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 优质课件
观人与用人之道PPT课件
![观人与用人之道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bed7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e.png)
肩部行为语言
肩部是象征男性尊严的部位。军人配戴肩章,西 装填入垫肩,将大衣或西装上衣搭在肩上走路, 都在强调“男性气慨”的表现。 “肩负重担”
缩肩在于避开对方的攻击 容许对方侵入“肩部范围”到何种地步,是测量
他二人亲密程度的准绳。 “两肩相倚”
胸部行为语言
胸部发出的行为,具有自防卫本能的意思。双手 抱胸
条理
条理,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全局观、组织才能和 补救能力,最是必需。
曾国藩曰:“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 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之。”
节奏
胸有成竹者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心胸叵测者,阴阳怪气,断续高低,并附耳低
语,贴脸呼气。
节奏
始强终弱,必是心虚胆怯、正气不足; 喋喋不休,原本鼠目寸光、见识无多; 言语句读不分,为人必然乏味; 讲话断续如阻,前面多少坎坷。
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
鼻梁在面部,象一道山脉、一座奇峰,有高度 才显得俊朗、威风、神清气爽
鼻有三凹,骨肉相拋。准头丰起,富贵无比。 准头圆肥,足食丰衣。准头尖薄,孤贫削弱。 鼻耸天庭,四海驰名。
面部
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嘴唇薄者好多嘴。 嘴角有痣的人好吃,痣在嘴边附近是祥瑞之兆。 牙齿缝隙大的人爱撒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载物。厚重,可以委以重任。
鉴人识人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形有余则富,神有余则贵”。“精神”、“气
质” 是鉴人识人的根本。
鉴人识人
问富在额,问福在角(额角), 问官在印堂,问贵在眼, 问名在耳,问禄在口, 问德在舌,问寿在眉。
手插裤袋,象征缩小势力范围,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容 易接触自己身体,满足自我亲密性的欲求。
手插入上衣口袋,两腕向外侧弯曲,为尽量扩充自己势 力范围,意图在心理上威吓对方的表现。
曾国藩的选人与用人智慧
![曾国藩的选人与用人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04bad49acc22bcd126ff0c60.png)
曾国藩的选人与用人智慧作者:倪玉平曾国藩(1811-1872年),字涤生,湖南湘乡人。
道光十八年(1838年)会试中,曾国藩名列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自此步入仕途。
此后,曾国藩先后任翰林院检讨、礼部侍郎等职。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席卷江南,曾国藩获得清廷批准,于湖南一带募集亲友、同乡组建团练,并在衡州造船练兵,建立水师,号称“湘军”。
清廷几乎凭借曾国藩一己之力,平定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除了在官场、战场平步青云外,曾国藩还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和洋务派。
他极力提倡西学,鼓励译书,建造轮船,开风气之先,位居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其为人处世之道亦颇得后世推崇,被誉为“千古完人”。
连毛泽东都说,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他最佩服的就是曾国藩。
“一个好汉三个帮”,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和用人密切相关。
曾国藩早年在北京任官时,便与其朋友曾亮、邵懿辰、刘传莹等人“为词章考据,尤留心天下人材”。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曾国藩上奏用人三策,认为“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其提议深受咸丰帝称赞,谓之“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
不久,曾国藩向朝廷举荐王庆云、江忠源等人,结果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一代名臣。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组建湘军,开始将他的用人之道付之于实践。
在练兵过程中,曾国藩发现塔齐布谈吐过人,其部队亦极为精整,便认定其为难得的人才。
当时,塔齐布和副将清德不和,清德还多次怂恿提督鲍起豹对其进行侮辱。
曾国藩用人不疑,当机立断弹劾清德,并向朝廷保证“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如将来出战不力,甘与同罪”。
清廷因此罢免清德,任用塔齐布为副将。
果然,塔齐布作战勇猛,是难得的一员虎将,迅速成为湘军的一大支柱。
湘军攻克湘潭后,塔齐布因战功卓著升任为提督,在绶印之日,“士民聚观,叹诧国藩为知人”。
严密的选人用人体系: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曾国藩之所以能准确地判断人才和使用人才,是因为其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月部门级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林干PPT参考
![月部门级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之道-林干PPT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12ca4c9fad6195f302ba6b5.png)
陈青云,湘乡五都萧家冲人.兄弟四人,居三. 眼圆而动,不甚可靠.语次作呕,眼似邹圣 堂.
