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2
板 书
教学过程
〔二〕不完全连锁遗传
1.果蝇的完全连锁
2.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3.基因的连锁互换
〔1〕基因的互换是细胞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实现的
〔2〕互换未改变连锁关系〔m路径〕的情况
〔3〕互换改变连锁关系〔n路径〕的情况
〔4〕所以,m路径+n路径的结果
〔第二课时〕不完全连锁遗传
〔2〕完全连锁
AaBb x aabb→1AaBb:1aabb
AaBb x aabb→1Aabb:1aaBb
特点: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且比值1:1。
〔3〕不完全连锁
AaBb x aabb→AaBb多:aabb多:Aabb少:aabb少
AaBb x aabb→AaBb少:aabb少:Aabb多:aaBb多
事实上,果蝇F1代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走m路径的细胞多,走n路径的细胞少,所以,总体上产生BV与bv连锁型的配子就多,产生Bv与bV重组型的配子就少。这样,就可以圆满地解释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5.完全连锁是不完全连锁的特殊情况。〔选讲〕
从生物界的总体情况来看,连锁关系的改变与否,取决于连锁着的二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如果A〔a〕与B〔b〕之间的距离长,那么互换的可能性大,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就多;如果A〔a)与B(b)之间的距离短,那么互换的可能性小,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就少;如果A〔a)与B(b)之间没有发生互换,那么不产生重组型配子,即表现为完全连锁。
1.引言:前面我们学了果蝇完全连锁的测交实验,现在我们来温习一下,二对等位基因的完全连锁遗传。
果蝇BBVV X bbvv→F1BbVv
选择F1中雄性BbVv测交:
BbVv X bbvv→BbVv bbvv
遗传的基本规律
二、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规律 项目 研究的相对性状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分离定律 一对 一对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或两对以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
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 源染色体上 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 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的自由组合
(5)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 )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 基因表达的酶较少, 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 基因表达的酶较少 紫色物质含量较低。 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 质粒转移一段 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 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 进入细 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 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 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 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下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 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下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 片段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 片段的重组 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结 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 构的名称: 构的名称:
(2)根据 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 1紫花植 )根据F 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 株的基因型是 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 其自交所得 。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 )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 或 ;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
花植物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花植物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 )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 的植株自交, (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 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 ),那么基因型为 的植株自交 代植株的表现及比例为 。
基因的分离定律
卷
舌
2、无卷舌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5上眼睑有无褶皱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1、双眼皮
2、单眼皮
图 7 脸颊有无酒窝
1、有酒窝 2、无酒窝
图8 双手手指嵌合
1、右手拇指在上 2、左手拇指在上
谢谢!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1、有卷舌
卷
舌
2、无卷舌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5上眼睑有无褶皱
图6 食指长短
1、食指比无名指长 2、食指比无名指短
高茎
矮茎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F1 高茎
(自交) ×
F2
(子二代)
高茎
矮茎
3 ∶
1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练习:
P ×F2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比例:
3
:
1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F2的比
P: 亲本
♀: 母本
×: 杂交
♂: 父本
×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 杂种子一代
F2: 杂种子二代
巩固练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1讲 基因分离定律 讲 第2讲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讲 第3讲 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讲 伴性遗传、
第1讲 基因分离定律 讲
(一)一对相 对性状的杂交 现象(问题) 现象(问题)
3∶1
性状 分离 现象
(1)生物性状由基因(遗传因子)控制,基因在体细胞中① 成对 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2)亲本基因型为DD、dd,分别产生含D配子和含d配子 (3)F1基因型为Dd,表现显性性状 (4)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Dd)彼此分离,分别产生数量相
考点二 准确理解并识记有关遗传基本规律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
1.常用符号的含义
2.基本概念辨析 (1)性状类: 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如植物茎的高度,人的身高、体重和肤色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茎的高茎对矮茎,人的正常肤色对白化病,多指对五指等等。 ③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表现(未表现)出来的亲本 性状。 如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其F1中只表现出高茎,高茎为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矮茎,矮茎为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表现高茎和矮茎性状。
(二)对分
离现象解释 等的两种配子(D和d) 假设) (假设)来自(5) 图 解条件
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配子或雄配 子不同雌雄配子间结合机会③ 相等
F2基因型:DD Dd dd 比例:④ 1∶2∶1 表现型:3高茎∶1矮茎
测交实验:F1×隐性类型 目的: 测定F1的基因型 分析:如解释正确,则应该有Dd×dd→1Dd∶1dd的结果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3.15:1
2.95:1 2.82:1
面对这些实验数据,你认为3:1是偶然的还是 必然的?该如何解释这一实验现象呢?
