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工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地下综合管廊是为了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需要而建设的地下建筑。
它是由生活供水管网、消防供水管网、城市燃气管网、城市电力供应管网、城市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技术设施组成,是城市在建设中和运营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地下综合管廊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城市基础设施,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占地面积,而且可以减少各种地面工程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
然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比如:隧道内部温度和湿度监测、火灾监测和报警、污水管网监测等。
在这些问题中,管廊监控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地下综合管廊监控工程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它需要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二、项目目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工程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管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构建符合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要求的监控系统,保障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3. 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效率,减少人工监测成本;4. 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的应急管理能力,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三、技术方案1. 监控系统架构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监控中心、控制层和数据采集层组成。
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监测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状态,控制层用于远程控制地下综合管廊的设备,数据采集层用于采集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种数据。
监控系统还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库和服务器等设备。
2. 监控系统功能(1)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可以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包括温度、湿度、烟雾浓度、氧气浓度、水压、水位、电流等。
(2)故障诊断和报警:监控系统可以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及时发出报警信息,进行故障处理。
(3)远程控制和运行管理:监控系统可以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设备的开关和调整,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行进行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然而,在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中,基坑的稳定与安全性是一项重要的监测任务。
本方案旨在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的监测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监测目标:1.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2.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能力和稳定性;3.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和管道的变形情况,防止施工引起的损坏和事故;4.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位移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三、监测方案1.预设监测点:根据基坑的尺寸和地质环境,在基坑周边预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包括地表沉降监测点、基坑内沉降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建筑物内部变形监测点和管道变形监测点。
2.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全站仪、水位计、倾斜计、挠度计、应变计等,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频率:根据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和施工地质环境的变化,制定不同的监测频率。
通常情况下,施工前需进行基础监测,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施工后进行收尾监测。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比对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给相关人员。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1.制定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选型和布置、监测频率等。
2.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计划的要求,安装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频率要求,定期采集监测点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传输监测数据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数据进行比对和对比分析。
5.监测报告和反馈: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施工人员和监理单位,确保施工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本基坑开挖较深,周边建筑物较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便于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可行的应急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对本基坑工程进行监测。
1.1一般要求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审核批准后实施,并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基坑施工过程中除监测单位对基坑实施专门监测外,施工单位也应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建构筑等实施自测监控。
监测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结论告知基坑施工单位,并根据监测点所监测的数据成果绘制成沉降、变形曲线特征图,分析基坑边坡变形趋向,以便掌握基坑的变形特征,保证基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全。
1.2监测目的1、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掌握施工期间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预测基坑及临近建筑物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作出反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基坑设计,指导基坑施工,提高基坑信息化施工水平。
1.3监测内容支护桩顶部竖向、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坑外土体深层侧向位移;支撑轴力;地表竖向位移;立柱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水平及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倾斜;邻近地下管线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体系裂缝;邻近建(构)筑物裂缝、地表裂缝;基坑内地下水位等;14监测点布置1、桩顶边坡土体、桩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基坑周边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5m,在关键部位宜加密测点。
2、边坡土体、支护结构深层位移测斜孔布置在支护桩内,在支护桩施工时埋入,深度与支护桩入土深度相同。
3、邻近地面建筑物、设施及地下管线监测范围宜从基坑边后开挖深度3.0^5.0倍的距离,监测周期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地下室施工结束止。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
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试点 PPP 项目凤凰大道西段总长 1.145 公里,凤 凰大道西段道路已经施工完毕,为了准确掌握综合管廊基坑开挖、施工过程的动 态情况,了解开挖、综合管廊施工对基坑深层水平变形情况,确保地下综合管廊 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安全,需要对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位移、地表裂 缝和基坑深部水平变形进行监测。
