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doc
02-8.1 手性与对映异构
手性与对映异构(Chirality and Enantiomerism)主讲人罗钒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主讲内容•手性与对映异构的定义•对称元素和手性的关系•对映异构体的类型手性与对映异构左手右手* 手征性(chirality):物体与其镜象不能叠合现象;* 手性分子: 象手一样与其镜象不能叠合的分子。
* 手性分子与其镜象互为一对对映异构体。
* 旋光性:使平面偏振光发生旋转的性质。
甲烷衍生物与其镜像对映异构与碳四面体结构无法重叠(-)-乳酸(+)-乳酸无法重叠手性和分子的旋光性普通光:光波在所有平面振动的光,亦称混合光。
偏振光:光波只在一个平面振动的光,而偏振光振动的平面为偏振面。
普通光偏振光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左偏,叫左旋,用(-)标记;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右偏,叫右旋,用(+)标记。
手性乳酸使偏振面偏转起偏镜检偏镜比旋光度[]lc t D⋅=αα 化合物的旋光度[α]与测定的条件有关;但化合物的比旋光度在特定的入射光波长、温度和溶剂下通常为一常数。
* α为测定的旋光度;L 为管长,以分米(dm )为单位;* C 为浓度,以克/毫升(g/mL)为单位;如果为纯的液体则浓度改换 成比重(克/厘米3)* D 表示钠光灯的入射光波长为588 nm; t 表示温度对称元素和手性*如何来判断一个有机分子是否具有手性呢?1)画出一对实物与镜象的模型,然后看它们能否完全叠合;2)判断分子的对称元素。
一个分子有无对称性就要看它是否有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面等对称元素。
*分子是否有手性 ,与分子的对称性有关。
1) 简单对称轴(C n ):如果分子中有一条直线,当分子以它为轴旋转 2π/n 或其倍数,得到的构型与原分子相叠合,则这一直线被称为分子的n 阶对称轴。
对称元素---简单对称轴对称元素---对称面2)对称面(m):假如有一平面M,能把分子切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正好是另一部分的镜象,则该平面被称为分子的对称面。
不饱和醛与酮
主讲人 钟芳锐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主讲内容
• 不饱和醛酮的分类与反应性 • α,β-不饱和醛酮的Michael 加成 • 醌类化合物
不饱和醛酮的分类
* 根据双键和羰基相对位置,醛酮可分为三类:
乙烯酮 ,-不饱和醛(酮 ) 非共轭烯醛(酮)
苯醌
* 乙烯酮羰基碳采取sp杂化,C=C=O呈线型结构,反应活性高; ,-不饱和醛(酮 )的C=C键与C=O处于共轭状态,热稳定性较高; * 非共轭烯醛(酮)分子内C=C键与C=O处于孤立状态,互相影响较小。 * 苯醌是一种特殊的共轭烯酮;
非共轭烯醛转化为 ,-不饱和醛
非共轭烯醛在特定条件下,发生重排反应,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共轭烯醛。
乙烯酮的反应
* 与带有活泼氢的化合物H2O、ROH、RCOOH、HX、NH3等加成形成羧酸衍生物; * 与Grignard试剂作用形成酮; * 与亚胺反应形成-内酰胺。
,-不饱和醛、酮
共轭醛酮的共振结构
与有机金属试剂共轭加成的选择性
* C2位阻很大,仅1,2-加成。
,-不饱和醛酮与烷基铜锂的共轭加成
* 有机锂试剂与卤化亚铜复合而成的有机铜锂试剂,一般仅发生1,4-加成。
* 有机铜锂试剂中铜的原子半径较大,烃基的亲核性较弱,被认为是仅发生 1,4-加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Robinson增环(annulation)反应
醌类化合物的特征结构
对苯醌
邻苯醌
1,4-萘醌
蒽醌
* 醌是一类特殊的α,β-不饱和二酮,它们可以由芳香族化合物制备, 但醌环没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
醌类化合物的1,2-加成反应
* 对苯醌一肟与对亚硝基 苯酚,已证明是互变异 构体。
全息聚合物分散离子液体的制备及性能
全息聚合物分散离子液体的制备及性能倪名立;陈冠楠;彭海炎;解孝林【摘要】以光引发阻聚剂、光聚合单体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组成的混合液为原料,通过激光全息曝光,制备了透射式全息聚合物分散离子液体(HPDIL).研究了离子液体质量分数对体系黏度、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相分离程度、H PDIL光学性能及导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从0.2增加至0.6时,体系黏度从6.9mPa·s升高至25.3 m Pa·s,光照1200 s后的双键转化率从39%降低至18%.随着离子液体质量分数的增加,H PDIL的衍射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0.6时,H PDIL的衍射效率达到峰值70.5%,折射率调制度达到12.3×10-3.当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0.5时,体系的相分离程度达到峰值38.2%.H PDIL具有导电各向异性,当离子液体质量分数为0.6时,H PDIL条纹平行方向的电导率可达垂直方向电导率的2.7倍.【期刊名称】《功能高分子学报》【年(卷),期】2018(031)006【总页数】6页(P540-545)【关键词】全息;光聚合物;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导电各向异性【作者】倪名立;陈冠楠;彭海炎;解孝林【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武汉430074;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1.1+1通过激光全息加工得到的结构有序聚合物复合材料,因加工成型速率快、效率高、材料功能多样而受到广泛关注,已应用于调制激光、全息防伪、传感器、数据存储、慢中子光学等高技术领域[1-4]。
离子液体具有折射率可调幅度大[5]、离子电导率高[6-7]等优点,与光聚合物通过全息加工复合后,可制得全息聚合物分散离子液体(HPDIL)。
卤代烃的氧化与还原
卤代烃的还原与氧化反应主讲人罗钒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主讲内容•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卤代烃与其它还原试剂的反应•卤代烃的氧化反应卤代烃与金属镁的反应*卤代烷可与某些金属(如Li、 Mg、Zn等)反应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含有C-M键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 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的有机镁化合物,称为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 )。
