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

合集下载

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时代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背景
西汉一直认为和亲是屈辱的,加上匈奴时常侵边, 武帝时期西汉展开反击。 文景之治为这场战争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武帝的雄才大略得以施展。

过程
《汉书》曰:“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 匈奴,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捕首虏甚 多。”“祁连山即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故曰祁连山。焉 支山即燕支山也。” 《十道志》曰:“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 乃作此歌。”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 不蕃息。 ——《史记·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霍去病
汉武帝功绩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 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 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坛,礼百神, 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 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 以养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武帝纪赞》
汉武帝从“无为”到“有 为”
1、主导思想:
从“无为”到“有为”
政治上: 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思想文化上的统治 思想上 : 2、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民族关系上: 各民族紧密联系
三次发动对匈奴战争 设置河西四郡(目的、名称、作用)
三、西汉的盛世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表现 ① ② ③
农业生产已达到较高水平
作用
疆域辽阔,影响远播,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史记· 平准书》
农业生产
三腿耧车
代田法 ——用力少得谷多
代田法是西汉中期农学家 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 方法。其方法是把田地开成一 条条宽深各一尺的沟和垄,沟 和垄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因 此称为“代田”。 将种子播种于沟中,等到苗 发芽长叶以后,便在中耕除草 的同时,将沟两边的垄土,耙 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这样便 能起到防风抗倒伏,抗旱的作 用。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在西周和秦朝,统治者是采用什 么措施对地方实行管理的?
分封制和郡县制
汉初又采取什么措施?
秦朝 西周
郡县制 分封制 郡国制
西汉
刘邦共分封了七个异 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 在王国内可以自行颁布 法律,任免官员,自征 租赋,自铸钱币,自集 军队。
目的:巩固汉朝的统治
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玉2498片,金线1100 克)
思想文化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诸子百家思想参考:民贵君轻、无为而治 (汉初)、忠君爱国、平等博爱。
把那些家伙都赶 走就清净了。
董 仲 舒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 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 我心神不宁啊!
董仲舒会向武帝推荐哪几项思想?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诸侯王
诸侯王诸Βιβλιοθήκη 王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 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 其他子弟,建立侯国,这叫“推恩令”。
核心内容
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
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 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 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三国演义》开篇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汉武帝(前157年—前87)年, 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7岁时被册 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 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 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 帝。

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与王莽的改革

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与王莽的改革

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与王莽的改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而汉武帝时代被认为是集中国力,推行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阶段。

然而,在汉武帝之后,王莽上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改变中央集权的格局。

本文将探讨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的特征以及王莽的改革举措。

一、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的特征在汉武帝时代,中央集权体系逐渐形成,并表现出以下特征。

1. 统一的法律制度:汉武帝时代,制定了一系列普遍适用于全国的法律法规,形成了统一的法律制度。

这一制度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一的统治。

2. 县官制度的改革: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对县官制度进行了改革。

他设立了郡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一系列的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担任县官,以确保地方行政的效率和统一。

3. 中央任命地方官员:在汉武帝时代,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了地方官员,取代了原来由地方世族或豪强自行选拔的制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确保中央政府的权威。

4. 丞相的权力加强:汉武帝时代,丞相的权力得到了加强,在中央政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丞相成为了汉朝政治的核心人物,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和行政职责。

二、王莽的改革举措然而,在汉武帝之后,王莽上台后试图改变中央集权的格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1. 取消丞相职位:王莽废除了丞相职位,改变了汉武帝时代丞相作为中央决策核心的地位,将权力重新集中在皇帝手中。

2. 建立摄政制度:王莽建立了摄政制度,以摄政王的身份执掌国家大权。

这使得中央集权更加强化,降低了各地方势力的影响。

3. 地方行政改革:王莽对地方行政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统一了地方行政体制。

他还增设了都尉和长吏,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 改革经济制度:王莽试图通过改革经济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

他推行了平均地权制,取消了土地私有制,以确保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力度。

三、中央集权与王莽改革的影响汉武帝时代的中央集权体系为后来的王朝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为什么被称为汉武盛世?

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为什么被称为汉武盛世?

