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复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植树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5篇材料)

植树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5篇材料)

植树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5篇材料)第一篇:植树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植树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及种一周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巩固所学,理清思路,拓宽眼界,扩展知识面,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难点“植树问题”的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回忆“植树问题”的三种题型,及书中例题所用的公式,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多种方式、巩固、拓展知识(1)课件出示“两端都种”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一条马路长60米,在它的一边从头开始每隔1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 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师板书。

(2)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两端都种”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一题:小明从一楼爬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的速度,从一楼爬到六楼要用多少秒?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第二题: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从一端开始每隔12米种一棵,共种121棵,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学生分析题型,自己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显示学生的做题情况。

(3)课件出示“两端都不种”类型应用题的基础题型,让学生熟悉解题思路。

在相距50米的两楼之间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共种了几棵?(提示:因为在两楼之间种树,所以两端不种)a.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它是“植树问题”的哪种类型?公式是什么?师板书。

(4)利用公式变形解决“两端都不种”这种类型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个木工用锯子锯一根15米长的木条,都锯成3米长的短木条,需要锯几次?学生自己思考这是哪种类型,动手做题,利用反馈系统学生选择和自己答案相同的选项。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第117—118页。

二、教材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

六、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教师组织学生认识手中的间隔,并认识它们存在的规律“间隔数+1”(二)探究新知:1.队列问题:出示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中存在间隔,通过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形式总结人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并出示课题。

2.植树问题:(1)体会“化繁为简”思想:问题导入: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又遇到难题了:在全长126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样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树呢?突出矛盾:数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导学生转换较小的数。

明确思想: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板书:化繁为简)(2)设计三种植树方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画一画的形式,同桌两人合作设计植树方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7页例1及第118页做一做。

2.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彩笔。

2. 学具准备:学生尺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公路两旁植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让学生想象在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3)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长度的直线,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一条5米长的直线,每隔2米植一棵树,需要植几棵树?3.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要栽树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2. 引导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其他数学问题,如: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两端都要栽树,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3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选13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1《植树问题》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实际问题中的内容。

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敞开情况下的两头植、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

这些内容是奥数中出现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学生即能学会,还要学的轻松呢,我反复研读教材,分析^p 学生。

《课标》中提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假设干间隔,由于道路不同、植树要求不同,道路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基于以上考虑,我把目的制定为:知识与技能:利用线段图理解两段要植和两端不植两种情况下棵树、间隔数和总长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动手理论发现这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究、猜测、试验、交流、归纳运用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探究两端都植的规律时安排了动手操作,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活动的设计是这样的:出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一条公路长〔〕米,每隔5米植一棵〔两端都要植〕,需要多少棵?让学生自己确定这条路的长度,从而探究出两端都要植时的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要求是这样的:设计:全长〔〕米,每隔5米,有〔〕个间隔,种〔〕棵树让学生独立考虑,画线段图,填表,汇报。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7《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总结的能力,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下,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课件呈现“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说说环保小卫士应该做些什么?引入植树。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1:在一条直线上,间隔5米栽一棵树,如果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从第1棵到第100棵树之间一共有多少米?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小树,实际操作一下,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1--2 2--3 3--4 4--5 5--6100-99 99-98 98-97 97-96 96-95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数比棵数少1。

(2)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出示例2: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隔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4.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5. 课后作业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要栽:棵数=间隔数 1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两端都要栽:棵数=间隔数×2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了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但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运用转化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在一条首尾封闭的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的数学模型。

2、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有效方法以及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的基本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师:在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还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来帮助大家一起回顾这些知识?生: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可以分成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两端都不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少1;一端栽一端不栽时,棵数和间隔数相等。

师: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是怎么做的?生: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师: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另一种情况。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再现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情况,以及“猜测──验证”的方法和“从简单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将规律应用于复杂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为本课新知内容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出示情境,展开探索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

池塘的周长是120m,如果每隔10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师: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植树问题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不同之处在于前面学习的是在线段上植树的问题,这道题是在一个圆形周围植树。

师:线段是怎样的?圆形又是怎样的?生:线段是直的,圆形是一条曲线。

师:一条什么样的曲线?逐步引导得出: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

生:相同之处是,都是已知长度和间隔距离。

师:你能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汇报。

(略)2、概括归纳,形成模型师:大家想到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生:画图。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植树问题整理复习》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植树问题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提问:植树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植树问题?二、新课内容1.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合作交流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植树问题。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强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以及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植树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这一课的主题是植树问题,其背景介绍如下: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气候变化催生了沙漠化、森林减少、干旱等问题,而植树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对植树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带领他们为守护地球,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听懂并理解有关栽植、生长和照顾树木的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基本的算数知识,带单位计算植树量和植树面积。

