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仁爱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1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共32张PPT)
![仁爱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1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010b9f551810a6f5248681.png)
学以致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挡土坝、打坝淤地)
修挡土坝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成为耕地。
四、水土保持
1.水土流失的治理:①采取生物措施(如 植树种草 )与工程措施
(如 修梯田 、 修挡土坝 )相结合;②合理安排 生产 活动,
学以致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
植退 树耕 种还 草林
退 牧 还 草
…………
学以致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使得水土得以保持。
黄土塬
黄土梁
流水侵蚀
黄土川
黄土峁
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因素1
水土 流失
影响因素2
影响因素……
探究
实验探究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第一组试验: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 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 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小?规律是什么?
、
)相结合;②合理安排 活
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过度放牧。
评价园地
1 .填空:
山脉:A.秦岭 ;
B.太行山 C.祁连山
; 。C
B D
河流:D. 黄河 。
A
练习册 P18-19 21 22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七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七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https://img.taocdn.com/s3/m/b16b91d7783e0912a2162af0.png)
第一节 风沙作用
二、风蚀作用
磨蚀的强度取决于风速和挟带沙粒的数量。近地 表处沙粒大而多,但风速小;远离地表处风速大而沙 粒数量少且小。因此,只有在中间某一高度处能产生 最大的磨蚀。
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统称风蚀作用。
第一节 风沙作用
三、风沙搬运作用
风挟带各种不同颗粒的沙物 质,使其发生不同形式和不同距 离的迁移,称为风沙搬运作用。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三)、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水平节理和裂隙很发 育而不甚坚实的,经受长期的风化和风蚀作用以后, 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外形很蘑菇(蕈状)似的岩石, 称为风蚀蘑菇(蘑菇石)。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后,可 形成一些高低不等、大小不同的孤立柱,称为风蚀 柱。
风蚀蘑菇
风蚀桥
第二节 风蚀地貌
(四)、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干旱地区雨量稀少,偶有暴雨产生洪流(暴 流)冲刷地面,形成许多冲沟。冲沟再经长期风 蚀作用改造,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风蚀谷无 一定形状,可为狭长的濠沟,也可为宽广的谷地; 沿主要风向延伸,底部崎岖不平,宽窄不均,婉 蜒曲折,长者可达数十千米。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风棱石
是干旱荒漠,特别是广大砾石荒漠中最常见的一种小 型风蚀地貌形态。广大砾漠中的砾石,经过风沙长时间的 磨蚀作用后,变成棱角明显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
成因是部分突露地表的砾石,经定向风沙长期打磨而 露出地面部分,形成一个磨光面(风蚀面);以后由于风向 的改变或砾石的翻转重新取向,又形成另一个磨光面;面 与面之间则隔着尖棱,这样就形成了风棱石。
第七章
风沙作用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荒漠 黄土
风成地貌与黄土
沙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 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它们在时间 和空间分布上以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 系。
风成地貌优质获奖课件
![风成地貌优质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8bfa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0.png)
海蚀崖
海岸带
海蚀平台 高潮面
海蚀穴
水下岸坡 低潮面
海蚀崖是向海呈陡斜 或垂直旳陡壁。
青岛
大连
海蚀崖
塞班岛
海蚀平台是向海微倾斜旳平坦台地,它伴随海蚀崖旳后退 而变宽。
因为构造和岩性差别,在海蚀平台上可出现浪蚀沟、洼地 等,还可覆盖某些沙、砾石。
广西北海涠州岛
海蚀(穴)洞是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旳 凹槽,宽度不小于深度旳叫海蚀穴,深度不小于 宽度旳称海蚀洞。
敦煌-罗布泊
雅丹3
敦煌-罗布泊
风力对地表物质旳搬运和 堆积形成旳地貌。
沙沙漠漠
新月型 沙丘
新月形沙丘2
塔克拉玛干沙漠
风向
落沙坡
迎风坡
背风坡
落 沙 坡
迎风坡
背风坡
流动旳沙丘会对本地人们旳生活造成怎样旳影响?
