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土壤水说课材料
(土壤学讲义)第5章土壤水
第五章土壤水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第二节土壤水的能态第三节土壤水的运动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分类型(一)吸湿水(紧束缚水)1、定义:由于固体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对空气中水汽分子的吸附力而被紧密保持的水分。
2、性质:其厚度只有2-3个水分子层,无溶解力、不导电、不能自由移动,也不能为植物利用。
3、大小:决定于土壤质地、腐殖质等影响决定于大气的湿度和温度当空气相对湿度达95%—100%时,土壤吸湿水量可达最大值,这时称为最大吸湿量。
(二)膜状水(松束缚水)1.定义:指当吸湿状态土粒与液态水接触时,还可再吸附一层很薄的水膜,称其为膜状水。
2.性质:其厚度可达到几十个水分子,部分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移动极为缓慢。
3.大小:决定于土壤的比面以及土壤溶液浓度。
膜状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最大分子持水量。
(三)毛管水1、定义:由土壤毛管孔隙的毛管引力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2、类型:(1)毛管上升水定义:指地下水随毛管上升而被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为毛管上升水。
最大水量称为毛管持水量。
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位有水压联系:地下水位适当作物吸收地下水位过深作物不能吸收地下水位过浅作物受湿害(2)毛管悬着水定义:指在地下水位很深的地区,降雨或灌水之后,由于毛管力保存在土壤上层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悬着水。
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
性质:毛管水是土壤中可以移动的、对植物最有效的水分,而且毛管水中还溶液解有可供植物利用的易溶性养分。
大小:与土壤质地、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状况有关。
(四)重力水定义:指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水分受重力支配向下渗透,这部分水分叫重力水。
土体全部孔隙都充满水,这时土壤含水量叫饱和持水量(全持水量)。
二、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一)质量百分数即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勤。
(二)容积百分数即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操作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
土壤学——5 第五章土壤水
d q K ( m ) dx
土壤水分运动
非饱和流导水率(unsaturated hydrolic conductivity)
土壤水吸力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分运动
饱K(m)为非饱和导水率,
– d/dx为总水势梯度.(water potential gradient)
土壤水能态
一般只能测定8万帕 以下的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能态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 目前尚无法从理论上推导出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吸
力或基质势之间小关系,只能用实验方法获得水分 特征曲线。
S = a b
S = a (/s) b S=A (s- ) n/ m
土壤水能态
土水势及其分势
水 流 向 何 方 ?
土壤A砂土10%
土壤B粘土15%
标注土水势的优点
土壤水能态
土水势及其分势
– 基质势(m) ***
负值,当土壤饱和时最大=0. 土壤含水量越高,基质势也越高。
– 压力势(p)***
正值。只有当土壤水分饱和时才有压力势在不饱和土壤中 压力势为0.饱和土层越深,压力势越高。
土壤表面形成干土层。在此阶段,蒸发面不是在地
表,而是在土壤内部,蒸发强度的大小主要由干土
层内水汽扩散的能力控制,并取决于干土层厚度, 一般来说,其变化速率十分缓慢而且稳定。
– 3.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
– 4.秸秆还田时,配施适量的N肥可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过程(
– 5.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
) )
– 6.容重和孔隙度只表明土壤的松紧状况,而不表明孔隙分布( – 7.砂土松散容重小,粘土紧实容重大(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作用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第三节 土壤发育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 • 土壤母质• 气候因素• 生物作用• 地形地貌• 时间• 人类作用一、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形成因素又称成土因素,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作用力、条件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 土壤发生学说(soil g enesis t heory)认为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岩石风化成母质,再由母质演化成土壤。
五大成土因素• 五大成土因素:• 19世纪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Dokuchaev, 1846-1903)通过对俄罗斯大草原土壤的调查,提出土壤的五大成土因素,即:– 气候-climate– 母质-parent material– 生物-biology– 地形-topography– 时间-time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 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愈大。
