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新人教版
202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了加强皇权,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后来,“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请思考:和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良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科举制。
难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主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思考】阅读材料,汉高祖主张实行什么制度?其依据是什么?提示:实行郡国并存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演变特点西汉初郡国并行→汉→地方权力不断削弱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军)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经)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北宋中央集权不断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加强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元朝【思维点击】“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思考: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政治局面?何时得以扭转?提示: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提示:(1)措施:“兵”:军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财”:由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赋税开支,“政”: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监督。
(2)消极影响: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拓展延伸】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同比较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几乎整个封建时代中央政府下属机构, 皇机构,直接对帝任免中书省负责盛行时代奴隶社会(西周)元朝及以后中书省的派出诸侯国相对独立,和中央政府关系权力地位世袭不同点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来破坏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作用影响和社会安定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巩固统治相同点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对点训练】1.(2019•江苏单科•T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汇总(逢考必有)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汇总0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2019-2020年中考历史 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05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史试题(含解析)☞解读考点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1)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协助皇帝分理朝政。
(2)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3)隋文帝首创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
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4)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并在中央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同时,将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5)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相权分给六部。
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从而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
后来,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同时,明太祖还设立锦衣卫,负责监察臣民,明成祖时,又设立东厂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6)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1)西周开始实施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西汉初年的地方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通过汉县制。
此外,两汉政府还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成为我国正式的地方行政区。
(3)隋朝时期,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管理。
唐朝时期合并州县。
(4)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后来发展成为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标考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考点】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历史影响(1)措施:①设“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②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它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颁布“推恩令”强干弱枝、削弱封国。
(2)影响: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过于集权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政局长期动荡。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评价(1)特点:三省指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
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1)措施:削实权(“权”)①削弱藩镇,所有州郡直属中央;②州郡设通判;③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④设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军政,削弱宰相权力。
制钱谷(“钱”)设转运使,各州郡财赋均由中央直接掌握。
设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总管国家财政,相权进一步被分割。
收精兵(“兵”)①设三衙,统领禁军,彼此互不统属;②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2)影响:①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自汉代以来,通过打击诸侯王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到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2025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队”可知,行省官员更改赋税、调动军队等需要经过中央同意,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
制加强,即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说法错误,
行省官员有地方行政权,排除B项;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除C项;“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说法错误,行省制度有助于管辖辽阔疆域,排除D项。故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至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8.元朝规定,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各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
军队。这体现行省制度(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对后世影响非常大
B.地方官员没有了权力 D.不利于管辖辽阔的疆域
[解析] 据材料“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各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
第二部分 河北常考专题梳理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题简介
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 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基于国情在漫长 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完善,展示出了中国智慧以及其独特性。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主要体现在君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加强主要表现在调整中央机构、加 强对地方的控制、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和选拔、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
