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3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是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旋律,描绘了大鼓和小鼓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大鼓和小鼓的对比为主线,展现了两者的音色和节奏差异;第二乐段则以模仿鼓点的节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和谐与统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区分不够明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
2.了解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特点,区分它们的节奏表现。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大鼓和小鼓的节奏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熟练地模仿鼓点节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以生动的表演,展示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鼓点的模仿和演唱。
3.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视听结合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鼓和小鼓的形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大鼓、小鼓等乐器。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大鼓和小鼓的视频、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起学生对大鼓和小鼓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展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两种乐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别演示大鼓和小鼓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模仿。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小鼓响咚咚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鼓的家族,能以看、听、摸的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并感受鼓的不同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能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3、通过聆听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感受鼓的变化,在老师的启发下想象老虎磨牙的场景。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且提高学生对音乐中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反应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三、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即兴演奏四、教学准备:小鼓、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教学1、导入: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里面有一位来自打击乐器家族的新成员,是谁呢?2、观看鼓乐《龙威》师:哦,原来是神气的大鼓。
大鼓的声音洪亮、有力,演奏起来气势恢宏。
今天,老师把他的弟弟“小鼓”给请来了,咱们赶紧来认识一下吧!3、出示小鼓,用节奏问好互动。
师:瞧,小鼓见到这么多小朋友开心极了,听!他正迫不及待地和大家问好呢!X X X X ︱X X X —‖(师边读边用小鼓敲出节奏,学生击拍回答)小朋友们大家好X X X 呀你好呀师:谁也能试着用这个节奏来和小鼓打声招呼呢?(指名互动)4、听范唱《小鼓响咚咚》师:小朋友们,这不光是一只懂礼貌的小鼓,而且还是一只听话懂事的小鼓呢!这不,他的小主人正夸他呢!5、按节奏朗读歌词1)他的小主人是怎么夸他的?(生答)2)你听出歌曲的节拍了吗?(生答)咱们试着用三拍子来读读歌词看。
3)跟伴奏朗读歌词。
6、用LU哼唱旋律;接口唱四句句末尾音:1——3——5(蹲——半蹲——站)7、跟琴学唱二段歌词:分句→完整练唱8、歌曲处理:1)师:小主人为什么要夸奖小鼓呢?(生答)第一段:f 突出神气(明亮有弹性)第二段:p 突出懂事,对娃娃的关心(轻柔连贯)2)有感情地跟伴奏唱9、歌表演(跟范唱)10、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可任意组合或四组综合)响板0 X X |0 X X ‖串铃0 X X |0 X X ‖碰铃X - - |X - - ‖小鼓X X X 0 |X X X 0‖(三)拓展欣赏:探索演绎小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唱:小鼓响咚咚 大鼓和小鼓-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区别和特点;•认识鼓的基本演奏;•学习合奏与合唱基本要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认知音乐乐器(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和区别。
•掌握基本的鼓演奏技巧。
•学会合唱和合奏基本要领。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选择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的《小鼓响咚咚》,介绍了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基本演奏方式和合奏等基础知识,让幼儿初步了解鼓这一乐器。
2. 课程内容(1). 音乐欣赏部分播放《小鼓响咚咚》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过程中关注到鼓乐器的演奏。
提醒幼儿注意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是否一样或者不同。
(2). 鼓的练习和基本演奏技巧分别为大鼓和小鼓进行演奏介绍和练习。
示范演奏,鼓掌声打拍,加以分解,让幼儿先学习单个击奏(敲击一个鼓面),加强节奏感。
(3). 合奏和合唱基本要领介绍合 choir 装的基础要素,让幼儿领会和学习。
并基于合唱,指导合奏的要领,让幼儿通过合唱和合奏而对鼓有更深刻的认识。
3.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播放音乐《小鼓响咚咚》(2). 音乐欣赏部分通过欣赏乐曲,指导幼儿了解小鼓和大鼓的特点。
(3). 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演奏技巧让幼儿逐个击奏演练基础技巧:把腕子稍稍放开,用手腕的力量敲打鼓面。
鼓面被打时,鼓身杆被振动,使空气震动并发生响声。
