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1999版目录哲学系哲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教学计划宗教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哲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及招生简章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哲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7学分,限制性选修课48学分,任意选修课25学分。

1.必修课程:7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每门课均为2学分):在如下九大系列中共选4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系列至少选4学分中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外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其中至少有2学分带星号的课程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五大系列至少各选2学分哲学分支系列不做限制第四、外国哲学系列:第七、美学系列:第八、宗教学系列:3.任意选修课:25学分在外系和全校性选修课中自由选课。

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专业简介逻辑学专业成立于1987年,从理科招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深入地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或各类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1.必修课程:8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课程设置参见哲学专业●专业必修课:5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16学分在哲学专业的逻辑系列选修课中选够16学分3.任意选修课:47学分在系内外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自由选课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宗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哲学专业教学计划(010101)

哲学专业教学计划(010101)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学计划哲学专业教学计划(010101)(Philosophy)一、专业简介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哲学理论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高智慧之学。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需要哲学理论的指导。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和深厚理论基础的高级专门人才。

哲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研究、策划等工作,也可以在新闻机构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哲学素养全面,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哲学专业人才。

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当代进展;全面了解中外哲学的历史演变及著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和著作,具有独立分析和研究当代主要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的能力;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知识背景和较厚实的文化素养;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提出的重大问题;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修业年限四年。

四、专业类别及授予学位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五、本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哲学导论、伦理学、美学、普通逻辑学、宗教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自然科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含原著)、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六、专业主要方向及特色本专业包含哲学一个专业方向。

哲学是智者之学,哲学理论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哲学学习能够培养人的敏锐的思维能力,提高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启发学生心智、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大学哲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专业基础扎实深厚,在本易学、儒学中外、比较哲学、犹太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哲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哲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哲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Philosophy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面向未来,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哲学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进入研究生教育,成为专门理论研究人才,也能够在教育、政务、宣传、媒体、企业及社会服务领域从事工作。

The program aims to nurture talents with sound grounding, ample knowledge, great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ought. The graduates can either seek for further education to become professional experts or pursue their careers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government, publicity, media, enterprise and social service areas.二、基本规格要求Ⅱ.Skill Profile1. 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乐于为民族和国家的繁荣而工作,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就人生社会重大问题形成有教益的见解;2. 具有扎实的哲学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哲学专业知识,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历史和理论有良好的理解,熟悉哲学其他二级学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基本状况和最新进展;3. 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和相邻专业实际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包括独立求知的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特别注重感受和思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交往与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养成;4. 熟悉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哲学本科专业(管理哲学方向)培养计划08

哲学本科专业(管理哲学方向)培养计划08

哲学专业(管理哲学方向)培养计划专业代码:0101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广西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为依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合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21世纪的哲学类复合型管理人才。

本专业将围绕哲学专业的重点建设和教学改革,按照新的培养方案组织教学。

毕业生适合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宣传、文秘、文化出版和各级各类管理工作。

二、专业培养规格1、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初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

2、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以哲学素质为基础,具有现代管理的多维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3、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学制和授予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哲学(管理哲学方向)。

五、核心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导论、管理学原理、中国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思想史,管理战略实务与案例分析、伦理学、逻辑学、普通心理学等。

六、教学总体安排、教学进程,包括课程名称、性质、类别、学时、学分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开设学期等。

(详见附表)七、其他补充说明(无)附表1、课程结构及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此外:1.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2个以上的创新学分;2.学生必须获得1个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学分,但此学分不计入收费学分。

经培训和测试达到三级甲等以上,计1学分;经培训和测试未达到规定等级的,每培训和测试1次计0.5学分;未取得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学分的,不能通过毕业资格审查。

附表2:课程计划表。

(完整word版)2017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

(完整word版)2017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

哲学系2017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尊德、问学、笃行”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掌握丰富哲学理论知识和较高哲学思维能力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深厚的人文素养、富有领袖气质的社会文化建设精英与决策管理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系列》、《西方哲学原著导读系列》等专业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美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养成深厚的人文道德素养,实现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2、通过哲学专业课展示出哲学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引领作用,塑造学生的担当意识和领袖气质;3、通过《古典语文基础》、《中国哲学史》、《近现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系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专题研究》、《中国社会中的民间信仰》、《儒家哲学史略》等中国哲学类和中国文化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4、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学》、《科学哲学》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治学方法;5、通过不同类型的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课,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6、通过哲学前沿系列讲座和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重要的哲学前沿和发展动态;7、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类课程以及相关理论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并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修业年限:4年。