塔里木盆地·鄯善县
麦草方格——利用废弃旳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牢 固在沙上,阻止流动旳沙丘埋没农田、阻塞交通, 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旳作用。
老虎石连岛沙坝平面
二、海岸地貌
海岸线是海水面与陆地旳交线,因为潮汐作用海岸线随海面波动而变 动。海岸带涉及海岸线两侧旳陆上和水下两部分。
(1)海蚀地貌
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旳海岸叫侵蚀海岸。因为海岸大 多是基岩出露,所以也叫基岩海岸。
海蚀地貌由海蚀作用(涉及波浪冲击、岩石碎块旳磨 蚀及海水旳溶蚀等)形成。
海蚀地貌
敦煌-罗布泊
“雅丹” (Yardangs)地貌旳形 成 一般以为强大旳盛行风是形成雅丹旳主要外力原因,近年来
研究表白,流水旳冲蚀也是形成雅丹旳主要原因。
在干旱地域,伴伴随气候旳变异等系列原因旳影响,某些 湖泊逐渐地干涸消失,原湖泊中旳沉积物逐渐裸露地表。 具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柱状节理旳沉积物,在临时性 水流和长久强大定向风力旳作用下,松软旳沙砾被卷走, 地表被侵蚀成颇有规则旳沟壑,而坚硬旳土石则成为高矮 不等旳土岗,强风又刀刻斧凿般把土岗雕刻成一种个似人 似物,似禽似兽旳造型,日积月累,演化出了如今这么千 姿百态、栩栩如生旳雅丹地貌景观。
风成地貌宣讲
![风成地貌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bec68c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7.png)
柴达木盆地中旳青藏公路 沙堆
(2)新月型沙丘
是一种平面形如新月旳沙丘。其纵剖面有两个不对称斜坡: 迎风坡微凸而平缓,延伸较长,坡度为5°-20°,背风坡微凹 而陡,坡度为28°-34°.
(3)纵向沙垄
大致顺着主要风向延伸旳长垄状沙丘。高度一般为10-30m, 也有更低或更高旳,长数百米至数十公里。
<2Ф(>0.25mm),跃移组分为2-3 Ф(),悬移组分>3 Ф。 滚动和跃移组分占90%以上,悬移组分<10%。
2.形态特征
风成沙旳磨圆度一般较高,尤其是不小于0.5mm旳沙粒,但 极少有滚圆旳颗粒,这与沙粒以跳跃为主旳搬运方式有关。风 成沙在搬运中因为连续旳高能冲击,沙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无光泽,并常有不规则旳麻坑、碟形坑、裂纹等。
I.
由灌丛沙堆发育而来
II. 由新月型沙丘发展而成
III. 受地形条件控制而形成
IV. 由单向风和龙卷风相互作用而成
(4)抛物线沙丘
形态与新月型沙丘相 反,沙丘旳2个翼角 指向风源方向,沙丘 旳凹侧迎风,平面上 像一条抛物线,一般 高2-8m.
