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设计》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总结性教学实践环节,是利用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程制图和机械设计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设计一些简单的食品加工过程或食品加工设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食品工程原理的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就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加强锻炼: 1)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2)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迅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4)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3.适应专业:适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

4.学时与学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总学时一周,共1学分。

5.先修课程:1)高等数学2)大学物理3)物理化学4)食品工程机械基础5)食品工程原理6.推荐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写,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9建议参考书目:①《化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化学工程手册(2~5卷),化学工业出版社;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编写组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3册),1978;③姚玉英主编,《化工原理》(新版)(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7④杨同舟.《食品工程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⑤蒋维钧,戴献元等.化工原理(上、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⑥谭天恩,麦本熙等.化工原理(上、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6。

⑦无锡轻工业学院等,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轻工业出版社,1981,2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以学生查询大量资料并计算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副的方法。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509925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实验(Principal of Fundamentals of Food Engineer Experiment)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教材名称:《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讲义》学时学分:学时 32学分 1 实验学时 30考试学时2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五学期先修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一、课程性质及要求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是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是食品工程原理的配套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学会借助实验方法来解决纯理论方法不能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内容简介(200字左右)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生产上所遇到的工程问题大多数无法用纯理论解决,而需借助实验方法加以解决。

因此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验证和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掌握实验技能的必要环节。

三、主要仪器设备:成套的单元操作教学仪器。

四、教学方法与基本要求教学采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本课程实验属工程类实验,强调独立思考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验前,学生必须经过预习,交出预习报告;在教师现场讲解后才能正式操作;实验结束后按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交出实验报告。

为保证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验效果,每次每套设备人数不超过7~9人;部分目前没条件进行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加深了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工程实验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条件合适时增开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单元操作设备的操作要点;掌握常用流量、压力、温度等过程参数七、说明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实验实验学时数:3(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体流经管道或管件时阻力的测定方法。

2、测定流体通过直管时的摩擦阻力,并确定λ与R e的关系。

(二)实验项目内容: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流体压强的损耗(能量损失)。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有直管摩擦阻力(或成、称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如流体流经各种管件、阀门及流量计等所造成的压力损失)。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2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2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课程编号:5509961学分:2学分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开设学期:第5学期授课对象:包装工程课程级别: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课程负责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食品工程原理是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及食品加工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高等学校食品系的教学计划中起到为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的搭桥作用。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单元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单元操作设备具有操作管理、设计强化与过程开发的本领。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单元操作及典型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计算,树立工程观念为主要目的。

其主要内容有:流体流动及输送、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萃取、蒸发、干燥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和拓展,掌握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基本工业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介绍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流体流动(5学时)重点介绍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流动形态、机械能变化及阻力计算。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第三节流体的流动现象第四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第五节管路计算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4学时),重点介绍离心泵的性能及选用、真空泵的工作原理。

-324-第一节液体输送设备第二节气体输送和压缩设备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6学时)重点介绍重力沉降、气溶胶的分离及板框过滤机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离心沉降第三节过滤第四节离心机第五节气体的其他净制方法第四章传热(6学时)重点介绍热传导、对流传热、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数、换热器及其传热的强化途径及设计计算。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热传导第三节对流传热第四节传热计算第五节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第七节换热器第五章蒸发(4学时)重点介绍蒸发器的类型、溶液的沸点升高、单效蒸发器的计算。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2112B 092113B中文名称:食品工程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80(食品工程原理Ⅰ48;食品工程原理Ⅱ32)总学分:5学分(食品工程原理Ⅰ3学分;食品工程原理Ⅱ2学分)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力学、动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为基础理论的学科,主要讲授食品工业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及操作过程的计算方法。

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蒸发、蒸馏、浓缩、干燥、吸收等。

目的使学生掌握保证食品工艺准确实施的必备知识,以便进行食品机械设计制造、选型配套以及维修操作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自学和讨论,可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理论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设计计算等知识;培养工程设计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为今后从事食品加工和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1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初步完成食品工厂中输送水、气以及稀溶液等牛顿流体的管道设计与计算工作。