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为什么被称为汉武盛世?本文导读:汉武帝作为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可谓名垂千古,他治理下的时代也被称为“汉武盛世”。

汉景帝刘启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

在政治上,汉武帝刘彻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

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

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霸王道杂之”,但汉武帝刘彻时期对儒家的采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

据记载,汉代边防军的最低工资是每月600钱,而军区司令级则高达每月16000钱。

按物价折算,其军饷相当于今天的月薪4800元到12.8万元。

薪水之外还有补贴:刘彻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

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征服中亚大宛国,西域臣服,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武帝时期奠定了汉地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

高中历史:3.9《汉武帝时代》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

高中历史:3.9《汉武帝时代》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
——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 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 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 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请问:
——司马光《资治通鉴》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汉武帝的看法?
——《汉书》
丞相权力较大,皇权受相权的制约较大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创内外朝制度 ——皇帝近臣决策,丞相等执行
“擢(按:选拔)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 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等,并在左右。 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 多事……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 便宜。上(按:即指汉武帝)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 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按:屈服)
颜师古注曰:“中,谓天子之宾客,若严助之辈也; 外,谓公卿大夫也。”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一、从“无为”到“有为” 2.创刺史制度
a:在全国设置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b:刺史每年八月出巡,监察官吏,抑制豪强。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 c:刺史制度的设—立—,—加《强汉中书央·百对官地公方卿的表监》督 和控制,是地方制度与监察制度的重要发展。
吴楚七国之乱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 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 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 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 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 矣。”于是上从其计 。
——《汉书·主父偃传》
中央政府
诸侯王
郡县
诸侯王 列侯 列侯
郡县
诸 列列 侯 王 侯侯

[论文]汉武帝时代

[论文]汉武帝时代

第九课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进取,积极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影响远播,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1.知识与技能知道“内朝”与“外朝”、刺史制度、“推恩令”的内容;知道西汉设五经博士和太学;知道赵过的“代田法”以及西汉王朝在周边设立的行政机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原因和内容。

通过学习“西汉的盛世”,掌握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不同视角分析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之一的原因。

通过“探索与争鸣”,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献选读”,理解汉武盛世气势恢弘、成效卓著,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懂得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汉武帝“儒表法里”的治国方略,懂得灵活的治国策略的重要性。

●从“无为”到“有为”1.从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和无为而治导入新课,提问:什么叫“有为”?为什么要“有为”?分析清静无为思想反映了汉初社会疲惫、人心思安的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富日臻富厚,西汉社会的主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锐意进取,积极有为,使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进而指出:社会的主导思想是社会实际状况的反映,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2.提问:汉武帝怎样“有为”?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汉武帝采取的新政策。

结合课文小字,梳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其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形成了“内朝”或“中朝”;创设刺史制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推恩令”,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l进而指出:这是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结合“知识链接”,梳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如采用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黄老刑名等百家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郡县的学校也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

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时代

一、汉武帝时代出现的背景
一、汉武帝时代出现的背景:
1、社会经济的恢复和财富日臻丰厚 2、“无为”不再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汉武帝即位后,汉的治国方略发生变化; 由此,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汉武帝时代的特征
二、汉武帝时代的特征
1、政治方面: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中央 ②地方
裁抑丞相职权、启用亲信近臣 建立内外朝制度 (皇权与相权之争)
汉朝赢得了这场 战争,同时付出了很 高的代价。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 为”的豪言壮语,响 彻千年。霍去病墓前 的马踏匈奴,气象雄 浑。
战争牺牲了 无数战士;战争中 培养了著名将军, 卫青、霍去病、李 广等,彪炳史册。
骑马武士纹铜牌
《罪己诏》: “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 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 下者,悉罢之。”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 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 武备而已。”
武帝不再任外戚为相,而以出身卑微的文 士为相,抑低丞相的贵族身份。他频繁任免丞 相,在位54年,先后用相12人,其中除4人在 任上正常死亡之外,有3人被免职,2人有罪自 杀,3人下狱处死。
君权与相权的消长变革,由此而渐成趋势, 直至隋唐又成一中央政府新格局。
皇 帝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外朝
﹒元帝纪》
儒学的境遇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 了。 ——顾颉刚
北方:三次出击匈奴,大体解除匈奴威胁