4.监测项目
根据国家及贵州省相关规范、标准,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特点、周边环境 状况、地层及水文地质情况,最准确定监测项目主要为位移监测和变形监测。位 移监测包括,地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和基坑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变形 监测主要指基坑深层水平变形监测。
5.监测方案
5.1 监测内容
5.1.1 位移监测 a)监测等级
加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测网络,积累的监测数 据也不多。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验收移交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管廊的正常运营,同时检验和指导施工,因此 有必要建立健全基坑开挖监测网络。
3.2 监测原则 监测原则:在充分考虑地下管廊开挖形成的基坑所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坑潜 在失稳模式的情况下,应以施工安全监测为主,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监测点应 按设计要求布置,安全监测以仪器量测为主,人工巡视和宏观调查为辅。
3.1 监测目的............................................................................................................. 3 3.2 监测原则............................................................................................................. 4 4.监测项目....................................................................................................................... 4 5.监测方案....................................................................................................................... 4 5.1 监测内容............................................................................................................. 4 5.2 监测方案............................................................................................................. 7 6.远程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9 6.1 测试系统的主要构成......................................................................................... 9 6.2 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组网设计............................................................................. 9 6.3 系统特点........................................................................................................... 11 7.信息反馈制度............................................................................................................. 12 8.监测控制值、报警值及监测应急措施..................................................................... 12 8.1 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 12 8.2 监测应急措施................................................................................................... 12 9.监测设施保护............................................................................................................. 13 10.监测数据整理及分析............................................................................................... 13 10.1 监测数据的记录............................................................................................. 13 10.2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13 11.现场安全管理........................................................................................................... 14 12.管廊沿线周边建筑物基坑监测清单....................................................................... 15
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和原则1、监测工作目的及原则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导各项施工措施及保护措施的实施。
在基坑围护、开挖施工中,要保护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按基坑设计规模、施工方法、设计要求、基坑施工规范对监测的要求,进行监测项目的设置。
根据本工程分段施工的安排和监测技术要求,本监测方案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施工施工组织监测,为指导工程施工,调整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提供实测依据和监测分析建议,保障工程安全。
2)通过对基坑施工影响区周边环境的监测,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降环境安全,并为边坡加固提供实测依据。
3)为设计验证验算和开展相关科研提供实测参数。
4)为工程事故和纠纷处理提供实测依据。
2、监测和监测服务内容1)本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部分工程的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桩(墙)顶、支护结构变形的沉降、位移和倾斜监测,支撑轴力测试,边坡位移监测以及地下水位监测,海川大道~6#桥北侧的移动公司建筑基础(距北侧红线11M,2016年6-7月开始施工结构)。
2)监测服务内容包括:①组织编制监测方案和监测工作细则;②参与工地例会;③配合业主的竣工验收过程中监测资料的移交工作;④对与工程监测有关的工程安全事故提交技术分析报告;⑤提交工程监测技术分析总结报告。
3)为工程积累经验和资料。
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监测方案编制依据为相关图纸与说明。
2、执行规范与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有关参数资料《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刘俊峰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本文档旨在介绍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地下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各种公用设施和管线网络,如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
为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目的是:实时监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故障;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以便进行管廊维护、维修和改造;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通过监测各项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管廊结构的变形、沉降、渗漏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和改善,避免事故的发生。
保证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地下综合管廊承载了诸多重要的公用设施,如电力、通信、供水等,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供应,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监测方案中的报警系统和自动监测设备可以快速响应并报警,当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影响和损失。
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监测方案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为管廊维护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的目标和所遵循的原则。
监测目标目标1: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目标2:及时发现并排除地下综合管廊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和故障。
目标3: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和维护工作。
监测原则原则1:全面性。