2.季风-软风型风积地貌
指在2个方向相反旳风交替作用时,其中一种风向占优势所 形成旳沙丘。风积地貌旳排列延伸方向大都与主风向垂直。 沙丘经常是前后来回移动。
2.砾漠
砾漠是指由砾石构成旳荒漠,又称“戈壁”。荒漠中旳多种沉 积物(洪积、冲积和冰积等)以及基岩风化后旳碎屑残积物, 在强烈旳风力作用下,细粒旳沙和粉尘被吹走,留下粗大砾石 覆盖着地面,形成砾漠。
3.沙漠
沙漠是指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旳荒漠。这里风力作用很强,形 成多种风积地貌。荒漠中沙漠面积最大,中国沙漠面积约63.7 万平方千米。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0a0f66b52acfc788ebc931.png)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绪论1.地貌学研究对象-地球表面形态(即地貌);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2.内力是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包括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 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引起的作用力。
如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3.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
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所以第四纪又被称为“灵生纪”。
(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由于它形成时间短,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
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
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4.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以来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5.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一章地貌学的基本问题1.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
2.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
地貌形态组合是指范围较大、包括若干个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它可以是简单的同一年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年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
如岩溶中的孤峰,峰林、峰丛。
3.地貌形态的测量特征: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等。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是最主要的形态测量数值。
它们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的高度(相对高度)、溶洞和夷平面的海拔高度(绝对高度)等。
4.地貌相对等级I巨型地貌、II大型地貌、III中型地貌、?,?小型地貌5.地貌的成因: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具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a60bf920912a216147929b5.png)
深水码头、 深水养殖、 旅游
杭州湾
山 东 半 岛
海 积 地 貌
以入海河流的泥 沙堆积为主,岸 线平缓,多为沙
杭州湾 以北
港口,晒盐、 滩涂水产养 殖、种植棉
质、泥质的平原
花、围海造
海岸;
陆
四、风成地貌:
分类 形态
分布
利害评价及对策
风蚀 地貌
风积 地貌
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 菇、风蚀城堡
沙漠、新 月形沙丘
下图中哪些位置适合建居民点? D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河段 地形特征 流水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下游 平坦
流水的堆 形成三角洲平 发展航运、
积作用; 原、冲积岛 农业等;
二、喀斯特地貌
1、成因: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 再造作用而形成。 2、形成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可溶性岩石广布。
风成地貌
黄土地貌
喀斯特 地貌
流水地貌 海 岸 地 貌
课堂小结
专题7 地貌
地貌的成因: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通过地壳运动和岩浆活 动等形式,使地表隆起和凹陷。
2、外力作用:来自太阳能和重力,通过风、水和生物等 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表现为侵蚀、搬运、堆积。
一、流水地貌
1、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2、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1000-2000米 4000米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4、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 钾等矿物养分,土壤肥沃;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