孟德尔生活的时代比较流行融合遗传 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遗传因子或遗传 物质相遇的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相互 融化,而成为中间类型的东西。根据融合 理论来推理,甲和乙杂交,就会产生出混 血儿,甲的遗传因子和乙的遗传因子,都 变成了中间类型的东西。好比两种液体混 合在一起似的,亲代的遗传因子都因为融 合而消失了。
基因的分离定律
研究对象
一对相对性状
材料的选择 试验的程序
定律的实质
豌豆
豌豆是自花 传粉植物, 且是闭花授 粉。从而保 证在自然条 件下,豌豆 一般都是纯 合子。
豌豆
豌豆的一些 品种之间的 性状易于区 分且表现稳 定。易于试 验结果的观 察与分析。
性 状
性状
显性性状 相对性状
在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假设的提出
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①相对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现 称基因)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 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 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用小写字 母表示,在体细胞中是成双存在。 ②配子形成时,成双的基因分 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③当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后, 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D)对隐性 基因(d)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 显性性状。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学之父—— 孟 德 尔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孟德尔生平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七章 遗传和变异(知识概要)
第七章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概要】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组蛋白,两者含量比率相近,此外,还有少量非组蛋白和RNA。
组蛋白为含赖氨酸和精氨酸比较多的碱性蛋白质,带正电荷。
其功能是参与维持染色体结构,有阻碍NDA转录RNA的能力。
非组蛋白为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酸性蛋白质,带负电荷。
非组蛋白的特点是:既有多样性又有专一性,含有组蛋白所没有的色氨酸。
非组蛋白的功能是DNA 复制、RNA转录活动的调控因子。
2.染色体的结构核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从舒展的DNA双螺旋经四级折叠,压缩到最短的中期时,DNA分子缩短约5000~10000倍。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l.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实验步骤如下: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CMV)的重建说明CMV是不具DNA的病毒,RNA是遗传物质三、DNA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结构DNA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见下图:DNA的一级结构DNA的主干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互组成,磷酸和糖由3’、5’一磷酸二酯键联结在一起。
碱基接在每一脱氧核糖的1’碳上其结构要点如下:(1)两条DNA链反向平行,一条走向是5’→3’,另一条走向是3’→5’,两条互补链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状。
(2)碱基配对不是随机的。
腺嘌呤(A)通过两个氢键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通过三个氢键与胞嘧啶(C)配对(见右图)。
GC对丰富的DNA比AT对丰富的DNA更为稳定。
(3)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碱基顺序没有限制性,但是碱基对的顺序却为一种DNA分子提供了它性质上的特异性。
(4)双链DNA具有不同的构型,其中3种具有生物学上重要性。
①B—DNA:右旋,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常见形式。
②A-DNA:右旋,脱水状态下的常见形式。
③Z—DNA:左旋,这种结构可能与真核生物中基因活性有关。
第二节 分离定律精编版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目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D:掌握)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用具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试验的分析图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面我们学习了基因的概念和本质。
作为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来控制的。
我们知道,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后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那么,亲代的性状是怎样被传递给子代的呢?作为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亲代的基因又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规律,即遗传的基本规律。
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法发现的。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在遗传学上的成绩是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且揭示出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是通过杂交实验法来研究生物体性状遗传的规律的。
选取两种一个或几个性状方面具有稳定差别的植物做杂交亲本进行杂交,从中找出性状遗传的规律性,这种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叫做杂交实验法。
它是研究遗传规律的最基本的方法。
孟德尔主要是用豌豆作为杂交试验材料的。
阅读课本P19—P22,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做了哪些植物的杂交试验?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哪种植物的杂交试验?2、孟德尔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豌豆作为试验材料的优点有(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在豌豆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雌蕊的柱头上已经沾上了雄蕊的花粉。
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保持纯种,避免了外来花粉粒的干扰,从而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