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岩石类型• 岩浆岩:溶化岩浆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冷却凝固的岩浆• 沉积岩:由悬浮液或溶液沉淀形成的物质 • 变质岩: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改变的岩石地质大循环 (Reeves, 1998)风化壳• 处于岩层上部,岩石破碎形成的碎屑物 • 可以直接由下层岩石形成• 也可从别处搬运而来• 厚度不一成土母质• 风化壳的上层已发生许多变化 • 下层最初的风化壳即为土壤母质 – 未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经搬运的风化壳母质• 冰碛物• 河流沉积物• 湖泊沉积物• 风成物• 崩积物冰碛物• 冰川搬运和沉积的碎屑物质• 不均一性,大小混杂、缺乏层次性河流沉积物• 由水流沉积而成,包括冰川溶化水• 砾石、砂粒和粉粒,圆形、大小规则、层次分明湖泊沉积物•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通常缺乏大块砾石风成沉积• 大小规则、层次分明,中细砂粒或粉粒崩积物• 大小混杂、缺乏层次,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二、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气候大区年干燥度自然景观湿润<1.0 森林半湿润 1.0~1.6 森林草原半干旱 1.6~3.5 草原干旱 3.5~16.0 半荒漠极干旱>16.0 荒漠据《中国自然地理》(1981)湿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 根据土壤中水分收支情况对物质运移的影响,可分以下几种土壤水分类型:①淋溶型水分状况: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非淋溶型水分状况:蒸发量略大于降雨量,部分淋溶③上升水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差额由地下水补充,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如果地下水达不到地表,而只能达到剖面中部,则称为“半上升水型”水分状况。
土壤学第五章土壤水61页
18
3. 水层厚度(水mm) 即在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水分的厚度毫米数。 水 mm=水v% × 土层厚度 优点:与气象资料和作物耗水量所用的水分表示方法
一致,便于互相比较和互相换算。 例: 容重为1.2g/cm3的土壤,初始含水量为10%,
田间持水量为30%,降雨10mm,若全部入渗,可使多 深土层达田间持水量? 解:先将土壤含水量水w%换算为水v%
土粒
毛管 上升 水示 意图
地下水位
(2) 毛管悬着水(capillary suspending water)
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 的水分,好象悬在土壤中一样。
土粒
毛管 悬着 水示 意图
4. 重力水 (gravitational water)
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主
第五章 土壤水
主要内容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2.土壤水的能态 3.土壤水的运动 4.土壤中的溶质运移
教学目标 与要求
1.掌握土壤水的各种概念、各种水分常数; 2.弄清土水势的定义及其各分势; 3.重点掌握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4.弄清饱和流和非饱和流的区别。
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
4
2. 膜状水 (membraneous water)
土粒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围形成连续水膜。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保持的力较吸湿水低,6.25~31atm,密度较 吸湿水小,无溶解性;移动缓慢,由水膜厚的地 方往水膜薄的地方移动,速度仅0.2~0.4mm/hr。 膜状水对植物有效性低,仅部分有效。 3. 毛管水 (capillary water)
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2节《土壤》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土壤》。
第五章讲述植被与土壤。
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主要有哪些植被类型?如何识别主要的植被?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形成?观察土壤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本章内容包括两节,讲述植被与土壤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尤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土壤,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9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的第二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探究形式阐述如何观察土壤。
然后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和活动形式阐释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案例形式阐述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本节内容分为“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三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等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掌握观察土壤的方法;2.了解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3.明白土壤的功能及如何养护。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土壤的观察,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功能及养护,明白土壤与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土壤学分章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理论基础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7.写出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目前,从火星上取回的岩石碎屑物化验样品,被确认有土壤遗迹。
3.()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4.()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5.()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6.()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7.()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2. 土壤肥力3. 土壤剖面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5. 请列出至少5位中外著名的土壤学专家,并简要说明其主要贡献。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一、填空1.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
2.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
3.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4.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二大类。
