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工艺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一、总则为了确保液氯生产过程的安全和规范,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工艺操作规程。
二、生产准备1.在生产前,操作人员应检查和清理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液氯原料和辅助材料的库存,确保足够的供应。
3.检查安全防护设施的情况,包括气体泄漏报警器、消防设备等。
4.检查工艺操作规程和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三、操作流程1.开启液氯制备装置。
2.根据工艺要求,投入正确比例的液氯原料和辅助材料。
3.开启搅拌装置,确保原料充分混合。
4.开启加热设备,将混合物加热至设定温度。
5.监测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6.监测混合物的流动情况,确保畅通无阻。
7.监测液氯产量的变化,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8.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故障。
9.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质量要求。
10.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生产,并报告相关人员。
四、安全措施1.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包括防化服、防护面罩和手套等。
2.严禁操作人员吸烟、吃东西等行为。
3.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发生火花和静电,确保工作环境干燥且通风良好。
4.定期检查液氯储存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
5.严禁将液氯与其他物质混合,避免发生反应。
6.发现气体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7.在操作过程中,严禁与氧化剂接触,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8.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9.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液氯的性质和危害,并掌握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方法。
五、应急处置1.发生液氯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液氯与空气接触,避免扩散。
2.配备碱性溶液、酸性溶液等应急救护物质,用于中和液氯泄漏。
3.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协助进行应急处置。
4.若遇到严重泄漏事故,应迅速疏散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六、记录和报告1.每次生产完毕后,应填写生产记录,详细记录生产情况和产量。
2.发生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及时填写事故报告,详细说明问题和处理过程。
液氯生产工艺选择
2012年6月第17期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1液化方式气体液化的条件有两条:①降温:把温度至少降低到一定的数值,即称为临界温度t c。
②增压:在临界温度使气体液化所必须的最小压力称为该气体的临界压力P c。
氯气的临界温度t c=144℃,临界压力P c=76.1大气压。
也就是说,只要低于144℃,在某一温度下,必有一个对应的压力可以使氯气液化。
由于氯的液化温度与氯压力成单值函数关系,因此在工业上采用三种不同的氯气压力生产液氯。
①高压法:氯压力在1.4~1.6MPa(表压),液化温度30~ 50℃。
②中压法:氯压力在0.2~0.4MPa(表压),液化温度0~ 10℃。
③低压法:氯压力在1.5MPa(表压)左右,液化温度-30℃左右。
以上三种生产方法,以低压法操作最繁琐,能耗最高。
随着氯气压力的升高,能耗也相应的减少,但同时对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安全隐患也越大。
氯气压力越高氯气液化越容易,当氯气压力上升到1MPa以上时,用普通的冷却水就可以将氯气液化,也就不需要冷冻装置,因此高压法的节能效果自然就十分明显了。
随着设备能力的提高,将来氯碱企业采用高压法的会越来越多。
但在冬季东北地区气温低,当环境温度达到-25℃时,氯气压力只要在0.15MPa(表压)以上就会在管路中液化,直至液体完全封住管路造成氯气无法在管路中流动,造成全系统停车。
因此在中国北方的城市还不宜使用高压法和中压法生产液氯,而是采用低压法。
1.1氨-氯化钙盐水冷冻法我国以前采用的液氯生产工艺大部分为低压法(氨-氯化钙盐水冷冻法)。
干燥氯气进入液化槽的氯冷凝器,与槽内-10℃~-25℃的氯化钙盐水进行间接换热后冷凝成气/液混合物进入分离器,液氯由底部出口管流出,进入液氯储槽,没有冷凝下来的含氯尾气送下一工序。
气氯冷凝的传热过程为:气氯将热量传给氯化钙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再将热量传给液氨,液氨吸热蒸发气化以供给气氯液化时所需的冷量,氯化钙溶液则在氯冷凝器之间循环以传递冷量。
液氯的各种操作规程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1、概述:1.1液氯工段任务:把气态氯进展降温液化,而使其变成液体,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满足对氯纯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1.2 液氯的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冶金、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
1.3 液氯的贮运:液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切勿与易爆易燃及氨气共储共运,库温不超过35℃,防止日光照射。
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2、原料及性质液氯工段主要原料有:氯气、氨、氯化钙、硫酸2.1 氯气的物化性质:2.1.1 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式Cl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重度3.214Kg/M3〔标准状况下;1大气压,0℃〕,沸点:-33.9℃,熔点:-100℃,汽化热:20.39Kj/Mol〔-34.4℃〕,熔融热:6.39Kj/Mol〔-101℃〕。
