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的处理办法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c703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9.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一种会计处理,用于反映公司因认为在未来期间能够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而产生的税负或税收抵免。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和综合损益表方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并且将其列在负债一侧。
基于综合损益表方法,公司同样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但是将其归入综合表示。
递延所得税会在两个情形下产生:一个是在一个期间内的确认损益时,另一个是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
当公司确认损益时,为了将利润或亏损从税费表上的税率分离开来,它将应付税费和应交税费分别计算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中。
这样,负债和资产的净额便反映了公司在未来期间可以用现有账面价值抵销确认利润或亏损的能力。
在计算出税前净利润时,公司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它。
某些会计方法可能会导致比其他方法更高的税收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将减少,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能会增加,反之亦然。
递延所得税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
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股
东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情况来估算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潜在的股息。
另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反映公司在未来期间可用的税收,并有助于公司合理地规划财务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的利益。
此外,递延所得税也是一种重要的税务管理工具,可以让公司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未来的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3b3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实际缴纳税额与会计核算利润之间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会计课题,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其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税法往往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确认收入或费用,而会计准则则可能有不同的确认时间或计量方法。
这种差异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
临时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可预见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法规定某笔收入可以在下一会计期间确认,但会计准则要求在当前会计期间确认,导致了临时性的差异。
永久差异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不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收抵扣准则要求某项费用在税收方面不可抵扣,但会计准则认为该费用属于可抵扣范围,导致了永久性的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负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用于抵扣未来企业实际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方法为净负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正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用于预计未来会计期间内的实际所得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方法为净正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3. 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明确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计提和冲销情况,以及适用的税率和未使用的税收抵扣亏损情况等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等指标。
递延所得税法律规定(3篇)
![递延所得税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391b5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d.png)
第1篇一、引言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导致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存在差异,从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所引起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法律规定旨在规范企业递延所得税的计算、确认、计量和披露,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本文将从递延所得税的定义、产生原因、会计处理、税收政策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递延所得税的定义及产生原因(一)定义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导致会计利润与税法利润存在差异,从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所引起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产生原因1. 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坏账准备、存货计价方法等。
2.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不一致: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坏账准备、存货计价方法等。
3. 会计政策变更: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
4. 前期亏损结转:企业在前期亏损,本期利润未弥补完的部分,可以在税法规定的结转年限内结转。
三、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 确认条件:企业应当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确认条件如下:(1)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暂时性差异;(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 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应当按照预期转回暂时性差异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确认条件:企业应当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确认条件如下:(1)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该暂时性差异;(2)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 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按照预期转回暂时性差异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计量。
(三)递延所得税的账务处理1.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递延所得税的计提与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计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e2e7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b.png)
递延所得税的计提与处理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在进行报表披露时,根据税法允许将当前期间发生的应纳税额和减免税额中不能确认为实际应纳税额和减免税额的部分,将其分期列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负债中处理的一种税项处理方式。
在企业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会对净利润和净资产产生影响。
下面将对递延所得税的计提与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递延所得税的计提递延所得税的计提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确定临时性差异和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1. 确定临时性差异临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税务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常见的临时性差异包括:收入确认的时机、费用扣除的时机、资产计量的差异等。
通过比较企业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可以确定临时性差异的存在与否。
2.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根据临时性差异的存在与否,可以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未来应交所得税额超过当前期间的应纳税额,而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未来应交所得税额低于当前期间的应纳税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基于适用的税率。
二、递延所得税的处理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主要包括: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
1.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存在。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体现在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进行披露。