5.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6.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7.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8.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三类。
土壤学课件(第五章)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二)土壤氮素含量 1. 土壤氮素含量 耕作土壤:耕作层(0.05%-0.5%) 心土层、底土层(0.02%) 草地、林地:0.5%-0.6%。
表5-1 我国不同地区耕层土壤氮素含量状况
地区 东北黑土地区
蒙新地区 青藏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黄淮海地区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防止土壤氮的损失 “南铵北硝”。水田土壤不施硝态化肥和避
免频繁的干湿交替。氮肥深施覆土,碱性土少施 碳铵。
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1.有机氮的矿化(氨化) 氨基化——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
氨基化合物。
氨化——简单的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NH3/NH4+)
2.铵的硝化
NH4+→NO3-分两步
亚硝酸微生物
2NH4++3O2
2NO2-+2H2O+4H+
硝酸微生物
土壤学
2NO2-+ O2
2NO3 -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第五章 土壤养分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其它养 化肥养 分资源 分资源
沉降、灌溉 生物 固氮
植物需求
养分供应 土壤养分资源
废 生态 弃 环境 物 质量
有机肥
养分资源
挥
发
淋 洗
地下水
土壤学
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土壤养分:主要由土壤供给,植物必需的 营养元素。
土壤养分循环是“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维持生物生 命周期的必要条件。
土壤学课后题
土壤学课后题第一章土壤母质和矿物质一、名词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矿物。
四面体,在硅酸盐结构中,每个Si一般被4个O所包围,构成[SiO4]4-四面体,它是硅酸盐的基本构造单位。
八面体,是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
它是铝离子等距离地配上六个氧,三个在上,三个在下,相互错开作最紧密的堆积,配位形成八面体的形式。
同晶替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硅铝铁率,土壤黏粒中氧化硅和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又叫Saf值。
2:1型粘粒矿物,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二、思考题1、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岩石的基本单位。
土壤矿物按来源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经过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土壤很多物理、化学性质,如吸收性、膨胀收缩性、粘着性等都和土壤所含的粘土矿物,特别是次生铝硅酸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 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高岭石,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蒙脱石,2:1型的晶层结构,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伊利石,2: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间于高岭石与蒙脱石之间。
3. 矿物的SiO2/R2O3比值大小说明什么问题?土壤黏粒的氧化硅与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
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为硅铝铁率又称“Saf值”。
土壤胶体中SiO2/R2O3比值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学第5章
请注意:在不 同的情况下, 土壤总水势的 各分势组成是 不同的。
总水势: t=m+p+s+g
(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只包括 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
一般谈及的吸力是指基质吸力,其值与m相等,但符号 相反。
土 壤 水
第一节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是土壤重要性状之一,在测定许多理化性质如O.M,养分 含量,以及农田排灌方面都要用到。土壤许多测定数据,都是以干土为基 础的(即在105-1100C下烘干重),必须先测定含水量,将湿土换算成干土。
一、以水分重量占干土重量百分数表示---含水量(重量%) 土壤含水量(重量%) = (水重/干土重) x 100 = (W湿-W干)/W干 x 100 W湿=W干(1+含水量) W干=W湿/(1+含水量)
四、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
(一) 土壤入渗(soil water infiltration)** 一般是指水自土表垂直向下进入土壤的过程, 但也不排斥如沟灌中水分沿侧向甚至向上进入土 壤的过程。
影响因素:
一是供水速率, 二是土壤的入渗 能力 (入渗速率 —infiltration rate)
二、土壤持水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定义: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曲线
影响因素 •质地 •结构 •温度 •滞后现象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用途:
A、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 B、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 C、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 水分的有效性; D、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 水分 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土壤学第五章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量测定方法 1、烘干法(标准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中子仪测定土壤水分
(二) 土壤水分的定性测定方法