2、教学要求:掌握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区别;掌握流体流动中各能量平衡方程的区别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掌握流体参数的测量原理与方法;掌握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方法;了解非牛顿流体种类和简单计算;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流体流动中各能量平衡方程的区别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程解决问题;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经验公式的换算方法;边界层的概念【教学内容】1.1流体基础知识与概念1.2 流体静力学1.3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1.3.1 稳定流动、流速与流量、连续性方程1.3.2 理想不可压缩流体的能量守恒—柏努利方程式,柏努利方程的应用1.3.3实际流体稳定流动的能量守恒1.4 管内流动及管路计算1.4.1 管流要素、流动类型及其判别:滞留、湍流、雷诺准数1.4.2 流体在圆直管内流动的沿程阻力及计算:计算圆直管沿程阻力的通式,滞留、湍流的流速分布及摩擦阻力系数的确定1.4.3 管路局部阻力及其计算1.5 流速及流量的测量(实验课)1.5.1 毕托管1.5.2 孔板流量计及文丘里流量计1.5.3转子流量计1.6 非牛顿流体1.6.1 非牛顿流体的类型: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和时变性流体;稠度指数和流变指数1.6.2 假塑性和胀塑性流体作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和流量1.6.3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1.7 流体输送机械1.7.1 概述1.7.2 离心泵1.7.2.1离心泵工作原理1.7.2.2离心泵主要性能参数1.7.2.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1.7.2.4气蚀现象与允许安装高度1.7.2.5泵的工作点1.7.2.6泵的选型。

《食工工程原理》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食工工程原理》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高纲1382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纲领04169食品工程原理江南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1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色食品工程原理属工科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课。

本课程培育学生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观察、解说和办理工程实质问题。

研究方法主假如理论分析和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本课程重申工程看法;定量运算,实验技术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重申治论与实质联合,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轻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概括成的若干“单元操作”。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试者应当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础理论,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来源理、实验技术和工艺设计计算,成立工程看法,对各有关单元操作,拥有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学生在具备了必需的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应试者若拥有扎实的上述课程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

学好本课程,也能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查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2)食品工程单元过程的分类(动量传达过程包含流体的流动及输送、非均相物系的分别、物料的搅拌等;传热过程包含传热理论及设施、蒸发、冷冻等;传质过程包含气体的汲取、液体的蒸馏、固体的干燥等。

((3)几个基本看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物料衡算;能量守恒定律及其能量衡算;单位、因次及其单位制度;单位换算;过程速率;三传过程的高度一致表述。

((4)化工单元操作与食品工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差别。

(((二)学习要求(要求经过对本章的学习能掌握食品单元操作的看法和特色,食品单元操作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论,单元操作归一表述,物理量的单位换算,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看法,单元操(作的均衡关系。

(完整版)《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为食品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大传递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动量传递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和流体输送机械(泵与风机)的选用、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热量传递内容包括传热学和蒸发操作等;质量传递内容包括传质过程、吸收与蒸馏、吸附与离子交换,浸出与萃取等单元操作;此外还包括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如食品的干燥等。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的应用基础课程,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关课程密切相关,其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

本课程以单元操作为主线,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有关理论与工程方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

学习中要注重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从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节能减排等方面认真掌握单元操作和工程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食品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其实现的途径又可以多种多样,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攫取能力。

食品工程原理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基础数据十分缺乏。

如何通过网络或资料查取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是进行良好的食品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习实验设计、单元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前言食品工程原理讲授食品加工过程的各种工程概念和单元操作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熟悉和了解现代化食品生产中各个单元操作的作用原理,过程描述,典型设备的结构和工艺计算。

