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配子体.ppt

合集下载

疟原虫ppt课件

疟原虫ppt课件

2、裂殖体期
2.1 未成熟裂殖体 经40小时晚期滋养 体发育成熟,虫体变 圆,核开始分裂(2 个以上),但胞质未 分裂 疟色素比较集中 RBC变大、色淡,有 时可见红色的薛氏点
2.2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核分裂数增多 胞质也分裂成许多小团,分别包绕每一个细胞 核,形成裂殖子,常为12-24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堆,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从RBC释出裂殖子 的全过程约需1分钟 在血液中的裂殖子, 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 噬,一部分侵入正常 的RBC,重复裂体增 殖过程
3、配子体期
疟原虫在RBC内经过数次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 在RBC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雌配子体 (大)或雄配子体(小)
雌: 虫体较大,占满整个红细胞 胞质致密,深蓝色 核小致密,深红色,常位于 虫体的一侧 疟色素分散
1、滋养体期 1.1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胞核 虫体胞质少,淡蓝色,环 空泡 状,中间为一空泡,直径 约占红细胞的1/3 核小、点状红色,形似红 宝石戒指,故称环状体 胞质 被寄生的红细胞正常大小
1.2
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疟色素 虫体增大,并伸出不规则 的伪足 胞质增多、变大,胞质中 出现疟色素(消化Hb后的终 产物,出现于环状体以后各 期) 胞核增大 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颜 色变浅,并出现能染成淡红 色的小点-薛氏点
一、在蚊体内的发育 二、在人体内的发育 1、在肝细胞内的发育(红外期) 2、在红细胞内的发育(红内期) 在外周血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的重要 依据 疟原虫基本结构:胞膜、胞质、核 瑞氏或姬氏染色:疟原虫核染成红色,胞 质为蓝色,代谢产物疟色素为棕黄色
以间日疟原虫为例
三期六种形态 1、滋养体期:大、小滋养体 2、裂殖体期:未成熟、成熟裂殖体 3、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

花卉育苗ppt课件

花卉育苗ppt课件

3
2. 无性繁殖(营养繁殖) 植物营养体(根、茎、叶、芽等)的一部分
经有丝分裂产生与母体细胞遗传信息完全一致的 细胞群,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包括扦插、嫁接、压条、分生、组培、孢子及 变态器官的繁殖等方法。
4
第一节 有性繁殖
❖ 一、花卉种子的来源 ❖ 二、花卉种子的成熟与采收 ❖ 三、种子的寿命与贮藏 ❖ 四、种子检验 ❖ 五、种子休眠与解除 ❖ 六、有性繁殖的方法与技术
9
二、花卉种子的成熟与采收
❖ (一)种子的成熟:
形态成熟:指种子外部形态及大小不 再起变化,从植株上或果实内脱落的 状态
生理成熟:指种子已具有良好发芽能 力的状态,仅以生理特点为指标
❖①形态成熟与生理成熟同步:菊花、十 字花科植物及报春花科植物等
❖②形态成熟较生理成熟晚:禾本科植物 ❖③形态成熟较生理成熟早:蔷薇属、苹
27
28
第二节 无性繁殖
❖ 一、扦插繁殖 ❖ 二、嫁接繁殖 ❖ 三、分生繁殖 ❖ 四、组培繁殖 ❖ 五、压条繁殖 ❖ 六、孢子繁殖
29
一、扦插繁殖
(一)概念
利用植物营养器官具有的再生能力,切取其茎、 叶或根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萌芽、 抽枝,长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二)扦插的种类及方法
42
43
2. 芽接
1)盾形芽接(shield budding)
v T形芽接(T-budding) v 倒T形芽接(inverted T-budding) v 嵌芽接(chip budding)
2)贴皮芽接(bark budding)
– 补皮芽接(patch budding) – I形芽接(I-budding) – 环形芽接(ring budding)