2.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提和处理是根据税率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税率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对先前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递延所得税的计提与处理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计提和处理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企业在进行递延所得税计提和处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报表披露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递延所得税全攻略
![递延所得税全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24c164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a.png)
递延所得税全攻略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发生一段时间内的利润分配、储备、折旧等会计处理时,未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是根据税法规定,将所得税暂时留存在负债中,待未来确定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时再进行处理的一种税务处理方式。
在此文中,我将为您详细解析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内容,帮助您理解和应用递延所得税。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利润分配、储备、折旧等会计处理而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额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未来可以抵减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之用的所得税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未来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逐项计算法逐项计算法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逐个项目地计算与该项目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逐项计算法在会计处理上比较精确,但计算繁琐。
2.综合计算法综合计算法是将多个项目的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合并在一起,得出一个总体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种方法简化了计算过程,适用于计算较为简单的情况。
三、递延所得税的核算过程1.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提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确认和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提是根据企业当期的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差异来确定的。
2.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对已确认和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
调整的原因可能包括税率的变化、企业的税务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等。
3.递延所得税的摊销四、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因素1.差异项目的种类和金额:2.税率的变化:如果税率发生变化,会对既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摊销。
3.政策的变化:如果税法政策发生变化,会对企业的递延所得税产生影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摊销。
五、递延所得税的应用场景1.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企业在计提折旧时,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e78d0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a.png)
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会计处理详解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税法规定或会计准则的要求,需要将一部分税款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进行递延支付的情况。
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计提、冲减和披露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解析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方法。
首先,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的计提是基于企业在当期发生的税前利润,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得出的。
计提递延税款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平摊税负,使企业的税务负担更加合理和均衡。
其次,在将递延税款计提后,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冲减处理。
递延税款的冲减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递延税款的冲减与递延收益相关;二是递延税款的冲减与递延亏损相关。
对于与递延收益相关的递延税款,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递延收益金额进行相应的冲减。
而对于与递延亏损相关的递延税款,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递延亏损金额进行相应的冲减。
递延税款的冲减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冲减应当与递延收益或递延亏损的发生相对应,不能随意冲减或错位冲减。
其次,冲减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不能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
最后,冲减应当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报表编制后进行冲减。
除了计提和冲减递延税款外,企业还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递延税款的相关信息。
递延税款的披露是为了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和税务风险,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递延税款的披露内容主要包括递延税款的计提依据、递延税款的冲减依据、递延税款的金额和递延税款的未来支付时间等。
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处理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能够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提高报表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涉及到计提、冲减和披露等多个环节。
企业亏损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企业亏损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8ba6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8.png)
企业亏损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
企业亏损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当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根据税法规定,将该亏损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具体来说,企业应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计算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出。
3.确认所得税费用: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企业应相应确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应以当期应交所得税加上或减去递延所得税费用来计算得出。
4.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则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其具体会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其具体会计处理为: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
亏损弥补是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
当期发生的亏损可以在未来期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因此就会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制表:审核:批准:。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2bc07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2.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递延所得税是一种在会计中常见的概念,它涉及到将当前会计期间的所得税分摊到未来会计期间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并通过一些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方法和利润表方法。
1. 资产负债表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是指将递延所得税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计入资产和负债。
具体来说,在资产方面,递延所得税通常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形式呈现,反映未来会计期间可抵扣的减免所得税额;而在负债方面,递延所得税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形式呈现,反映未来会计期间需要支付的额外所得税。
2. 利润表方法利润表方法是指将递延所得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中。
在这种方法下,递延所得税被视为当期利润的一种费用或收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递延所得税是费用,那么它将减少当期利润;如果递延所得税是收入,那么它将增加当期利润。
二、递延所得税的分析递延所得税的分析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展开,并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假设某公司在当前会计期间内发生了一项非货币性减值损失,并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了递延所得税。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递延所得税与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通常与资产减值损失有关。