(课本P20,豌豆花示意图)由于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内容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及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解遗传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加以扩展、深化、综合和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性目标〕1.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解释、进行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遗传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态度性目标〕1.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
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借助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确立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和科学思想方法,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探索和创新意识。
〔技能性目标〕1.准确运用生物学术语、图解解释遗传学现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4、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的实验及结果: 孟德尔观察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他首 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 P F1
自交 圆滑
×
杂交
皱缩
F2
5474粒 1850粒 其比例约为 3 : 1
2、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无论是哪一对相对性状,也不管哪一个品 种的豌豆做父本或母本,都是同样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 孟德尔假设: 生殖细胞中存在有决定遗传性状的遗传因 子。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双存在,在形成 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孟德尔用他的假设来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R 表示圆滑基因,r 表示皱缩基因。
应用概率通过分离比例计算自由组合比例: Yy Yy 如 YyRr × YyRr 交杂类型,分开考虑: 先考虑黄绿: Yy × Yy YY Yy 黄 3/4 Yy yy 绿 1/4
再考虑圆皱:
Rr × Rr Rr 圆 3/4 Rr rr 皱 1/4
RR
综合考虑: 黄圆: 3/4 × 3/4 = 9/16 黄皱: 3/4 × 1/4 = 3/16 绿圆: 1/4 × 3/4 = 3/16 绿皱: 1/4 × 1/4 = 1/16
4种 1 1种
1:1:2:2:4:2:2:1:1
结果: 9 : 3 : 3 : 1 9/16 3/16 3/16 1/16
4种后代
孟德尔用他的自由组合假设完美地解释了 他的实验结果。 上述的解释同样适用于分离律: 圆 : 皱 =(9 + 3)/(3 + 1)= 3 : 1 黄 : 绿 =(9 + 3)/(3 + 1)= 3 : 1
3、验证实验 基因分离是否真实?孟德尔做了大量的验 证实验。 Rr R Rr 1 :1 r rr
× 测交或回交
rr r
优品课件之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第一课时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第一课时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实质2、掌握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杂交试验中的判别方法与应用教学重点
1、自由组合、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三者的实质
2、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区别及判别方法
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区别及判别方法
4、自由组合,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从自由组合到连锁互换的突破2、连锁着的两个基因是怎样互换的3、表面上在分析杂交实验,本质上在分析配子形成的具体过程教学方法1、第一课时,教师充分比较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杂交结果、原理及遗传图式2、第二课时,教师充分比较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杂交结果、原理及遗传图式课时安排建议完全连锁讲授一课时,练习一课时不完全连锁讲授一课时,练习一课时
第一课时完全连锁遗传
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第二课时不完全连锁遗传Bs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高一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遗传定律中有关基本概念及符号1.杂交、自交、测交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的过程。
自交:指植物体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
自交是获得________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与杂交,用来测定的基因组合。
正交与反交:若甲♀╳乙♂为正交方式,则____________就为反交。
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_____生物的______性状的______表现类型。
如_______________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和的现象。
3.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的__上,能控制一对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
4.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
两者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_____相同;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_____相同。
表现型是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5.纯合子、杂合子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6.常见符号P: F::♀:♂:7.孟德尔的工作成就:(1)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确定为基因)(2)发现两个遗传规律:规律和规律。
(3)成功原因:①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是首要条件(选用豌豆为试验材料:严格的________,自然界都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__________明显)②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相对性状先一对后两对)③用________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程序二、基因的分离定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得F2。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3.连锁互换定律(摩尔根)
奥国 .孟德尔 (1822-1884)
思考:
1、遗传规律研究什么?