(4). 合唱和合奏基本要领介绍合唱基本要素,指导幼儿学习唱歌并认识合唱团。
在合唱基础上,教授鼓的合奏。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内容和教学重点。
4. 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教师通过询问学生对于鼓演奏和乐器的特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2).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考试达成程度,刻画学生的学情,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出细致的评价,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小鼓响咚咚是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中重要的一篇音乐,音乐中大鼓和小鼓的演奏为幼儿了解鼓乐器提供了初步的知识。
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小鼓响咚咚教案苏少版
律动《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变化能力。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并能奏出X X- X等构成的短小节奏型。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并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鼓,米粒。
学具: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关于鼓的视频)。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现了什么乐器?(师总结出现了大军鼓、小军鼓、大镲)。
二、知识延伸:1、导语: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生:新疆人跳舞喜欢用手鼓伴奏。
2、介绍、了解其他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教师展示四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3、师:看!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的鼓,(并敲节奏XX X X │XX X—||)。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振动而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呢!4、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受鼓的构造:有小朋友想上来看一看、摸一摸吗?(会有很多学生举手或者一拥而上。
)教师:好,孩子们现在请上座位!马上我要请三个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再摸一摸、敲一敲呢!(教师等学生上位坐好,再请三个学生到前面来)其他学生仔细听、认真看。
5、学生敲一敲,感受鼓不同的音色:(1)启发学生大胆的摸一摸鼓:小朋友,大胆的摸一摸!(2)启发学生模仿鼓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再敲一敲小鼓,给大家听听鼓的声音!(学生敲一敲小鼓)你们能模仿一下小鼓的声音吗?(当学生说到鼓的声音咚咚咚的时候,教师说:恩!小鼓的声音是咚咚咚!还有的学生会说大鼓的声音是咚咚咚;小鼓的声音是嗒嗒嗒,教师可以说:哦!原来啊,不同大小的鼓的声音是不同的!)(3)感受鼓边、鼓身的声音:小朋友,再敲一敲鼓边呢?它和鼓心的声音相同吗?再敲一敲鼓身呢?是什么声音?(学生敲鼓边,并模仿鼓边的声音:嗒嗒嗒)(4)教师小结:恩!鼓的音色可丰富了!(如果还有学生想上来摸一摸、敲一敲,教师:甭着急,下课后老师就把鼓留在教室,让你们尽情的摸一摸、敲一敲!)三、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1、导语:小朋友们,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些神秘的好朋友。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小鼓响咚咚》教学内容:唱《小鼓响咚咚》动音乐游戏音的强弱能用打击乐器即兴演奏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还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认识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并能奏出X、XX、X—等构成的短小节奏型,鼓励学生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
教具准备:小鼓、电脑多媒体课件、各式打击乐器、节奏谱教学过程:五分钟课堂才艺展示活动。
(王恒芳钢琴独奏)一、情景导入师:今天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听听是谁在说话?生:小鼓师:真棒,你们有谁愿意上前来试着让小鼓发出声音呢?(生上前来可敲敲鼓身、鼓面,发出声音即可)师:你们看,小鼓的鼓身和鼓面都能发出响声,人们在使用鼓的时候,都喜欢敲击它的鼓面来表达各种音乐情绪呢二、音乐游戏《音的强弱》1、师演示:敲击鼓面,以“x x x x | x x x —||”为鼓点,用一句强,一句弱的力度。
2、师:声音有什么变化吗?生:(老师的小鼓敲得一次响一次轻。
)师:说的真不错。
用力敲出的重重的声音叫做“强”,轻轻敲的声音叫做“弱”我们现在坐的地方就是一面“大鼓”,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大鼓敲出刚才的节奏。
3、师:做的真棒,你们还能用身边的其他东西发出强和弱的声音么?(引导学生拍板凳表现小鼓的强弱变化)三、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1、师:小朋友们做的都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和小鼓说说话吧。
请仔细听好。
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第一段歌词(师边敲击鼓边读歌词,生有节奏的边拍板凳边跟读歌词)师:小鼓不仅会说话,而且也很懂礼貌呢跟读第二段内容2、学习歌曲旋律听范唱,感受歌曲旋律小朋友们,有谁知道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的强弱节奏怎么打的呢?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象小鼓一样用“咚”来唱唱吧。
3、学唱歌曲跟着钢琴接口唱4、完整演唱5、歌曲处理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可怎样才能把它唱得更好呢?你能把我们刚刚学的强和弱加到这首歌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的歌词。
唱:小鼓响咚咚 大鼓和小鼓-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苏州市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的《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教材。
