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北京版)

高中地理必修2会考复习提纲(北京版)

高二会考复习(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人口的自然变动(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人口的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由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特点:①持续性:不断增长;②阶段性:古代缓慢、近代快速、现代迅猛。

3、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变动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结果(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增长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3、影响人口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2、人口问题: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等问题;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收入地区)4、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农村→城市、内地→沿海、西部→东部);其中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三、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就迁入地而言:(1)有利:合理的迁移可以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2)不利: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出现城市交通问题、住宅问题、社会问题等。

2、就迁出地而言:(1)有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和当地的人地矛盾。

(2)不利:造成人才流失。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完整版)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知识 1.宇宙的特征最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如下图:⎪⎪⎩⎪⎪⎨⎧⎪⎩⎪⎨⎧⎩⎨⎧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海王星天王星、远日行星:土星木星、巨行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类地行星:①八大行星H G F E D C B A ⎪⎪⎪⎩⎪⎪⎪⎨⎧⎪⎩⎪⎨⎧有许多相同之处星)行星(水星、金星和火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同一平面上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道近似正圆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运动特征②普通性 2.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外部条件 ⎪⎩⎪⎨⎧液态水的存在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适宜的温度条件②自身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补充:我国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年太阳辐射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气体不易扩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太阳活动②外部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③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

黑子的爆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作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④对地球的影响:黑子的爆发影响地球气候中的降水,与纬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耀斑爆发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地球的磁场,使小磁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_(会考精华)

高中地理(中图版)复习提纲_(会考精华)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会考复习提纲上犹中学高二地理备课组整理2012.9.20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伴随发生,周期11年)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东加西减)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

伦敦所在时区:0时区(中时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

高二会考 中国地理 复习提纲

高二会考 中国地理 复习提纲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精华版)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精华版)

高二地理 会考 复习提纲地 球(必修 1)一、宇宙中的地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太阳系①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共圆性。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可分为:水金地火(类地行星) 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木土(巨行星) 、天海王(远日行星)( 1)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 2)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1.5 亿千米) ——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 1)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2)影响因素:纬度、天气、海拔( 3)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它是维持地表的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是人类生活所用的主要能源,目前人类多使用的能源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

2、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大气结构 太阳活动 黑子 周期 11 年 耀斑、日珥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从 内 到 外光球层 影响地球气候色球层 日冕层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磁暴现象 作用与两极上空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三、地球运动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一真正周期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周期 角速度 恒星年( 365 日 平均 1o / 日 6 时 9 分 10 秒) 各地相等,每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 o (两极除外) ,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 近日点( 远日点( 1 月初)最快 7 月初)最慢线速度平均 30 千米 / 小时同;赤道 1670Km\h ,两极为 0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21.目前世界上有_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7.目前,世界上有_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8.目前,世界上有_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_.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_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3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概念⑵形成⑶主要表现⑷影响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范围2.地貌特点: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4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印度洋的安达里海.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伊朗—阿拉伯半岛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世界的〝石油海峡〞.白令海峡:楚科奇半岛―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太平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太平洋和北冰洋间通道.曼德海峡: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印度洋.沟通红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要道.土耳其海峡:黑海―爱琴海.地中海之间.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英吉利海峡: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沟通北海—比斯开湾.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世界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麦哲伦海峡: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和航运要道.德雷克海峡:南美洲—南极半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南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各国科考队赴南极考察必经之道.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沟通南北印度洋,世界上最长的海峡.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5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学习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之后,理应关注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因为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章就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探讨.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通常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就其自然属性而言)等.陆地自然资源中有一部分为人类提供能源,我们称之为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采掘加工是能源工业的主要任务.能源工业的产品包括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还有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和转换的二次能源,如电力.煤气等.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工业的发展不断提出更新.更强.更高的要求.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条件密切相关.首先从能源的产销分布看,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能源产销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性客观上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还将长期存在.它不仅加重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江河不仅给人类提供水源,便利航运,而且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利用领域中颇具潜力,且我国理论蕴藏量与实际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相差悬殊,为此须大力发展水能利用.当前水能资源的利用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建水库,修大坝,而此类工程建设须进行多方论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河流上修建水库的案例很多,在短期内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亦暴露出不少弊端.为了使我国大江大河的开发整治尽量少走弯路,需借鉴世界上成功案例的经验,为此教材选取了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基地建设.河流梯级开发是区域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两个重要部分,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本章共选取了两个案例分析:第一节讲述山西省煤炭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是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第二节以田纳西河为例,了解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重点是把握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及综合治理的对策.两节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图表.数据来说明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好这些图表资料,提高学生读图的兴趣,关注图表资料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的点拨,提高图表处理的能力,养成图文结合.转换.加工的良好地理学科习惯,真正学好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二地理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2009-2010 高一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人类能观测到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星系(银河系)、恒星系统(太阳 系)、行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①自身条件:距太阳位置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 引大气层;②宇宙环境: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绕日公转,地球有较安全的宇宙环境3、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例子:太阳东升西落)4、地球公转方向: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公转速度: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5、黄赤交角: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23°26′。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画晨昏线——垂直画,不出头) 地方时:经度每隔 15 度,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 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时区:24 个时区,计算——经度/15,所得的数再四舍五入区时: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如: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中央 经线(东经 120 度)的地方时,而非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 (求时区差:同侧时区“-”,异侧 时区“+”) 【东加西减】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顺着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南各地达最小值。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北各地达最小值。