R:伯烷基仲叔烯基芳基;X:氯、溴、碘反应可能机理:还原引起C-X的裂解反应卤代烃与金属锂的反应---有机锂与铜锂试剂卤代烃与金属锌的反应Reformatsky卤代烃的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C-Y (Y为杂原子)被转化为C-H键的过程,被称为还原。
卤代烃的氢解反应反应,将C-X键转化为C-H键。
例如:卤代烃可以与氢化铝锂、Pd/H2三丁基锡化氢的自由基脱卤反应自由基脱卤化(dehalogenation)反应是另一类常见的将C—X键转化为C—H键的方法。
还原剂通常是Bu3SnH,(Me3Si)3SiH或者催化量的Bu3SnCl与化学计量的NaBH4的结合,引发剂是催化量的AIBN或(PhCOO)2。
该试剂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地氢解卤素,不影响其它易还原官能团。
三丁基锡化氢的自由基脱卤反应机理引发步骤增长步骤卤代烃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卤代烃在还原性卤化亚铜作用下还原产生的碳自由基,可以引发烯烃的聚合:聚合产物以形成的C-Br键为引发位点,与另一种烯烃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有序的嵌段共聚物。
这类反应被称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卤代烃的氧化Kornblum反应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碘苯的氧化二醋酸碘苯2-碘酰基苯甲酸D ess–M artin p eriodinane二醋酸碘苯的应用肉桂醇肉桂醛Dess–Martin试剂的反应2-丁炔二醇1-辛烯高碘试剂的氧化反应机理课间提问(单选题)不同卤代烃与金属镁反应制备格氏试剂时,反应最快的卤代烃是:A)氟代烷烃B)氯代烷烃C)溴代烷烃D)碘代烷烃。
02-6.3 烯烃的氧化与还原
环状锇酸酯中间体
顺-1,2-二甲基-1,2-环戊二醇
1,4-bis(9-O-dihydroquinidinyl)phthalazine
氢化奎尼定1,4-(2,3-二氮杂萘)二醚
先环氧化,再 水解开环。
烯烃的氧化:羟氨化反应
烯烃的氧化:臭氧化反应
电子云密度 高,位阻小 的 C=C 键, 有利于臭氧 化反应的发 生。
烯烃的还原与氧化
主讲人 唐 翔 鹰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主讲内容
• 烯烃的还原反应 • 烯烃的氧化反应
烯烃的还原反应类型
烯烃加氢转变成烷烃的过程,称为烯烃的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类型:
催化加氢 二亚胺还原 硼氢化还原
烯烃的还原:催化加氢
含烯键的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多数情况下以 顺式加成为主:
烯烃的还原:硼氢化还原
还原反应: 反应机理:
反应实例:
-蒎烯
烯烃的氧化反应
环氧化反应 双羟化反应 羟氨化反应 臭氧化反应
烯烃的氧化:环氧化反应
过氧酸 的氧化
环庚烯
间氯过氧苯甲酸
1,2-环氧环庚烷 间氯苯甲酸
工业上环氧乙烷制备
Sharpless 不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氧化反应
烯烃的氧化:双羟化反应
1,2-二甲基环戊烯
均相催化: 催化剂可以溶于有机溶剂的催化反应,通常是一些d8副族金属的配合物。 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烯烃的还原:二亚胺还原
二亚胺是一类选择性很好的还原剂,能有效地还原烯键、炔键等非极性 的不饱和键,收率较高。而极性不饱和键如C=N,C≡N,NO2,S=O等则不受 影响。例如:
二亚胺的产生: 环状过渡态 反应过程
211249982_CuAAC点击化学法合成三氮唑结构锌离子探针
Univ.Chem. 2023, 38 (4), 151–159 151收稿:2022-11-29;录用:2023-01-04;网络发表:2023-03-20†共同第一作者,对本文工作同等贡献*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华中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9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01079);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基金(2019kfyXJJS069)•化学实验• doi: 10.3866/PKU.DXHX202211092 CuAAC 点击化学法合成三氮唑结构锌离子探针付世涛†,窦容慧†,李馨,郭义娜,张玉苹,熊辉,高晓莉,徐鑫,王龙*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汉 430074摘要:铜(I)催化的叠氮-炔烃环加成(CuAAC)点击化学与荧光探针是有机化学科研领域的重要前沿方向,开展相关的教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如何避免使用有毒、有爆炸风险的叠氮类化合物,是本科教学中推广CuAAC 点击化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报道了一个改进的适合本科教学的CuAAC 点击反应,提高了安全性与趣味性。
通过巧妙利用5,7-二甲基四氮唑[1,5-a ]嘧啶在溶液中可以互变异构为叠氮化合物的性质,使之与4-乙炔基苯甲醚反应生成三氮唑化合物5,实验中避免了操作叠氮化合物带来的中毒和爆炸风险。
实验合成的化合物5可以选择性识别锌离子并作为锌离子荧光探针,具有定量测定锌离子含量的潜力。
关键词:点击化学;CuAAC ;荧光探针;叠氮;锌离子中图分类号:G64;O6Triazole-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Zinc Ion Synthesized by CuAAC Click ChemistryShitao Fu †, Ronghui Dou †, Xin Li, Yina Guo, Yuping Zhang, Hui Xiong, Xiaoli Gao, Xin Xu, Long Wa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Cu(I)-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 (CuAAC) click chemistry and fluorescent probe are hot research topics of organic chemistry. Introducing it into undergraduate laboratory could help to cultivat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However, how to avoid the use of azides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promote CuAAC click chemistry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erein, we report a modified CuAAC click reaction experiment for undergraduate laboratory teaching, featuring improved safety and interestingness. 