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 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 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 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 年七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 至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 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秋 晨 院 落
秋 槐 落 蕊
秋 蝉 残 声
秋 雨 话 凉
秋 日 胜 果
课文结构图:
一(1—2):抒发感慨,向往故都之秋
秋晨院落
故 都 的 二(3—12): 秋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雨话凉 秋日胜景
从理喻角度赞美故都的
三(13—14):总结秋全文,眷恋故都之秋
思考
这几幅秋景图是如何突出故都之 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看听得得到到驯…鸽…的碧飞绿声的天色,(境的清静) 细数着……日光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不写故都皇家宫 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他只是 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他 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 异的主观色彩。例如:写“租一椽破屋来住着”“北国 槐树的落蕊”“潜意识下有点落寞”等,最能表现情景 一体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 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 受;“悲凉”则更多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切景语皆 情语”,“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显示作 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它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以 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光和反射。
“衰弱”“残声”
侧重写悲凉
“息列索落”、
wenku.baidu.com(有境地的宁静,也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有情和境的悲凉。)
京味的话秋凉
(落寞和感伤)
“淡绿”“微黄”“红 完”
清、静或衰退的的淡色
清晨静观 落蕊轻扫 秋蝉残鸣 闲话秋雨 胜日秋景
清
静
神往眷恋之情
悲
忧思落寞之感
凉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
微课《故都的秋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 文,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 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沉沦》、《故都 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 《过去》、《迟桂花》、《出奔》 1913年留等学。日本。 1921年,与郭沫若、成 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
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 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 (心的宁静)
“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
(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 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 寞。
(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课文小结
故都的秋是“清”的、“静”的、“悲 凉”的。郁达夫先生通过对故都的秋院、 秋槐等这些景物的描述,更多的是向我 们诉说了一个时代的悲凉之感。相信我 们学完本篇文章之后,我们对秋的感触 又会更深一层。
作业
一、充分理解课文中情与景的关 系,课下搜集散文类文本,进行 阅读并鉴赏。 二、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