![专题7 地貌—5种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2349440be23482fb5da4c03.png)
河段地形特征 主要外力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上游 山高谷深, 流水的侵蚀 开发水能、旅 1落差大, (主要是向下 “V”型谷 游资源
水流湍急 侵蚀)
凸岸
凹岸
河段地形特征 主要外力作用 形成地貌 开发利用
中游 地势趋 于平坦 凹岸侵蚀, 曲流 1 凸岸堆积 发展航运、水 产养殖;防洪
曲流的凹岸、凸岸:
三、海岸地貌:
分 类 海 蚀 地 貌 海 积 地 貌 地貌景 岸线特征 我国 开发利用 观 分布 海蚀崖、 以海浪的侵蚀为 海蚀洞、 主,岸线曲折, 杭州 深水码头、 海蚀柱 坡陡水深,多为 湾以 深水养殖、 南 旅游 山地丘陵海岸 沙滩、 以入海河流的泥 港口,晒 沙洲、 沙堆积为主,岸 杭州 盐、滩涂 沙堤 线平缓,多为沙 湾以 水产养殖、 质、泥质的平原 北 种植棉花、 海岸; 围海造陆
4、分类: A.地表喀斯特地貌 B.地下喀斯特地貌
5、形成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 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
云南省的路南石林
广西桂林山水
6、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
①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②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③岩层渗水性强、且地下多溶洞,常造成漏水、坍 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
风蚀城堡—魔鬼城
雅丹地貌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鸣沙山—月牙泉
新月形沙丘
五、黄土地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貌
1、分布: 世界:中纬度半干旱地区 ; 中国:黄土高原。
2、成因: A.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堆积;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流水侵蚀;
3、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4、黄土地貌的利与弊: ①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等矿 物养分,土壤肥沃;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好。有利于农作物 生长。 ②弊: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黄土淤塞河道。 5、治理措施: ①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②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 ③修建梯田,草田轮作;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畜牧业、经济林等
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6.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df18ac15fbfc77da269b123.png)
近地面的气流密度较小,粘滞性低,气流经常呈涡动, 此外,地形起伏和热对流,能使地表气流产生大的旋涡,加 强气流的紊动作用。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 在紊动气流的作用下被吹扬。地表最易遭受风力吹蚀的是 0.1mm的松散沙粒。粒径大于0.5mm的沙粒则极少被吹蚀,而 粒径小于0.1mm的细小泥沙,由于受到近地面层流层的隐蔽 作用,同时易从大气中吸收水分使颗粒间产生一定的粘结力, 因此也不易被吹蚀。
第六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风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形成 的各种地貌,称为风成地貌。 风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但以干旱、 半干旱地区最为强盛,因为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地方性 的特点。 我国的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 不计以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 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内,共有109.5万km2,约占 全国面积的11.4%。
近地表的风,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的影响而减速, 一般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沙漠地区的沙,多属于粒径0.1~0.25mm的细纱,对 于一般干燥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沙粒起动形成风沙流的风 速约为4~5m/s;但在颗粒较粗的山前洪积沙砾戈壁地区, 一般风速要达到8~9m/s才有风沙流活动。
不同含水率下沙粒的起动风速(m/s)
2. 输沙率 气流搬运的沙量(输沙率),它是指气流在单位 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或单位面积)所搬运的沙量。
输沙率与风速的关系(野外测定,莎车)