5,7-dimethyltetrazolo[1,5-a ]pyrimidine can be tautomerized into azide form in solution. Elegantly using this property could achieve the CuAAC reaction between 5,7-dimethyltetrazolo[1,5-a ]pyrimidine and 4-acetylene anisole for the generation of triazole compound 5, avoiding the toxicity and explosive risk from the operation of azide compound.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 5 could selectively recognize zinc ions as a fluorescent probe. It is potentially useful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zinc ion concentration.Key Words: Click chemistry; CuAAC; Fluorescent probe; Azide; Zinc ion1 引言“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是2022年诺贝尔奖得主Sharpless K. B.在2001年提出的有机合成新概念[1],即利用可靠的化学转化方法将化学单元相连接,高收率、高选择性地得到目标化合物的模块化合成手段。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与成绩
资料 备注 保送 少骨 保送
保送 保送 保送 保送 保送 保送
李涛 李涛 顾彦龙 梅付名 尹国川 陈朱琦 莫婉玲 王得丽 肖菲 张国安 郭兴蓬 郭兴蓬 王帅 刘宏芳 肖军武 刘宏芳 付朝阳 张国安 付朝阳 邱于兵 王得丽 董泽华 刘宏芳 龚跃法 郑炎松 冯文芳 周志彬 徐飞 周志彬 郑炎松 龚跃法 张正波 张正波 罗钒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不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拟录取
341 364 355 363 351 355 351 408 375 349 372 345 364 337 365 399 376 385 370 380 364 350 332 329 339 328 359 400
67.272 75.032 74.6 73.952 73.896 73.576 73.568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张菊 董才月 黄文博 詹天 娄陈林 孙婷婷 孙中华 李青 蔡粉沙 刘飞飞 方娟 任黎娜 刘晓祥 王雪 刘艳艳 朱静 王露 金珍珍 胡帅 范媛 段贤明 王海涛 夏雅亭 吕亚林 侯保山 唐云 夏婷 王瑶 郭军坡 乔龙云 熊福平 徐盼盼 谢文昭 刘娟娟 马国华 仝博 成青 孙剑平 廖勇 高磊 张佳佳 王亚静
第八章 萃取-萃取计算
I
P
R2 R1
B R • • • • •
E
S
O
x
三元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也可在直角坐标系中表达。 x:萃余相中的平衡组成; y:萃取相中的平衡组成。 曲线:OHIP即为一定温度下的分配曲线。 分配曲线位于y=x直线的上方。
8.2.4 分配曲线和分配系数
• 一定温度下,液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组分A在萃取相与萃余相 中的组成之比为分配系数kA,即:
FR ' E' = F E'R'
式中,E’为萃取液量,kg或kg/h。
(F是E’和R’的和点。)
解析法: 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 组分A物料衡算: 有: F+S=E+R=M
Fx FA + Sy SA = Ey A + Rx A = Mz A
M (z A − xA ) E= yA − xA
F ( x FA − x' A ) E' = y ' A − x' A
M
G K zB
B
8.2.2 溶解度曲线和平衡联结线
A • 溶解度曲线RPE • 曲线以外:均相区 • 曲线以内及上:两相区 • 将两相区内的点M静置后得到 两平衡液相R2和E2. 二者成为 共轭相; • 联结R2E2的线称为联结线。 M2点为R2和E2的和点, R2(或E2)为M2与E2(或R2)的差 S 点。 •
8.2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8.2.1 三元体系在三角形相图中的组成表示
A C F zA D zS • 如右图: • 顶点:纯组分 • 三条边:任一点表示二元混 合物;如C点表示溶质A和稀 释剂B的混合物; • 三角形内部任一点表示一个 三元混合物,如图中M点。 • FB,KS,BD分别代表 A,B,S的百分含量。 S • zA+zB+zS=1.0
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研究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4), 367收稿:2024-01-22;录用:2024-02-02;网络发表:2024-02-06 *通讯作者,Emails:******************(熊辉);*******************(张建) 基金资助: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023052)•化学实验• doi: 10.3866/PKU.DXHX202401059 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研究付世涛,张剑鸣,曹灿灿,汪志慧,秦超然,张建*,熊辉*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武汉 430074摘要:本文以紫甘蓝蔬菜为原料,进行了pH 、金属离子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稳定性分析,探索紫甘蓝色素的最佳存储和使用环境。
研究表明,紫甘蓝色素对pH 敏感,随着pH 增大,色素保留率逐渐减小;不同金属离子对紫甘蓝色素的稳定性也有影响,Fe 3+会破坏紫甘蓝色素的结构,降低稳定性,保留率仅为8.68%;而Ca 2+能提高其稳定性。
添加剂蔗糖也可提高其稳定性,其中20 g ∙L −1的蔗糖水溶液可将保留率提升至119.48%;而食盐、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均会降低其稳定性。
