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徐赛儿)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 整本阅读指导课《朝花夕拾》
片段再现:《父亲的病》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 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 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 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 “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 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 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 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 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 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 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 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 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 作者叙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 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行为,充 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 妇女的真诚怀念。
3.《二十四孝图》——这是一本 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 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 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 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 入手,重点分析“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形象地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悲状况。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 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 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 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 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 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散文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这五篇 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设计(详案)
那花那人那年——《朝花夕拾》重读设计教学目标:1.丰富学生们对童年体验,消除他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的特点,形成对鲁迅成长轨迹的整体认识。
3.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教学重点:运用品读人物的方法精读文章,对作品中个性鲜明人物形象有自己的体验。
教学难点:丰富对童年的体验,消除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略读法、精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朝花夕拾》,了解散文集的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一、轻嗅芳香师:撷朵朵朝花,悟缕缕情思,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鲁迅生命中的那些花儿,聊一聊他的《朝花夕拾》。
你知道它的原题是什么吗?“朝花”指什么?生:《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朝花”指作者童年、少年、青年回忆的往事。
师:作者所经历过的旧事,像花瓣一样散落在土壤上,这是一种比喻地、形象地、象征地说。
读完整本书后能用一句话描述你对这本书的印象吗?生1:鲁迅的童年生活充满童真。
生2:对社会生活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会读书还能勤思考。
生3:批判了封建旧道德、旧制度。
……二、花开那年(一)说有趣的事师: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记述鲁迅童年、少年时期的很多往事,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目录梳理趣事,完成读书卡。
(生讨论交流)生1:《狗•猫•鼠》中的小隐鼠吃剩饭吃墨汁。
生2:《五猖会》中的吹嘟嘟,我觉得很有趣。
还有热闹的五猖会让我想起过年的时候。
师:在别人的文字里读到自己的生活、回忆,这叫“勾连生活”,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生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很好玩,下雪时我也想试试。
生4: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我小时还用糖喂过蚂蚁呢。
……师:通过大家的趣事分享,我们感受到先生无忧无虑的快乐,仿佛我们也回到了童年。
(二)聊难忘的人师:俄国文学评价家别林斯基说过:“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读前指点课教授教养设计教授教养目的激发学生阅该的兴致,指点学生应用相干办法浏览《朝花夕拾》.教授教养重点指点学生掌提应用快速浏览与精读相联合的办法进行浏览.教授教养难点指点学生应用批注法浏览,并实时有用地填写相干念书表格. 课时安插.1课时教授教养进程激趣导入:以单元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已知信息导入:同窗们进修了鲁迅师长教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印象最深入的是什么?是“嵬峨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照样“美男蛇”“怪哉”虫?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生涯片断,充满了童年的气味.像如许回想美妙的童年生涯的文章,鲁迅师长教师把它们收进了统一个散文集里,那就是——《朝花夕拾》.鲁迅师长教师的成长阅历是悲喜交错的,今天起,我们就开端浏览《朝花夕拾》,在鲁迅师长教师的记忆长河里,与他一路感触感染他曾的喜怒哀乐.作品介绍:1.“鲁迅知若干”:看哪个同窗的作者简介更具体.更丰硕. 2.“《朝花夕拾》知若干”:看哪个同窗对本书的篇章.内容.人物懂得的更多些.(让学生先介绍,教师视情形填补.更正.点评.)因为《朝花夕拾》是回想性散文集,所以浏览的时刻可以环绕着鲁迅青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去写.个中,要重视鲁迅的“所感”,它是丰硕的,既有快活.又有忧闷.我们在浏览这本书时,要将快速浏览与精读相联合,要用批注法进行浏览记载,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填写在念书记载表上,再写下本身的浏览感触感染.闻.所做.所感,演习填写念书记载表,表达本身的浏览感触,为今后的自立浏览做预备.(2)报告请示热身①让学生在组内展现本身的念书卡.②小组推举优良念书卡,向全班展现.留意:要确保学生在本次演习中明白了浏览办法,并可以或许在今后的浏览中自立完成浏览与念书记载表.①以进修小组为单位开展浏览实践运动,应用本课学到的“快速浏览与精读相联合”“批注浏览”的办法进行全书的两遍浏览,并将每篇散文的念书记载表填好,小组间互订交换,汇总问题,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张表格在全班展现.(时光为两个礼拜)②将每组汇总上来的问题以及感悟进行各小组之间的商量,最终得出结论,可以以文字.演讲.手抄报等灵巧的方法呈现,留在交换展现课进行分享.《朝花夕拾》交换展现课教授教养设计教授教养目的经由过程“浏览报告请示”,让学生进一步熟习.控制《朝花夕拾》的主题.内容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进步整体归纳综合才能.信息筛选才能和说话表达才能.教授教养进程组织学生进行“浏览成果报告请示”运动.课时安插 1课时教授教养进程(一)组织学生进行《朝花夕拾》浏览报告请示运动1.组长在黑板上展现报告请示的主题:第一组:鲁迅的童年第二组: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第三组:鲁迅的儿童教导不雅念第四组:鲁迅对真谛的寻找2.展现该组优良念书记载表.3.环绕主题,展现浏览成果:第一组:(1)派代表做“鲁迅童年趣事谈”小讲座.