前面提到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我们在 野外常会看到,在疏松的沙土平原上一般要比沙砾质戈壁上 积沙多,易于形成沙堆。这里除了沙源丰富以外,你能从输 沙率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吗?
沙丘的移动
1、沙丘移动方向:与年合成风向一致; 2、移动方式: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3、移动速度: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风向频率、 沙丘形态密度、水分情况、植被等因素。
第七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黄土)
![第七章-风力地貌及其堆积物(黄土)](https://img.taocdn.com/s3/m/636ea38631b765ce0408147b.png)
第七章风力地貌及堆积物一、风力作用1、风的剥蚀作用:简称风蚀作用,是以风自身的动力和夹带的沙粒对地面岩石进行破坏并将其剥离原地的过程,是纯机械的破坏。
包括:(1)吹扬作用:是指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面的沙尘扬起带走,使地面下凹的过程。
(2)磨蚀作用:是指风以夹带的沙石对地面的磨蚀过程,其营力介质就是风沙流。
2、分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作用就是风将剥蚀下来的物质从一个地点搬运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其方式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3、风的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物质因风的动力减小而沉积下来的过程。
包括遇阻沉积和沉降沉积。
前者是搬运过程中遇到地面障碍物使风力减小而发生的沉积作用;后者是由于大气运动整体速度减慢,被搬运物质从空中垂直降落到地表的过程。
二、风蚀地貌1、(1)风蚀洼地:风的吹扬作用不断的将地表物质吹走。
使地面下凹,形成椭圆形或新月形的洼地。
风蚀湖:风蚀洼地不断加深,底部切至潜水面,或地面流水在此聚集形成风蚀湖。
(2)风蚀穴:风携带的沙粒不断撞击和磨蚀岩石的表面形成的凹坑或洞穴。
呈“袋装”,口小,囊大。
风蚀壁龛:发育在陡峭岩壁上的规模较大的风蚀穴风蚀蜂窝石:岩壁表面发育很多风蚀穴与风蚀壁龛,或兀立在岩柱上也是如此发育,其表面结构形似蜂窝,称风蚀蜂窝石。
(3)风蚀蘑菇石:风沙流对兀立的岩石不断磨蚀的结果,风沙流近地面含沙量高磨蚀作用强于上部。
风蚀柱:如果岩石或第四纪堆积物的垂直节理发育,经风的磨蚀作用以及重力崩塌,形成的孤立岩石或堆积物的柱状体。
(4)风蚀谷特征:1平面上,谷地蜿蜒曲折,支谷与主谷随意相交,毫无规律,极为复杂;2横剖面上,为葫芦形;3纵剖面上,谷地凹凸不平;4在谷壁上常发育风蚀穴、风蚀壁龛;5谷地有崩塌堆积物(5)风蚀垄槽:(雅丹)指风蚀沟壑纵横,断垣残丘经纬,似迷宫状的地貌形态,可由湖泊沉积物改造而来或洪积物、冲击物风蚀形成。
三、风积地貌及风成沙1单向风形成的堆积地貌(信风型风积地貌)(1)沙堆:风沙流前进遇障碍物,沙粒在障碍物两侧沉积形成的不规则沙体。
专题7 地貌(1)——主要地貌类型
![专题7 地貌(1)——主要地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d68012c789eb172ded63b7ae.png)
风蚀地貌 形成原因 主要地貌
风积地貌
风力减弱时, 风力减弱时,风力搬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 风力吹起岩石的碎屑, 运的沙尘便将落到地 并携带碎屑磨蚀岩石 面堆积形成。 面堆积形成。 风蚀洼地、风石柱、 风蚀洼地、风石柱、 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沙漠(沙丘)、黄土 沙漠(沙丘)、黄土 )、 没有植被阻滞的沙丘 会在风力作用下发生 移动, 移动,成为流动性沙 丘,会埋没草场和建 筑物,阻塞交通。 筑物,阻塞交通。 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修建人工固沙障
2、流水作用 、
侵蚀地貌 3、流水地貌 、 堆积地貌 主要 上游: 河谷深切 形谷 上游 河谷深切,V形谷 形态 侵蚀地貌 中游: 曲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河流地貌 中游 曲流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 冲积平原 堆积地貌 下游: 下游 河口三角洲
二、喀斯特地貌
1、概念: 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作 、概念 用形成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用形成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2、成因:地下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和堆积而成 、成因: 3、分布地区: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我国西南地区最典型 、分布地区:广泛分布于石、 由波浪所携带的泥、沙 等物质沉积在近岸浅水 地带所形成 沙滩、沙洲、 沙滩、沙洲、沙堤等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在我国的 以及山东半岛和辽东半 的沿海地区。 的沿海地区。 分布 岛的沿海地区。 岛的沿海地区。
海岸特点 开发利用
岸线曲折,地势险要, 岸线平直,地势平坦, 岸线曲折,地势险要, 岸线平直,地势平坦, 坡陡水深 滩涂广阔 建海港,深水养殖, 建海港,深水养殖, 旅游 植棉、晒盐、养殖、 植棉、晒盐、养殖、 湿地保护区、 湿地保护区、围海造 陆
自然地理学之地貌
![自然地理学之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9d1bbbafd0a79563c1e7216.png)
(1)凹形海岸在转折处堆积形成海滩。