该教案可以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知识,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导入唱歌,学习唱一首简单的小调。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大鼓与小鼓•活动课件•唱歌曲谱、伴奏音乐•音乐幼教教学视频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大鼓和小鼓,让学生分辨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并明确它们的名称。
2.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定义和基本功用。
请学生掌握定义和基本知识。
3.播放一段短的鼓声,让学生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第二步:指导唱歌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节奏与韵律。
2.给学生讲解唱一首小调的方法。
3.播放该歌曲的伴奏音乐,配以简单的舞蹈。
通过跳动频率的变化又来展示音乐的差异。
第三步:鼓类演示1.让学生创造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
2.给学生指挥大鼓和小鼓演奏,并使它们的效果更好。
3.让学生体验大鼓和小鼓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效果。
第四步:巩固知识1.谈论本课程学到的知识和进行简短的回顾。
2.用多媒体教学视频进行音乐欣赏。
3.让学生试着重唱一遍开场白。
结束语本节课程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学生学习并欣赏小鼓和大鼓的不同之处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我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的基本原理,而且还提高了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小鼓响咚咚》教案教学内容唱《小鼓响咚咚》动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即兴表演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帮助学生认识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二、通过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使学生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还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强弱。
三、能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简易乐器,并利用这些乐器进行简单的命题性即兴表演。
四、通过欣赏,拓宽音乐视野,初步了解中外各类鼓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教学难点对假定情境展开丰富想象,能用不同材料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进而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教具准备小鼓、染色小米粒、各式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律动《找朋友》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表演,教师在中间转一圈,邀请某个学生跳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
第二遍音乐就换一个学生上来。
二、节奏短语创编1、师:找到一个好朋友多高兴啊,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上也来了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小鼓),这可不是一面普通的小鼓,它还会说话呢,你们听——2、教师敲击节奏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然后播放课件:1、小朋友,你们好!2、我的名字叫小鼓。
3、师:小鼓悄悄告诉老师,它刚才说了这样两句话,但是老师不知道他先说哪一句,后说那一句。
谁能听懂小鼓说的“鼓语”?翻译给大家听!4、你能模仿小鼓说话的节奏对小鼓的到来表示欢迎吗?(节奏短语创编)5、观察一下我们的这位新朋友,你能再说两句介绍小鼓外形和音色特点的话吗?(结合介绍小鼓)三、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1、师:小鼓今天还带来了许多朋友呢,你们看——(出示染色小米粒),多漂亮的米粒啊,它们可是些会跳舞的神奇米粒哦!仔细看,小米粒是怎样在小鼓身上跳舞的?2、师演示:把米粒放在鼓面上,以《小鼓响咚咚》的旋律为伴奏乐,以“x x x x | x x x—— ||”为鼓点,用不同的力度击鼓。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小鼓响咚咚一. 教学内容唱:《小鼓响咚咚》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他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合作意识得以增强.2 .通过介绍鼓的家族,以看,听,尝试敲的形式,了解打击乐器”鼓”.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4.创编歌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短小流畅,容易上口的儿童歌曲,歌词富有童趣和爱心,词作者利用汉字”咚咚咚”和”懂懂懂”的谐音关系,赋予小鼓以生命的灵气,教育小朋友从小要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四.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情绪和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五.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力度为歌曲伴奏六.教学过程1、师生常规问好。
师:今天老师想换另一种方式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听好了。
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好师:谁能来模仿刚才老师的节奏和老师来打下招呼呢?生: ××××︱×××-︱你好你好老师好师:谢谢小朋友们的问候。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你们看,它是谁呀?生:鼓。
师:哟,你们都认识啊。
你们知道的真多,它有自己的名字叫小堂鼓。
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个小堂鼓是怎样的?生:鼓面。
鼓身。
师:下面看看老师是怎样敲的?师:那小朋友们,你们会不会模仿缪老师来敲一敲啊?师:你真像个真正的小鼓手。
下面看看老师是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强弱弱的?(放伴奏音乐)师:你们会吗?生(创编动作)师:你表现的真棒!下面看看老师用这个节奏干什么呢?边看边听。
