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9646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2.png)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4. 实际问题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运动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运动图像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讲解运动的概念:解释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分类。
3. 介绍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学习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学会解读运动图像。
5. 课堂练习: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动描述方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2. 评估学生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掌握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观察学生在运动图像表示上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能否正确绘制和解读x-t 图像和v-t图像。
4.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判断学生能否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掌握了描述运动所需的物理量及其关系?3.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运动图像来表示和分析物体的运动?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5.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传感器收集物体运动的数据,并绘制运动图像。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e40da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3.png)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2.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动图像的解析。
2. 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运动图像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动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描述方法。
3. 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讲解运动图像(v-t图像和s-t图像)的解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图像中获取运动信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运动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对运动图像解析的能力。
3.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评价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运动图像,直观地解释运动的特点。
2. 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第二课时讲解运动图像的解析,练习题的讲解和分析。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54f6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a.png)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3. 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2. 难点:运动的图像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及运动的图像分析。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运动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运动的概念,介绍运动的分类。
3. 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位移。
4. 讲解运动的图像: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描述运动的方法,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2. 探讨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入牛顿运动定律。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运用运动知识解决问题。
2. 选取代表性案例进行全班分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八、实践操作:1. 安排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参数。
2.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分析运动特点。
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提高运动素养。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运动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一、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九年级物理全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3c456df121dd36a32d82ee.png)
12.1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时】1课时【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教法】启发、讲解、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1.运动的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图2-3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2、运动的描述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看图2-4(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中国十大名曲。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物体物体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物体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80dd1260b4c2e3f57276327.png)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2)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2、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3、知道参照物.4、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5、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回忆再现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2、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教材内容详解一、机械运动探究:什么是机械运动呢?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夏天,蚊虫在灯下飞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昨天,“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6.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7.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仔细体会与比较上面列举的物体运动的例子,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想想议议宇宙及自然界中关于机械运动的例子还有许多;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来发表让大家共享:①流星划过夜空②小鸟在空中飞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动④稻穗在随风起伏⑤房屋、树木随地球一起运动。
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吗?二、参照物1.探究提出问题:如何恰当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猜想和假说:(1)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对照要研究的物体和选择的标准物体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后再做出判断.(2)很简单,用眼睛看看动不动就行了。
进行实验: (1)两名同学乘坐公交车,一名同学盯着另一辆车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学盯着站牌,此时另一辆车开动,两同学乘坐的汽车未开动,请两同学说出自己乘坐的汽车的运动状态.(2)乘坐观光电梯时,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对自己运动状态的描述分别是怎样的? 2.参照物该怎样选择?想想议议每个同学都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如:夜间趁着月光走路时,要描述影子的运动情况,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影子在动;若以人为参照物,影子是静止的。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b5e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1.png)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变化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描述运动的方法,包括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像:x-t图像、v-t图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及分类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加速度运动的图像:x-t图像、v-t图像2. 教学难点:运动图像的解析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特点。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现象。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运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物体为什么会产生位置变化?”2. 新课:讲解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介绍描述运动的方法:速度、加速度。
讲解运动的图像:x-t图像、v-t图像。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运动案例,让学生学会用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运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运动案例的特点。
5. 练习与拓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强调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概念、描述方法及图像分析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运动描述方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对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运动案例的分析能力。
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实际案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e48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1.png)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教案标题: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特征。
3. 掌握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2.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动图像的绘制方法的掌握。
2. 运动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运动实例图片、白板、彩色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 教师通过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场景,如小车行驶、人在慢跑等,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你们对运动有什么了解?运动有哪些特征和规律?”3. 学生回答后,教师梳理学生的回答,引出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Step 2:学习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 教师通过课件或白板,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和术语。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解释和理解这些概念和术语,教师进行指导和澄清。
Step 3:绘制运动图像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绘制运动图像,包括位置-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演示如何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绘制相应的运动图像。
3. 学生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物体运动情况,绘制相应的运动图像。