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形态区别35页PPT

间日疟原虫与恶性疟原虫形态区别35页PPT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大(雌)配子体
形状大小:圆或椭圆,较大。
胞 浆:深蓝色。
核:
一个,较小,深红色常
偏于一边,核周可见
明显不染色带。
色 素:黄褐色,均匀散在,数
目较多。
间日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小(雄)配子体
形状大小:圆形,虫体较大。
胞 浆:浅蓝色。
核:
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
均18~24个,排列 不规则或呈二重排列, 核红色胞浆蓝色。 色 素:黑褐色,集中于中央 或一侧。
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12~24个,通常 16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常集于一侧, 黄褐色
•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 殖子较小, 8~24个, 排列不规则;疟色素 成团块状,黑褐色
间日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胀大褪色,出现形状大小相等 ,分布均匀,数目较多, 鲜红色薛氏小点。
大 小:较大。 胞 浆:不规则,浅兰色,出现阿米巴
伪足,有空泡。 核: 红色,一个。 色 素:有,细小杆状,黄褐色,分布
不均匀。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间 日 疟 大 滋 养 体
薄血膜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大滋养体
红细胞:大小正常,颜色较深,可出现较 粗、大小不一、分布不匀、数目 较少红色茂氏小点。
薄血膜中小(雄)配子体形态特征
•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 • 腊肠形,两端钝圆;
形;核大,疏松,浅 核大,疏松,淡红色,
红色,多位于中央; 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 疟色素散在
位于中央;胞浆浅蓝

原虫:疟原虫ppt课件

原虫:疟原虫ppt课件

2019
-
40
7、四种疟原虫生活史比较: Pv 7天 (速发型)
一年以上(迟发型) Pf Pm 6天 15天 36-48小时 72小时
48小时
Po
9天
48小时
2019
-
41
Pv
周围血 环状体及成熟配子 体在外周血液,其余 各期均在皮下脂肪 及内脏毛细血管
侵犯网织红细胞 侵犯各期红细胞
Pf
Pm Po
2019 6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
Plasmodium vivax( 间日疟原虫) P.malariae (三日疟原虫) P.ovale (卵形疟原虫) P.falciparum (恶性疟原虫)
2019
-
7
疟原虫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
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体内。目前已知 疟原虫的种类有120余种。疟原虫
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人的疟原虫
2019
-
71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 者是疟疾的传染源。血中带红内期者可经输血 传播。 2、传播媒介(敏感性、种群数量、嗜血习性、 寿命)我国重要媒介蚊种有中华按蚊、嗜人按 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
69
我国疟疾的流行情况:据98年疫情报告, 全国(未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疟疾 发病31319人,平均发病率为0.0253‰,死 亡人数为24人。全国疟疾发病人数比97年 略有减少,但主要疟区海南与云南等6个 省、自治区疫情有所回升。
2019
-
70
在我国流行最广的是间日疟,其次是恶性疟, 三日疟患者已极少见,卵形疟仅发现几例。 我国恶性疟的流行区仍限于海南、云南2省, 有47个县发现恶性疟传播。
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 现疟原虫。

第四章-雄配子体

第四章-雄配子体
无质体旳原因:①极性分布,全部分配到营养细胞 中,如贝母、玉竹;②质体退化或DNA降解,DNA荧光 研究表白,质体退化实是质体中旳DNA降解了。
质体是母系遗传,生殖细胞中无质体是这种现象有 细胞学基础。
二、营养细胞
营养细胞具有丰富旳细胞器、代谢活跃, 细胞中积累大量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主要是脂类和淀粉。
外壁 内壁
外层 内层
覆盖层 基粒棒层 基足层
当原外壁出现时,某些区域不连续,所成旳空隙成为萌 发孔旳位置。
花粉外壁旳孢粉素有抗分解旳特征,使得花粉粒能长久 保存在沉积物中,甚至化石中。
在花粉外壁旳表面,各式各样旳雕纹,如刺状、颗粒状 、瘤状和网状等等。外壁旳这种雕纹以及花粉旳形状、大 小,萌发孔、沟旳有无、形状、数量、分布等特征,都因 植物种类不同而异,而且非常稳定。
(3)酶 花粉中具有多种酶,分解贮藏物质以及同 化外界物质。主要是水解酶或转化酶。
(4)色素 花粉中具有色素,主要是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和类黄酮化合物flavonoid。虫媒花类胡萝卜 素含量高,风媒花旳花粉则无。类黄酮主要是花青素 糖苷,水溶性。
(5)盐类 无机盐, 灰分约为干重旳2.5%-6.5%, 主要旳元素为K、P、Ca、Mg、Na、S。微量元素,Al 、Cu、Fe、Mn、Ni、Ti、Zn、Cl、Si。花粉中有硼
(1)后含物
花粉中旳后含物,主要有淀粉和脂肪。分为淀粉质花 粉和脂肪质花粉。风媒植物旳花粉多为淀粉质旳,而虫媒 植物旳花粉则多为脂肪质旳。
花粉中还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氨基酸为游离状态或 与蛋白质结合。 另有,果糖、蔗糖、葡萄糖等。
(2)维生素和生长调整物质 花粉具有多种维生素,B族较多,无脂溶性维生素。如,
在同一花药内旳小孢子分裂并不一致,可看到不同旳分裂 时期和发育阶段旳小孢子,但差别不大。

