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

合集下载

媒体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媒体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媒体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媒体行业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激烈的行业,吸引了许多有志于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士。

在这个行业中,有许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供选择,每条路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媒体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提供一些有关如何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的建议。

1. 新闻报道与编辑新闻报道与编辑是媒体行业中最常见的职业发展路径之一。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你将负责采访、撰写和编辑新闻稿件。

这个职位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时事和新闻敏锐的洞察力。

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可以晋升为资深记者、特约撰稿人或编辑,负责管理和指导其他记者的工作。

2. 媒体策划与传媒推广媒体策划与传媒推广是另一条职业发展路径,适合那些对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感兴趣的人。

在这个职位上,你将负责制定和执行媒体策略,包括广告、公关和市场推广活动。

你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分析和战略规划能力,以及与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 媒体制作与创意设计媒体制作与创意设计是媒体行业中涉及技术和创意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这个职位上,你将负责制作和编辑各种媒体内容,包括视频、音频和图像。

你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和创意思维,以及对最新的媒体制作工具和软件的了解。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职位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4. 媒体管理与领导媒体管理与领导是媒体行业中的高级职业发展路径。

在这个职位上,你将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媒体机构或部门的运营和发展。

你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对行业趋势和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这个职位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领导才能,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和挑战。

在媒体行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无论选择哪条职业发展路径,都要保持对行业趋势和技术的敏感性,并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网络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参加行业活动、加入专业组织或与同行进行合作来建立和扩展人脉。

总之,媒体行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职业发展路径,每条路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机遇。

《媒介管理与经营》教学大纲

《媒介管理与经营》教学大纲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媒介经营与管理英文名称:media management课程代码:12313212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2 学时:36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2.课程类别:(普通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3.适用专业: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媒介管理研究》,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吴文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黄升民,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传媒产业经营实务》,周鸿铎,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报业中国》,孙燕君,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二、课程介绍1.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

其作用是介绍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传媒产业的分析及运筹能力,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并以对传媒产业分析为主体框架,引导学生培养起分析传媒经营的思考能力,为传媒业输送既懂新闻业务又懂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2.媒介经营与管理是交叉性学科,既涉及新闻传播学理论知识,又涉及广告学以及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要求较高。

需要学生具有上述学科一定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展开对本课程的学习。

3.媒介经营与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和媒体实践有着紧密联系。

因此,要求采取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自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共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知识要点:新闻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第二节新闻事业和媒介产业知识要点:两种属性在多数情况下的一致性,两种属性存在某些内在的矛盾,寻求两种属性的契合之处第三节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要点:媒介管理的含义和对象,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重点: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及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媒介产业化,经营管理观念与新闻宣传观念的协调统一(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媒介经营与管理的研究范畴理解:电视广告的功能和特性掌握:管理与经营的概念区分第二章媒介市场与产品营销(共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和市场经济知识要点:市场的概念,市场经济对媒介经营管理的影响第二节媒介市场研究知识要点:媒介市场的概念,媒介市场的构成,观众与广告主第三节媒介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知识要点:媒介细分的概念,媒介市场定位的原则和方法第四节媒介产品营销策略知识要点:媒介产品营销是媒介的重要职责,报纸的发行渠道、广播电视的产品经营,媒介品牌营销,传媒产业链教学重点:媒介市场;市场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媒介产品的营销策略教学难点:媒介消费者的需求和效用,分属不同地理区的媒介市场,媒介市场结构的类型,市场细分和媒介市场定位,媒介产品的营销策略,媒介品牌营销,传媒产业链(二)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媒介市场的实际现状来讲解,对一些在媒介产品营销成功的媒介进行重点剖析。

媒介经营管理学概论

媒介经营管理学概论

1、媒介管理,是指研究媒介管理者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媒介员工的工作和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达到既定的媒介发展目标的过程。

一、媒介管理的本质: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的有效结合;二、人、财、物与讯息的深度整合;三、独特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四、科学与艺术的巧妙融合。

2、媒介管理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权威性、抗争性、相对稳定性。

3、媒介管理原则,是指对媒介管理者及其所从事的活动所提出来的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基本要求。

4、媒介管理原则的内容:导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法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媒介管理的职能,是指媒介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必须具有的功能。

6、媒介管理的作用:有助于媒介组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有助于媒介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助于合理配置媒介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有助于媒介组织真正成为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有助于适应国际媒介竞争。

7、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媒介产业的属性?媒介是公共产业、媒介是信息产业、媒介是盈利产业。