师:老师还会用这个节奏给歌曲伴奏呢?你们行吗?听伴奏加上学生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强弱弱。
(老师用鼓跟学生一起为歌曲伴奏)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我们的小鼓也乐开了花。
接下来我们跟小鼓玩一个接龙的游戏好不好?(1)请一个小朋友跟老师合作。
(2)生生合作,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敲鼓。
2、学儿歌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
一年级下音乐教案鼓儿响咚咚苏少版
2.(出示两个正在哭泣的fP记号)
师:咦?你们两个小家伙怎样了?让教员听听,噢!原来它们迷路了。不看法自己的家了,小冤家,你能帮帮它们吗?
3.听音乐辨强弱,将强弱记号送回家。
(出示谱例,强弱记号在谱例下方)
教员演奏乐曲,将强弱记号填在歌谱上。强记号住在——红颜色的小房子里,弱记号住在——绿颜色的小房子里。
三、体验感受
1.温习歌曲«小鼓响咚咚»
2.教员范唱歌曲。
3.先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4.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鼓响咚咚»伴奏。
5.温习歌曲«大鼓和小鼓»,并参与鼓声伴奏。
留意歌声与鼓声的强弱变化。
6.情境扮演«老虎磨牙»
〔1〕听«老虎磨牙»,编创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情形扮演。
〔3〕各组分主角色。
〔4〕练习扮演。
片段二:虎大王饿了末尾在石头上磨牙〔用鼓槌急速的刮鼓边〕
片段三:虎大王发现猎物,它慢吞吞的走过去〔敲击鼓面,声响相对片段一稍微紧一些、急促一些〕
片段四:虎大王加快速度,猛的一扑〔力度由弱变强、速度又慢变快,最后一声强音〝啪〞表现捉到猎物〕
五、课堂小结。
明天小冤家解了鼓的很多演奏技巧:有刮奏、滚奏、滑奏、抓奏,当然还会有更多的演奏技巧来表现生动、生动、不同心情的作品,你看我们的民族打击乐是不是丰厚幽默呢!
重点:背唱歌曲«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
难点:生长的足迹。
教学预备
音乐带 钢琴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唱游律动«大鼓和小鼓»
奏:小鼓响咚咚-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奏:小鼓响咚咚-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小鼓,并了解小鼓的演奏方式。
2.能够正确运用小鼓的演奏方式,模仿简单的鼓点。
3.认识并学习《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并能够演奏其简单的鼓点。
4.发扬团队精神,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二、教学内容1.认识小鼓–小鼓的形状、材质、结构及演奏方式2.学习小鼓的演奏技巧–大拇指-小拇指规律运动–轻重音交替奏打3.学习歌曲《小鼓响咚咚》–理解曲子的结构、鼓点的部分及节奏、旋律等–运用小鼓的演奏技巧演奏简单的鼓点4.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小组内分工合作,演奏歌曲的鼓点,并最终整合成一首完整的演出作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演奏小鼓,让学生感受小鼓的声音和节奏,激发学生对学习小鼓的兴趣。
2. 学习小鼓的演奏技巧1.观察小鼓的形状、材质、结构及演奏方式,了解如何拿好小鼓,并练习小鼓的演奏姿势和手法。
2.学习小鼓的演奏技巧,包括大拇指-小拇指规律运动和轻重音交替奏打,注重技巧的细节操作,规范演奏动作。
3.教师演示演奏技巧,让学生跟随演奏,练习正确的姿势和手法。
3. 学习歌曲《小鼓响咚咚》1.教师给学生播放《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曲子的节奏和旋律。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鼓点的部分及节奏,教师演示并让学生感受曲子的节奏和鼓点。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歌曲《小鼓响咚咚》的鼓点,注重鼓点的准确度和节奏感。
4.分组演奏,四个人一组,按歌曲结构分配鼓点,分工合作,完成小组的演奏任务。
4. 活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活动评价,包括姿势动作、音准节奏、团队合作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小鼓的形状、材质、结构及演奏方式和学习小鼓的演奏技巧,让学生掌握了小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成功完成了鼓点演奏。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
但要注意的是,在小鼓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细节操作,规范演奏动作,避免形成不良的习惯。
同时,在活动评价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奏:小鼓响咚咚-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奏:小鼓响咚咚-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鼓的形态和演奏方法;
2.认识旋律,按照指导演奏旋律;
3.发展音乐感觉,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4.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小鼓演奏方法和一首简单的乐曲——《小鼓响咚咚》。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小鼓,让学生认识小鼓形态和演奏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导感受节奏
教师演奏《小鼓响咚咚》,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节拍,通过敲打打鼓的方式跟随节奏。
3. 学习演奏技巧
教师讲解小鼓的演奏方法,包括如何拿鼓槌、如何调节鼓面的紧度等技巧。
然后,通过示范和让学生模仿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演奏小鼓的基本技巧。
4. 合作完成任务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演奏小鼓,并按照指定的节拍演奏《小鼓响咚咚》乐曲。
其他小组成员则拍手、跟随节奏。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学生分享自己鼓乐的故事,鼓励学生多多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兴趣。
四、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小鼓演奏方法;
2.练习《小鼓响咚咚》;
3.畅想自己的音乐故事,写下来分享给同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小鼓的形态和演奏方法,并让学生按照指导演奏旋律,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
