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合集下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2.了解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其对研究古代社会、古代语言等方面的重要意义;3.能够描述甲骨文的形状、读音、书写方法等基本知识;4.能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理解并分析甲骨文中所表示的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2.甲骨文的基本知识;3.如何通过阅读甲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2.相关的文献、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

2. 了解青铜器(20分钟)1.讲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制作技术;2.分组讨论青铜器的用途,并展示各组的思维导图;3.教师讲解并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

3. 了解甲骨文(25分钟)1.讲解甲骨文的发现历程;2.大致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包括书写方法、形状、读音等;3.展示一些甲骨文的图片,并让学生尝试解读其中的内容。

4. 分析甲骨文(35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段甲骨文,进行阅读和分析;2.学生就所分析的甲骨文进行汇报,让其他组进行点评;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甲骨文的翻译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分析。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回顾,并向学生抛出一些补充性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比较生动、有趣的历史课,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在甲骨文分析环节,通过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甲骨文,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学生对生动而多元化的教材的记忆。

2.5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5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甲骨文则是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知识,对两者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的认知较浅,主要停留在青铜器的种类和甲骨文的形状上。

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价值,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明的发展是长期积累和演进的结果,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2.史料实证:通过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考古发掘等实证材料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能力。

3.时空观念:通过具体的历史时空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明确青铜器和甲骨文所处的历史阶段,理解其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研究,理解和解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维护。

让学生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特点;(2)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3)通过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价值;(2)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提升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内涵•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地位青铜器代表了夏商周时期的高度文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制作工艺及历史意义;认识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历史地位及与汉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物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01020304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实物形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青铜器的发展历程80%80%100%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乐器、兵器等。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逐渐传播至长江流域等地区。

起源时间早期发展地域分布商朝青铜器西周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制度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继承商朝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如毛公鼎、大盂鼎等。

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以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型丰富,工艺精湛,如司母戊大方鼎等。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如吴越地区的铜剑、铜镜等。

春秋青铜器战国青铜器青铜器与社会变革工艺更加精湛,器型更加奇特,如曾侯乙编钟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话题:各小组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1)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用途和意义;
(2)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文化中的地位;
(3)甲骨文与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论,记录讨论结果。
4.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其在商朝时期的文化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地位;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器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历史背景。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历史价值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甲骨文的构成特点;
(2)简述青铜器的分类、造型和纹饰特点;
(3)分析甲骨文与青铜器在商朝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介绍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遗产,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结构和特点,认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结构和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种类、特点等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图片展示:运用多媒体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内容。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图片:收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

4.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结构和特点。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依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第二子目“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特点;2. 学会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激发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这件实物是什么?它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明?2. 讲解:详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夏商西周时期的应用;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及其在汉字演变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甲骨文拓片制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实际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件青铜器和一篇甲骨文拓片,讲解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图片,分析其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甲骨文1.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与应用1.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与作用七、作业设计图片1:商代青铜器《后母戊方鼎》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2. 答案:图片1:《后母戊方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以雄浑、庄重为主,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

图片2:甲骨文拓片《甲骨文·卜辞》记录了商代时期的占卜活动,其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严谨,是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篇1一、教材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六、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七、教学过程: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1鼎 2簋 3尊 4钺5编钟 6铲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

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

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甲骨文拓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 比较法: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感。

(2)简要介绍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 讲解青铜器:(1)详细讲解青铜器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

(2)介绍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3)分析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 讲解甲骨文:(1)阐述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

(2)介绍甲骨文的特点,如字体、语法等。

(3)分析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比较:(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总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青铜器图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内容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青铜器基本知识•甲骨文基本知识•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探讨目录•学生实践活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设置•作业布置及下节课预告01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内容概述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介绍甲骨文的发现、特点、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阐述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两者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要求学生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制作工艺;了解甲骨文的基本知识、解读方法和重要价值;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及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能力目标0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导入新课,介绍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与特点;展示青铜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第一课时深入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组织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时介绍甲骨文的基本知识与解读方法;展示甲骨文拓片或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甲骨文的识别技巧。