第四章 雄配子体

第四章 雄配子体

e. 生长调节物质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控制花粉管的生长, 其中之一是辅助壁的生长。
(3)酶 花粉中含有多种酶,分解贮藏物质以及同 化外界物质。主要是水解酶或转化酶。 (4)色素 花粉中含有色素,主要是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和类黄酮化合物flavonoid。虫媒花类胡萝卜 素含量高,风媒花的花粉则无。类黄酮主要是花青素 糖苷,水溶性。 (5)盐类 无机盐, 灰分约为干重的2.5%-6.5%, 主要的元素为K、P、Ca、Mg、Na、S。微量元素,Al 、Cu、Fe、Mn、Ni、Ti、Zn、Cl、Si。花粉中有硼
二、营养细胞
营养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器、代谢活跃, 细胞中积累大量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主要是脂类和淀粉。
第三节 精细胞的形成与结构
一、成熟花粉粒: 2—细胞花粉:营养细胞1和生殖细胞1
如烟草、棉花、百合、桃等

3—细胞花粉:营养细胞1 和精子2
如小麦、水稻、白菜、油菜、向日葵等
260科植物中的2000种被 子植物,发现179科仅有2-细 胞花粉,54科仅有3-细胞花 粉,而32科包含有两种类型 的花粉。 2-细胞花粉的种类约占 70%。发现所有在系统发育 上比较原始的种类都是具有 2-细胞型的花粉(Brewbaker, 1967)。 堇菜属Viola和捕蝇草属 Dionaea,在同一种植物上存 在着2-细胞花粉和3-细胞花 粉的现象。
外层 外壁 内层 内壁
覆盖层 基粒棒层 基足层
当原外壁出现时,某些区域不连续,所成的空隙成为萌 发孔的位置。 花粉外壁的孢粉素有抗分解的特性,使得花粉粒能长期 保存在沉积物中,甚至化石中。 在花粉外壁的表面,各式各样的雕纹,如刺状、颗粒状 、瘤状和网状等等。外壁的这种雕纹以及花粉的形状、大 小,萌发孔、沟的有无、形状、数量、分布等特征,都因 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并且非常稳定。 构成花粉的这些外部形态,常常是植物科、属,甚至是种 的特征。因此,花粉的形态在鉴定化石植物、了解古植被物 种的组成、鉴定地质年代,以及被子植物与其它类群维管植 物之间的演化关系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PPT课件

疟原虫的镜下形态PPT课件
核:红色一个,常有二个。 疟色素:无。
8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1/6,RBC不胀大 核1个,但2个常见,红细胞常含2个以上原虫
9
恶性疟环状体
• 被寄生的红细胞形态正常,
一个红细胞内有一个环状 体,另一个红细胞内有三 个环状体,其中一个环状 体贴于红细胞上缘。 (×800 )
16
薄血膜恶性疟雌、雄配子体
• 雌配子体:半月形,两
端较尖;核小致密,位
于虫体上1/3部,色素围
于核周;胞浆深蓝色。
虫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1250)
• 雄配子体:腊肠形,两
端钝圆;核大疏松,位
于虫体中部,色素围于
核周;胞浆淡红色。虫
体外包有红细胞膜。
(×800)
17
恶性疟厚薄血膜下环状体、配子 体
• 雄配子体:虫体已充满寄
生红细胞,核大疏松,几 乎占满左侧半个红细胞; 色素粗大,散在;红细胞 不胀大。 (×800 )
33
三日疟厚血膜裂殖体,裂殖子6 个
34
卵形疟环状体、大滋养体
胞浆:浅蓝色。 核:一个,较大,疏松,
位于中央,浅红色, 周围有明显不着色带。 疟色素:黄褐色,散在 分布。
26
薄血膜 Pv T、S
1.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滋养体胞浆有明显阿米巴样伪足。 (×1250) 2.核已分裂成7块,黄褐色色素渐趋集中;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 (×800) 3.核已分裂成18块,色素颗粒聚集成块状,位于虫体中部左下方,另一色素团块 呈斜条状,位于虫体左上部;被寄生的红细胞明显胀大,有薛氏点。其左上方为 一大滋养体。(×1250)
• 被寄生的红细胞不胀大,虫