(2)共分两组,分离分析“鲁迅童年之乐”和“鲁迅家年之状”两种不合的情绪.(3)报告请示小结.(4)现场答疑:答复其他小组同窗的疑问.第二组:(1)派代表做“我印象深入的鲁迅笔下人物谈”小讲座.(2)选择鲁迅笔下每小我物最典范的生涯片断行进教材剧扮演,从中融会作者对各小我物的情绪.(3)报告请示小结.(4)现场答疑:答复其他小组同窗的疑问.第三组:(1)派代表做“鲁迅儿童教导不雅”小讲座.(2)深代表谈谈:接洽现实,说说鲁迅的教导不雅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3)报告请示小结.(4)现场答疑:答复其他小组同窗的疑问.第四组:(1)派代表做“鲁迅的肄业及寻求真谛的阅历”.(2)派代表梳理鲁迅在每个肄业阶段的思惟状况.(3)报告请示小结.(4)现场答疑:答复其他小组同窗的疑问.4.师生一路小结《朝花夕拾》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留意事项:报告请示进程中,特殊要强调学生居心倾听他人的谈话,并把他人的不雅点记下来,课后整顿听课记载,整合常识点,构建本身的名著浏览常识库. (二)每一小组报告请示停止后,教师要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互评打分,组长统计分数,最后给优良念书小组颁奖.附报告请示评价表:(三)教师浏览分享,引诱晋升以教师的主题研读体验,填补学生研读之缺少,引诱学生研读的偏向,晋升学生浏览认知程度.(四)安插功课1.整顿教室笔记,构建本身的名著浏览常识库.2.梳理《朝花夕拾》的重要内容.典范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点,为名著温习做预备.3.选择你在浏览《朝花夕拾》中感触感染最深的地方,谈一谈.议一议,以“名著经典回想”为主题,用A4纸制造一张属于你本身的“班刊”.4.应用你学到的浏览办法,浏览教材推举的作品《城南旧事》《湘行散记)或你爱好的课外同类作品.。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指导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一、书册名片:(一)版本推荐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8月第一版经典名著大家名作(二)容梗概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活画面,充满了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狗·猫·鼠》通过描写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揭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叙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经历,刻画了长妈妈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和深切怀念。
《二十四孝图》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批评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表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孩子天性的束缚。
《父亲的病)通过对庸医行医表现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
《琐记》介绍了作者离家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的愿望。
《藤野先生)回忆了自己留学的所见所闻和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诲,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恋之情。
《爱农》通过爱农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三)作者简介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
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
2.活动二:同学们在班会中设立了杰出女性奖,以下人物被提名,你更 希望谁能获得这个奖项?请你为她写一段推荐辞。 提名人物:长妈妈、达雅、简·爱 【示例】长妈妈。长妈妈虽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但善良、热心、 真诚。她照顾“我”时尽心尽力,给“我”讲述了很多奇闻逸事增长“我”的 见识,又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主动为“我”苦苦寻找并买回“我”心心念念的 《山海经》。
(四)难忘恩师 人生路上总有老师的陪伴。班级以“难忘恩师”为主题探究名著里的 那些老师们。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名著中的许多人物也有着自己的老师,请根据表格提示将表格空白处 补充完整。
人物
他/她的老师
老师的品质
鲁迅
寿镜吾老先生
① 严而不厉 _
鲁迅
② 藤野先生 _
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③ 简·爱 _ 谭波尔小姐
【示例一】鲁迅:一开始我以为鲁迅可以永远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那 个天真的儿童,他追云雀、拔何首乌,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后来才知道,面对国家的贫弱、民众的麻木,鲁迅弃医从文,积极寻找 治国的良方。我明白:成长就是告别天真,承担社会的责任。 【示例二】祥子:一开始我以为祥子能一直像初来北平时那样勤奋,有 梦想,成功买车后能够继续努力拉车,坚守初心。后来才知道,祥子在 小福子自杀之后希望破灭,走向堕落,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明白:成长 要秉持初心,百折不回。
_
遇见心地善良的保姆、 严而不厉的先生
求知不倦,感念师恩
红孩儿
生活在妖魔鬼怪群体中, 每天想吃唐僧肉
②
心狠手辣,桀骜不驯
_
因课堂上问神甫不喜欢
的问题被神甫刁难,后
③保尔 _
来他在神甫家将烟灰偷 力求上进,勇于反抗
偷撒在面团上进行报复,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批读指导课
①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例如:愤怒、憎恶、怨恨、热爱、敬佩等。
②从全文或作品局部揣摩作者突出人物情感所用的方法和技巧。
(5)某某同学批注了文章的艺术写法
(如对《无常》中“身上穿的是斩衰凶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项挂纸锭;手上是破芭蕉扇、
铁索、算盘;肩膀是耸起的,头发却披下来;眉眼的外梢都向下,象一个‘八’字。头上一顶长方帽,下大顶小,按比例一算,该有二尺来高罢;在正面,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直写着四个字道:‘一见有喜’。有一种本子上,却写的是‘你也来了’。”的批读:简笔勾勒无常的肖像,形象简洁,用语准确)
学生批读成果一掠:
(预设学生批读情况——)
(1)某某同学批注了标题《无常》
(批读:“活无常和死无常体现概括性,还有双关性”)
让学生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某某同学批注了词语“绝望”
“绝望”选自《二十四孝图》中的“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例:“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五猖会》【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赛会历史和当时的盛况,有何作用?写出了儿时鲁迅对迎赛会的热情和渴望,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为下文作好铺垫。】
D.描写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例:“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无常》【描写鬼卒鬼王,不铺陈,不修饰,而其“形”“神”跃然纸上,运用了白描手法。】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 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 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 “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 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 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 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 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 安慰。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 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 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以陈连 河为代表的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 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 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 实质。