(2)启示:①先进(落后)的政治制度会促进(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制 度创新要符合国情(历史发展潮流、时代特色),要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③要大 力开展制度创新,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返回至目录
强化练习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其产生还必须要有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分化。
2.变化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 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 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个客 观标准,还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但后来却变 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 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 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
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 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 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用人标 准的弊端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
提示:弊端:只重视门第家世,忽视了真才实学。进 步之处:具有开放性、相对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官员 文化素养。
[易错易混] 宰相就是丞相 错误。宰相通常是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 务的主要官吏,不是一个正式官名,而丞相是个实质的官 名。在商周及春秋时,宰、相是分别出现的,宰相连称始 于战国,并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以后在不同的朝代 其官名也不一样。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 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唐朝: (1)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 (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 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 军事
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 行政 负责监督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 财政 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课件1
4、 科举制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做科举。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 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六部
2、三省职责及相互关系
3、影响:
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 说明了:
1、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2、中央机构逐步完善。 因为:
1、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为宰相,相权 分散;同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 强化了皇权。
2、三省其中中书负责颁布皇帝诏令,门下负责审核 政令不可行应驳回,尚书负责执行政令,尚书下 还设置六部。三省互相牵制监督,行政效率大大 提高,标志着中央机构的完善。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 一步发 展。 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 府的“ 授田” 外,还 将荒地 和部分 官田授 给无地 或少地 的农民 。百姓 每年向 国家缴 纳一定 数量的 租税, 还要服 徭役和 兵役, 隋唐时 ,规定 可以纳 绢代役 。 3.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 拥有少 量土地 ,调动 了农民 生产积 极性使 荒地得 到开垦 ,促进 了经济 的恢复 和发展 。 4.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 卖的频 繁,加 之安史 之乱, 均田制 逐渐瓦 解。 5.通过对 东汉道 教兴起 与佛教 传播社 会背景 的了解 ,使学 生认识 到,一 切宗教 都不过 是支配 着人们 日常生 活的外 部力量 在人们 头脑中 的幻想 的反映 ,在这 种反映 中,人 间的力 量采取 了超人 间的力 量的形 式,从 而形成 马克思 主义宗 教观。 6.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 适应当 时的社 会现实 ,出现 敢于直 面现实 ,揭露 社会黑 暗和丑 恶现象 的文学 家。资 本主义 社会中 的道德 观念和 文化价 值观念 发生了 深刻的 变化。 7.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 公共事 务和国 家治理 ,承担 公共责 任,维 护公共 利益, 践行公 共精神 的意愿 与能力 。 8.教材力求提供一些复杂的情境和贴 近现实 生活的 真问题 ,着眼 于深化 思考, 让他们 在思考 中呈现 真实的 想法, 在思考 中发现 问题的 答案, 在思考 中深化 和扩展 自己的 认识, 从而培 养学生 的以科 学精神 。
新人教历史必修一第3课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天下之势,方病大 肿。一胫之大几如要 (腰),一指之大几 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伸),一二指搐, 身虑亡聊。失今不治, 必为锢疾,后虽有扁 鹊,不能为已。
——贾谊《治安策》
祸祸亦
“
大 。 ”
小 ; 不 削 , 反 迟 ,
反 。 削 之 , 其 反 亟 ,
今 削 之 亦 反 , 不 削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吏户礼兵刑工
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哪朝解决的最好?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的做法后来被宋沿袭
皇帝
中尚门 书书下
吏户礼兵刑工
宋朝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使 中 书
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政参 事知
枢 (三衙)
密
院
侍 卫
殿 前
侍 卫
马司步
军
军
司
司
元:中书省制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宋太祖
黄袍加
身处,
及系马
的老槐
树。
孝悌 廉正
门第
才学 知识
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作用: 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 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了生产实用 性知识
作业:
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 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3、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院(掌军权)、三 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利,使皇帝 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 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 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新人教版必修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深度点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1)选拔标准:由注重家世门第、财产演变为注重学识、才能。 (2)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 (3)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性、公开性。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问题 1 汉武帝和宋太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有何异同?
一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3.宋代 (1)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 和财权,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 (1)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2)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 承。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谢谢大家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1 问题2
问题 2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呈现出哪些特点?