原虫:疟原虫ppt课件

原虫:疟原虫ppt课件

2019
-
40
7、四种疟原虫生活史比较: Pv 7天 (速发型)
2019
-
14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
细胞核
细胞质
模式图
2019 -
实物照片
15
三种疟原虫形态的比较;
环状体:
间日疟原虫
2019
三日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
16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虫体明显增大,胞质增多,并 伸出不规则的伪足。虫体胞质中出 现细小杆状的疟色素。被寄生的红
细胞胀大,色变浅,开绐出现被染
1922年Stephens鉴定和描述了卵形疟原虫。
1897年,英国军医 Ronald Ross发现疟疾的传播媒介。
1949—1960年间,Shortt等相继证实了人体几种疟原
虫的红细胞外期(肝细胞期)。
1977年, Lysenko等提出子孢子休眠学说
2019 10
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场所 依次为肝细胞内及红细胞内, 现以间日疟原虫为例描述如 下:
迟发型子孢子
经皮肤
休 眠 体
侵 入 红 细 胞
子孢子
囊合子(卵囊) 蚊体期 动 合 发育 子
2019
合 子
大 滋 红细胞 成熟裂殖体 养 内发育 (裂殖子) 体 未成熟裂殖体 雌、雄 蚊吸血 雌、雄配子体 配子
环状体
-
30
2019
-
31
蚊 胃 壁 上 的 疟 原 虫 卵 囊
2019 32
蚊唾腺内的子孢子
成红色的小点—薛氏点。
2019 17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薛氏点
疟色素
模式图
2019 -

实验五 生殖器官

实验五 生殖器官

子房壁
子房室
胚珠 胎座 子房壁
合点
珠柄 成熟胚囊 珠心
珠柄
珠孔 外珠被 内珠被
外珠被 珠孔 内珠被
孢 原 细 胞
功能大孢子 megaspore
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 embryo-sac mother cell
成熟胚囊(embryo sac)的结构
7 细 胞 或 8 核 的 雌 配 子 体
2· 干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
(1)裂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开裂 荚果:一心皮一室,成熟时沿背缝线和腹缝线同时开裂。 蓇葖果:一心皮一室,成熟时沿背或腹缝线开裂。(玉兰) 角果:两心皮假二室,具假隔膜,成熟时沿二腹缝线开裂。
蒴果:多心皮一室或多室,有多种开裂方式。(棉花)
(2)闭果: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但不开裂。 瘦果:果皮、种皮分离,含一枚种子。(向日葵、荞麦) 颖果:果皮、种皮愈合不能分开,含一枚种子。 翅果:果皮延伸成翅。(榆,臭椿) 坚果:果皮比瘦果的坚硬,含一枚种子。(栗、榛子) 分果:由两心皮以上的复雌蕊发育而来,各室含一枚种子,果 实成熟后各心皮分离,形成分离的小果。(锦葵、蜀葵) 双悬果:心皮两个,成熟时沿中轴彼此分开,双悬空中。 (胡萝卜)
营养细胞核 生殖细胞
3-细胞型花粉粒 如:小麦、水稻 、向日葵、 白菜等
营养细胞核
2-细胞型花粉粒 占被子植物的70%左 右,如:烟草、棉花、 百合等。
2枚精子
花药的发育与成熟花粉粒(雄配子体)的形成
药隔及维管束 花药 原表皮 表皮 药室内壁 纤维层 幼花粉囊 退化消失 周缘细胞平周分裂 中层 垂周分裂 平周 孢原细胞 分裂 绒毡层 退化消失
卵细胞(1个,n) 雌配子 助细胞(2个,n) (雌配子体) 中央细胞(1个含两极核,2n) 反足细胞(3个,n)

