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的吸收

合集下载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PT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PT
2、主动转运:是逆着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需消耗细胞代谢 的能量的转运方式。
3、协同转运:当两种物质通过上皮细胞转运时,一种为逆浓 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同时伴随另一种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而被动的转运。
27
(三)吸收的途径
1、跨细胞途径 2、旁细胞途径
28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水: 被动,渗透 水主要在小肠被吸收。部分进入结肠,随粪 便排出。8-10L,0.15L 水吸收的方式:在溶质被吸收后形成的渗透 压梯度的作用下,被动吸收。
33
34
(三)糖 形式: 单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 机制 : 继发式主动转运 途径:入血
35
肠上皮细胞
肠腔

管腔侧:以Na+
-载体-葡萄糖复合
物形式,与Na+同向 转运入肠粘膜上皮细
2Na+
胞内;
G
管底侧:葡萄糖 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 入血液,Na+ 则由钠 泵转运至细胞间隙。
∴ 继发性主动转运
蛋白酶 氨基肽酶
○ Na+
氨 基 酸 转 运 系 统
39
(五)脂肪
机制:被动。
混合微胶粒
甘油
脂肪酸 (中、短链脂肪酸) 甘油一脂
载脂
甘油三脂
乳糜微粒 胞吐
淋巴管
血管
途径:淋巴途径为主
40
41
甘油三酯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
混合微胶粒
胆盐
胆盐
小肠上皮细胞
甘油一酯

甘油三酯

脂肪酸
乳糜微粒

载脂蛋白
21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

小肠的运动方式及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小肠的运动方式及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1.⼩肠的运动⽅式
⼩肠的运动⽅式主要有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

其中分节运动是⼩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分节运动是⼀种以肠壁环⾏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可将⾷物反复分成许多节段。

其意义是:
(1)使⾷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
(2)使⾷糜与肠壁密切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
(3)挤压肠壁,有利于⾎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2.⼩肠在吸收中的重要地位
⾷物的消化产物、⽔、⽆机盐及消化液的⼀些成分主要是在⼩肠被吸收的,故⼩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肠吸收的有利条件是:
(1)⼩肠有巨⼤的吸收⾯积。

⼈的⼩肠长约4⽶,⼩肠黏膜形成许多环⾏皱襞,皱襞上有⼤量的绒⽑,绒⽑表⾯的柱状上⽪细胞还有许多微绒⽑,这就使⼩肠的吸收⾯积⽐同样长度的单筒⾯积增加了600倍,达到200m2左右;
(2)⾷糜在⼩肠内的分⼦⼩。

⾷物在⼩肠内已被充分消化,成为适于吸收的结构简单的⼩分⼦物质(⾷糜),有利于吸收;
(3)⾷糜在⼩肠内停留时间长。

⾷糜在⼩肠内约停留3~8⼩时,使营养物质有充分的时间被消化吸收;
(4)⼩肠绒⽑具有特殊结构。

⼩肠绒⽑内部有⽑细⾎管、⽑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等结构,进⾷时绒⽑能产⽣节律性伸缩和摆动,这些运动加速了绒⽑内⾎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小肠或大肠的特点 吸收

小肠或大肠的特点 吸收

小肠或大肠的特点吸收
小肠和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吸收方式。

小肠是一个长约6米的管道,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称为肠毛,这些肠毛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从而使它能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还分泌消化酶和激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大肠是一段长约1.5米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将废物转化为固体粪便。

大肠也有许多微小的褶皱,称为肠系膜,它们帮助增加表面积,使大肠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总的来说,小肠和大肠在吸收营养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小肠吸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小肠的吸收速度较快,几乎在消化过程的早期就开始,而大肠的吸收速度较慢,只在消化过程的晚期才开始。

这些不同特点和吸收方式使得小肠和大肠能够共同协作完成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 1 -。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之一,它参与了许多生命活动,如细胞代谢、体温调节、血液循环等。

因此,水的摄入和吸收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一、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其内部壁面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细细胞突起,增加了其表面积,有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此外,小肠还具有蠕动运动和分泌消化液等功能。