㈡昼夜长短变化①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②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8、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日期3.21节气春分 太阳直射点纬线赤道 太阳直射点纬度0 度北半球昼夜长短昼夜等长昼最长,夜最短6.22 夏至 北回归线北纬 23 度 26 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9.23 秋分 赤道 0 度昼夜等长昼最短,也最长12.22冬至南回归线南纬 23 度 26 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BCAAD- 1 -9、地球的圈层:内部圈层、外部圈层㈠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位置:上地幔顶部。

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1.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篇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_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篇二气候的降水类型:全年降水多的就是年雨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或者夏半年降水多的就是夏雨型,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_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降水多的就是冬雨型,例如地中海气候。

终年降水少的就是少雨型,例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篇三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4.高二地理科目会考知识点归纳篇四1.晨昏线的概念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地球一、天体系统(2)太阳系日地距离: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1.5 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三、地球运动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相等,每小时15o角速度近日点( 1 月初)最快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线速度远日点( 7 月初)最慢同;海拔高,线速度大;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越往东时间越大;(3)地转偏向:北半球右偏 ,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o。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图)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日期太阳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射点位置3 月 21 直射赤全球昼夜均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全球正东日出道减正西日落3 月 21—太阳在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从太阳直射点从全球东北日出,—9月23 北半球越长;南北两侧递减;西北日落6 月 22 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6 月 22 日,北回短;归线及其以北地南半球相反;区太阳高度最大;9 月 23 直射赤全球昼夜均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全球正东日出道减正西日落9 月 23—太阳在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从太阳直射点向全球东南日出,—次年 3 南半球越长;南北两侧递减;西南日落月 21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12 月 22 日,南回长;归线及其以南地南半球相反区太阳高度最大;地质与地貌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1、三大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如右图)三、内力作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倾斜及其导致的四季变化-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节律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的组成-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特征、海洋资源及其保护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过程- 主要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洪水、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灾害应急管理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问题(如人口增长、老龄化等)-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等)-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等)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 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施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技巧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以上是高二会考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在准备考试时,学生应该确保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试评价的重要方面。

