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
【要点归纳】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性:
(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 来使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进步 性。 (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心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 (1)哲学观:把“___ “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
天理。
2.明朝:王阳明。 阶级矛盾 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_________
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产生巨大的冲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佛教、道教和儒学三教并行的政策。
2.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为什么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
学?
提示:(1)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 坏,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理论。 (2)程朱理学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 ,有利于封 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教合一”趋势由此 开始。
2.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 主要表现在( )
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解析】选D。理学家从世界的本原出发,将世界的本原、社会、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心外无物 ①哲学观:宣扬“_________”“心外无理”。 致良知 ②认识论:提出“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文化教育 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_________ 了深远影响。
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2)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___ 教科书。
日本 和朝鲜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_____
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思维点悟】宋朝理学中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 习有什么启发? 提示: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 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材料二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
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
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
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 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四 通处。 ——《二程遗书》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请分析:
1.在对“理”的认识上,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 提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 2.据材料三,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目的何 在?有何积极性? 提示:(1)主张:“三纲五常”即为天理。 (2)目的: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善性,只不过恢复善性的途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
守仁主张“致良知”。
6.(2013·扬州学业水平检测)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选A。王守仁的“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
3.为什么说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成熟的标志?
提示: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
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
代替了过去的“天”,由此,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主题一
程朱理学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桀亡。 ——《二程遗书》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
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 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 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C.隋唐 ) B.魏晋南北朝 D.宋朝
【解析】选B。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
个人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哲学 思想体系,体现了天人关系理论的完整严密,故选D。
3.(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 A.朱熹 B.王阳明 ) C.陆九渊 D.程颐
【解析】选A。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程颐是理学的主要 创立者;陆九渊是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运行规律。( × )
提示: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作为道德规范 的三纲五常即天理。由此可知,这里的“理”应是指传统道德 规范。
3.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追
求科学的真谛。( × ) 提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 求科学之真。因此,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追求科学真谛的 说法是错误的。 4.王阳明的“致良知”主张与孟子的“性本善”基本一致。 (√)
【易错辨析】三教合一≠三教统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 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一、判断正误 1.为应对佛教、道教对儒学的挑战,北宋儒家学者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 提示:面对佛教、道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挑战 ,率先提出复兴
儒学的是唐代的韩愈。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天体
第3课 宋明理学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三教合一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理解《四书书影》包含的 信息。 (3)陆王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理学发展的表现。
2.在掌握宋明理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程朱理学对儒学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点?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 (3)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2013·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
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 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 的是( A.韩非 ) B.陆九渊 C.朱熹 D.王守仁
【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格物致知”这一关键 信息。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认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3)唐朝。
①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佛道 思想来解释儒家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_____ 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义理,形成了以___ 朱熹 。 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_____
伦理道德 把天理和_________ 直接联系起来
格物致知 ”的 提出“_________ 认识论,只有深刻探究 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 中的“理”
认识论
4.影响: 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_________, 封建专制统治 束缚了人的思想。 了_____________,
3.主要思想:
二 哲学观 (核心) 伦理观 程 朱 熹 天理 ”是宇宙万 “_____ 物的本原,主张先有 理后有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三纲五常 是人 天理就是_________, 性的最高境界,提出心性论, 存天理,灭人欲 ” 强调“______________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 明道德之善 而不是求科 ___________, 学之真
示作用。
主题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及其影响
【探究讨论】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
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 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局限性:
(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 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 影响。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 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同时也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
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 以及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 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 ,是以治国安民、 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 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当今社会有一定道德提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佛教 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发展。 儒学精神 渐趋中国本土化。 ②佛教吸收_________, 贵儒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_____”又“尊道”。 三教合归儒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的主张 ,又称“三教合 一”。
提示:孟子的“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施行仁政
来恢复和扩充人的善性。王阳明的“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 固有的天性,但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 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二、问题思考 1.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世人对儒 家思想产生怀疑。
材料二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
无不到也Baidu Nhomakorabea。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三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
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请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二程与 王阳明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 提示:(1)不同: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是客观存在的,是 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 唯心主义。
(3)意义: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
的性格。
3.据材料四,分析在认识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有何进步作用? 提示:(1)主张:“格物致知”。 (2)作用: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认 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要点归纳】
理学对儒家思想的发展 1.理学家们吸收佛、道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 哲学思维考察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 段。 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
明辨之”,重重而入,层层而进。故选C。
5.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
【解析】选B。南宋朱熹与明代王守仁都是理学思想家 ,他们都 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即为天理,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人的
(2)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求“理”的方法上,朱
熹与王阳明有何不同。 提示:(1)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明道德之善。 (2)王阳明主张“致良知”,通过内心自省,恢复良知本性。 3.据上述材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如何。 提示: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 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