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知识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工业的艰难起步

主干知识梳理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始。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3.短暂繁荣(1912~1919年):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中国经济近代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

4.日益萎缩(1927—1937年):

国民政府统治肘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5.走向崩溃(1937—1949):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的加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再加上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受到严重摧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遭到破产。

抗日战争后,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军费激增,造成通货膨胀,国统区经济处在崩溃边缘,中国的经济近代化陷入绝境。

6.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鉴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占重要地位.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中,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全面展开。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1、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

②19世纪末由于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③民国初年,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日益萎缩。

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工业有了发展,但获益最大的是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抗战以后,四大家族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2、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的发展

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1956年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改造使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

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近代几种经济形式性质及其发展趋势概述

1.封建自然经济

地位与性质:近代经济基本形式,占主要地位。封建剥削性质,是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

发展趋势:近代以来在外国入侵不断冲击下,逐渐解体,经人民革命打击逐渐消灭。新中国成立后,地主经济被彻底消灭,小农经济经改造变成新民主主义经济。

影响:近代初期抵制外资的作用;依附于外资和官僚资本,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近代化的障碍之一。

2.外商企业(列强在华企业)

地位:在近代企业中比重最大,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占据优势。

性质:列强随军事侵略而强加给中国的经济形式,是侵略性的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化发展,但主观上阻碍中国走上独立的近代化道路。

发展趋势:因外资企业的反动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最终被消灭而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3.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

地位:在近代企业中比重最小,处于“双重压迫”下,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性质:由中国官僚、地主、商人私人投资而兴起的近代企业。是进步性质的经济,是近代最先进的生产力。

发展趋势: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并逐步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与作用:因产生和所处的“双半”社会环境,具有两面性。

4.洋务企业(封建官僚企业)

地位: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性质:封建性的官办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5.官僚资本

地位与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财富而形成,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封建买办经济形态。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发展趋势:随南京国民政府兴衰而兴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并开始占统治地位——抗战时期膨胀——新中国成立后被消灭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