监测工作应涵盖地下综合管廊所有关键部位和关键参数,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全面。
原则2:实时性。
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管廊的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土木工程—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土木工程—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基坑工程监测方案为确保施工安全,本工程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信息,及时反馈,对支撑随时监控、及时调整或加固,从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出发,根据施工工况编制系统、周详的基坑开挖监测方案和信息反馈系统,确保监测方案的实施和反馈系统的运作。
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1、基坑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包括:1)周边环境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倾斜、裂缝开展,地面沉降以及地下管线设施的沉降、变形等。
2)围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墙顶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墙后土体位移。
3)钻孔灌注桩钢筋应力与砼支撑轴力。
4)基坑外地下水位观测。
具体如下表所示:2、基坑监测点布置1)监测应由有经验、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等共同确认后予以实施。
方案必须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
对监测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以便研究对策。
2)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两次。
3)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时段,间隔时间不应超过1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3~5 天。
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
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4)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5)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6)应及时编制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资料判断支护状态。
7)当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作日报表;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监理,会同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并及时提交应对措施报告。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 年 11月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 年 11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 - 1 -1.1 设计概况................................................ - 1 -1.2 工程地质条件............................................ - 2 -1.2.1 地形、地貌......................................... - 2 -1.2.2 气象条件........................................... - 2 -1.2.3 区域地质构造....................................... - 2 -1.2.4 场地环境条件....................................... - 3 -1.2.5 地层岩性........................................... - 4 -1.2.6 水文地质条件....................................... - 6 -1.2.7 特殊性岩土......................................... - 7 -1.3 工程危险源.............................................. - 7 -1.4 监测重难点.............................................. - 8 -第二章施工监测方案 ........................................... - 10 -2.1 编制依据及监测技术要求................................. - 10 -2.1.1 编制依据.......................................... - 10 -2.1.2 监测范围.......................................... - 10 -2.1.3 监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 11 -2.1.4 监测频率.......................................... - 12 -2.2 基坑监测方案........................................... - 13 -2.2.1 监测基准控制点.................................... - 13 -2.2.2 围护墙顶变形...................................... - 14 -2.2.3 围护墙侧向变形.................................... - 17 -2.2.4 支撑轴力.......................................... - 22 -2.2.5 地表沉降.......................................... - 24 -2.2.6 地下水位.......................................... - 25 -2.2.7 建筑物沉降........................................ - 27 -2.2.8 建筑物裂缝监测.................................... - 29 -2.2.9 立柱沉降.......................................... - 31 -2.2.10 测点保护措施..................................... - 33 -2.3监测巡视................................................ - 35 -2.3.1 巡视目的.......................................... - 35 -2.3.2 巡视范围.......................................... - 35 -2.3.3 巡视内容.......................................... - 35 -2.3.4 巡视实施.......................................... - 36 -第三章监测成果和信息反馈 ..................................... - 40 -3.1 监测成果............................................... - 40 -3.1.1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 40 -3.1.2 监控分析结果反馈.................................. - 40 -3.1.3 监测数据反馈...................................... - 42 -3.2 监测成果报送........................................... - 52 -3.2.1 监测信息报送...................................... - 52 -3.2.2 施工方监测报送.................................... - 53 -3.2.3 监控信息的内容.................................... - 54 -3.2.4 紧急状态监控信息报送流程.......................... - 54 -3.3 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 - 54 -3.3.1 监测报警值及稳定性判别............................ - 54 -3.3.2 警戒值确定原则.................................... - 55 -3.3.3 三级预警.......................................... - 56 -第四章监测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投入 ....................... - 57 -4.1 项目组织机构........................................... - 57 -4.2 主要人员和岗位职责..................................... - 57 -4.3 拟投入设备、元件....................................... - 59 -第五章质量、进度、安全保障措施 .............................. - 61 -5.1 质量保证措施........................................... - 61 -5.1.1 质量方针与目标.................................... - 61 -5.1.2 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 61 -5.1.3 监测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 62 -5.