汉武帝时期的科技进步中国古代科技的黄金时代

汉武帝时期的科技进步中国古代科技的黄金时代

汉武帝时期的科技进步中国古代科技的黄金时代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汉武帝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黄金时代。

一、农田灌溉技术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农田灌溉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发展。

通过改造河流、挖掘渠道、修建水库等手段,有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了灌溉青铜铸牛,这是古代灌溉工程的杰作。

通过铸造大型的青铜牛身,然后从其口中引出水流,可以使水流到达更远的地方,实现了大范围的农田灌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二、造纸术的进步汉武帝时期,造纸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在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粗糙的纸张,但汉武帝时期,纸张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改进。

在当时的汉朝,人们利用麻皮、树皮和鱼网等材料制作纸张,纸张质量大大提高,成为重要的书写和阅读工具。

这对于文字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汉族文化得以繁荣。

三、铁器制作技术的进步汉武帝时期,铁器制作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

铁器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逐渐增多。

铁制农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外,铁制武器的使用也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顶峰,铁制兵器的出现使得汉朝的军队更为强大,为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文化科技的繁荣汉武帝时期,文化科技得到了繁荣与发展。

汉武帝下令编撰了一些重要的史书,如《汉书》和《史记》,对于记载和保留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太学,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和学者。

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著作。

在医学方面,汉武帝时期还出现了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农田灌溉技术得到改进、造纸术进步、铁器制作技术提高以及文化科技的繁荣,都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武帝的推动与支持使得中国的科技水平在古代世界中处于领先地位,奠定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

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述

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述

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概述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来数百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概述。

一、农业经济的繁荣在汉武帝时代,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

首先,他实行“推恩令”,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降低了土地的租金,从而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他重视水利建设,修筑了大量的灌溉渠道和水利设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此外,他还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如耕种方法和种植技术等,使农业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除了农业经济之外,汉武帝时代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手工业成为当时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在手工业方面,陶瓷、纺织、铁器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

商业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增加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流和贸易活动也日益繁荣。

汉武帝大力推行“开发边疆”的政策,扩大了疆域,促进了各地产品的流通。

三、官方经济的强化在汉武帝时代,官方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汉武帝通过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对一些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

例如,他实行铁铜专卖制度,由国家专门负责铁器和铜器的生产和销售,从中获取大量的收入。

同时,他还推行木材经营和盐铁专卖的政策,使得官方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四、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变革汉武帝时代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和变革的时期。

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汉武帝推行了秦朝儒家思想,加强了封建制度的巩固。

他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建立了国子监和太学,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提升了社会的文化水平和道德风尚。

他还采取了改革措施,提高了官员选拔的标准,推进了官吏制度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综上所述,汉武帝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时期,农业经济蓬勃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官方经济强化,同时社会制度也取得了进步和变革。

中国古代的汉朝与汉武帝时期

中国古代的汉朝与汉武帝时期

中国古代的汉朝与汉武帝时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而汉武帝时期更是被誉为“千古一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汉朝以及汉武帝时期进行探讨,以揭示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建立者刘邦被尊称为汉高祖。

汉高祖赢得了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将秦朝推翻,随后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汉朝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统一了华夏大地,为后续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汉朝在政治上实行了君主专制制度,严格落实了皇帝的绝对权力。

然而,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和治理能力,汉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科举制度、任用人才等。

汉朝时期建立了丞相、大将军等官职,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央政府机构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汉朝在经济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推行农业专业化政策,提倡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推动了国内贸易繁荣。

汉朝时期还发展了农田水利、冶铁、纺织等手工业,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军事方面,汉武帝实行了军事积极防御政策,并对北方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

通过消灭了匈奴的势力,汉朝将边疆地区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并将疆域扩大到今天的西域地区。

在文化方面,汉朝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名家。

汉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达,对后来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朝还开展了历史研究,编纂了《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标志性的正史著作。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汉朝是一个伟大而辉煌的时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