干:不凉手。砂土成自由单粒。壤土和粘 土起灰尘,或成自由的硬块。 潮:手摸有凉感。砂土略有粘结性,壤土 和粘土散成软的团粒。 润:手摸感觉很凉,加水不变色。砂土有 粘结性,壤土和粘土有可塑性。 湿(湿土):在手上留水痕。 透湿:水从土中流出来。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意义: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萎蔫系数和田间 持水量时,但土壤水吸力相似。达到萎 蔫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15atm或15bar, pF为4.2;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土壤水 吸力为0.3atm或0.3bar;pF为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 水力相差很大。对植物的有效性不同。
第二节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土壤绝对含水量 1、重量百分数: 土壤水分重量占烘干土的百分率。 意义:每百克干土中,所含的水的质量数。
一、土壤绝对含水量
2、土壤容积含水量 (1)单位容积土壤中水所占的容积。 注意:计算的基础是土壤的总容积。 (2)与质量百分数的关系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重量含水量*容重 (3)意义: 可反映土壤孔隙的充水程度,可计算土壤 的固、液、气相的三相比。
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主要教学目标: 1、了解土壤水对园林植物生长的意义; 2、土壤水如何存在于土壤中。 3、如何表示土壤水分含量的高低; 4、如何了解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5、怎么测定土壤的水分。 6 、园林土壤的通气性如何?如何影响植物的 生长,如何调节城市土壤的通气性性能。
主要内容
第四节 土壤水分的调节 4、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结 构、土壤松紧度、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 水分的入渗、流动、保持、排除以及蒸 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程 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水分状况。与气候 因素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是比较容易改 变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5、人为影响:主要是通过灌溉、排水等 措施,调节土壤的水分含量。
土壤学复习第五章
土壤学复习第五章第五章土壤水、空气与热量一、名词解释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二、简答题1.土壤液态水包括哪几种类型?2.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3.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哪些问题?5.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6.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一、名词解释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通气性;土壤热容量1.吸湿系数:干土从相对湿度近饱和的空气中吸收水汽的最大量,即吸湿水的最大量与烘干土质量的百分数2.凋萎系数: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3.田间持水量:降雨或灌溉后,多于的重力水已排出,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
4. 土壤水势:将单位数量的水,由力场中的一已知点,移至另一相应点(参比点)所必须做的功。
一般将在同一大气压下具有相同温度的自由水面作为参比点,其水势为零。
*土壤水势一般为负值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曲线6. 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及土壤内部允许气体运动的性能7.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度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二、简答题1.土壤液态水包括哪几种类型?1.吸湿水:无效水2.膜状水:对植物部分有效3.毛管水:土壤中最有效、最宝贵的水分4.重力水:“高度自由”的水分5.地下水2.土壤含水量有哪几种表示方法?1、绝对含水量(自然含水率%)重量表示法w = Mw/Ms * 100 (质量含水量=水的质量/105度烘干土质量)体积表示法θ= Vw/Vt * 100 θ = w * d (容重) (容积含水量=水所占体积/土壤总容积)厚度法Tw = Tt * θ (水层厚度=土层厚度*容积含水量)2、相对含水量土壤实际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100土壤实际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1003、土壤蓄水量(贮水量)Tw (mm) = Tt (mm) * θ (V%)土壤蓄水量(m3/hm2) = Tw (mm) * 1/1000 * 10000 (m2)3.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1)基质势(-):土壤固相物质(基质)对水分影响的量度2)重力势(+):由重力影响所产生的水势3)溶质势(-):由于溶液中可溶性盐分所产生的水势4)压力势(+):如气压势、静水压力势、荷载势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哪些问题?PF-θ曲线:土壤水吸力和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曲线*PF=log cm水柱三条曲线变化的趋势不同,这主要决定于土壤吸附表面的大小、总孔隙度及大、小孔隙(孔隙直径)的分布。
第五章 土壤水、热、气、肥及其相互关系土壤学课件
由于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 求,所以仍归为束缚水.并且部分可被植物吸收 利用,另一部分成为无效水.
<3>.膜状水达到最高含量时,称为土壤的最大分 子持水量,其值大小也说明土壤潜在的保持无效 水份的能力.
水: 土温高, 毛管水的运动速度加快, 土壤供水力提
高. 气: 土温高, 水分蒸发加快, 土壤通气性增强, 土体
内氧气含量提高. 肥: 土温高, 微生物活性提高, 有机质分解加快, 有
效养分增多.
5. 土壤温度的农业调节:
调节目的:
a、提高土温, 控制土温在一个恰当的范 围, 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农业 生产.
土壤实际辐射损失热量 == 土壤辐射 一 大气逆辐射
土壤辐射: 地面覆盖 、 地面温度 。 大气逆辐射:大气密度 、 大气温度。
2-3 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体积的土壤, 当温度每增高或降低 土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表示 : Cv
卡/ Cm3 ·度
表达的意义:
表示土壤稳温性的强弱, 热容量大的土壤, 土温升高1度需较多的热才能升高, 稳温 性强, 反之, 稳温性弱.