3.能够热爱环境,认识到植树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传授树木的基本知识在这一环节,我们首先需要向学生传授树木的基本知识,包括树木的生长环境、如何栽植、如何照顾等。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逐步传授树木的知识。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会给学生一个小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和了解一种树木的基本情况,并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

2. 运用算数知识计算植树量和植树面积在学习树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会引导学生运用算数知识,带单位计算植树量和植树面积。

这一环节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好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运用学过的算数知识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提问:如果我们要在一片10亩的草地上每平方米栽植100棵树,那么需要栽植多少棵树?需要使用多少土壤?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的单位换算和植树面积以及数量的计算。

3. 以实际行动,参与植树活动在课堂的最后一环节,我们将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植树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树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深入体验到一棵树从栽种到成长所需要的一切。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环保意识的认识普遍较为薄弱,这导致他们对植树这一主题缺少足够的兴趣。

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前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他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和对环境的热爱。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3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一复习《植树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画图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三种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直尺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①理解题意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可用线段图表示)1、学生试解答2、用小棒检验3、说一说你的想法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
-理解直线植树和环形植树的基本计算方法。
-掌握解决复杂植树问题(如长方形植树、不规则图形植树)的策略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具体细节如下:
-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直线段植树计算公式(棵数=线段数+ 1)和环形植树计算公式(棵数=环形周长/树间距)。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实际案例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植树问题的应用,这样的实践活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小组讨论的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到不确定。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分析长方形和不规则图形植树问题的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包括:
-对植树问题中“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理解和区分。
-在复杂情况下,如何正确运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整理复习》教案,本节课将针对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综合应用”章节的植树问题进行深入复习和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回顾“直线植树”、“环形植树”两种基本情况的计算方法;讨论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植树问题,例如“长方形植树”、“不规则图形植树”等;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同时,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应用。

难点:理解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际意义;(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引出植树问题。

(2)新课讲解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 1;只栽一端时,植树棵数=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校园里的树木、公园里的花坛等,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解决一个植树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植树问题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2.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2)课堂时间有限,小组合作环节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问题,可以增加课堂提问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植树问题;(2)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调整,保证小组合作环节的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如间隔、植树棵数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中的基本概念2. 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3.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4. 植树问题的拓展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中的基本概念,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植树问题的拓展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植树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如间隔、植树棵数等,并举例说明。

3. 探究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具体的植树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4. 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讲解解决方法,如等差数列求和、一元一次方程等。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公园、校园等地的植树棵数。

6.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植树问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涉及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实际应用,这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在解决植树问题时,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7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7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7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年级五下册“数学广角”的资料,以前被演绎出了许多经典课例。

因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认真地研读了很多课例,普遍采用了“学生独立探究(或分组探究)、反馈交流、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

并将“三种状况”的区分以及相应的计算法则(“加一”“不加不减”“减一”)看成一种“规律”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从而能在应对新的类似问题时不假思索地直接加以应用。

同时在这些课例的反思中,我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学生能找到规律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规律,不能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进行知识链接。

透过对教材和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料的深入解读,我认为“植树问题”就教学而言,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一、明确引出“间隔数”与“棵数”这两者的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的状况,即“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与“两端都不栽”,使学生真正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总结出相关的计算公式“颗数=间隔数+1”,并透过公式帮忙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这一解题模式。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处理得比较好1、这节课主线明朗清晰,即从生活中抽取植树现象,并加以提炼,然后透过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2、我注重教学资料的整体处理,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重构,设计的例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的设计,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用心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让。

3、植树问题的思维有必须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必须的难度了。

所以,我让学生根据示意图用算式来表示出植树的棵数,学生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透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

4、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巩固练习之后,我以图片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相似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内含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能够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好处。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第【1】篇〗《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本节课我把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载,三种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讲解。

在教学中,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

然后引出间隔一词,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空”在数学里叫间隔。

在讲解过程中,我只讲解了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小组探究,究竟可以栽多少棵,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根据小组汇报结果,发现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针对不同类型题目进行巩固,最后指生谈收获。

优点:本节课采用了小组探究,最终班里的各个小组都探究出最终三种情况,可见小组探究是合理有效的。

本节课使用了自己制作的小道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以及发现规律。

本节课三种类型课程一起讲解,具有挑战性,也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讲解时先讲解只栽一端的情况,通过道路展示,学生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也就是棵数=间隔数。