二、水在小肠的吸收过程1. 摄入水量对吸收影响饮水过少或脱水状态会导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微绒毛变短或消失等改变,从而降低了水分子通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效率。

2. 小肠黏膜屏障小肠黏膜屏障主要由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基底膜和黏液层组成。

其中,上皮细胞是主要的吸收细胞,其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和肠道腺体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增加表面积和水分子与黏膜接触的机会。

基底膜是支持上皮细胞的结构,并参与物质转运。

黏液层则能够减少水分子与肠道内其他物质接触,从而避免对吸收过程的干扰。

3. 水分子的吸收水分子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跨过上皮细胞表面、通过上皮细胞间隙或通过肠道腺体进入。

4. 吸收机制水分子在小肠内主要通过渗透作用被吸收。

当小肠内水分浓度大于血液中的水分浓度时,水分子会向血液中扩散,从而实现吸收。

此外,小肠内还存在一些离子通道和携带器,能够促进水分子的转运和吸收。

5. 调节机制小肠内水分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神经、激素和局部反馈等。

其中,抗利尿激素(ADH)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

当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时,ADH会促进肾脏回收水分并减少尿量,同时也能够增加小肠对水分的吸收。

三、影响小肠吸收水的因素1. 饮食结构饮食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和盐分会影响小肠对水分的吸收。

纤维素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并促进排便,降低了小肠对水分的吸收率;而盐分过多则会导致渗透压变高,从而减缓水分子向血液中扩散的速度。

2. 消化功能消化功能不良或胃肠道疾病会影响营养物质和水分子在小肠内的转运和吸收。

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的生理功能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吸收、消化和分泌三个方面。

首先,小肠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这是小肠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小肠壁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突起,称为肠绒毛。

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助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时,肠壁上还有很多微细的血管和淋巴管,以及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细胞膜上的载体,都是帮助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的关键。

其次,小肠对食物中的脂肪进行消化。

脂肪不能直接被小肠吸收,需要通过胆汁和胆囊分泌的胆汁酸在小肠内进行乳化和分解。

乳化后的脂肪可以被小肠壁表面的酶(脂肪酶)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通过肠细胞中的特殊通道进入淋巴系统,最终进入血液循环。

此外,小肠还具有分泌功能。

小肠上皮细胞有分泌消化液和吸收食物所需的酶的功能。

其中,空肠是主要分泌酶的部位。

酶主要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它们负责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另外,小肠还分泌黏液,以保护肠壁免受食物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同时有助于食物顺利通过小肠。

总的来说,小肠的生理功能包括吸收、消化和分泌三个主要方面。

它通过肠绒毛和血管系统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食物
中的脂肪进行乳化和分解,分泌消化液和酶帮助食物的消化。

小肠的正常功能对身体的健康和营养摄取至关重要。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1. 引言水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对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

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

2. 小肠结构与功能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总长约为6米。

其内壁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这些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有助于水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来自胃中食物残渣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及水等。

其中,水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 小肠对水的吸收过程3.1 背景知识在介绍小肠对水的吸收过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知识。

人体内部存在着浓度梯度,即不同区域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差异。

这种浓度梯度是维持水分平衡和实现物质运输的重要驱动力。

3.2 主动运输与被动扩散小肠对水的吸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

3.2.1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利用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

在小肠中,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肠细胞内部。

这些载体蛋白包括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和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等。

3.2.2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沿着浓度梯度自由地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在小肠中,水分子也可以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间隙进行被动扩散。

这是由于小肠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着微小的间隙,使得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

3.3 水的吸收机制小肠对水的吸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3.3.1 水进入小肠腔在进食过程中,水分子随食物一起进入小肠腔。

此时,小肠腔内的水浓度较高。

3.3.2 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部分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