基因传递规律
2、能否直接研究基因传递的规律,为什么? 3、应该如何研究基因传递的规律? 通过性状传递研究基因传递(性状定义)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生长在水面 上的叶呈扁片状,这是一对相对性状吗?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问题:孟德尔如何进行豌豆杂交实验,什么是杂交试验?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何?要特别注意哪些环节?
5)让F1自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长成F2植株,观察记录其性状和数量. 3实验结果: 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为3∶1。 4实验结论:
即对分离定律的解释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概念: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 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 性性状的现象。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实验现象: 1.F1都表现出显性性状 2.F2出现了性状分离 3.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正交与反交实验结 果相同)
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分离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卵细胞
F1
精子
受精卵
高
﹢ 卵细胞
精子
受精卵
矮
问题:同是F1 为何能形成不同的配子?
F1 有两个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可以分开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第二章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1.名词解释正交,反交,自交,回交,测交
第二章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1.名词解释:正交,反交,自交,回交,测交,基因型,表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表型模写,外显率,表现度,不完全显性,并显性,超显性,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自交不亲和,一因多效,基因互作,抑制基因,显性上位,隐性上位,累加作用,重叠作用,染色质,染色体,核小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联会复合体,互引相,互斥相,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2.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什么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5.减数分裂的特点及遗传学意义是什么?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何在?7.基因型为AACC的紫茎缺刻叶植株与基因型为aacc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杂交,获得的F2结果如下: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247 90 83 34(1) 在总数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值。
(2) 进行X2检验。
(3) 问这两对基因是否为自由组合?8.如果一个植株有4对显性基因是纯合的。
另一植株有相应的4对隐性基因是纯合的,把这两个植株相互杂交,问F2中:(1)基因型,(2)表型全然象亲代父母本的各有多少?9.如果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独立分配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
(1)从AaBb个体中得到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2) AaBb与AaBb杂交,得到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3) AaBb与AaBb杂交,得到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10.几只曲翅黑体的雄果蝇与直翅灰体的雌果蝇杂交,F1中一半是曲翅灰体,一半是直翅灰体。
F1的曲翅雌雄果蝇相互杂交,其后代的表型比例如下:2曲翅黑体:6曲翅灰体:1直翅黑体:3直翅灰体怎样解释这一比例的产生?11. 在小鼠中,有一复等位基因系列,其中三个基因列在下面:AY = 黄色,纯质致死;A =鼠色,野生型;a = 非鼠色(黑色)。
这一复等位基因系列位于常染色体上,列在前面的基因对列在后面的基因是显性。
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
(矮)
孟德尔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的 结果,可见实验绝非偶然,而是有规律的。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一种性状 787(高) 5474(圆滑) 6022(黄色) 651(叶腋) 705(灰色) 882(饱满) 428(绿色) 另一种性状 277(矮) 1850(皱缩) 2001(绿色) 207(茎顶) 224(白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F2的比
既然高茎亲本与矮茎亲本杂交,子 一代(F1)全是高的,要是让子一代 自花传粉,它们都是高,它们的后 代即子二代(F2)更该全是高的吧! 这回又错了!孟德尔得到的1064株 F2中,高的787株,矮的为277株。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于 3: 1。
(高)
(矮)
(高)
杂种子一代 (F1)中表现 几种符号 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P (如高茎),杂 亲本 显性性状 种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 母本 ♀ 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 父本 隐性性 状(如矮茎)。 F1 子一代 F2 子二代 在杂种后代 F2(自交) 中,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 × 杂交 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 自交 性状分离。
①等位基因的独立性:等位基因虽然共存于一个细胞 内,但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各自染色体上,既 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独立。 ②等位基因的分离性:正是由于等位基因在杂合体内 存在,才使得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同 源染色体的分开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分离定律的应用
★杂交育种:
DNA (基因)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性状)
逆转录
