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a32b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3.png)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注释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送元二使安西》诗意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1ce36a336c1eb91a375d92.png)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整体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11e0c9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4.png)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解读唐代王之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描写唐代使者出使西域的古诗。
诗中表达了对远行使者的叮嘱、对西域的向往以及对国家荣誉的追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古诗进行解读。
首先,诗歌的开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营造了一个清新宜人的氛围。
渭城朝雨浥轻尘,描述了出行时柔和的雨水洗去了尘埃,给人以舒适和清新的感觉。
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住宿的地方绿柳成荫,给人一种安逸的感受。
这种描绘方式把人们的情绪和环境融为一体,使读者在一开始就进入了诗歌的世界。
接着,诗人在第二、第三句“送君之涉瀼西望,水如天色笼晴川。
”中展示了对使者出行的关切和希望。
瀼西是陕西渭源县的古称,是使者过去的出发地。
水如天色笼晴川,形容水面上的景色宛如天空一般开阔,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这里的描写凸显了诗人对使者的期待,并希望他能够成功地到达西域。
在第四句“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中,诗人描绘了西域的辽阔宽广之美。
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西域的山原广阔无垠,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川泽纡其骇瞩,描绘了西域的湖泊源流纵横交错,给人以震撼之感。
这样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西域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西域地势的向往。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峨嵋卧久碧云深,温泉水滑洗凝脂。
”描写了西域的名山峨嵋和温泉之美。
峨嵋卧久碧云深,形容峨嵋山躺卧在云中,给人以神秘感;温泉水滑洗凝脂,描绘了温泉的清澈透明,洗去了肌肤的污垢。
这样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读者仿佛置身于西域的山水之中。
最后,诗歌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形成诗歌的结尾。
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使者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也是诗歌的高潮部分,通过“寒梅著花未”,表达了对国家的荣誉和使者任务的重要性。
总结而言,《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通过描绘使者的出行情景、西域的壮丽景色、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荣誉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远行者的希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非常常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2d7c2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1.png)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读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唐朝官员元二出使西域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
本文将从内容解读、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详细分析。
一、内容解读《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展现元二出使西域一席壮丽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的殷切期望。
诗中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景色,人们齐聚山脚下,向元二送行,表达了对使节平安归来的祝福之情。
诗人最后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警示句,强调了国家安危与元二使命的关系。
二、结构特点《送元二使安西》共分九节,每节以七言绝句形式呈现,构成了整首诗的比较紧凑的结构。
诗中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抒发了作者对元二出行的关切,尾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三、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诗中通过描绘天山、轻尘、龙城等意象,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充满活力的人文景观。
2.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浥轻尘”和“胡马度阴山”的情景,突出了国家安危与使命的关系,以此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3. 寓意手法:诗中通过元二的使命,隐喻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以及对国家繁荣与大唐安危的思考。
通过对《送元二使安西》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之涣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通过对元二使命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既展示了西域壮丽景色,又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它传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内涵和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的风貌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3be9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1.png)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题材广阔、内容丰富的诗歌作品。
诗中通过对元二使安西之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向往与期许。
本文将从诗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本诗主题明确。
整首诗以送行为主线,围绕元二使安西之行展开,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忧虑与期望。
诗中描绘了元二使离开洛阳、穿越河西走廊、远足到西域的过程,这充分展示了唐代疆域辽阔、官员驻外巡辅的背景。
其次,本诗情感真挚、抒发深情。
诗中描绘的不仅是元二使的行程,更是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关切和期望。
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将个人的感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对国家繁荣安定的向往之情。
例如,“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乘风破雪山”这样的意象构建了一幅恢弘壮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旺的美好愿景。
最后,本诗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
