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的五苓散,治疗水样腹泻,1000多年后依然效果好
治水第一方——五苓散,有7个好用法,多数人只知其三!
![治水第一方——五苓散,有7个好用法,多数人只知其三!](https://img.taocdn.com/s3/m/7b70c8d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c.png)
治水第一方——五苓散,有7个好用法,多数人只知其三!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五苓散是医圣张仲景的治水名方,以猪苓为君药的方子,一共有五味药。
它的思路是温阳利水,一方面温阳,一方面直接利水。
温阳是扶正是治本,利水是攻邪是治标。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好用法呢?1、改善的就是很多女人都有的口干口渴这种口干口渴不是简单喝水可以解决的。
口渴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直接喝水就可以解决。
第二个层面,身体阴不足,直接滋阴就可,可以用枸杞沙参麦冬生地石斛这些药材来滋阴。
第三个层面,必须要加强身体的气化功能,不是身体阴不足,而是阴太多了,阳不足,气化功能不足,津液无法上到口腔,所以口渴。
大多数顽固性口渴就属于这种。
五苓散就专门解决这种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就不舒服,就恶心想吐。
2、小便不利哪种小便不利?不是夜尿频繁那种,也不是一次尿量很多的那种,而是每次尿量很小,尿完一会又想尿,不尿就觉得小腹憋胀难受,可是去尿吧,又只尿一点点。
真是烦死人了。
为什么会这样?气化功能不足,膀胱储满了尿液,想出来,但是必须要气化才能出来,黄帝内经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也就说,没有气化功能,尿液是很难排出来的,要么排尿不顺畅,要么彻底排不出来,中医叫癃闭。
五苓散,专门解决这种小便不利。
3、可以解决水肿的问题,尤其是慢性水肿急性水肿不属于五苓散改善的范畴。
这个通常是急性肾炎或者感冒导致的,属于风水上泛。
慢性水肿,比如眼袋,腰以下浮肿比较适合五苓散。
一方面温阳,一方面利水。
4、还可以改善湿疹湿疹本质上是什么?本质上是湿气想发出来,却发到皮肤这里就憋住了,所以就产生湿疹。
有一种顽固性湿疹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解决不了的,就可以考虑用五苓散。
它可以顺应疾病的思路,帮助你把湿疹彻底发出来。
你不是想出来吗?那我就帮你一把,让你痛痛快快发出来,发彻底,而不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把湿疹打回去,打回去下次还会发出来。
这叫顺势而为,用什么帮助你把湿疹彻底发出来呢?就用里面的桂枝,当然如果严重者,可以加入麻黄。
UC头条:张仲景“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祛水湿之本、断湿气之源
![UC头条:张仲景“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祛水湿之本、断湿气之源](https://img.taocdn.com/s3/m/1311bb6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e.png)
UC头条:张仲景“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祛水湿之本、断湿气之源告别了天气多变的夏季,逐渐凉爽的秋季终于被我们给盼来了。
湿热交织的暑伏天里,有多少人在苦夏,饱受暑湿的煎熬?好不容易盼来入了秋,气温总算有一点点肯放过人类的迹象了。
这个越发适宜长肉的天气里,身体自然地开始变得能吃能睡。
而夏季被高温耽误了的睡眠也有报复性补偿的趋势。
有多少人开启了一天12个小时不够睡的模式?各种吃吃吃也让舌苔变厚了呢?这时候,我们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它可能就是这样的。
点击加载图片怎样才算是正确地“祛湿”呢?如果说“湿”这件事,就像地上有个坑,坑里积了水。
单纯祛湿是把坑里的水清理掉,那清理一次之后,坑里以后会一直干净吗?当然不会啦,只要坑里积水的源头还在,这坑就会不停地积水,所以处理源头,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讲“脾虚湿困”,可见,脾虚和湿困,这两件事真像一对难兄难弟,所以湿困了,我们要问问,脾脏的功能还好吗?通常是先脾虚了,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接着湿困了。
打个比方,脾功能正常的时候,每天运化1000ml水液,轻轻松松。
但脾虚了,现在每天运化个500ml水液,还累得慌。
恨不能时时罢工。
那些脾脏没功夫处理的水液去不了该去的地方,反而在不需要的地方停滞下来,成了让我们都讨厌的废水——“湿”。
点击加载图片湿重是标,脾虚才是本。
所以从源头上解决“湿”的问题,就要让脾脏有充足的动力,好好干活儿,把不需要的水液代谢出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从根源上祛水湿的方子——五苓散点击加载图片五苓散是张仲景所创著名利水方,被赞誉为千古利水第一方,用以治疗气化不利所致蓄水诸证。
利水祛湿作用还是比较强的,而且是从水液的源头去治水,可以说是标本兼治,像我们平时遇到的水湿重所产生的,全身乏力,腹胀,食欲差,大便不成形,尿频,尿不尽,舌苔白,齿痕重等湿气重。
方子只有五味药,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但是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的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下一这个方子的配伍。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b82573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0.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五苓散的概述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常用于治疗水湿引起的病症。
它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和白术等五味药材组成,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