(2) 能够分析解决食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因数较多,需要研究如何判断它们的主次来确定适宜的设备,以及优惠的操作条件或经济适用的加工方案等;此外,需要了解将实验室试验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的方法,即过程的开发。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18学时,4.0学分。

理论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引论【目的要求】1、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单元操作的概念和“三传理论”。

2、熟悉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计算方法。

3、了解食品工程原理与化工原理的联系。

4、了解国际单位制和量纲含义。

【教学内容】1、单元操作的概念、分类,“三传理论”。

2、食品工程原理的研究内容、课程性质、学习方法。

3、食品工程原理的由来,食品工程原理与化工原理的联系和区别。

4、物料衡算的计算方法。

5、能量衡算的计算方法。

6、单位制和量纲。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流体流动【目的要求】1、掌握密度、压强、绝压、表压、真空度的有关概念、有关表达式和计算。

2、掌握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式。

3、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流量和流速,掌握稳定流和不稳定流概念。

4、掌握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有关应用、计算。

5、掌握牛顿黏性定律及有关应用、计算。

6、掌握雷诺实验原理、雷诺数概念及计算、流体三种流态判断。

7、掌握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掌握简单管路计算,了解复杂管路计算方法。

8、了解测速管、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2、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式。

3、流量和流速概念。

4、稳定流和不稳定流概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4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构造和设计计算等内容,是进行食品机械、食品工艺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后续课程实施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学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概念和各单元操作原理,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掌握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为学习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工艺学及食品工厂设计等课程奠定工程技术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和介绍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它们的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程方法,具备运用工程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传递过程及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其基本理论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设备选型配套设计计算等工程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1.专业知识目标1.1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关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机械分离、传热、蒸发、制冷、蒸馏、干燥、结晶与膜分离等常见单元操作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理解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主要性能参数及选型;1.2 掌握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所学的物理、化学、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能够根据生产上的具体要求对各单元操作进行初步的工艺计算和优化调节;1.3 了解简化模型法、当量法、因次分析法等工程上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正确查阅工程手册、国内外文献获取设计参数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物料和能量衡算计算方法,并能进行过程的选择、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及设备的选型计算;1.4 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各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常见故障,理解控制传递速率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初步分析强化或者削弱过程传递的途径,提出消除故障或改进过程及设备的途径。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科技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简介
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编号 FOOD3106
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 6
实践学时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物理化学
适用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
实验 实践 3
3 6
合计 1 14 3 12 9 9 6 54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1 学时) 教学内容:
1. 课程简介(研究内容,对象,特点,学习方法) 2. 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 3. 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教学要求: 了解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特点、内容及任务,现代食品工业的特点,掌握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单位换算。 重点难点: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单位制及量纲分析
第一章 流体流动(11 学时) 教学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 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类、微生物类、营养学类等)而言都将是大为裨益的,可为进一步专业学习或从事食品工业
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本课程 的教学设计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传递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食 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熟悉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过程计算。培养学生运用基 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从事生产开发、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打好基础。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类别:专业见习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时、学分:2周2学分一、课程设计目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是是食品工程原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是食品工程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相关综合实践环节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食品工程原理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完成某单元操作的设计任务,最终使其得到食品工程设计能力的初步训练。

二、课程设计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够独立查找和估算食品工程物性数据,合理确定单元操作流程,科学进行单元操作设备选型,掌握流程和设备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具体计算方法,熟练编写设计说明书,学会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达到综合运用所学食品工程原理知识及其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食品工程单元操作”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工艺及主要设备设计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结构设计与工艺尺寸计算。

3.设备的选型:包括典型非标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标准设备规格型号的选定。

4.设计图纸绘制:绘制主要设备的平面布置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指导教师的责任1.指导教师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及日程安排,填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向学生发放课程设计指导书,说明课程设计工作要求、评分标准等有关管理规定,作为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依据。

