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换元的本质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 什么是换元法

初中数学 什么是换元法

初中数学什么是换元法换元法是一种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方程或不等式的求解过程。

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一定的代换,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换元法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方法。

一、换元法的定义换元法是指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一定的代换,将原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的解题方法。

通过将问题中的变量进行替换,可以改变问题的形式,使其更易于处理。

换元法在解方程、求不等式的最值、证明等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换元法的原理换元法的原理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一定的代换,将原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新的未知数或代换的选择通常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的。

通过合理的选择,可以使问题的形式更简单,从而更容易求解。

三、换元法的应用方法换元法的应用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在解方程、求不等式的最值以及证明中的换元法应用方法。

1. 解方程:a.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代换,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可以引入新的未知数y = 2x + 3,转化为y = 7,进而求得x的值。

b.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代换,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对于方程x^2 + 3x + 2 = 0,可以引入新的未知数y = x + 1,转化为y^2 + 2 = 0,进而求得x的值。

2. 求不等式的最值:a. 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代换,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2x + 3 > 5,可以引入新的未知数y = 2x + 3,转化为y > 5,进而求得x的取值范围。

b.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未知数或进行代换,将其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对于不等式x^2 - 4x + 3 > 0,可以引入新的未知数y = x - 2,转化为y^2 - 1 > 0,进而求得x的取值范围。

高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19新)

高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2019新)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
(1)偶然的物物交换
(2)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 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产生----金银
3、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⑴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⑵ 农民送到农贸市场出售的蔬菜
⑶ 赠送妈妈的生日礼物
⑷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
⑸ 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⑹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政府 提供的紧急援助
;中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高中作文,文学屋: ;
招频海亡命劫内洋 在曹魏武将群中 "长庚道:"大帅教训的是 军心动荡 且喜且惧 封 ”张辽在危难之际而不忘其众 形态十分优美 按住剑叱责甘延寿说:“部队已经集合了 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 第2种可能情况 同年十一月 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 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 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列侯 位 陈汤说:“这是所谓的玄门开启 [6]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以利动之 你就不要推让了 认为合肥即将孤立无援 徐盛本人受伤并掉落长矛 为何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被选为门神 .封他们千户食邑 不敢出应 全军尽受其扰 漂泊辗转于关中 荆州 豫州 司州 并州 冀州 兖州 但是 张辽直接攻向了津北 尤其是隋末农民战争混乱 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 德范光炜 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受创于郝昭;加封上柱国 谥号为成 建安八年(203年) 远播威名于昆山之西 总统闽浙水师.谥曰刚侯 曹操非常看重张辽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 用以昭 示万里之外的人 继嗣 不能取胜 因为陈说事情而犯罪 最后听从了官吏的决议 历代评价

