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2023-11-10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多层线性分析•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01CATALOGUE定义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个体表现出的一种不期望得到任何物质回报的、对他人的有益行为。
特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匿名性、广泛性、便捷性等特点,同时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利他行为定义理论背景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助人行为。
社会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越来越频繁,网络利他行为也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影响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实践意义通过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理论意义研究网络利他行为有助于完善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体系,拓展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
研究目的与方法02CATALOGUE研究目的01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02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03为促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已有研究,阐述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问卷调查法基于文献综述和专家意见,编制适用于中国情境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并通过大样本调查获取数据。
多层线性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检验研究假设,揭示网络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分析1. 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被视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深远影响。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交往效能感,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旨在初步编制一套适用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
通过文献回顾,本文首先明确了交往效能感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详细阐述了量表的编制过程,包括量表的理论框架构建、条目池的编制与筛选、以及量表的初步测试与修订。
在量表编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评估其测量工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量表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文献综述人际交往效能感,作为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的一种心理能力,反映了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人际交往的信心和期望。
Bandura(1986)的自我效能理论为此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了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对其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众多研究者探讨了人际交往效能感在青少年和成人发展中的作用(例如,Heisel Wenzel, 1995 Powers Hauser, 1997),特别是在大学阶段,这一时期个体正处于社会角色和个人身份的转变期,人际交往效能感对于其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Smith Shaffer, 2004)。
目前,已有多种量表用于测量人际交往效能感,如Riggio(1986)的社交效能感量表(SEI)和Caprara等人(2008)的人际效能感量表(IESS)。
这些量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Riggio的SEI量表主要关注社交技能和自信心,而较少考虑个体在特定社交情境中的效能预期。
大学生短视频成瘾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第44卷 第2期2024年05月Journal of Hebei Minzu Normal University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44 No.2May.2024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NNIC )2023年3月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短视频已成为我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网络娱乐类应用[1]。
在大学生中,观看短视频现象也日益普遍。
谢兴政等[2]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大学生习惯每天打开短视频APP 观看短视频,36%的大学生每天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高于2小时,25%的大学生每天观看时间甚至超过3小时。
大学生由于不再面临升学压力且时间相对自由,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互动性强、内容新颖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娱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3],因此大学生群体成为潜在的短视频成瘾高风险人群。
短视频成瘾是指用户长时间沉浸于短视频内容,造成一种不良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出现无法完全摆脱且重复不断的使用短视频的行为和其他反应,并影响其正常生活[4]。
短视频成瘾会带来了消极的心理和社会影响[5],其中包括造成一定程度的学业困难[6],易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7],以及影响睡眠质量等问题[8]。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短视频成瘾的测量还未建立公认的标准,已经开发的短视频成瘾测量工具主要基于行为成瘾理论编制。
例如Kircaburun 和Griffiths [9]根据短视频成瘾属于网络成瘾,将原有的互联网成瘾量表改为短视频成瘾量表,从社会影响和强迫性两个维度评价短视频成瘾。
秦浩轩等[10]根据短视频成瘾属于手机成瘾,以手机成瘾量表为基础编制了短视频成瘾量表,通过逃避性(使用短视频回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低效性(使用短视频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失控性(使用短视频花费大量时间而无法自控)、戒断性(无法正常使用短视频时会滋生的负性情绪)四个维度来测量短视频成瘾。
大学生网络欺负量表的编制
美国青少年 。香港家庭福利会和香港 中文大学社会工作
系访 问 了全 港 1 8 0 0 名 中学 一 年级 至 中学 七 年级 的学生
来研究网络欺负概况 ,结果发现 ,网络欺负的整体受害
率及参 与率 ,分 别达 3 0 . 9 %和 1 7 . 8 %。 国 内也 有 部分 学 者 总结 和概 述 了网络 欺 负研 究 现状
阶段的试测问卷,试测问卷保留了 1 7道题 目。采用利
问卷结构的合理性。
克特 5 点计分方式,1 代表非常不符合 , 5 代表非常符合。
进一步修改完善 : 请1 O名大学生填答试测 问卷 , 观
察他们 的反应及测验时间 ,收集意见与建议 ,然后从表 述歧义 、语病 、晦涩难懂、陈述方式等方 面进行修改 ,
对象,编制网络欺负量表。该量表有 网络直接欺负和 网络 间接欺 负两个维度 ,并具有 良好的信效度。
【 关键词 1 F - 1 络欺 负 大学生
量表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8 1 0( 2 0 1 5 ) 2 8 — 0 1 4 5 — 0 2
关 领 域 的研究 资 料 , 自 行 编制 项 目语 句 。根 据初 步 的理
论构想 ,给网络欺负问卷 的各维度定义 ,然后将项 目按 维度分类。将题 目发给相关领域 内的专家 以及心理学系
无效问卷 8份 ,有效问卷 3 5 2份 ,有效率 9 7 . 8 %。其 中
男生 2 0 0人 ,女生 1 5 2人 。
国本土化的校园欺负量表 ; B a y r a m等人编制的网络欺负 问卷 。( 3 )归纳整合 。将访谈资料的类属结果反馈给访 谈对象 ,征求访谈对象的意见 ,即类属结果能否在很大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姚娇娇慎慧霞徐凤郁娟摘要:本研究从湖州师范学院选取大学生57人,采用量表法对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进行分析,采用外显利他问卷和內隐联结测验(IAT)程序考察了大学生的外显和內隐利他行为。