在完成小组任务中,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本节课在小鼓选择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奏:小鼓响咚咚》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奏:小鼓响咚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奏:小鼓响咚咚》是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鼓手,以及他敲击小鼓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的传授,如节奏、节拍、音符等。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发展较快,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渐形成,他们喜欢在集体中学习和表现,这为课堂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如节奏、节拍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审美观,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小鼓响咚咚》的演唱和音乐知识的掌握。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节拍的变化以及音乐的表现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运用分组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此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小鼓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故事、拍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歌教学:教师播放歌曲《小鼓响咚咚》,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接着,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词中的意境,引导学生跟唱。
3.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节拍等基本音乐知识,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和掌握。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
《小鼓响咚咚》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唱、跳、拍手等动作,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够准确地拍手、跺脚等配合音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小鼓响咚咚》乐谱,小鼓、铃铛等乐器。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新歌(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小鼓、铃铛等乐器,根据歌曲的节奏,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在本次课堂中的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让家人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生每天练习唱《小鼓响咚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唱歌曲的准确性、动作的协调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展示自己对《小鼓响咚咚》歌曲的掌握程度,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 结合音乐课程,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奏: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奏: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奏:小鼓响咚咚》是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教学曲目,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显,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以小鼓为主题,通过模仿鼓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歌曲中的歌词生动形象,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音乐学习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培养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的学生对象,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阶知识,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模仿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奏:小鼓响咚咚》,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能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奏:小鼓响咚咚》,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准确演唱,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肢体语言教学法: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奏:小鼓响咚咚》的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准备小鼓等打击乐器,用于课堂演奏和练习。
3.教学场地:安排宽敞的教室,以便于学生进行演唱和演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奏:小鼓响咚咚》,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注意歌词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3.操练(8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演唱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小鼓响咚咚》苏少版
《小鼓响咚咚》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2.让学生通过学习敲击鼓的动作,掌握节奏型“XX X X︱XX X—︱”。
3.能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难点:1.节奏型“XX X X︱XX X—︱”的掌握。
