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体会作者对景物细致、生动的描写。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体味“雪”的含义。
3.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
4.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2.联系具体语境解读疑难句段。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ppt 1-7)
由包含雪的诗词名句导入课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让学生看雪的图片;同学们,一想到雪,你们会怎么来形容它,自古以来,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也歌咏过白雪,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阶段所学的咏雪的诗。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有什么特点?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搜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1.关于鲁迅(ppt 8)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小说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2.写作背景(ppt 9)
《雪》创作于1924年12月30日,那时候鲁迅先生生活在北京,当天北京落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放晴之后,又刮起凛冽寒风,大雪纷飞的情景使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所以就创作了这篇文章。后来收入了《野草》集中。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在北京所作。
那么鲁迅在《雪》这篇文章中是不是只是单纯写了雪景呢?是不是还寄托着其他的理想呢?就像《藤野先生》并不只是单纯写藤野这个人一样,这篇文章也不会只是单纯写雪。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所以重点掌握的内容了。
3.什么是散文诗(ppt 10)
这个单元,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都是散文诗。那么,什么是散文诗呢?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从本质上看,它跟诗一样,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都借助文字表现了作者的情绪,抒发了情感,充满着诗情画意,所以它有诗的意境;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和诗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形式跟散文一样,比较自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和第一课《藤野先生》相比,它的篇幅短小了不少,但语言精炼了很多,更具美感。同学们可以自己比较一下。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词注音。(ppt 11)
耶(yé)磬(qìng)口脂粉奁(lián)褪(tuì)尽
朔(Shuò)方凛冽(lǐn liè)灼灼(zhuó)
2.解释下列词语。(ppt 12)
美艳:美丽鲜艳
博识:学识丰富
消释:指冰雪融化
凛冽:刺骨地寒风,北风凛冽
朔方:北方
天宇:这里指天空
四、朗读课文,回答问题(ppt 13-14)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那两个地方的雪景?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2.这两个地方的雪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南方的雪滋润美艳
北方的雪寒冷孤独
五、把握全文(ppt 15)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主要写南方的雪;
第二部分(4-6)主要写北方的雪。
六、学习第一部分
明确:可以分为哪两个两个层次?(ppt 15)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江南柔雪的美艳滋润。
第二层(第二、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这两幅雪景各有什么特点?(ppt 16)
作者从哪些方面细致描写了江南的雪?
文章开头很有特点,先写的是什么呢?先写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眼中,它是单调的。为什么这么写?作者这写是为了用雨来衬托雪。因为雨单调无变化,无色,又看不出漂亮与否,软绵无力。而雪在严寒中形成,显得坚强有力,光彩夺目,用雨这么一衬,雪就被突出
了。这是一种十分别致的开头。
鲁迅先生接着说了“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刚刚我们说了,这是江南雪景的最大特点。接下来的一大段描写都是围绕滋润美艳这个特点来展开的。“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写出了江南的雪富有生机活力(如同在座的学生,都是15、6岁的年纪,是初生的太阳,有使不完的劲),贴切地写出了它的实质。然后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富有生命活力。这两个比喻,一虚一实,寥寥数笔就构建出了一幅朦胧美丽的江南雪景。这种美,是静态之美,是阴柔之美。
下面还对江南雪的“美艳”作了进一步的描写:一片洁白的背景下,“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青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等等。洁白晶莹的雪在花的血红、深黄、隐青和草的青绿的颜色的映衬下更显光彩夺目,洁白美艳。最后作者认为蝴蝶确乎没有,而蜜蜂可能有。用“记不真切”来说明“仿佛看见”,非常自然,真切,整个画面就充满了蓬勃的春意和无限的生机。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马上使整个雪野活跃了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作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了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了作者期待春天的声音,体现了鲁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2、3自然段,主要是写人的,内容是什么呢?
第2自然段主要是写的孩子们塑雪罗汉和看望雪罗汉的过程。
呈现出一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充满温情的江南雪景图。
小结:找出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中作用。(PPT17)
为了进一步凸显雪野的生机和热闹,使江南的雪更富有生命力,作者用一系列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儿童塑造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嬉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形象刻画除了孩子特有的表情和动作,反映出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既传神又真实。如“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中的一个“呵”字,描绘出了孩子们不顾寒冷塑雪罗汉的场面。“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中一个“偷”字贬词褒用,富有浓浓的儿童情趣。
做好了雪罗汉以后,还拿来龙眼为它做眼珠、偷得母亲的脂粉奁来抹在雪人的嘴上,把雪罗汉打扮得目光灼灼、活灵活现。作者通过描写孩子们天真的举动、欢乐的情绪和雪罗汉可爱的神情,把江南雪野烘托得更加有趣,更加集中地体现了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动态之美。
不过到了第三自然段,作者的笔调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作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