五、专业基础课程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六、专业核心课程现代西方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宗教学、科学哲学、东方哲学概论七、专业特色课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导论、异质性哲学导论、中国佛教思想史、《资本论》研究、实践哲学研究、知识论、中国美学经典选读、现象学经典导读、东西方意识哲学专题、中国哲学原著导读系列、西方哲学原著导读系列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哲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引言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学科,通过探索存在、知识和价值等基本问题,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哲学专业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及方法,并能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

本文将探讨哲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培养目标1.思维能力培养: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系统的哲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备清晰、严密的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2.文化素养培养: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亦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哲学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与人类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密切相关。

学生应通过学习哲学,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学派对思维方式和境界产生的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社会责任培养:哲学作为关注人类道德、伦理问题的学科,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十分重要。

哲学专业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出贡献。

三、课程设置1.哲学基础课程:包括哲学史、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基础课程,通过对人类思维史、哲学理论的学习,构建学生的哲学思维框架。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

如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哲学理论的理解。

3.哲学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设置实践课程,比如哲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学术研究和提升学术水平的方法。

四、实践环节1.学术交流: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帮助学生与其他学者交流思想,提升学术素养。

2.社会实践:哲学专业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将能够将哲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教学计划

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教学计划

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哲学素养,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基础理论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宜于到党政机关、企事业、高等学校、部队、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理论研究与宣传、管理和教学工作。

可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基本培养要求遵守宪法,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

能完整地了解哲学思想发展线索、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和专门知识、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初步认识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及其成就,具有较强的阅读、思维、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专业阅读水平,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体育锻炼能完成大学体育课程的各项要求,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三、学制及学位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学位:依照国家及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学科哲学学科。

五、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双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双语)、哲学专题讲座。

特色课程: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双语)、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专题讲座、阿拉伯哲学史(双语)、科学技术哲学(双语)。

精品课程:(暂无)六、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学生要求修满150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93学分,含公共基础课45学分,专业基础课48学分;选修课46学分,含指选课22学分,任选课24学分(包括跨学科任选课6学分);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学环节11学分,含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北师大 哲学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哲学

北师大 哲学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哲学

2
2
3
2+ 2
3
2+ 2
2 √ √ √ √ √ √√ √
1 √√√√√√
3 √√√√√√
2
2
22
22
2
2
2
2
2
2
2
√√√
2
2
6√√
14 √ √ √ √ √ √ √
44 2 2+2
2
2+2
2
√ √ √ √√
2
√ √ √ √√
6
√ √ √ √√ √
总学时
小 学 期
讲 课
实 践
32 32
32
32 32
32 32
2

技 PHI21060 环境哲学(英文) 2
术 PHI21061 科技伦理学
2
哲 学
PHI21062
科学与宗教
2
PHI21063 科学、技术与社会 2
PHI21064 自然科学哲学
2
语 PHI21065 古代汉语
2
言 类
PHI21066
古希腊语
2
课 PHI21067 拉丁语
2

十一、修读要求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哲学 (Philosophy)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的专门型或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高 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深造,也可直接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
二、培养要求
通过四年学习,系统掌握哲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掌握 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社会研究能力;具备良好的哲学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 问题的实践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前沿发展 动态的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品德优良,身心健康。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34
34 2 查
2
32003 大学英语1
51
51 3 考 3
320002 大学英语2
51
51 3 考
3
320003 大学英语3
51
51 3 %
3
320004 大学英语4
51
51 3 %
3
3400ω 大学计算机基础
34 34 68 3 考 3
340006 网页制作
34 34 68 3 查
3
33000] 大学体育1
现代西方美学专题研
070101
34

34 2 在
合计
306
306 18
修读要 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跨专业(*课程)选修至少2学分。

2 2 2 2 2 2 2 6 2 10
3-1专业课(必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分配