关键词:紫甘蓝色素;影响因素;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64;O6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Purple Cabbage PigmentShitao Fu, Jianming Zhang, Cancan Cao, Zhihui Wang, Chaoran Qin, Jian Zhang *, Hui Xio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A stability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purple cabbage pigment, using purple cabbage as the raw material. The study involved a series of analyses including pH, metal ions, and various food additives, aiming to explore the optimal storage and usage conditions for the pig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ple cabbage pigment is sensitive to pH, with a decrease in retention rate as pH increases. Different metal ions also have an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igment, with Fe 3+ destroying its structure and reducing stability, resulting in a retention rate of only 8.68%. On the other hand, Ca 2+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the pigment. The addition of sucrose as an additive also improves stability, with a retention rate of 119.48% achieved using a 20 g ∙L −1 sucrose aqueous solution.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salt, sodium benzoate, and potassium sorbate de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pigment.Key Words: Purple cabbage pigment; Affecting factors; Stability紫甘蓝色素由多种花青素组成,常见的花青素有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牵牛花色素、锦葵色素[1,2]。
基于格氏反应的镁离子电解液的合成与性质
基于格氏反应的镁离子电解液的合成与性质
曹飞亚;王启新;李濮;幸志荣;宋子钰;张恒;周志彬;冯文芳
【期刊名称】《大学化学》
【年(卷),期】2024(39)3
【摘要】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对先进储能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是当前学术界
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
资源友好等优势,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传统非水电解液中,金
属镁负极易形成低离子导电性的钝化层,阻碍镁离子的电化学沉积/溶出,极大限制了镁电池的发展。
因此,探索有效的镁离子电解液体系是提升镁电池性能的关键要素。
本工作以经典有机化学实验“格氏反应”为切入点,聚焦于镁离子非水导体的制备
及其在镁电池体系的应用探索,将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电化学储能技术相
结合,帮助学生拓展科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能源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总页数】10页(P359-368)
【作者】曹飞亚;王启新;李濮;幸志荣;宋子钰;张恒;周志彬;冯文芳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O6
【相关文献】
1.离子选择性电极—逆格氏作图法测定镁合金微弧氧化衰变电解液中氟离子浓度
2.3-酰基焦脱镁叶绿酸甲酯的格氏反应及其叶绿素衍生物的合成
3.多孔有机骨架:基于傅氏烷基化反应的合成与气体吸附性质
4.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的E-环格氏反应及其脱氧衍生物的合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科技大学2017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2017年3月15日
75 邱潇雨 女 材料化学 87.10 413 84.40 材料化学
76 张天遂 男 材料化学 91.30 362 79.96 材料化学
77 张青华 女 材料化学 87.30 371 79.44 材料化学
78 王韬群 男 材料化学 86.10 366 78.36 材料化学
79 杨珊珊 女 材料化学 85.40 367 78.20 材料化学
95 郑佩 女 工程化学 70.56 368 72.38 工程化学
备注 企鹅九一七四九二九一 三
少骨 企鹅九一七四九二九
一三
放弃
企鹅九一七四九二九 一三
企鹅九一七四九二九 一三
90.33
352
78.37
高分子
59 李奕彬 男
高分子
88.83
354
78.01
高分子
60 詹禛 男
高分子
90.63
347
77.89
高分子
61 周珍妮 女
高分子
87.33
355
77.53
高分子
62 胥敬维 男
高分子
86.50
339
75.28
高分子
63 李少桥 男
高分子
89.50
328
75.16
高分子
64 赵建桥 男
高分子
84.93
336
74.29
高分子
65 张思泉 男
高分子
85.50
325
73.20
高分子
66 彭博伦 男
高分子
83.07
333
73.19
高分子
67 魏聪颖 女
高分子
76.90
346
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分解引言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
它可以通过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常见的反应式为:2 H2O2 → 2 H2O + O2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
本文将介绍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机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内容。
过氧化氢分解机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其反应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起始反应和链反应。