让阅读成为我们一生的承诺。
让名著与我们同行!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同学 们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 入的了解。
3.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 学生用浏览、略 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 片断;
4.引导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 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锁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 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 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 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 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 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 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 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 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 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 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 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 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 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 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 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 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 残忍。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朝花夕拾》中的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2. 通过阅读,感受鲁迅笔下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3. 分析并理解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以及文章中的隐喻和讽刺手法。
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朝花夕拾》相关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第一章《狗·猫·鼠》,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理解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讽刺;(3)小组合作阅读第五章《无常》,探讨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精神。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阅读指导2. 内容:(1)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2)第一章《狗·猫·鼠》:讽刺旧社会(3)第二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生活(4)第五章《无常》:批判社会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2)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批判精神的看法。
2. 答案:(2)批判精神看法: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2)组织学生参加鲁迅作品阅读分享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细节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朝花夕拾阅读课教案
朝花夕拾阅读课教案第一篇:朝花夕拾阅读课教案《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师:李佩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激发阅读兴趣。
2、分析人物的同时,深入理解主题。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读遍天下书。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鲁迅《朝花夕拾》概况(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介绍苏东坡读书,各个击破法。
(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1、《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2、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2、略读:略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默读是略读的一种方法。
默读时,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
)你最喜欢哪篇文章?略读课文,概括内容。
《狗•猫•鼠》——作者追忆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第一篇: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书目推荐】《朝花夕拾》【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多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积累及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课时安排】1至2课时(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调整)【教学步骤】(一)教学准备阶段1.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助学生了解鲁迅。
2.生: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间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过程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简洁导入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读书方法介绍:读书“三功”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抒情,即事以明理。
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
要想精通作品内蕴,必须下以上三种功夫。
一是“诵”。
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
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
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
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
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
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是“疑”。
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
会读书者必会生疑。
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
【阅读推进课】1《朝花夕拾》起始课
对隐鼠不仁慈,欺骗孩子的保姆。
环节六:品阿长,悟深情,
3.《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他的隐鼠后非常愤怒,但在文章 的最后一句,他却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为什么感 情变化如此之大?