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內隐利他行为倾向,并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控制源与外显利他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与內隐利他行为关系不显著;内控者比外控者的外显利他行为更明显。
关键词:心理控制源外显利他內隐利他1.前言利他指自愿帮助他人而并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1]。
利他主义行为是作为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对立理论而出现的,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于利他行为的研究,目前学者们倾向于利他行为中的亲社会行为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忽略利他行为产生的机制,然而动机理论把利他归因为一种无私行为,这就涉及到利他行为的內隐倾向。
随着对利他行为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利他行为是人本质的一部分。
利他行为既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助于个体自我的发展[2]。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因果解释和推论[3]。
个体的归因不同是由于个体过去经验、思想方法乃至世界观的不同所致[4]。
目前,对于利他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利他的现实意义,但在利他成份和影响变量的研究上尚显薄弱。
当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归因与利他主义行为的关系也相当紧密[5]。
归因与相应的行为之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归因对他人情绪的推理若要导致利他主义行为,需要特定的社会认知技能,即对有关的情绪线索或过程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Bar-Tal认为自我归因是儿童利他主义行为发展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儿童利他主义行为发展随年龄变化的六个阶段[6]。
迄今,关于利他行为与归因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尚未有报道。
本研究希望在大学生中探讨是否存在內隐利他倾向,探索大学生归因方式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郑显亮)
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下面的陈述是有关网络上的一些行为表现,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然后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句子后面相应的数字上打“了”。
数字表示句子所陈述的网络行为在你身上发生的频数,具体如下:①一一从不;②一一偶尔;③一一通常;④一一总是。
你的回答没有对错、好坏之分,问卷中包含了测谎项目,请如实作答。
从不偶尔通常总是1、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2、对网络上的提问给予回答与指导3、在论坛上讨论问题,并发表个人意见4、在网上发表一些读书心得与网友共享5、在网上与他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6、指导网友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7、对一些批评或谴责社会不良行为的贴子跟贴8、在网上发布及时、有用的日常信息9、创建群、组等,为大家提供网络交流的平台10、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网上帮助他人解决疑难问题11、指导网友如何防毒、杀毒12、看了他人的贴子后给以积极回复13、在网上向他人推荐好的文章、音乐、影视节目等14、在网上曝光一些不法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15、倾听网友诉说自己的不快并对其开导16、在网上写积极意义的文章以激励他人17、告诉网友们一些网络陷阱18、举报网上不良信息19、上传有用的程序20、将网友所需的资料发送给他21、对网友给予关心和鼓励22、在网上提醒他人警惕某些诈骗、引诱等不良信息23、在网上祝福他人24、自己在网上受了骗,自觉发贴子提醒大家25、在网上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解决一些生活、学习或情感问题?26、在网上对他人进行技术或方法指导,帮助新手学习上网技术?备注:量表结构网络支持:23、21、15、25、13、20、5、12、16(9 个项目)网络指导:19、11、6、26、9、10(6个项目)网络分享:3、2、I、7、4、8(6个项目}网络提醒:22、14、24、17、18(5个项目)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多元理论分析
1602016年/第三十一期/十一月(上)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多元理论分析石娟(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善”与“恶”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文试图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界定,并从文化模型理论、绝对自由观与精神分析理论的人格学说等理论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多元论证。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多元理论分析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11.076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BehaviorSHI Jua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Nanchong,Sichuan 637002)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globalization,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group of Internet users,the "good"and "evil"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attempts to the network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anomie behav-ior to define,and from the cultural model theory,absolute freedom and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eory of multipleargument anomi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Keywordscollege students'network behavior;college students'network misconduct;multiple theory analysis人类社会已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
网络欺负行为对大学生自尊、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欺负行为对大学生自尊、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作者:余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11期摘要一直以来,积极心理健康因其重要性引起了全世界各界人士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网络欺负行为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欺负形式,它与传统的欺负形式一样,都属于侵犯性行为。
自尊对个体的积极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都存在这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实验表明:自尊是抑郁和焦虑反应的缓冲机制,自尊是个体维护身心健康和生命存在的缓冲因素,当受到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打击或压迫时,它将驱动应对方式去防御和解决,使自己维护或重新获得意义感和价值感。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欺负行为、自尊与积极积极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希望各界人士关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共同营造和谐社会、减少网络欺负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欺负行为自尊积极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0引言网络的匿名性及便捷性,使得网络欺负行为广泛发生网络欺负是一种攻击行为,指人们运用电子渠道,多次重复性地伤害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个体的行为一项针对女大学生的研究表明,27% 的被试报告参与过网络欺负( 3% 是欺负者,17% 是受害者,7. 2% 是欺负 / 受欺负者),17. 4%报告有抑郁情绪。