这些水通道蛋白具有高度选择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离子和其他溶质通过。

3.3.3 小肠上皮细胞内部的渗透调节当小肠上皮细胞内部浓度高于外部环境时,会产生渗透压差。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PT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PT
蔗糖、麦芽糖等双糖需要在小肠分解 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
脂肪的吸收
脂肪的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 一酯在小肠中被吸收,主要通 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
吸收后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重 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胆固 醇、磷脂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 ,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速度较饱 和脂肪酸快,且更容易被氧化 。
未来可能的治疗方法
个性化营养方案
基于基因检测和个体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改善消 化和吸收。
药物治疗
开发针对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新型药物,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
新型治疗设备和技术
探索新型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以改善小 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营养吸收效率
小肠内消化过程
食物在胃中经过初步消化后进 入小肠,胰液、胆汁和小肠液 共同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可吸 收的小分子物质。
小肠蠕动将食物混合均匀,促 进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接触。
食物中的糖、蛋白质和脂肪在 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氨基 酸和脂肪酸,便于吸收。
小肠内消化酶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等,分 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系统疾病等。
小肠吸收不良的原因
01Biblioteka 0203小肠黏膜损伤
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 、肠道缺血等,导致小肠 黏膜受损,影响营养物质 的吸收。
肠道蠕动异常
肠道蠕动异常可能导致营 养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 过长或过短,影响吸收。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营 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导 致吸收不良。
小肠吸收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肽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也可能被肠道细胞直接吸收并转 运到血液循环中。

简述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简述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简述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消化和吸收是人体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

以下是主要方式:
1. 咀嚼和吞咽:咀嚼和吞咽是食物消化的第一步。

咀嚼使食物变得易于混合和吞咽,而吞咽则将食物送入胃肠道。

2. 消化液的分泌:胃肠道内含有消化液,包括胃酸、酶和其他化学物质,它们有助于分解食物,使其变得可吸收。

3. 肝脏和胆囊的处理:肝脏和胆囊储存和处理胆固醇和其他脂肪,这些脂肪随后被传送到小肠中。

4. 小肠的吸收: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在小肠中分解和吸收,其中大部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被小肠内的酶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以便进一步吸收。

5. 大肠的排泄: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水分通过大肠排泄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并非单一进行的,它们之间也相互关联。

例如,肠道中的细菌也参与消化和吸收过程,并且胃肠道的
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引言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小肠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的结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十二指肠位于胃的下方,空肠紧接其后,而回肠则连接到空肠之后。

小肠的整体结构呈卷曲状,以增大吸收表面积。

同时,小肠壁具有丰富的绒毛,并伴随着细微的绒毛(微绒毛),以进一步增加吸收表面积。

小肠黏膜层的特点小肠黏膜层是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关键组织。

其特点如下:1. 绒毛和微绒毛小肠黏膜层包含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它们增加了小肠吸收表面积的同时,还能提高吸收效率。

绒毛和微绒毛表面富含许多微细的细胞突起,称为毛状刷缘,毛状刷缘可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2. 肠上皮细胞小肠黏膜层的绒毛和微绒毛表面,附着着一层密集的肠上皮细胞。

这些细胞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起到过滤、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其中,吸收功能主要由肠上皮细胞体表面的微绒毛和绒毛上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完成。

小肠吸收的主要营养物质小肠对各类营养物质都有吸收的能力,但其对以下几类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别重要:小肠对糖类的吸收具有很高的效率。

肠上皮细胞上的绒毛表面有大量的糖酵素,它们能够分解吸收进来的糖类,将其转化为葡萄糖等单糖,进而被细胞摄取。

2. 脂类小肠对脂类的吸收主要通过胆盐的作用来完成。

胆盐能够将脂质分解成微小的胆固醇酯和脂肪酸颗粒,使其更容易被小肠黏膜上的肠上皮细胞吸收。

在肠上皮细胞内,这些脂质被重新合成成脂质泡,随后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3. 氨基酸和肽类小肠对氨基酸和肽类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肠上皮细胞内。

氨基酸和肽类通过肠上皮细胞上的蛋白质嵌合物和转运体进入细胞内,然后再通过细胞内的蛋白质质膜输送到细胞质中。

在细胞质中,氨基酸和肽类被进一步分解和利用。

小肠吸收功能的调节机制小肠吸收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完成。

中医小肠的生理功能

中医小肠的生理功能

中医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中医六腑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进入体内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将废弃物排出体外。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肠的生理功能。