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足轻重的成就,并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汉朝的贡献和影响将永远铭记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王朝——西汉王朝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正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汉武帝在位期间,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和改革,继承了前代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政绩,使西汉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朝代之一。

本文将介绍汉武帝时期的改革运动及其影响。

一、汉武帝期间的内部改革1. 设立丞相制度在汉武帝时期,他废除了前朝的三公制度,设立了丞相制度。

丞相是有御史大夫、卫尉、太常、御史、少府等人组成的府内官署,它是古代中国朝廷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丞相是君主的右膀左臂,负责处理政务、制定政策这样的事务。

而西汉丞相制的出现,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利,增加了朝廷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使得国家的财政经济以及战略安排有了更为高效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2. 敕令制度的改革汉武帝改革了敕令制度,废除了过度繁琐的祭祀仪式和礼仪,大幅简化了文件和法律文件。

这项改革对于减轻国家开支和减少官僚人力资金的浪费有着巨大的贡献。

此外,汉武帝时期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规定了惩罚措施和处罚标准,使得税收和人口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 推行征兵制度为了应对外部的攻击,汉武帝推行了征兵制度,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项制度的实施,使得西汉国家在外交、地缘政治等方面具有了更为强大的力量,也为贯彻汉武帝推行的大一统国策奠定了基础。

二、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政策1. 与匈奴的和平共处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外敌是匈奴。

为了缓解双方战争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损失,汉武帝采取了和煦之政,与匈奴签订了“外国奉表叙见时间协定”,即汉匈和约,最终与匈奴缔结了一段长达六十年的和平条约,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友好交流。

2. 派遣外交使者在汉武帝时代,中国向外界派遣使节进行外交活动,代表中国进行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派遣外交使者是中国古代外交的传统,而汉武帝时期是这项传统发展的高峰,使得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更为深入广泛。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 一种标准铜币,就是 五铢钱(统一货币)
西汉五铢钱
(3)思想文化上:
①采纳了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思考:汉武帝采纳的原因:
董仲舒
(董仲舒认为,皇帝的权威···和朝廷政令的推行。) ···
目的:统一思想,加强统治 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材料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 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君权神授” ) ——《春秋繁露· 为人者天》 材料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 (“独尊儒术”) ——董仲 舒《天人三策》
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转衰,公元9年, 外戚王莽乘机夺取了政权,建号新,此后,由于改
革失败,公元25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
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如“光武中 兴”),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 黑暗。最后,在农民军的打击下名存实亡,形成了军 阀割据状态。其中,曹操和袁绍的势力最强。
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思想文化上:
①采纳了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②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 地方设立官学。
3、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的意义: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 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4、王莽专权和东汉的兴衰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 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汉武帝时代的思想和文化

汉武帝时代的思想和文化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他宣扬儒家思想,委任许多有才干的人才,使得中国的文化在他的时代得到了较为显着的进步。

思想在汉武帝的时代,百家争鸣,那时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

汉武帝是儒家的狂热信奉者,特别是在方法论上。

同时,汉武帝也颇受道家思想的启示,最终糅合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带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

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已经在当时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他以为“学问王道,道者君之本也。

”“读书以观天下之纪,而兴彼大观之道也。

”更进一步,他把许多儒家学者推荐到了政府中,例如:尹文、韩安国和张汤等人。

此外,汉武帝还按照说唱经童子法,试图防止民间学习子母书。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束缚思想的范围。

他的观点与想象力十分广泛,勇于开创和亲自实践。

当外部接触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时,汉武帝给予了宽容和尊重,允许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他曾经派遣张骞、马援等一批使节到西域,增强了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

文化在文化方面,汉武帝的时代也呈现了相当显著的进步。

他下令开始修建了伟大的长城,保卫中国北方土地免遭其他侵略势力的入侵。

同时,他也投资建立了不少于4座宫殿、5项工程和教育机构,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汉武帝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

他曾经派遣使者到范阳区、龙城、但湖、余杭等地,搜集了中华传统的文化元素,并用于后来的教育和文学。

他还制定了《秦汉石简法》,大力推行以石板作为书写材质的文化形式。

此时的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例如《汉书》和《史记》。

汉武帝也信仰诗歌,他让作诗相关的活动得到广泛的支持,这些活动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此外,刘向的著作《列女传》等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也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