二、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1. 祛湿利水: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物,可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体内的湿气,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同时,它还具有排除体内湿湿的功效,可舒缓湿气困扰的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2. 健脾益气:五苓散中的白术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引起的食欲不佳、腹部胀闷等症状。
白术还可以增强脾脏的功能,提高身体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3.调理肠胃:五苓散中的猪苓、茯苓和白术等药材具有舒缓肠胃、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它们可以缓解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一些肠胃不适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4. 缓解湿热症状:五苓散中的桂枝和泽泻有清热功效,可以缓解湿热病症,如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
同时,它们还具有舒缓疼痛、消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炎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三、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5-10克,一日3次。
儿童的用量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具体用法可参考以下几点:- 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烫一下,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300毫升的开水中,冲泡后分2-3次饮用。
- 也可以将五苓散用开水煮沸,取10克左右的药粉,加入500毫升的开水中,煮沸后慢慢喝完。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五苓散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调整用量和用法。
同时,不宜连续大剂量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四、五苓散的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慎用五苓散,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使用五苓散过程中,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总之,五苓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祛湿利水、健脾益气、调理肠胃、缓解湿热症状等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b75d1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2.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是多少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所创。
它由猪苓、茯苓、澤瀉、白朮、豬苓这五种草药组成。
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1.利尿作用:五苓散中的澤瀉和茯苓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2.消炎作用:五苓散中的猪苓、豬苓和白朮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消炎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炎症引起的痛苦和不适。
3.利湿作用:五苓散中的澤瀉和豬苓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症状,如浮肿、胸闷等。
4.补益作用:五苓散中的白朮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情,五苓散可以单独应用或与其他中药方剂联合应用,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水肿: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尿道感染:五苓散具有消炎作用,可以缓解尿道感染引起的疼痛和尿急等症状。
•前列腺炎:五苓散可以通过利湿作用减轻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不适。
•高血压:五苓散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血压升高引起的水肿症状。
•慢性胃炎:五苓散可以通过消炎作用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胃痛、胃胀等症状。
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用量指导:•成人用量:每次服用15克,一日3次。
•儿童用量:每次按体重计算,一次0.3克。
注意事项:•五苓散属于中药饮片,使用前需要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近就医寻求帮助。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有特殊病症的人群在使用五苓散前应谨慎,并征询医生的意见。
以上是对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70a2fdc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5.png)
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简介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由五味子、猪苓、茯苓、泽泻和桂枝组成。
