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第7课霓裳之舞教学设计
《第7课 霓裳之舞》教学设计9-九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霓裳之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本节大课中既要凸显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又要将这种创新意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过全身人物的基本画法,并且对色彩知识、装饰纹样都有所了解,这一阶段他们充满幻想富有创造力,对新事物充满探索精神。
这一堂课是在基于传统服装的基础上能有所创新,在现代创新的过程中又能继承传统,学生们的兴趣和水平都能满足这一要求。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基于对服饰文化的介绍,掌握唐代衣服的款式、色彩搭配和主要装饰纹样,了解现代服装的特点和起源。
技能目标:学会服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在现代服饰设计中能够适当运用唐代元素。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设计、制作,感受唐代服饰之美,在现代生活中传承传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代服饰的特点难点:在现代服饰中恰当体现唐代元素三、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古代男子、女子特色服饰唐代妆容装饰纹样学生:服装效果图模特色彩工具扎染套装四、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环节:新城之美美如衣裳(二)新授课;1、情景模拟,初识唐朝服饰、妆容2、唐代服装款式知多少(1)从深衣到圆领装(深衣的两种款式,深衣到圆领装的具体改变)(2)襦裙的款式(短襦和长裙的上衣下裳制裙子腰际提高的视觉效果短襦的演变)(3)现代衣服款式与唐代衣服款式的对比3、唐装色彩有讲究(根据都督夫人礼佛图、捣练图分析色彩特点)3、装饰纹样有创新以卷草纹为例(知识回顾:二方连续纹样)4、探讨与交流(1)唐代服饰的特点(2)现代服饰特点(3)现代服饰中是否可以体现唐代服饰文化元素6、教师示范(微视频展示)7、学生作业(1)作业内容(2)设计要求8、展示与评价。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 霓裳之舞5-苏少版
《霓裳之舞——服装中多变的色彩》详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回顾色彩基础知识,学习服装设计中色彩搭配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将所学色彩知识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艺术的眼光去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服装设计色彩搭配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难点: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服装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彩色废旧材料、卡纸和皱纹纸等。
课前交流: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你了解到有关服装的哪些知识?学生。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服装方面的知识,今天将继续来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上课!(师生问好)一、导入:播放《荷兰花海》宣传短片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咱们大丰的美景(播放视频),这段视频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学生。
荷兰花海,风光秀美,色彩斑斓,如何将这些美丽的色彩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服装中多变的色彩》,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来选拔服装色彩搭配达人。
(导入课题)板书二、新授:(一)、色彩基础知识回顾1、说到色彩,我们在小学以及初一的课程中就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色彩知识,(出示三原色图片)这三种颜色有一个名字,还记得叫什么吗?对了,叫三原色。
用他们任意两种可以调配一种新的颜色,黄加蓝得到?(绿),蓝加红呢?(紫),红加黄呢?(橙)。
他们被称为三间色,共同组成一个简单的色相环。
(出示色相环展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将这些色彩穿在身上会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哪位同学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颜色?学生。
我们来看看红色,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红色衣服的感觉?学生:活泼热情、喜庆、温暖、有活力。
接下来我们选择那种颜色?学生。
橙色,你想用什么形容词来表达?哦,橙色鲜艳、温暖、很阳光。
品完了橙色的味道,接下来大家想看哪个颜色?(图片) 学生,,,黄色,在生活装中,黄色明度高、所以鲜亮醒目。
下一种颜色,,,(图片) 最接近大自然的是绿色系,绿色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生活中绿色象征着希望,生机勃勃,是最舒适的田园色彩。
《霓裳之舞》教案 (2)
第7课霓裳之舞知识与技能: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服装设计步骤;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语言(款式、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能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和制作服装设计作业。
方法与过程:能观察生活中各种服装的款式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服装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服装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服装设计步骤;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语言(款式、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
2.能感受服装之美,对服装色彩美、款式美、材质美、图案美、工艺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初步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
单元教学难点:1.能根据实际的条件选择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和制作服装设计作业。
2.小组协作学习的合理分配与协调,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走近服饰——学习者之旅知识与技能:了解服饰设计的基本知识、思维方式和服装设计步骤;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语言(款式、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
方法:用“学习单”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服饰的相关知识、要点。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使学生学会用图文的形式表现本组的所思所想;加深对服装设计的认识。
过程:欣赏作品,了解服装的历史与我们身边的服饰。
通过共思、共想、共画的发散形式,观察、了解生活中各种服装的款式、色彩及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步入我们绚丽的服饰世界,感受服装之美,进一步萌发对生活的热爱。
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促进学生间的共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服装的历史与我们身边的服饰;2.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服装设计步骤。
学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拓展设计思路。
霓裳之舞 教案
霓裳之舞教案
教案标题:霓裳之舞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舞蹈霓裳之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学习霓裳之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霓裳之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舞蹈表现能力的提高。
难点:学生对中国传统舞蹈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准备:
1. 霓裳之舞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
2. 舞蹈教学音乐。
3. 舞蹈教学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霓裳之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舞蹈的特点和风格。
2. 讲解:介绍霓裳之舞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基本动作,让学生对这种舞蹈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老师进行基本动作的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5. 表演:学生进行霓裳之舞的小组表演,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舞蹈表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练
习。
教学延伸:
1. 邀请舞蹈专家来学校进行霓裳之舞的专题讲座和指导。
2. 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展示他们的舞蹈成果。
3. 组织观赏中国传统舞蹈表演,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和文化广度。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舞蹈练习成果和表演效果。
3. 学生对霓裳之舞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7课 霓裳之舞》(一等奖课件)
款式
款式 颜色 花纹
款式
水彩渲染.