配子的形成与受精

配子的形成与受精

胚(2n):受精产物
• 种子 胚乳(3n):受精产物
种皮(2n):母本的珠被,营养组织
三、直感现象
• 胚乳直感(xenia)是指在3n胚乳的性状 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 某些性状的现象。
• 果实直感(metaxenia)是指种皮或果皮 组织由于花粉的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 性状的现象。如棉花纤维是由种皮细胞 延伸的。
个卵细胞。
二、受精(fertilization)
• 雌雄配子体融合为一个合子的过程即 为受精。根据植物的授粉方式不同,有 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类。同一朵花内 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称为自花授粉。 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称为异花授粉。 一般以天然异花授粉率来区分植物的授 粉类型。
受精过程
• 授粉后,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随着花粉管 的伸长,营养核与精核进入胚囊内。随后1个 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成合子,将来发育为胚 (2n)。另1个精核与2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 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3n),故这一过 程被称为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通过 随后双受精最后发育成种子。故种子的主要组 成部分是:
第五节 配子的形成与受精
• 一、高等植物雌雄配子体的形成 • 1、雄配子体的形成 • 在幼小的雄蕊花药内,首先分化出孢原细胞,
经有丝分裂后分化为花粉母细胞(或小孢子母 细胞)。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 孢子。每一个小孢子发生有丝分裂后形成二胞 花粉粒,包括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随后生殖 细胞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成熟的三胞花 粉粒,即雄配子体,包括2个精细胞和1个营养 核。
• 配子体世代(gametophyte generation):减数分裂形 成减 数的配子开始至卵细胞受精前的世代。也称有性 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外壁表面特征
光滑 :如黄瓜、油菜、玉米 突起或花纹 :如山毛榉、柳 多棘刺 :南瓜、蜀葵 具囊 :如松 萌发孔(germ pore) 萌发沟(germ furrow)
4 花粉壁蛋白
外壁蛋白 由孢子体的绂毡层细胞合成,当 花粉发育的后期被转运到外壁和贮存在外 壁的腔中。
内壁蛋白 由花粉本身的细胞质合成的,当 小孢子发育至后期,内壁开始沉积时,蛋 白质积累在内壁的多糖之间的小管中,在 萌发孔的区域特别丰富。
花粉中存在各种不同的酶,主要是水解酶或 转化酶,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果胶 酶、纤维酶等。
4 色素
花粉中主要含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化合物。 花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溶解在小油滴中,虫媒 花植物的花粉一般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 相反,风媒花植物的花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很少或没有类胡萝卜素。花粉中的类黄酮 化合物主要是花青素糖苷,是水溶性的色素。
第四节 成熟花粉粒
玉竹2-细胞花粉
几种植物的三-细胞花粉粒
A.向日葵 B.慈姑 C.烟草 D.小麦
一、精子的形态和结构 大的精子如石蒜科,大小为50×8微米; 中等的如列当科,大小在20×4微米; 小的如酢浆草科,大小在6×2微米。 纺锤形、球形、椭圆形、蠕虫形和带状
精细胞的特点:
(1)缺少细胞壁,是只被质膜包被的细胞; (2)细胞质中含一般的细胞器,并有成群的
成熟花粉粒内、外壁
1 外壁
质地坚厚,缺乏弹性,含有大量的孢粉素, 并吸收了绒毡层细胞解体时生成的类胡萝 卜素、类黄酮素和脂类、蛋白质等物质, 积累在壁中,或覆在其上,使花粉外壁具 一定的色彩和粘性。
2 内壁
比外壁薄,富有弹性,由纤维素、果胶质、 半纤维素、蛋白质等组成,包被花粉细胞 的原生质体。