刘光明,湘潭石潭人,年27,父年46岁,母殁, 有二弟.明白安详.
刘松山,七都山枣人,其兄在岳州阵亡,母存 父殁,嫂嫁,有二侄.挺拔明白
2021/3/10
授课:XXX
22
丁长胜:身文而笨,讷于言辞,目不
妄动,为可靠.
曾国藩修身与识人、用人 之道
主讲人 林乾教授
2021/3/10
授课:XXX
1
引言
许嘉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毛泽东: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办事兼传教之人
蒋介石: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足以 为吾人之师
国学大师钱穆:一生成就,源于读曾公家训
2021/3/10
授课:XXX
2பைடு நூலகம்
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料被申夫看破。
2021/3/10
授课:XXX
14
说说湖南人的骡子脾气
蛮且智,认准目标,不计成败,不 计利害,不屑更改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 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 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吾兄弟皆秉 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2021/3/10
授课:XXX
15
5、一生贯注 掘井理论
梧鼠五技而穷 五到:身 言 心 口 手
事而惧之念少,要刘养成“豪侠而具敛退”的 气象。
2021/3/10
授课:XXX
19
面:面快然而大无清气者,谓之颟顸,颧骨森 耸,地角方阔者,主有岁权;色黄黑而润泽者 吉,哑白而枯涩者凶。
口:口唇太薄而颤动者靠不住,口角方者贵。 说话闪烁游移者靠不住,言伤易者后难渡,言 伤烦者做事必浮。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72张)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72张)](https://img.taocdn.com/s3/m/ca0ab4eed5bbfd0a795673fc.png)
曾国藩任江督后,对左宗棠如何安排? “办大事以集才、集气、集势为要,庄子所 谓‘而后乃今培风’也。丈必以此议为然。” ----胡林翼致曾国藩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 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 公入蜀则恐气类孤而功不成。 ---胡林翼致左宗棠
丁长胜:身文而笨,讷于言辞,目不妄动 ,为可靠。 周惠堂: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浊气。 色浮,不甚可靠。 钟辅朝:目清而不定。明白,滑。 吴兰蕙:面偏神动,目有精光,跳皮。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精光,色丰美, 有些出息。 唐顺利: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2、曾国藩用人的三个步骤
用人第一步----建立人才档案 先造册,第一项是现任官职,第二 项是履历,包括历任官职、所派之差、 所游之地,第三项是家世,包括三代脚 色、兄弟宗族科名、官阶等内容。曾国 藩召见后,在下面填注评语。第一天召 见的是三位安徽州县官。曾国藩对三人 的表现并不满意。
第四要耐受辛苦。健、悍、土 文职: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关于基层 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 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 。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 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 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 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吾欲以“劳苦忍 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 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 、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4、抱团成大事---气类孤则大事不成
非刘邦,三杰皆不杰也,而非三杰,则刘 邦亦非汉高祖矣!----曾国藩 案例---胡林翼为曾国藩谋川督 蜀中之行,思之甚熟。凡治事公则权势, 私则情谊,二者必须居一 。是以依润帅聊相 呴濡;润帅近亦不甚适意,苦心孤诣,未果见 亮于人人,而军事,吏事二者亦殊丛杂,弟若 与共图皖中军事,可少商酌也。 ----曾国藩致左宗棠
用人之道培训课件(PPT 73张)
![用人之道培训课件(PPT 73张)](https://img.taocdn.com/s3/m/d740312f763231126edb11b0.png)
• 四、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
• 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 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 • 而刘邦却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 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 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 格,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 这个也是一个领导最大的才能,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 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 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 己的积极性和作用。刘邦深谙此理,用韩信带兵,张良 出谋,萧何保后,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刘邦也因此而成 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第三讲 驭才爱才
•
一、 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实现选拔、使用人才 的民主化、科学化。
• 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努力使对人才的考核和测评定量化、具体化、 制度化,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试和测评体系及方法,实现选拔人 才的民主化、科学化。 • 敢于用才善于用才 破除论资排辈的习惯思维。常规不破,人才 难得。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 后的习惯势力。 • 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但千万不能 搞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应该是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论资历而不 唯资历。 • 在选择人才问题上,既要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优 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 • 破除求全责备的狭隘偏见。黄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人才之所 以为人才,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和弱点,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些 方面出类拔萃。