建议学生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复习,并进行适量的练习题训练以巩固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会考考试非常重要,成绩是直接影响要我们的最终高考成绩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必修2知识结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发达国家增长 (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增长 (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3、人口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4、人口增长模式①原始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落②传统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多数发达国家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仍处于型转向型的过渡阶段;B、②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从型向型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2、我国的人口迁移①改革开放前,主要由沿海迁到边疆迁移原因:受政策影响(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弊: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②对迁出地的影响:利: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弊:人才、劳动力流失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②政治因素:如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③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等④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如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状况(正比)——主要因素②科技发展水平(正比)——影响资源开发数量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影响资源消耗数量④地域的开放程度(正比)——影响区域外资源的输入会考示例:1.图1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2.图1中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3.人口合理容量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B.等同于人口容量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特点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3、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地带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越发达,地租越高)2、历史因素: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如北京故宫)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等(如唐人街)4、行政因素:政策、城市规划等三、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口规模)1、小城市级别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大城市级别高,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高二地理新课程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新课程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新课程会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 主要知识点1、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河外星系(星系)其他恒星其他行星月球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根据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4、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公转的轨道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5、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是①、稳定太阳光照;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③、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温度(使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15℃上下);④、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⑤、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导致原始海洋的出现(注:其中①②是外部原因,③④⑤是内部原因)6、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的温度为6000K 。

7、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8、影响一个地区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因素是:①、太阳高度;②、日照时间;③、天气状况9、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10、太阳活动包括:①、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上的黑子(其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②、位于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的耀斑(其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③、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日冕层上的太阳风(注: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的顺序)1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②、磁暴;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④、极光(出现该现象的地区一定在极地,并且处于极夜状态)(注:①与黑子有关;②③与耀斑有关;④与太阳风有关)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自身不发光、不透明);②、地方时不同(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太阳落到最低的时间为子夜0时或24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并且纬度越高偏转的角度越大,赤道地区几乎不发生偏转)14、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交角;目前为23°26′1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①、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夹角)的变化;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四季和五带(热带是一年中存在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一年中存在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既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2017、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四季的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其中的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18、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按气候划分的四季:3月~5月为春季,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20、地震波是由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和横波(S 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21、地球的内部圈层可根据地震波变化不同划分为:①、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整理

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整理

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整理【导语】高二的地理会考就要来临了,你都做了哪些资料的复习了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一)可连续发展(1)可连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侵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连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连续发展。

(3)可连续发展需要遵守的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连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常常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和谐。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

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进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中国的可连续发展道路1、中国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入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畴仍在扩大。

生态极危机区散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连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可连续发展模式。

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1)调剂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剂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展开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知道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图)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背景:天然气的利用:优点:①干净、清洁、使用方便;②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地位:我国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天然气的散布(陆上):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散布地区: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开发利用格局: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③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限制条件(a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b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c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④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市场庞大(a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b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产生;c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我国天然气产品的短缺地区2、西气东输:能源输送大动脉资源保证: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市场前景广阔:长江三角洲深远影响:东部地区:改进能源结构、改进经济格局(轻重工业的调剂)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点,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 理科用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 理科用

会考年级:高二科目:地理时间:12/9/2011 17:14:54 新6451816我是高二的学生,请问老师有会考的复习资料吗答:同学你好,老师提供以下资料供你参考: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层次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地球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一、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1)主要行星: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公转特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八大行星的分类①划分依据:距日远近、体积和质量。

②类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其中地球属于类地行星。

2、地球的普遍性:与其他行星相比,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没有特殊性。

二、存在生命的行星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有生命存在的原因(1)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

(2)良好的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②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的水汽逸出、凝结,形成降水并汇集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概况: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3)意义①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直接或间接能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外向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层。

2、太阳活动(1)概念及类型: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主要类型有黑子和耀斑。

其比较如(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电离层: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波通信受到影响。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二会考地理复习资料:自然资源能源和农业关系1、联系①农业生产的对象为动植物;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气候、水、土壤等;③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对象,如耕地――种植业、森林――林业等。