诗中用充满感情的描写,如“云鬓花颜金步摇”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别离之情的深沉悲戚。
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如“翠华想像空悠悠”的对比手法,使诗中的情感更加凸显,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综上所述,王之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传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安定的向往之情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元二使安西之行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展现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期盼。
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在艺术上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本文所述为虚构内容,仅用于示范如何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写作。
实际写作过程中请参照题目所给的具体内容需求和格式要求进行创作。
同时,由于字数限制,本文仅为摘要,没有展开详细论述。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792ac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5.png)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送元二使安西》解读】《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名篇,描绘了旅人出发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之意。
整首诗无论在选材、构思或写作手法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诗歌以委婉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出征画面:一位老者和一个青年,驾一叶扁舟,趁着拂晓时的薄雾,朝着东方的渭城驶去。
途中,老者向送行者介绍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又讲述了与元二一同出使安西的情形。
接下来就是抒情部分。
全诗四句,首二句总写分别的环境。
“渭城朝雨”,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图画:刚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显得格外新鲜;水气使渭城一片潮润,看上去如同早晨刚下过雨一样。
在一个雨后清晨,风景是如此秀丽,人物是如此多情。
王维通过对环境的渲染,衬托出对友人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种感情,这种意境,就好像将我们带入到那种情境当中。
这首诗不单写景,而且还传神地写出了一个为离别而惆怅的老人形象。
因为诗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对生活观察非常细致,描写也非常真切,他很准确地把握住了老人的心理特征。
在第一句中,既交代了天气,又写出了老者的心情,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说什么离别的话,但却让人感受到那种氛围,那种情调。
这里,“渭城朝雨浥轻尘”,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也包含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
颔联写送别时的环境,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已经使我们似乎看到了老者与送行者的情景。
诗人继续写道:“客舍青青柳色新”。
元二的房屋周围是绿油油的柳树,使人看上去就像刚刚长出来的一样。
诗人抓住了初春的早晨刚刚长出嫩芽这一景物,生动而贴切地表现出了它的动态美。
由于“客舍”是在渭城,紧靠着水边,所以我们从诗句中似乎可以闻到一股潮润的气息。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诗人捕捉住景物特点,融合成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同时,这两句也把老者与送行者的情绪巧妙地连缀起来。
它似乎说明,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亲切的老朋友元二就要踏上征途,开始他的游宦生涯,这对于老者来说,怎么能不感到惆怅呢?颈联又将情感推进一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918b211711cc7931b716da.png)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好友元常赴塞外从军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情画意,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不知道为什么,时常读来或者触情生情想起这首诗,总会觉得有一种暖流在心中迅速传递开来。
渭水北岸,一座宁静的小城,拂晓时分开始飘起了一阵小雨,淅淅沥沥,一些雨水顺着青瓦悄悄滑落在檐下,或者是从树叶上被风吹落吧,落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就这样惊醒了沉睡的人们。
王维起身推开窗户,迎面扑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只见路面上湿漉漉的,已经有早起的人了,三三两两行走在街市,不见了往日街市上因为人来人往荡起的尘灰,有的打起油纸伞,有的没有打伞,就那么悠然地走着。
远远望去,几棵柳树泛起了绿的微光,那些枝叶似乎从来没有这么新鲜过。
王维伸出手试探一下,只有零星的雨丝,落在掌面,静静地。
他感觉到一丝凉意,心想今天是好友元常奔赴塞外的日子,不免怅然,“难道老天也知道元常要离我远去,将这原本尘灰的路面打扫干净,特意为远行的朋友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说了很多,酒也喝了不少,可面对即将远去千里塞外的老朋友,王维总觉得在心头赫然有一种缺失!人生的别离再一次展开时,是要叩问何年何月再次相见啊!元常确实喝了不少,已经有些醉意了,侧身对王维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多的酒也盛不下朋友的深情厚谊!元常此去塞外,与君日后要相隔万水千山,他日有故人来,定会捎书信再续诗情画意!”元常的话在王维心头顿时激起一层难以节制的感动,迅速传遍全身,涌向了眼睛,似乎要湿润了。
王维再一次斟满酒杯,端到元常面前,劝道:“干了这一杯酒吧,出来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元常也不推辞,扬起脖子,一饮而尽,对着王维说:“一切尽在酒中!”说完紧紧握住王维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c54e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f.png)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原文: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以行第相称,以表亲切和敬重。
元二是奉命出使,出使地点是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唐朝在那里设有安西都护府。
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阳的故址,汉武帝元鼎三年改名渭城,是唐时送人赴西域的必经之地,位于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早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
“浥”,湿润之意,朝雨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足见“浥”字准确生动。
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舍,瓦楞青青,路边柳色,新新如洗。
诗人以景衬情,为送别创造了抒情的氛围,富于柔情之美,好象朝雨有意为客洒扫拂尘似的,显得朝雨是那么多情,然景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别的感情。
“柳”既是写景补足朝雨,点明季节,又暗寓“留”之意,“柳”与“留”谐音双关,唐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这是当时习俗。
唐诗中折柳赠别的诗句很多,如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等等。