(2)凸形海滩在转折处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嘴。
若岸外有岛屿或者岬角,则可形成连岛沙坝, 使岛屿变成半岛。这样岛屿称为陆连岛。 (3)粉砂淤质海岸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涨潮 时淹没、落潮时露出的部分,称为泥滩,表面 分布有涨落潮冲刷成的潮沟网。上部位于平均 高潮面以上,只有特大高潮才淹没,多年生长 盐生植物,称为草滩。
生物海岸仅分布在南方的个别区段。
(一)基岩海岸(山地海岸)
1.里亚式海岸:海水淹没与海岸直交的谷地(西班牙的里 亚地区为最典型,如我国山东半岛的荣成湾); 2.达尔马提亚式海岸: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谷地(亚得
里亚海[东岸为希腊,西岸为意大利]的达尔马提亚海岸为典
型);
3.峡湾海岸:海水淹没山地古冰川U形谷(挪威西海岸);
4.断层海岸:海岸断层分布,岸线平直(台湾省东岸);
5.岩溶海岸:海水淹没海岸的岩溶山地(辽宁省大连市黑石 礁一带)。
(二)砂(泥)质海岸:砂岸大部分属平原海岸,可
分为:
1.三角洲海岸:分布于河流入海三角洲沿岸;
2.淤泥堆积平原海岸:如渤海湾海岸的黄河三角洲冲积 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冲积平原;
3.泻湖岸:沿岸有泻湖分布,如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 半岛、广东和广西沿海;
当海岸剖面成为上述曲线时,即为平衡剖面。 海浪还可以对沉积物发生分选作用。大小混 杂的碎屑物质在波浪分选作用下,粗粒物质上移, 细粒物质下移。沉积物经过分选,形成由粗粒物 质构成的滨岸堤和细粒物质构成的水下堆积台。 物质横向移动还可形成水下堤和离岸堤。
2.纵向为主的海积地貌泻港式海岸可发生分段泥沙流。
三、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 (一)海底地貌 海底的靠近大陆、并作为大陆与大洋盆地 之间过渡地带的区域称为大陆边缘。在构造上, 大陆边缘是大陆的组成部分。大陆边缘主要包 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基)。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f1d32d2b14e852458fb57d0.png)
第九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第一节风成地貌引言在干旱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变率大、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风大而频繁。
因此,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微弱,代之而来的是物理风化盛行、风沙作用强烈,在风沙作用下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地貌现象。
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地区。
在半干旱地区,大陆冰川的外缘,甚至在温润气候带的植被稀少的海岸、湖岸和河岸也都出现。
因此研究风沙地貌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一)气候干旱干旱区的定义:干旱区一般是指降雨少,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降水不能满足一般作物或植物生长所需的地区。
广义的干旱区包括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三个亚地区或类型。
关于干旱区的范围和界限,直至现在仍缺少较一致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在这当中最重要的当属根据气候来划分。
干旱区的分布:根据梅格斯的分类,全世界的干旱区面积为4800多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长大区域,即:北非、亚洲中部、西南非、北美中部、南美的西南部和澳大利亚。
在我国干旱区是一条弧形条带绵亘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部、西部地区,总面积达71万多平方公里。
其中干旱的沙质荒漠约占60万平方公里,占干旱区面积的84.5%。
主要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西部;半干旱地区11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内蒙东部、陕西北部和东三省的西部。
(二)风沙流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在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
1.起动风速与起沙风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它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和沙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2.风沙流的结构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下列三种运动形式:沙粒的运动方式悬移:沙土颗粒保持一定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并以与气流相同的速度向前运移,此即为悬移运动。
小于0.05mm的粉沙和粘土物质才能发生悬移运动,并随风悬移数千里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月形沙丘链1
52
复合型新月形沙丘链
在沙源丰富的地区,在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的
迎风坡上逐渐发育许多次一级的小新月形沙丘
和沙丘链,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链。它们是一