2.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好!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老师先给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敲它,一敲就说咚咚咚。
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谜底是鼓)2.介绍鼓(实物):鼓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的,鼓皮是发音体,鼓身通常都是木头做的,我们敲击鼓面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你们听!(1)教师敲击鼓,发出“咚咚咚”的声音(2)学生模仿鼓的声音(3)师:对,敲击鼓时会发出“咚咚咚咚”的声音,好像是在跟我们说话!3.听,它对我们说了些什么?老师边敲鼓边念2/4 X X X X︱X X X—︱咚咚咚咚︱咚咚咚—︱4.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鼓说的第一句话吧!老师边做动作边念词(咚咚咚咚)5.小朋友们可以把凳子或者自己的腿当做鼓,跟老师学小鼓说的第一句话(咚咚咚咚)指名学生拍奏6.模仿拍奏小鼓说的第二句话(咚咚咚—)7.非常棒,我们一起连贯起来练习两遍(1)师生合作拍奏(2)生生合作拍奏8.老师也想对小鼓说几句话!(1)师念读第一段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师边做声势动作边念读)(2)提问:老师刚刚是怎样念读的?(3)跟师学做声势动作(4)边做声势动作边念读9.有位小朋友把对小鼓说的话唱了出来!你们听!(播放歌曲视频)10.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小鼓响咚咚》二、新授1.跟琴用“咚”哼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发现四个乐句的节奏型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2.学唱第一段歌词(你们看,第一段歌词就是我们之前对小鼓说的话,小鼓这么神气我们要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1)跟琴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2)教师指导演唱二、三乐句(3)学生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段歌词3.跟师加入动作念读第二段歌词(1)教师示范(2)学生模仿,边做动作边念读(3)师:娃娃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可以看出小鼓真懂事呀!4.跟琴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小鼓响咚咚 》教学设计
苏少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三单元《唱: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意义,能够鼓掌唱出《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
2.能够理解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征。
3.通过合唱、模仿练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尝试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歌曲的节奏特征。
难点1.学生识谱的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要求,能否准确把握歌曲的吉他或钢琴伴奏部分。
2.学生的韵律表达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要求,能否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学生乐器:手鼓、木鱼、铃铛。
2.教师准备:吉他或钢琴,歌曲伴奏(MP3或CD),教学教材及辅助教材。
四、教学过程1. 歌曲介绍老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小鼓响咚咚》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小曲子,讲述了小鼓手敲响小鼓的欢乐场景,它的曲调轻快,节奏明快,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哼唱几遍,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2. 乐器演奏老师发放手鼓、木鱼、铃铛等乐器,介绍每种乐器的发声方式以及演奏技巧,并示范演奏歌曲的节奏部分,让学生模仿演奏。
老师鼓励学生多多尝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3. 歌曲学习老师把歌词和简谱一起呈现给学生,逐句解释歌曲的内容意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然后教学生跟着节奏口型唱歌,并加上鼓掌、打乐器等表演要素,让学生在动中学,把乐曲与情感创造融合在一起。
4. 整合练习老师在歌曲伴奏的基础上,指挥学生齐唱全曲。
为了加强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利用鼓掌、打乐器等手段演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最后让学生的演唱达到个人表演的高潮,能够感染他人,传递美好的音乐情感。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次音乐教学,学生不仅仅学会了《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还通过学习手鼓、木鱼、铃铛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同时,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自然地表达自己,教会学生如何拓展自己的音乐天赋和潜能。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是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通过描述小鼓和大鼓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美。
歌曲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富有童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模仿,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对音乐节奏、韵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歌曲《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的歌词内容,认识音符和休止符,理解音乐节奏和韵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训练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内容,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对音符和休止符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新歌《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讲解歌词内容,让学生认识音符和休止符,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3.唱歌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分组进行唱歌练习,纠正学生在唱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音乐游戏:教师设计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唱:小鼓响咚咚 大鼓和小鼓》教案