首先,小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消化食物。

食物经过口腔、食管进入胃内,胃经过消化后,将其送入小肠。

在小肠内,由于胃液的作用,食物被分解为更小的颗粒,然后通过小肠壁上的各种酶的作用,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如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脂肪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等。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更容易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其次,小肠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吸收。

小肠壁上有许多微细的绒毛状突起,称为肠绒毛。

肠绒毛的表面覆盖着许多微细的绒毛,形成了数目众多的小腺体。

这些小腺体内有许多血管和淋巴管,可以将营养物质吸收并转运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

小肠壁上的细胞也可通过主动转运,主动吸收营养物质。

此外,小肠还有调节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的功能。

小肠黏膜上有许多细小的腺体,分泌黏液和电解质,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等。

它们可以调节小肠内液体的分泌和吸收,使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小肠内的电解质平衡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小肠还有排泄废物的功能。

在小肠内,营养物质被吸收并利用后,剩余的废物将被排泄出体外。

这些废物经过小肠内的蠕动和消化液的作用,向前推进,最终进入结肠,形成粪便,然后通过肛门排泄出体外。

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排除体内的废物,维持身体的健康。

总之,小肠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在消化、吸收、调节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及排泄废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了解小肠的生理功能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维持小肠的正常功能,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等。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一、引言体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

了解体小肠吸收的机制对于研究消化道疾病、药物吸收和营养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体外条件,研究体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使用新鲜的动物小肠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切成适当大小的片段,并清洗干净。

同时准备好模拟体外环境的缓冲液,保持温度和pH值的稳定。

2. 实验操作步骤将小肠片段放入含有缓冲液的培养皿中,保持温度在37摄氏度。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通过测量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可以得到吸收速率。

1. 葡萄糖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小肠对葡萄糖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这与小肠上皮细胞上丰富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有关。

2. 脂肪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对脂肪的吸收速率较慢。

在实验的早期,脂肪的吸收速率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脂肪在小肠中需要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脂肪酸复合物,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3. 氨基酸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对氨基酸的吸收速率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液中氨基酸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小肠对氨基酸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这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氨基酸转运蛋白有关。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体小肠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在体小肠中的吸收速率不同,这与它们在小肠上皮细胞上的转运蛋白有关。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中包含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了解体小肠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饮食计划,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对于药物吸收和营养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体外模拟条件下的结果,与人体内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小肠的吸收名词解释

小肠的吸收名词解释

小肠的吸收名词解释小肠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在人体中扮演着吸收养分的关键角色。

在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营养物质得以被摄入血液,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

小肠的吸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葡萄糖吸收、氨基酸吸收、脂肪吸收和维生素吸收。

首先是葡萄糖吸收。

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大脑运作所必需的燃料。

小肠中存在着许多微细的绒毛状突起,被称为绒毛。

绒毛上布满了许多细小的微绒毛,这些微绒毛上覆盖着特殊的腺体,称为肠绒毛。

肠绒毛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通道,被称为绒毛边缘,它们起到了吸收葡萄糖的重要作用。

当葡萄糖进入小肠时,通过肠道上皮细胞上的载体和通道蛋白,葡萄糖被运输到细胞内,然后通过肠绒毛边缘的通道进入血液。

其次是氨基酸吸收。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身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葡萄糖吸收类似,氨基酸也通过载体和通道蛋白在小肠上皮细胞和肠绒毛边缘之间进行运输,最终进入血液。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营养素。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小肠中进行。

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后,脂肪变成了微小的颗粒,被称为胆汁酸盐和消化酶所包裹。

这些微小的脂质颗粒,称为胆酸酯化后混合胆固醇。

脂质颗粒进入小肠后,它们与胆盐结合,形成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在小肠中通过与胆囊中合成的胆盐相互作用,分解成细小的脂质颗粒。

然后,这些细小的脂质颗粒与小肠内的粘膜细胞融合,形成胆膜,进入细胞内部。

在细胞内,脂质颗粒重新组装成脂蛋白,被包裹在肠绒毛上的泡沫脂质细胞内。

最后,脂蛋白通过肠绒毛边缘的通道进入血液。

最后是维生素吸收。

维生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小肠对维生素的吸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进入小肠内的细胞,并在细胞内与载体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组织和器官。