诗人通过一、二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由写景转入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释义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释义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fe8849cc7931b765ce15da.png)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释义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4edd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6.png)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作品即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由王之涣所创作,描绘了唐代中国人民对
远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以及对其的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渭城,朝雨洗涤了轻薄的尘土,使整个
城市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景象。
青青的柳树似乎也是新近生长的,给客
人的旅途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使者的愿望。
在古代,送别时通常会劝人多喝一杯酒以祝福他们的旅途顺利。
这句话也寓意
着诗人对使者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接着,“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使者走向西方的旅途
的悲凉和寂寞。
使者离开了他所熟悉的东方,前往陌生的西方,没有
任何熟悉的人陪伴。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旅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使诗意更加深远。
唐诗三百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
细腻的表达和意蕴深远的诗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它的
创作背景和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以及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以及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a0c721b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f.png)
《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下面是关于《送元,使安西》古诗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情感分析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送别诗,在当时即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
或称之为《渭城曲》,或称之为《阳关曲》(《阳关三叠》)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姓元的朋友出使安西而作。
安西,时为西域诸国总称,因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故称。
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即现在的新疆**。
当时,自长安赴西域,必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处渭河北岸,在长安附近。
阳关,故址在敦煌县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
小诗自写景始,以抒情终。
前两句状眼前之景,绘形绘色,如同戏剧舞台上的布景:渭城早春的清晨,蒙蒙细雨拂温轻尘,雨过天晴,驿道微湿,客舍杨柳青青。
这里的“温”字,十分传神。
混,本为湿**意,在此作使动用法,谓细雨拂尘而使之湿润。
漫漫古驿道,无雨则尘士飞扬,雨大则泥泞难行。
而今朝,虽有雨而细小,拂轻尘而不扬,好似天从人愿,特地安置了一个清洁明快的环境。
好友出使西域,本为壮举,此番送行,非籍然销魂之别,故诗人笔下的“"景物亦非阴沉忧郁之状。
然而,西域毕竟尚为荒漠孤寂之地,好友离别在即,势难挽留。
所以,在明快的画面中,读者总感到有几丝早春雨后的凉意。
这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为后两句抒情确定了基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字,恰当确切,内涵丰富。
它暗示朋友对饮已三巡数盏,此前的频频举杯、殷勤话别尽在无字处包涵。
诗人选取饯行之酒将阑的场面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入诗,自然妥贴,意蕴深长,可谓化俗为雅小诗从景入情,情景交融。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7ebb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9.png)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篇一《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诗文赏析:篇二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送元二使安西》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7bb75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a.png)
《送元二使安西》解读送元二使安西解读唐代王之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南征之旅的祝福之情。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凄凉的意境,传递了作者深情厚意和衷心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五律绝句的诗作。
全诗共四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五个字。
这种短小精练的句子结构,有助于凸显出情感的浓度和张力。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款待和送别时的难舍之情。
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通过“渭城”和“朝雨”这两个具体的形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浓烈的离别情愫。
渭城是今天的西安,由此可知,诗中的情景发生在古代的西北边疆地区。
诗人描述的“朝雨”使人联想到离别时刻的阴沉和悲伤。
而“浥轻尘”一词则展现了元二南征的决心和使命感。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行人们暂时下榻的客舍。
作者用“青青柳色新”来形容客舍周围的绿树,由此可以想像出一个清凉幽静的环境。
这种繁花似锦的景象,与前句的离别意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送别的苦楚。
第三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作者对友人的劝告。
在离别时,诗人希望友人能尽兴地饮酒,尽情地享受此刻。
这句话的后半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友人南征后,他在远方将会面临孤独的境遇。
通过这样的劝告,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祝福之情。
最后一句“照顾灵台遗晚照”,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
诗人将友人的离别比喻为夕阳西下,暗示了他即将踏上的险峻之途。
而“灵台”则暗指天堂,即使在远离家乡的异乡,友人也会受到天神的祝福和保佑。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环境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手法,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展现出来。
尽管《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宋玉,但其内容充满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诗中所呈现的环境、氛围和情感,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和无法言表的哀伤。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感的诗作。