学时 总
第一学 第二学 第三学 第四学
学核





分类
讲实时 授践
型 — 二三 四 五六 七八
政法学院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哲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属于河北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建立以来,学校
领导和哲学系全体教职员工都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比较好的师资 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批在全国卓有影响的学者,特别是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逻辑学的学者,在全国具有更大的影响。近年来,学院更加重视哲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哲学专 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多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课程 体系。本专业建立以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理论性专门人才、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 事业管理人员。目前本专业具有中国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逻辑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学术基础,同时为本科生提供 了比较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系目前有教职工 52 人,其中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2 人。近几年来,哲学系教师 共发表学术论文 800 多篇,出版专著教材 100 多部,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00 多项。
哲学系目前在校本科生 120 多人,硕士生 150 人,博士生 160 人,留学生 5 人。曾获得 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 2 项,省级优秀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多项。本科生在“全国 大学生‘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南京大学‘腾飞杯’大学生辩论赛”等重大活动中都取 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为学校和哲学系争得了荣誉。
Ⅲ 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G+H 专业选修课+一级学科选修课:学期:1-8
犹太文化与世界文明(2 学分) 西方伦理思想史(2 学分) 逻辑学前沿问题(2 学分) 美学原理 (2 学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3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热点问题研究(2 学分) 西方美学史(2 学分) 《圣经》与宗教文化(2 学分) 当代伦理问题研究(2 学分) 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2 学分)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2 学分)
培养思路是:(1)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和交叉学科培养,提高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术创新能力;(2)在专业分流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自主选择的理念 及个性化的培养机制;(3)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 是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4)在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基 础上强化对学生的领导能力的培养。对于以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把握学 术前沿问题及自主获得学术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学术研究方面的领导能力。对于以后从 事自主创业等其他社会工作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在社会实践、与人沟通、团队领导等方 面的能力;(5)在国际化办学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全球眼光的培养。我系目前已经与 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十几所高校的哲学系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机制,国 外高水平学者与本专业同学的直接对话,已经使同学们初步具备了全球性的学术眼光,今后 我系将继续推进这一工作。
28
三、培养目标与思路
哲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1)为第一流的哲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高校 和科研机构从事哲学教学、研究和理论宣传的基础理论型人才;(2)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哲学人才和人文型复合人才,能够承担党政机关、涉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宣传教育、编辑 出版、行政管理、文化交流等工作;(3)培养具有全球眼光和领导能力、综合素质高、自主 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哲学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
一、院系及专业介绍
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 1920 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 的哲学系之一。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哲学系被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0 年南京大 学恢复设立政治学系哲学专业,1977 年恢复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系是国内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目前拥有哲学、马克思 主义理论 2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和“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2 个国家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重点学科;哲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马克 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本科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 一类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根据《中国大学 评价》课题组的排名,我系哲学本科专业自 2002 年以来稳居全国高校前三名,其中 2002、2007、 2008 年均获全国高校哲学本科专业综合排名第 1 位。
二、指导思想
哲学系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理论视域 宽广、多元化发展空间广阔、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此,我们将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南京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上的改革举措,结合我系在人才培养 上的特点,强化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 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 培养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 未来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哲学系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系图书资料室藏书 6 万多册,中外文期刊 380 多种,与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在这基础上, 哲学系重点推进了本科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图书室的建设。自 2000 年以来,我系投入了近 40 万元用于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配备了 50 台高品质的电脑,并配备了专门的老师来进行教 学实验室的管理,使同学们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上,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资料, 保证同学们能在学术信息的台课:必修,9 学分;学期:1 中国哲学(一),3 学分 古代汉语(一),3 学分 中国历史(一),3 学分 F 专业核心课,必修,42 学分;学期 2-7 中国哲学(二),4 学分 欧洲哲学(一),4 学分 欧洲哲学(二),4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4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下),4 学分 伦理学,2 学分 中国伦理思想史,2 学分 现代逻辑,2 学分 科学思想史,2 学分 宗教与社会,3 学分 现代西方哲学,4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导读,2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3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 学分
四、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
I 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A.全校通识教育课:必须选修满不少于 14 个学分;选修学期:1-8 包括: 选课匡亚明学院通识教育课(必修):名师导学(1 学分) 国学名著导读(2 学分)、 逻辑学(2 学分) 、人文科学研究方法(2 学分) 新生研讨课(任选):科学与文化 (2 学分)(新生研讨课) 儒学与现代社会(2 学分)(新生研讨课)其它通识教育课(任选) B.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9+4 学分(其中 4 学分为实践学分);学期:1-6 C.军事技能课: 必修,3 学分;学期:1-2 D.分层次通修课: 大学英语(8 学分)、大学体育(4 学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3 学分):必修;学期: 1-4 简明微积分(4 学分)、大学语文(3 学分)、基础写作(3 学分):三门中必须选修 1 门 以上;选修学期: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