它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常用于中医治疗和调理身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苓散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2. 作用五苓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利湿除湿五苓散可通过激发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它可以有效地治疗湿热引起的水肿、泛酸、尿频和尿痛等症状。
2.2 祛风散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改善寒性病症,如风寒感冒和风湿关节痛。
2.3 调理脾胃五苓散中的泽泻和茯苓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它可以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和腹泻等问题。
2.4 清热解毒五苓散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病症有良好的疗效。
它可以治疗湿热性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疹、疮疡溃烂等。
3. 功能主治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1 尿频尿痛五苓散具有利湿除湿的作用,对于尿频尿痛的症状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所引起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症状。
3.2 水肿泛酸五苓散可通过促进排尿和消除体内水分,减轻水肿和泛酸的症状。
它常用于治疗肾脏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四肢沉重、面部浮肿等病症。
3.3 脾胃不适五苓散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相关病症。
3.4 风寒感冒五苓散中的五味子和桂枝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
常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寒战等风寒病症。
3.5 湿疹疮疡五苓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湿热内蕴所引起的湿疹、疮疡溃烂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性皮肤病症。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1 使用方法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五苓散,一般来说,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可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
![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22def6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b.png)
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
五苓散在药物组成、配伍特点、主治病机以及服用方法等方面颇具深意,值得中医学者仔细玩味,领会经方魅力之所在。
药物组成比例特点五苓散中猪苓、白术、茯苓各一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它们之间的剂量比等于3:3:3:5:2。
根据汉代与现代度量衡的换算,24铢等于1两,16两等于1斤,1斤等于现在的250克,进行计量换算五苓散一剂方中各药物的剂量约为茯苓12克,白术12克,猪苓12克,泽泻20克,桂枝8克。
而在《金匮要略》中关于五苓散药物组成的记载,方剂中药物的种类没有改变,而药物的用量则是按照比例给出,其中泽泻一两一分,猪苓、茯苓、白术各三分,桂枝二分,这里的分不是计量单位,而是比例概念,按照一两为四分,那么五苓散各药物之间的剂量组成比依旧是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桂枝用量比值也是3:3:3:5:2。
目前,关于五苓散的服用方法,包括散剂和汤剂两种。
散剂一般按照原剂量服用,也可以按照剂量固定比服用,而汤剂的服用,则可以参考以上计算出的剂量。
自古就有经方不传之秘在于用量。
因此,科学、客观地把握五苓散的剂量,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配伍特点五苓散,作为散剂,取发散之意,五味药之间,相互为用,相互为使,从而达到温阳、化气、利水、健脾的功效。
利水以去水邪停蓄之标,温阳以治水饮内停之本,健脾则取五行相克制化之理,培中土以制停水。
故张仲景以猪苓、茯苓、泽泻,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白术甘温健脾,助脾运湿;桂枝辛温,通阳化气以行水,并兼以解表。
五味药合用,共奏外解表邪,内通水腑,导水外出之功。
成无己说:“苓者,令也,号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指出五苓散即为通行水液之方。
成无己又说:“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泽泻为使,桂味辛热,肾恶燥,水蓄不行,则肾气燥,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与用量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与用量](https://img.taocdn.com/s3/m/dfdc0a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2.png)
五苓散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与用量组成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下列五种药材组成:1.茯苓(30克):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腹泻等症状。
2.泽泻(10克):能够利尿排湿、消肿止泻,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泻等疾病。
3.白术(10克):具有益气健脾、温中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4.桂枝(6克):能够温中散寒、调和气血,常用于治疗体寒、腹痛等症状。