(1)君主专制方面: ①君主权力: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权不受监督。 ②中央官制: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集权方面: ①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地方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②地方服从中央,最终听命于君主。 ③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④在选官、用官制度上,官吏的选拔任免权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选拔标准趋向文化素质,公开公平。 ⑤在分权的基础上,中央(君主)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权。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8月 下午9 时32分2 1.8.821 :32Aug ust 8, 2021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监察谏议制度发展演变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监察谏议制度发展演变总结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监察谏议制度发展演变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时期继承制度:禅让制转为王位世袭制等级制度:宗法制、礼乐制地方制度:分封制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2、秦汉时期中央制度:皇帝制度(秦)、三公九卿制(秦)、内外朝(西汉)地方制度: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西汉初)选官制度:军功爵制(秦)、察举制(汉)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制度:三省初步形成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4、隋唐时期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地方制度:节度使、都护府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5、两宋时期中央制度(或机构):二府三司地方制度(或机构):文臣知州、通判监督、转运使主财政、军事上强干弱枝6、元朝时期中央制度(或机构):中书省地方制度:行省制7、明朝时期中央制度:内阁制、厂卫制8、清朝时期中央制度(或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南书房(康熙帝)、军机处(雍正帝以后)古代中国监察、谏议制度的发展1、战国时期中央(机构或人员):御史下属组成人员:御史职责:掌管文献记载、纠察地方机构:组成人员:阶段:萌芽2、秦朝时期中央(机构或人员):御史大夫(中央监察长官)下属组成人员:御史中丞、侍御史职责:掌管文献记载、监察、弹劾地方机构:郡县组成人员:郡守,县长阶段:初步形成3、汉朝时期【注1】中央(机构或人员):御史府(宪台)下属组成人员: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御史府长官)职责: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弹劾;御史中丞负责文献记载地方机构:州组成人员:州刺史、司隶校尉(负责京畿地区监察)阶段:发展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机构或人员):门下省、御史台下属组成人员:御史大夫、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监察御史职责:弹劾、纠察、文献记载、封驳地方机构:司隶台组成人员:司隶大夫阶段:发展5、唐朝时期【注2】中央(机构或人员):御史台(内分台院、殿院、察院)、谏议大夫下属组成人员:侍御史(台院)、殿中侍御史(殿院)、监察御史(察院)职责:文献记载、监察、弹劾、规谏地方机构:道组成人员:监司官阶段:发展6、宋朝时期【注3】中央(机构或人员):中书门下下属组成人员: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职责:监察、弹劾、谏议、审查诏令地方机构:组成人员:通判阶段:发展7、元朝时期【注4】中央(机构或人员):御史台下属组成人员:御史大夫职责:监察、文献记载地方机构: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组成人员:行御史、肃政廉访使阶段:发展8、明清时期【注5】中央(机构或人员):都察院下属组成人员:给事中御史、监察御史职责:规谏、科抄、廷议、廷推地方机构:按察司(明代)组成人员:按察使(明代)阶段:完备本节注释及部分名词解释禅让制: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一】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阶段朝代主要措施变化趋势创立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皇权逐渐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逐渐集权,地方权力日益缩小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军事上,取消禁军将领的军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下设六部(分管政务)、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
在地方,设行省。
此外,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顶峰明朝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军事上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文化上采取八股取士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加强皇权;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二】地方——地方主要行政制度的演变制度概况分封制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郡县制秦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行省制元朝开创了行省制,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三】文化专制——古代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及影响朝代思想控制措施及影响秦朝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明朝沿用科学制,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节“五经”,实行八股取土。
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清朝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拓展】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有什么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学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人事的任免)
阅读教材P14-15第三目,补充完整图表。
方式:世袭
方式:分科考试
演变趋势:
(1)选拔方式:由举荐到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2)选拔标准:由门第到才学,趋向公平、公正。 (3)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反映了中央集权。
方式:品评官评定
方式:地方推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科举制有什么意义。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列举汉、唐、元三朝中央机构变化的史实。 (2)了解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 (3)了解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4)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5)体会国家管理的政治智慧。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2.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
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C)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措施
秦朝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 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 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西汉 宋朝 元朝 明朝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皇帝
军机处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部部部部
军机处值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 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记, 然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 一步强化。
治者(C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 朝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人治色 彩浓厚
皇帝制度
影响: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影响着国家决策。是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 义制度
中考二轮复习课件
2023 年
专题0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前2070年—前476年)
夏、商、周
禅让制 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
(封建制社会) (前221年—1912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课件: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课件: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矛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改革地方政治制度)(一)西汉中期中央集权加强1、背景: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也叫诸侯国或王国)并存(郡国并行制)。
2、原因: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作对,威胁中央集权(出现王国问题)。
3、措施:①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前言)——原因、经过、结果、影响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a.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b.作用(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众建诸侯而弱其力)。
③汉武帝推行“附益之法”。
a.内容: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行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b.作用:解除了诸侯王的军政大权,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④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内容:分全国13个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即郡守)。