2、存在的问题①农业耗能多,称为能量密集型或石油农业。

②化肥、农药污染土壤、水等③工交、城建、房建等使耕地减少;④农村秸秆和柴草不还田,土壤肥力低。

3、应采取的措施①采用农业科技,因时因地制宜;②开发多种新能源;③西部退耕还林还草,东部控制耕地减少;④用高效低毒药和生物防治法,秸秆还田;⑤减少污水排放。

4、运用的相关基础知识点①我国种类自然资源的优缺点、分布;②气候资源特点;③沼气优缺点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南北方利用沼气的季节差异。

:自然资源能源和工业关系1、联系:①自然资源能源和工业关系A、土地、矿产和水等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B、能源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动力,如能源利用经历了柴草——煤——石油时代。

②自然资源能源和工业布局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和冶金工业应分别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动力基地,无资源区和方便运输原料的工业就分别布局在沿海和市场。

③自然资源同我国工业基地和工业带的关系: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和三大工业地带资源与能源分布特点、决定发展相应的工业部门。

2、存在的问题:①工业以矿物燃料煤、油、气为主,"三废"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题严重;②资源能源短缺和利用率低;③资源加工业发达区,环境污染严重;④我国东部工业发达,但资源和能源短缺,西部相反。

联系"西气东输"3、应采取的措施①能源开发和节约并重;②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利用新能源、减少用煤量,发展洁净煤和清洁燃烧技术;③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三废"排放④以煤等为燃料的企业应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石化厂应在居民区河流的下游;⑤处理好原料产区和加工区以及东西部间的关系,加快工业西移和资源东输。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目录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⑴产业转移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地球一、天体系统(2)太阳系日地距离: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三、地球运动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海拔高,线速度大;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越往东时间越大;(3)地转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图)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3月21 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3月21——9月23太阳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从太阳直射点从南北两侧递减;6月22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9月23 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9月23——次年3月21太阳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太阳高度最大;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地质与地貌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1、三大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如右图)三、内力作用与地貌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②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边界类型地形类型典型实例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高大山脉、高原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大陆板块—大洋板块海岸山脉、海沟、岛弧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海沟、亚洲东部岛弧链大洋板块—大洋板块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分背斜、向斜两种形式背斜的作用:①储存石油、天然气;②建隧道向斜的作用:储存地下水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侵蚀作用风力侵蚀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流水侵蚀侵蚀黄土高原的沟壑、南方“红色沙漠”、河床加宽加深、瀑布、峡谷、V形沟谷溶蚀喀斯特地貌如: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冰川侵蚀冰斗、角峰、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垅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黄土高原)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全球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四、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冬季向夏季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五、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六、气候类型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15℃以上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明显的干湿季,年降水1000mm 热带草原气候明显的干湿季,年降水1500mm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15℃以降水集中在夏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地中海气候全年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15℃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400mm以上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400mm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1、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①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相反②北印度洋海区是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为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为逆时针;③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寒暖流交汇: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③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

但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

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整体性和差异性一、整体性: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②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的改变。

二、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2、陆地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最典型。

(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最典型。

(经度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热量海拔高度低纬高山最典型(垂直地带性)3①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决定了山所处的地理位置⑤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a降水:降水多,雪线低。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b气温:气温高,雪线高。

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从全球来看,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

4、非地带性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同纬度无陆地分布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山地背风坡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科迪勒拉山系)阻挡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水分条件的变化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气流人口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原因典型代表备注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高-高-低型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迅速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强英国等发达国家低-低-低型国家问题影响措施人口年龄西北构成图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就业压力增大,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等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

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

2.(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

(3)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是呈正相关;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三、人口迁移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

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资源、劳动力、市场、科技、政策等。

我国城市分布特点:西北地区:沿河流、山麓地带和沙漠绿洲分布(依托河流、绿洲而生)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等3、城市功能分区:(1)影响地租的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4、中心地理论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