上升为文化观念。
从香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看,原始的香文化是“神农尝百草,辨识百草香;先民驱虫疫,屡屡起烟霞”。
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
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
我们无法证明史前先民已开始用绿植薰香,但是我们有理由推断,史前先民已开始用绿植熏烟,抗击蚊虫和瘟疫的袭扰。
汉晋时期的香文化是“百姓敬天地,凭香烟缥缈;贵胄玉临风,赖香送温情”。
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传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第一次跃进性的发展出现在西汉时期。
以汉武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者起了主导作用,王公贵族对香的大力推崇直接带动了对香的使用。
但是,香之所以在后世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则应归功于历代文人。
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文人对香的情意:平生饱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隋唐时期的香文化是“三教传天音,把香助冥想;帝王堂前燕,飞羽扬仙烟”。
在唐代,对香品的用途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厅堂有堂炉、供炉焚香,卧室有卧炉、薰球焚香,文房有文炉、琴炉焚香,修炼有行炉、压经炉焚者……可以说在唐代已经是专香专用了。
淄博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诊考试卷
![淄博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诊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f72665bc7e21af45b207a830.png)
淄博市高三下学期语文二诊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8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推进,释放了社会活力,使开放和创造成为时代的主题。
西方文化思潮相继涌入,在各个领域跃跃欲试,意图开疆拓土。
寻根与西化,个体经验的回归与对现实关注的恋恋不舍,知识分子的昂扬与失落,构成了内涵繁杂的时代情绪图景。
在这样情绪氤氲中,流行音乐甫一露面便显示出略显怪异的整体风格,温婉低回的柔情絮语,沧桑慷慨的西北豪情,悔恨煽情的囚中悲歌,广博深沉的大爱情怀,高亢苍凉的莫名绝望,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
复杂凌乱的开篇,正是新时期流行音乐元气旺盛的表现。
在看似分裂的局面背后,表达着流行音乐面向普通人的情欲,在普通人的情绪体验中创立门户的诚恳愿望。
另—方面,文以载道的正统观念,对无所指涉的个体情怀浅唱低吟和反复玩味,还不能完全接受。
而年轻人又往往过于心急,迫不及待地弃旧扬新。
新旧冲突持续升温,现在看来那些过于古典化的表现形式都被视为禁忌,为主流所压制。
原本温和亲切的流行音乐被迫蒙上“反抗”的特质,带着摇滚音乐的精神气质,几乎成为年轻人的专属标签。
局面一经铺开,在缤纷繁杂的90年代,市场经济的趋势已不可扭转,人们在日益浓厚的商业化氛围中变得精明、世故,对个体的关注多于对外界的关心,对宏大叙事、深沉情感渐渐失去了兴趣。
加之主流和意识形态对流行音乐逐步放松了掌控,流行音乐逐渐忘记反抗与顺从,模糊了主流与叛逆,专注在自己的领地里深耕细作。
对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细致,情绪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禁锢的闸门突然敞开,意气风发之下难免把各种情绪想象得过于浓烈,一切都追求极致,难免有过度演绎的嫌疑。
似乎不到十二分饱满不足以填平人们过于强劲的情感黑洞。
戏剧化、类型化是这一时期流行音乐的一致倾向,眼泪、痴情、背叛、伤害、寂寞、柔情蜜意等响亮字眼随处可见;追求饱满情绪、完整叙事和充分抒情,对流行音乐的表达带着“玩赏”的意味。
淄博市高三二模语文题答案
![淄博市高三二模语文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abecc92cc58bd63186bdca.png)
高三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语文参考答案1.D(A.箴-zhēn;B.悌-tì;C.咎-jiù)2.C(A.闻过饰非—文过饰非;B.搏弈—博弈;D.再接再励—再接再厉)3.D江河日下:江河水一天天向下游流去。
比喻景象转衰,一天不如一天。
(A.质疑:提出疑问,请人解答。
B.贯穿:穿过、连通。
C.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
)4.B(A.“浮云”后的“引号”应该在“句号”后面。
C.“……”与“等”不能连用。
D.“回归”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5.C(A.搭配不当,应该是“中国成为……最多的国家”。
B.主客颠倒,应该是“我们对于朱彦夫的先进事迹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D.“近二十多年”前后矛盾。
)6.B(A.“带来了不竭深度和生动的弊端”说法错误。
C.“他不遵从写生的基本理念”与原文意思相反。
D.“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是相同点。
)7.A(“强调笔墨自由和随机性”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8.A(B.“离开素描,则无法创作绘画”说法太绝对。
C.“这是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丰富与提升”错误。
D.“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全面继承”的说法无中生有。
)9.C(应为“靠近”义)10.A(都是介词,表被动。
B①为副词,“却”;②为副词,表判断,翻译为“是”。
C①为连词,表并列;②为连词,表修饰。
D①是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要是……就”;②是连词,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却”。
)11.D(①与李之芳无关⑤是康亲王的问话)12.B(应为“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
”)参考译文: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
清顺治四年中进士,任浙江金华府推官,被评为卓异的官员,提拔为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李之芳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