通过精妙的描写和富含意象的语言,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和祝福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95b9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c.png)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唐代杜甫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送行为题材的辞章式乐府诗。
全诗通过描绘主人公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离别的思念和对他前程的祝福。
本文将从诗歌结构、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准确满足文章标题的需求。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上看,《送元二使安西》共分为五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四个字,节奏感强烈,形式简洁而有力。
这种易于诵读的诗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
整体上,诗歌结构紧凑,没有多余的修辞或赘言,能够直接抓住主题,突出诗歌的情感。
其次,从主题内容上看,《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元二在西域的前程的祝福。
诗人通过描绘元二出行的情景,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情感。
诗的开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很好地塑造了出行的场景,并以此为背景,展开了作者对元二心怀期待的情感描写。
随着诗歌的发展,“微阳初破寒无赖,二十仲春始觉春”揭示出作者对元二在异乡逐渐适应的期望与祝愿。
最后,诗末的“才中须自有天时,世路如今多骨齐”表达了对元二前程的期待和鼓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才华和努力的肯定。
此外,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意境描写、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几个方面。
诗中描述的渭城朝雨和客舍青青柳色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的春天的场景中,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营造出了动人的意境。
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通过诗人内心的思念和祝福,使读者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前程的期待。
此外,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诗人的语言表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送行为主题的辞章式乐府诗。
诗歌结构简洁明快,主题内容真挚感人,意境描写细腻动人,情感表达深情而含蓄,语言表达优美动人。
诗人杜甫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才华横溢的艺术风采,也传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思念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评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2f2a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6.png)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评析
唐代王之涣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诗歌的题材、结构、意境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
评析。
一、题材
《送元二使安西》的题材是送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
思念之情。
元二是指元稹的幼弟元结,他被任命为使者前往安西,这
是一个偏远而危险的边疆地区。
诗人以此为契机,抒发了自己对友人
的关心和期望。
二、结构
整首诗共分为四个十二字句的段落,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
每个
段落的前两句都是幽默的问候语,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整个
结构严谨有序,节奏鲜明。
三、意境
《送元二使安西》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创造出
积极向上的情境。
诗中的“昆仑”、“玉门关”等地名使读者感受到边塞
之地的崇高和壮丽。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友情的力量和尊严。
诗中的“深情款款”的送行情景,使人们体会到彼此之间的珍贵情感。
四、艺术特点
1. 辞章俊美:王之涣运用了丰富而优美的辞章,使诗歌语言通顺流畅。
2. 情感真挚: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中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3. 意象深远:通过描写昆仑、玉门关等地,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神秘的边塞世界。
4. 韵律和谐:整首诗的韵脚和谐,节奏明快,给人以美感和愉悦。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诗歌艺术精品。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通过描绘边塞之地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友情的力量和尊严。
这首诗给人以真挚、深远的感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70af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1.png)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元稹的《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作品。
下面是对原文及其赏析的探讨。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是元稹一首描写元二送使者去西域的诗歌。
这首诗符合古典诗歌的写作特点,采用了七绝的形式,每句四平韵。
整首诗情节紧凑,意境深远,通过字里行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伤之情和对西域边塞的向往之情。
诗的前两句“离堂送宰执,归马复南薰”表明了诗人元二离开家乡的身份以及他北上任职的使命。
离别时,元稹带着悲伤和对友人的祝福,送行时,他立刻“归马复南薰”,整首诗在前四句中表达了诗人悲伤的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西夏君王诏,陇上使臣新。
经过长战遣使去,断骨如刀见花春。
”揭示了元稹所写的人物的背景和意图。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五代中晚期的部分地区,而陇上使臣则是指元二去使西域的身份。
元二所受的使命是传递长战胜利喜讯,而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使得他的骨头都像刀割一样疲惫不堪,但是他仍然要完成君王的诏令。
接下来的句子“千里塞烟尘,三边蛮价新。
金百斤已重轻筹,地开满车回艳旬。
”展示了元二的穿越长途旅行,经历了千里塞烟尘,而西域的蛮僧们则异国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他只是带着几斤重的金子,但是他的使命却给他带来了重归于好的回报。
最后两句诗“胡服始萧飒,犹如翠翫新。
”描述了元二在西域转变的世界和他身上的变化。
胡服指的是异域的服饰,元二回来后变得萧飒不羁,就像一场翠翘的新芽一样。
整首诗描绘了元二使者去西域的曲折旅程,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伤之情以及对西域的向往之情。
通过对元二的描写,诗人不断转换场景和情境,使得整首诗达到了表意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这首诗的写作技巧独到,情感真挚。
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精彩的描写展示了元二使者的壮丽和西域的异域风情。