款式
设计说明: 1、体现现代与唐元素的结合 2、合理使用工具,色彩搭配得 当 3、适当运用纹饰
款式
时装效果图展示
谢 谢 大 家
新城之美
美如衣裳
霓裳之舞
从时尚现代看多彩大唐
新 城 授课教师:李明
走进唐朝
卖家秀
走进唐朝
戴 发 簪
描 斜 红
陌生词
贴 花 钿
涂唇脂
深衣 圆领装 襦裙
唐装款式
从深衣到圆领装
衽
曲裾深衣
裾
直裾深衣
从与 视深 觉衣 形相 象比 上, 看圆 圆领 领袍 袍做 流了 行哪 的些 原改 因变 ??
唐装款式
唐装款式 多姿襦裙
A
B
C
考考你的的眼力?
高腰半臂襦裙
坦领半臂襦裙
齐胸对襟襦裙
唐装款式 多姿襦裙
短 襦
长 裙
披 帛
襦裙
上衣下裳
唐装色彩 都 督 夫 人 太 原 王 氏 礼 佛 图
唐装色彩
唐代衣服色彩艳丽,颜色丰富又不失和谐
装饰纹样
卷草纹 把花草植物图案进行夸 张变形,形成的圆润卷 曲的装饰纹样,因盛行 于唐代故叫做唐草纹。
特点:花叶变化丰富, 充满生命力
多彩大唐
衣服的功能?
实用+审美
唐代衣服与唐代文化有着什么样又能与时俱进。
时尚现代
纽约 伦敦 巴黎 米兰
时尚 美观 舒适 方便
款式
假如你是一名时装设计师: 作为一位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想让世界上更多的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霓裳之舞》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霓裳之舞》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霓裳之舞》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了解服装的款式及组成元素,功能特点。
2 技能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体验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3 情感目标: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时尚变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服装的构成及设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漂亮的舞蹈。
——p1
(观看视频)
师:美吗?(舞美,舞衣美)——p2
师:如果没有这件美丽的舞衣,我相信这段舞也不会如此的精彩。
我们可以从杨丽萍的这件舞衣看出,衣服不再仅仅是起到御寒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衣服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霓裳之舞(揭题)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1.感受颜色美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很多衣服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衣服的美感】p3
P4 这些衣服有。
(生:羽绒服、呢大衣、防晒衣、毛
衣、晚礼服)都很漂亮。
苏少2024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霓裳之舞》教学设计
举例:对比中国传统舞蹈和西方芭蕾舞的服饰,分析其色彩、材质、图案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它们在舞蹈中的作用。
(3)创作舞蹈主题艺术作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舞蹈知识,结合个人创意,创作出具有舞蹈元素的艺术作品。
其次,在教学难点方面,学生们在创作舞蹈主题艺术作品时,对于如何将舞蹈元素融入作品表现出了困惑。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及时的引导和启发,但效果仍有限。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创作手法和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突破难点。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分享。
(2)西方芭蕾舞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西方芭蕾舞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为陌生,理解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可能构成难点。
突破方法: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芭蕾舞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代表性的舞剧作品,如《天鹅湖》、《睡美人》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色。
(3)创作舞蹈主题艺术作品的实践操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何将舞蹈元素融入艺术作品的问题。
举例:引导学生从舞蹈动作、服饰、舞台背景等方面汲取灵感,运用绘画、剪纸等形式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
(1)中国传统舞蹈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中国传统பைடு நூலகம்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故事讲解、视频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介绍舞蹈的历史背景、舞蹈动作的寓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还有一点值得反思的是,课堂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实践活动和讨论环节未能充分展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合理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初中美术_霓裳之美教学课件设计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服饰+文化
唐 周昉 簪花仕女 唐 张萱 捣练图
褙子
比甲
云肩
汉唐
十二章纹冕服 汉代
装饰纹样
霓裳之美---中国风设计:
喜欢的汉服设计
用中国元素 设计中国风尚 展现国韵风华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 套礼服上绣有两条高高跃 起的飞龙,拖地的水脚上 绣出许多翻滚的波浪,仿 佛满耳报涛汹涌声,有 “万事升平”之意。在龙 纹之间,绣以五彩云纹的 吉祥图案寓意祥瑞之兆, 这套衣服向世界展示了东 方神韵。
华夏复兴 衣冠先行
读作“shang”(轻音)时,则是 衣服之意。 • 现代通常被借指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汉服,汉服的美称。汉Fra bibliotek 裳 民族
之 的
传 统
美 服
饰
•汉民族传统服饰,从黄帝起,历经夏商周, 一直到明朝,延续了五千年之久。
秦汉流行款 深衣:上衣 下裳相连 直裾深衣 曲裾深衣
交领 右衽 系带 宽袖 衣缘
上衣下裳相连十二章纹冕服汉代装饰纹样喜欢的汉服设计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套礼服上绣有两条高高跃套礼服上绣有两条高高跃起的飞龙拖地的水脚上起的飞龙拖地的水脚上绣出许多翻滚的绣出许多翻滚的波浪波浪仿万事升平万事升平之意
nícháng