基本事实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目的】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重点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2、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言1、已学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主要是DNA)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结构、功能遗传物质控制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2、回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二、讲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P21文字及表)1、性状:生物个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征或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课本P21表课练P13:4三、讲解性状和相对性状与控制基因不同性状受不同基因控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都成对存在;在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都成单存在。
同一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D—d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
如P25图四、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课本P25第二段)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这一定律是由遗传学之父——奥国科学家孟德尔发现的,被孟德尔称为基因的分离定律。
五、孟德尔是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发现这一定律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方法、过程、现象及结果(课本P21图)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P ——亲代×——杂交 F1 全部高茎——自交F1 ——子一代F2 ——子二代F2 高茎矮茎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数量比 3 1 (课本P22表)性状分离(实际与理论比的关系)2、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基因分析)课本P25图解P 高茎×矮茎显性基因——D 隐性基因——d等位基因——D—d (概念见课本P22)Gm 配子中只含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F1 恢复成对的基因,且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Gm 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类型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类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结:(1)F1中:只有一种表现型、一种基因型、全部是杂合子(2)F2中:二种表现型:高茎:矮茎 = 3 : 1三种基因型:DD : Dd : dd = 1 : 2 : 11/2是杂合子、1/2是纯合子、显性性状中纯合子占有1/3(3)纯合子自交: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不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方法:让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类型相交(2)作用: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测定F1基因型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3)理论现象及结果: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F1产生D和d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后代中:表现型2种,比例:高茎:矮茎 = 1 :1基因型2种,比例:Dd : dd = 1 : 1(4) 结果:理论结果与此同时实验结果相一致。
遗传的基本规律
性别决定和性别异常
• 二、性别异常
XXY(原发性小睾丸症):47,XXY图 XO(原发闭经症):45,X 图 多Y男性:如47,XYY 48,XYYY 多X女性:如47,XXX 48,XXXX 性反转:如46,XY女性 46,XX男性 睾丸女性化 图 两性嵌合体 图
图
6
第三节
• 1.系谱特征 图
常见单基因遗传病
X精子 1800多 多 较大 较强 游动慢 常带负电荷 适于偏酸性 约可存活24~48hr
Y精子 16个 少 较小 较弱 游动快 常带正电荷 适于偏碱性 约可存活24hr以内
15
目前全国性别比例
• 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100、
• 镇为116.5:100、乡村为118.1:100
上海 107:100; 深圳市120.8:100 ;北京流动人口128:100; 重庆140:100;海南、广东省130:100以上 • 全国统计表明:2000年 • 生一胎的性比为107.1 • 生两胎的性比为151.9 • 生三胎的性比达159.4
16
B超
17
B超
18
幸福
19
可爱
20
XXY
21
XO
22
性逆转,46,XY
23
性逆转 46,XX
24
变性
中国第一变性网络女主播:刘炫怡
25
变性
中国著名变性舞蹈艺术家:金星
26
变性
韩国最美变性人河莉秀
27
变性
第三性 应聘空姐(泰国2011.02.11)
睾丸女性化家系
30
睾丸女性化
13
性比
生长发育时期 第一性比:受精时 第二性比:出生时 第三性比: 10~40岁 40~50岁 50~60岁 70~80岁 90~100岁 男:女(性比) 120~150:100 106:100 100:100 90:100 70:100 50:100 20:100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是动物中最易区别的性状。有 性生殖的动物群体中,包括人类,雌雄 性别之比大都是1:1,这是一个典型的 一对基因杂合体测交后代的比例,说明 性别和其他性状一样,是和染色体及染 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前面已提到,在染 色体组型中有一对特殊的性染色体,它 是动物性别决定的基础。
AaBB AaBb aaBB aaBb
❖ ab aabb
AaBb
Aabb
aaBb
❖ 两个双重杂合的个体婚配,其子代的表型分离 比为A-B- :A-bb:aaB-:aabb = 9:3:3:1。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规律概括:
1、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本, 一个来自母本。
❖ 四、连锁互换定律