压缩系数:0.1—7.6MPa之间,平均为0.000202。
溶解度:0℃,1atm下100g水中溶解1.462克。
熔解热:22.07Kj/Mol,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76.74Kj/Mol;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色微橙的透明液体,具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1.2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响,因此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氯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数呈无机化合物存在。
2.1.2.1氯气与金属的反响:如2Ag+Cl2→2AgCl在有水存在情况下,即生成盐酸,促使金属腐蚀如2Fe+3Cl2→2FeCl3FeCl3+3H2O→Fe〔OH〕3+3HCl完全枯燥的氯气和液氯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反响,也有例外:如钛与湿氯气不反响,而与枯燥氯气反响Ti+Cl2→TiCl2,TiCl3,TiCl42.1.2.2氯气与无机化合物反响:如2NaOH+Cl2→NaClO+NaCl+H2O2Ca〔OH〕2+Cl2→Ca〔ClO〕2+CaCl2+2H2O2.1.2.3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响:C6H6+3Cl2→C6H6Cl62.1.2.4与水作用:氯气微溶于水,在9.6℃以下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因此在冬季,水同氯很易生成水合物结晶,在常温下,氯微溶于水,生成少量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O+HCl2.1.2.5和氢气反响:氯气和氢气在光照的情况下,能迅速反响与释放大量的热,并以爆炸的形式将热释放出来。
液氯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
液氯生产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文章简单的介绍了我单位采用过的两种不同的液氯生产工艺,以及两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氯气液化的条件、影响因素等。
标签:液氯;氯气液化;液化工艺前言氯气是氯碱行业最主要的、基础的产品,其应用广泛,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因此在社会生产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方便运输,通常以液氯的形式进行包装运输,因此其液化工艺一直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氯气液化工段也是氯碱厂生产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平衡全厂的氯气压力、增强生产的缓冲能力及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
我单位液氯工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干燥工段送来的原氯进行液化,同时向盐酸、次氯酸钠等工段提供合格的气氯,做好全厂氯气平衡工作。
1 氯气液化的安全因素1.1 氯气的含水情况对液化的影响氯气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生产的安全性,是生产纯净氯气的重要指标。
如果氯气中含水过高,氯气会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及次氯酸等,其对设备有极强的腐蚀性;而且由于氯气中含水过高,相对应湿分中氯气纯度会下降,将明显降低液氯的产量,导致氯气废气量增大、压力升高,是对氯气压力平衡的直接威胁,进而影响整体系统正常安全运行。
为此,降低氯气中的含水量,对液氯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对氯气进行干燥处理,保证氯气中的含水量应小于0.01%。
1.2 氯气中杂质气体的含量对液化的影响经干燥后的原氯中通常还含有氢气、氧气、氮气等杂质性气体。
这些气体都是难液化的,不仅浪费的冷量,而且因为它们的存在,会使氯气液化后的尾氯含量降低,尤其是氢气的存在,在液化过程中由于氢气不能液化,存留在液化尾气中,会造成尾氯含氢过高,当尾气中的含氢量达到5% 时,即达到了氢的爆炸极限,有爆炸危险。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氯气中杂质气体的含量。
2 氯气液化条件气体液化的一般条件:(1)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温度降低到它的液化临界值(即液化的最高温度),即临界温度tc。
(2)在一定的温度下把压力升高到它的液化临界值(即液化是最低压力),即临界压力Pc。
液氯包装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
液氯包装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1氯的物理性质:1.1化学式:Cl21.2原子量:35.4531.3分子量:70.9061.4重度:3.209kg/m3(标准状态下)1.5沸点:在101.33KPa条件下为-34.05℃1.6熔点或凝固点:-100.98℃1.7汽化热:287.4J/g1.8导热系数:气体6.7×10-3Kcal/m.h.℃液体 0.0115~0.0114 Kcal/m.h.℃1.9压缩系数:0.1~7.6Mpa,压缩系数平均为0.202×10-31.10膨胀系数:平均为0.1. 11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18 .36kcal/mol1.12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橙色的透明液体。
1.13嗅味:具有窒息性刺激臭味。
1.14临界常数:tc=144℃;Pc=76.1大气压;ρc=573g/l1.15液氯密度:在0℃和366.49Kpa,1468.4g/l2氯的化学性质:氯为活泼元素之一,除氧、氮、稀有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
故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
2.1氯与水作用:氯微溶与水,在9.6℃时溶解度为1%,一部分与水起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l2+ H2O=HCl+HClO次氯酸极不稳定,分解为盐酸和初生态氧:HClO→HCl+[O]2.2氯与氮、氧的化合物NH3+Cl2=NH2Cl+HClNH3+2Cl2=NHCl2+2HClNH3+3Cl2=NCl3+3HCl氯与氧的化合物有Cl2O、ClO2、Cl2O3、Cl2O6和Cl2O72.3氯与氢的作用:氯与氢的化合力极强,如将点燃的氢置于氯气中能继续燃烧发光、发热生成氯化氢。