大学生是网络的重要使用者和广泛参与者,因此,对大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自尊和积极心理建的关系进行探讨有重要意义。
1网络欺负行为对大学生自尊、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1.1积极心理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多次(1946,2001,2003,2008)对积极心理健康进行定义和重新定义,这些定义都包含着三个要点:一是积极心理健康的价值。
积极心理健康对人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健康对自身幸福、所在家庭幸福和能否对社会做出重要的贡献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心理健康包括各种要素。
在积极心理健康的各种要素中,自我效能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因为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认识自己能力基础上的,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认识能力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认识能力弱,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也决定了个体能够应付自如的处理自己的工作。
网络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调查报告
高校可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避免网络使用 的负面影响。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和便捷性。
消极影响
01
02
03
上瘾问题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 戏、社交媒体等,导致生 活规律混乱,影响学习和 健康。
信息泛滥
网络信息过于丰富,导致 大学生难以筛选和判断信 息的真伪,可能受到虚假 信息的影响。
隐私泄露
网络社交工具可能存在隐 私泄露的风险,大学生应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 安全。
04
网络使用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积极影响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同时,网络社交也扩大了 大学生的社交圈子,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网络使用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此外,网络信息的泛滥 也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信息焦虑、网络成瘾等问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化对网络对大学生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群体(如不同年级、专业、 性别等)在网络使用方面的差异。
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
针对网络使用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如制定合理的网络使用时间、提高 信息筛选能力等,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网络成瘾
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网络成瘾,对大 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 响。
VS
信息泛滥
网络信息量大且复杂,可能使大学生感到 困惑和迷茫,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 力。
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评价建模与应用分析
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评价建模与应用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在线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
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情况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更加普遍和重要。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并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的建模方法,并分析其应用。
评价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等。
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价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1.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评价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等。
二、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评价的应用分析评价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改进教学的参考。
1.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通过对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偏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对于学习动机较低的学生,可以提供增加学习动机的建议;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可以提供明确学习目标的建议;对于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可以提供改进学习习惯的建议;对于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提供改善学习态度的建议。
2. 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通过对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评价,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对于学生普遍反映某一环节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或者提供更多的辅助材料来改进教学;对于学生普遍反映某一环节显得枯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来改进教学。
3. 促进学院管理和教学改革通过对大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评价,还可以了解学院教学管理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院管理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与人际信任的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与人际信任的作用袁立新;李晓敏【摘要】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大学生感戴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4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公正世界信念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具体来说,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随人际信任水平的增加而加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公正世界信念\"怎样\"影响利他行为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对利他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1【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利他行为;感恩;人际信任;大学生【作者】袁立新;李晓敏【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0130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01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9一、引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利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1]。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高尚道德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对人类维系种族延续起重要作用[2],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