8、作为营利产业的媒介,其商品化的过程或营销模式通常有三种:一是将讯息转化成商品买卖。

这是指通过直接生产媒介产品来完成商品化过程;二是将受众转化成商品买卖。

这是指运用媒介广告来完成产品的商品化进程;三是将买卖过程转化成增益过程。

这是指将一个媒介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或不同的渠道销售给消费者,或者是指将一个媒介产品及讯息内容转化成多重形态的媒介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从而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9、媒介产业的特点:生产的特点、产品的特点、销售的特点、消费的特点。

10、媒介产业化的途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资本运作、集团化经营、全球化竞争11、我国迎接媒介全球化的挑战的对策主要有:第一,参与媒介全球化进程,争取媒介全球化权益;第二,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媒介人才;第三,形成并加强我们媒介的核心竞争力;第四,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第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角经营。

媒介产业化名词解释

媒介产业化名词解释

媒介产业化名词解释
媒介产业化是指媒体行业从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行业通过利用新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生产,从而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加产量的目的。

在媒介产业化过程中,媒体企业通过不断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此外,媒体企业还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大规模批量生产,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媒介产业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模式,例如数字化生产、网络化生产、个性化生产等,这些新的生产模式为媒体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生产方式,也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媒介产业化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媒体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水平,从而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新闻事业管理考试复习重点笔记

新闻事业管理考试复习重点笔记
16.媒介产品设计:产品: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品和非物质形态的劳务。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是实体性,指产品的具体形态;二是实质性,指产品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基本效用。即使用价值。
17.产品的三个层次:产品的核心;产品的形式;产品的延伸。
18.产品的差异化:是媒介组织为了使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而突出产品的某些特征,以巩固其市场地位和价格竞争的一种策略。四种途径实现:产品;服务;人事;形象。
37.制作人制: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以制作人为中心,制作人是节目的生产制作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和总负责人,具有对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推介、优化、转产等流程的实际操作经营权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指挥领导权。特点:由制片人承包板块,对栏目的节目制作及财务、用人分配等一切事物全权负责;收入分配上实行奖惩机制;制片人有权解聘外聘人员。
7.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1.决策职能2.计划职能3.组织职能4.指挥职能5.协调职能6控制职能
8.媒介产业的两重性:一方面指媒介组织理应以服务于公众利益为宗旨;另一方面媒介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要在市场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参与竞争,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
9.媒介市场:媒介市场是一个二元化的产品市场,即媒介产业以生产同一类产品和劳务,活跃于产品销售和广告者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一个市场是媒介销售和交换其产品与劳务的市场。第二个是广告市场。
42.媒介的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企业运用传播手段,使自己适应环境,增进内部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并使环境适应自己,为自身发展创造最佳社会关系和环境的一种活动。三大要素:社会组织或企业、公众和传播。
43.公关关系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或宣传模式;公关信息模式;双向不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
44.媒介组织的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内部公众是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指在该媒介组织内从事各种工作的广大员工。及时内部公关工作的对象又是外部公关工作的主体。与内部公众沟通方法主要有:一是编辑出版内部刊物;举办有意义的公关活动。外部公众可分为一,媒介的受众,包括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二,广告客户,包括广告公司、各类刊登广告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以及刊登分类广告的单位和个人。三,与媒介组织有直接和间接业务往来的社会组织或企业及个人。四,媒介组织的主管部门和经常接触的上级部门及有关人员。五,其他媒介组织。

媒介产业化的理由和方剂

媒介产业化的理由和方剂

因此 , 面对 国内经济 体 制改革 的不 断深化 和国 外 传媒集 团入 侵的双 重压 力 , 国传 媒产 业需 要通过 在 我 思维 和管理模 式上 实现 现代 化 、 生产 和经 营上实 现 在 产业 化来 增强在 国际 传媒市 场上 的竞 争能 力 , 终在 最 世 界经济 一体化 的统 一市 场大格 局 中获得更 大 、 好 更
们尤 其是政府 主管部 门认同的视 阈。
定 ,换 句话 说这 一进程 就 是 努力平 衡 意识形 态属 性 与商 业市 场的开 拓 ,并 最 终达 到一 个 平衡 点 。从其 发展 的趋 势来看 ,二 者达 成某 种 妥协 不但可 能 也 是必 然 的 ,这 也是 学 者们对 媒介 产 业化充 满 自信的重 要原 因之一 。 正 当人 们为 传媒 产 业化 是否 存在 而争辩 得 不可 开交 时 ,有学 者就 鲜 明 指出 , 传媒 产业 化与其 是一 种提法 , 不 如说是 一种 现实 。 实上 , 事 我国 传媒 自 改革 开放 以来 发 生的种 种变 革 其真 正
2、信 息 产 业 说
对 于媒 介为何 要产 业化 , 有研 究者从 信 息产业这 一 角度 探寻 答案 。首 先 ,信息产 业作 为一种 新兴 产业 已经
得 到众人 的首 肯 ,而无论 国外 还是 国内 ,在研 究信 息产
产 业化进程 由媒介 的 “ 利益 属性 ”和 “ 控制 对象 ”属性 业 覆盖 的范围 时总是 把传媒 业作为 信息产 业的一 个重要
其次 , 媒介本 身具 有的 信息组 织属 性也 为其成 为 产 业提供 了条 件 。 介不仅 具有 利益 组织属 性和控 制 媒
对象 属性 , 还具有 信息 组织 属性 。 利益 组织 属性 使媒 的生存发展空间,而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传媒经营 特点及 其功能 的 认 介 必定按 照 其他 产业基本 的方 式 生存 , 息组织 属性 者 、特别是 决策者 对传 媒业 性质 、 信 从而 制定 出科学 的经 营 、管理策 略 , 动我 国传 推 使 媒介 与其他 社会 系统相 区 别 , 二者 共同决 定着 媒介 识 , 作 为产业 的 特性 。但 “ 信息组 织属性 是最本 质 、最不 媒 业 良性发 展 。 可变、 也最具 有决 定性 的属 性 , 到比较共 同的承 认 , 得