人类的染色体是23对,而基因数目 大约有3万个左右,这都说明基因的数目 大大超过了染色体的数目。因此,每个 染色体上必然带有许多基因,显然凡位 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将不能进行独 立分配,它们必然随着这条染色体作为 一个共同的行动单位而传递,从而表现 了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 综上所述,四个遗传规律分别讨论一对和两 对及两对以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对于一对基 因而言,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 律;如果位于性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定 律;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而言,如果它 们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遵循连锁互换定律; 如果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 律。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RR圆形 分离形成配子
X
X
配子 圆形 圆形
r r皱形
配子 圆形 皱形
一对性状: 3:1规律 自由组合形成合子(胚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2.理解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的关系;3.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4.了解显性的相对性;5.了解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从分离规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规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规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除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外,着重在提高学科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下列两点教育: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实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2.通过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1.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假说——实验验证——理论;2.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的分离规律[解决办法](1)着重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因为这是分离规律包涵的基本概念。
(2)在分离现象的解释、测交的讲授中强调杂合体中等位基因随同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形成1∶1的两种配子。
(3)应用分离规律做遗传习题。
(4)说明不完全显性遗传f2表现型之比为1∶2∶1,更证明分离规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分离规律的实质。
(2)应用分离规律解释遗传问题。
[解决办法](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
(3)应用遗传规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相对性状杂交方法人的高、矮遗传也象豌豆一样吗?[解决办法]杂交方法____用挂图说明去雄与授粉。
人的高矮遗传____说明是多基因的遗传。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法讲述、谈话、练习。
五、教具准备杂交图、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图、画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的图、减数分裂示意图、紫茉莉的遗传图解、板书可由银幕显示、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1.让学生判别相对性状或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2.课本上几种显性和隐性状让学生相互识别。
3.测交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做出结果。
4.分离规律讲述后,阅读理解。
5.学生做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到子二代的遗传图解。
6.学生做分离规律的遗传习题。
7.学生做课本上人类显性和隐性的遗传图解。
8.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出有关遗传的问题。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多媒体教学的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习孟德尔的科学精神;了解它的研究特点和方法;理解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理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练习规范地做遗传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讲述: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实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35年后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真理的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
杂交实验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实验法?银幕显示并讲解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
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
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分离规律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1.5m~2.0m矮茎0.3m左右提问: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与绿色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回答:是。
具备相对性状概念包含的三个要点:同一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子叶颜色;不同表现类型——黄色与绿色)检测提问:(问题出示在银幕上)选出下列不是相对性状的一项[ ]a.果蝇的红眼和白眼b.人类的近视和色盲d.豌豆花的腋生与顶生答案:(b)。
因为近视指视觉的远近,色盲指视觉的颜色,不是同一性状。
讲述: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首先是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然后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获得成功的又一原因。
讲述: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下面解说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讲述:银幕出示图象演示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配合讲述,着重讲清以下三个基本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简称显性);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简称隐性)。