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

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

㊀㊀解题技巧与方法㊀㊀132㊀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重要应用Һ孙㊀宇㊀(宜兴硕博教育,江苏㊀宜兴㊀214200)㊀㊀ʌ摘要ɔ 换元法 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其在不等式中的应用是最为典型的,也是最巧妙㊁最广泛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这类题的题干特别简单,因此解题思路反而打不开,不容易动笔求解.ʌ关键词ɔ换元法;不等式;思想方法一㊁对换元法的理解换元法 ,简单地说就是对题干中的未知元进行更换,从而使得代数式更加简单或者变换成我们熟知的一种形式(其中还可能会涉及消元法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对于换元法的使用有两种类别:一种是将多项式进行换元(换元后,代数式中含有一个未知元或两个未知元);另一种是将函数进行换元(换元后,函数中只含有一个未知元).在换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未知元的取值范围.在使用换元法后,一般代数式的形式就会更加简单㊁明了,就会变成 基本不等式 ( 勾函数 形式)或者 二次函数 形式.在不等式的证明中有很多重要的方法蕴含着高度的概括性㊁层次性㊁广泛性等,其中换元法最能显示出其强大的作用.二㊁换元法在不等式中的应用例1㊀若a>0,b>0,且12a+b+1b+1=1,则a+2b的最小值为.分析理解㊀题中的已知条件较为复杂,而求解的代数式很简洁,是一个多项式.对于这一类题型,看到已知条件中的 =1 ,基本都能够想到这一题和 1 的代换有关.由于题设的条件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可以进行二元换元法,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设m=2a+b,n=b+1,{从而将a,b进行换元,题设的条件就变成了1m+1n=1,求解的代数式就变成了a+2b=12(m+3n)-32,这样进行一个二元变换,我们求解时就能够一目了然了.当然,这一题还可以将12a+b+1b+1=1进行通分消元,得到a=b-b2+12b,代入原式,我们发现a+2b=3b2+b+12b,这样原式就变成了非齐次分式的形式,我们可以进行常规操作:分离常数,变成基本不等式( 勾函数 )形式求解.例2㊀已知正实数x,y满足xy+2x+y=4,则x+y的最小值为.分析理解㊀和例1相比较,这一题的题设条件更加明了,可以直接进行消元,由已知得y=4-2xx+1,代入原式可以得到x+y=(x+1)+6x+1-3.实际上,上述过程也是将原式变成了非齐次分式的形式,然后分离常数,最终变成了基本不等式( 勾函数 )形式(将x+1看作整体,相当于进行了换元:令t=x+1,t>1)求解.例3㊀设实数x,y满足x24-y2=1,则3x2-2xy的最小值是.分析理解㊀和例1㊁例2相比较,这一题的题设条件比较明了,但是问题较为复杂.我们将其进行 1 的变换,3x2-2xy1=3x2-2xyx24-y2,发现原式变成了一个齐次式分式,我们马上可以想到下一步应该进行 二元变量一元化 ,分子㊁分母同时除以x2,则原式=3-2yx14-yx()2,令k=yxɪ-12,12(),则原式=4(3-2k)1-4k2,此时原式再次转化为非齐次分式的形式,我们再进行一次换元,令t=3-2kɪ(2,4),这样一步一步地进行换元,问题就会一步步简化,变成我们所熟悉的形式,从而求得结果.当然,这道题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换元,观察到题设条件x24-y2=1=x2-y()x2+y(),可以令x2+y=t,则x2-y=1t,从而x=t+1t,y=12t-1t(),ìîíïïïï则原式3x2-2xy=6+2t2+4t2,这样可以更加迅速地求得结果.例4㊀已知a,bɪR,a+b=4,则1a2+1+1b2+1的最大值为.分析理解㊀我们注意到题目条件和问题均为对称形式,如果直接进行消元,会破坏其对称性,为此,我们用均值换元法来处理.令a=2+t,b=2-t,则f(t)=1t2+4t+5+1t2-4t+5=2(t2+5)(t2+5)2-16t2,令u=t2+5ȡ5,则g(u)=2uu2-16u+80=2u+80u-16,此时代数式被转化成了 勾函数 模型,运用基本不等式就可以求出最终的结果.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道题目,实际上观察到代数式的 对称性 是很重要的,而且均值换元不会破坏原式的对称性,且有效地进行了消元,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使我们能够更加轻松㊁准确地得到答案.这一类 均值换元法 在不等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㊀㊀㊀解题技巧与方法133㊀㊀方法要求已知条件及所求的代数式为变量的 对称式 ,这样通过均值消元法可以很好地保持原来的 对称性 ,从而方便求解.对例题进行推广.命题:已知a>0,b>0,且a+b=t,求S=1a2+1+1b2+1的最大值.观察到命题的对称性结构,可以令a=t2+m,b=t2-m,则f(m)=1a2+1+1b2+1=2m2+t24+1()m2+t24+1()2-t2m2.令u=m2+t24+1ȡt24+1,则m2=u-t24+1(),从而f(m)=2uu2-t2u-t24+1()[]=2uu2-t2u+t24+1()t2=2u+t24+1()t2u-t2ɤ22t2t24+1()-t2.等号在u=t24+1㊃t时取得,为此,需要满足t24+1㊃tȡt24+1,即tȡ233,否则等号不成立;当0<t<233时只能用单调性求解,函数g(u)=u+t24+1()t2u为 勾函数 ,所以u取最小值时f(m)取得最大值,即m=0,a=b=t2.(1)若0<t<233,则当a=b=t2时,S取得最大值Smax=8t2+4;(2)若tȡ233,则当a,b为方程x2-tx+t2+22-(t2+2)24-1=0的两个正实根时,S取得最大值Smax=22(t2+2)24-1-t2.例5㊀若正实数x,y满足(2xy-1)2=(5y+2)(y-2),则x+12y的最大值为.分析理解㊀对于二元最值问题,我们常用换元法来进行消元,把它转化为常见的形式.对于本题,观察到题设条件和结论的特殊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换元㊁消元,从而得到最终结果.方法一㊀由题设可知,等式两边同时除以y2,得2x-1y()2=5+2y()1-2y(),则x=5+2y()1-2y()+1y2,所以x+12y=125+2y()1-2y()+1y=-1y+1()2+94+1y+1()-1ɤ2-1y+1()2+94+1y+1()2[]-1=322-1,当且仅当-1y+1()2+94=1y+1,即y=432-4>2时等号成立,所以x+12yɤ322-1.方法二㊀由题设条件及方法一可知2x-1y()2=5+2y()1-2y(),即2x-1y()2=9-2y+2()2,则2x-1y()2+2y+2()2=9,所以9=2x-1y()2+2y+2()2ȡ122x-1y()+2y+2()[]2,从而x+12yɤ322-1.注意到方法一很巧妙地利用了题设条件的特殊性,即等式右侧是只关于y的代数式,从而把x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进一步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化简,将1y+1看作整体(本质上就是换元),进行不等式方面的运算.方法二在方法一的思路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不等式方面的常用变换,所以一定要熟练运用不等式链:abɤa+b2ɤa2+b22(a,b>0)和abɤa+b2()2ɤa2+b22(a,bɪR).方法三㊀由题设条件,结合所求问题,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y)2可得x-12y()2=52+1y()12-1y(),所以12-1y(),x-12y(),52+1y()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q>1),将x,1y用q表示,则x+12y=3(q-1)q2+1+12,此时代数式转化为一元非齐次的形式,令t=q-1>0,则原式=3t+2t+2+12ɤ322-1,当且仅当t=2t,即t=2时取等号.这一方法特别巧妙地利用题设关系构造出等比数列,利用公比进行统一换元㊁消元,从而简化了做题过程,提高了结果的准确率.我们综合分析三种方法的求解过程可知,解题方法的选择需要对题设条件㊁所求问题等进行综合观察,这对学生求解代数不等式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理解方法,并能对不等式中重要的公式融会贯通,利用换元法进行消元,从而将二元最值问题转化为一元最值问题进行求解.三㊁综合分析通过以上几道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换元法在整个不等式问题的求解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般性的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就是 化繁为简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思考,探究题设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到解题的思路.换元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解题方法,而且如何换元是不等式题目的难点和突破点.ʌ参考文献ɔ[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换元法是什么:将复杂的式子化成简单明了的形式(化繁为简)