对于会计期间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公司需要根据相关准则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反映未来可能发生的税务减免额。
递延所得税的计提将减少当期利润,从而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2. 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具体影响取决于其计提的具体金额。
如果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较大,那么将对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产生较大的抵扣作用,从而降低净利润;反之,如果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较小,那么影响则相对较小。
3. 递延所得税的现金流量影响递延所得税会产生现金流量的影响。
当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时,公司需要支付更多的现金用于税务目的;而当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时,公司则减少了将来需要支付给税务机构的现金金额。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53dd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e.png)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及处理递延所得税(Deferred Income Tax ):具体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法核算所得税。
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导致会产生永久性差异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另:按税法规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若数额较大,且缺乏证据表明企业未来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1、定义: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
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
2、现实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负责的主要情形: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1)、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改变了该资产的初始计量,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
最新的递延所得税的理解和会计处理步骤
![最新的递延所得税的理解和会计处理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ed963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1.png)
最新的递延所得税的理解和会计处理步骤中文
递延所得税(简称:DTA)是企业由于其准备支付的税费未能及时计入应付税款中形成的潜在税收负债。
它是一种未来税收负债,亦称未来税收准备,属于无形资产,也就是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的负债。
递延所得税是指预计应交税款(如增值税、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超过了当期实际已交的税款,且预计在未来几期內将继续超过已交税款,从而形成的未来税收负债。
在处理递延税务问题时,需要根据预计的税收支出计算出该负债,并将其计入企业负债账项中。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按当期损益表所记的费用(包括未来支出),以及其他可有效支配的当期收入来计提递延所得税。
也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估算核算: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递延税率,用于对未来营业收入和成本进行估算,以确定递延税支出或收入;
2.在财务报表中,对未来支出计提递延所得税;
3.在报表发布和审计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估算递延税账目,并在财务报表中显示;
4.在未来几期內,定期核算递延税账目,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计提;
5.计算递延税支出。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23197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0.png)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什么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借贷方向在会计实务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该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在年末的时候,需将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余额为零。
企业清算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清算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16c4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31.png)
企业清算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清算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简直就像是捡到的一个“宝贝”,它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但一碰到就得好好研究一番。
说白了,清算的时候,很多账目都得整理清楚,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其中一个关键角色。
嗯,你可能会想,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简单来说,它就是企业由于暂时性差异(比如会计利润和税务利润之间的差异)导致的,可以用来抵消未来税款的资产。
你可别小看这玩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存在可关系到企业能不能在未来减税,甚至直接影响到清算后那笔账是不是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清算,就是把公司的一切都处理得干干净净,所有的债务、资产都得理清,特别是税务上的事情。
公司要是还有些未能完全弥补的税务损失,这个时候就能拿递延所得税资产出来“通融”一下,起到减轻税负的作用。
但是呢,这个递延所得税资产也不是能随便处理的。
你得先判断是否符合确认条件。
好比你家那颗“祖传的老古董”,不是说你想放就放,你得确定它真的值钱。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得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未来盈利来消化这部分资产。
换句话说,如果公司在未来很可能继续亏损,那你手里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这时候,清算时它就不能算作有效资产,反而得去做减值处理,别到时候一帮税务部门过来找你麻烦,你还觉得自己是亏了个大底儿。
那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清算的时候怎么做账呢?呃,可以说这其实是一个“技术活”。
如果公司决定清算,那么递延所得税资产通常会在清算前进行调整。
比如,如果公司在清算过程中发现不再有能力利用这些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亏损的空间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就需要立马做减值处理。
啥意思呢?就是把它的账面价值降低,避免把自己困在一个幻想里,造成税务上的麻烦。
不过说实话,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时候,你必须得拿捏住一个分寸。
既要按照会计准则来操作,又要根据税法的规定来处理。
因为不管怎么说,递延所得税资产最终是要和企业的税务利益挂钩的。
可别一不小心让它变成了“空头支票”,反而搞得自己不好收场。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26a9a7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d.png)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摘要:1.递延所得税的定义与作用2.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方法3.小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方法4.递延所得税在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差异5.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处理递延所得税正文:一、递延所得税的定义与作用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应交的所得税,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在该期缴纳,而需要延迟到以后的会计期间缴纳的税款。
递延所得税的作用主要是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如果发现未来可以利用的税务优惠或抵扣项目,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发现未来需要缴纳的额外税款,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相关会计政策进行估计。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企业在会计期间内,需要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以确保其反映企业当前的税务状况。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对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与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计算所得税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是因为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历史成本法,不存在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四、递延所得税在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差异递延所得税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不确认。
2.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根据税法规定和相关会计政策进行估计,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不涉及。