第三课时探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两者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四课时课时安排与计划02青铜器基本知识青铜器定义及分类青铜器定义青铜器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分类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

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采用范铸法,制作工艺精湛,器型多样,纹饰繁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入,介绍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包括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和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指出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2. 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掌握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掌握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4. 了解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掌握商代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 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1. 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意义2. 青铜器的历史发展、种类和用途,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 甲骨文的历史发展、形式和内涵,甲骨文的地位和作用四、教学难点1. 甲骨文的形式和内涵2. 商代文化的代表作是青铜器和甲骨文五、教学方法1. 活动导入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意义,更好地理解商代文化的特点。

4. 课堂互动法: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课件展示法、图表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A.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商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并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吗?它们在商代有什么作用?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自己得到一些启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是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出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商朝的地位,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和史料实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明的灿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商朝的地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2.难点:甲骨文的结构和书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2.展示法:教师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引导学生直观认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4.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模仿甲骨文书写。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物或模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

提问:“你们对这些物品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详细讲解它们的种类、特点及历史价值。

同时,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六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青铜器和甲骨文这类远古时期的文物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认识其主要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考古素养和历史文化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价值。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实物或模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所学,举例说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对于古代社会和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2.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3.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甲骨文。

2.如何理解青铜器对于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介绍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概念和历史。

青铜器是指用青铜制作的器物,包括器具、武器、轨道车辆等多种类型。

自商代开始,青铜器逐渐成为表现势力、显示地位的重要象征。

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是以龟甲、兽骨等为材料,在上面刻画的文字。

甲骨文通常用于记录祭祀、商贸、祈福等事宜,因此是研究商代社会、商周年代文化的重要材料。

2.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

青铜器和甲骨文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青铜器可以反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而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主要材料之一,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依据。

3.学习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模具制作、铸造、精加工等多个步骤,其中的技艺繁琐高超。

甲骨文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甲骨材料,经过打磨、刻画,才能完成。

4.分组讨论古代社会中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堂练习1.甲骨文常用于什么记录?A. 祭祀B. 婚姻C. 祈福D. 打仗2.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3.制作甲骨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个材料是什么?4.分组讨论:甲骨文和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课后作业1.思考,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和感悟。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

司母戊鼎是高超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

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内容标准内容要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

认知提示: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解读: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展示鼎的图片,设问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与鼎相关的成语?
(同学们回答成语)
教师:你们说得真好!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

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工艺?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
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3.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影响?
4.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
探究新知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展示《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片:学生回答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距今5000—4000年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

青铜器用途广泛,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一:种类丰富。

3.相关史事:展示《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图片,指导学生阅读P25页相关史事说一说,青铜器的功能有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

此时鼎从最初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了“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3.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

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二:规模大;四羊方尊——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三:工艺精美。

展示三星堆文化代表的《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图片,青铜立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形象。

青铜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符合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总结出青铜器特点四:艺术价值高。

4.介绍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冶炼过程,认识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教师: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二、甲骨文记事
1.展示几个甲骨文的图片。

让学生试着辨认,说出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何时、被谁最早发现的?
2. 展示刻有文字的甲骨图片。

让学生结合教材说一说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展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朝代的历史?它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造字特点
1.观看视频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27页甲骨文字形举例,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交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同,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人
说的话南方人有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形声表意的方块字时,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

学生阅读材料,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汉字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意的工具,还是连接和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当时与甲骨文同时并存的人类的古老文字早已不用了,只有甲骨文演变成了汉字,并对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的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认真写好汉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一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朝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青铜文化,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青铜制作工艺的最高成就,商朝的青铜器成就反映了商朝雄厚的国力和灿烂辉煌的文明;二是甲骨文记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甲骨文是刻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由于它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这些文字成为研究我国上古历史的宝贵资料。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三是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