2 . 土壤的热性质
土壤的热性质是指土壤对光和热的反 应特点.
包括土壤的吸热性、散热性、热容量、 及导热率.
2-1 土壤吸热性 指土壤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 表示方法: 吸收率 = 1 - 反射率
地表反射光强度 反射率 = —————————— ( % )
到达地表辐射强度
影响因素 : 土表颜色 颜色愈深, 吸热性愈强, 反之, 愈弱. 土壤含水量
水文学原理第五章习题教学文案
水文学原理第五章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土壤质地2.土壤结构3.土水势4.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5.土壤水分剖面 6.下渗7. 下渗率 8.下渗强度(容量)下渗曲线9.累积下渗曲线二、填空题1. 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称为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
2.图5-1 土壤质地三角形目前使用的土壤名称基本上都是根据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比重来命名的。
3. 某种土壤中砂粒占10%、粉粒占70%、粘粒占20%,根据图5-1的土壤质地三角形,则该土壤为_________________。
4. 土壤中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排列方向和团聚状态,或者土壤孔隙的几何形状与大小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5. 土壤的固体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土壤的干容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土壤的孔隙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土壤的容积含水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土壤中的水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力的作用。
10. 毛管上升高度与毛管的内径有关,其近似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土壤水存在的液态水分,根据作用力的情况,可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类。
束缚水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自由水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土壤基础达标练(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答案:C解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答案:B解析: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
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答案:B解析: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可判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故选B。
4.从图中可以得出(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岩土颗粒越小,孔隙度越大,A错误,岩土给水度随岩土颗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岩土持水度越来越小,故B、C错误,D正确。
5.降水量和强度以及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地下水最丰富的土壤类型是( )答案:C解析:给水度越大,地下水越丰富,在粗砂质土壤中,给水度最大,故地下水最丰富。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
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黄土高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答案:A解析:黄土与风力沉积作用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关。
7.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答案:B解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土壤学章节练习题第五章土壤水
第五章土壤水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田间持水量6、饱和含水量7、毛管水断裂量8、毛管上升水9、临界深度10、有效水11、无效水12、萎蔫系数13、质量含水量14、容积含水量15、相对含水量16、水深17、土水势18、基质势19、压力势20、溶质势21、重力势22、土壤水吸力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24、滞后现象25、土面蒸发26、水汽凝结27、入渗过程28、水的再分布二、填空题1、土壤含水量越少,土水势越______,土壤水吸力越______;相反,含水量越多,土水势越_______,土壤水吸力越_________。
2、数量法研究土壤水对水分类型的划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对植物有效性最高。
3、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灌溉的指标。
4、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
6、保墒措施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7、土水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___________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___________分势为零。
8、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土壤水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田间持水量6、饱和含水量7、毛管水断裂量8、毛管上升水9、临界深度10、有效水11、无效水12、萎蔫系数13、质量含水量14、容积含水量15、相对含水量16、水深17、土水势18、基质势19、压力势20、溶质势21、重力势22、土壤水吸力2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24、滞后现象25、土面蒸发26、水汽凝结27、入渗过程28、水的再分布二、填空题1、土壤含水量越少,土水势越______,土壤水吸力越______;相反,含水量越多,土水势越_______,土壤水吸力越_________。
2、数量法研究土壤水对水分类型的划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对植物有效性最高。
3、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灌溉的指标。
4、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
6、保墒措施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7、土水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___________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___________分势为零。
8、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9、某土样质量为150g,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的干土质量为120g,则其质量含水量为___________。