不久,吴三桂在云南谋反。
十三年,李之芳上奏请求恢复标兵原先的人数,督促练习枪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部分学校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隐私是人的一种独有的生存特性,同时也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隐私蕴涵并体现了人的个性、人格、尊严、自由和价值维度。
只要人有羞耻心、自尊心,只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个性,人就会维护自己的隐私。
拥有隐私也是人与动物的又一区别。
私人生活空间是隐私寓居之所,也是隐私存在的条件和领域,隐私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隐秘的私人事务、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
私人生活空间无论对于、自由与价值追求还是对于法制的构建都是必要的。
关注隐私问题、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隐私受到窥视和侵害,私人生活空间受到骚扰和挤压,人的尊严和权利就得不到保障。
我国社会长期重整体轻个人,抹杀了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性。
隐私观念和隐私权意识是淡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失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私人生活空间围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隐私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关注。
维护隐私权是人维护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需要,也是对人的深层关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表现。
网络隐私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私人事物、活动和相关信息,网络隐私本身是一种新的隐私形式。
在虚拟空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隐私被窥视和侵害的几率越来越大,社会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网络隐私无隐私”,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私人生活空间极容易受到侵犯,隐私很容易遗失或被窃取。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
在网络中,人可以建立私人生活空间,同时与他人进行互动。
从逻辑上讲,虚拟空间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清晰地分界得以实现。
但是最安全的地方恰恰最危险,因为私人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界限清晰,一旦私人生活空间被人闯入,隐私就可能暴露得一览无余。
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恰恰是极容易办到的事情。
水忠在《谁偷窥了你的网络隐私》一书中全面地揭露了网络隐私泄露问题,一句话道出实质:“你浏览网络,网络也浏览你。
”网络在私人生活空间方面形成一个悖论——网络创造一部分私人空间就会丧失另一部分私人生活空间。
“网络的发展有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隐私的侵犯日益成为显现和重要的社会问题。
隐私作为人的重要权利,在虚拟空间中却可以被任意践踏,人的价值、尊严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设备在社会生活中将无所不在,收集和分析个人信息的能力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网络隐私问题体现着高科技的应用与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即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与技术之间的力在不断加大。
(摘编自王治东《虚拟世界与私人生活空间——关于网络隐私的哲学文化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否拥有隐私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因为隐私是人独有的生存特性,维护隐私是人的本能。
B.网络技术侵犯使用者的隐私,现代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
C.人类走向文明要求人们不断增强隐私意识,重视隐私权、维护隐私权、关注隐私问题。
D.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的二元交叠离不开网络,网络既是安全的地方,也存在危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分别从隐私维护的重要性、隐私观念淡薄的原因、隐私维护的迫切性等方面,阐释了维护隐私权的意义。
B.文章第三段分析了网络隐私受侵犯的原因,并引用水忠的话,论证了网络技术发展给隐私维护带来的挑战。
C.文章以隐私是人的生存特性和重要权利为立论前提,从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维度论述了隐私泄露的危害。
D.文章运用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由介绍抽象概念到阐述具体事实,逐层递进分析,逻辑缜密。
3.根据原文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人们的隐私意识和观念不是淡薄的,也没有缺失,那么有关隐私保护的问题就不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B.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隐私的侵犯日益严重,这警示我们,要加强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监督、监管。
C.网络创造一部分私人空间就会丧失另一部分私人生活空间,可见,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的隐私在被保护的同时也会被泄露。
D.网络隐私问题是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矛盾的突出表现,这要求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要注意维护人的尊严和主体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家书瞿秋白前几天我得着来信——是畇弟的手笔,是今年三月间发的。