换元法是什么:将复杂的式子化成简单明了的形式(化繁为简)

换元法讲解: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
换元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方法。

对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项式,把其中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用新字母代替,从而将复杂的式子化成简单明了的形式。

实质就是,
用一个符号代表一堆复杂的东西,计算起来比较省力。

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计算3+9+27+81+243+729+2187
分析:这题是等比数列求和,公比是3,共有7项。

采用错位相减法,让等式乘以它的公比。

令A=3+9+27+81+243+729+2187;
则 3A=9+27+81+243+729+2187+6561;
两式相减,
3A-A=2A=6561-3
2A=6558
A=6558÷2=3279
所以,
3+9+27+81+243+729+2187=3279
在计算【例1】中,
细心的你会发现,
G老师令A=3+9+27+81+243+729+2187;
这一步,
就叫做换元。

用字母A代表3+9+27+81+243+729+2187的和。

当然,
也可以不用A,
用B、C、D、E、F、G……都行,
喜欢哪个字母就用哪个。

注意:用换元法解答,在解题的最后一定要记得把元还回来,就像G老师在【例1】中写的最后一步“所以,3+9+27+81+243+729+2187=3279”。

更多小学数学重难点知识讲解,来和“G老师讲奥数”一起学习吧。

中学数学教学中换元法思想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换元法思想的培养

83

课程教学
教育界 / EDUCATION CIRCLE
2019 年第 9 期(总第 333 期)
=2,因为 y > 0 ,所以 y = 2 ,即 2 + 3 − 2 − 3 =2 。 (二)局部换元
局部换元是将式子中的一部分进行换元运算,化繁为简,
简化数学式子。例如数学式子 2 6 −1 ,可以将式子进行 2+ 3&#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后,也要对学过的零散知识 进行总结,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 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到余数除法应用题时, 待学生自主探索后,对其进行总结,使得学生明确平均分要 用除法,而计算中的余数应比除数要小,由此能够巩固学生 所学知识,加深学生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通过“巧设 陷阱”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在探究中出现错误时, 不要急于纠正,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自主找 出存在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知识。如应用题:“小红今年15岁,妈 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如果学生对该 问题不进行分析,那么很容易出现错误,甚至有学生回答成 “15÷3=5(岁)”。这时教师不应过于严厉,应婉转地说,妈
以将题目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解答问题。
二、换元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整体换元
整 体 换 元 是 将 数 学 式 子 整 体 做 加、 减、 乘、 除 运 算, 进 行 简 化 之 后 再 求 原 始 式 子 的 结 果。 例 如 数 学 式 子
2 + 3 − 2 − 3 ,这个式子看起来比较复杂,而且无法提取 公因式进行拆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将这 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想办法将其变成整数,这样可以将题干 简化,进而使解题过程更加简便。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货币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货币的本质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货币的本质知识点总结(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别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1)两个根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根底。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开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说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开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神奇的货币知识点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神奇的货币知识点高中生处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必须给予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下是政治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政治网一直陪伴您。