第十三章 媒介的产业化经营

第十三章 媒介的产业化经营

四、媒介产业化的特点
• 1、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决定和影响着媒介发的趋势, 并为媒介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物质支持。 • 2、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媒介产业的发展具有渐进 性的特点。媒介产业化不同与其他产业的完全的商业化、 市场化,在运作方式上也表现出媒介自身的特殊性,就是 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讲求社会效益。 • 3、媒介产业化使我国媒介产业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并造成新的不平衡现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 京、沪、粤的媒介广告收入占到全国的50%—55%。报纸 种类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日报发展迅速,中央及部委 办报纸在广告发行方面则有所下降。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集团化阶段。
• 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14Fra bibliotek的召开,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媒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媒介经济不仅在观念上有了质的飞跃,而且媒介的经济规 模不断扩大,为报业的集团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 2003年,我国已经有39家党委机关报组建了报业集团, 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包括子报、出版社、印刷公司、发 行公司、广告公司、连锁店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在内的整体 产业化优势,同时报业的媒介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大大强化。部分报业集团成为所在城市的利税大户,成为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 从1998年开始,上海广电集团和湖南广电传媒集团 的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媒介集团逐渐成为谋求大规模、高效益发展的有效组织形 式
• 媒介的企业化:认同媒介作为一种企业的 特性,按照企业的经营模式去运作,并以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 • 媒介的产业化:是指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意 识形态型的媒介向产业化经营的媒介转化。 是媒介的单一功能向双重功能的转化。必 须明确媒介的产业化不是商业化。媒介的 产业化必须坚持媒介的公有制形式,坚持 在经营方式上走市场化的路子。

第二章媒介产业

第二章媒介产业
信息产业包括两部分: 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它是生产信息技术 产品、提供信息劳动资料的产业; 二是信息商品化产业。它具体包括报道 业、出版业、数据库业、咨询业、代理人 业、教育业等。
(二)作为产业的媒介
3、媒介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体
2004年,国家统计局出台了《文化及 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把“文化产业”界 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 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 活动的集合”。具体可划分为“核心层”、 “外围层”和“相关层”。
流通部门主要有: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饮食、 物资供销、仓储;
服务部门又包括三个部分:
(1)为生产与生活服务的部分(含公用事业、居 民服务、咨询、信息服务业与技术服务业);
(2)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含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等);
(3)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含国家机关、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
● 媒介产品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 有精神属性;
● 媒介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 性与持久性;
● 媒介产品兼具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的特点
根据排他性与竞争性划分的四种产品类型
排他性


竞争性


私人产品(商业院线、 俱乐部产品(付费电影
DVD)
频道、付费网络电影资
源)
公共资源(免费露天或 公共产品(免费电影频
第二章 媒介产业
一、媒介产业的双重性 二、媒介产业的特点 三、媒介产业的本质:影响力经济 四、我国媒介市场化与产业化进程 五、传媒产业各类别内容产品的物理特性 及运作流程 六、传媒产业的赢利模式
一、媒介产业的双重性
(一)作为事业的媒介
事业的含义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媒介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1. 技术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不同媒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传播。

例如,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内容数字化,并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2. 内容融合:将不同媒介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以形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信息产品。

例如,将新闻报道、评论、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新闻报道。

3. 渠道融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以实现更广泛的覆盖和更好的传播效果。

例如,将传统媒介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和互动。

4. 产业融合:将媒介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例如,将媒介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进行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