1.起始反应:过氧化氢分子发生自身分解,生成两个羟基自由基(HO·)。
H2O2 → 2 HO·2.链反应:羟基自由基与过氧化氢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和氧气。
HO· + H2O2 → H2O + O2整个反应过程可以用以下反应式表示:2 H2O2 → 2 H2O + O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反应物浓度:过氧化氢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因为过氧化氢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起始反应的发生机会。
2.温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物的动能,促进分子碰撞和反应发生。
3.催化剂:某些催化剂(如铁离子、酸性物质等)能够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反应。
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了反应的能垒,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4.光照:光照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增加。
光能可以激发分子内部的电子,提供一定的能量,促进反应的进行。
反应条件的优化为了获得最佳的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可以优化反应条件。
1.温度控制:根据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来调节反应速率。
选择适当的反应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2.溶液酸碱性: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较快。
可以通过加入酸性溶液或催化剂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3.反应物浓度控制:增加过氧化氢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实验室的有机废液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文件院发【2009】06号进一步加强化学楼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有关规定(试行)一、分类实验室废弃物分为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和气体废弃物三类。
固体废弃物分为有害和无害两种。
有害固体废弃物,指的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有毒、有害固体废试剂;无害固体废弃物,指的是无害的固体实验室垃圾及空试剂瓶等。
液体废弃物分为有机和无机液体废弃物两种。
有机液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有机废溶剂、废试剂;无机液体废试剂主要有无机重金属溶液、无机酸、碱溶液。
气体废弃物指的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无机有害气体,特别是对人体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
二、管理规定各实验室必须将上述实验室废弃物严格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
1、无害固体废弃物:实验室垃圾不得丢弃于化学楼走廊中,必须用垃圾袋或桶存放于各个实验室内。
当达到一定量时,值日人员须丢弃到指定的地方,由学院统一组织处理。
废空玻璃试剂瓶不得乱扔乱放,必须存放于各个实验室内,学院每周组织一次回收处理。
2、有害固体废弃物:各个实验室须备一个存放有害固体废弃物专用桶或箱进行存放,达到一定量时由值日人员将其转移存放于化学楼地下室的废弃物存放房间,等待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处理。
3、有机液体废弃物:不得将有机废溶剂、废试剂等直接倒入下水道进行排放,须按照“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进行分类,分别存放于专门的有机废液桶中。
废液桶装满后,由值日人员将其转移存放于化学楼地下室的废弃物存放房间,等待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处理。
4、无机液体废弃物:不得将含无机重金属的无机废液直接通过下水道进行排放,而须存放于专门的废液桶中。
废液桶装满后,由值日人员将其转移存放于化学楼地下室的废弃物存放房间,等待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处理。
无机废酸液必须用碱中和后,通过污水房进行排放。
5、气体废弃物:所有有气体产生的实验都须在通风柜中进行,对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实验必须采取必要的吸收处理或防护措施。
同时,也须向研究所或学院进行通报,以便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酚的结构与反应
酚的结构与反应主讲人钟芳锐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主讲内容•酚的结构与分类•酚的酸性•酚的化学反应酚的结构*酚可以看作是芳烃分子上氢原子被羟基取代产生的化合物,一般可用下述结构表示: Ar-O-H*酚氧原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2s22px22py12pz1 。
*苯酚分子的C-O与O-H键的夹角为108o,说明氧原子成键时发生sp3不等性杂化。
苯酚的制备方法异丙苯异丙苯过氧化氢苯酚丙酮常见酚类化合物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 1-萘酚 2-萘酚对苯二酚双酚A 均苯三酚漆酚水杨酸甲酯天然生物活性酚类化合物黄芩素儿茶素槲皮素芦丁花色苷维生素 E 没食子酸白藜芦醇* 苯酚的酸解离平衡常数p K a 约10,其酸性远比相应的醇(pKa 16)强。
主要是 形成的酚负离子具有共振稳定化能;* 苯酚可以与NaOH 水溶液反应,形成可以溶于水的苯酚钠;* 具有酚结构特征的物质可从有机相萃取到碱水溶液中,然后经酸化分离得到。
苯酚的酸性酚负离子共振结构酚负离子的共振离域能*间硝基酚酸性比苯酚强,pKa = 8.4;*对硝基酚酸性较强pKa = 7.5;与FeCl3的显色反应紫色*凡具有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都能发生这个配位反应;*不同的酚与FeCl3反应产生不同的颜色,如苯酚为紫色,甲苯酚为蓝色;*该反应常用于烯醇式结构化合物的定性鉴定。