氯与氢按一定比例混合,遇火花或暴露于日光中即可剧烈化合生成氯化氢。
氯还能从氢化物中取代氢,如:CH4+Cl2→CH3Cl+HClCH2=CH2+Cl2→Cl2ClCH2Cl3液氯钢瓶参数:3.1设计压力:2.0MPa3.2设计温度:60~68℃3.3充装介质:液氯3.4容积:415 l、832 l3.5充装系数:1.25kg/l3.6主体材料:16MnR3.7设计使用年限:12年3.8水压试验压力:3.0MPa3.9容积类别:Ⅲ类3.10结构及几何尺寸:规格直径(mm) 长度(mm) 厚度(mm) 容积(l) 充装量(kg)500(kg) 600 1800 8.0 415 50 01000(kg) 800 2020 10.0 83210003.11安全附件:瓶帽2只,防护圈2只,钢堵3~6只4废气处理及钢瓶、槽车除氯安全操作规程4.1准备工作:4.1.1检查电气、仪表正常。
自来水厂消毒工艺(氯)
液氯的消毒工艺介绍(一)前加氯在加混凝剂时同时加氯,可氯化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混凝效果。
用硫酸亚铁作为混凝剂时,可以同时加氯,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促进硫酸亚铁的凝聚作用。
这些氯化法称为滤前氯化或预氯化。
预氯化还能防止水厂内各类构筑物中滋生青苔和延长氯消毒的接触时间,使加氯量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节省加氯量。
(二)后加氯在过滤之后加氯,因消耗氯的物质已经大部分去除,所以加氯量很少。
滤后消毒为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
因为城市管网延伸很长,管网末梢的余氯难以保证时,需要在管网中途补充加氯。
这样即能保证管网末梢的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管网中的余氯过高。
管网中途加氯的位置一般都设在加压泵站或水库泵站内。
(三)加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人工操作的加氯设备主要包括加氯机(手动)、氯瓶和校核氯瓶重量(也叫校核氯重)的磅秤等。
近年来,自来水厂的加氯自动化发展很快,特别是新建的大、中型水厂,大多采用了自动检测和自动加氯技术,因此,加氯设备除了加氯机(自动)和氯瓶外,还相应设置了自动检测(如余氯自动连续检测)和自动控制装置。
加氯机是安全、准确地将来自氯瓶的氯输送到加氯点的设备。
自动加氯机配以相应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设备,能随着流量、氯压等变化自动调节加氯量,保证了制水质量。
加氯机形式很多,可根据加氯量大小、操作要求等选用。
氯瓶是一种储氯的钢制压力容器。
干燥氯气或液态氯对钢瓶无腐蚀作用,但遇水或受潮则会严重腐蚀金属,必须严格防止水或潮湿空气进入氯瓶。
氯瓶内保持一定的余压也是为了防止潮气进入氯瓶,形成负压。
加氯间是安置加氯设备的操作间。
氯库是储备氯瓶的仓库。
加氯间和氯库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
由于氯气是有毒气体,故加氯间和氯库位置除了靠近加氯点外,还应位于主导风向下方,且需与经常有人值班的工作地点隔开。
加氯间和氯库在建筑上的通风、照明、防火、保温等应特别注意,还应设置一系列安全报警、视频监视、事故处理设施等。
液氯工艺规程
氯碱厂产品工艺规程工艺编号:YTY-TR-103-2002-02液氯工艺规程目录1.产品概述 (2)2.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及其它材料规格 (4)3.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流程图 (5)4.工艺过程 (6)5.生产控制和技术检查 (7)6.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10)7.安全技术 (10)8.环境保护 (13)9.操作工时、生产周期、单位产量所需工时 (14)10.劳动组织、岗位划分和定员 (14)11.设备—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5)12.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计算公式 (16)13.原材料、动力消耗和技术经济指标 (16)14.附录(有关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换算表 (17)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液氯2、氯气的化学结构:氯气元素符号Cl ,氯气的化学分子式Cl 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
它比空气重2.5倍,易向地面下降。
在0℃和1绝对大气压时,每1米3的氯气重3.214公斤。
3、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在常温时是黄绿色,具有窒息性刺激臭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对人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多时还会致死。
一般操作场地氯含量不得超过0.001毫克/升。
氯气是易于液化的气体,1绝对大气压的纯氯气在-34.5℃时就可以液化成液体氯,若氯气的压力升高,液化温度则升高。
液氯的蒸汽压力:液氯是黄色透明的液体,0℃时每升液氯重1.4685公斤,相当于463升气体氯。
液氯的比重:4、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能溶解在水里,但溶解度不大,且温度越高,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
氯气溶解在水里,会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及次氯酸和存在一部份游离氯气。
而次氯酸受热或光照等作用,易分解出初生态氧,并生成盐酸。
其反应如下:Cl2 +H2O →HCl+HclO光照或热HClO → H+[O]次氯酸还会离解:HClO → H++ClO-次氯酸、次氯酸离子、初生态氧都是强氧化剂。
盐酸的腐蚀性很强。
这就是湿氯气具有漂白和杀菌能力的原因。
液氯工艺规程修订
液氯工段工艺规程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2 物料说明 (2)2.1 产品说明 (2)2.1.1 液氯 (2)2.1.2 次钠 (2)2.2 其它物料 (2)2.2.1 氯气 (3)2.2.2 氟利昂 (3)2.2.3 三氯化氮 (3)2.2.4 烧碱 (4)3 生产原理 (4)3.1 氯气液化原理 (4)3.2 次钠生产原理 (4)3.3 制冷原理 (5)4 生成工艺流程 (5)4.1 氯气液化流程 (5)4.3 次钠生产流程 (6)5 工艺控制指标 (7)6 设备一览表 (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液氯工段的生产目的,工艺流程简述、各岗位安全操作法、工艺控制指标、事故处理、安全技术及环境保护。