5. 用户融合: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和渠道,将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整合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将用户在不同媒介上的体验进行无缝连接,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总之,媒介深度融合需要在技术、内容、渠道、产业和用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创新,以实现媒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创造。

媒介产业化的方向

媒介产业化的方向

媒介产业化的途径和方向在中国大陆地区,媒介产业化既是一个提法也是一种现实,并且是一个进行时态的改革实践,对其研究分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1978年人民同报社等几家报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开始,中国媒介产业化进程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

20多年来,我国媒介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事业混合型单位、企业单位的形态变更;媒介从原来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媒介业也从(新闻)媒介事业、媒介行业向媒介产业的方向发展。

提出中国传媒产业化、集团化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

当时北京广播学院的黄升民教授在对传媒经济研究的基础上,较早的提出了“媒介产业化”的概念。

在他看来,“媒介产业化”是指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单位沿着经营和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

现在看来,这个概念是对传媒经营实践和传媒发展的一个理论回应。

当传媒产业化及其显著现象一传媒集团化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时,众多的研究者开始投入精力探讨产业化、集团化的实践与理论。

研究分为两类:1、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传媒作为产业的特殊性及其影响。

2、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传媒产业的本质属性与发展对于产业管理、产业组织跟进的要求。

由于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的特殊性、研究与实践传统的缺失,这些研究起点较低,还没形成成套的成熟理论,与传媒产业化、集团化的实践要求还有差距。

在这个领域比较著名的研究者有宋健吾、周鸿铎、黄升民、喻国明、唐绪军、曹鹏、陆地、屠忠俊、魏永征、金碚、崔恩卿、董天策等人。

比较著名的研究成果有《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报业经济学》、《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等等。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包括研究传媒产业化、集团化的学术论文,以探索性的研究为多。

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回顾传媒产业化、集团化历程中的成绩与问题,一方面为其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式。

媒介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媒介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媒介管理终极版(名词解释4个,简答4个,案例分析2个,论述1个)第一章:一、什么是媒介管理及其与一般管理的区别p15含义:研究媒介管理者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媒介员工的工作和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达到既定的媒介发展目标的过程。

一般管理:管理者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媒介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中国的媒介管理不仅要将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经济利益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起来,并将承担社会责任置于首位。

而且还要将完成宣传任务纳入自己的目标系统,并予以优先考虑。

它不只是3M(人财物)管理,而更重要的还有讯息资源的管理。

媒介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从四个方面理解:1.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属于管理行为,不同的管理行为反反映不同的管理风格,而不同的管理风格又可产生不同的管理绩效。

2.媒介员工属于管理对象,但不是没有血肉的被动工具,而是富有感情的能动主体,因此让他们心情愉快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3.目标是媒介组织共同致力于达到的目的,是媒介组织的基本构成元素。

4.媒介组织必须为达到其目标而取得和利用必要的资源,除了人力资源,还有受众资源。

信息资源,广告资源,物质资源等。

二.媒介管理的原则P20对媒介管理者及其所从事的活动所提出来的必须遵循的指导原理和基本要求。

对现在和未来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均具有一定的规范、导向、促进和保证作用。

形成:是在具体实践和理论探讨中逐步形成的。

这一形成过程是不断认识和反映媒介管理活动以及一般管理活动规律的过程。

1、导向性原则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性坚持正确的方向。

2、整体性原则合理组合各种要素的力量实现最优化管理。

3、互动性原则从媒介各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角度协调各种力量形成合力。

4、民主性原则要善于调动集体智慧的力量把媒体办好。

5、法制性原则严格遵守各种法规制度使媒介经营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6、程序性原则对媒介经营管理的进行全过程分阶段把关确保管理工作稳定有序展开。

主流媒体MCN机构的产业化创新路径

主流媒体MCN机构的产业化创新路径

声屏世界2023/11主流媒体MCN 机构的产业化创新路径一、从媒体到“数字中介”:基于角色转型的平台价值创新。

在打造传播平台的意义上,未来媒体MCN 机构必须实现从媒体到“数字中介”的转型,新的平台将不再具有单一的媒介属性,而是在媒体和区域特色产业之间承担产业路由器的作用,通过MCN 平台产生的新连接、新产品和新运营,帮助各类产业连接丰富的产品和场景,促进当地产业数字化进程,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从流量到留量:基于优质内容的平台运营创新。

特色优质内容仍然是MCN 机构的核心命脉,有助于相关参与主体培育用户习惯,掌握用户画像,从而实现流量引流与变现。

媒体MCN 机构除了保持对头部IP 内容的投入、开发以及持续创新外,还要继续深耕细分市场,在特色领域发力好内容的制作和开掘,吸收和释放海量用户资源和IP 产业资源,全力支持短视频生态的建设与发展。