• 霓裳(nícháng)很多人都把“霓裳”的“裳”念作“shang”。 • 作“cháng”音时,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
由执教《霓裳之舞》引发的思考
由执教《霓裳之舞》引发的思考作者:季依依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6期江苏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214431)季依依[摘要]美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美术课中的实践包含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通过对《霓裳之舞》的介绍,学生初步了解服装的色彩、材质与款式之间的关系,分组协作创造服装作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9《霓裳之舞》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观看书上作品,然后再由教师介绍服装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由于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在最近的全市公开课上,笔者执教了这节课,由于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得当,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比较合理,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比较有效,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联系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舞蹈视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漂亮的舞蹈,希望大家在观看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段舞蹈美不美,美在哪里?第二个问题——舞蹈的服装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学生观看视频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如果没有这件美丽的舞衣,我相信这段舞蹈也不会如此的精彩。
我们可以从杨丽萍的这件舞衣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衣服不再仅仅是起到御寒的作用,我们的衣服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霓裳之舞!(揭题)二、用美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感受颜色美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很多衣服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衣服的美感)。
这些衣服有羽绒服、呢大衣、防晒衣、毛衣、晚礼服,色彩斑斓,都很漂亮。
在现代,这些颜色我们都能穿在身上,可是在封建时代,这些颜色是否也能随意穿在身上呢?(出示黄色)师:这是黄色,在明朝和清朝时期,什么身份的人能穿它?生:皇帝。
苏少版九年级 霓裳之舞 课程教学设计
霓裳之舞教学设计(1)[课题(学科和年级)学科:美术年级:九年级(2)[教材简解]①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以学生熟悉的各种服装的欣赏和设计为教学内容,尝试将欣赏与设计有机结合。
②从服装设计的实践来看,服装是人的“第二层皮肤”,色彩是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
让学生感受服装的色彩、造型、材质等元素所传递的审美情趣,同时感受不同种类的服装所承载的众多文化内涵。
(3)[目标预设]①认知目标:了解服装的功能、分类、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认知服装的文化意义。
②技能目标: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建立立体的空间意识,体验一次真实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③情感目标: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变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锻炼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4)[重点、难点]重:感受服饰之美,初步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尝试简单的服装造型与色彩设计。
难:服装的基本要素以及服装效果图的平面设计。
(5)[设计理念]①赏析各类风格的经典服装作品,认知服装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含义。
②服装的设计是一项综合的应用性设计,设计蕴含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要求结正视服装的意义,清晰文化脉络,了解历史传承。
③释义服装也称为“衣裳”,上为“衣”下为“裳”,其功能有物质功能与非物质功能两种。
设定人物然后根据背景完成具体的平面设计,在造型与色彩方面得到锻炼。
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服装制作,激发兴趣,建立立体空间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发潜能,强化动手能力。
(6)[设计思路]【1】学习思路①以杨丽萍的舞蹈服装为例,首先欣赏舞台服装,导入课堂,启发兴趣。
②欣赏各类服装,认知到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分组讨论,归类艺术风格。
③通过归类服装风格,理清时代脉络,提取时代元素,追溯年代印记,知悉文化的传承性。
④一个国家的服装史不仅仅是服装的历史,从服装的演变中能够探究这个国家的发展脉络、这个国家的文化传承,从而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2】设计思路①通过认知服装的艺术风格,开拓眼界,破除原本的局限性。
九年级美术上册《霓裳之舞》优秀教学案例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舞蹈演员的辛勤付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姿态,了解舞蹈与绘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动态美的捕捉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绘画语言,表现舞蹈动作的韵律和节奏,提升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舞蹈表演,学会运用美术技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作品创作,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创作过程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能。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讲述舞蹈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3.创设绘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空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舞蹈与绘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舞蹈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小组合作与互助学习:案例中,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创作和评价,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 霓裳之舞-苏少版
