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一 社会中的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清净的力量的学科,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
的。(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我们的社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构建。
3、社交信念同样也可以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别人对我们的偏见也许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
为。
4、哈佛幸福课快乐50%来自于基因遗传,10%社会环境,40%取决于个体行为。
5、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社会影响塑造行为,个人
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
6、人类是一个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进化论心理学家提醒我们,我们从遗传得来的天性预先
就已经设定,社会排斥会令我们的血压升高,而社会支持却会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
7、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8、一流的理论做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禁令,三流的理论作解释
9、在我们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成度,
这种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的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忘记别人没有像我们那样注意我们。
10、透明度错觉: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我们总能敏锐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的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事实上,我们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
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public mental slips)的明显度。比如说,如果我们触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也就是说,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10、社会环境对自我觉知的影响,带有自利色彩的社会判断,自我关注激发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界定自我,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回忆吗,也影响对其他人的反应,而他人也利于我们进行自我塑造,人们的自我感觉组织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自我感觉能够让我们回忆过去,评价现在,计划未来,并因此而做出适应性行为。
11、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
自我概念是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构成
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
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
自我感觉:在年少时,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数来自于人们对你的反应。然而,在生活的某一时刻,你开始用你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这种看待自己的方式被称为自我感觉。如果从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自我感觉就会变得更好,自我概念就会改进。
11丶自我概念不仅包括我们是什么样的自我图示,还会关注我们是怎么样的≯可能的自我≯梦想中自己的样子也有我们害怕成为的样子,可能的自我用我们所渴望的生活愿景的特殊目标来激励我们。
12.社会的自我发展:自我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焦点,因为它有利于组织我们的思想并指导我们的社会行为,双生子研究指出了基因对人格和自我概念的影响,但社会经验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13.自我概念:独立的或者相互依赖
14.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解释自我行为时:a 当原因有点微妙时候,我们得我解释常常是错误的,b 我们常常的错误想要的 c 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影响
15.自我分析:指对自我理性、深刻、全面的分析,他比自我介绍更深刻,同时又包含自我评价的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在不断的变化、进步,自我的分析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古人有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然而“知己”应是首要任务。
(自己的行为与感觉的直觉经常是完全错误的)
16.控制点: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分内控和外控两种,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等)。
17.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长久的打击→抑郁的人遭遇了意志瘫痪被动顺从,很多疾病和无助的感觉都和选择性减少有关,个人控制系统确实可以真实的增强个体的健康和幸福,过度的自由→满意度下降,抑郁度增强
18.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②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
③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
④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上述四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