他写着中国家庭里都还“好”。
唉!我读这封信,又有何等感想!一家骨肉,同过一生活,共患难艰辛,然而不得不离别,离别之情反使他们的友谊深爱更沉入心渊,感切肺腑。
况且我已经有六个月不得故乡只字。
于今也和“久待的期望一旦满足”相似,令人感动涕泣,热泪沾襟了。
然而,虽则是如杜少陵所言“家书抵万金”,这一封信,真可宝贵;它始终又引起我另一方面的愁感,暗示我,令我回想旧时未决的问题。
故梦重温未免伤怀呵。
问题,问题!好几年前就萦绕我的脑际:为什么要“家”?我的“家”为了什么而存在的?——它早已失去一切必要的形式,仅存一精神上的系连罢了!唉!他写着“家里好”。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畇白,畇白,你或者是不愿意徒乱我心意罢了?我可知道。
我全都知道:你们在家,仍旧是象几年前——那时我们家庭的形式还勉强保存着——那种困苦的景况呵。
我不能信,我真不能信……中国曾有所谓“士”的阶级,和欧洲的智识阶级相仿佛而意义大不相同。
在过去时代,中国的“士”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实是孔教徒的阶级。
所谓“治人之君子”,纯粹是智力的工作者,绝对不能为体力劳动,“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现在呢,因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加以外国资本的剥削,士的阶级,受此影响,不但物质生活上就是精神生活上也特显破产状况。
士的阶级就在从前,也并没正式的享有经济特权,他能剥削平民仅只因为他是治人之君子,是官吏。
现在呢,小官僚已半文不值了,剥削方法换了,不做野蛮的强盗(督军),就得做文明的猾贼(洋行买办)。
士的阶级已非“官吏”所能消纳,迫而走入雇佣劳动队里。
那以前一些社会特权(尊荣)的副产物——经济地位,就此消失。
并且,因孔教之衰落,士的阶级并社会的事业也都消失,自己渐渐的破坏中国式的上等社会之礼俗,同时为新生的欧化的资产阶级所挤,已入于旧时代“古物列馆”中。
士的阶级于现今已成社会中历史的遗物了。
我的家庭,就是士的阶级,它也自然和大家均摊可怜的命运而绝对的破产了。
我的母亲为穷所驱,撒手人寰,出此宇宙,永远离开了我们。
只有她的慈爱,永远留在我心灵中——是她给我的唯一遗产。
父亲一生经过万千痛苦,而今因“不合时宜”,在外省当一小学教员,亦不能和自己的子女团聚。
兄弟姊妹呢,有的在南,有的在北,劳燕分飞,寄人篱下——我又只身来此“饿乡”(指俄)。
这就是我的家庭。
这就是所谓“家里还好”!问题,问题!永不能解决的,假使我始终是“不会”生活——不会做盗贼。
况且这是共同的命运,让它如此,又怎么样呢?总有那一天,所有的“士”无产阶级化了,那时我们做我们所能做的!总有那一天呵……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摘编自《赤都心史》,有改动) 【注】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l8日),生于。
巾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35年2月在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就义,时年36岁。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
《赤都心史》创作于192l~1922年初,1924年6月出版。
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4.下列对文本相关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家书”,杜少陵说“家书抵万金”,作者已“六个月不得故乡只字”,所以,的来信令他“感动涕泣,热泪沾襟”。
B.第五段从中国士的阶级跟欧洲智识阶级的不同入手,继而说明中国士的阶级“特显破产状况”,已成为历史遗物。
C.本文是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写给畇弟的一封回信,情感真挚,语言平实,多用口语和短句,富有时代色彩。
D.畇弟来信中所写的“中国家庭里都还‘好’”的容,引发了作者的感想以及对中国“士的阶级”的思索和剖析。
5.畇弟来信说“家里好”,作者去说“我不能信”,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分) 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层意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
“红色经典”肩负着历史叙述、时代精神建构和民族精神塑造的重任,在推动革命历史经典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民众思想、统一社会价值取向、塑造新生国威信、完善当前道德想象和建构当代人的历史认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经典”的复杂文化涵和巨大影响力使其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不断被解读和改编。
(摘编自段蕴恒《浅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与重塑》) 材料二根据调查数据,90.8%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27.3%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红色经典。
(摘编自吴茜《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 材料三红色经典,通常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林海雪原》)为代表,实际上是指中华人民国成立前后涌现出的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等时代巨变的文学作品。
这批红色经典最初走向海外,外文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全世界最大的读者Goodreads上,今天仍然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读者对于这批红色经典的评论。
一位37岁的美国女图书管理员认为《林海雪原》容有趣、十分吸引人,并为书中的人物精神所感动,该书让美国读者对故事发生的中国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福林教授今天仍然向该校研究生、本科生们推荐《林海雪原》一书,他认为《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是中国文学的代表,通俗易懂。
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130位读者对《青春之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位印度的读者在留言中表达了感激之情:“《青春之歌》这本书让我进入了共产主义文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