《霓裳之舞》详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与感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观察与体验,让学生了解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形制与特点,蕴含的礼仪与文化;3.通过设计与应用,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服装特有元素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了解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形制与特点,学习设计中国风服装;2. 难点:对汉民族传统服饰所承载的礼仪文化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汉民族传统服饰小样范作、设计图稿;2. 学具:纸材、剪刀、胶水、双面胶。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师:同学们,刚才视频中的人穿的什么衣服啊?生:古时候的衣服。
师:那老师身上穿的又是什么衣服呀?生:唐代服装、也是古时候的衣服……师:老师告诉你们啊,中国有56个名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名族服装,汉民族也有,老师和视频中的人穿的就都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
(PPT)有一个美丽的词现在常常被人用来形容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同学们读一读。
生:霓裳。
师:只要你百度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应该读“霓裳”,读第二声是指古代遮蔽下体的衣裙,读第一声就是指同学们平时穿的衣裳。
今天我们课堂上将要研究的是传统的民族服饰,我们的课题应该怎么读?大声读出来。
生:霓裳之舞。
二、了解服装活动:了解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
师:汉民族传统服装也从黄帝起,历夏、商、周,一直到明朝,延续了五千年之久,因为历史背景的不同,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流行款。
(PPT)三、体验服装活动一:试穿曲裾深衣师: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一款流行于秦汉时期的深衣。
深衣的特点是衣裳相连,雕塑中的这件是深衣款中的曲裾深衣。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件,我们请一位最帅的男生做一做我们的模特。
活动二:分析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内涵,寻找构成曲裾深衣的元素。
师:衣服穿在身上第一感觉是什么?深衣:让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交领:衣领相交于衣中线,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方方正正,对应了天地的地。
师:有地就有天,哪里会代表天?宽袖:圆袂,宽大随和,包容四海,与交领相呼应,形成天圆地方,天人合一。
霓裳之舞教案
霓裳之舞教案教案标题:霓裳之舞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舞蹈——霓裳之舞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2. 学习和掌握霓裳之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霓裳之舞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霓裳之舞,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霓裳之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霓裳之舞的特点,如舞姿优美、动作流畅、表达情感丰富等。
3. 解释霓裳之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舞步、手势、身体姿态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基本动作练习,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模仿。
2. 引导学生在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排简单的霓裳之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编排的霓裳之舞,其他学生进行观看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和创新。
五、总结和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霓裳之舞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霓裳之舞的更多内容。
教案评价:1.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合作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在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提供了展示和评价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5. 提供了延伸学习的机会,能够满足学生对霓裳之舞更深入了解的需求。
亮装之舞的教案
亮装之舞的教案教案标题:亮装之舞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亮装之舞,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4. 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亮装之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设备和音乐选段。
2. 舞蹈教学视频或示范。
3. 亮装道具和服装。
4.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亮装之舞的概念和特点。
2. 播放一段亮装之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技巧学习(15分钟):1. 分步骤教授亮装之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手臂动作、身体转向、腿部动作等。
2. 通过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强调姿势的准确性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
团队合作(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编排一段亮装之舞。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编舞。