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以确保其反映企业当前的税务状况;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则不涉及。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9b96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公司因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未实现减税效益,其计算方法是将公司的账面价值与税法价值进行比较,如果账面价值小于税法价值,则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在财务报表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
其会计处理方法如下:
1. 初次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在其产生的年度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表,同时应当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中。
2. 资产减值:在每个会计期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资产减值测试。
如果资产减值测试结果表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期未来减税所得,则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3. 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按照其预期减税所得的年限进行摊销。
如果预期减税所得的年限无法确定,则应当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摊销。
摊销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表。
4. 转移: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预期未来减税所得,则应当转移至递延所得税负债中。
转移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表。
总之,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种重要的财务资产,在会计处理上需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 1 -。
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3ef82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a.png)
递延所得税费用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由于企业在税法和会计准则上的规定存在差异所致的税收收入或支出的差额,这种差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得到补偿或扣除,因此需要进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费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报表期间应纳税额比实际所得税额少所形成的未来可以抵扣的税收收入,这一部分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资产 = (报表期末的税收收入 - 实际纳税额)×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涉及到两个重要的会计科目,即递延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这里我们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会计处理步骤如下:
1. 首先需要计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数额,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2. 将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归为流动资产或非流动资产,具体应按照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类。
递延所得税费用 = (报表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 报表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报表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 - 报表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以上便是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流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是相对的,并且会受到企业业务和税收政策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完成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时,需要对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判断,以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77c7c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49.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最近有好多企业在店铺提问的就是关于递延所得税是如何处理的,这个企业的会计是会进⾏做账的,这个是具有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关键是还可以抵扣企业的亏损的,下⾯就由店铺⼩编给⼤家讲解⼀下有关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法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本科⽬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本科⽬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进⾏明细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贷记“所得税费⽤——递延所得税费⽤”科⽬。
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于其账⾯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本科⽬,贷记“所得税费⽤——递延所得税费⽤”等科⽬;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于其账⾯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于购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贷记“商誉”等科⽬。
与直接计⼊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
(⼆)资产负债表⽇,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法获得⾜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额,借记“所得税费⽤——递延所得税费⽤”、“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贷记本科⽬。
四、本科⽬期末借⽅余额,反映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本科⽬核算企业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的所得税负债。
⼆、本科⽬可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进⾏明细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费⽤——递延所得税费⽤”科⽬,贷记本科⽬。
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于其账⾯余额的,应按其差额确认,借记“所得税费⽤——递延所得税费⽤”科⽬,贷记本科⽬;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于其账⾯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股份支付费用的递延所得税分录
![股份支付费用的递延所得税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b3b25e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d.png)
股份支付费用的递延所得税分录
摘要:
1.股份支付费用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递延所得税
2.递延所得税的分录处理方法
3.递延所得税分录的具体实例
正文:
一、股份支付费用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递延所得税
股份支付费用是指企业在发放股票激励时,因员工所获得的股票而产生的支付费用。
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计算利润和所得税时存在的差异,导致企业在未来需要支付的税款。
在股份支付费用中,递延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递延所得税的分录处理方法
递延所得税的分录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分录处理: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税务会计计算利润和所得税时,由于会计政策和税法政策的差异,导致企业需要在未来支付的所得税。
在分录处理时,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借方是“所得税费用”,贷方是“递延所得税负债”。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分录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税务会计计算利润和所得税时,由于会计政策和税法政策的差异,导致企业未来可以抵扣的所得税。
在分录处理时,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是“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是“所得税费用”。
三、递延所得税分录的具体实例
假设某企业在发放股票激励时,产生了100 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根据税法规定,这部分费用可以在未来的三年内抵扣所得税。
会计制度_递延所得税(3篇)
![会计制度_递延所得税(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446f3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5.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税收制度的逐步成熟,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制定日益规范。
递延所得税作为会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递延所得税的概念、核算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递延所得税的概念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与税法差异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税后会计利润不一致,从而产生的一种税收现象。
递延所得税主要分为递延税款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部分。
1. 递延税款: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与税法差异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税后会计利润不一致,从而产生的一种税收现象。