5.炙甘草(6克):具有补益脾胃、调和药性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或凉药伤胃引起的不适症状。
功能主治五苓散的主要功能主治包括:1.利水渗湿:五苓散中的茯苓和泽泻具有利尿排湿的作用,对于水肿、尿频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健脾和胃:茯苓和白术可以健脾和胃,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3.温中止泻:桂枝和白术有温中散寒、调和气血的功效,可以改善体寒、腹痛等症状。
4.调和药性: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可以减轻其他药材的刺激性,提高药方的整体疗效。
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五苓散的用量为:1.成人一剂量为每日3~9克。
2.儿童酌减。
具体用量还应根据个体的病情、年龄等进行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结五苓散是一种由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和炙甘草组成的中药方剂。
它的主要功能主治包括利水渗湿、健脾和胃、温中止泻以及调和药性。
在使用时,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正确理解和应用五苓散,可以有效改善水肿、腹泻、食欲不振等相关症状,帮助恢复身体的健康。
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遵循医嘱,避免药物滥用或误用带来的副作用。
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五苓散治疗腹泻。
![五苓散治疗腹泻。](https://img.taocdn.com/s3/m/1fe19d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b.png)
五苓散治疗腹泻。
导读:五苓散的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但因此而使五苓散的其他诸多功用得不到医者的应有的重视,实为一大损失。
论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著/裴永清五苓散始出于《伤寒论》第71条,用以治疗因太阳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发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
五苓散的这种化气利水兼解表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但因此而使五苓散的其他诸多功用得不到医者的应有的重视,实为一大损失。
鉴于此,现仅据仲景运用五苓散的经验,谈谈该方的临床应用。
五苓散治疗腹泻。
《伤寒论》第159条云:“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
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本条在学习时可以认为是伤寒误治后出现下利的病人,又经医生一误再误致下利的治疗记述,同时亦可以把它活看成是仲景对一个下利证的辨证论治:脾虚兼寒热错杂心下痞的下利,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中焦脾阳虚寒下利,用理中汤(丸)治之;下焦滑脱不固的下利,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治之;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用上述方法均不可治愈的水泻,用利小便的药来治疗,仲景未明言其方药,余体会可选用五苓散治之。
换言之,对于一个腹泻病人,和之不愈,温之不止,固之不瘥的腹泻,即当考虑是否是水饮犯于胃肠之腹泻,“当利其小便”,所谓“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方法。
此法所治之腹泻,是以腹泻之物以水为主,又称水泻,兼小便不利是该种腹泻的特点。
仲景只言利小便治法,未明言其方药,其中必有寓意。
因为利小便之方有寒热之分,偏热者可以六一散治;偏寒者可用真武汤;偏热而见阴伤水停者又当用猪苓汤治;没有明显寒热之分的水饮犯于胃肠之腹泻即当用五苓散治之。
《伤寒论》霍乱病篇云:“霍乱吐利,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亦反映了五苓散治疗水泻之意。
分消走泄,开其支河,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法是治疗水泻的良策。
仲景不出固定方药,意在示人随证变通其利小便之方药。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096332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f.png)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功能主治
•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由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创制,以荷叶、猪苓、茯苓、泽泻和白术为主要组成部分。
五苓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
–利湿利水:五苓散主要起到利湿利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湿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水肿、腹泻、尿频等。
–渗湿健脾:五苓散可以渗湿健脾,对于脾胃健运不足,导致湿气停滞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化痰止咳:五苓散可以化痰止咳,对于因湿痰引起的咳嗽和痰液多的情况有一定的疗效。
–补益气血:五苓散有一定的补益气血的作用,对于气血虚弱导致的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有所改善。
–清热解毒:五苓散对于热病引起的湿润证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火热病等。
用量及用法
•五苓散的用量和用法如下:
–成人:一次9g,一日3次。
–儿童:按年龄酌减。
–五苓散一般以水煎或煎服,也可以研粉为末,用适量水冲服。