3.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舞蹈创作。
舞台表演(15分钟):1.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亮装之舞。
2.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教师也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舞台表演能力。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成果。
2. 强调学生在学习亮装之舞过程中培养的技巧和能力。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舞蹈艺术,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和演出,展示他们的舞蹈才华。
2. 组织舞蹈工作坊或讲座,邀请专业舞者来校与学生分享经验和技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演能力。
2. 评价学生编排的亮装之舞的创意和技巧。
3. 给予学生个别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舞蹈表演。
教案撰写完成后,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同时,教案中的时间分配也可根据实际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初中美术_霓裳之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7课霓裳之舞一、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材、纸板小人或木偶小人、画笔。
学具:画笔、纸材、线材等。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讨论: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学们虽然每天都穿着服装,但对服装设计又了解多少呢?欣赏一段服装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表演。
揭示课题:霓裳之舞(二)新授课程1.赏析探究(1)服装有哪些功能?服装是人类特有的造物方式,它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服装的物质功能,人们穿着服装遮体、避寒、挡风和防晒;另一个是服装的非物质功能,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
(2)服装的演变起源——过去——如今——未来学生根据资料对我国历代服装进行探究。
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民族服装的特点并展示图片。
2.探究分析(1)一件服装是怎样构成的?(2)服装如何进行分类?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民族、职业、面料、工艺制作、年龄、性别、尺码、配饰等。
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表演服、学生装。
如:购买者首先关注的是符合自己的年龄、职业、身份……3.欣赏感悟(欣赏大师的作品)思考:服装大师风格独特的设计作品与我们传统观念的服装之间有何差异?学生通过对服装风格、样式、材质、颜色、功能的系统分析了解了差异性,也了解了服装设计的材料要素及色彩要素。
4.讨论体验(1)“人靠衣装,马靠鞍”,服装不仅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还可以美化人的外在形象,提升人的内在气质。
那么应该怎样设计服装呢?设计服装时,要想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款式新颖、材料适当、色彩搭配和谐。
(2)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校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校服是展现一个学校和个体学生精神风貌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群体认同的文化方式。
服装是最能够形成时尚风潮的产品,能够代表一个社会、时代、经济和文化的特征,直接而有效地表达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 霓裳之舞1-苏少版
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七课霓裳之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汉服的基本元素、风格样式及其文化内涵;能够运用线性表现方法表现一古代汉服基本结构;运用图案基本型变化知识变化新中式服装中袖、裙等衣片的型状;掌握简单的服装色彩搭配原理;掌握用布直接包裹成衣的基本方法;能够分小组合作设计一套新中式女装并绘制服装设计稿。
过程与方法:汉服穿着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汉服——手绘表现汉服基本结构——小组讨论设计衣片、色彩搭配——教师示范包裹成衣——独立包裹练习——小组合作新中式女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博大精深,通过新中式服装的流行体会到文化自信,民族复兴。
教学重点:汉服衣片设计方法;服装色彩搭配;用布直接包裹成衣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汉服元素设计一套新中式女装。
教学难点:汉服衣片设计方法;用布直接包裹成衣的基本方法。
教学流程:课前准备:学生完成分组任务,每组的设计师领一个小木偶人,自选手帕若干,回忆童年装扮娃娃游戏。
一、导入点题,认定目标1、课前播放新中式服装秀视频,感受新中式服装魅力,提出汉服元素。
2、师生围绕“裳”展开讨论,揭示课题《霓裳之舞》。
二、导学达标(一)了解汉服文化内涵:1、学生观看汉服女装演变图,观察(1)汉服领型特点;(2)外衣长短变化。
2、学生体验汉服穿着过程,探究汉服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汉服元素在新中式服装的应用:1、学生简单交流生活中的新中式服装的应用。
2、师明确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制作出一套有汉服韵味的新中式女装。
3、师生共同探究汉服结构,并用线性方式表现一套汉服。
4、教师示范设计并制作出一套有汉服韵味的新中式女装。
5、结合实例共同探讨服装色彩搭配。
6、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制作一套新中式女装,并以真人服装展示秀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展示评价,教师总结小组代表分享设计创意理念,小组互评。