一、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第11讲:数学解题方法之换元法探讨

高考数学专题讲座--第11讲:数学解题方法之换元法探讨

【备战2014高考数学专题讲座】 第11讲:数学解题方法之换元法探讨3~8讲,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第九讲开始我们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探讨。

数学问题中,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或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通过引进新的变量,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把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把不熟悉的形式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把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等。

通过换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化代数式为三角式等。

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

结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实例,我们从下面三方面探讨换元法的应用:(1)局部换元法的应用;(2)三角换元法的应用;(3)均值换元法的应用。

一、局部换元法的应用: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典型例题:例1. (2012年上海市文4分)方程14230x x +--=的解是 ▲【答案】3log 2。

【考点】解指数方程。

【解析】方程03241=--+x x ,化简为0322)2(2=-⋅-x x 。

令()20xt t =>,则原方程可化为0322=--t t ,解得 3=t 或1t =-(舍去)。

∴3log ,322==x x。

∴原方程的解为3log 2。

【点评】通过设()20xt t =>,将原方程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例2. (2012年全国课标卷理5分) 已知函数1()ln(1)f x x x=+-;则()y f x =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答案】B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中数学解题基本⽅法——换元法⾼中数学解题基本⽅法——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看成⼀个整体,⽤⼀个变量去代替它,从⽽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使⾮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等问题中有⼴泛的应⽤。

换元的⽅法有:局部换元、三⾓换元、均值换元等。

局部换元⼜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次出现,⽽⽤⼀个字母来代替它从⽽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例如解不等式:4x+2x-2≥0,先变形为设2x=t(t>0),⽽变为熟悉的⼀元⼆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程的问题。

三⾓换元,应⽤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形式易求时,主要利⽤已知代数式中与三⾓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换元。

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sin2α,α∈[0,π2],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函数值域。

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有去根号的需要。

如变量x、y适合条件x2+y2=r2(r>0)时,则可作三⾓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S2+t,y=S2-t等等。

我们使⽤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也不能扩⼤。

如上⼏例中的t>0和α∈[0,π2]。

Ⅰ、再现性题组: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值是_________。

金识源专版高中政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时 货币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金识源专版高中政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时 货币的本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货币的本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而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放慢时间学习。

教学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想入学前陪家长购买的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

有些是在商场里购买的,有此是在网上购买的……但无论在哪购买的,我们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学生活动: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结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交换”指的是准备或正在交换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4第一个蓝色虚线框里的问题,归纳出商品的基本属性。

学生活动:阅读并找出商品的基本属性以及含义,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结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无差别”指的是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

高中数学解题的七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的七种常用方法
解题宝典
高中数学解题的 七种常用方法
张晓娇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不仅要学习 掌握的内容数量增加了许多,而且内容难度 也加大了,所以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思 想以及常见的解题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掌 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数学方法,可以在解题过 程中快速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一、配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首先掌握的 数学方法就是配方法。这是一种广泛运用的 数学方法,主要运用在已知或者未知中存在 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者二次不等式等,还 有在曲线平移等问题中被作为基础方法运 用。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定向变形,找到 已知与未知数量关系的联系,最终达到化繁 为简的目的。在配方过程中运用裂项和添项, 巧凑和巧拼,实现配方,所以也被称为“凑配 法”。例如已知 sinα+cosα=2,则 sinαcosα 的 值为 ______。这道题就需要通过配方法进行 解答,将 sinα+cosα=2 进行配方,最终得到(sinα+ cosα)2-2sinαcosα,最终得到 sinαcosα 的值。 二、换元法 换元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 就是通过将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用另一 个变量进行替换,使问题得以简化,快速找到 解答方法。其实,换元从本质上讲就是转化, 通过造元和设元,进行等量代换,将问题转移 到熟悉的环境下进行解决。从复杂到简单,由 非标准变成标准。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高次 降为低次,分式变成整式,将无理变成有理, 将复杂变成简单,适用函数、三角、不等式和 数列等问题中。例如,设实数 x、y 满足 x+xy- 3=0,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运用换元法, 将 x+y 设置成“k”,然后运用“△”进行求解, 最终得出 k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 x+y 的取 值范围。
六、参数法 数学参数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引入一些 与题目相关联的新变量。通过该变量进行分 析和解答,最终消除参数,得出答案。这种方 数 法在直线与二次曲线之间的关系中比较常 学 用。参数法充分体现出事物普遍的联系,而通 篇 过参数法就能找出联系,从而找出事物的本 质。参数法体现出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 42 被运用在数学的各个方面。运用参数法时需