⑤汉武帝采取酹金夺爵——内容: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爵位,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4、作用: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不但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如西汉初年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建立封国。
(二)唐朝中期中央集权削弱1、背景: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2、原因:节度使名为朝廷的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3、影响: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削弱了中央集权。
(三)北宋初年中央集权加强1、背景: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局面继续发展2、措施:①军事上:集中军权(收其精兵)a.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上:集中行政权(稍夺其权)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b.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单元复习共29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高三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势与演变教案 新人教版
北师大附属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势与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势与演变:(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要点: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王位世袭制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或世定制、世官制)所取代。
商:内服外服制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分封制(目的、对象、分封内容、对象的权力和义务、评价)(三)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评价)拓展: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2有很强的专制性○3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含义: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个方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又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二)原因:1、经济根源: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2、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统治。
3、思想基础:法家的集权理论是产生的思想基础3、自然条件: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三)内容: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四)演变过程:(五)特点:①皇权至上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宣扬“君权神授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⑤文化专制(六)影响:1、明清以前:(1)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附参考答案
一.专题解读
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巩固、发展、强化直至衰亡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的重量级专题,在中考中很大的比例。
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地方机构的演变等。
二.考点点击
西周的分封制;法家韩非子的思想观点;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改革政治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等。
三.思路导引
1、中央机构的演变: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秦朝)→中书省(元朝)→六部和殿阁大学士(首辅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
2、地方机构的演变:分封制(西周)→郡县制→州县制(隋唐)→行省(元朝)→三司(明朝)
四.知识梳理
1.
2.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朝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皇帝派官员管理。
4. 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就逐步解决了侯国问题,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创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5.唐太宗合并州县,减少官多民少的弊端;唐玄宗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
6.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
行省制度的实行,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
7.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
即: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活动;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
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8. 清朝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清朝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人们,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妄谈政治。
9.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五.典例精析
例1.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解此题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制度的实行时间——“西周时期”;制度的内容——“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
两个要素准确掌握其一即可判断是分封制。
答案:B
例2. 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A.科举制行省制 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郡县制丞相制解析:此题前后知识联系,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
秦朝和元朝都是古代史上两个重要朝代,都开创过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朝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沿用到今天,而元朝的行省制度奠定了今天省级行政区的基础。
分析四个选项,C项是正确的。
答案:C。
例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解析:本试题设计巧妙,通过设置一个情景:小华找资料写论文,引出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相关知识的考查。
这样看来,试题要求从三本书里找出它们共有的历史元素(历史现象)。
思考作答时,注意抓住相应的时代及关键词来理解,如“康雍乾”“军机处”“文字狱”等,综合分析,再结合各个选项,即可推断出准确答案。
答案:D。
六.针对训练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
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废除丞相,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3.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5.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6.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 D.明朝
7.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图1 (汉)坐而论道图2 (宋)站议时政图3 (清)跪受笔录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8.下列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①西周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9.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10.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请回答:
(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
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七.中考演练场
11.(2011·广东湛江)右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朝。
图中一职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后来被朱元璋彻底废除了。
A.周御史大夫B.秦丞相
C.汉丞相D.唐太尉
12.(2011·深圳)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
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13.(2011·山西)山西简称“晋”。
下列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
A..大禹治水
B.西周分封
C.晋楚争霸
D.商鞅变法
14.(2011·孝感)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5.(2011·泰州)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6.(2011·梅州)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B
6.D
7.D
8.B
9.D 10. (1)秦朝。
(2)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行省制度.(4)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没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明成削藩;迁都北京等。
(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得分) 军机处。
11.B 12.B 13.B 14.C 15.D 16. (1)秦朝;郡县制度。
(2)元朝;行中书省(或行省,省)。
(3)A:锦衣卫(或东厂)B: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