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65 -5.2.1 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 - 65 -5.2.2 安全保证体系...................................... - 65 -5.2.3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 65 -5.2.4 安全保证制度...................................... - 65 -5.2.5 安全保证手段...................................... - 66 -5.3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方案............................... - 67 -5.3.1 针对特殊情况的日常预防措施........................ - 68 -5.3.2 特殊时段的预防措施................................ - 68 -5.3.3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方案.......................... - 69 -第六章监测应急预案 ........................................... - 70 -6.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 70 -6.2主要风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 70 -6.3施工监测应急措施........................................ - 71 -第七章人身安全应急预案 ....................................... - 72 -7.1总则- 72 -7.1.1 编制目的.......................................... - 72 -7.1.2 编制依据.......................................... - 72 -7.1.3 应急预案体系...................................... - 72 -7.1.4 应急工作原则...................................... - 72 -7.2危险风险分析- 72 -7.3组织机构及职责- 73 -7.3.1 项目应急领导组成员表.............................. - 73 -7.3.2 职责与分工........................................ - 73 -7.4应急响应- 74 -7.4.1 接警与通知........................................ - 74 -7.4.2 接警与通知........................................ - 74 -7.4.3 通讯.............................................. - 74 -7.4.4 警戒与治安........................................ - 75 -7.4.5 人群疏散与安置.................................... - 75 -7.4.6 现场恢复.......................................... - 75 -7.4.7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 75 -7.5应急抢险措施- 75 -第八章附图................................................ - 78 -8.1 单位资质............................................... - 78 -8.2 主要人员资质证书....................................... - 81 -8.3 仪器检定证书........................................... - 82 -第一章项目概况1.1 设计概况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位于规划大明路东侧,北起北塘河路,穿越青龙路,南至武澄路交叉口,全长约2751m。
新建地下管道及管廊基坑监测安全施工方案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一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图》。
3、《管廊部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现场实际情况。
5、国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7、其它相关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况(一)工程位置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一标段位于。
(二)工程范围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一标段工程招标内容为:管廊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工程等内容。
(三)主要构筑物——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概况1、地下通道地下通道起讫桩号,终点桩,地下通道长度822.5m,地下通道采用单箱双室矩形断面,结构形式采用敞开段U形槽及封闭式箱涵二种形式组合而成,地下通道各构造要求如附表所示。
地下通道构造要求:地下通道构造要求:地下通道主体结构砼采用C30S8防水砼,并且掺入水泥用量6-8%的WG-HEA膨胀剂,垫层砼采用C15普通砼。
地下通道变形缝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外侧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水平施工缝采用400×4mm钢板止水带外加8×8mm单组分膨胀聚氨脂密封胶。
地下通道北侧边坡采用1:2大放坡开挖,并辅以I级或II级轻型井点降水。
南侧与管廊相接,由于地下通道埋深不一,在逐步桩段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并再铺以I级轻型井点降水。
2、桩号0+000~桩号0+862管廊工程本标段管廊工程起讫桩号0+000,终点桩号0+862,全长862米。
管廊标准断面内净尺寸为5.6m宽,3.0m高,底板为0.55m厚C25砼,下设0.15m厚C15砼垫层,壁板为0.4m厚C25砼,顶板为0.5m厚C25砼。
底板铺装层采用15mm厚C30细石砼。
内腋角设置200×200mm加强角。
本标段管廊设置37处沉降缝:沉降缝内嵌封闭式橡胶止水带,缝宽30mm,内填30mm厚闭孔型泡沫塑料板及PG321双组份密封腻子30×20mm,沉降缝底板下设C20钢筋砼枕梁。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2)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监测系统: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内各类设备、管线的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
据传输设备和监测数据处理设备等。
2. 监测参数: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应涵盖诸如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土体应力、温度、湿度、振动等多种参数的监测,并确保监测精度和数据采集的全面性。
3. 数据采集频率和方式:根据监测参数的要求,确定数据
采集的频率和方式,可以选择实时监测或定期监测,并确
保数据能够准确、稳定地获取。
4. 数据传输和存储:将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
传送到监测中心,并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
外,还应建立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备份和长期存储。
5. 监测报警机制:建立合理的监测报警机制,当监测参数超出设定的阈值时能够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6.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和趋势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7. 监测报告和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制作监测报告,并定期评估监测结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指导。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应根据具体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并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某市新区25条地下管廊项目基坑监测方案书
某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西路基坑监测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名称及地点 (3)第二章主要技术要求 (4)2.1 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 (4)2.1 主要技术要求 (4)第三章实施技术方案 (8)3.1 基坑沉降观测 (8)3.2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 (9)第四章提交的成果内容 (12)第五章技术保证措施 (13)5.1 仪器设备 (13)5.2 仪器、人员配置技术措施 (13)5.3安全文明措施 (13)5.4 现场资料记录技术措施 (14)5.5 数据整理技术措施 (15)5.6 质量保证措施 (15)5.7 应急措施 (16)5.8 监测注意事项 (16)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某西路地下综合管廊南起创智中路,北至北快速路,总长2484米,管廊类型:干支线混合型管廊,舱室数:单舱,入廊管线:电力、通信、给水。
某西路地下综合管廊线路沿道路西侧绿化带布置。
管廊截面尺寸(m)3.3*3.2,基地埋深-5.7m,管廊基坑开挖深度约6.3m(相对地面高度),与管线和其道路管廊交叉口位置深度为6.391m~9.937m(相对地面高度)。
管廊交叉口共计5个,过街支廊2个。
本图坐标系统采用1996中川城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系统。
