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和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

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

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呈现图表如下: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32 13 10 23比重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2 4 11913年殖民地在世界所占位次 1 4 2 5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

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

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

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9课鱼我所欲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9课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愿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都接受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二、再读文章,深入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晰。
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4)古今异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科植物)
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加上、增加)
“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本心”指舍生取义。
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欧庄园 (2)》导学案精品(2022版)

部编版初中历史《西欧庄园  (2)》导学案精品(2022版)

第8课西欧庄园【学习目标】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根本史实学习流程:【课前展示】上节复习内容【创境激趣】由历史图片导入【自学导航】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庄园的形成与普及:开始形成,大约到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的特点?3.庄园的居民: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包括和。

4.庄园的土地构成:〔1〕“〞:领主自己保存,直接经营,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2)“〞:“直领地〞之外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佃户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

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3)“〞: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全体佃户都可以放收,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的权利:二、庄园法庭1.庄园法庭拥有哪些权利?2.法庭的开庭情况如何?3.法庭可以做出的惩罚:4.法庭的审判:5.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2.西欧庄园里的领主和佃户是一种什么关系?【强化训练】1.庄园:9 世纪兴起---11世纪开展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3.庄园的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4.庄园的土地构成:“直领地〞“份地〞“共用地〞5.庄园法庭的特点:掌握司法权、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时间地点不固定、罚金、法律依据习惯法或村法6.庄园法庭的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维护也限制领主的特权【归纳总结】本课知识体系【板书设计】第8课西欧庄园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二、庄园法庭【教学反思】我认为我讲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确地讲授了这段历史的根底知识,方向没有缺陷。

学重点把握清晰,详略得当。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学习目标:1.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开展历程,国王克洛维推行基督教。

2.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制度。

3.了解查理曼王国的强盛和实行的什一税制,帝国分裂后形成的三个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认定目标】:1.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2.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成就与局限,分析失败原因3.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学习重点: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学习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简称“”。

斯大林按照对东欧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按照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了,加强了的力量。

[来源:学§科§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1953年,斯大林逝世。

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赫鲁晓夫在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4.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来源:学科网ZXXK]5.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6.20世纪 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

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政治上,实行;经济上,实行。

7.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

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导学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导学案(word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学习目标、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二、自主预习1.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的统治结束。

3.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四、随堂演练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A.中华民国的成立B.辛亥革命爆发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2.民国建立之初,某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结合对联可知,此时()C.袁世凯已经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没有颁布3.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C.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4.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歌声。

歌曲唱到“亚东开发中华早,集美追欧,旧帮新造,飘扬五色旗……”歌词中的“旧帮新造”是指()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约法》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合作探究1.2.提示:它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课梅岭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课梅岭三章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4.学生齐声朗读第三章。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这三首诗所包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首:展望未来,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献身的革命精神。
环节三




环节三




一、分节朗读,理解诗歌
1.指定学生朗读小序。
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以诗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2.背景介绍: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基本史实;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重点难点】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自主预习】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3)如何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发生在何时?1953年(2)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政治上: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3)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改革(1)勃列日涅夫何时开始执政?1964年(2)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3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改革脱离了苏联实际;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结果都失败了.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戈尔巴乔夫何时喀什担任苏联领导人?1985年(2)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哪些改革?效果如何?措施:1985年到1988年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效果: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精品导学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精品导学案(word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学习目标1.识记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掌握根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自主预习1. ,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人民从中国分裂出去。

2.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3.1935年下半年,日本筹划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脱离中国幅员。

4.张学良、杨虎城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三、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防止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材料二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假设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自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材料三外寇缺乏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那么决不能御外侮。

——自1933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对围剿军将领的训话答复:①据材料一答复,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②据三那么材料分析,蒋介石采取这种对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四、随堂演练1.“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2.下面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张学良的密电,“听候中央处理〞是怎样处理的?〔〕3.“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地遥拜。

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4.日本筹划华北五省自治的直接目的是〔〕5.1935年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起源、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局势,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时期的具体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掌握得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

2.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及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问题。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