脂溶性维生素则通过被动扩散进入小肠细胞,然后包裹在脂质颗粒中,通过肠绒毛边缘的通道进入血液。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小肠中被吸收的物质不仅是由口腔摄入的物质,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入消化管内的水分、无机盐和某些有机成分,大部分将在小肠中被重吸收。

例如,人每日分泌入消化管内的各种消化液总量可达6~7L之多,每日还从口腔摄入1L多的水分,而每日由粪便中丢失的水分只有150ml左右。

因此,重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每日可达8L。

这样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被重吸收,势必严重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危及生命,急性呕吐和腹泻时,在短时间内损失大量液体的严重性就在于此。

在正常情况下,小肠每天还吸收几百克糖,l00g或更多的脂肪,50~l00g氨基酸,50~l00g离子等。

实际上,小肠吸收的能力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小肠的吸收具有巨大的贮备力。

(一)水分的吸收人每日由胃肠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约有8L之多。

水分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

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水的通透性都很大,因此,驱使水吸收的渗透压一般只有3~5mOsm/L。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水分由肠腔进入血液的量和水分由血液进入肠腔的量都很大,因此肠腔内液体的量减少得并不多。

在回肠,离开肠腔的液体比进入的多,从而使肠内容大为减少。

(二)无机盐的吸收一般说,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的吸收很快,多价碱性盐类则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草酸盐等,则不能被吸收。

小肠粘膜对钠和水的吸收1.钠的吸收成人每日摄入约250~300mmol的钠,消化腺大致分泌相同数量的钠,但从粪便中排出的钠不到4mmol,说明肠内容中95%~99%的钠都被吸收了。

由于细胞内的电位较粘膜面负40mV,同时细胞内钠的浓度远较周围液体为低,因此,钠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内。

但细胞内的钠能通过底侧膜进入血液,这是通过膜上钠泵的活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

钠泵是一种Na+-K+依赖性ATP酶,它可使ATP分解产生能量,以维持钠和钾逆浓度梯度的转运。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循环路线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循环路线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循环路线1. 小肠的角色小肠,这个神奇的小家伙,简直是我们身体里的营养工厂。

想象一下,我们吃下美食后,所有的美味都要经过它的“审核”,才能被身体吸收。

小肠大约有六米长,弯弯曲曲,像一条温柔的小河,悄悄流淌着营养。

它的表面布满了小绒毛,这些小家伙可不是普通的“毛”,它们叫“绒毛”,就像小树枝一样,把营养物质紧紧抱住,帮我们吸收得更彻底。

嘿,你可能想问,为什么小肠不光是长,还要有这些“毛毛”?嘿,这就是进化的智慧啦!绒毛越多,吸收能力越强,简直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

1.1 食物的第一站当你美滋滋地吃下东西后,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咀嚼”的洗礼,变得柔软可口。

然后,食物通过食道,像坐上了快车,一路直达胃。

胃是个大“锅”,食物在这里被搅拌、消化,就像在炒菜一样。

过了一阵子,胃里的食物变成了“糊状物”,就像流动的小泥巴。

然后,它们又开始朝小肠进发,真是像一场“接力赛”!1.2 小肠的“派对”当食物顺利抵达小肠后,小肠立刻就开始了“派对”。

胆汁、胰液,统统都来助阵,帮着把食物里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得七零八落。

哦,你可别小看这些液体,它们可是“助攻王”!分解完后,营养素们个个变得活蹦乱跳,准备接受小肠的“检阅”。

这时候,小肠的绒毛就像一个个热情的服务员,把营养素一个个接待过来,妥妥的VIP 待遇!2. 营养物质的循环之旅营养物质在小肠的绒毛中被吸收后,开始了它们的“环游世界”之旅。