三、从单一到多元:基于跨界融合的平台产业链创新。

在传播技术的推动下,跨界融合必然成为媒体MCN 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

媒体MCN 机构要在“短视频+直播”的内容生产路径上,突破现有MCN 机构的发展模式,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向“内容生产商—零售商—物流商—仓储商”全方位转型,发挥数字中介的平台作用,吸引多方交易主体进入媒体MCN ,减少多方交易的中间环节,大幅拉近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距离,提高商品的成交率与周转率,从整体上提高媒体MCN 产业化效率,以搭建立体互联的产业矩阵。

(据曹国东赵恬于《青年记者》2023年10月下)国际社交媒体的情感干预在深度媒介化时代,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平台成为国际传播最活跃乃至最重要的场域,也是多元舆论交往和交锋的重要阵地。

一方面,就国际传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介逻辑的影响这一事实而言,首先把握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媒介生态特性,充分考虑到“特定媒介的质地、被人们使用的方式,以及因为使用媒介所发展出来的思考或生活习惯、环境配置,甚至世界观……”情感呈现越来越媒介化,本质而言就是媒介介入到了国际传播的情感实践过程中。

传媒行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渠道

传媒行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渠道

传媒行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渠道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是传媒行业中至关重要的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传媒行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渠道和策略来实现更好的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效果。

本文将探讨传媒行业中的市场推广和品牌传播渠道,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一、市场推广渠道1. 传统媒体渠道传统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形式。

尽管数字化媒体正在迅速发展,但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较高的影响力。

传媒公司可以通过在传统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来增加品牌曝光度和推广产品或服务。

例如,一家电视台可以通过播放广告来为某个品牌建立认知度,吸引潜在客户。

2. 数字化媒体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数字化媒体成为了传媒行业中最主要的推广渠道之一。

数字化媒体渠道包括社交媒体、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

传媒公司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与用户互动来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建立用户关系。

此外,搜索引擎营销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字化媒体推广手段,通过优化网站内容和投放搜索广告,可以提升品牌在搜索引擎上的曝光度。

3. 口碑传播渠道口碑传播是指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推广产品或服务。

在传媒行业中,口碑传播渠道包括口碑营销、用户评论等。

传媒公司可以通过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用户的口碑推荐,进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二、品牌传播渠道1. 品牌官网品牌官网是传媒公司展示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精心设计的官网,传媒公司可以向用户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特色和优势。

同时,官网也可以提供用户交互和购买产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

2. 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成为了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传媒公司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创建品牌账号,与用户进行互动、发布品牌相关的内容、参与话题讨论等,以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吸引用户关注。

媒介产业的三种商业模式

媒介产业的三种商业模式

媒介产业的三种商业模式
媒介产业是指通过各种媒介形式传达信息、传播内容的产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介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以下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媒介产业商业模式。

1.广告模式
广告模式是媒介产业中最常见的商业模式之一、广告模式是指通过向广告客户收取费用,将广告投放到媒体平台上来实现盈利。

媒体平台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台、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广告模式的盈利主要依赖于广告投放量和广告客户的付费金额。

在广告模式中,媒体平台需要吸引足够的目标受众,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付费投放广告。

因此,优质的内容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因素。

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个性化推荐和精准的广告定向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并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

广告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得盈利,因为广告投放是一种实时的方式,广告客户只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投放广告即可,不需要长期维持。

然而,广告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广告收入的不稳定性、广告屏蔽的增加等。

2.订阅模式
在订阅模式中,媒体平台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来吸引用户,并且保持内容的更新和多样性。

并且,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等方式来提供用户更符合他们个人喜好的内容,从而增加用户对订阅的价值感。

3.平台模式
总结起来,媒介产业的商业模式可以包括广告模式、订阅模式和平台模式。

每种商业模式都有其优势和挑战,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媒介内容和市场需求来决定。

媒介产业在不断变化的科技和市场环境下,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商业模式,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教学大纲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教学大纲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教学大纲二○一四年九月《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课程大纲课程编号:zb11007 课程类别:必修课面向对象: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总学时:34 学分: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作用是介绍媒介经营与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传媒产业的分析及运筹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并以对传媒产业分析为主体框架,引导学生培养起分析传媒经营的思考能力,为传媒业输送既懂业务又懂媒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目的:在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够:学习目标1:系统、完整地掌握新闻媒介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准确地识记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2:透过理论学习、案例演绎和动手策划实操,全面地掌握和了解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正确地理解经济活动的内在和外在动因。