4.板书设计:突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是如何起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
3.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的“轻寡人”?
秦王希望唐雎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他不能用武力夺取安陵。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实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4.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何不同?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吞并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5.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6.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4.文中的秦王、唐雎各是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妄、狡诈、色厉内荏。唐雎: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有胆有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三、分析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6课变色龙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6课变色龙
(2)“嗯!不错……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强词夺理,显示出自己一贯的气魄,批评赫留金。
(5)“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三、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4.从全文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风使舵,对狗的态度随着对狗主人的猜测而变换;趋炎附势,对达官贵人极尽阿谀之能事;媚上欺下,欺压地位低于自己的人。
二、再读课文,赏析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
1.文章中哪些语句提示我们奥楚蔑洛夫所生活的环境?找出课文中与环境描写相关的句子,请简要分析。
(1)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学习
难点
理解“变色龙”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学法
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同学们,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 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的、可怕的。在蜥蜴中有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拥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 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案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历案】1课时【学习主题】本课围绕社会主义的发展、巩固和经受挫折的时间线索来展开。

【课标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学习目标】1.结合史实,知道冷战形势下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苏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2.了解赫鲁晓夫在思想上的改革。

3.能结合具体材料和数据,掌握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并且能简要评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和局限性。

4.通过阅读材料,了解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内外因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5.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评价任务】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导学案》知识清单的填写。

2.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认识社会主义都扩展到哪些国家,并得到扩展的原因。

3.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二,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基本概况;知道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科学指导。

没能打破斯大林模式。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4. 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三、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理解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发展重工业。

仍然没有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改革没有成功5.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五六,探讨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

让同学们知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以及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等结论。

6.通过完成课堂活动七,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国家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史论结合说明观点的能力。

【资源与学法建议】1.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九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期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美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多,四年中工业产值净增380亿美元(翻两番),战时战后欧美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以上,渐渐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漫画,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漫画中“五头怪兽”指的是谁?结合《凡尔赛条约》内容,解释漫画的含义。

提示:“五头怪兽”指的是英、法、美、意、日。

根据《凡尔赛条约》内容可知,此漫画含义是把英、法、美、意、日五个国家比作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讽刺了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性质。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协约国还同其他战败国签订条约,认识凡尔赛体系确立的“新秩序”。

归纳总结: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导学案)设计者:赵刘强 研究人员:罗中安 黄文华 兰竹溪 审定人:赵刘强学习目标:1、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其作用。

2、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战争的转折、德日投降、二战的影响.学习难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启迪。

知识链接: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为什么会屡屡得手?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原因、时间、标志.2、雅尔塔会议:目的、时间、参与国家及人物、内容。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双方、意义(2)诺曼底登陆:时间、双方、意义。

(3)德国投降:时间、意义。

(4)日本投降:背景、时间、意义.(5)二战的影响。

思考探究: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各是什么?有何作用?2、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3、德军为什么要进攻斯大林格勒? 苏联军民怎样保卫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4、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5、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主要战场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怎样结束? 日本在什么背景下投降?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7、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知识梳理:(自己动手,采用你最拿手的方式来整理本课的知识提纲)华盛顿会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胜利二战胜利达标测试: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转折点开辟第二战欧洲战场结二战结束 称尔塔会A。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知识梳理】知识点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地理位置:拉丁美洲指今天________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受到美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3.主力构成: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两人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_____”。

5.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__________军队。

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6.圣马丁的主要事迹: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了阿根廷、智利、________的独立运动。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________的殖民地。

当时,英国完成了_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开始时间:1857年。

3.主力构成:________(首先起来反抗)、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

4.杰出女英雄——____________,她领导起义军,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最后壮烈牺牲。

5.影响: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____________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________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达标练习】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不包括()A.拉美人民不满殖民者的掠夺B.受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C.殖民者在拉美的残暴统治D.新航路的开辟2.“对我们来说,美洲是我们的祖国,西班牙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旗帜是独立和自由。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

2.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3.分析明治维新对东亚和世界的影响。

【导学过程】1.预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甲午战争,你们知道这场战争对东亚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么,你们知道明治维新吗?它是否对东亚有重要的影响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2.知识讲解与学习2.1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请同学们回想一下,19世纪上半叶,中国曾发生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和对外战争,这使得中国深陷动荡和困境。

而与此同时,日本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比如日本与美、英、法等国发生战争,这些战争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压力的具体表现。

2.2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它描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a.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权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封建政权变为君主立宪制)b.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封建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实行近代化的改革,废除了武家和士族特权制度)c.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和工人人口增加)d.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教育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办了学校,推行了义务教育)2.3 明治维新对东亚和世界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问题并回答:a.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b.明治维新对东亚地区的影响是什么?【导学总结】同学们,通过上述学习,我们了解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它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明治维新对东亚和世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自主整理笔记。

2.思考并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有哪些?明治维新对东亚有什么影响?3.预习下一课,做好预习笔记。

【补充内容】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a.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从封建政权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建立了现代化的政府机构,开创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