这个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舞会,各种营养素们在小肠中尽情舞动。

2.1 蛋白质的成长之路先说说蛋白质,这可是肌肉的小伙伴!它们被分解成氨基酸,接着通过绒毛的“门票”进入血液。

进入血液后,氨基酸就像小火车,开往身体的各个角落,帮助修复和增长肌肉。

你是不是想象得很美?想象一下,身体里正在建造一座座“肌肉大厦”,真是热闹非凡啊。

2.2 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源再来聊聊碳水化合物,它们可是我们身体的“燃料”哦。

分解后,变成了葡萄糖,像小精灵一样迅速被吸收,直奔血液。

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肠道,主要功能是将食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小肠的结构特点如下:1.长度:小肠的长度约为6-7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其长度的增长增大了吸收表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2.内襞和绒毛:小肠内壁有许多襞,称为内襞,内襞的表面覆盖着具有吸收功能的绒毛。

内襞和绒毛的存在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从而增强了吸收能力。

3.淋巴小结:小肠内壁还有许多淋巴小结,称为肠淋巴小结。

肠淋巴小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交感作用与腔内细胞或腔内捕食者结合形成抵抗感染的防线。

4.肠壁构造:小肠的壁由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黏膜层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组成,上皮细胞的表面有微绒毛,绒毛覆盖的表面有微绒毛。

肌层由内外两层肌肉构成,内层为环状肌,外层为纵行肌,肌层的收缩有助于食物的推进和混合。

5.分泌液:小肠黏膜上有许多小的腺体,在消化过程中分泌黏液、酶和激素等物质。

黏液的分泌使食物与肠壁保持滑腻,有利于食物的通过和吸收。

酶的分泌则有助于食物的化学分解和吸收。

6.血管丰富:小肠内壁的微血管网络非常丰富,这使得吸收的营养物质很快进入血液循环。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由小肠吸收后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和储存。

7.迎风面积:小肠内襞的形状不规则,表面积较大,形状更多呈现为细长的线状,犹如堆叠在一起的夹层。

小肠的这些结构特点使其具备了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同时,小肠还有保护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因此,小肠的结构适应了其吸收功能的需要。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小肠吸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在体小肠吸收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不同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情况。

二、实验原理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绒毛结构和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情况,了解小肠吸收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体重20-25g)2. 实验器材:手术显微镜、解剖剪、镊子、注射器、剪刀、烧杯、秒表、滤纸等3. 实验试剂:葡萄糖、淀粉、蛋白质溶液、生理盐水、酚酞指示剂等四、实验方法1. 将小鼠麻醉后固定在手术显微镜下。

2. 暴露小肠,剪取一段长约2cm的小肠。

3. 将小肠剪成约0.5cm的环状,置于培养皿中。

4. 向小肠环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观察小肠的蠕动情况。

5. 分别向小肠环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淀粉、蛋白质溶液,观察小肠的吸收情况。

6. 在小肠环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吸收情况。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进行麻醉和固定。

2. 暴露小肠,剪取一段长约2cm的小肠。

3. 将小肠剪成约0.5cm的环状,置于培养皿中。

4. 向小肠环状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观察小肠的蠕动情况。

5. 分别向小肠环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淀粉、蛋白质溶液,观察小肠的吸收情况。

6. 在小肠环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吸收情况。

7.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小肠蠕动缓慢,无明显吸收现象。

2. 葡萄糖组:小肠蠕动加快,出现明显的吸收现象,酚酞指示剂呈粉红色。

3. 淀粉组:小肠蠕动加快,出现明显的吸收现象,酚酞指示剂呈浅黄色。

4. 蛋白质组:小肠蠕动加快,出现明显的吸收现象,酚酞指示剂呈浅棕色。

七、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均可被吸收。

2. 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最快,淀粉次之,蛋白质最慢。

3. 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表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后,导致小肠内的pH值发生变化。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为了适应吸收功能,小肠具有一些结构特点。

1. 长度较长:人体小肠的长度可达6-7米,相比之下,胃和大肠的长度较短。

这样的长度可以提供更大的内表面积,以增加吸收的面积。

2. 细长的绒毛:小肠内壁有许多细长的绒毛(又称肠毛),这些绒毛上覆盖着微细的细胞。

通过这些细胞,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绒毛的存在增加了表面积,并提高了吸收效率。