学习目标3:认识和掌握中外媒介实践的历史脉络、现实特征和发展趋势,把握事业发展与制度变革、实务运作和管理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掌握媒介产业化和集团化经营的方式方法和操作要领,能对周围的媒介经营环境和媒介经济现象进行深度的解剖。

学习目标4:接触媒介市场终端和媒介经营部门,了解、熟悉媒介经营具体环节。

并能就改进组织流程,改善经营绩效,提升生产、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意见。

教学要求:1、课堂参与本课程以讲授和案例教学法为主,辅助使用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每节课后的案例提示,提前获取下节课的相关内容,以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目的。

课堂上将根据所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现象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互相交流中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2、作业本课程作业完成形式包括团队配合完成和个人独立完成。

个人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真程度、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交纳的及时性等来进行评分。

媒介建构 路径

媒介建构 路径

媒介建构路径是指通过媒介手段来影响和塑造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的过程。

具体来说,媒介建构路径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媒介选择:选择适当的媒介来传递信息,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和传播特点,因此选择适当的媒介对于信息传递的效果至关重要。

2.媒介内容制作:通过精心制作媒介内容,例如新闻报道、广告、社交媒体帖子等,来影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

媒介内容需要符合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同时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媒介议程设置:通过安排媒介议程,例如选择报道的主题、角度和时间等,来引导公众关注某一话题或事件,从而影响人们对该话题或事件的认知和看法。

4.媒介框架建构: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符号和图像等元素来构建媒介框架,例如新闻报道的标题、导语和结束语等,来影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

5.媒介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发声、报道和评论等方式,来引导舆论和影响人们的认知和看法。

综上所述,媒介建构路径是通过媒介手段来影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介、精心制作媒介内容、安排媒介议程、构建媒介框架以及引导舆论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 媒介产业

第三章 媒介产业

(一)媒介:一种公益事业和公共产业
1.从信息特点看媒介事业 (1)公益性。媒介是“社会公器”,不是个人财产。 为公众利益服务,不得危机国家、社会和个人。
动车事故赔款(铁道部已向在“7·23”动车事故中意利 遇难者茜茜协议赔偿30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接近 两亿);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 生;诋毁雷锋形象等。
(三)媒介:一种营利产业
1.盈利是全球媒介共同的共同追求
文化产业占本国GDP的比重 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4%, 日本超过10%,英国约7-8%,韩国超过7% ,2012 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占GDP3.48%。
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占世界份额情况
文化商品贸易领域:2012年,美、德、英、法、日五 国家共占据了世界65%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最高, 占23%,德国占15%、英国占14%、法国占7%、日本占 6%。
(一)理念创新
◆传媒作为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生产者,从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作为向大众提供信息的载 体,又从属于信息产业。 ◆媒介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媒介经营者,特 别是决策者对媒介产业的性质、特点及其功能等 有正确认知,并进行理念创新,制定出科学的经 营、管理策略、实现传统媒体产品生产和经营方 式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强我国传媒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从而在经济全 球化大格局中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网络媒介产品:网站策划人员、网站编辑 (信息管理员)、网站架构师、美工师、网 站技术人员(用户服务人员、服务器维护人 员)等生产网络媒介产品。
◆信息产品只有“一个”,媒介产品有“一批” 手稿、原作价值远远高于复制品。 ◆媒介产品具有双元混合性,是信息产品和 实体产品,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有机结合。

媒介产业的基础知识

媒介产业的基础知识

媒介产业的基础知识媒介产业是指包括出版物、广播、电视、影视、互联网等各种传媒形式的产业。

它是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对社会的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媒介产业的基础知识:1. 媒介产业的定义:媒介产业是指以信息传播为核心,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如报纸、杂志、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将内容传递给受众,并以此获得经济效益的产业。

2. 媒介的分类:媒介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体。

传统媒介主要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形式的媒体,而新媒体则是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媒体形式。

3. 媒介产业的组成:媒介产业主要包括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广告营销三个方面。

内容生产是产生各种信息和文化产品,如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等;传播渠道是将内容传递给受众的各种途径,如报纸发行、电视播放、互联网传输等;广告营销则是通过广告投放获得收益,包括各种广告形式,如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等。

4. 媒介产业的重要性:媒介产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社会发展、文化交流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媒介产业,人们可以获取各种信息,了解世界的动态;同时,媒介产业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此外,媒介产业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媒介产业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介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发行量下滑;广告市场的竞争激烈,广告费用下降;新媒体不断涌现,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也给媒介产业带来了压力。

综上所述,媒介产业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信息传播为核心,包括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两大类,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广告营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作用。

但同时,媒介产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需要不断适应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持续发展。