递延税款在会计报表中以负债或资产的形式体现。
2. 递延所得税资产: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与税法差异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税后会计利润不一致,从而产生的一种税收现象。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会计报表中以资产的形式体现。
三、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1.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税款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时,首先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税款。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标准如下:(1)税法规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税法规定的未来期间内可抵扣的金额大于零。
(2)税法规定的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税法规定的未来期间内无法抵扣的金额大于零。
递延税款的确认标准如下:(1)税法规定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税法规定的未来期间内可抵扣的金额大于零。
(2)税法规定的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税法规定的未来期间内无法抵扣的金额大于零。
2. 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税款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公式如下:递延所得税资产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税率递延税款的计算公式如下:递延税款 = 不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税率3. 核算递延所得税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时,应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税款的发生额,分别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AS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 准则》规定,如果某项投资划 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首次 执行日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应调整留存收益
❖ 因此在新旧准则衔接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递延所得账面价值 =
应收款项余额 -
会计坏账准备余额
计税基础 =
应收款项余额 -
税法允许税前 列支的坏账准备
❖ 暂时性差异:会计坏账准备与
❖
税法坏账准备不同
❖ 如果会计上计提的坏账准备小 于税法允许税前列支的坏账准备, 导致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 税基础,由此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不得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 即坏账准备只能引起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不可能引起应纳税暂时 性差异
❖ 3、长期股权投资
❖ 账面 = 长期- 股权投 减值 价值 资账面余额 准备
❖列F“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填列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 额,以及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 差额
❖ 注:上述计算结果均应大于零;如果小 于零,则应在列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填列
❖列G“适用税率”
❖ 应采用预计暂时性差 异转回期间的税率
❖列H“递延所得税资产”
❖ 应根据列E“应确认的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 列G“适用税率”的乘积填 列
❖ J = H1-I 1
❖ 如为正数,反映调增2007年年初未 分配利润的金额
❖ 如为负数,反映调减2007年年初未 分配利润的金额
❖列K“调整2007年度所得税费用”
❖
应根据列 I 2“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12.31)减去I 1“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1.1)减去 H 2“递延所得税资产
❖ 帐面价值:公允价值
❖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 暂时性差异:
❖
公允价值变
动
❖ 全面执行新准则后,递延所得税的对 应科目有三个:
❖ ①暂时性差异影响利润总额,递延所 得税对应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
❖ ②暂时性差异影响所有者权益,递延 所得税对应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
❖ ③企业合并事项使资产、负债的帐面 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其 影响计入“商誉”,因而递延所得税对应 商誉
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为限,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企业应提供以下资料: ❖ ①企业未来5年经营情况预算资料 ❖ ②税务师事务所对可弥补亏损的 审核报告
❖列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填列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的差额,以及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 础的差额
❖ 注:上述计算结果均应大于零;如果小 于零,则应在列F“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填列
❖①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 计税基础=取得成本
❖②资产在持续持有过程中:
计税 取得 以前期间已税
=
-
基础 成本 前列支的金额
❖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 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 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 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 账面 未来可税前 =-
计税基础 价值 列支的金额
❖1、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
计税 = 初始投 基础 资成本
❖
❖ 暂时性差异:①权益法核算(谨慎)
❖
②股权投资差额
❖
③减值准备
❖ 4、固定资产 ❖ / 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
账面 价值
=原价-
会计累 计- 折旧
减值 准备
计税=原价- 税法累计折旧 ❖ 基础
❖ 暂时性差异:
❖
①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不同
❖
②减值准备
❖5、无形资产
❖ H1 = E1×G
❖列I“递延所得税负债”
❖ 应根据列F“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乘以列G“适用 税率”的乘积填列
❖ I 1 = F1×G
❖ I 2 = F2×G
❖ 列J“追溯调整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
❖
应根据列H1“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7.1.1)”减去列I 1“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7.1.1)”的差额填列
❖列D“未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
❖ 应根据列C“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减去列E“应确认的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的差额填列
❖ D1 = C1-E1
❖ D2 = C2-E2
❖列E“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
❖ 应遵守谨慎性原则, 以“很可能获得的用来抵 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 纳税所得额”为限进行确 认
❖ 暂时性差异:预计产品保修 费用等,但不包括永久性差异
❖ 9、预收账款
账面 = 账面 价值 余额
计税= -账面 未来可税前 基础 余额 列支的金额
❖ 暂时性差异: ❖ 只在预收账款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额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且 一定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可弥补亏损 ❖ 账面价值:0 ❖ 计税基础:可弥补亏损 ❖ 企业应以“很可能获得的用来抵
❖
按照《新旧准则会计科目衔接》
的规定调整后,企业应比较各项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分析
两者差额是否形成暂时性差异。分别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采用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税
率,分别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
所得税资产三个时点的余额:2007年1
月1日、2007年6月30日、2007年12月31
日
❖列A“账面价值”
资产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减值准备
负债
账面价值 =
账面余额
❖
但不包括永久性差异部分(例如金
融资产中的国债利息收入、预计负债中
的担保支出等)
❖列B“计税基础”
❖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 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 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 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 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 列支的金额
账面=
会计账 -
会计累 -
价值 面余额 计摊销
计税= 基础
税法初 -
始金额
税法累 计摊销
减值 准备
❖暂时性差异:
❖ ①会计和税法对资本化支出 处理的不同
❖ ②税法规定对满足条件的三 新支出允许税前列支
❖ ③会计摊销与税法摊销不同
❖ ④减值准备
❖6、长期待摊费用
账面= 价值
初始 金额
-
会计累 -
计摊销
减值 准备
计税=
初始 -
税法累
基础 金额 计摊销
❖ 暂时性差异:
❖
①会计摊销与税法摊销不同
❖
②减值准备
❖7、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账面= 账- 面 减值 价值 余额 准备
❖ 计税= 账面 ❖ 基础 余额
❖ 暂时性差异:减值准备
❖8、预计负债 账面= 账面 价值 余额
计税= 账- 面 未来可税前 基础 余额 列支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