通过这种情况,学生容易发现和归纳出另外两种,两端都栽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关注植树问题和生活中的练习,注重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

例如:楼梯、挂灯笼、公交车站牌、斑马线等生活实际问题。

练习题的设置采用不同的类型,循序渐进,比较合理。

缺点:在讲解过程中,因为要讲解三种情况,语速有点过快。

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在讲解时针对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没有请学生举例说明你在哪里见过。

数学源于生活,而我在讲解时忽略此处知识点和生活的联系。

对于在栽一端情况,有道路的一端是湖等,对于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可以结合实际,在教学楼之间植树。

这样学生理解更深一层。

导入时间太短,应该增加,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由于内容比较多,会感觉整体课堂进度比较快。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3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动手种树,初步感知1、创设情景,理解题意[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2、设计方案,动手种树师:了解了已知条件,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小组,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

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

(小组活动)3、反馈交流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 (5棵,4棵,3棵)(1)两端都栽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我们先从棵数最多的说起吧!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5棵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小组展示、交流设计思路)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师:他们小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这里他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树的?根据他们的设计,一共需要5棵。

(2)只栽一端师:哪个小组设计的是需要4棵的? 小组展示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思路) 师:他们的设计符合要求吗?(3)两端都不栽师:有的小组只要3棵就能完成要求,他们是怎样设计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9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9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

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

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种下去……是不是很麻烦?教师:为什么觉得很麻烦?学生:因为100米里面有20个5米,太多了。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五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五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五篇篇一: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

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数学《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作的机会”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设计流畅简单易懂。

整节课设计基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在这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

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在*作中感悟,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得出结果。

学生的思绪一下打开了,最后出现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两头都种,有5棵数。

这样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绿*。

第二种有3棵,头尾都不种。

因为节约成本。

第三种有4棵。

种头不种尾;或者相。

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二、注重实践体验探究。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

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1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13篇)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教学反思(优秀1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希望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编辑sky帮家人们找到的13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

数学《植树》教学反思篇一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较头痛的一环,因为它本应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在教学上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仅仅就题讲题,只考虑到它的解题方法、步骤而不考虑它的应用性,所以导致本应是妙趣横生的应用题成了许多老师、学生心中的棘手题。

本月教学的《植树》一课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部分案例: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北方春天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风沙大、干燥。

师: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呢?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树木被破坏。

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生:植树造林。

师:你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吗?生:想。

(生积极踊跃)师:现在学校想组织植树造林,涉及到哪些须解决的问题?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小组觉得首先应该决定到哪儿植树?生2:我们小�生3:还有要知道栽什么树较好。

生4:要想好怎样去的问题。

师:你们想得可真周到,现在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且完全没有以往应用题教学的沉闷严肃,就是因为我抓住了环境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学生们感到自己能为环保做一些贡献他们才十分的高兴,能够非常积极地解决植树中的几个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家庭入手,从学生周围环境着眼,是我们对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几点感悟。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深入,所选择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不论怎样,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2023年《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

2023年《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

2023年《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1《植树问题》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数形结合、化繁为简、植树模型、一一对应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与南雅小学教研同行中我执教了《植树问题》第一课时内容。

现对该课作如下反思:1、异中求同,构建模型、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当为生活服务”学生在探究完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的手指、教室的灯、桌子的摆放、路灯的安装、站队等问题,直观地相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像,但是只要擅长视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像,从而构建植树模型。

并依据植树模型,应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回来于生活。

2、动手操作,视察对比,发觉规律。

通过画线段图在“20米、30米、40米的小路上植树的动手操作,使课堂成为充溢活力的自己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使学生完整的体验“植树”这一实践活动。

从学生的展示来看,虽然得出的间隔数,棵数不相同。

但通过视察对比发觉:不同中存在共性,即:两端都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规律。

3、渗透思想,驾驭方法,体验价值。

闻名的数学家波利维亚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觉”。

因为这种发觉理解最深刻,也最简单驾驭其中内在规律的联系。

通过在画图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觉得画到100米很麻烦,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从简洁的问题探讨起,发觉规律后再来解决困难的问题。

从而渗透了化繁为简、数形结合、建模、一一对应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猜想——化繁为简——画图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思索方法和将困难问题——简洁问题——发觉规律——解决问题的探讨方法。

使学生体验到“抽象问题直观化”,“困难问题简洁化”等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三种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画图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三种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习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间隔数和棵数,求路的长度。

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春季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

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

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造成站位过高的局面。

今后的教学中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更方面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