(2)、本标准适用于液氯工段各岗位操作人员及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
2 物料说明将来自烧碱车间氯氢处理工段的部分氯气,利用氟里昂螺杆液化机组生产出合格的液体氯,用液氯钢瓶和液氯槽车包装出售,同时将合格的液化尾氯提供给盐酸工段和氯乙酸车间。
液氯工段主要产品为液氯和次钠,生产中涉及到其它物料有氯气、氟利昂、三氯化氮、烧碱等。
2.1 产品说明2.1.1 液氯液氯为黄色透明液体,有较大蒸汽压。
0℃时密度为 1.46×103kg/m3。
0℃时,1升液氯可汽化为463升的氯气,一公斤液氯在0℃汽化后的体积为300升。
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氯沸点为-34℃。
本厂液氯主要指标:CL2≥99.6%(wt)H2O ≤0.05%(wt)。
主要用于制农药、漂白剂、杀毒剂、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其他氯化物。
2.1.2 次钠分子式:NaClO,分子量:74.5,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氧化消毒。
次氯酸钠放出的游离氯可引起中毒,亦可引起皮肤病。
已知本品有致敏作用。
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2.2 其它物料2.2.1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窒息性,分子量70.91,比重3.214kg/m3(0℃,0.1MPa), 凝固点:-102℃(0.1MPa),沸点:-34.6℃(0.1MPa),常温时压缩至0.8~1.2MPa或常压下冷却到-35℃~-40℃即成黄绿色的液体。
液氯充装工艺的改造
( h nX a g n lc i id s yC .Ld,ho- la ln, h n 3 0 8C ia Wu a i l gEet c n u t o, t. l a lpa tWu a 0 7 ,hn ) no r r C r ki 4
A bsr c :T a i c to i i g p o e so qu d c l rn sr plc d b i u d pu i i g p o e s Th t a t heg sf a in fl n r c s fl i h o i e wa e a e y lq i mp fl n r c s . e i l i l
1 改造前的液氯充装工 艺
武 汉 神 龙 电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氯 碱 厂 年 产 液 氯
氯 中间储 罐 内。 液下 泵垂 直 安装在 中间储 罐顶 部 . 泵
出 口与 现有液 氯 充装 管相 连 。 该泵 采用 双 密封 . 即填 料加 气 封 , 因而 , 达 到绝 无 氯 气 泄 漏 的效 果 。 可 由于 采用 气封 , 加装 1 空气 干燥 系 统 需 套
pol t n p o lmswe e s l e Th r c s ss f , t b d. ep o e swa ae sa iiy e e g a i g a d e s . o
Ke o ds lqu d c l rn ; li g lq i ump y w r : i i h o i e f ln ; i u d p i
3 主要设 备及 特点
3. 液 氯 液 下 泵 1
液氯液下 泵是立式 多级离心泵 , 叶轮级 数为 4级 或 5级 ,通过 连轴 器将 泵 的 叶轮轴 与 电动机 轴相 连
液氯包装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
液氯包装工艺及安全操作规程1氯的物理性质:1.1化学式:Cl21.2原子量:35.4531.3分子量:70.9061.4重度:3.209kg/m3(标准状态下)1.5沸点:在101.33KPa条件下为-34.05℃1.6熔点或凝固点:-100.98℃1.7汽化热:287.4J/g1.8导热系数:气体6.7×10-3Kcal/m.h.℃液体 0.0115~0.0114 Kcal/m.h.℃1.9压缩系数:0.1~7.6Mpa,压缩系数平均为0.202×10-31.10膨胀系数:平均为0.0038361. 11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18 .36kcal/mol1.12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橙色的透明液体。
1.13嗅味:具有窒息性刺激臭味。
1.14临界常数:tc=144℃;Pc=76.1大气压;ρc=573g/l1.15液氯密度:在0℃和366.49Kpa,1468.4g/l2氯的化学性质:氯为活泼元素之一,除氧、氮、稀有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
故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
2.1氯与水作用:氯微溶与水,在9.6℃时溶解度为1%,一部分与水起作用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l2+ H2O=HCl+HClO次氯酸极不稳定,分解为盐酸和初生态氧:HClO→HCl+[O]2.2氯与氮、氧的化合物NH3+Cl2=NH2Cl+HClNH3+2Cl2=NHCl2+2HClNH3+3Cl2=NCl3+3HCl氯与氧的化合物有Cl2O、ClO2、Cl2O3、Cl2O6和Cl2O72.3氯与氢的作用:氯与氢的化合力极强,如将点燃的氢置于氯气中能继续燃烧发光、发热生成氯化氢。
氯与氢按一定比例混合,遇火花或暴露于日光中即可剧烈化合生成氯化氢。
氯还能从氢化物中取代氢,如:CH4+Cl2→CH3Cl+HClCH2=CH2+Cl2→Cl2ClCH2Cl3液氯钢瓶参数:3.1设计压力:2.0MPa3.2设计温度:60~68℃3.3充装介质:液氯3.4容积:415 l、832 l3.5充装系数:1.25kg/l3.6主体材料:16MnR3.7设计使用年限:12年3.8水压试验压力:3.0MPa3.9容积类别:Ⅲ类3.10结构及几何尺寸:规格直径(mm) 长度(mm) 厚度(mm) 容积(l) 充装量(kg)500(kg) 600 1800 8.0 415 5001000(kg) 800 2020 10.0 832 10003.11安全附件:瓶帽2只,防护圈2只,钢堵3~6只4废气处理及钢瓶、槽车除氯安全操作规程4.1准备工作:4.1.1检查电气、仪表正常。
液氯生产工艺规程
QB 柳州东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S/ LZDH—2005 氯碱分厂液化岗位生产工艺规程2005-04-01发布2005-05-01实施柳州东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液氯生产工艺规程1、范围本标准介绍了液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生产原理和安全原则。
2、产品说明2.1、名称:液氯分子式:Cl2分子量:70.9062.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2.1、物理性质外观:液氯味黄绿色油状液体。
熔点:-100.5℃(大气压下)沸点:-34.05℃(大气压下)比热:Cp=0.947J/kg.k液氯易于气化为氯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剧毒。