禁忌
•五苓散有一定的禁忌情况,以下是一些禁忌:
–孕妇禁用:五苓散对于孕妇不宜使用,特别是孕妇早期或者有流产史的情况下应禁用。
–有严重脾肾虚弱的人:五苓散具有渗湿健脾的作用,但对于严重脾肾虚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脾肾更加虚弱,因此应避免使用。
–肝功能不良:五苓散可以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对于肝功能不良的人来说,不宜使用五苓散。
–高血压患者: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可能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因此应慎用。
以上是关于五苓散的功能主治、用量及禁忌的相关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祛除水湿的神奇处方——五苓散
![祛除水湿的神奇处方——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0a68c4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5.png)
祛除水湿的神奇处方——五苓散昨天每个中医,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上大三的时候,有一次回家过暑假,听说老家邻村的一位大妈,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她每天要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自告奋勇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当时我中医水平很差,心中感觉奇怪,口渴怎么舌头还这么厚,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认为:口渴嘛,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结果,我为她开了五副滋阴的方子,并自信满满的说过几天就好了。
然后,她很开心去抓了药。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量不够,于是,又开了五副养阴生津的处方。
打脸来得这么快,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了,觉得此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就请她另请高明了。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两年年,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没有学好,就乱开出了方子,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老乡,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学习了《伤寒论》,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但是还是口渴。
做过检查,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我看到这位妇女的时候,就觉得时光倒流,觉得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当年遇到的那个病例又出现了,我心里想,这次,我不能再犯错误了。
在哪里地方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于是我仔细观察,这位的舌苔,就是厚腻的一层,满布于整个舌体,而且舌苔上面还都是唾液。
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湿行水](https://img.taocdn.com/s3/m/bcbd82e44431b90d6d85c799.png)
五苓散---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茯苓18Og ,泽泻30Og ,猪苓18Og ,肉桂12Og ,白术(炒)180g 。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肾亏脾损小便已利者不用,温病高热伤津者慎用,属于阴盛津液不足者不用。
本方药性偏渗利,故脾气亏损,肾气虚弱者如服食过多可出现头晕、目眩、口淡、食欲减退等反应。
1. 早期肾功能衰竭:应用本方加减为基本方,治疗20 例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
辨证分为4 型:脾阳不振,本方加附子、厚朴各10g,干姜6g ;水湿浸渍,本方加大腹皮、生苡仁、川椒目各10g 、车前子30g ;肾阳衰微,本方加仙灵脾、巴戟各12g ,鹿角片10g ;脾肾两虚本方加法半夏12g ,附子、肉桂、厚朴各10g 。
结果:有效14 例,其中显效6 例。
2•肾炎水肿:应用本方猪苓10g,茯苓20g,泽泻10g,白术10g ,桂枝3g ;另可据证型不同各加用麻黄5g 或银花20g或黄芪10g ,水煎服。
治疗肾炎水肿42 例,其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龄6-48 岁间;急性肾炎25 例,慢性肾炎17 例。
结果:42 例中,38 例水肿全消,其中消肿最短3 日,最长36 日,平均消肿16 日。
肾功能不全者4 例,经治疗1 周后效果不大,加用西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0% 。
3.化疗性肾衰:应用五苓散加味:白术10g ,桂枝10g ,茯苓15g ,泽泻10g,猪苓10g。
日1剂水煎服。
气虚加黄芪15g , 党参15g ;浮肿加桑白皮20g ,茯苓皮15g ;便秘加大黄10g ;腰痛加杜仲15g 。
一般病例服药5-7 剂,病情严重者连续服药数10 剂,平均服药11.9 剂。
治疗化疗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4 例,结果:以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BUN 、Cr正常为临床缓解,共21 例;临床症状改善,BUN 或Cr 有一项恢复正常,另一项降低30% 以上为显效,共1 例;无效2 例;临床缓解率为87.5% ;总有效率为91.7% 。
治水神方:五苓散
![治水神方: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53e89e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e.png)