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霓裳之舞》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霓裳之舞》教学设计(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幼儿资料、教案大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笔记、说课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ldren’s materials, lesson plans, case analysis, teaching reflection, education notes, lecture not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霓裳之舞》教学设计《霓裳之舞》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含义和特点及其蕴含的礼仪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霓裳之舞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服装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是最贴近我们身体的“人造环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课从服装的产生:御寒、遮体到装饰、审美、流行,引导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形成对待“时尚”的正确观念,逐渐提高服饰审美水平,并通过作业的设置,让学生学会运用服饰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和个性。
本课通过服装的演变,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不是简单的做衣服,而是运用服装这种艺术语言来表现人的整个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服饰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在体验设计服装的教学环节,改变一般绘制平面效果图的要求,力求从立体角度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直接,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服饰设计的文化内涵,初步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技能。
一、教学路径看: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既是人类创造的第二层皮肤,也是人类造物中变化最多的产品之一。
服装的构成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过程,而服装设计涉及到服装的美学、人体工学、流行文化、材料科学和生产技术等,是一项综合科学、艺术和技术的应用性设计。
学:穿衣打扮不仅仅是时尚和美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突出造型、装饰性审美及舒适度功能是当代服装的追求,款型、色彩和面料则是服装流行的三大要素。
服装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艺术设计活动,“服装效果图”则是服装设计师最常用的设计表现方法。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服装,民族特色服装常常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创作设计灵感来源。
做: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
创新:利用纸材、线材、饰物等废旧材料,举办一次环保服装设计大赛。
二、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服装设计的发展、文化,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时尚变化;第二课时动手设计、制作一套服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开发创新潜力,通过服装秀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业的练习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个性和思想进行创造,完成小组中的角色安排,通过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服装的功能、分类和制作方法,认知服装的文化意义。
技能目标: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尝试设计服装,体验一次服装设计的创意过程。
情感目标:感受服装的流行带来的时尚变化,继承和发扬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装的构成及设计。
教学难点:服装流行元素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颜料、画笔、纸材、线材、教学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服装也称为“衣裳”,上为“衣”下为“裳”,其功能有物质功能与非物质功能两种。
不同的人可以通过服装显示其年龄、性别、身份、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
现在的服装一般分为“手工服装”和“工业成衣”。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服装去彰显个性、调节心情,将这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服饰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服装不仅仅是物质的,它更是一个符号、一种品位。
当人们在各种场合都穿着得体,找到自己位置的时候,便会感觉无比自信和快乐。
服装的构成:多数服装是将纺织面料进行特定剪裁后,再经过缝纫加工而成。
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过程。
人体的基本尺寸、服装设计的款式、面料的选择、服装工程的技术是形成一件服装的基本条件。
服装的设计:是一项综合科学、艺术和技术的应用性设计,包括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
造型设计蕴含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结构设计蕴含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蕴含着合理有效的生产工艺过程。
服装流行元素:服装能够形成时尚风潮,款式、色彩和使用的面料是构成服装流行的三要素。
这三大要素在服装设计和服装成型的过程中,即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服装的色彩与面料的材质是密不可分的。
同样的色彩由于其所依附面料材质的不同,其色彩感觉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同样的红色,出现在粗纺的苏格兰呢上,是一种厚重、朴实的亲切感;出现在织锦缎上,是一种富丽、高贵的华美感;出现在乔其纱上,是一种轻快、优美的流动感;在人造革上则是一种冰冷、理智的距离感。
因此,对于服装色彩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对于色彩的一般性认识和理解上,而应充分把握面料质感和色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服装效果图:其重点是表现服装的款式变化与特色。
服装主要作用于人体,因此服装效果图中的人物形象和比例都具有理想化特点,夸张和完美。
时装表演:fashion show是由时装模特在特定场所,通过走台表演展示时装的一种商业性和文化性活动。
一般是在铺有长长的跑道式地毯的表演台上,模特们穿上特制的时装并配以相应的饰品,以特定的步伐和节奏来回走动并摆设造型。
时装模特是传递设计师意图的使者,他们用自己的姿态和动作将服装、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达到高度完美的艺术统一。