比空气重二2.4 9倍,在标准状态下氯气的临界温度为14 4C,临界压力为7 6.1大气压。
临界密度为573kg/m3。
2.2.2、化学性质氯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2.2.2.1、氯气在一大气压和9.6℃时,能与水生成黄绿色的结晶水合物(CI。
·8H2O)会堵塞设备、管道。
2.2.2.2、氯气能与许多金属(M)直接化合成含属氯化物,其反应通式为:nCI2十2 M=2 MCln如氯气与银反应生成氯化银:CI2+2Ag=2 AgCI氯气与金属反应,在水存在时,能生成盐酸。
而促使其腐蚀。
如:3CI2+2Fe—一2FeCI3FeCl3+3H2O Fe(OH)。
+3HCl完全干燥的氯气或液氯在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作用,但也有例外。
如钛(Ti)与湿氯气不起反应,而与干燥氯气生成氯化物:Ti十XC12—一TiC12,TiC13,TiC142.2.2.3、氯气与氢气化合,可制造氯化氢:高温C12十H2 2 HCl2.2.2.4、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氯化铵或生成具有爆性的三氯化氮:3CI2+8NH3—一一6NH4CI+N2(氨过量时)3 CI2+4 NH3—一3 NH4CI+NCI3(氯过量时)2.2.2.5、氯气溶解在水里时,发生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而次氯酸在热或光的作用下会分解,生成盐酸和初生态氧。
液氯工段
第九章液氯工段第一节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一、本工段任务本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气体氯经低温冷却成液体氯,液氯贮存在贮槽内,经计量包装入钢瓶或槽车。
未液化气体去合成盐酸工段。
氯气液化所需的冷量由气氨压缩冷却液化后节流蒸发过程产生的冷量所提供。
二、工艺流程简述液氯生产工段由冷冻、液化、包装、整瓶四个工序组成(见图9—1)。
来自氯干燥工段合格的干燥氯气进入液化槽的氯冷凝器,与槽内-10~-25℃的氯化钙盐水进行间接换热后冷凝成气、液混合物进入分离器,液氯由底部出口管流出,进入液氯计量槽,没有冷凝下来的含氯尾气送盐酸工段处理。
气氯冷凝的传热过程为:气氯将热量传给氯化钙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再将热量传给氨,液氨吸热蒸发气化以供给气氯液化时所需的冷量,氯化钙溶液则在氨蒸发器和氯冷凝器之间循环以传递冷量。
液氨蒸发成气氨进集氨器,经过双级压缩到1.5MP,经油分离器,然后进入氨冷凝器冷凝成液氨。
又经分配台节流分配到各液化槽和用冷部门作再次循环。
液氯在汽化器内通过夹套热水加热,使液氯气化产生1.0MPa的压力,将计量槽内的液氯压送到包装岗位,按规定的包装量灌入检验合格的液氯钢瓶内。
计量槽、包装岗位和整瓶的低压、低浓度废气送漂粉精或其它用氯工段处理。
包装后计量槽和汽化器中剩余的氯排入液化槽进口的原氯总管继续液化。
图9-1 液氯工艺流程图1-液化槽;2-液氯气液分离器;3-集氨器;4-低压机;5-中间冷却器;6-高压机;7-氨油分离器;8-冷凝器;9-氨贮槽;10-氨分配台;11-液氯计量槽;12-20t地中衡;13-汽化器;14-热水槽;15-液下泵;16-排水槽;17-钢瓶;18-3t地中衡;19-缓冲器;20-娜氏泵;21-旋风分离器;22-酸沫捕集器;23-浓硫酸高位槽三、主要设备及作用1.氯气液化器(1)箱式液化槽箱式液化槽为长方形碳钢设备(见图9—2),中间有一导流挡板,槽的一边为多组盘管组成的氯气冷凝器,另一边为多组盘管组成的氨蒸发管,并装有立式搅拦器。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一、工艺流程: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
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
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0.15~0.20MPa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
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
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
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
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
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
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液氯标准工艺
来自氯气解决后旳净化干燥氯气(氯气旳体积分数约为96%,氢旳体积分数不不小于0.4%)经分派台进入氯气液化器(液化箱槽式、列管式旳液化器),用-25—35℃旳冷冻氯化钙盐水溶液(或氟利昂冷冻液)进行冷凝热互换;使大部分氯气冷凝为液氯,然后气液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将液化尾气进行分离,液化尾气从顶部进入尾气管,去盐酸尾气缓冲罐(供合成氯化氢之用)或清除害塔解决制备次氯酸钠;而液氯则由气液分离器底部流入液氟利昂冷冻液由氨冷冻机组或氟利昂冷冻机组进行制冷和回收循环使用。
来自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旳液体氯沉着器底部流向立式贮槽,由液氯液下泵(该泵密封是采用充入高压氮气)进行抽吸送入液氯包装钢瓶。也可以直接从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底部用屏蔽液氯泵进行抽吸送入包装钢瓶。也有采用气化氯包装旳措施,即在液氯气化器中压入稍许液体氯,将汽化器夹套注入95℃热水,使气化器内液体氯迅速气化,气化压力可达1.1MPa,然后将气化氯压入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将计量槽或贮槽内旳液体氯压送入钢瓶进行包装。但是每次包装完毕后来,气化器内气化氯将直接排入氯气管网或者直接排往除害塔。此外还必须将气化器内剩余物(带液)进行排污和碱解决,以策安全。气化器内气化氯带压排放进入氯气管网时,必须放慢排放速度,一旦过快,容易使盐酸合成炉火焰压熄,导致合成炉氯气外溢事故发生。
3.2三氯化氮超标
三氯化氮是一种易爆且爆炸性十分强烈旳化学物质,自然爆炸温度368K,在氯气中旳爆炸范畴为5.0%,6.0%(体积分数)。三氯化氮是一种**黏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有类似氯气旳刺激味,毒性极大;在酸、碱介质中很容易分解。纯三氯化氮是很不稳定旳,333K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旳刺激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阳光、镁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与臭氧、氧化氮、油脂或有机物接触,易诱发爆炸。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步释放出460kJ热量,即2NCl3→N2+3Cl2+460kJ