⑶花粉鞘富有粘性,便于粘在昆虫体上, 而疏水的性质可能有利于花粉的散布;
⑷花粉鞘可能作为花粉携带蛋白质的功能, 涉及花粉与柱头的亲合力。
第五节 精细胞与精细胞及营养核间的联结
一、 精细胞与营养核之间的联结 Russell和Cass(1981)首先对白花丹花粉
粒中的精细胞与精细胞、精细胞与营养核 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作出详细的描述。
微管,但无质体;
(3)细胞核有浓厚的染色质和核仁。
二、精子的二型性
精细胞的二型性表现在形状、大小和含可 遗传的细胞器-线粒体和质体数量上有差异。
异型的精细胞哪一个与营养核联结常是有 规律的。
一般是较大的一个具长的外突或细 胞质扩展
白花丹的两个异型的细胞
A.与营养核联结的精细胞 B.不与营养核联结 的精细胞
2 维生素和生长调节物质
花粉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其中B族维生素较 多,缺乏脂溶性维生素。
花粉中含有丰富的生长调节物质。有六生 长调节物质可能存在花粉中,即植物生长 素、激动素、赤霉素、芸苔素、乙烯和抑 制剂。
3 酶
花粉中含有多种酶,酶作为花粉管生长过程 中物质的代谢和在分解花粉本身的贮藏物 质和同化外界物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 盐类
根据花粉灰分的分析,花粉中有各种无机盐 类。
花粉的灰分约为干重的2.5-6.5%,其中主要 的元素为K,P,Ca、Mg以及Na、S等。此外, 花粉中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A1、Cu、Fe、 Mn、Ni、Ti、Zn、C1、Si等。
五、花粉壁
成熟花粉粒有内、外二重壁包围。 外壁又可分出几部分
第三节 雄配子体
一、雄配子体的形成 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在
被子植物中常常用花粉粒代表雄配子体, 所以当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即可称之为 花粉。
二、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 通常小孢子核在贴近细胞壁一个贴近花粉的壁,即生殖核。 另一个向着大液泡,即营养核。接着发生 胞质分裂,在两核间出现一个弧形的细胞 板分隔成两个细胞。
营养核:疏松含酸性蛋白质多,染色浅,核 膜孔多,利于物质的交换,促进生殖核分 裂。
三、精子的形成
二细胞花粉粒 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分裂形成精子 三细胞花粉粒 生殖细胞在花粉粒中分裂形成精子
花粉的发育途径
1、四分体 2、单核早期花粉 3、单核晚期花粉 4、 早期雄配子体 5、成熟的三细胞花粉 6、成熟的 二细胞花粉
三、营养核
花粉粒中的营养核是具生物化学功能的, 至少是在花粉管生长的早期,它不是退化 的结构。在实验中还证明营养核和生殖核 都具有合成RNA的作用。
四、花粉的内含物
1 后含物 花粉中的后含物,含量最丰富的是淀粉和脂 肪。常常根据花粉中主要是含淀粉的或是 脂肪的而区分为淀粉质花粉和脂肪质花粉。 通常风媒植物的花粉多为淀粉质的,而虫媒 植物的花粉则多为脂肪质的。花粉中还可 能含有蛋白质体和各种氨基酸。
5 花粉鞘(pollenkitt)
花粉鞘积累在成熟花粉粒外表面的油质层, 由绒毡层细胞分泌的物质沉积在外壁表面形成 的。
花粉鞘含脂类和类葫萝卜素,还可能含一些蛋 白质.
推测花粉鞘的生物学功能:
⑴花粉鞘所含的色素和脂类,使得花粉有 颜色和香味,有吸引昆虫探访的作用;
⑵色素有保护花粉以免紫外光幅射损伤, 起到一个紫外光过滤器的作用;
兰州百合小孢子有丝分裂末期, 示成膜体区微管
同步发育的小孢子 A~B.四分体中小孢子的同步分裂 C.花粉小块中所有的小孢子同步分裂
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差异
形状、大小、细胞质 营养细胞:大,包括了原来小孢子细胞的
大液泡和大部分细胞质. 生殖细胞:小,透镜状或半球形,最初紧
贴着花粉的壁,以后逐渐从花粉的内壁交 界处向内推移,至脱离花粉的壁,游离在 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呈球形,并且细胞 壁的物质消失。细胞器的分布不如营养细 胞中密集。
其中的一个精细胞以其狭长的细胞突起 环绕着营养核,并伸入营养核的内陷中。
遗传物质
开始时二者的DNA含量都是1C水平的,以 后二者显著不同;生殖细胞核间期短,很 快进入了S期,合成并复制DNA,达到2C 水平;营养核不复制,也不分裂,DNA仍 是1C水平的。
核的构造
生殖细胞:细胞核大,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 体积。核浓缩,结构紧密,常裂成瓣状, 含组蛋白多,染色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