时装表演虽然是一种以视觉效果为特征的舞台活动,但它主要体现的是时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和各种附属装饰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着装风格与文化。
时装设计师:以服装画或实际材料来表现有关服装创意或构想的人。
其本质是富于创造性,其最重要的工作是创新。
时装设计师创作的不是纯艺术,而是通过服装的设计创新去满足社会不断求新、求变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
服装的设计创意:可以仿生、联想、借鉴、模仿等,如意大利设计师借鉴中国文化中书法、印章的艺术元素设计了礼服。
服装与人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弄清和掌握人体测量的基准点,可以为服装主要结构点的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颈窝点:位于人体前中央颈、胸交界处,是领口定位的参考依据。
颈椎点:位于人体后中央颈、背交界处,即第七颈椎点,是测量背长和上衣长的起点。
颈肩点:位于人体颈侧根部至肩部的转折点,是确定领宽的参考依据,也是测量肩宽的依据。
肩端点:位于人体肩关节峰点处,是肩线外端点和袖衫顶点的对应点,是测量人体总肩宽和臂长的参考点。
胸高点:位于人体胸部最高点,即乳点,是确定胸围线的参考点。
背高点:位于人体背部最高点,即肩甲骨点,是确定后肩方向的参考点。
前腋点:位于人体胸部与臂根的交点处,是测量胸宽的参考点。
后腋点:位于人体背部与臂根的交点处,是测量背宽的参考点。
肘点:手臂弯曲时肘部最突出的点,是制定肘线及肘向的参考点。
手腕点:位于人体尺骨最下端处的一明显凸点,是测量袖长的参考点。
前腰节点:位于人体前腰部正中央处,是确定前腰节长的参考点。
后腰节点:位于人体后腰部正中央处,是确定后腰节长,即背长的参考点。
臀突点:位于人体后臀最高处,是确定臀围线和臀部方向的参考点。
膝骨点:位于人体膝关节的中心处,是确定裤子的膝围线和测量裙长的参考点。
踝骨点:位于人体的踝关节向外突出点,是测量裤长和裙长的参考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兴趣,以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的经典作品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大师们的设计意图和个性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描画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服装设计中个性化设计的运用。
教学中可进行服装设计师的个性作品与传统观念差异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
而服装设计制作的参与体验和服装秀表演,再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热情,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中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举办校服设计展。
结合学校艺术文化节,组织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设计作品,传递出学生的设计需求,让服装秀表演行为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艺术行为,为学生多方位的展示搭建平台。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增加相互的了解与交流。
教师从参与、合作、运用、创新等角度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变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案例一、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纸材、纸板小人或木偶小人、画笔。
学具:画笔、纸材、线材等。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讨论: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学们虽然每天都穿着服装,但对服装设计又了解多少呢?欣赏一段三宅一生服装设计大师的经典作品表演。
揭示课题:霓裳之舞(二)新授课程1.赏析探究(1)服装有哪些功能?服装是人类特有的造物方式,它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服装的物质功能,人们穿着服装遮体、避寒、挡风和防晒;另一个是服装的非物质功能,不同的人穿着不同的服装,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文化、宗教和审美情趣。
(2)服装的演变起源——过去——如今——未来学生根据资料对我国历代服装进行探究。
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民族服装的特点并展示图片。
2.探究分析(1)一件服装是怎样构成的?(2)服装如何进行分类?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民族、职业、面料、工艺制作、年龄、性别、尺码、配饰等。
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礼服、表演服、学生装。
如:购买者首先关注的是符合自己的年龄、职业、身份……3.欣赏感悟思考:服装大师风格独特的设计作品与我们传统观念的服装之间有何差异?三宅一生具有雕塑般美感的服装设计体现了他对服装艺术的理解。
创造性设计的思维不仅仅在服装自身元素的创意突破上有所体现,还跳出了服装个体,对“服装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创意尝试。
三宅一生所做的最大贡献,是从东方服装文化与哲学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功能——装饰与形式之美。
学生通过对服装风格、样式、材质、颜色、功能的系统分析了解了差异性,也了解了服装设计的材料要素及色彩要素。
4.讨论体验(1)“人靠衣装,马靠鞍”,服装不仅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还可以美化人的外在形象,提升人的内在气质。
那么应该怎样设计服装呢?设计服装时,要想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款式新颖、材料适当、色彩搭配和谐。
(2)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校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校服是展现一个学校和个体学生精神风貌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群体认同的文化方式。
服装是最能够形成时尚风潮的产品,能够代表一个社会、时代、经济和文化的特征,直接而有效地表达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3)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展示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出席APEC的图片,唐装的流行,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5.探讨思考如果让我们设计一款学生装,我们又将设计什么样的款式和色彩以体现中学生的时代风采呢?(1)校服设计应有强烈的与时俱进意识,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校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形成对待“时尚”的正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