液氯生产工艺技术—液氯生产技术
工艺特点:采用了对环境污染相对小一些制冷剂,同 时没有二次换热,降低了能耗,同时操作强度及操作人 员数量大大降低。
存在问题:①因氟利昂无色无味,一旦泄漏很难发现 ②当过量液体制冷剂进入氯气液化器后,因氯气压力波 动等原因造成没有足够的氯气与制冷剂换热,致使制冷 剂不能汽化,降低了压缩机的工作能力。
(3)低压法氯气液化工艺 与以上高压法和中压法相比,低压法对干燥氯气的压
力要求低,不需要将干燥氯气再次压缩。
下表三种液化方法生产液氯耗电的比较。
1.从上表可以看出,三种生产方法中,高压法节能效果十分明 显。而且氯气压力越高,氯气液化越容易。
而低压法操作最繁琐,能耗最高。因为低压法的低温需要制 冷装置来提供,制冷设备的投入,增加了能耗和流程。
其优点是:当压缩机故障不能制冷时,因盐水有一定的 冷量,可以保证氯气系统压力不会快速升高。
2.氟利昂冷冻工艺
现在制冷工艺,一般都采用氟利昂冷冻工艺替代氨 -氯化钙盐水冷冻法生产液氯(氟利昂是甲烷、乙烷、 丙烷与氟、氯、溴等卤族元素的衍生物)。
其生产流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氟利昂冷冻机组 制冷过程,一部分为氯气液化过程。
制冷(冷冻)是氯气液化的必要条件。
制冷过程的原理如下:
制冷是利用制冷剂的沸点随压力变化的特性,使 制冷剂在低压下气化吸收被冷物质的热量,降低其温 度达到被冷物质制冷的目的,气化后的制冷剂又在高 压下冷凝成液态。如此循环操作,借助制冷剂在状态 变化时的吸热和放热过程,达到制冷的目的。
所以制冷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2、在中国北方的城市还不宜使用高压法和中压法生产液氯, 而是采用低压法。
我国目前采用的液氯生产工艺大部分为低压法。近几年来, 国内由于氯气透平压缩机的推广使用,一些企业制造液氯的方 法逐渐由低压向中压、高压方向发展,生产综合能耗也随之明 显下降。
氯气生产工艺流程图
氯气生产安全氯(Cl)是化学元素之一。
通常所说的氯,是指分子氯(Cl2)而言的,分子氯由约76%的氯-35和24%的氯-37构成。
气态氯称为氯气,液态氯称为液氯。
氯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用途极广。
生产工艺氯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电解食盐水。
当前流行的工艺是隔膜法电解和离子膜法电解。
原盐经溶解、沉降分离出杂质并制成饱和精盐水,通入隔膜电解槽(或离子膜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电解,在槽的阳极室生成氯气,阴极室内生成碱液和氢气(见图1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图),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图1 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由于氯气输送贮存困难,而氯气易于液化,液氯贮存和长程运输又比氯气方便得多,所以液氯常以很大规模生产,有低压、中压、高压三种液化工艺(见图2液氯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 液氯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危害液氯的沸点是-33.97℃,氯气的相对密度是2.485(空气=1)。
因此,液氯一旦大量泄漏,会迅速蒸发形成低温氯气云团并低空漂移、扩散,对人和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中毒——中毒是氯气生产最主要的职业危害。
氯气是强烈刺激性气体,属高毒类。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氯气对人有急性毒性和慢性影响,但未见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报道。
人对氯耐受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低浓度阶段,高浓度长时间接触无一例外地会造成严重伤亡。
氯气的急性毒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反应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可有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则引起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窒息、昏迷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甚至猝死。
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见下表。
氯气的慢性影响:在含氯不高于7.5mg/m3的大气环境中长期工作,一部分人中可有早期气道阻塞性病变倾向,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个别人中可有哮喘发作、肺气肿、神经衰弱综合征或伴有胃炎症状,但无生命危险,也不会因而升高死亡率;皮肤暴露部位可有灼热发痒感,往往发生氯痤疮;有的还可发生牙齿酸蚀症。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一、工艺流程: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
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
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0.15~0.20MPa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
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
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
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
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
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
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液氯的各种操作规程完整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1、概述:1.1液氯工段任务:把气态氯进行降温液化,而使其变成液体,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满足对氯纯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1.2 液氯的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冶金、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