媒介产业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各种媒介形式传递信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产业化的基本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物质经济的产业部门,还是信息经济的产业部门,其经营都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些经济的、法律的管理手段,少些不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保证产品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媒介要实施产业化经营,必须科学地认识媒介的性质,必须使媒介产品走向市场,必须为媒介产业的形成、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一、媒介产业的形成我国媒介产业形成方式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有它自己的特色。

这种特色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从媒介产业形成的渠道来分析,大致有两个渠道:1.从直接产业化的发展渠道形成的传媒产业这类产业主要是指由邮电通讯、电影以及为其服务而形成的传媒产业,同西方国家的传媒产业差不多,受社会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和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速度状况的影响。

但是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集中表现在管理体制方面。

长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邮电通讯等媒介产业部门的发展也必须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才开始同国际市场接轨。

2.间接产业化的发展渠道所形成的传媒产业这类产业主要是指由报刊、广播电视以及新闻出版机构和为其服务的各类基础、技术服务等部门所组成的传媒产业群。

从形式上看,这类产业群不执行产业功能,而实际上却是地地道道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特别是电视是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的。

但是,它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而仅仅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无偿服务机构,作为一个单一的宣传机构建立的,并不重视经济效益。

LocaLHOST因此虽然作为一种机构或基础设施的广播电视发展是很快的,但在产业化、集团化的道路上,它不仅落后于其他产业部门,就在媒介产业部门,广播电视产业也是最落后的一个产业。

根据广播电视产业的这种现状,应把它作为促进传媒产业形成和发展最佳的切人点。

二、媒介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经营并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主动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自身资源,开发各种潜质获取合理利益。

媒介产业属于信息产业。

根据媒介产业的特点以及它在信息产业中的地位,媒介资源大体包括:(1)信息资源:媒介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既是媒介产业发达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

(2)版面资源(栏目资源):这是媒介产业的特有资源。

开发和利用版面或栏目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是同媒介经营者的素质相联系的。

经营得法,则能在有限的版面或栏目范围内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3)网络资源:包括报刊图书网络和电子媒介网络。

媒介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使众多的单个媒介之间形成一种有序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媒介对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的服务。

(4)技术资源:现代媒介产业都是高技术产业,如广播技术、电视技术、电影技术、通讯技术、电子印刷技术等,都是由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其功能都是多项的,可以通过综合开发,既保证媒介功能的发挥,又能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为社会经济服务。

(5)其他资源:由媒介的特殊性质及其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可供媒介产业开发的其他各种资源。

如频率、频道资源,如利用拍摄电视剧的投资而建立起来的外景基地,等等。

媒介对各类资源要力争实现优化配置,进行深度开发,实施集约化经营,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当代媒介产业化的运作手段当代媒介产业发展的技术特性是数字化、多媒体化,技术特性反过来又影响着媒介产业运作的特征。

(一)建立服务主导型的资源补偿机制资源补偿方式由广告主导型向多层次服务型转变。

随着媒介的产品、广告和社会服务三个市场的逐步形成,媒介组织将能不仅利用大众传播能力和影响力,通过广告这一“最终产品”实现资源的补偿和价值的增值,而且可以通过媒介的各种衍生资源,向社会提供双向服务,从而使得服务主导型资源补偿和价值增值方式成为可能。

(二)进行节目和服务的创新产业化意味着媒介不仅仅是信息、知识传播的载体,而且还是节目和服务的创新主体。

这种创新包括三个方面:(1)节目类型和品种的创新:受众需求的分散化和媒介的大容量、多频道,对节目品种和类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介产业必须保持节目类型和品种的不断创新机制,才能巩固和拓展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2)生产过程的创新:包括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节目生产方式的创新,后者如柔性生产方式等。

(3)服务的创新:服务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也要不断创新,以增加其附加价值。

服务的系列化、专业化以及超时空化,是服务创新的基本要求。

(三)投资多元化当代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全面数字化过程将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1)巨额长期资本投入使融资成本上升而投资回收缓慢。

(2)适应受众需求多样化、分散化而建立的节目内容供给的多样化、分散化,使节目制作成本上升。

(3)数字多媒体家用终端价格昂贵,普及速度缓慢,反过来致使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市场的增长。

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战略,如上市融资、合理负债、合资合股、风险投资等方式,分散风险,为媒介产业实现高技术改造提供支持。

(四)媒介融合化在媒介发展史上,媒介之间的联合或兼并常常是出于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如媒介的连锁或集团化可以起到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吸收跨行业的巨额资本,压垮竞争对手的作用。

媒介集团是媒介联合战略的主要形式。

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当代媒介产业化过程中采取了一种新的叫做融合化的战略:①数字化的媒介产业具有髙投入、髙风险、回收慢等特点,使得任何媒介企业都难以单靠自有资本来运作。