杂交子一代全是高茎,自花传粉也叫自交,即同种类型相交,子二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是787∶277接近3∶1。
孟德尔读书时就喜欢数学,因此他在研究中应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第三个特点,也是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归纳起来:孟德尔研究的方法:杂交实验法(生物学方法)。
研究特点:①实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
②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
③运用数学方法——数学统计。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认识显性隐性。
对照课本p·158中图55,学生相互识别有无耳垂、卷舌与不卷舌、双眼皮与单眼皮,从而了解人类遗传的显、隐性状。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问:什么是基因?基因位于何处?学生答:(略)讲述:(1)基因控制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纯种高茎豌豆用dd表示,矮茎豌豆用dd表示。
提问:受精卵为dd,以后种子的胚及种子播种下去长出的体细胞的基因构成是什么?受精卵为dd,即是杂种一代的起点,以后按有丝分裂发育成的胚、豌豆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根、茎、叶体细胞的基因构成均是dd。
讲述:(2)等位基因的概念例如:d和d就是等位基因。
此概念有两个要点: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3)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3.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例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
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而矮茎豌豆的基因型只有dd一种。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存在于细胞核(核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
表现型指性状,现阶段我们学习的性状大多可外化于生物体,甚至肉眼可见。
表现型大多用中文字母表示。
(血型也是性状,但不可见。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根据,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达形式,是遗传作用的外化。
(三)总结、扩展孟德尔又做了豌豆子叶黄色和绿色等其余六对杂交实验,f2表现型的比例均是3∶1,请同学们按板书要求试着做遗传图解。
(四)布置作业1.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a.1/4b.1/2d.100%答案:b。
2.什么叫等位基因?3.做遗传图解:豌豆子叶黄色纯种(yy)与绿色子叶豌豆(yy)杂交,f1表现型全是黄色,让其自交后,f2发生性状分离,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豌豆之比为3∶1。
请做遗传图解到f2。
(五)板书设计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规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表现型高茎∶矮茎=3∶1七、教学步骤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1.理解测交的概念。
2.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掌握分离规律。
5.了解显性的相对性。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型是生物个体内部的遗传物质结构;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根据大量的实践研究发明,表现型不仅决定于基因型而且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4.环境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讲述:说明太阳红基因在光照下是显性,无光照是隐性。
(2)喜玛拉雅白化兔在30℃以上的温度体色为纯白色,25℃以下身体白色、嘴、耳、尾巴、四肢末端为黑色。
提问:什么是等位基因?学生回答:略。
引言:孟德尔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用自己的思想做出了解释,这种解释没有实验验证前叫做假说。
那么他的解释究竟正不正确,还要经实验验证。
下面就讲他的实验验证——测交。
4.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教师板书:测交:杂种一代×隐性类型aaaaaaaaadddd教师关键指示:按孟德尔的解释,杂种一代dd,能产生几种配子?比值如何?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出测交的遗传图解,并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学生可能这样做:讲评:(1)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高∶矮=2∶2=1∶1为简化,d、d两种配子相同,即可写一种d表示。
(2)孟德尔亲自到农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得到高茎∶矮茎=30∶34,接近1∶1。
预期结果和实践结果是一致的。
测交证实f1是杂合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孟德尔的解释(假说)应上升为真理。
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物理、化学等科学通用的科研方法)。
4.基因的分离规律:学生活动:学生看书,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离规律。
提问:什么是分离规律?5.显性的相对性。
讲述: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f1都开粉红花,f2则有开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它们之间比例接近1∶2∶1。
银幕出示:遗传图。
讲述:提问:它们杂交的f2表现型不是3∶1,而是1∶2∶1,那么是不是说明,分离规律不适用,而是一种特殊情况呢?学生讨论回答。
(答案:分离规律适用。
而且更证明了分离规律的正确性、普遍适用性。
因为实践中的1∶2∶1和按孟德尔分离规律推导f2的表现型也是1∶2∶1,二者一致。
)(三)总结、扩展孟德尔揭示的分离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融合遗传的否定。
当时流传很广的融合遗传认为双亲遗传物质在下一代发生融合(“混血儿”一说即是一例)。
孟德尔强调杂合体内等位基因互不融合或混杂,保持相对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还要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
扩展应用:应用分离规律,根据亲代、子代的表现型可推知基因型。
课本p·168四题请大家做。
讲评:解题思路:(1)首先确定显性性状:相对性状杂交,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如紫花,而没表现出来的性状则是隐性性状如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