治水神方:五苓散昨天跟大家谈了真武汤,就有朋友来问:那真武汤跟五苓散有何区别?今天就来跟大家来谈谈五苓散。
其实,真武汤和五苓散都是可以治水肿的,背后的原理,一但点破非常好理解。
假设一个人身体里有很多的水,如果是让你去解决,你会有哪些思路?医圣张仲景给了咱们2种思路,一种是真武汤的思路,用温阳化水的思路,把多余的水利用起来,化为身体里的津液,这招叫做废物再利用。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五苓散的思路,直接把多余的水放掉,不要了,直接丢弃。
那到底是应该丢弃还是废物再利用呢?要看具体情况。
比如说:冬天的冰块厚厚一层,你想要去掉冰块,你是用铲子来铲掉比较容易?还是等太阳出来让冰化为水比较容易?我想大家都知道答案,这种情况用真武汤就比较省力。
所以,身体里有明显寒像的,首选是真武汤。
再比如说,如果是洪水泛滥成灾的,你是开闸泄洪来的容易?还是等太阳出来把水蒸发掉比较容易?我想大家也知道答案,这种情况用五苓散就比较省力。
所以,身体里有热象的或者是小便不利的,首选五苓散。
关于五苓散这个方子,我之前跟大家稍微讲了一点,我曾经用这个方子帮人家来减肥,3天时间减了10来斤,效果不可思议。
其实,这个减重的原理很简单,减的不是身上的肉,而是身体里的水,五苓散只是把水排出去了而已。
五苓散的方子很简单,只有5个药:猪苓18g,泽泻30g,茯苓18g,白术18g,桂枝12g。
为什么叫做五苓散呢?方子5个药,君药是猪苓,所以叫五苓散。
古人是把这个方子做成散剂的,现在通常做成煎剂,也行。
我把这个方子拆解成2个梯队。
第一个梯队,猪苓+泽泻+茯苓,用来开闸放水。
身体里水太多,最直接的办法是开闸排水,排水的三味猛药一起上。
茯苓是把脾胃的废水往下排,泽泻比茯苓就更猛一点,把膀胱的废水往下排,最猛的是猪苓,把下水口全部打开,让膀胱里的水沿着下水口统统排出去。
第二个梯队,白术+桂枝,用来扶正。
第一梯队的三味猛药都是用来排水的,医圣张仲景非常重视人的正气,白术可以健脾燥湿,可以护住中焦;桂枝可以通阳化气,可以护住心肺。
妙用“五苓散”
![妙用“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83b691450740be1e650e9afa.png)
龙源期刊网 妙用“五苓散”作者:常俊来源:《祝您健康》2004年第03期“五苓散”系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的名方成药之一,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
在古代,“五苓散”用于“汗后烦渴蓄水的脉症”和“中风水逆症”,主治水饮停蓄不行引起的水肿、小溲不利、呕吐呃逆或泄泻等症。
现在,“五苓散”已突破了经典的主治范围,不仅仅用于治外感疾病水饮停蓄水肿、小便不利,还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的恙疾,如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以及胃肠炎水泻、胃动力不足、眩晕、盗汗自汗、妊娠呕吐及减肥降脂等。
津液损伤、阴血亏损、口干尿少者慎用。
“五苓散”系成药,有散剂、片剂和水丸剂。
中医名家多推崇散剂,认为散剂保留了原创成药的风貌和药性的道地。
“五苓散”的服用,在古方中十分强调用白饮(即粳米汤)调服,且服后应多饮暖水。
“五苓散”目前临床上多用于以下疾病:(1)减肥降脂。
人们通常所说的肥胖,多指单纯性肥胖,无明显的内分泌异常,与遗传基因、饮食结构、运动过少等因素有关。
单纯性肥胖常与高脂血症为伴,因此,减肥必须与降脂并举。
“五苓散”不同于常用的食欲抑制剂、干扰食物吸收剂、泻药等减肥药,不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五苓散”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减肥降脂效果很好。
用法:“五苓散”每次10克,空腹温开水调服,服后饮温开水300毫升,1天3次,1月为1个疗程。
(2)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综合征)。
耳源性眩晕是由前庭感觉器官、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疾患所引起,少数可由外耳及中耳病变引起。
耳源性眩晕中以梅尼埃综合征发病率最高,约占耳源性眩晕的64%,以中、青年女性为多。
用法:“五苓散”每次6~9克,饭前1小时温开水调服,1天3次,1月为1个疗程。
(3)妊娠剧吐。
中医将妊娠剧吐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痰滞型和气阴两虚型。
“五苓散”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证见恶心、呕吐清涎、不食、口淡、神疲思寐、舌淡苔白。
用法:“五苓散”9克,每次用粳米汤半杯调服,空腹,1天3次,连服7—10天。
中医中药五苓散张仲景用来治“水逆”
![中医中药五苓散张仲景用来治“水逆”](https://img.taocdn.com/s3/m/7ec7f4a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e.png)
中医中药五苓散张仲景用来治“水逆”
头痛、欲饮水,饮后又吐出。
现代: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等患者一般有口渴,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体质要求: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大柴胡汤证以便秘为主,肚子摸上去绷硬,甚至有压痛。
而五苓散:大部伴有脂肪肝,痛风,高血糖。
舌象:胖大,舌质淡,暗或紫,舌苔厚腻,喜欢吃肉,喜欢喝酒。
区别:肚子痛不痛,大便的性状。
中医病机理论解释:大柴胡汤:腑实多积攻下不能食(一食就胀,痛)五苓散:多湿脾虚化湿健脾能有可能出现浮肿,腿肿。
加味:胆红素高,出黄汗,加茵陈15-20克,茵陈五苓散。
好酒,有高血压,常头痛,腰痛:加葛根,解酒毒,降压,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
建议使用散剂,较经济,打成粉,用酸奶或大麦粥送服,每次一至二汤勺,连续吃二至三个月“多饮暖水,汗出愈”。
五苓散新解----试论仲景治脱水
![五苓散新解----试论仲景治脱水](https://img.taocdn.com/s3/m/cb1ad37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a.png)
五苓散新解----试论仲景治脱水(2015-09-14 23:52:30)转载▼赵洪钧医学传心堂肖红按:拙文“桂枝汤新解”和“和法新解”——“柴胡汤新解”的一部分——上网后,得到不少同道的批评。
无论批评者持何种态度和看法,我相信不少同道从中有所收获。
我也从中加深了认识。
所以,争鸣总是有好处。
我也再次表示感谢!本文最早大约1994(5?)年发表于《中医教育》,尚未听到过批评意见,故此次上网就是想听取不同意见。