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赖振华(福建省平和县文峰中学㊀363700)摘㊀要:换元法是初中数学解题中最为重要的㊁常见的方法ꎬ巧妙借助换元法对初中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和化归等ꎬ进而使得问题解答更加简单明了.本论文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ꎬ对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关键词:初中数学ꎻ换元法ꎻ解题ꎻ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13-02㊀㊀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ꎬ初中数学的学习首要目标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ꎬ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㊁数学基本技能等ꎬ并对最基本的数学概念㊁数学结论的本质等进行理解ꎬ进而充分体会初中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因此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ꎬ必须要充分借助 换元法 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㊀㊀一㊁换元法概述换元法又称之为辅助元素法㊁变量代换法ꎬ主要是将某一个式子看做成一个整体ꎬ并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换元的实质就是转化ꎬ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对另一种变数的形式进行取代ꎬ进而使得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简化.可以说ꎬ在使用换元法这一方法对初中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ꎬ其关键就在于合适地选择出 新元 ꎬ并将其引入到数学问题中进行适当的代换ꎬ进而找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具体来说ꎬ在使用换元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ꎬ其解题的步骤就是:换元 求解 回代 检验.具体来说ꎬ最为基本的换元方法主要有三种:(1)局部换元:又被称之为整体换元.主要是在已知或者未知的过程中ꎬ某一个代数式出现了几次.在解题的时候ꎬ就可以利用某一个字母对其进行代替ꎬ进而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甚至有的时候ꎬ在进行局部换元的时候ꎬ必须要将数学问题进行变形之后ꎬ才能借助这一方式进行解决.例如ꎬ在解不等式:4x+2x-2ȡ0的时候ꎬ就可以采用局部换元的形式进行ꎬ先设2x=t(t>0)ꎬ在这种情况下ꎬ就可以将不等式进行简化ꎬ进而使得学生更加方便求解.(2)三角换元:该换元方法主要应用在去根号㊁变换为三角形式进行求解的过程中ꎬ在进行换元的时候ꎬ主要是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的联系点进行换元.例如ꎬ在求函数y=x+1-x的值域的时候ꎬ学生在对其进行解决的时候ꎬ就可以借助三角换元的形式ꎬ将这一函数进行转化ꎬ使其成为学生熟悉的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在对本道题进行分析的时候ꎬ发现xɪ[0ꎬ1]ꎬ随之就可以将其与三角函数进行联系ꎬ设x=sin2αꎬαɪ(0ꎬπ/2).通过换元转化ꎬ复杂的函数问题瞬间就变得简单了ꎬ更加易于学生求解.(3)均值换元:主要是在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ꎬ两个未知量的和是已知ꎬ这种时候在对其进行解答的过程中ꎬ就可以将这两个未知量用他们的均值㊁一个新的变量进行表示ꎬ进而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例如ꎬ在求解x+y=S类型的数学问题时ꎬ就可以采用均值换元的方式ꎬ设x=S/2+tꎬy=S/2-t之后再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总而言之ꎬ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ꎬ换元法是最为常用的数学解题方式.通过换元法的应用ꎬ使得整个数学运算更加简便ꎬ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㊀㊀二㊁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1.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ꎬ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历来是教学㊁考试的重点.就因式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来说ꎬ虽然总体难度不是特别大ꎬ但是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却非常多.例如:加减乘除㊁平方㊁代数式等ꎬ学生在进行该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ꎬ必须要对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ꎬ并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进行探索ꎬ进而掌握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而在进行因式分解问题解答的过程中ꎬ换元法则是学生最为常用的方法ꎬ并深得学生的青睐.具体来说ꎬ换元法在因式分解中应用的时候ꎬ首先应将原代数式中的某个部分ꎬ用新元对其进行代替ꎬ以达到减少因式项数的目的ꎬ进而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例如ꎬ在解方程1x2+4x+6+1x2+4x-10+1x2+4x+16=0的时候ꎬ就可以采用换元法的方式ꎬ设x2+4x-10=tꎬ则该因式就会变为1t+16+1t+1t+26=0ꎬ在这种情况下ꎬ这一复杂的数学问题就变得更加简单ꎬ便于了学生的解决.2.在解方程组问题中的应用方程组也是初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ꎬ在对这部分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ꎬ学生只有明确找出未知条件㊁已知条件两者的关系ꎬ或者将方程组中所隐蔽的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时候ꎬ才能将新知识进行转化ꎬ使其成为旧知识ꎬ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而在这一过程中ꎬ则离不开换元法的应用.例如ꎬ在对2x2-6x-1+3x2-3x+2=0这一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ꎬ多数学生都对其无从下手.面对这一情况ꎬ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换元的方式进行解答ꎬ将这一无理方程进行转化ꎬ促使其成为有理方程.具体来说ꎬ在换元的时候ꎬ可设x2-3x+2=yꎬ通过这一换元ꎬ整个方程式就变为2y2+3y-5=0ꎬ进而学生就可以充分借助所学的旧知识对其进行求解.3.在整式运算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学习中ꎬ整式运算是学生最为常见的运算问题ꎬ同时整式运算也相对比较复杂.许多学生面对这一问题ꎬ常常无从下手ꎬ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解决.据此ꎬ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答的时候ꎬ可充分借助换元法的形式ꎬ将相同的部分看做一个整体ꎬ并利用新元对其进行替代ꎬ进而这一复杂的问题进行转换ꎬ使其成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ꎬ在对(1-2-3- -998)(2+3+4+ +999)-(1-2-3- -999)(2+3+4+ +998)这一整式进行运算的时候ꎬ就可以充分借助换元法ꎬ将(2+3+4+ +999)设置为aꎬ将(2+3+4+ +998)设为bꎬ那么该整式运算就会简化为(1-b)a-(1-a)bꎬ进而使得整个整式运算更加简单.综上所述ꎬ在初中数学学习中ꎬ学生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ꎬ如果直接按照原始的方式对其进行求解ꎬ不仅使得数学问题变得十分棘手ꎬ并且致使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ꎬ常常出现无从下手㊁频频出现错误等现象.因此ꎬ在指导学生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ꎬ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借助换元法的方式ꎬ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ꎬ进而促使学生对其进行顺利解决.㊀㊀参考文献:[1]卢春松.浅析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ꎬ2014(10):72+74.[2]刘道明.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ꎬ2013(12):17-17.[3]李素珍.换元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应用[J].信息教研周刊ꎬ2014(6):60-61.[责任编辑:李㊀璟]创客教育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张方成(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㊀226000)摘㊀要:创客教育的出现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创客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ꎬ保证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ꎬ另外ꎬ创客教育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ꎬ进一步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关键词:创客教育ꎻ中学数学ꎻ课堂教学ꎻ实践ꎻ反思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14-02㊀㊀一㊁什么是创客教育创客来源于英国文化ꎬ其本意主要是指以兴趣作为指导ꎬ积极努力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创想变为现实的人.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ꎬ创客教育也开始向着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 STEAM 教育方向转变ꎬ该教育理念其实就是S科学㊁T技术㊁E工程㊁A艺术㊁M数学.在开展创客教育的过程中ꎬ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根据共同合作学习的项目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工程技术等资源ꎬ进一步实现项目研究的目标.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的提出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ꎬ另外ꎬ这种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的能力.㊀㊀二㊁洞识验证数学事实㊀创客教育触发数学猜想㊀㊀1.由隐及显学生逻辑思维水平虽然和天生的因素有一定的关。