10、土壤中的水汽运动总是由水汽压______向水汽压______、由温度______向温度______扩散。
11、土面蒸发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土壤毛管水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前者的最大值称为___________,后者的最大值称为___________。
13、毛管水又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土水势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15、土壤含水量越高,其土水势越______,水分运动越______。
16、某土壤吸湿水含量为2%,要称取相当于 1.0000克烘干土的风干土是_________克。
17、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是,下限是,有效水分的最的最大量是。
18、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水吸力最大的是土壤,植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是。
19、土壤水分入渗的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水再分布的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水进入土壤包括两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土壤中溶质运移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当量孔径分级中,毛管孔隙的划分标准()A、T(土壤水吸力)>1500 kPaB、1500 kPa >T(土壤水吸力)>50 kPaC、1000 kPa >T(土壤水吸力)>50 kPaD、T(土壤水吸力)<50 kPa2、相同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下,最易发生盐碱化的是()A、砂土B、壤土C、粘土 D 、砾质土3、不同质地的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土水势最大的是()A、砂土B、壤土C、粘土D、砾土4、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____________。
A、最大分子持水量B、田间持水量C、最大吸湿量5、下列哪个指标可作为判断是否需要灌溉的依据()A 、田间持水量B、萎蔫系数C 、相对含水量D、土壤水储量6、当土壤水分饱和时,以下指标为零的是()A 、基质势B、压力势 C 、重力势D、水吸力7、日常生活中的夜潮和冻后聚墒是由于()产生的。
A、对流B、水汽扩散C、水汽凝结D、土面蒸发8、土壤水的类型划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可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B、吸湿水不能被吸收利用C、膜状水属于自由水,可被吸收利用,且自由移动速度很快D、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容易进一步向土壤剖面深层运动9、土壤中对植物最有效的水分是_________。
A、吸湿水B、重力水C、毛管水10、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是__________。
A、经典烘干法B、快速烘干法C、中子法11、土壤有效水的最低限是_________。
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量C、萎蔫系数12、当土壤水分不饱和时,以下指标为零的是()。
A、基质势B、压力势C、重力势D、水吸力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毛管水就是有效水B、通常把土壤萎焉系数看作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C、通常把土壤萎焉系数看作是土壤有效水的上限D、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14、土壤中溶质运移的方式不包括下列()项A、溶质的对流运移B、溶质的分子扩散C、溶质的物理弥散D、溶质的水动力弥散15、土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不包含()A、质量含水量B、容积含水量C、相对含水量D、密度水贮量16、根据土壤水分所受的力作用把土壤水分类型分为三类,不包括()A、吸附水B、毛管水C、重力水D、毛管悬着水17、风干土中含有()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18、土壤相对含水量在_______%时,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A、50-60B、60-80C、40-50D、<4019、“夜潮”现象常出现在轻壤土上,由()运动而形成的A、水汽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四、判断题1、土壤的“夜潮”现象和冬季的“冻结提墒”是由毛管水的运动形成。
()2、土壤的萎焉系数随土壤质地的变粘而减少。
()3、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和有效水含量均随着土壤质地由砂变粘,而逐渐增加。
()4、土壤有效水的最大含量范围是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差。
()5、土壤水的再分布是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其速率决定于在分布开始时上层土壤的湿润程度和下层土壤的干燥程度以及它们的导水性质。
()6、饱和和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都可以用达西定律来表示。
()7、含水量相同时,砂土土水势大,粘土水吸力大。
()8、土壤有效水包括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
()9、有收无收在于肥,收多收少在于水。
( )10、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11、土壤中水分流动的方向一般是从土水势低处向土水势高处流动。
()12、植物因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13、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愈多,溶质势愈高。
()14、砂质土毛管较细,毛管水上升高度高,所以抗旱力强。
()15、在地面水层消失之后,入渗过程终止。
土内的水分在重力、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继续运动。
()16、萎蔫系数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17、毛管悬着水是山区、丘陵等地势较高处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
()18、在相同条件下,粘土的抗旱能力比壤土强。
( )19、水进入土壤包括两个过程,即入渗和再分布,从时间上来看,水分再分布发生于入渗之前。
()五、简答题1、数量法研究土壤水对水分类型的划分有哪些,相对应的土壤水分常数各是什么?2、土壤有效水的含量范围是什么?3、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4、如何描述土壤的饱和流和非饱和流,其异同点主要有哪些?5、请解释“夜潮”现象和“冻后聚墒”现象。
6、水分蒸发包括哪几个阶段?7、调节土壤水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8、砂土、壤土和粘土毛管水上升高度的比较。
9、盐化土壤一般多发生在壤土中,试分析其原因。
10、农业上常用的灌溉方法大致有哪些?六、论述题1、论述冬季和早春麦田灌水防冻的原理2、论述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