种巨型的横向沙丘形态,丘体十分高大,高度
53
一般在50~100m,高的200m以上。
敦Hale Waihona Puke 鸣沙山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东西绵延40公里,蜿蜒像 一条巨龙。虽为流沙所堆积,但是沙漠里的一座山,白天被 人从上而下践踏留下的脚印,一夜之间又会被风吹复原状。
5
青藏高原的隆起,把中国和原苏联中 亚部分的沙漠推到纬度较北的地方
6
中国是世界上干 旱和沙漠地区分 布最广的国家之 一。 风成地貌分布呈 弧带形,纵横于 西北、华北北部 和东北西部,南 北宽约600km, 东西长4000km, 总面积达116.8 万km2。
7
第一节 风力地貌
一、风力作用 二、风沙地貌 三、荒漠类型 四、沙尘暴和沙漠化
第七章 风成地貌及黄土地貌
第一节 风力地貌 第二节 黄土与黄土地貌
1
第一节 风力地貌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 所成的地貌,称为风力(沙)地貌。风沙地 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
2
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量极少,蒸发强烈,蒸发量往往
青海 大于降水量数十倍,甚至百倍以上。植物稀少,地表
新疆西北的博尔塔拉州
27
垂直裂隙发达的基岩,经长期的风蚀作 风蚀柱用1 后,形成柱状的岩石形态称为风蚀柱。
28
风蚀柱2
29
石柱的下部由于磨蚀作用很强,特别是具有水平层理和上 硬下软的水平岩层,经长期的风蚀作用,结果往往形成顶 部大风、蚀蘑下菇1部小的形状,称为蘑菇石。
30
风蚀蘑菇3
31
风蚀洼地 平坦地面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的大小不
敦煌
75
沙漠
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面积风成沙的地区。这里风沙活动
强烈,形成各种风成地貌形态。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广的
一种类型。此外,在半干旱的干草原地区,也常有大面积
为风成沙所覆盖的地面,称为“沙地”。但在一般人的习
惯中,也常把它叫沙漠。
76
泥漠(粘土荒漠)
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地面,分布在干旱区的低洼地带。 它是由洪流从山区搬运来的细土物质淤积干涸而成。泥 漠的地面平坦,发育有龟裂纹,植物稀少,地表光裸。
胡杨2
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 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
65
寒,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
胡杨1
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 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
66
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胡杨4
活千年不死, 死千年不倒, 倒千年不朽。
➢(1)、横向沙丘: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 垂直或不小于60°,主要包括新月型沙丘、 新月型沙丘链和复合新月型沙丘。
➢(2)、纵向沙丘:走向与起沙风合成方向 平行或夹角小于30°的沙丘,通常为沙垄。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如金字塔形沙 丘、蜂窝状沙丘、星状沙丘等。
46
(1)横向沙丘—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新沙丘月是形一种沙最简丘单2的横向沙丘。平面图形如新月,两侧
2 美国犹他州的土林
是由暂时性流水垂向侵蚀和风蚀作用所造成42
云南元谋的土林1
43
云南元谋的土林2
44
(二)风积地貌
被搬运的沙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堆积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指在 沙漠里、由风积作用所形成的各种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复 合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最为常见。
45
1.沙丘:沙丘是沙漠里的最基本的地貌形态, 依据沙丘的形态与风向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70
三、荒漠
荒漠的类型
1、岩漠(石质荒漠); 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3、沙漠(砂质荒漠); 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 )
71
岩漠(石质荒漠)
岩漠发育在干旱山地中,特点是地面切割得破碎不堪,山
岭陡峭,基岩突露地表。基岩表面往往覆盖着“荒漠岩漆”
(由凝结水溶解带出的黑色铁锰矿物沉淀物,经风沙磨蚀
10
起沙风
砂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 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 砂粒粒径、地表性质和砂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 有关。沙漠地区的砂,多为粒径 0.1~0.25mm 的细砂,砂粒起动的风速约为4~5m/S 。
11
磨蚀作用:
风携带沙粒移动,沙粒与岩石表面发生碰撞和摩擦, 如果岩石表面有裂隙或凹坑,被风携带的沙粒可钻 进其内部进行旋磨,即为磨蚀作用。
径流欠缺,呈现一片荒漠景观。
3
世界荒漠的分布
①南、北纬 15°— 35°之间的亚热带区域, 即各大陆的西岸,由副热带高压引起的荒漠。 如北非的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洲中西部、 南美的阿塔卡马等地。