高中数学中的换元法及转化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换元法及转化方法

方 程 的 问题 . 就 三 角 换 元 ,均 值 换 元 ,和 差 换 元 等 的 特 征 ,应 用
形 式 在 数 学 中 的 应 用 简 单 介 绍 如 下 :
三 角 换 元 ,特 征 是 多应 用 于 去 根 号 ,或 者 变 换 为 三 角 形 式 易 求 时 ,主 要 利 用 已 知 代 数 式 中 与 三 角 知 识 中
换 元 以后 ,新 元 的 特 殊 性 质 ,特 殊 特 点 ,会 使 原 先 分 散 的 条 件 联 系 起 来 ,原 先 隐 含 的 条 件 显 露 出 来 ,使 数 学 问 题 变 得 豁 然 开 朗 .
应 用 换 元 法 的关 键 是 在 于 通 过 观 察 、联 想 ,选 择 适 当 的 辅 助 未 知 数 ,构 造 出变 换 关 系 式 .



广

一 号 +t, 一号 一t,t∈J一号 ,号 j,等等.


就 以上 的几 种换 元 法 稍 举 简 单 的 例 子 就 会 理 解 ①
三 角 代 换 ,例 如 32 + Y 一 1,则 — cosO, — sinO,0∈
f2~ 1
Eo.2n).又 例 如 sinx+ cosO ̄ t,则 sinxcosx一 等 . ‘
『 _一
一 — 三塑
一 一 2 ,
例 5 解不等式 : ̄—3logox—-2<2log X一1(口>O,a
A- C
j cosa 一一 亏 ∞—— — 一 芎
例 题 由 已知 “A+ C一 2B”和 “三 角 形 内 角 和 等 于
解 :令 3,一 ^, :
j,≥ 0
r-y≥ O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概述所属知识点:[经济与生活]包含次级知识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种类和形式知识点总结我们要学习货币的本质这个考点首先要了解商品及其两个基本属性,因为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产生的。

商品之所以交换第一它对人们有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第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根据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这就形成了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交换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由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再到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其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而货币的基本职能就是货币本质即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看重货币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在商品交换中所起的作用,这样自身毫无价值而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应运而生。

