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1)--第二章第4课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1)--第二章第4课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人们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二)真理的特性1. 真理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对客观物质的正确反映的真理就具有客观性。

真理客观性的两层含义: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实践是人们能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在认识真理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我们既不能把真理思想内容的客观性等同于客观对象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客观实在;又要反对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后者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意义在于表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

坚持真理一元论,这由真理的客观性决定反对真理多元论真理没有阶级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的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真理之中有绝对真理,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真理之中有相对真理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6答题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6答题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1答题1.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D.时间和空间相对性3. 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6.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7.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8.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对立统一规律10. 生产方式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1. 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是说: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辩证法思想13.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14.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实践的1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D.实践性1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20.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2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生产方式2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实践的观点2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2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25.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26.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27. 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这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 来说的。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 对的。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1)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其一,真理是具体的。 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 (2)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转化为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理与价值
目录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 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 制约。
2.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3.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 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 标。
4.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 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 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 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 的界限。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 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 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 近,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3.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 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 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 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正确, 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9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9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体会(通用9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篇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我对东方哲学的认识又更近了一层,老子讲的道德经其中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就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也可以用运动的绝对性来解释。

矛盾的普遍性,其实与我们东方的阴阳说又如出一辙,但是总体感觉,马克思先生的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将东方的一些哲学的神秘化给用西方的思维和学术体系机械化了,使我们东方的哲学体系,指标体系更加具体,向量化的方面迈出了一步。

例如矛盾论中将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东方讲的是阴阳,东方的阴阳由于历史的文字和文化原因,我们今天可能失意了,对阴阳在进行细分,就成了五行说,不如马克思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符合现代人的理解,而且细化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我们的实践中分析问题,指标比较明确。

尤其是马克思先生明确指出,世界是物质的,解决了对神学的批判,用我们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解决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他的思想光辉明亮了人类哲学思想的宇宙!一句话神也是用物质构成的,否则我们无法感觉到神的存在,如果神只是思想,那么任何思想都是对物质认识产生的,思想的作用是通过物质对物质的作用而实现的。

另一点体会就是在基本原理中,马克思先生没有提对和错的概念,这与老子的道德经的自然概念很有相似之处,老子不提善恶,不主张善恶,只有阴阳,所以就只有自然,马克思先生也是只有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也有相对性,这个相对性在时空上理解是保持性质的运动,与易经的卦有相似之处,易经每个卦都是在描述一个相对时空中的事物,恰如马克思的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他老人家的思想,这使我可以成为一个完全的脱胎换骨的唯物主义者。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篇二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让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而应通过系统的学习,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2022年天津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天津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天津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3、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7、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9、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1、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2、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15、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6、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有(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7、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9、垄断价格是()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20、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为什么?()A.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简答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 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 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论述题1.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3.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 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目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4.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非常全,完全按照考纲编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非常全,完全按照考纲编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内容: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⑵还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⑶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立场、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价值取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⑷有内在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⑴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她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⑸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具进(含义、意义与时具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富于创造性。

富于创造性。

⑴坚持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考研 政治 强化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第三单元第四段

考研 政治 强化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第三单元第四段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连接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共同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①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②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注释:①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不是两个真理②把真理放到一定历史条件下,就是被它反映的条件下,它的内容是如实反映的,它的内容是不可以推翻的,故它具有绝对性,但被它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故真理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相对性真理九大特点: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过程性——历史性——普遍性——条件性——一元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相对真理是指:A、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B、基本上正确,但还包含有错误成分的真理C、真理是多元的D、真理的条件性答案:D1993[理]3.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答案:D1993[文]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答案:ACE2005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答案:D(三)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1、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说明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说明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
(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必然是一种“世界历史性存在”。这意味着不能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建设,而应坚持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交流与合作。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深层次改革,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开放,可以说是对这种“世界历史性存在”的最好阐释。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必须进一步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努力的你,未来可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真理是一个过程。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必须正确地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与不确定性(相对性),准确把握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成为“过剩”或“多余”的。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拼搏的你,背影很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重要知识点1.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2.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3.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6.认识论与思想路线7.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认识B.探索C.创造D.实践2.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发明C.创新D.实践3.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著作是()A.《自然辩证法》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主体创造客体的活动B.作为主体的人的日常活动C.主体适应客观环境的活动D.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段话的意思是()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关于认识本质问题上的()A.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B.形而上学直观反映论的认识路线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路线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是()A.感性认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理性认识来源于理性思维B.感性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是错误的C.感性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理性认识来源于人的主观思维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11.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尝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4、空间的特性是()A.一维性B.二维性C.三维性D.多维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唯心论B.不可知论C.机械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A.科学性和阶级性B.原则性和灵活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9、事物的质是指()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10、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3、现实可能性是指()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实现的可能性14、爆发式飞跃是()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15、法律规范的贯彻()A.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B.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C.靠国家强制执行D.靠自由讨论来实现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二元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个人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1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9、人口因素是指()A.一定质量的人口B.一定数量的人口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个人心理B.社会心理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道德、艺术和哲学21、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按需分配的原则B.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人道主义原则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C.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2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6、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范文(通用4篇)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是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2.哲学的本质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哲学具有对世界和人类的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人类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在社会实践中的结果,人类价值观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二、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的科学。

2.价值和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量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

三、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民主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计划经济。

3.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1.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揭示的哲学理论。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学生应该认真研究每一章的内容,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理论,以加深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现代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22年上海体育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上海体育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上海体育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7、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8、“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4、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1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二、多项选择题16、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1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A.一元论哲学B.决定论哲学C.坚持物质第一性D.能动的反映论19、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2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21、剩佘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2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的你,未来可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绝对和相对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真理是一个过程。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必须正确地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与不确定性(相对性),准确把握实践检验真理的辩证发展过程。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成为“过剩”或“多余”的。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
对过剩。

拼搏的你,背影很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