1.3 液氯的贮运:液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切勿与易爆易燃及氨气共储共运,库温不超过35℃,防止日光照射。
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2、原料及性质液氯工段主要原料有:氯气、氨、氯化钙、硫酸2.1 氯气的物化性质:2.1.1 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式Cl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重度3.214Kg/M3(标准状况下;1大气压,0℃),沸点:-33.9℃,熔点:-100℃,汽化热:20.39Kj/Mol(-34.4℃),熔融热:6.39Kj/Mol(-101℃)。
压缩系数:0.1—7.6MPa之间,平均为0.000202。
溶解度:0℃,1atm下100g水中溶解1.462克。
熔解热:22.07Kj/Mol,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76.74Kj/Mol;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色微橙的透明液体,具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1.2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氯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数呈无机化合物存在。
2.1.2.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如 2Ag+Cl2→2AgCl在有水存在情况下,即生成盐酸,促使金属腐蚀如2Fe+3Cl2→2FeCl3FeCl3+3H2O→Fe(OH)3+3HCl完全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反应,也有例外:如钛与湿氯气不反应,而与干燥氯气反应Ti+Cl2→TiCl2,TiCl3,TiCl42.1.2.2氯气与无机化合物反应:如2NaOH+Cl2→NaClO+NaCl+H2O2Ca(OH)2+Cl2→Ca(ClO)2+CaCl2+2H2O2.1.2.3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C6H6+3Cl2→C6H6Cl62.1.2.4与水作用:氯气微溶于水,在9.6℃以下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因此在冬季,水同氯很易生成水合物结晶,在常温下,氯微溶于水,生成少量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O+HCl2.1.2.5和氢气反应:氯气和氢气在光照的情况下,能迅速反应与释放大量的热,并以爆炸的形式将热H2+Cl2 2HCl+Q(183.9kj)氯气和氨气即时在低温下,亦激烈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简述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简述一、工艺流程:二、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
现分述如下:) M"r6 o+ y* `! {9 r(1)液氯储槽进料部分:三维,cad,机械,技术,汽车,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时空,镇江9 v, E: N! G6 A! j, f6 ]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a1 R/ k1 K) a4 x( c9 z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
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车3才可进行过料。
0.05 MPa。
4操作压力5车12/3)。
排污。
2稳定在50g/l。
3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l+ M# V" t9 k; W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
(三)、尾气处理部分: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化氮的去除
a.盐酸洗涤
用23%-30%的盐酸溶液在喷淋洗涤塔中与氯气逆流直接接触,与三氯化氮发生如下反应:
NCl3+4HCl→NH4Cl+3Cl2↑生成的氯化铵被盐酸带走。如果这个喷淋洗涤塔在工业水冷却器之后的话,则可取代盐水冷却器,使氯气达到进干燥塔要求的温度和含水指标,同时氯气中所夹带的盐沫杂质也可被大部分除去。但是此方法三氯化氮的去除率不高,且后序处理量大。绝大部分氯碱企业不采用此洗涤方法。
液氯制造编辑
氯气液化
1.1氯气液化的目的
1.1.1制取纯净氯气。不管是离子膜法电解制碱或是金属阳极法电解制碱,联产的氯气总有一定的杂质,对于某些使用场合来说,需要纯度较高的氯气,而干燥以后的原料氯气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在氯气液化过程中,绝大部分氯气得到冷凝,不凝性的气体作为尾气排出,使液态氯纯度得到了提高。
安全隐患
3.1氯气内含氢超标
原料氯气中含有氢气。一定比例的氯气与氢气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开始进行氯气液化时,由于氯气能液比而氢气则未达到液化条件不能液化,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比例较小,以不凝性的组分形式存在于气相之中,尚未达到爆炸范围的下限,所以氯气内氢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安全。随着氯气的液化量增多,不凝性气体中氢的含量由于积聚而增加,达到爆炸范围,威胁着液氯生产的安全。在液氯制备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凝性气体中的氢含量(液氯尾气含氢)来控制原料氯气的液化程度,就是控制它的液化效率。一般尾气中氢的体积分数不能超过4%,由此可见氯气的液化程度必须处于受控状态,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旦尾气含氢超标,就会发生爆炸事故,这种事故在氯碱行业曾经发生过。
生产工艺
来自氯气处理后的净化干燥氯气(氯气的体积分数约为96%,氢的体积分数小于0.4%)经分配台进入氯气液化器(液化箱槽式、列管式的液化器),用-25—35℃的冷冻氯化钙盐水溶液(或氟利昂冷冻液)进行冷凝热交换;使大部分氯气冷凝为液氯,然后气液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将液化尾气进行分离,液化尾气从顶部进入尾气管,去盐酸尾气缓冲罐(供合成氯化氢之用)或去除害塔处理制备次氯酸钠;而液氯则由气液分离器底部流入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