②数字化技术为电信、电脑、广播电视信号提供了兼容环节,这就为数字化媒介之间的融合提供了条件。

媒介融合化是一种打破行业壁垒、跨越国境封锁的媒介发展之路。

最典型的就是电脑和电视这两种产品的融合,产生了所谓多媒体产业。

其次是广播电视和邮电的融合。

媒介融合化最早发生在美国。

过去,美国对电子媒介的控制多于对印刷媒介的控制。

由于通讯的发展和电缆技术的普及,使数百甚至上千个频道成为可能,电波资源不再稀缺,政府开始放松管制,于是,行业内与行业外的互相融合和渗透,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世界媒介市场的主流。

四、西方广播电视产业化的两种模式在报业方面,西方各国的产权结构大体相同,都是以私营为主。

但是广播电视业方面的差异则较大。

以美英为例,美国的广播电台以私营为主,基本上是属于娱乐、通信等产业的附属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公共型电台(包括社区电台),以捐款为财源。

英国的广播业实行的是公营和私营并存的管理体制,私营电台以广告经营为主导。

各国媒介的产权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加坡广播机构私人有限公司原是隶属于政府广播局的国家广播电台,最近几年来,才由美国顾问设计,完成了改造,成为一个产业主体,运营模式接近于美国,以广告为财源,但仍由政府监管。

下面是对美、英两国广播电视产业运行管理模式的具体剖析:(一)美国的私营主导、融合发展型模式(1)从产业结构考察,美国的通信、娱乐、计算机产业与广播电视业的交叉融合,多是通过前者对后者的资本扩张及收购、兼并和控股方式实现的,其结果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服务产业的崛起。

这一过程中广播电视产业的向外扩展和外部产业的进入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2)从功能定位的角度考察,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服务产业的三大功能板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信息源中,充当第三板块的角色。

由此广播电视产业的功能定位逐渐转向节目软件的供给、流通和交易。

(3)从宏观管理体制考察,美国属于电信主导型。

《1996年电信法》进一步将广播电视产业纳入电信产业的轨道,这一电信主导型体制具有三个特点:1)除频率分配、经营许可证审批、*暴力节目内容监管外,行业管理机构很少直接介入媒介的管理。

2)通过法律途径对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市场竞争等宏观问题进行间接的深层次的引导。

3)对广播电视数字化、多媒体化进程,主要从行业标准、发展目标上进行宏观管理。

(4)从产业主体考察,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跨行业跨地区资本联合式的主体结构,非广播电视产业资本往往处于控股和支配地位。

2)一般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在不同领域不同市场上拓展业务。

3)采取跨国经营战略,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获取超额利润。

(二)英国的双轨并行、合作发展模式在当代,英国原有的公营与私营并行体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国家仍充当数字广播电视资源的初始分配者角色。

公营广播电视以机构改革为先导正式启动了数字化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私营广播电视系统以联合求发展,迎接数字化的挑战。

(1)公营、私营双轨运行管理体制。

其中英国广播公司既是公营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又是运营实体,主要财源是视听费收入,每年平均在10亿英磅以上;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和无线广播局是私营广播电视系统的监管机构,私营广播电视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营,其国内市场占有率略高于公营广播电视系统。

(2)强强联合、共担风险的合作发展模式。

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和巨大风险,英国公营、私营及跨国经营媒介采取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担风险的市场战略,共创了英国数字广播公司。

数字卫星电视与数字地面电视两大系统也可望统一接受标准,从而与有线电视系统形成对峙。

(3)英国广播公司在向公共型经营实体迈进。

其数字化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1)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准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分层决策体制和事业部制组织形式。

2)建立资源补偿、价值增值与用户投资回报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其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数字节目的优质高价引导信息消费,开拓目标市场;另一方面为实现投入产出均衡化目标创造条件。

3)公共服务目标与商业化运营并重。

其宗旨是:通过高效率、高效益的商业化服务,为公共性服务注入资金,确保数字化时代公共广播的生存与发展。

4)改革融资体制,优化资本结构,适度推进负债经营,通过杠杆效应提高投资报酬率。

5)编播与制作各自独立运行。

一方面使编播系统针对目标市场更好地进行频道设计和服务创新;另一方面使节目制作系统专心于节目的创新和成本的降低。

(4)与美国相比,英国独立委员会和无线广播局对私营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监管比较严格。

表现为:①保持产业发展的均衡和市场的规范;②禁止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③经常使用和行政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

西方媒介产业化的发展史表明:媒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结果之一;媒介无论私营还是公营,都有各自成功的发展模式。

这些方面可以给我国媒介产业化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