(纸币印刷、发行等费用忽略不计) 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但是,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生活中,我们进行商品交换,直接用货币支付,我们称之为现金结算。

如果是大宗商品进行交换就需要通过银行转账来结算,我们称之为转账结算。

进行结算的信用工具都是由金融机构发行并管理的,信用工具有两种:信用卡和支票。

如果在国际上进行经济往来,需要结算,必须利用外汇。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而要把外汇兑换成本国货币就必须了解汇率,即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常见考点考法在平时的考试中,能够利用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来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以及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注重商品的质量、喜欢购买物廉价美的商品等现实问题。

换元法的应用

换元法的应用

换元法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换算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换元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市场的货币换算。

换元法的应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它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出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

换元法的本质是将支付价值由流通货币转换为其他货币,从而完成货币换算。

换元法可以将支付价值从一种货币转换到另一种货币,而无需实际流通货币,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

换元法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它可以根据汇率变动实现实时货币换算,从而使投资者在进行货币换算时获得更大的利润。

换元法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应用。

当双方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往往会用到不同国家的货币,这时就必须进行货币换算。

比如,当双方进行欧元和美元之间的交易时,可以用换元法来计算折算价格。

同样,当双方进行其他货币间的交易时,也可以用换元法来计算换算价格。

换元法也可以应用在金融市场中。

比如,换算外汇收益率时,可以用换元法来计算收益率差。

换元法还可以应用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可以更准确的计算出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

此外,换元法还可以应用在旅游和购物的场景中,也可以为消费者和旅游者在不同国家之间货币汇率的变动中节省时间和金钱。

总之,换元法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换算方法,可以把汇率的变动转化为较为精确的货币汇率,从而满足市场需求,使投资者在进行货币换算时受益良多。

数学思想方法之换元法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之换元法思想

换元法作用
01
02
03
简化问题
通过换元,可以将复杂的 问题简化为更容易处理的 形式。
揭示问题本质
换元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 质,使问题更容易理解和 解决。
拓展解题思路
换元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 视角和思路,帮助我们找 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换元法作用
01
02
03
简化问题
通过换元,可以将复杂的 问题简化为更容易处理的 形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研究
通过换元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例如,利用换元法可以推导 出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04 换元法思想解题步骤与技 巧
04 换元法思想解题步骤与技 巧
识别问题类型及适用条件
识别问题类型
换元法适用于多种数学问题,如代数 方程、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统计等 。需要识别问题的类型,以便选择合 适的换元方法。
在解决指数、对数问题时, 可以通过指数、对数换元 将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 的指数、对数形式。
03 换元法思想在数学中的应 用
03 换元法思想在数学中的应 用
代数领域应用
简化复杂表达式
通过引入新的变量替换原表达式 中的部分,从而简化表达式的形
式,使其更易于处理和计算。
解方程和不等式
在解方程或不等式时,换元法可 以帮助我们将原问题转化为更容 易解决的问题。例如,通过换元 可以将高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
求解方法
根据新问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进行求解。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计算 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累积。
简化问题并求解
简化问题
通过换元,将原问题转化为更简单、更易于求解的新问题。简化过程中需要注 意保持问题的等价性,确保解的正确性。

高中政治 第1课 第1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达标与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1课 第1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达标与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1课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货币就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人们在购物时,主要考虑的是商品是否“物美价廉”。

思考:“物美”和“价廉”分别体现了商品的什么基本属性?提示:“物美”主要指商品好的质量和性能、适合的型号等,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价廉”指商品的价格较低,更能增强人们的购买力,体现的是商品的价值属性。

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物美价廉”,就是关注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二、货币的职能1.货币职能的含义: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接媒介的职能。