1.2 工程名称及地点1、工程名称:某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25条管廊项目某西路项目2、建设单位:某市新区铁路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3、设计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工程总承包: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6、施工总承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7、工程地点:甘肃省某市市永登县8、工程规模:某西路地下综合管廊南起创智中路,北至北快速路,总长2484米第二章主要技术要求2.1 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J719-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0、业主、设计提供相关资料、现行相关规定、规范及规程2.1 主要技术要求1、基坑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及《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第一等级的要求,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技术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技术方案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资料,严谨外传)目录一、综合管廊简介.....................................................................................................................1.1用途......................................................................................................................................1.2分类......................................................................................................................................1.3经济成本..............................................................................................................................1.4国内外发展状况..................................................................................................................二、本方案依据标准.........................................................................................................................三、系统总体架构.............................................................................................................................3.1层次架构..............................................................................................................................3.2逻辑架构..............................................................................................................................四、监测内容及实施.........................................................................................................................4.1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4.2环境监测..................................................................................................................................................................................................................................................................................................................................................................................................................4.3火灾监测..................................................................................................................................................................................................................................................................................................................................................................................................................4.4视频监测..................................................................................................................................................................................................................................................................................................................................................................................................................4.5入侵防盗监测..........................................................................................................................................................................................................................................................................................................................................................................................................4.6电力监测..................................................................................................................................................................................................................................................................................................................................................................................................................4.7通信监测..................................................................................................................................................................................................................................................................................................................................................................................................................4.8管道监测..................................................................................................................................................................................................................................................................................................................................................................................................................4.9照明系统..................................................................................................................................................................................................................................................................................................................................................................................................................4.10通讯系统..........................................................................................................................................................................................................................................................................................................................................................................................................................................................................................................................................................