苏少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是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鼓点的节奏和声音,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歌曲简单易学,富有童趣,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节奏感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并能用正确的节奏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并能用正确的节奏演唱。
2.教学难点:感受并掌握鼓点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的方式,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练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的歌词、图片等。
2.乐器:鼓乐器,如小鼓、大鼓等。
3.教学音频:歌曲《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的音频文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唱: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的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同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词和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教师可以分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学会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鼓乐器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并掌握鼓点的节奏。
可以先让学生单个练习,再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2、学生能在游戏中准确的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并能奏出“xx x x | xx x - ||”节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难点
学生能准确的感受音乐中的强弱变化,会奏出x x x x | x x x —|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CD机,小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音乐游戏[来源:]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听听它的声音,猜猜是谁?(生:“咚咚咚”)
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这个朋友就是小鼓。
谁能来模仿小鼓的声音?(生:“咚咚咚”)模仿的真像![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看老师敲两次鼓,鼓上的米粒有什么不一样?(一次跳得高一次跳的低)
为什么高度不一样呢?[来源:ZXXK]
小鼓敲得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你真聪明!小米粒跳的高低是由于敲鼓的力度不一样,敲的强跳的高,敲的弱跳的低。
下面你们来当小米粒好不好?教室是一个大鼓,老师来敲节奏,你们根据老师敲鼓的强弱迅速的反应跳的高还是低,仔细听好(单声)下面老师要敲长一些的节奏了,看那些小朋友反应迅速(师随音乐伴奏敲出鼓点x x x x | x x x—|,用一句强一句弱的力度)三、学习《小鼓响咚咚》
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敲的强小朋友们跳的高,敲的弱跳的低。
小鼓想夸奖小朋友们呢!听一听,小鼓是怎样说的?敲击“x x x x | x x x —|”(你的表现真不错)
你能模仿小鼓来说一说吗?
你们能模仿小鼓说话的节奏吗?师敲击一遍(生:咚咚咚咚︱咚咚咚-︱)老师板书节奏。
模仿的真像,我们一起来读两遍。
(生齐)
你们能用手拍出节奏么?(学习手拍节奏)
师:现在让我们就把桌子当小鼓,来模仿一下敲鼓的样子,用一只手指轻轻地敲。
老师给大家一段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来敲击一遍。
(播放歌曲伴奏),
学习第一段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这面小鼓也很聪明,说什么话儿它都懂,你们听(范唱)小鼓的表现好不好?它很聪明也很听话。
下面老师就教小朋友们来唱这首歌。
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先来读读第一段的歌词,注意节奏。
(师范读,领学生读歌词)这段歌词有几句?(四句)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节奏一样)多聪明的小鼓呀!让我们一起唱歌来赞美它吧!教唱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老师夸奖小朋友,小朋友心情会怎样?(高兴)小鼓也是很高兴的哦,把小鼓高兴的样子唱出来。
请小朋友们把歌曲第一段连起来唱,[来源:]
小鼓唱的正高兴的时候,有个小娃娃睡着了,小朋友们,你们说小鼓还能再大声发出声音吗?(不能,因为声音大会吵醒它的)
说的真好!不知小鼓懂不懂得这个道理呢!听我唱一唱第二段,注意我唱歌的声音(师范唱)
小鼓懂得这个道理么?(懂)你从哪感觉出来的?(老师的声音变小了)
小娃娃在睡觉,让它不要大声,它就轻轻的说“懂懂懂”,小鼓真懂事呀!所以老师刚刚唱歌的声音也变得怎么样了?(轻)那就让我们轻轻的和小鼓一起变成懂事的好孩子吧!
第二段读歌词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唱第二段
小鼓又聪明又懂事,老师想和大家通过歌声表现出小鼓的不同样子,我来当聪明的小鼓,高兴的唱歌,小朋友们就是懂事的小鼓,要轻声的唱起来,好不好?
完整演唱[来源:ZXXK]
四、小结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
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认识了聪明懂事的小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这个小鼓一样,做一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
让我们在欢快的《小鼓响咚咚》里结束本节课(音乐声中结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