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第二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沈阳铁路局学习中心
说明:
①阶段测试作业必须由学生书写完成,打印复印不计成绩。
②学生应按有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规定的交纳日期前交纳作业。
③任课教师评定考试成绩后,将成绩与评语反馈给学生本人。
④每一次阶段测试作业成绩记为本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
⑤本阶段测试作业必须于6月15日前交到吉林教学区培训科电大。
⑥要结合教材答题,学员可到本单位教育领取教材。
⑦没有在规定时间交纳作业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本课程成绩为0分。
工程力学课程第二阶段测试作业内容
一、是非题(正确“√”,错误“×”,每题1分,共5分)
1.纯弯曲梁横截面上任一点,既有正应力也有剪应力。( )
2.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上无正应力。( )
3.平面平行力系有3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
4.低碳钢试件在拉断时的应力为其强度极限。( )
5.若在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该段梁的弯矩图为倾斜
直线。(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图2跨度为l的简支梁,整个梁承受均布载荷q时,梁中
点挠度是
4
5
384
C
ql
w
EI
,图示简支梁跨中挠度是 ( )
图2
A.
4
5
768
ql
EI B.
4
5
192
ql
EI C.
4
5
1536
ql
EI D.
4
5
384
ql
EI
2.塑性材料冷作硬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的是( )
A.比例极限提高,弹性模量降低
B.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
C.比例极限不变,弹性模量不变
D.比例极限不变,塑性不变
3.铸铁试件轴向拉伸破坏是( )
A.沿横截面拉断
B.沿45o斜截面拉断
C.沿横截面剪断
D.沿45o斜截面剪断
4.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
A.外力
B.变形
C.位移
D.力学性质
5.材料不同的两根受扭圆轴,其直径和长度均相同,在扭矩
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和相对扭转角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是( )
A.最大切应力相等,相对扭转角相等
B.最大切应力相等,相对扭转角不相等
C.最大切应力不相等,相对扭转角相等
D.最大切应力不相等,相对扭转角不相等
6.压杆的临界载荷是( ) 。
A.使压杆保持稳定的直线平衡构形的最小轴向压力;
B.使压杆保持稳定的直线平衡构形的最大轴向压力;
C.使压杆保持稳定的直线平衡构形的平均轴向压力;
D.使压杆保持稳定的曲线平衡构形的最大轴向压力。
7.下面关于压杆约束强弱对其稳定性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压杆约束愈强,压杆的临界载荷Pcr F愈高,其稳定性愈好;
B.压杆约束愈强,压杆的临界载荷Pcr F愈低,其稳定性愈好;
C.压杆约束愈强,压杆的临界载荷Pcr F愈高,其稳定性愈差;
D.压杆约束愈强,压杆的临界载荷Pcr F愈低,其稳定性愈差。
8.如图所示,一端固定、另一端由弹簧侧向支撑的细长压杆的临界载荷,可采用欧拉公式
()
2
2/l EI F Pcr μπ=计算。该压杆的长度系数μ的
取值范围为( )。 A.5.0<μ; B.7.05.0<<μ; C.0.27.0<<μ; D.0.2>μ。
9.冲击动荷系数是( )。
A.构件承受的冲击载荷和相应静载荷之比;
B.构件承受的相应静载荷和冲击载荷之比;
C.构件承受的相应静应力和冲击应力之比;
D.构件承受的相应静位移和冲击位移之比。
10.构件在突加载荷作用下引起的应力和位移是相应静载荷作用下的( )。 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三分之一。
11.将重物突然放到结构上和将重物缓慢放到结构上,下面关于这两种情形下结构产生的最大变形的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前者产生的最大变形大;
B.后者产生的最大变形大;
C.二者产生的最大变形相同;
D.有可能前者产生的最大变形大,也有可能后者产生的最大变形大。
12.下面关于疲劳失效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疲劳失效时的名义应力值高于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
度极限;
B.构件在疲劳失效前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应力循环;
C.构件在疲劳失效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即使塑性很好的材料也会呈现脆性断裂;
D.构件疲劳失效时,同一疲劳破坏断口,一般都有明显的光滑区域和颗粒状区域。
13.构件的疲劳破坏是( )的结果。
A.构件材料性质变化;
B.构件中裂纹的形成和逐渐扩展;
C.构件中最大拉应力的作用;
D.构件中最大剪应力的作用。
14.影响实际构件疲劳寿命的三个主要因素为( )。
A.温度、压力、体积;
B.位移、速度、加速度;
C.材料、质量、密度;
D.应力集中、零件尺寸、表面加工质量。
15.持久极限是( )。
A.经过有限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时的平均应力值;
B.经过无穷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时的平均应力值;
C.经过有限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
D.经过无穷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