五、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六、系统辅助设备.............................................................................................................................七、施工管理措施.............................................................................................................................7.1质量控制..............................................................................................................................7.2安全控制..............................................................................................................................7.3环保控制..............................................................................................................................一、综合管廊简介1.1用途综合管廊主要用于:电力线缆、通讯线缆、有线电视线缆、给水管线、中水管线、供冷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排水管渠、路灯线缆、垃圾真空系统、输油管线等市政民生工程项目。
地下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管廊监测方案1. 引言地下管廊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各种管线网络。
为了确保地下管廊的安全运行,对管廊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地下管廊监测方案,以确保管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目标地下管廊监测的目标是及时掌握管廊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以确保管廊的正常运行。
具体监测目标包括:•管道变形和位移监测•管道渗漏监测•管道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温度和湿度监测3. 监测方法3.1 管道变形和位移监测管道变形和位移监测可以通过使用变形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的关键位置,通过测量管道的变形和位移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2 管道渗漏监测管道渗漏监测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进行监测。
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管道内的压力变化,当压力异常时,可能存在渗漏情况。
流量传感器可以测量管道中的流量变化,当流量异常时,也可能存在渗漏情况。
3.3 管道应力监测管道应力监测可以采用应力传感器进行监测。
应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的关键位置,测量管道受力情况,判断管道是否存在过载或应力不均衡的情况。
3.4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采用水位传感器进行监测。
水位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附近的井口或水池中,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可能会导致管道浸泡在水中,从而对管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5 温度和湿度监测温度和湿度监测可以采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监测。
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附近,实时监测管道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当温度和湿度异常时,可能会影响管道及其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管廊的异常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
•数据处理: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平滑处理、滤波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监测案编制人:审核:审批: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六年八月目录1 概述 (1)1.1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2)2.1 规及规程 (2)2.2 其它资料 (2)3基坑监测实施案 (2)3.1监测目的 (2)3.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 (3)3.3监测工作流程 (3)3.4监测项目 (3)3.4.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4)3.4.2边地表、建筑物沉降 (5)3.4.3监测基准点 (6)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 (6)3.6.监测法、精度及选用仪器 (7)3.7监测报告 (7)4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8)4.1 质量针 (8)4.2 质量保证体系 (8)4.3仪器的保证措施 (9)4.4 测点保护与恢复 (9)4.5 控制标准 (10)4.6险情预报 (10)4.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11)5 监测工作计划 (11)5.1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 (11)5.2监测及检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12)5.3工作制度 (12)5.4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3)6 投入本监测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表 (14)附:基坑监测点点位示意图1 概述1.1工程概况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西起三合大道(古瓦公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0+000,东至东园路与平安大道交叉口K4+931,全长4.931公里(见管廊分布示意图)。
管廊布置于平安大道机动车道正下。
管廊施工采取基坑明挖、结构现浇等工艺。
管廊断面采用干支混合型的形式,满足管线安装敷设和运营维护要求,断面型式设计为双舱、三舱和四舱形式,入廊管线种类有高压电力、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燃气等,结构全宽分别为7.75m、10.4m、13.05m,结构高度为4.45m,结构断面详见图示。
综合管廊顶部覆土厚度2.5米~3.0米,断面净高3.5米~6.1米,基坑一般深度约7-8m,下穿河道的局部段落基坑深度在10m以上。
1.平安大道为平安区城区主干道,路面全宽约16m;除两端交叉口外,沿线共有15个支路交叉口;沿线主要为平安区政府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商铺、餐馆的聚集地,交通较为繁忙,属于平安城区交通主心骨,施工期间道路保通难度较大。
另外,平安大道三处与河道相交,平安大道(三合大道~三合东路)正在进行桥梁施工,平安大道现有交叉支路中新安路、家路、湟源路、民和路、享堂路、平路等6条均处于围挡施工中,对施工交通疏解增加难度。
2.沿线管线地下管线密布,情况较为复杂,探明管线并加以保护难度大。
基坑开挖需先剥离浅层土体暴露管线位置,影响基坑开挖施工进度。
图1-1综合管廊分布示意图2 编制依据2.1 规及规程《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2.2 其它资料基坑监测布点图3基坑监测实施案3.1监测目的确保市地下城市管廊基坑工程的稳定安全性。
确保施工影响区域的已有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为控制施工对围环境的影响提供判断数据。
及时为基坑施工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掌握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随时根据监测资料调整施工程序,消除安全隐患,是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监测设计及实施原则1.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结合设计规定和规要求,确定监测点埋设位置;3.考虑监测区域观测点的布设位置,使各观测数据具有互相验证性和分析性;4.明确仪器埋设要点和埋设标准, 明确所采用的监测仪器的类型、型号或量程,制定观测作业指导书;5.根据规要求,明确施工控制标准;6.明确监测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