在文学方面,汉武帝的时代还出现了一位极为杰出的作家——班固。

班固著名的作品《汉书》是许多工作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最重要的一部历史书籍。

总之,在汉武帝的时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主要原因: ② 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变化导致统治思想的变化: 战国与秦朝,“封邦建国”体制崩溃,旧贵族的衰 落、法家正面肯定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主张实行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重农抑商,符合新兴地主利益, 因此,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到西汉中期, 新制度逐渐稳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也相对丰富, 从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农业经济与根深蒂固的 家族制度——出发,统治者转而提倡以“入世”态 度积极进取塑造人格,并以伦理道德来协调人际关 系,规范社会秩序的儒家势在必然。因此,儒家思 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西汉前期实际上是地主阶级 的一个探索思考期。
探索与争鸣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要全 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防止以偏概全;要观察历史人物的活动是 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 家的统一。 试以秦皇汉武为例说一说你对他们的评 价。
探索与争鸣
• 秦始皇与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封建帝 王,他们的建树对当时乃至于后世都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但在开创丰功伟绩的同时, 两位历史人物也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
二.呈现的内容
(五)国际影响上:汉文化影响远播的时代
通过丝绸之路,使汉文化远播异域,伊斯兰世界和欧 洲各国(主要是罗马共和国,当时称大秦)得益匪浅。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从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什么判断?
2.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 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变化:秦始皇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 法家思想。西汉初期,倡导“无为而治”, 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汉武帝时期, 变“无为”为“有为”,“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代盛世概述

汉武帝时代盛世概述

汉武帝时代盛世概述汉武帝时代(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87年),是汉朝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经历了政权的巩固与扩张,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本文将对汉武帝时代的盛世进行概述。

一、政权巩固与扩张在汉武帝统治下,政权得以巩固与扩张,使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实施了以“归政于民”的政策,削弱了诸侯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他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选官制度,建立官僚制度,加强监察制度等,使政权更加稳定。

此外,汉武帝还通过扩张战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他发动了多次战争,吞并了南方的南越国,西方的匈奴,从而将中国的疆域推至辽阔的新疆地区。

二、国力增强在政权巩固与扩张的基础上,汉武帝时代实现了国力的强大增强。

经济方面,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减税、赋役改革、兴修水利等。

这些政策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同时,汉武帝也注重发展军事力量,加强了边疆地区的防御体系,并且增加了军队的编制和装备。

这些措施使汉武帝时期的军队更加强大,为国家保卫和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文化方面,汉武帝时代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汉武帝的倡导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并且被制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这一举措促进了儒家经典的流传和研究,也为后来的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繁荣汉武帝时期也是社会繁荣的时代。

政治的稳定和国力的增强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减税、赋役改革等经济政策,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汉武帝也提倡农桑之间的关系,并积极推行开垦荒地的政策。

这些措施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社会的繁荣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各行各业的人才纷纷涌现。

综上所述,汉武帝时代是一个政权巩固与扩张、国力增强、社会繁荣、文化繁荣的盛世时代。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第9课汉武帝时代破题:时代的含义是什么?具有鲜明特色和重大影响的某一社会发展阶段。

什么是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即位后,一改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锐意进取,积极有为,西汉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

一.出现的背景1.汉初民生凋敝、人心思安,以“清静无为”为生活的准则2.汉初社会经济的复苏和财富的增长,引起统治者主导思想的变化3.汉武帝横空出世、雄才大略,改变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二.呈现的内容(一)政治上:是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时代何谓“无为”?无所作为何谓“有为”?有所作为1.措施(1)中央:内外朝A.内朝(中朝):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宫廷的决策核心,掌握统治国家的实权B.外朝: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没有管理国家的实权(2)地方:刺史制度、推恩令A.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官员到地方检察B.推恩令:准许诸侯王把封地分给子弟做列侯,使王国越分越小,没有力量对抗中央。