4
②北纬35—45°之间的温带大陆内陆地区。如中 亚、我国的西北、美国的西部等地。主要是由 于地形闭塞阻挡,湿润的海洋性气流不能深入 而终年干燥形成的。
17
风向风沙流3
搬运的高度,据实例资料表明, 约90%的沙量是在距地面 10cm的范围内进行的
18
(三)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或遇到较冷的气流时, 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发生堆积,这种现象就 是风积作用。
19
风积物:经风的搬运再堆积的物质
粒径一般小于1mm 粒度均一,分选好 磨圆度好 较大沙粒的表面有许多小凹坑,是在运动过程中
8
一 、风力作用
风是导致尘沙飞扬与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风与流水一样, 是一种流体动力,能对地面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且作 用形式相似。
9
(一)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吹蚀与磨蚀作用两方面。 吹蚀作用: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
起沙粒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 一般风速越大,吹蚀作用越强。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都 有吹蚀作用,只有当风力达到起沙风的速度时,才能 发生吹蚀作用。
等的洼地,平面呈圆或椭圆形,直径数十米。
32
沙湖1
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著名景区,是国家35个旅 游王牌景点之一,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宁夏银川的沙湖 33
沙湖2
宁夏银川的沙湖 34
风蚀残丘 地面经长期的风化、流水侵蚀
和风蚀作用后,残留下一些孤 立的小丘。以桌状平顶形居多。
后,油黑发亮)。
72
砾漠为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它多发育于内陆山前 冲积—洪积平原上,砾石的来源主要是古代的冲积物和洪积物。
戈壁(砾质荒漠)
祁连山前
73
昆仑山
砾漠中的砾石常被风所挟带的砂子磨蚀成带棱角的、
表面光滑的风棱石。砾石荒漠蒙古语称“戈壁”。
昆仑山前
74
砾漠敦(煌 砾质荒漠、戈壁)
15
(二)搬风运作沙用流1风式携和带不不同同距粒离径的的位沙移粒,,称使为其风发的生搬不运同作形用。
风向
16
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有三种形式: (1)悬移 (小于0.05mm)、(2)跃移(0.05~0.5mm) 、(3)蠕移 (大于0.5mm)
在三种搬运方式之中, 以跃移为主,搬运量 约占总量的75%;蠕 移为次,搬运量约占 总量的25%;悬移最 少.
77
有的泥漠地盐区漠,地,下罗水位布较泊浅且含有大量盐分,在干燥
气候条件下水分不断蒸发,盐分析出在地表不断积聚, 形成盐土、盐壳甚至盐岩层,则称为盐沼荒漠或盐漠。
78
新疆东南部。在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盆地中河流如塔里 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汇集于此,曾经是巨大的湖泊。 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后湖水减少,楼 兰城成为废墟。 1970年以后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
35
风蚀城堡其排列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36
雅丹1
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壁小丘。它 只发育在已干涸的湖泊或河床上,由 沙及沙粘土堆积层组成,结构疏松。
37
极干旱区的干涸的河、湖底,常因干旱裂开,风沿
雅丹3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 多不规则的槽沟,槽沟之间为鳍形垄脊,形成雅丹。
主风向
次风向 主风向
次风向
A B
C
59
新月形沙 垄
非洲纳米比亚
60
灌丛沙堆1
沙堆是一种特殊的沙丘形态.它是风沙通
过草灌丛植物时,风速受到减弱,发生大
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形成的.
61
灌丛沙堆2
沙篙 62
灌丛沙堆3
红柳
耐旱、耐热,尤对沙漠地区的干旱和高温有很强的适应力,饲63 料
灌丛沙堆4
沙棘(沙枣):藏族习用药材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64
67
胡杨5
68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利比亚星状沙丘
格状沙丘
鱼鳞状沙丘
69
2、沙丘的移动 沙丘的移动是通过沙子由迎风坡向背 风坡搬运及堆积来实现的。 移动方向和起沙风的合成风向一致。 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而输沙量又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其次,当沙子潮湿时,粘滞性较强,沙子不易搬运, 沙丘移动慢。如果植被覆盖好,风力被削弱,沙丘的 移动也会减慢或停止移动。
撞击而成
20
二、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分为风吹蚀和磨蚀形成的风蚀地貌, 以及风扬沙土沉积形成的风积地貌。
21
(一)、 风蚀地貌
风棱石与石窝、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 风蚀洼地、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
22
大漠中的砾石,经过风沙长时间的磨蚀作用 后,变成棱角明显的、表面光滑的风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