3.3监测工作流程3.4监测项目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施工监测项目主要容为:一、支护结构的监测(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二、围环境的监测(1)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边地表的沉降监测;3.4.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由于基坑的开挖,支护系统的位移将是引起围地层、道路及建筑物位移的主要反映,掌握其位移变化量与基坑开挖深度的关系尤为重要。
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点布设在坡顶上,基本布置在各长短边的端点及中点上,监测点的间距20m 。
监测点埋设步骤为:1.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刷坡顶一米左右根据布点图找出对应桩号埋设钢筋监控点。
2.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的φ12mm×400mm 监测点,用钢锤打入中(剥离沥青路面至土层)。
3.在监测点处标示监测点号,并明示“请勿碰动”。
监测点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分批布设,注意加强保护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如果监测点被破坏或者松动,及时进行处理,并在监测报告中说明。
同时位移监测点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施工现场布置如下:图3-4 位移、沉降监测点(单位mm)施工现场两侧小区高楼3.4.2边地表、建筑物沉降在基坑围地表、建筑物布设沉降监测点,基坑边道路的观测点采用钢筋制作的沉降监测点打入地面(剥离沥青路面),深度应大于180mm。
立柱桩沉降观测点布设在混凝土立柱桩受力较大处,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的大转角处。
施工过程中在裂缝较多处加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线路两侧小区等高建筑比较多;K0+890处穿过平阿高速,其为重点监测对象;需要对其进行沉降监控。
3.4.3监测基准点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距离基坑30米外通视良好的位置,共计布设永久基准点3个。
工作基点布设在基坑四,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
图3-4-3 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布设(单位mm )3.5监测频率及工作量表3-1 监测频率表项目 开挖≤5m 开挖>5m 主体浇注完成302060502040703.6.监测法、精度及选用仪器3.6.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坐标相对距离法进行监测,按照二级位移观测精度进行观测,二级测角网各项技术要求如下:3.6.2沉降监测:沉降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应为DS07级的电子精密水准仪,配合2米铟钢水准尺进行。
沉降观测的等级应为二等,相邻观测点间的高差中误差为±0.7mm,高程最小显示值为0.01mm,满足二等至四等水准的测量要求,为此,除应格执行《工程测量规》中的有关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外,对外业观测另作下述要求:检验,以确保仪器的性能。
3.7监测报告在工程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按业主工程师的要求以报的形式送达有关各(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
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
3.7.1报的容包括:1.监测项目,测点(图表)位置;2.监测进度;3.监测值的时程变化曲线;4.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监测项目的预报分析。
当监测点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及时报告业主工程师并分析其原因,遇到自然灾害如暴雨、台风、地震等情况,将以日报式或随时向有关各报告监测结果,不增加额外的费用。
3.7.2监测报告容包括:1.工程概况,监测目的;2.监测项目,测点(图表)位置;3.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4.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异常情况原因分析;5.监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6.超前预报效果评述;7.监测结果评述。
4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4.1 质量针我们工作的质量针:科学、规、诚信、卓越4.2 质量保证体系多年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断得到持续改进,使单位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了顾客的要求,得到了顾客的充分信任,进而单位的市场不断得到拓展,拥有较好的市场份额。
4.2.1 人员的保证1)格按投标文件要求配置足够数量且符合资格要求的监测人员;2)按投标文件确定的人员到岗,确保人员的到位率,并按月考勤;3)确保监测人员的相对稳定;4)不随意更换工作人员,若需要更换时,必须经过格的审批程序;5)接受业主提出的人员更换要求,并在接到通知后的半月选派业主认可的人员到岗。
4.2.2 监测成果质量的校审本项目的校审程序是监测人员自校、专业人员校核、项目负责人审核、主管总工程师审定;对输入的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及输出的数据进行逐级校审;采用的法、输入的基本参数,应符合工作大纲要求和规要求,并逐级校审;校审留有书面记录,记录保证真实、完整,并存档备查。
4.3仪器的保证措施由于工程监测中仪器埋设均为隐蔽工程,监测所用的仪器,在现场埋设前,根据仪器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二次标定并筛选,第一次为线性标定,第二次为防水性能标定,根据标定结果选取性能良好的仪器。
4.4 测点保护与恢复因读数箱、工作基点桩、校验基点桩、沉降板观测标、边桩、测斜管、水位管及观测电缆等观测仪标在施工过程中易遭施工车辆、压路机等碰撞和人为破坏,因此,观测期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主要措施为:防护围拦、醒目警示标志。
观测仪器一旦遭受碰损,将立即有专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复位或重新补埋,重新建立保护措施,并填写考证表,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测点恢复后监测人员进行复测和校核,并请现场监理进行确认。
4.5 控制标准4.6险情预报各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时,首先应复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其次应与附近其它项目监测及基坑的施工情况对比分析,证实确为达到预警值时,可预警。
监测项目达到预警值时,应加密观测。
预警步骤为:监测数据经过复测超过预警值时,立刻口头通知监理。
针对预警部位,2小时整理监测报告,提供监理。
6小时出预警通知,提供监理、甲、施工。
根据监测案在施工前布置好监测点并落实监测的保护工作,按规定频率监测,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指导施工。
必须紧跟每步工况进行监测,并迅速有效的反馈。
如施工中出现变形速率超过预警值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为改进施工和实施变形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实测数据。
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按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对策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工艺,或实施变形控制措施,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完工。
4.7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需提供监测资料、简报、数据分析结论。
监测资料处理应及时,以便在发现数据有误时,可以及时改正和补测,当发现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在检查无误后应迅速通知施工主管和监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原始数据经过审核、消除错误和取舍之后,就可以计算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各观测项目观测值与施工工序、施工进度及开挖过程的关系曲线。
提交资料包括各观测值成果表、观测值与施工进度、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各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说明围护结构和建筑物等在观测期间的工作状态与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判断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或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和建议,供研究解决问题的参考。
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写基坑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监测报告中包括:监测报告说明位移监测报表沉降监测报表监测项目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监测布点图5 监测工作计划5.1施工及埋设工作计划我公司的监测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以工程大局为出发点,以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的态度,展开全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