• 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 张瑞敏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小农经济的思 想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是导 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几乎 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信条。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封建、封闭、缺乏辩证 态度,与实际、与当代相脱节的用人观。这不过是一句 自欺欺人的谎言。 • 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肆使用令自己放心的人,有的更是使 用自己的家族亲信,而对他们的工作不予过问,自以为 这是对其“不疑”,而等到事情办糟甚至企业倒闭后才 懊悔不已。另有些管理者对某些人才存有偏见,便错误 地施行“不用”的原则,这是用人不成熟的表现。
曾国藩做人36字诀ppt课件
![曾国藩做人36字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3f66af8bd63186bdebbc61.png)
变之多而吾所半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持,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知 是天地宽,贪得宇宙窄。
悔
31
坚持定能胜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一份耐心,如何过得。 曾国藩将耐字分为:耐冷,耐苦,耐劳,耐闲。 遇到难办之事,一定要冷静,沉着,稳打稳扎。 学问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可速求,要如愚公移
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它反 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 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曾国藩做人36诀就来源《曾国藩家书》。
3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
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将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
慎
20
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 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路,
也是名垂千史的不二法门。
忠
21
紧紧抓住人心。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推己及人,多替别人着想,仁也。 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以理服人。 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要义。带兵如父兄带子弟一语,最为
仁慈贴切。 要做到仁,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礼
俭
17
护官之符。 清,勤,慎,为居官三鉴。 保持廉洁,必能服众。 人为财死,少贪少祸。 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养廉之法,全得一俭字。
廉
18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勤政是居官首务。 从一个人的勤奋程度,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勤奋之道,精力虽止八分,却要用到十分,权势虽有十分,
只可使出五分。 办大事者,在内贵有志气,在外贵得人心。由勤生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并行。 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 72页)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ppt 7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2a394a184868762cbaed501.png)
吴兰蕙:面偏神动,目有精光,跳皮。
王春发:口方鼻正,眼有精光,色丰美, 有些出息。
唐顺利: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2、曾国藩用人的三个步骤
用人第一步----建立人才档案
先造册,第一项是现任官职,第二 项是履历,包括历任官职、所派之差、 所游之地,第三项是家世,包括三代脚 色、兄弟宗族科名、官阶等内容。曾国 藩召见后,在下面填注评语。第一天召 见的是三位安徽州县官。曾国藩对三人 的表现并不满意。
曾国藩的识人秘诀 五到:眼到,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 手到:于人之优劣,事之轻重,随手笔记 ,以备遗忘。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案例:江忠源 刘铭传和雕毛扇
咸丰八年九月十五日日记
何本高,湘阴归义人,兄弟六人,行三,咸丰 三年入营,朴实。
第四要耐受辛苦。健、悍、土
文职: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
乡气与官气----推广四字用人法 关于基层
官气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 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 。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 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 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 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吾欲以“劳苦忍 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 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 、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 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
主讲人:林乾 教授
读曾国藩,我有三点感悟: 屡败屡战、精神恒久;要有自知 之明、要善于用人;曾国藩每临 大事都要焚香静坐、默默冥想, 我虽然不焚香,但是经常性的静 思是一定的。----柳传志
李克强在安徽接受李诚国学五年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优质课件
![曾国藩为人识人及用人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abbd9ef524ccbff12184e9.png)
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为人之道
曾国藩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 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渡过,曾国藩也 没有忘记 ,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除了以上五个字之外, 他还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不以做官发财。曾国藩说自己这一辈子绝对不以
做官来发财,不要靠朝廷给自己的俸禄成为富翁而传给子 孙,至于说贪污受贿更是可耻的事情。
第三,守住做人的原则 。 第四,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
第五,帮助打仗貴相, 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 心存濟物是富相。
二曰主敬则身强:就是保持一种非常好的精神状态,对外要有
威仪要端庄,只有这样人的身体才可以强壮,他很反对儿女的精 神不振颓废。
三曰求仁则人悦:这是指爱心。