2.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3.按照课程设计成绩考核办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五、考核方式考查六、成绩评定评分标准课程设计总成绩=平时表现×20%+设计说明书质量×40%+设计图纸质量×40%。

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大纲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大纲引言食品工程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涉及到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储存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份详细的大纲。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食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食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案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食品工程的实际应用。

同时,案例教学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食品工程原理案例教学大纲1.案例一: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个案例主要涉及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通过分析食品加工中可能出现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学生可以学习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控制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分析各种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案例二:食品贮藏中的品质保证这个案例主要涉及到食品贮藏过程中的品质保证。

通过分析食品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品质变化问题,学生可以学习到食品贮藏原理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分析各种食品贮藏方式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案例三:食品生产中的工艺优化这个案例主要涉及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

通过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工艺问题,学生可以学习到食品生产原理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需要分析各种食品生产工艺的优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4.案例四: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挑战这个案例主要涉及到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为食品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大传递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动量传递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和流体输送机械(泵与风机)的选用、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热量传递内容包括传热学和蒸发操作等;质量传递内容包括传质过程、吸收与蒸馏、吸附与离子交换,浸出与萃取等单元操作;此外还包括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如食品的干燥等。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的应用基础课程,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关课程密切相关,其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

本课程以单元操作为主线,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有关理论与工程方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

学习中要注重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从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节能减排等方面认真掌握单元操作和工程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

食品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其实现的途径又可以多种多样,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攫取能力。

食品工程原理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基础数据十分缺乏。

如何通过网络或资料查取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是进行良好的食品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习实验设计、单元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5.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查阅资料、讨论及实验等相结合,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本课程的学分、学时分配和考核方式学分:5;学时:88;考核方式:笔试。

学时分配:第一章流体流动 8学时第二章流体输送 4学时第三章非均相物系分离 11学时第五章传热 15学时第六章蒸发与结晶 4学时第七章吸收 5学时第八章蒸馏 8学时第九章萃取与浸提 7学时第十章食品冷冻技术 2学时第十一章食品干燥原理 10学时第十二章膜分离 7学时第十三章吸收与离子交换 7学时四、本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教材:参考书:五、讲授内容第一章流体流动§1.1流体静力学原理§1.2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1.3流体流动现象§1.4流体流动的阻力§1.5流量测定本章重点和难点:以流体静力学、动力学两条宏观主线贯穿始终,全面了解食品工业生产中流体的基本物性特征,正确区别压力、压强,流速、流量,定态流动、非定态流动,牛顿型流体、非牛顿型流体,层流、湍流,边界层及因次分析等基本概念;掌握流体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三大守恒规律,学会利用静力学基本方程、伯努利方程、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公式解决流体流动中的压强测定、流速及流量计算、输送位置关系确定、动力消耗、阻力损失、管径选择等基本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完成食品工厂中水、气以及原料溶液等流体输送过程的选择、操作和相关设计。

第二章流体输送§2.1离心泵§2.2其他类型的泵§2.3风机§2.4气体压缩§2.5真空技术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离心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使用调节方法、选型计算等,重点是选型计算;了解往复式泵的工作原理,重点了解容积式泵与离心泵在使用上去区别;掌握离心风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选型计算等,重点是选型计算;了解往复式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选型;了解真空泵的类型、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选型。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分离§3.1重力沉降§3.2过滤§3.3离心分离本章重点和难点:了解食品工业中根据液体或气体与颗粒间的相对运动规律实现颗粒分离、流态化及气力输送等单元操作的原理。

根据流体与颗粒相对运动阻力计算的流体力学原理,学习建立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的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并利用数学模型公式进行各过程的计算。

掌握单个颗粒大小、比面积及形状等几何特性和颗粒群平均粒度的表达方法。

掌握过滤的基本概念、过程计算方法,熟练进行间歇和连续生产过滤机的计算和选用。

掌握重力沉降计算。

理解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的计算方法。

一般了解流态化和气力输送操作的概念与流态化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搅拌与混合本章是自主学习内容。