苏联MAC:1mg/m3
美国TWA:OSHA 1ppm,3mg/m3[上限值];ACGIH 0.5ppm,1.5mg/m3
美国STEL:ACGIH 1ppm,3mg/m3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属高毒类
LD50:
LC50:293ppm 1小时(大鼠吸入)
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用途较为广泛,为强氧化剂,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漂白,自来水的净化、消
毒,镁及其它金属的炼制,制取农药、洗涤剂、塑料、橡胶、医药等各种含氯化合物。
化工生产中,由聚乙烯与液氯合成为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
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农药、有机合成、金属冶炼、化工原料等行业,及生活用水消毒之用。
c.氯水洗涤
氯水洗涤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一种去除三氯化氮的方式,这一方法基本与盐酸洗涤相同。它是采用氯水中的次氯酸或盐酸与三氯化氮进行反应,而除去三氯化氮和氯气中所夹带的盐沫杂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离子膜法制碱的电解槽出口氯气所含的盐沫是隔膜法金属阳极制碱电解槽出口氯气所含盐沫的10倍。如果不设氯水洗涤的话,氯气中夹带的盐沫就有可能将湿氯气和干氯气除雾器的玻璃纤维过滤筒全部堵塞)。但是氯水与三氯化氮反应的速率相对要低些,由于氯水的喷淋量较大,也就弥补了反应速率的缺陷。后处理比较容易,在保证氯气循环量的基础上,多余的氯水可以直接送往淡盐水脱氯单元进行处理。
3.2三氯化氮超标
三氯化氮是一种易爆且爆炸性十分强烈的化学物质,自然爆炸温度368K,在氯气中的爆炸范围为5.0%,6.0%(体积分数)。三氯化氮是一种**黏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有类似氯气的刺激味,毒性极大;在酸、碱介质中很容易分解。纯三氯化氮是很不稳定的,333K时,在震动或超声波的刺激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阳光、镁光直接照射下,瞬间爆炸;与臭氧、氧化氮、油脂或有机物接触,易诱发爆炸。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释放出460kJ热量,即2NCl3→N2+3Cl2+460kJ
1.1.2便于运输和贮存。氯气液化以后,体积大大缩小,氯气的密度为3.2kg/m3,而液氯的密度可达13-16kg/m3,因此,便于长距离运输。
1.1.3用作氯气的平衡产品。由于氯碱化工企业主产是连续性的,当某一氯气用户无法正常耗用氯气时,将会影响到电解的负荷,而生产液氯则就有了缓冲余地,可以将用户减少的氯气用量平衡掉,使电解槽不必降低负载,从而使整个氯气供给、使用的生产网络实现相对稳定。
氯气冷凝器所需的冷冻盐水或氟利昂冷冻液由氨冷冻机组或氟利昂冷冻机组进行制冷和回收循环使用。
来自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的液体氯从容器底部流向立式贮槽,由液氯液下泵(该泵密封是采用充入高压氮气)进行抽吸送入液氯包装钢瓶。也可以直接从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底部用屏蔽液氯泵进行抽吸送入包装钢瓶。也有采用气化氯包装的方法,即在液氯气化器中压入稍许液体氯,将汽化器夹套注入95℃热水,使气化器内液体氯迅速气化,气化压力可达1.1MPa,然后将气化氯压入液氯计量槽或液氯贮槽,将计量槽或贮槽内的液体氯压送入钢瓶进行包装。但是每次包装完毕以后,气化器内气化氯将直接排入氯气管网或者直接排往除害塔。另外还必须将气化器内剩余物(带液)进行排污和碱处理,以策安全。气化器内气化氯带压排放进入氯气管网时,必须放慢排放速度,一旦过快,容易使盐酸合成炉火焰压熄,造成合成炉氯气外溢事故发生。
d.热分解法
三氯化氮在50℃时就开始分解。其分解速率在一定条件下与生成反应进行可逆平衡。当温度达到100℃时,只需1min就可以全部分解。而且三氯化氮在氢氧根的催化下,可由于水解而加速分解。据此,可以在氯气多级压缩的过程中进行中间冷却之前,先进入两三组已预处理生成氢氧化亚铁表面的铁丝网组进行催化分解。使用这个方法需要特别注意三氯化氮在高温及催化条件下爆炸的可能。因而在国内尚未有应用的实例,也未推广使用。
用1000公斤,500公斤的钢瓶包装,液氯钢瓶应按<<氯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外部涂色、书写字样和检验钢印标记;或采用25吨/罐的槽车罐装。液氯属剧毒品,违规编号:23002。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
切勿与易燃物,易爆物及氨气共储或拼车运输。
[接触限值]:中国MAC:1mg/m3
b.液氯洗涤
在进入氯气压缩机前或进入液化器之前的干燥氯气用液氯进行喷淋洗涤,可以把氯气中的三氯化氮进行冷凝,有机杂质也将被液氯带出。喷淋洗涤过程中受到污染的液氯可以加入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稀释后将液氯蒸发气化回收使用,余下含杂质的四氯化碳溶液,也可回收利用。由于整个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国内尚未正式使用此方法。在国外已经普遍采用此方法,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进入氯气透平压缩机组之前,氯气用液氯洗涤以后,使压缩机的组效率明显提高,出口排压显著上升,深受国外同行的欢迎。
e.排污处理法
在液氯的生产过程中,在气液分离器和气化器容器中极有可能存在着已经富集的三氯化氮,定期对气液分离器和气化器进行排污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做法在国内十分流行,也是比较简易可行的。
具体的做法是在排污时分别将气液分离器和气化器中富集的三氯化氮带着液体氯一起排放到排污器中,然后加入烧碱溶液进行处理;或者排放至制备次氯酸钠溶液的反应池内,如无反应池,就直接排放至配置好一定浓度烧碱溶液的贮罐内。
1.2氯气液化方法的比较
氯气是一种比较容易液化的气体。由于气相氯气中含有不凝性组分,实际的液化温度要比纯氯气的液化温度低些。而不同的温度与压力液化氯气所消耗的能量是不同的,氯气液化就有高温高压法、中温中压法和低温低压法之区压法的一半,节能效果十分明显。而且氯气压力越高,氯气液化越容易。氯气压力上升至1MPa以上时,普通的冷却水就可以实现氯气的相变化,根本不需要冷冻装置。随着高性能、高排出压力的氯气压缩机的问世,液氯生产过程采用高压法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据了解,日本德山曹达就有单台氯气离心式压缩机出口压力达到1.2MPa(G)在线运行中。一般来讲,要想取得较高的氯气压力,就必须将氯气压缩机串联使用,但生产工艺相对复杂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