四曰习劳则神钦:劳动则身轻
曾国藩一生的事业, 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以立志来奠定人生的大格局。曾国藩为自己的人
生立下了大小两个方向,大的方向就是效仿前贤澄清天下, 就是以古代的圣贤为表扬,要为自己澄清天下,使天下得 到澄清,这是大的志向。
在各种人才中,他又特别强调处于领导地位者的突出作用。他强 调一支军队的状貌决定于其带兵长官,一省风气系于督抚及首府 数人,居于一方支配地位的人才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变风 气为第一,而荡平疆土二千里次之”。
曾国藩用人之道
有用之人,强与附之 对自己创业、打江山有用的人,要千方百计让他们加入到自己
的事业中来,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有用之人强与附之”。“附” 就是附着在事业上,靠这个来凝聚人心。他说:“求人之道须如白 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不达目的不罢休。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a3bcbfc84431b90d6d85c77a.png)
得人才得天下——曾国藩的用人之道课程背景: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如何广开渠道发现人才?如何慧眼识珠,辨别人才?如何春风化雨,培育人才?又如何巧妙布置,使用人才?用文化,理念,锁定人才?提前布局接班人,放心无忧遥控您的事业?本课程以天下英才半数出自曾府(曾国藩)为例,用大量案例及哲理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为企业主,高级管理者提供理论清晰,方法可行,效果显著的用人智慧之道。
课程收益:为解决企业在人事过程中,出现招不到人才,无将可用。
公司有骐骥,却没有放在合适的岗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苦心培养,却留不住人才,导致企业用人青黄不接,老板,高管处处救火的现状。
提高公司招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提升公司经营水平、加速公司发展,以期达到公司营收,利润双丰收的目的。
课程特色:●了解如何开阔思路,广纳人才,做到天下皆可用之人●掌握春秋八观法,曾氏辨人法鉴别人才●了解对岗位分类标准,用人全局考量,合理安排人才●掌握如何用文化,理念而不仅仅是利益来吸引人才●了解用人核心原则,用道来稳定人才●掌握选择下属成为接班人的基本条件,技巧及忌讳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主,总裁班,中高层领导课程大纲第一讲:不拘降人才引言:了解曾国藩及天平天国的历史基本信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如何广开渠道,招募人才的实际案例及启示。
1. 圣人笨人天国恶国2. 鲍超国荃季高容闳第二讲:慧眼辩人才引言:掌握八观之法与询事考言法。
如何在良莠不齐,信息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准确识别人才。
1. 八观之法2. 询事考言第三讲:匠心育人才引言:掌握培养人才的实操方法与步骤,如何在岗位大胆锻炼人才,而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技巧。
1. 教化甄别保举超擢2. 用人三步法第四讲:巧妙用人才引言:了解使用人才的全局观,如何设立岗位标准,因地制宜,因才而便保证大才大用,小才小用。
1. 用人局观2. 冲繁疲难3. 军吏文饷第五讲:文化引人才引言:了解如何用企业文化,制度仪式来引导,规范人才,做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参考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用人之道PPT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8127c3c856a561253d36f0e.png)
2、才德观 :
正确评价人才,曾氏主要讲的是才德观,曾国藩在日记中曾写道:“司 马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德若水之源,才即 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 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他认为:“与其无德而近 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蒋介石:
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
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
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
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
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
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
人。”
2021/3/10
湖南人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作用的第一人!
2021/3/10著作《曾文正公全集 》、《曾授国课藩:X家XX书》、《冰鉴》
2
对曾国藩的评价:
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 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 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 “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 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曾国藩将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有官气的人,一种是属于有
乡气的人。官气重的人,特点是学样子、讲官话、不实际,是心窍比
较重的,而且圆滑取巧,最重要的是官气重的人பைடு நூலகம்键的时候靠不住,
曾国藩的人才考察观课件
![曾国藩的人才考察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737905c281e53a5802ff3e.png)
第三、论神不足
神不足者,不醉似醉,常如病酒;不愁似愁,常如 忧戚;不睡似睡,才睡便觉;不哭似哭,忽如惊欣, 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惊似惊,不痴似痴,不畏似 畏。容止昏乱,色浊似染癫痫。神色凄怆,常如大失, 恍惚张惶,常如恐怖。言论瑟缩,似羞隐藏,体貌低 摧,如遭凌辱。色初鲜而后暗,语初快而后讷。此皆 谓之神不足也。
• “静若含珠‛,眼睛安静,没有观物的时候,就像 镶嵌在眼帘中的明珠,灿烂光亮,晶莹生辉,美丽 的光华深蕴在睛内,如一泓秋水,却又暗蓄着溢光 流彩的动向,含而不露,这是神安祥沉稳时的端庄 状态,心底无私。 • ‚动若水发‛,眼睛在观物的时候,犹如春水荡动 初波,精光闪射,秀气横溢,闪发着美仑美奂的光 彩;又如一湾盈盈流动的秋波,水面光芒闪耀,清 气勃发,美不胜收。这是神敏锐犀利而纯正的状态。
• 神清,是天资聪颖的表现。因此小孩子的神一般是 清朗的。但由于后天教化和环境的影响,天分得不 到锻炼和运用,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会逐渐生 ‚锈‛,神逐渐失去光泽而转为浊。就像一潭清明 的秋水,如果没有交流和补充,成一潭死水,一定 会浑浊腐臭。流水不腐,就是这个道理。 • 先清后浊——伤仲永
先浊后清
二、清浊
• 神清气爽,体清人妙。一个人身上感觉到如 此气氛,这个人一定很聪明,而且能得到大 家的喜欢与亲近。这是神清的表现。 • 神昏而浊,犹如昏浊的水,其人也难说是聪 明机智的。大脑在昏沌状态中,会连犯错误, 连日常简单至极的事也会失手。这样的状态 长期不能改变,人就显得鲁笨不会办事了。
先清后浊
• “静若含珠,动若水发‛的境界高于‚静若无人, 动若赴的‛的境界。前者静柔温和,有盛德中庸 之态,属于大哲大慧的圣贤境界,是王者之气; 后者属智勇双全的豪杰境界,有旁若无人、盛气 凌人的状态,是霸者之气。鉴别栋梁之才,似应 从此处发现人才的细微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家书》、《冰鉴》
对曾国藩的评价:
毛泽东:“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 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 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 “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 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选才观:
他强调:“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 无施数罟以失巨鳞。” 、“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 、 “人才之人礼之,则弃于草野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以为国 家干城腹心之用。”
曾国藩认为:“求人之道,须如百圭(人名)之治生,如论鹰隼 之击物,不得不休”、“山野材智之士,感其诚,虽惑不往见,皆为 曾公可与言事。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 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 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zhuo),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出 其门”、 “得一而可得其余”。
曾国藩将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有官气的人,一种是属于有 乡气的人。官气重的人,特点是学样子、讲官话、不实际,是心窍比 较重的,而且圆滑取巧,最重要的是官气重的人关键的时候靠不住, 不能深刻体会到下情,所有的文件都等着秘书写。作为一个武官,在 处理问题上,必须做到口到眼到,尤其要做到身到,但官气重的人, 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而乡气重的人也有毛病,顾头不顾尾,喜欢张 扬,没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尝试。
曾国藩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 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 质。” 、“诸弟若能有恒,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 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
他的谋士郭嵩焘在为他作墓志铭中指出:“曾以美化教育人才为 已任。”
4、用人观:操守、学识、才具
曾国藩制定了他的用人标准:操守、学识、才具; 曾国藩认为,全才应德才兼备。“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 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栋梁 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若德 才难以兼备,曾国藩更强调“德”,宁用有德无才,而不用有才无德 之人。
二、曾国藩的人才观
1、人才观:人是决定性因素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曾国藩对人才非常重视,他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 义”,国家强盛,以多得人才为强盛,如果不得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富 强,如果不得将才,军队就不可能强大。
邓小平同志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 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 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 成功。”
唐太宗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曾国藩把治军、治政、治饷等全部归功于人才。关于治政,他认为 “人存而后政举”“将欲维持成法,所须引用正人”;关于治军,他说: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 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关于给饷,他认为:“广求人才,参错 布置,庶期改观。”总之,不管为政,治军,给饷,抵外侮等等,曾国 藩都认为人才是最重要。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 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 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 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 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 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
“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 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废。
2、才德观 :
正确评价人才,曾氏主要讲的是才德观,曾国藩在日记中曾写道:“司 马光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德若水之源,才即 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 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他认为:“与其无德而近 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忧以终身,乐以终身。
曾国藩的选人育人 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道
---广揽、慎用、勤教、严绳
一、曾国藩的生平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出生 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
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 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 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 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 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 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认为当才德不能兼得时,宁可取愚者,而不可取小人;关于才, 就是一个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 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 拔德才能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 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这是眼前的一个问题,并不是 已经顺利解决了,希望解决得好”。
蒋介石:
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 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 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 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 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 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