2.作用(1)加强皇帝集权,裁抑丞相职权;(2)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3)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思想文化上:是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汉初儒家思想已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二是汉武帝采用儒家名臣(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P3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P34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儒家的学术)1.措施(1)设五经博士,定儒学为官学(2)设太学,以选拔官吏(3)设郡县学校,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才2.作用(1)为儒家学者置身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2)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3.实质:“儒表法里”汉武帝的执政原则是“儒表法里”,儒学仅作为一种礼仪制度,起到维护皇帝权威和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儒学中的民本思想被屏弃了,而法家思想在皇帝之下大行其道,成为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人民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 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 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 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 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它各 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有什么
乙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有利于汉朝统 一思想,加强皇权,而且儒家的道德教化、个人道 德修养方面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想是千秋事 业。
请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评析 (1)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从史料分析中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代讲学图
儒家经典五经
汉武帝时建的太学礼堂
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甲同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不允许百家争 鸣,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所以,鼓励传播儒家思 想对中国文化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郡县制 分封制 (西周) (秦朝)
郡国制
(西汉)
晁错:“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 刘邦封王 七国之乱 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
景帝平乱
武帝推恩
诸侯 中央
图 一
加强控制
解除威胁
诸侯 中央
图 二
诸侯
诸侯
思考: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 “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削夺众诸侯, 推恩一妙计。 不费多少力, 再现大一统。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
西汉的建立
刘邦于 公元前202 年战胜项羽,建 立 汉朝 ,定都 长安 ,史称 西汉 ,刘邦 就是 汉高祖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 (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和东汉(25年 — 220 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想 •经过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获得天 一 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想
目的:
统一思想,保证皇 帝的权威,巩固统治
长安:太学 地方:官学
五铢钱
2.食盐和铁器的生产和销售收归中央
听 故 事
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大。 河间王刘德的声望很高,天下英雄豪杰都 争相投奔他。一次,汉武帝问他治国之道, 他对答如流,言谈中,还讲到历史上商汤 和周文王以小国得天下的事情。汉武帝听 后很恼火,用讽刺的口吻对刘德说:“商 汤以七十里取天下,文王以百里取天下, 河间王就好好努力吧!”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这种现象在西汉是怎么产生的?
3.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 (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董仲舒 4.汉武帝时,读书人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 儒学教育,必须到( ) A.洛阳B.咸阳 C.长安 D.成都 5.《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 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 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 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定都:洛阳
拓展延伸:
......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 稍逊风骚。 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只识弯弓射大雕。
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
。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
皇帝
监督和检举 (中央) 京师百官以 司隶校尉 及皇族的不 法行为。
地 方
刺 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刺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读史料思考: 论从史出 史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
使西汉王朝 出现了经济 发展、权利 影 集中、思想 响 文化趋于一 统的局面, 汉朝进入全 盛时期。
削弱封 国势力
政治 方面
推恩令
中央 地方
强化监 察制度
司隶校尉 刺史
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 铁生产,增加中央收入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人物:刘秀 (光武帝)
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 ;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君权神授
史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 矣。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积极)
(2)限制了其他各家学术思想,对学术发展不利。
-------(消极)
1.上图铜币叫什么?它是否是圆形方孔钱? 这种圆形方孔钱统一于哪个朝代?
2.上图铜币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汉朝中央要统一铸造货币?
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思想文 化方面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长安 地方
太学 官学
练一练: 1.汉武帝在位初年,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 的粮食和钱财,这说明了( )
A.生产力高度发达,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 B.封建政府征收重税,聚敛了大量财物 C.汉初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地主阶级的剥削消失,社会公共财富比较充裕
2.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几位汉初统治 者( ) 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政治上的稳定与社会的发展问题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国势最强盛
中文名:刘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西汉都城长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 政绩评价: 中国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杰出的政治家。首创年号纪年法。 主要成就:… …
பைடு நூலகம்
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 治 领 域 思 想 文 化 领 域 经 济 领 域
1.颁布“推恩令”
2.强化监察制度 (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和中央 设立司隶校尉)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1.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
目的: 削弱王国势力, 巩固中央集权 目的:
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和 对皇族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