元稹以精湛的词语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友人离别与西域风光,使读者在阅读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元稹的情感和对西域的向往。
通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元稹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情感,创作出了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和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759fe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d.png)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和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和赏析导语:《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那这首诗应该怎么翻译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的是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的是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的是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73ef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d.png)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送别朝廷使者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意蕴。
一、课文概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绝,共四句,每句五言。
诗人王之涣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现了人情之美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篇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王之涣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二、艺术特点分析1. 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以西域为背景,通过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景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读者展示了远方的辽阔与广袤。
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使整篇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2. 情感的抒发: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描绘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大漠孤烟直,河流冷宇宙等形象描绘离别的悲凉,突出了人情之美与友情的珍贵。
3. 艺术构思的巧妙:诗中采用了对仗与拟人手法,给整个诗歌增加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悲壮和辽阔,又抒发了送别之情的深挚与真切。
三、诗歌意蕴分析1. 友情的珍贵:诗中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意象描绘离别的悲凉与广阔,从而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2. 人情之美: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厚意。
诗歌中的人情之美,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呼吁人们关注友情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3. 离别的无奈: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描绘离别的辽阔与悲凉。
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与心酸,也折射出人生离合的常态,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
总结:《送元二使安西》是一篇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人情之美。
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古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意。
通过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构思,诗人王之涣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使诗歌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31b0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8.png)
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四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篇目。
以下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这篇古诗的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二、诗歌原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诗歌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的尘土,客舍周围的柳树显得格外清新。
朋友啊,请你再饮完这一杯离别的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再遇到故旧亲人。
四、重点字词解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4、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湿润。
7、客舍:旅馆。
8、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9、更尽:再喝完。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五、诗歌赏析1、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清晨的渭城,细雨湿润了尘土,空气格外清新。
客舍周围的柳树,在雨水的洗礼下,越发显得青翠。
这样的景色,看似美好,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为下文的送别营造了一种忧伤的氛围。
2、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
诗人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劝朋友再饮一杯酒,因为一旦出了阳关,就再也难以遇到熟悉的人了。
这两句诗,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离别之愁。
六、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七、诗歌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渭城的朝雨、客舍的柳色等自然景象,烘托出了离别的忧伤氛围,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语解释】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②使:出使。
③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④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⑤浥:湿润。
⑥客舍:旅店。
⑦更:再。
⑧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⑨故人:老朋友。
【韵译】: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诗文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
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