酚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显色感应剂酚负离子的取代反应*苯环的反应:*氧原子的反应除草醚2-萘酚的氧化偶联反应2-萘酚 2,2′-联萘酚3-羟基-2-萘甲酸 3,3′-二羧基-1,1′-联萘酚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剂 (90%)手性联萘酚是一类具有手性轴 的物质,在不对称合成中应用 价值很高,其衍生的手性磷酸 更是备受关注。
酚的去芳构化反应酚氧负离子的氧化反应对苯醌结构示意图 联苯醌联萘醌对苯醌维生素 K3 维生素K1 辅酶Q10*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辅酶Q10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能激活人体细胞和细胞能量的营养,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增强人体活力等功能。
化学与化工学院2015年接收推免生结果公示_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网
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5 年接收推免生结果公示
编 考生姓 是否符合
录取专业
号名
报名条件
绩
1 李定颐 符合 分析化学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90
取
2 朱红梅 符合 分析化学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8
取
3 张甜 符合
高分子化学与物
接受待录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5
取
16 池凯 符合
接受待录
材料物理与化学 直博 普通
90
取
17 郭顺 符合 18 黎雄威 符合 19 刘仪 符合 20 高玉洁 符合 21 杨帆 符合
分析化学
直博
高分子化学与物 直博
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
直博 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
直博 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
直博 理
普通 普通 普通 普通 普通
高分子化学与物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8
理
取
10 杨杭 符合 工业催化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8
取
11 吴金铭 符合 无机化学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5
取
12 李小换 符合 无机化学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5
取
13 叶慧贤 符合 无机化学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5
取
14 许民 符合 物理化学
接受待录
硕士 普通
85
取
15 肖明超 符合 应用化学
硕士 普通
90
理
取
4 陈冠楠 符合
高分子化学与物
接受待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人才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原华中理工大学于1983年成立化学系。
二十多年来,化学系坚持走学科交叉、以特色和质量取胜的办学思想,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8年5月12日化学系正式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及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化学工程(工程硕士)五个工学硕士点,拥有无机化学(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工学)三个博士点,并在材料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招收博士生。
其中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我院现有院士1名,教授25名(其中博导18名),副教授24名。
他们大多有在国外工作、学习的经历。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40多项。
年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并有华中科技大学实验中心强大的实验平台作支撑。
具有良好的学习及科研氛围,欢迎有志于化学与化工及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无机化学及生物化工学科简介
无机与化学生物学研究所为“生物无机与药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无机化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拥有无机化学博士点,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工两个硕士点。
现有教职员工14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4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量元素的生物化学与应用、细胞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功能过渡金属配合物研究、生物制药与纳米制剂、天然产物提取及应用等。
研究内容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五年来承担了973子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和横向课题十余项,近五年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年均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毕业研究生可从事高校从事科研、化工制药企业研发等。
分析化学学科简介
分析化学硕士点共有指导教师8名,其中教授博导2名。
研究方向涵盖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环境分析化学、材料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大气及水污染分析与控制化学等。
专业课程包括高等分析化学、现代化学分离技术、现代光学分析专论、生物分析化学专论、电化学分析专论、化学计量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前沿。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中物质量、结构及形态方面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之能力,通过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知识活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管理运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近年来,本学位点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屡创佳