Step 4: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根据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
2. 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演示如何根据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特征。
3. 学生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运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征。
Step 5:运动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训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出一些运动场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九年级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3 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案3 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d0139d27d3240c8547ef9b.png)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从容说课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二、能力目标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热烈讨论)[投影]·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2.参照物[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投影](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生]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是运动的.[生]在河堤上行走时,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自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生]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他是从西向东走,这时如果从他身后开过一辆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比如课本P22图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1.1-3及图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投影][师]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生]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电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静止的.三、小结[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1.机械运动.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怎样选择参照物?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若以乘客为参照物,要看乘客是坐在椅子上静止还是在运动.如果以坐在椅子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若以正在车厢内走动的乘客为参照物,则行李架上的物品电可以认为是运动的.2.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相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因此,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 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确切地说是23小时56分.3.如果以电视为参照物,运动员可以近似地认为是不动的.但看电视时人们根据经验自然会选择运动员周围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因此能看到运动员是运动的.五、板书设计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参照物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mechanical motion )参照物的选择:(1)不要将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初中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2.1、运动的描述_最新修正版
![初中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2.1、运动的描述_最新修正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b8ddf8cc22bcd126ff0ccc.png)
思考、回答问题,明确课桌、课本、尺子三者的关系。
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参照物的选取方法:
1不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2一般选地面或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
解释故事中的现象和实例1、(船夫不可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并区分“化学变化”“思想变化”“生理变化”等,并举例。如:五四运动,小树长高等。
二、参照物
(1)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
听故事,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自己模拟当时的场景。初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物理学中对机械运动的定义。
进一步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分析。
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提问:要想很容易的抓住某物体,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应满足什么条件?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学生分析讨论。乘客产生错觉的原因
学生举例,各抒已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eba86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8.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节运动的描述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2.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会选择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典型例题例1.世界X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觉脸旁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方法总结:课堂达标1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4.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例 2.坐在行驶的轮船内的乘客说岸边的树木向后运动,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岸边的人则说轮船在飞速前进,则岸边的人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方法总结:课堂达标21.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________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2.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3.“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观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课后稳固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___的.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彩云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推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4.以下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 地球和太阳B 月球和地球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D 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 甲上升B 乙下降,但比甲快C 乙下降,但比甲慢D 丙下降,但比甲快6.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缓缓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A电梯B地面C商场的柜台 D柜台前购物的顾客7.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突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缓缓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 )A 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B 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C 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D 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8.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推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A地面B乌云C自己D 高楼9.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10.一小说中写到:“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井B 地面C 院子D 篱笆课堂小结合上你课本检验一下你学会了这些知识了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2.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其它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3.用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速度.2.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3.了解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4.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5.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6.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7.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8.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课前预习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其它在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典型例题例1.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决赛中荣获冠军,还以24.79S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纪录.假设她以25s的时间匀速游完全程,则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h 课堂达标 11.我国优秀运发动刘翔在2022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X,成绩为12.91S.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拟快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40km,则它的速度是多少例 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课堂达标 21.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2.猎豹是动物世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则经过0.5min,它能跑多远解题方法总结1.用速度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路程的单位是m,则时间的单位是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如果时间的单位是h,则路程的单位是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2.要学会公式的正确变形.由v=s/t可得:t=_______;s=________.。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三节《运动的描述》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三节《运动的描述》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40e9e4a300a6c30d229f24.png)
第十二章第三节《运动的描述》第3课时【温馨寄语】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
愿我们做个有心人。
【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工具测量。
2.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完成下列预习题)学点一:长度的测量1.完成课文35页“想想议议”,你的感受是什么?2. 阅读课文35-36页的内容。
长度的单位有7个,想办法、找规律、快速记住它们的符号、读法、换算关系;哪个单位是国际单位?1 Km =m =dm=cm=mm=µm,国际单位是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
3.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工具?4.观察你的刻度尺,认真思考课文37页“探究”提出的所有问题。
并记录在课文对应位置。