解析:一方面,虽然长妈妈谋害过鲁迅的隐鼠,但她也为年幼的鲁迅买过《山海 经》,也曾真心关爱和照顾过鲁迅;另一方面,写作这篇文章时鲁迅已经不再是孩子, 很多事情经过时间的沉淀,产生了新的感触,有了更深的领悟。
《朝花夕拾》导读课
环节一:导入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máo),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 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 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 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琐记》
——黄蓓佳
环节三:览目录,猜内容
1.从篇名中你能猜出写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吗?
《狗· 猫· 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新版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新版第一篇:《朝花夕拾》阅读指导新版阅读指导《朝花夕拾》教学目标:1、能够梳理整合作品中交代的作者经历,并结合对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2、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能从不同的角度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1、出示新课标文学作品欣赏要求2、导入新课:我们读了《朝花夕拾》这一本散文集,老师想和大家来聊一聊《朝花夕拾》这一本书,来聊一聊鲁迅这个人。
“朝”早上,“夕”黄昏。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所以《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写的是鲁迅的少年和童年时期。
3、童年,是我们最难忘的时刻,同学们也刚刚才度过自己的童年,那么,同学们,现在回想起来你的童年,你的童年生活开心吗?4、我们大多数童年的回忆都是很开心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那么,在《朝花夕拾》里,鲁迅回忆起他的童年开不开心?从哪些事可以看出来?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
开心:百草园、看庙会、和小伙伴、长妈妈、看山海经不开心:父亲、衍太太、名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讽刺“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封建家长制阴影、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和社会对孩子们束缚。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思恋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阅读推进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进去当然只能做三班生,卧室里是一桌一凳一床,床板只有两块。头二班 学生就不同了,二桌二凳或三凳一床,床板多至三块。不但上讲堂时挟着一堆厚 而且大的洋书,气昂昂地走着,决非只有一本“泼赖妈”和四本《左传》的三班 生所敢正视;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 不能走出他之前。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 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见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 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琐记》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诘责干 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失 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
---《藤野先生》
从鲁迅在求学历程中的形象变化及两次面对流言的不同表现,你发现 了他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 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
离开雷电学堂的原因:乌烟瘴气;教学内容安排极不合理;学生有等 级之分;学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迷信
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 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 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 呀?……
----《藤野先生》
资料引用
从那一回以后,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 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 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阅读推进课】3《朝花夕拾》推进课二——传统之思
课堂小结:几篇回忆性散文,都是作者在艰难境遇下对过往的回望,在回 望中感受温暖,从而寻求更加坚定向前的力量。
作业安排:完成《父亲的病》《五猖会》中对于庸医与父亲形象的课后讨 论。(由学生自主完成)
(1)《狗·猫·鼠》的主要内容:写出了作者对猫的仇视以及理由。 (2)《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写出作者忆述儿 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无常》的主要内容: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 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 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圈画出作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态度的文句,并说说作者对这本书以及里面的 故事持怎样的态度。并思考并尝试概括文章的主旨。
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 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最使我不解, 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环节三:检查“阅读任务单”·《狗·猫·鼠》
1.介绍“跳读”的阅读方法,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4)思考并尝试概括《狗·猫·鼠》的主旨。
《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 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 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
