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及其机制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及其机制原理
作者:门悦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金融脱媒以及同业竞争的加剧,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程度逐渐加深,从而引起一系列诸如风险管理、产品定价和绩效考评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利用各种精细化管理手段经营利差,提升盈利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FTP作为国际上现代化科学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模式,是银行公平评价绩效、集中管理市场风险、科学指导产品定价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定义、背景、功能作用等进行介绍,并从FTP运行结果的角度剖析其机制原理。
[关键词]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利差管理;剥离;补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5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2-00-02
1 FTP定义及相关背景
1.1 定义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即商业银行按照一定规则,在本银行系统内部向资金提供单元确定提供资金的收入价格、向资金使用单元确定使用资金的成本价格的定价机制。
1.2 FTP背景及相关文献综述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盈利,势必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和巨大挑战。特别是利率持续下降,迫使银行必须不断提高其绩效管理能力。在市场利率接连跌至2015年历史新低的形势下,FTP模式在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进一步突显。一般而言,使用FTP模式主要是利用其分析的结果,并将结果数据导入其他管理系统,以辅助分析客群、组织及产品的盈利能力。事实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FTP模式应用方面已有了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管理层可以清晰地掌控机构内部各项金融产品的价值,并据此作出动态决策。FTP定价模型应用过程中演变出3种主要模式:单一资金池定价模式、多重资金池定价模式和期限匹配定价模式。
由于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及运营模式存在差异,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FTP模式有极大的局限性,也不切实际,且FTP模式也需要在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不断调整,因此,对
FTP的研究也需要更加深入、全面。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已逐步趋于完善,商业银行也将直面利率完全市场化下的种种冲击,建立完善、可靠的FTP模式对优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至关重要。考虑到当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深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当前的FTP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 FTP是商业银行利差管理的基础工具
2.1 构建盈利管理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关注利率管理,FTP是银行传播管理的基本工具。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FTP有能力打破利差收入,确定利润的来源,只有确定来源才能对利差进行准确化管理。银行的利差计算公式一般是:利差=资产利率-负债利率,把业务简化成存贷款,银行净利差就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在该计算公式中,存款业务仅反映成本属性,不反映收入属性,而贷款业务反映收入属性,不反映成本属性。在资金管理模式的平衡中,虽然有内部资本价格,但不能清楚界定每个业务对商业银行利率的贡献,一些业务类型对于银行利差价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通过引进FTP管理,对每笔存贷款业务确定内部资本或价值的成本,结合风险成本、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等因素,可对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利率贡献单独计量,净利差分为3个部分:存款利差、贷款利差和资产负债管理剩余价差。经营单位着重扩大存贷款利差,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剩余利差。因此,利用FTP管理银行利差,使利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2.2 正确认识FTP功能
FTP作为银行公平评价绩效、集中管理利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银行内部资金池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以达到准确核算业务资金成本和收益、集中管理由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带来的利率、流动性风险等目的。从广义上理解,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损失;而流动性风险对利润的影响为零或为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绩效考核有了更精准的计算方式。原先银行的存款业务是没有收益的,业务人员一味地追求收益会夸大贷款业务。FTP模式可以提供明细的资金成本数据,进而对各条线的绩效实现公平考核。二是FTP可以根据利差的不同来源锁定各类资金的收益,将资金的利率风险集中到专业的团队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各业务单元就不因利率风险获取收益或承担损失,故而可以专心发展自身的优势业务,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三是FTP在实际运用中发展出3种定价方法,引导了产品的定价。四是FTP 为总行提供了一个可识别利润来源的系统,可以清晰地根据各条线的贡献度合理配置成本,从而有效传导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和业务结构优化的意图。
综上所述,FTP其有识别利差来源、分离风险、引导产品定价、为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提供支持4大功能。其中,识别利差来源和分离风险是FTP工具的核心功能,另外两项是衍生功能。也就是说,FTP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作为一把中性标尺,公允地衡量每一笔资产和负
债业务的利差,若为了鼓励业务发展,在FTP收益率曲线定价上或价外额外附加补贴因素,则会使转移价格失真,难以分辨业务盈利性,扭曲价值衡量尺度的作用,进而影响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理想的FTP曲线定价应该是贴近或略微领先于市场利率的,不能任意为了以价格引导个别业务发展,使整个曲线脱离市场利率水平,否则会影响全行资产负债的均衡配置。因此,相关人员应正确看待FTP的功能,相对于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来说,FTP发挥政策向导作用的空间相当有限。
3 从不同角度看其机制原理
从损益的角度看,FTP运营的结果是:各方的经济分配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暂将经过FTP调整后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发生“内部利益减少”称为“剥离”;“内部利益增加”称为“补贴”。
3.1 从经营机构的角度看
由于FTP允许银行从管理过程中剥离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以总部管理这些风险势必会耗费成本,这些成本一般来自外部,可能也会来自行内,但需要获得一定的补偿。因此,剥离可以被理解为这样一个事实:司库支付从外部市场管理这些资金来源的成本或将低产出的备用资产分配给外部市场,且需要通过剥离运营组织的收益来补偿。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补贴,如果有,可以理解成:司库为管理流动性风险,由行内某些经营机构代为操作而向行内经营机构所付出的成本。这时,经营机构不存在流动性风险,反而为全行的流动性管理做了贡献,需要获得补偿,这是罕见的。这也被认为是司库定界不够清楚。另外, FTP有部分政策性功能,如零售按揭贷款和企金外币贷款补贴。
3.2 从司库的角度
司库不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组织,主要负责政策管理职能,更愿意以“集中正负错配利差”或“集中错配收益或亏损”取代“剥离和补贴”。因为FTP管理的重点是错配风险,所以运行的经济后果自然而然是关注集中错配的收益或损失。从司库的角度看,不匹配的收益或亏损不是决策的目的,只是错配风险管理的客观结果。
3.3 观点协调
无论FTP运行带来的经济后果如何,从本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运营成果更具经济效益,不具有客观性。在较为困难的对外经营形势下,阶段性波动对经营机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司库的职位不是有利可图的商业组织,主要负责政策管理职能,其管理目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相关损益在合理范围内,尽量减少波动。从服务运营商的角度看,相关人员应加强FTP运行结果的透明度、可理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