②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思考:材料表明了什么?提示: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3.发行量: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换元的本质
一、学习目标
通过对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无理方程等数学知识中换元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换元法的本质的理解,加强对换元法这一重要方法的掌握.
通过多个知识点中涉及到的换元,体验换元法在数学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换元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对换元法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办法和步骤,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各类问题中应用换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重难点分析
认识换元法的本质是字母表示数,换元的作用在于对代数式、方程等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从而使得问题转化为已知解法的问题;
探索和理解解决每个具体问题的换元方法.换元法的意义在于将隐性的知识变成显性的知识,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这就需要解题者能够洞察问题的深层结构,对于普通的初中生来说是难点,突破本主题难点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多交流、多反思.
三、活动建议方案
《认识换元的本质》活动建议方案
一、活动流程框图
二、活动过程
2.2活动1:常值换元巧解题 2.2.1活动任务
观察几个可以将常数用字母表示从而巧妙地将问题解决的题目的例子,体会换元法的作用和本质. 2.2.2活动内容
第一步:展示与观察
老师通过展示几道通过将常数用字母表示从而巧妙地将问题解决的题目的例子(见媒体资源“常值换元巧解题1,2,3”)、 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换元法的认识与感想;
第二步:交流与提升
同学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认识,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提升、总结,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换元法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式分解、代数式求值、解方程等代数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
第二,换元法的本质就是字母表示数,其意义在于揭示一些特殊的数之间的一般关系,从而能够使得问题具有更清晰的代数结构,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参考资料 1.无理方程
未知数含在根号下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或根式方程). 如14532=++x 就是一个无理方程.
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来解,在变形时要注意根据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解题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乘方法、配方法、因式
分解法、设辅助元素法、利用比例性质法等.
2.什么叫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整体换元、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换元时要尽可能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把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
3.方程的解的概念
方程的解:使得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如方程2x +6=25中,当x =2
19
时, 方程左边=2×
2
19
+6=25, 方程右边=25, 左边=右边,因此x =2
19
叫方程2x +6=25的解. 2.2.3活动组织方式
本活动的组织首先由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最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在进行讨论后由教师点拨提升. 2.2.4活动评价方式
从两个方面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分别是过程性评价和效果性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
学生根据过程性学习评价表和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评,并完成学习效果测试;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生课上的探究情况和完成学习效果测试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2.2.5所需学习资源
2.2.6所需学习时间
20分钟.
2.3活动2:“无理”换元变“有理”
2.3.1活动任务
观察几道通过换元法解决的无理方程的例子,体会换元法的作用和本质.2.3.2活动内容
第一步:展示与观察
老师通过展示几道通过换元法将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从而解决的问题(见媒体资源“无理换元变有理1,2,3”)、请同学进一步谈谈自己对换元法的认识与感想;
第二步:交流与提升
同学首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认识,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提升、总结,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替换代数式的换元法的本质仍然是字母表示数,因为字母不仅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表示数的代数式,其功能仍然是将一些不明显的代数关系变得明显,从而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解决;
第二,换元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这一手段的灵活运用需要建立在对问题自身的本质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当然,借助换元有利于我们将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化,提高思维效率.
参考资料
数学方法简介
所谓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行为方式中所包含的可操作的规则或模式.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了许多运用数学思想的手段、门路或程序.同一手段、门路或程序被重复运用了多次,并且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成为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数学方法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二是精确性,即逻辑的严密性及结论的确定性;三是应用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数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二是提供数量分析及计算的方法,三是提供逻辑推理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数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的强化正好是相辅相成.在中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基本数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逻辑学中的方法.例如分析法(包括逆证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穷举法(要求分类讨论)等.这些方法既要遵从逻辑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又因为运用于数学之中而具有数学的特色.
(2)数学中的一般方法.例如建模法、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象法(也称坐标法,在代数中常称图象法,在我们今后要学习的解析几何中常称坐标法)、比较法(数学中主要是指比较大小,这与逻辑学中的多方位比较不同)、放缩法,以及将来要学习的向量法、数学归纳法(这与逻辑学中的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等.这些方法极为重要,应用也很广泛.
(3)数学中的特殊方法.例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加减(消元)法、公式法、换元法(也称之为中间变量法)、拆项补项法(含有添加辅助元素实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因式分解诸方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这些方法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2.3.3活动组织方式
本活动的组织首先由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最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在进行讨论后由教师点拨提升.
2.3.4活动评价方式
从两个方面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分别是过程性评价和效果性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方式.
学生根据过程性学习评价表和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自评,并完成学习效果测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生课上的探究情况和完成学习效果测试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2.3.5所需学习资源
2.3.6所需学习时间
20分钟.
四、学习评价
效果测试题1.分解因式:(x2+x-2)(x2+x-12)+24.
2.分解因式:x4+2002x2+2001x+2002.3.解方程:.
参考答案:1.设a=x2+x,则原式(a-2)(a-12)+24=(a-6)(a-8)=(x-2)(x+3)(x2+x-8).2.解:设2002=a,则2001=a-1,
原式=x4+ax2+(a-1)x+a=(x4-x)+a(x2+x+1)
=x(x-1)(x2+x+1)+a(x2+x+1)
=(x2+x+1)+(x2-x+a)
=(x2+x+1)+(x2-x+2002).3.设,原方程可化为:y2+y-30=0,得y1=5,y2=-6(舍去),即:,∴x=4.
五、工具和方法
拓展资源、资料:
①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②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
④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⑤一元高次方程:一个整式方程经过整理后,如果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大于2,这样的方程叫一元高次方程.
本子主题的探究方法是先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4人,设组长1人,负责组员内的任务分工和活动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