3、思考并尝试概括文章的主旨。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 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 不到 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 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集的阅读指导路径——基于《朝花夕拾》的阅读浙江省宁波市兴宁中学徐赛儿“名著阅读”指导沦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这是语文教学的痛。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整本书的阅读和指导很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似乎集体无意识地在逃避。
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课时时间有“限”。
课时本来就紧张,再加强势学科的层层加码都在不断挤压着学生的时间,如果只是冲着“名著阅读”在中考语文卷上区区六七分的占比去读那十多部皇皇巨著,很多老师和学生,包括家长都认为这大块的阅读时间的付出是划不来的。
而且,名著阅读太耗时间了,我今年教初一,最近在给学生作《小王子》的阅读指导,试图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并让《小王子》成为能陪伴他们一生的经典。
我预计得花至少十节课的时间。
二是速成有“招”。
这些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资料,不少老师(包括家长)就让学生采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急就”方式来应对考试,这在几年前也许有些用,但是,现在,名著阅读的考查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层面了,而是要求学生整理、体验、感悟、思考,所以,这样的“招”已经没用了。
三是指导无“门”。
我们知道,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和单篇的阅读指导是很不相同的,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者在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书”概念。
因此,习惯了面对一篇篇课文的语文老师,一旦面对一本本的书的时候,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
也正因为语文教师的“指导无‘门’”,学生的名著阅读才长时间处于无规划无指导无提升的“三无”状态。
如今,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体系,明确规定名著阅读要纳入课程体系,要有相应的课时保障,这就倒逼着我们语文教师要把专业的整书阅读指导引入课堂内。
那么,面对一学期一本必读和两本选读的数量,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指导呢?我想,要让阅读指导专业而有效,教师必须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2.你在指导前了解到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了吗?3.你的课想把学生的阅读带到哪里去?4.如何通过筛选和整合核心内容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接下来,我先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来对这四个问题进行解说。
一、你在指导前关注到了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和特质了吗?不同类型的书,它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王荣生教授曾经多次强调要把小说当小说读,把诗歌当诗歌读,把散文当散文读。
所以,作为阅读指导课,必须关注到学生所读的书的类型差异。
诗集、小说、散文集、剧本、传记、报告文学……这是书籍的文体差异;此外,有些书是偏理性的,有些书是偏感性的;即便都是小说,从形式上来说,有些是短篇集锦,有些是长篇连载,有些是章回体;从内容上来说,有些是科幻小说,有些是魔幻小说,有些是动物小说。
即便都是书信,《傅雷家书》和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肯定不是同一特质的。
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到书的类型差异和个体特质。
举个例子,在老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培根随笔》的阅读,曾有很多学生说这本书读不下去,不想读。
为此,我开设了一节《培根随笔》阅读课,带领学生去发现培根随笔的美和价值,最后,学生通过研读和交流发现,培根随笔简直就是观点的大本营。
以《谈读书》为例,这篇文章中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观点。
所有观点集中在一起,几乎能囊括所有有关于“读书”话题的看法。
也就是说,培根的文字都是高度浓缩后的思想精华,简直是思想的本源,其他人如果要写关于“读书”的话题,几乎逃不脱他的思想的范畴,换言之,其他人关于“读书”的写作都是从其中生发出来的演绎,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就是对培根《谈读书》一文中“选择性读书”这一读书方法的进一步论证。
再如我们目前所有跟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几乎都能从培根这篇文章中找到呼应。
至此,学生才明白,为什么培根能被称作是哲学大家。
学生一旦领悟这一点之后,他们便获取了一把阅读培根随笔的钥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惊喜连连,收获满满,《培根随笔》的阅读价值也就浮现出来了。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鲁迅不只是作为文学家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的,而是作为思想家横亘在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又是世纪动荡和变革的历史坐标系上。
他的书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学的章法和技巧,更是精神和心灵的滋养。
”这样的一位作家的作品,即便是散文作品,也肯定是厚重的。
散文是最个人化的一种文体,用王荣生教授的话来说:散文是用精准的语言来传递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我们看,《朝花夕拾》里,作者用自由的笔触,精致的语言,或兴致勃勃回忆童年往事,或谈家乡戏曲中的鬼,或深情忆人,或坦露内心深处最深沉的痛苦……我们阅读的时候,仿佛看见鲁迅先生记忆中的往事如一部深情的老电影,那些或美丽或伤感或诙谐的画面,在我们眼前闪过。
此外,《朝花夕拾》十篇散文有不少共同点:第一,在内容上自由驰骋,知识丰富,堪当一部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
第二,叙述上,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或者说现在视角与过去视角自由转换。
第三,表达方式上,议论、抒情、描写、记叙灵活运用。
第四,在回忆中随时插入反讽手法,引用政敌的语言讽刺嘲笑政敌。
因为当时鲁迅与陈西滢、徐志摩、章士钊等人有论争,他们发表文章互相“攻击”,鲁迅在自己的杂文、散文中即兴发挥,随时引用。
最后,我们再来看这本散文集的编排体例,十篇回忆性散文,前七篇都是童年生活的回忆。
由第八篇《琐记》开始,作者的回忆从童年过度到去异地求学的经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艰辛和思想的转变,以及回国后在辛亥革命中的失望等。
因此,这些散文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的编排和作者的成长经历以及思想的转变相关。