绩,在环境分析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历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含直攻博)均达100%,并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欢迎有志者报考并加入这一团结的大家庭。
有机化学学科简介
有机化学硕士点自1995年开始招生,累计毕业生已超过70人。
目前,参与本硕士点研究生培养的教授8名。
已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以及与企业联合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包括:1)有机合成。
具有潜在生物活性分子的设计合成,杯芳烃的合成及分子组装;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研制及催化性能评价;生物可降解医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制与性能评价等。
2)元素及金属有机化学。
含氟超酸的研制及其稀土金属盐的催化性能评价;含氟超酸锂盐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评价;含氟阴离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有机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等。
3)生物有机化学.酶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反应以及仿生催化反应;化学小分子对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影响评价等。
4)物理有机化学。
化学计算与有机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稳定性评价等。
物理化学及工业催化学科简介
物理化学及工业催化硕士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催化化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及表面化学。
特别是在电化学及催化化学领域已有多年的积累,在与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的物理化学研究工作中,已承担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国防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多项重大横向合作项目。
本硕士点拥有包括万惠霖院士在内的七名教授及多名副教授、讲师组成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分别在应用电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及绿色化学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近年已在国内外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了200多篇重要学术论文,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应用电化学及催化化学等领域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2007年还成功主办第十届全国络合(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
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在150万以上,实验室面积达600m2以上,并拥有多台套先进的微观测试表征仪器以及电化学、催化、分析仪器等设备。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化学工艺学科简介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功能高分子(智能聚合物凝胶、超分子聚合物、药物传递载体、无机聚合物与光电子材料等)、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体系(高分子共混物、复合材料界面设计和分散相结构调控以及液晶诱导纳米分散相有序复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与模拟(三维注塑成形仿真系统,高分子材料快速成型技术)为主的专业方向和特色。
并于2005年获得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
承担了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累计科研经费总计近1900万元。
累计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EI 收录论文125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7。
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
应用化学学科简介
应用化学学科自1981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传统优势。
环境材料与材料的环境失效是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应用电化学、水化学与资源再生、环境材料化学。
在缓蚀剂原理与应用、腐蚀电化学与监测技术、电化学保护技术、材料与环境电化学、水环境处理与资源再生技术、材料表面修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上述学科方向是我校材料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强调通过实际科研课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近5年来以研究生为主体承担了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和其他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20余项,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1250余万,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约100篇。
本学科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