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练 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中,XXX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不和来讲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夸大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欢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谏太宗十思疏》1.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又以三个“不” 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3.这篇奏章意在劝太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收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思的内容是:8.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9.作者认为的天下的君王为何失天下:《答司马谏议书》1.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力不同的句子是:,,?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5.《谏太宗十思疏》中,国君不仅掌握帝王的重权,占据天地的重大地位,并且还要:,。

6.《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文武群臣争相效力,君王无烦心之事,那么帝王就会:,。

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强调帝王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如同伐树根求树木繁茂,阻住源泉求泉流流得远。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一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一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一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有限的一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一句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公平赏罚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一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一句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9.《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20.《谏太宗十思疏》指出所有帝王都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1.《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不必代替臣下职事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3.《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默写、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15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默写、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15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班级:姓名:说明:最新版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15课,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学常识、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

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2.臣闻求木之长.者:3.必固.其根本:4.必固其根本.:5.欲流之远.者:6.必浚.其泉源:7.必浚其泉源..: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9.臣虽在下愚..:10.人君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12.塞源而欲流长.也:13.承天景.命: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②必竭诚以待下.:诚:①诚.能见可欲: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①纵情以.傲物:②戒奢以.俭: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⑤虽董之以.严刑:⑥振之以.威怒:⑦则思知足以.自戒:⑧则思知止以.安人:⑨则思谦冲以.自牧:能:①诚能.见可欲: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而况于明哲乎: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则思三驱以为度: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⑧戒奢以俭:⑨诚能见可欲: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
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
是: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
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



”,希望司
马光原谅他。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 之于有司”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
的: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
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
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 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 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 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
是: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
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



”,否定了“生事”之说。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
是:


,
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
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
度:
,
,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
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 之于有司”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
的: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
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



”,希望司
马光原谅他。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 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唐太宗的十封奏疏。

这十封奏疏都是为了劝谏唐太宗治理朝政,推行改革而写的。

这些奏疏内容丰富,提出了许多建议,并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建议的重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同时,这些奏疏也表达了韩愈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为国效力、尽职尽责的决心和立场。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是对韩愈的奏疏的一种默写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愈的奏疏,并把这些思想、观点和建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研读奏疏,分析其中的内容、逻辑和行文方式,尽可能地理解韩愈的观点和意图,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出答案。

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增强自己的文字功夫,同时也可以了解韩愈的思想、文化和历史价值。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默写、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15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默写、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15课文】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15课】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教材的两篇古文。

精心编辑了这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翻译、理解性默写习题,后附有答案。

一、《谏太宗十思疏/魏征》【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魏徵,朝谏议大夫,在历史上以能犯颜直谏著称,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卒后,唐太宗悲痛不已,说;“夫以铜为镜,可以,以古为镜,可以,以人为镜,可以。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二)文言现象积累:1、重点字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2.臣闻求木之长.者:3.必固.其根本:4.必固其根本.:5.欲流之远.者:6.必浚.其泉源:7.必浚其泉源..:8.根不固.而求..木之长:9.臣虽在下愚..:10.人君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12.塞源而欲流长.也:13.承天景.命:14.善始者实繁.:15.克.终者盖寡:16.克终者盖.寡:17.克终者盖寡.:18.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则纵情以傲物..:2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22.振.之以威怒:23.诚.能见可欲:24.将.有作:25.将有作.:26.则思谦冲.以自牧:27.则思谦冲以自牧.:28.惧满溢..:29.则思江海下.百川:30.乐.盘游:31.则思慎始而敬.终:32.虑壅蔽..:33.惧谗邪..:34.则思正.身以黜恶:35.则思正身以黜.恶:36.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7.宏兹.九德:38.宏.兹九德:39.简.能而任之:2、一词多义善:①择善.而从之:②善.始者实繁:则: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则.智者尽其谋: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②虽.董之以严刑:长: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塞源而欲流长.也:下:①则思江海下.百川:②必竭诚以待下.:诚:①诚.能见可欲: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以:①纵情以.傲物:②戒奢以.俭: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⑤虽董之以.严刑:⑥振之以.威怒:⑦则思知足以.自戒:⑧则思知止以.安人:⑨则思谦冲以.自牧:能:①诚能.见可欲:②简能.而任之:3、分析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振.之以威怒: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③居安.思危: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⑥则思正.身以黜恶:⑦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⑨则思正身以黜恶.:⑩慎谗邪..:⑪宏.兹九德:⑫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4、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而况于明哲乎: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⑤则思三驱以为度: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⑧戒奢以俭:⑨诚能见可欲:⑩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三)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全册练(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全册练(解析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

第12练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4)《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_______________”的国事,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戎马关山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繁,寡,戎。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六国论》中表现诸侯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⑤《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1.“,,。

”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说明反对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

2.“”,那么类似的,当前实行变法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

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

3.“,”,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慎重果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4.王安石在信的末尾处正面表明态度:,,,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5.《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

6.《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7.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的是“”,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8.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征利”的指责,王安石只用一句“”驳斥已足。

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

根本出发点正确,“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

9.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拒谏”的指责,王安石认为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

10.面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王安石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

11.“,、”三句揭示出思想保守的反对者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正为下文皇帝的“欲变此”和王安石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12.“”一句运用反语,说明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然,却丝毫不意味着他们有理和有力。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而“”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9练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繁”“寡”“简”“善”“垂拱”“治”。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2)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诽”的来历。

(3)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确认自己做的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答案】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弊、苟、恤”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繁”“寡”“德义”“殷”。

4.《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________”;要想国家安宁,就“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所以应该戒骄奢。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已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统治阶级,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从而方可使百姓安宁。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________”;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________”。

【答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正身以黜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浚、德义、繁、寡、傲、竭诚、戒、作、溢、纳、黜。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谬、滥、刑、怨诽、固、度。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拱、化、惟、覆、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了“木”与“流”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继而引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积、驱、政、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越、傲、代、司、繁、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关系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竭”“傲”“怠”“壅”“覆”“庚”。

10.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而“________”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兴利除弊的角度,阐述了新法的目的。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盘庚迁都之时,虽然“________”,且“________”,但他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助典故说明自己坚持变法、义无反顾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操、弊、征利、辟、壬、拒谏、胥、义、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怨诽、知、弊、辟、壬、谏。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