基于《朝花夕拾》的这些特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然逃不开对作者鲁迅的关注,我经常跟学生说,读叙事性散文就是“偷窥作者”,那读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就可以有更好的机会“认识鲁迅”,他的家庭构成、生活环境、亲朋好友、个人喜好、生活习性、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等……当然,散文阅读,还需要“读出自己”,比如,在别人的散文里读到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思考,打通别人的散文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勾连,从而唤醒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
这样的阅读指导是契合《朝花夕拾》做为散文集的文体特质的。
二、你在指导前了解到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了吗?因为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学生现有的阅读起点在哪里?他们是怎样阅读的?阅读的收获有哪些?阅读的困惑在哪里?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在《怎样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把阅读分成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只是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这个层次一般只要有足够的认字量,只要文字不是太晦涩难懂,都能达到。
也就是说,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这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它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而且能说出整本书的重点。
如果说基础阅读是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检视阅读”就是要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也包括“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大多数有一定阅读量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一层次。
但如果一直得不到专业的阅读训练,那么整个人生的阅读就可能在这一层次上停滞不前。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比起前面两个层次,“分析阅读”要复杂些,系统些。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所谓的一部《红楼梦》足够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就是分析阅读。
所以,如果阅读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追求理解和深入的。
第四种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
就是阅读者围绕一个“主题”,不是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而是阅读多篇文章或多本书,然后列举出这些阅读材料之间的相关之处,或提出一个所有的阅读材料都涉及到的主题。
显然,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但也将会是最有收获的一种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初一的孩子,面对鲁迅的文章,他们一般都是怎样阅读的呢?阅读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他们又需要我们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呢?这里,需要老师在阅读指导前首先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
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时候,一般会遇到两大困难:第一,有畏惧心理。
原因有三,一是因为鲁迅的生活离学生比较遥远;二是因为鲁迅在散文里面加了很多杂文写法,涉及到了很多的现实社会元素;三是因为鲁迅的表达习惯可能和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太一致,加上反讽等手法的应用也加大了理解上的难度。
第二,缺少相应的散文阅读策略学生大多是把散文当小说一样读的,就是读情节,追求好玩的情节。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具有较丰富的情节,然后学生可能会喜欢读,读得进去;而有些篇目,如《狗猫鼠》《无常》等杂文手法多,情节不是很集中,相应地就难读,不喜欢读。
在了解了学生的这些阅读起点之后,我们的阅读指导课就能有的放矢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切实提高。
但面对初一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要想着把《朝花夕拾》讲深讲透,我们要努力把它讲活讲好,消减经典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孩子和鲁迅之间的距离。
三、你的课想把学生的阅读带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教师思考阅读指导的目的何在。
我们前面已经讲到过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一般来说,学生的原始阅读只能停留在检视阅读的层面,即以关注内容获取信息为主,所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上最需要做的便是让学生在面对整本书的阅读时能慢慢进入到分析阅读,甚至主题阅读的层面。
就《朝花夕拾》而言,在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起点之后,我们不能让学生停留在了解内容的层面上,那么,我们的《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该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散文不是以情节取胜的,也不是只看文字优美与否,读散文其实就是读作者和读自己,就是通过作者精准的语言,在感受作者独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唤醒读者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人生体验。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对这十篇散文进行整理、体验、感悟、思考。
也就是带领学生从检视阅读的层次走向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层次。
这些,都会涉及到散文阅读策略。
四、如何通过筛选和整合核心内容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有些作品,整本书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前后关联性很大,如《骆驼祥子》;而《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其中各篇之间没有太大的前后关联,每一篇都可独立成篇。
但不管我们面对哪类书,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都是:我们该如何在几节课的有限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整本书,并掌握一些阅读此类书的策略?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就在于对整本书的内容要进行筛选和整合,通过对书中某些核心内容的阅读来带动整本书的阅读,用局部去带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