3. 肠壁薄而富血管:小肠壁非常薄,由三层构成: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黏膜层上有丰富的血管网络。

薄壁和丰富的血管使营养物质更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

4. 混合与推动功能:小肠内有一系列的蠕动和收缩运动,负责将食物与消化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细小的颗粒。

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加食物与肠壁的接触面积,促进吸收。

5. 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化结构:小肠黏膜层上有许多微细的细胞突起,称为绒毛。

绒毛的表面上又有许多微细的绒毛,称为微绒毛。

这些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黏膜层的表面积,有助于吸收。

此外,小肠黏膜层上还有很多黏膜细胞和腺体,能够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食物并促进吸收。

这些结构特点使小肠能够高效地进行吸收功能,以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呢?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呢?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呢?
人体每天所进食的食物,再通过牙齿的咀嚼之后,都会进入到胃肠里面,在胃里面进行消化以后,小肠会把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物质进一步吸收利用,然后将剩下的废物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下面来介绍小肠在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当中的一些作用。

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人的小肠长约4m,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

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m2左右。

这就使小肠具有广大的吸收面积。

第1 页。

小肠吸收碳水化合物

小肠吸收碳水化合物

小肠吸收碳水化合物
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过程也非常重要。

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小肠后,它们会被分解成单糖分子,如葡萄糖和果糖。

这些单糖分子会被小肠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中,以供全身使用。

这个吸收过程需要能量,因此小肠需要消耗一定的ATP 来驱动这个过程。

除了葡萄糖和果糖外,小肠还可以吸收其他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纤维素。

这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更简单的糖分子后,也会被小肠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中。

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食物中的纤维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小肠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此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和克罗恩病也可能影响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能力。

总之,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过程之一。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和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的吸收
一.摘要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其分解产物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且量大,所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因此评价小肠的吸收能力对于生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ph值对其在小肠吸收速率的影响,探讨小肠吸收机制。

二.关键词:小肠吸收吸收机制吸收动力学
三.吸收特点
2.1 小肠有许多有利的吸收条件:
(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消化为可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

绒毛内有毛细
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
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
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2.2 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2.21 吸收途径
(1)跨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上皮
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在经细胞
的基膜和侧膜进入血液和淋巴。

(2)旁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上皮细胞
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再进
入血液和淋巴。

2.22 吸收机制
吸收机制主要可分为被动转运、主
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四研究观点
综合对小肠吸收的研究,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小肠的吸收进行分析:1)小肠的吸收能力
2)小肠吸收机制 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1 小肠的吸收能力
3.11 小肠在口服药物的吸收中,药物浓度的时间曲线表明,小肠内药物浓度总体呈指数衰减,但有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90 min,给药4 h 后,小肠内药物浓度在小肠蠕动后大幅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在天麻素注入小肠后,小肠内天麻素溶液被小肠液所稀释,浓度急剧下降,而且小肠的分节运动或蠕动冲使天麻素在小肠内液体中不断重新分配,造成浓度的波动。

药物在该小肠段内的排空时间约4h。

静脉血液的药物浓度比动脉血液药物浓度高一个数量级,并随小肠内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3.12 在对小肠吸收改善实验中,紫草素微乳和异甘草素微乳通过提高肠壁通透性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吸收,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在体单向灌流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剂型可明显改善异甘草素的实验性肠吸收。

药物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结肠吸收最好,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肠段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质量浓度下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

3.13 研究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Gln 有利于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小肠组织结构,并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缓解热应激对肉鸡造成的危害,且对后期的影响优于前期,综合考虑可知前期添加2.0%较好,后期添加1.2%较好。

3.2 小肠吸收的机制
3.21 在羟基喜树碱细胞转运的试验中,当加入P-gp抑制剂环孢菌素A 和维拉帕米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 当加入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有所增加,但不够明显; 而加入TPGS 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Cremophor EL 的P-gp 抑制作用没有TPGS 的强而导致的。

3.22 在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促使膜脂质和蛋白质溶解,表面活性剂分子可插入脂质双分子层,提高膜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