第五章传热§5.1传热概述§5.2热传导§5.3对流传热§5.4 热交换§5.5 辐射传热本章重点和难点:熟悉传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方式,理解傅里叶定律、普朗克定律、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公式)的物理含义,掌握稳态导热过程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稳态传热基本方程的应用,理解非稳态传热和热辐射传热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般了解常用换热器的结构。

第六章蒸发与结晶§6.1蒸发概述§6.2蒸发设备§6.3单效蒸发§6.4多效蒸发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单效蒸发操作过程的工艺原理与设计计算;熟悉多效蒸发的流程及计算要点;蒸发操作效数限制及蒸发过程的节能措施;了解各种蒸发器的结构特点、性能、应用范围及选型要点;了解结晶机理、结晶过程的衡算原理和设备的选择。

第七章吸收§7.1气液平衡关系§7.2传质基础§7.3传质设备简介§7.4吸收塔的计算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气体溶解度定义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亨利定律、菲克定律,掌握分子扩散的传质特征,掌握双模模型、传质速率方程、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传质单元数计算、传质单元高度计算;熟悉吸收操作工作流程、吸收剂选用原则;了解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吸收设备的构造特点。

第八章蒸馏§8.1双组份溶液的气液相平衡§8.2蒸馏与精馏原理§8.3双组分连续精馏常规流程的数学描述§8.4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组成的计算,相平衡过程中的相对挥发度;掌握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的原理与计算;重点掌握双组分连续精馏的原理、流程、计算和分析。

第九章萃取与浸提§9.1液-液萃取的传质基础§9.2萃取流程及其计算§9.3液-液萃取设备§9.4浸提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液-液萃取的传质基础,掌握三角形相图、杠杆规则;重点掌握单级萃取的计算原理,熟悉多级错流、逆流接触萃取的过程;了解液-液萃取设备;理解浸提的传质机理,熟悉浸提操作的计算,了解浸提设备;第十章食品冷冻技术§10.1物料冷冻的技术原理§10.2流化床速冻§10.3冷冻浓缩本章重点和难点:学习关于食品低温加工的技术和常用方法;掌握物料冷冻的基本原理和制冷循环的计算;了解食品冻结的过程及变化;了解现今使用的高效速冻技术的原理、工艺及设备;了解冷冻浓缩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第十一章干燥§11.1湿空气的性质§11.2干燥过程的衡算§11.3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11.4干燥设备§11.5喷雾干燥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并能运用湿空气焓湿图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连续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和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的计算;掌握食品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学会测绘干燥过程曲线;了解常用干燥设备的构造及选型。

第十二章膜分离§12.1膜分离概述§12.2微滤与超滤§12.3反渗透§12.4电渗析本章重点和难点:分离膜基本性质;膜组件基本类型;膜分离过程基本类型;膜分离操作工艺流程;膜的传质机理;膜的选择透过机理;浓差极化;膜通量的计算;电渗析极化电流;电渗析过程简单计算。

第十三章吸附与离子交换§13.1吸附过程的传质机理§13.2吸附过程的计算§13.3离子交换的传质机理§13.4 离子交换的计算本章重点和难点:了解吸附的基本概念、吸附过程的传质机理;了解吸附装置,掌握吸附过程的计算;了解离子交换的基本概念、离子交换树脂与离子交换过程的传质机理;掌握离子交换过程的计算。

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

(2)用人造烟幕,主要是为了增加大气中的烟尘,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因而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

【师】(激励性评价,出示巩固训练)投影: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辐射名称:A ,A1,B ,C 。

(2)图中的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3)图中A2仅占A的很少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的吸收具有性。

(4)图中A1要比A少的原因是。

(5)图中C1比A2大的原因是。

【师】(承转)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而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陆地和海洋之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并不一样,这主要与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索有关。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师】(提问)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