需说明的是,此文当初极可能经过海内伤寒专家的审查,包括刘渡舟先生都可能曾经过目——因为《中医教育》杂志社就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院内。
拙见彻底一反旧说而能在中医教育核心杂志上发表,说明有关专家不是完全听不得“全新”的见解。
实际上,在下对另一位名家校点伪书并大量引用的批驳,也不是对其为人看不惯。
很可能他不知道是伪书。
此老对中医,特别是对中医教育鞠躬尽瘁,年过七十仍然长期每周教学20多个学时,还有其他工作。
在我看来是可敬的,自己很可能做不到。
本文和上述两篇“新解”,都见于拙作《伤寒论新解》。
因为多数网上同好手中没有拙作,只好亲自再输入微机上网。
打字或有错讹,以《伤寒论新解》为准。
中医文章打字颇费力,所以另一篇更长(约一万字)的“麻黄汤新解”正在请人输入。
其中有对西医很不客气的批评,必要时也会上网。
届时还请批评。
(五苓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张仲景五苓散证多不危重,似不必多费辞讨论。
然粗看仲经治法颇矛盾,后人误会其意,以致解此方此证者沿误近千年,故不得已勉为新解。
一、五苓散主证今经文五苓散证共八条(第71—74、141、156、244、386条),其中七条有渴或烦渴,第141条不渴而欲饮水。
简而言之,无不见渴。
倘仅就此一证立论,则五苓散便为治渴。
然而,仲景虽未明训五苓散功用,但小柴胡等加减法,见小便不利例加茯苓。
又五苓散原名猪苓散,而猪苓汤之功用明训利小便。
如此愈渴愈利小便,岂非南辕北辙!前人不得甚解,巧言五苓散可化膀胱之水气上承以止渴,五苓散证因水液内停。
医圣张仲景——古方今用帮你解决现代病慢性肠炎、湿气、肥胖
![医圣张仲景——古方今用帮你解决现代病慢性肠炎、湿气、肥胖](https://img.taocdn.com/s3/m/c7cf6a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f.png)
医圣张仲景——古方今用帮你解决现代病慢性肠炎、湿气、肥胖五苓散是《伤寒论》中的名方,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功能温阳利水。
本方主治有三大类:一是膀胱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二是水湿内停,症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三是痰饮,症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中医认为,参与水液代谢与调节的主要有肺、脾、肾三脏,其中肺有通调水道的作用,为水之上源;脾胃主运化,通过升清的作用,将水液输送至肺、肠、肾、膀胱等脏腑;肾主水,在肾阳的温煦下,通过气化作用,将其浊者排入膀胱,最终通过膀胱将其排除体外。
而水液的代谢障碍一般认为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或协调性发生改变。
因此,在治疗中,常需要从这三脏功能调节的角度入手,并依据各脏的特性以及寒热虚实等病理改变进行辨证论治,基本立法主要有宣肺、健脾、利水三法。
接下来咱们用案例来说一下,五苓散在病症方面的一些应用。
五苓散加味治疗肥胖【案例分享一】一名更年期肥胖女子来就诊,要求减去大量脂肪,降低体重20kg,改变腰围粗大,恢复较窈窕的身躯。
即以本药授之,命名消肥丸,嘱咐长吃勿停,凡3个月,患者形体转瘦,血脂下降、脂肪肝消失,体重减了13kg。
处方:虎杖、茵陈蒿二味,能提高功力。
计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虎杖,茵陈蒿。
将何首乌升至,碾末,水泛为丸,每次,日3~4服,连用2~4个月,可见明显效果。
五苓散治疗慢性肠炎【案例分享二】一名慢性肠炎患者,日更衣数次,皆呈水样,久疗不止,十分顽固。
《伤寒论》五苓散原医水逆,后世调理水肿。
脾虚腹泻、便溏,投予急慢性肠炎患者,均有明显作用。
若身体虚弱,以白术为君20~40g,茯苓居后;通利小便为主,猪苓、泽泻为主10~15g,茯苓次之。
桂枝开量多少,无关紧要,不能影响全局。
或言桂枝活血发汗,能“逆流挽舟”,实际和麻黄、荆芥、紫苏不同,无力发挥这一功能。
处方:计白术,猪苓,泽泻,桂枝,茯苓。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6211af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1.png)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术、桂枝捣为散,以⽩饮和服⽅⼨⼔,⽇三服,多饮暖⽔,汗出愈,如法将息。
当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煎服。
⼩⼉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常不宜过轻。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
1、五苓散具有淡渗利⽔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湿内停,⼩便不通等症状,有效缓解⾝体不适,踧踖系统的吸收,提⾼⾝体机能的转变,对⾝体有很⼤的帮助。
2、五苓散含有猪苓、茯苓、泽泻、⾁桂、⽩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利⽔、健脾祛湿的功效。
适合于外感风寒、内停⽔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便不利等现象,还有⽔肿,⾝重,⼩便不畅及⼼悸、吐涎沫⽽头眩等症状。
3、五苓散能除去⾝体⾥多余的⽔分,间接能起到紧肤作⽤。
还有⾏⽓利⽔,祛湿和胃的作⽤,主要⽤于⽔湿内盛的泄泻,对⾝体有很好的调节作⽤。
五苓散的服⽤⽅法
⾸先把它研为散剂,每次服3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送下。
平时要多喝温⽔,等到出汗后就可痊愈。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
1、在熬制汤剂时,不能煮太久,否则会失去药材成分,喝了也没有⽤处。
2、湿热⼈群禁⽌服⽤,还有不能长期服⽤五苓散,会产⽣不良反应。
3、平时要戒烟戒酒,少吃⾟辣⾷物,⽣活中要多锻炼⾝体,提⾼⾝体免疫⼒。
五苓散对⾝体还是有⼀定的效果,但不能经常服⽤,所以,服⽤期间要多注意,不要盲⽬服
⽤。
平时要多运动,增强⾝体免疫⼒。
五苓散——千古利水第一方
![五苓散——千古利水第一方](https://img.taocdn.com/s3/m/ab8d159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9.png)
五苓散——千古利水第一方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滴石穿。