结合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吸收促进剂主要通过改变小肠细胞膜结构来促进巴戟多糖的小肠吸收,通过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巴戟多糖的吸收促进作用,启发我们利用吸收促进剂可以提高口服巴戟多糖的生物利用度,对于进一步研究巴戟多糖的口服剂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巴戟多糖溶液在大鼠小肠内的Ka无显著性差异,符合Fick 扩散定律,表明巴戟多糖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所以确定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3.23在蝙蝠葛酚性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研究也确定了蝙蝠葛酚性碱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着肠循环液pH 增大,蝙蝠葛酚性碱Ka 增大。

3.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31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实验方法是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

动物给药后,小肠在吸收过程中不仅吸收药物,也吸收水分,从而导致供试液体积减少,故不能采用直接测定药物浓度的方法计算剩余药量。

酚红为大分子络合物,不被小肠吸收,可用来测定被小肠吸收的水量。

通常苷类药物在肠循环液中较不稳定,易水解代谢为苷元,实验分别考察牛蒡子苷在37.4 ℃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在肠吸收实验过程和样品储存过程中,牛蒡子苷较稳定,未发生水解。

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相关指标K a、t1/2、P、Papp的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

3.32 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体外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试验可模拟药物在体内水相与生物相间的分配情况。

根据经典理论,log P < 0 时药物在肠道中极不易被吸收,仅适于血管给药
; 0 < log P < 3 时可经胃肠道给药吸收。

试验结果表明,红景天苷是含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其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为负数,亲水性强,亲脂性弱,不易透过生物膜,口服不易吸收;酪醇的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在1 左右,说明
其具有一定的亲水亲脂性,口服吸收较好,该结果与原位肠循环灌注试验中红景天苷和酪醇的肠吸收结果一致。

五.小结
通过对小肠吸收的研究发现,小肠是消化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其吸收的物质种类多而且数量多,小肠的吸收能力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是通过渗透方式被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是通过同向转运机制吸收的,蛋白质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维生素和无机盐通过主动转运吸收。

六.展望
小肠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吸收部位,对动物的生产养殖和疾病预防与医治都有无限发展潜力。

研究小肠中的转运机制(包括摄入与外排)和在动物小肠中的代谢稳定性有重大意义,这对促进中国农业快速发展有积极作用。

七.参考文献
[1]蒲晓辉,杨浩,孙进,等. 利用Caco-2 细胞模拟羟基喜树碱在小肠内吸收的研究[J].中成药,2012,34(7):1203-1208.
[2]陈地灵,陈振兴,林励,等. 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1):61—64.
[3] 马燕,林宝琴. 柚皮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J]. 中成药,2012,34(8):1487-141.
[4] 李秀梅,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1:4560.
[5] 李沉纹,罗明和,李作恒,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 中草药,2013,44(6):727-730.
[6] 胡志立,廖有祥,李明斌,等.术中小肠内留置液体石蜡对胃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6):3130-3131.
[7] 袁勇, 邢建国,王新春,等. 异甘草素微乳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3,128-131.
[8] 林俊芝, 邹亮,傅超美. 红景天苷和酪醇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及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 中成药,2013,35(3):483-486.
[9] 平丽,徐兵勇,富志军. 蝙蝠葛酚性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研究[J]. 医药导报,2013,32(2):146-149.
[10] 彭俊杰, 蔺聪聪,李江,等. 氟比洛芬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 药学学报,2013,48(3):423-427.
[11] 祝倩, 郭宇星, 潘道东. 利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乳源ACE抑制肽小肠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3,34(9):330-335.
[12] 刘恒戈, 苏红等. 紫草素微乳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129-132.
[13] 张恒义, 王恩禹,王旭平,等. 一种基于多通道微透析技术的药物小肠吸收能力评价在体实验新方法[J].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8):653—654.
[14] 路静,李文立,姜健阳,等. 谷氨酰胺对肉鸡小肠组织结构和吸收能力的影响[J]. 动
物营养学报,2012
,24(2):291-300.
[15]Abdulrahman A, Alghadyan. Diabetic retinopathy: An update . Saudi J Ophthalmol, 2012 ,34:156-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