没有零刻度的尺子能测长度吗?图12.3-4中是一把厚刻度尺,使用时应怎样放置?5.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学点二:时间的测量阅读课文38页“时间的测量”,回答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秒表完成以下问题:,大表盘的分度值是 .,小表盘的分度值是 .学点三4、误差(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
.(2)误差与错误有何不同:(3)减小误差的主要办法:(二)合作探究课时学案(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3、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4、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 ,则此物长应是()A、25.44cmB、25.45cmC、25.46cmD、25. 47cm6、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2-3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则此时球的直径应取___ ___cm。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81cf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f.png)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翱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学问点。
〔板书〕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头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觉,事实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f4a4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6.png)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3)了解位移、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运动的能力;(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思考和探索物理规律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运动的描述: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位移、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难点:位移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出示一段时间-速度图,并询问学生该图代表了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运动。
2.学习和讨论(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平均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2)学生听讲并记录笔记;(3)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课本上的实例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解答问题;(4)小组展示并讨论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课后思考题供学生思考。
4.拓展延伸(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位移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进行示范;(2)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案例进行位移和瞬时速度的计算;(3)小组展示并讨论结果,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课堂练习和答疑(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同时解答学生疑问。
6.小结反思(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辅助手段:实物:运动物体,时间-速度图;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堂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做出总结和课后思考题的情况。
《运动的描述》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d323c6edb6f1aff001fa8.png)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 创设情景,观看视频──引出新知;互动讨论──探究运动;想想议议──引出参照物;说练结合──判定运动;学科渗透──快乐学习物理;全面发展──课堂小结;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流程图:教学目标:1.知道运动的概念,会用参照物的知识解释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感知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器材:课件、铅笔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了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整个宇宙都处于运动中!通过观看一段视频:引出课题,围绕问题展开“如何描述运动”【总结】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机械运动1.现象【问题】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
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
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问题】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观察】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
人教版物理9年级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人教版物理9年级导学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的描述—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1821613968011ca3009179.png)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1教学内容运动的描述授课教师谭清平教学时间第四周星期一班级C145 姓名小组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能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或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
学习感想教学重点判断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根据物体的运动指出参照物;参照物的概念。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自主学习】:1、对于书上P28页这些现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3、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4、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运动和静止是的,是相对于选择的来说的。
6、参照物指的是什么?【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6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6【实验探究】: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后讨论思考问题: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堂检测】: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照物应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C. 参照物可以选研究物体本身D. 参照物应是运动的物体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一只苹果相对于下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 这列列车的机车B. 坐在车厢椅上的乘客C. 沿车厢走动的乘客D. 关闭着的车门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选择的参照物是()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2不求最好但求更好4、一天某城市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渡,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摇晃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过后经查证,纯属虚惊一场,该大厦仍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地上,造成这些人错觉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作参照物?()A. 地面B. 商业大厦C. 蓝天D. 飞渡的白云5、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A、可能运动B、可能静止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合作交流】1、我存在的问题:1、2、3、4、52、小组合作交流后存在的问题:1、2、3、4、5我会成功【拓展提高】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454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c.png)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2. 让学生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物体运动的相对性2.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3. 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4. 运动描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2. 教学难点: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描述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描述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解释运动描述的必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运动描述的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运动描述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对物体运动相对性的认识,以及对速度、加速度定义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运动概念,运用物体运动相对性分析问题,熟练运用速度、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能将运动描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反思方法: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
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
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
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
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
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
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
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
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22页图11.1—4。
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
动还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
四、知识应用
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
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船夫不可能找到剑。
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骑自行车时,顺风时若车速与风速相同,则骑车人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
)
达标自查学生独立完成达标训练,小组讨论答案,教师反馈点评
1、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这是以为参照物,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这颗卫星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2、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3、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4、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支,这是以作为参照物。
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
B、可能静止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能力提高
8、在美国电影<<生死时速>>中,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只要车速低于50km/h炸弹就会自动爆炸,如何将车上的乘客安全撤离汽车,谈谈你的方法,并与看过电影的同学交流。
9、小明随爸爸坐飞机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系好安全带。
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如果没动,我怎么会降落到地面上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10、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选择参照物,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其他时候也经常要选择参照物,你能举出两例吗?
教学反思:学生能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