这些水的哲学,不仅使个人在生存和为人处世上得到了深刻的启发,也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同样,水的哲学在人体内部同样发挥着作用。
水中医之“水”中医阴阳学说,将人体内的水看是阴性的物质,与之相关的生理性物质有血、津液,甚至气的一部分也与水有关;而病理性的物质则是水、饮、痰、浊等。
水人体内的水出入口入口:主要是通过饮食物的摄取而进行的,“饮食入胃”。
出口:皮肤(汗液)、泌尿系统(尿液)、消化道系统(大便),当然,还有泪液、鼻涕、精液、阴道分泌物,甚至身体上出血口。
水人体内的水代谢循环《内经》上说:'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水在人体内的运行。
膀胱犹如水库,具有调节、分布水的作用。
中医之膀胱,非西医之器质性器官,而是功能的总和。
膀胱的功能,《千金方》记载“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作为水液聚集的水库,储存身体的津液,需要先天真阳的气化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中医认为,膀胱为“太阳” 固摄力是最强的,能把水液全部封藏,唯有通过先天真阳气化的作用,才能把液输布出去(分布)。
水“膀胱水库”功能失调,会如何?若先天真阳不足,它存储津液的功能就会下降,从而津液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
如虚火过旺而导致“津” 的功能过度以及“液” 的功能不足,使脏腑组织的液体过分排出,导致血液浓度过高,就会出现血液黏稠,血脂高、血糖、尿糖高、血压高、口渴、尿多、食多、便秘等症状,皮肤也会因缺少水分而干燥脱皮或是皲裂。
如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液不易排出,水分淤积过多则出现水肿现象。
水千古利水第一方五苓散方药: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该方主治病症多,如下:1.蓄水证,乃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5f0ef2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6.png)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五苓散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太阳病表里双解法代表方之一,功效健脾利水,温阳化气,历代被视为经典名方,至今传承并使用了两千余年而不衰,被誉为“千古利水第一方”,临床上多用其治疗与水湿有关的疾病,近现代医家根据五苓散确切的利尿效果灵活化裁,不但将其用于水湿病症,此方涉及内、妇、儿、皮肤等多种病证,均有良效。
【方剂组成用法】五苓散用药精妙,组方严谨.其原方为:“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株,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方义】五苓散方中共五味药,方中重用泽泻为君药(即主药),以甘淡渗湿利水;以猪苓、茯苓为臣药(即辅助药),协助和加强利水渗湿之功;以白术、桂枝为佐药(即佐助药),一以健脾而运化水湿之邪,一以温阳化气而利水,外散风寒以解表。
《伤寒论》中教导后人服药后当饮暖水,使表邪从汗而解,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诸药综合作用,既可健脾运水湿,又可化气利水湿,全方以利水湿为主,为利水渗湿之代表方,尤宜于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者,故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宣之证,均可辨证运用五苓散。
【经典原文汇要】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1条2.发汗已,脉浮数,须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2条3.伤寒汗曲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73条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74条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伤寒论》第141条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圣张仲景的五苓散,治疗水样腹泻,1000多年后依然效
果好
秋季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性,主要症状是腹泻水样便,伴有蛋花样不化之食,中医称为“水泻”。
多由感受风寒湿,水湿内停,脾虚不运,水津偏渗大肠所致。
西医认为是感染轮状病毒所致,缺乏特效药物。
笔者常用《伤寒论》名方五苓散化气行水,健脾止泻,即使用改垄沟的方法,将偏渗大肠的水液改入膀胱,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利小便实大便”的止泻方法。
方药配制: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五味药,按《伤寒论》原方药物剂量的比例配制。
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病例介绍:王某某,男,14个月,1985年10
月17日初诊。
因着凉于四天前发热、呕吐、腹泻,经用西药后发热已退。
腹泻、呕吐反重。
每日腹泻7~8次,始为绿色,后呈水样便伴蛋花样不化之食,烦躁哭闹、渴而喜饮、饮入即吐、不欲饮食、小便量少,证属小儿水泻、水湿停留。
予五苓散一克,用米汤或面汤分二次频频送下。
10月18日二诊:昨日11点服药后小便增多,下午4点再服药一次,到今天中午共计小便十余次,没有发生腹泻和呕吐,哭闹停止,精神恢复。
傍晚大便一次,已成形,便质如常。
应用体会:五苓散常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表现有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呕吐、腹泻等。
五苓散治疗小儿秋泻,一般用药
1~3天可愈,经济、安全。
笔者运用此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0多年,治疗病例超过一千人,效果满意。
本法主要适用于水湿内停的腹泻,即以水样便为主证的。
里热明显者不宜应用。
(杏花岛作者王叔文,河北赞皇县执业中医师)微信搜索公众号“杏花岛”,遇见更有趣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