因此,研究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互惠利他理论观点,人们实施利他行为是因为期望日后当自己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人的回报[4]。
基于互惠原则,个体是否会做出利他行为的选择决定于个人主观的社会公正感[5],即公正世界信念。
不道德网络行为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不道德网络行为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以大学生网民为例黄少华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3)006
【摘要】基于文献探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包含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个维度的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测量量表,并应用量表对大学生的不道德网络行为现状进行了实际测量。
数据分析发现:编制的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量表对大学生的实际测量显示,目前大学生参与“网络抄袭”和“网络盗版”这两类不道德网络行为的情况较为普遍,亟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育。
【总页数】7页(P785-791)
【作者】黄少华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网络道德同侪压力测量:量表编制与检验——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步编制
3.网络道德意识与同侪压力对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4.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编制
5.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动机量表编制——以QQ空间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
[收稿日期]2023-04-09 [修回日期]2023-09-12[基金项目]蚌埠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20byzx262sk)[作者单位]1.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蚌埠医学院2.图书馆,3.发展规划处,安徽蚌埠233030[作者简介]江 婧(1984-),女,馆员.[通信作者]姚余有,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E⁃mail:yaoanqi71@[文章编号]1000⁃2200(2023)11⁃1584⁃05㊃公共卫生㊃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江 婧1,2,赵小彦2,李 旸3,姚余有1[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之间的关系㊂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㊁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道德认同量表为测量工具,对791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㊂结果:受测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水平在性别和网龄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㊂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和道德认同均呈正相关关系(r =0.274㊁0.196,P <0.01)㊂道德认同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15.01%㊂结论:共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共情和道德认同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增加医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㊂[关键词]网络利他行为;共情;道德认同;中介效应;医学生[中图法分类号]R⁃05;B 84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11.024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of medical students :mediating role of moral identityJIANG Jing 1,2,ZHAO Xiao⁃yan 2,LI Yang 3,YAO Yu⁃you 1(1.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2.Library ,3.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athy,moral identit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among medical students.Methods :A total of 791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using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scale of undergraduates and moral identity scale.Results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core of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in gender and Internet age (P <0.05to P <0.0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empath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r =0.274,P <0.01),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moral identit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r =0.196,P <0.01).Moral identity played an incomplete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empathy and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accounting for 15.01%of the total effect.Conclusions :Empathy influence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through moral identity,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empathy and moral identity can help to increase the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 of medical students.[Key words ]Internet altruistic behavior;empathy;moral identity;mediating effect;medical students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巨大影响㊂网络利他行为作为利他行为在网络中的延伸,是正向㊁积极且与互联网使用者关系最密切的网络行为之一㊂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以利己为目的的自愿行为,其中包括网络支持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等,是一种网络积极心理现象[1]㊂由于互联网具有实时性㊁交换性㊁共享性㊁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发生在网络中的利他行为较现实中更多,且受惠范围更广[2]㊂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个体性别㊁道德认同感和特质移情等对网络利他行为均有影响作用[3]㊂共情是影响网络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4]指出共情是能够站在他人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和认同他人境地的能力,高共情水平的个体能够及时㊁准确地察觉到有关他人需求的信息,并能产生对求助者设身处地的理解行为,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5]㊂道德认同是社会中的个体在一定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上,接受和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与其在认知㊁情感或行动上保持一致性的过程[6]㊂有关道德认同的研究[7]显示,道德认同可正向预测利他行为,并可通过与道德提升的交互作用来提高利他行为,因此提升道德认知对于激发大学生产生网络利他行为有积极的意义㊂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对社会热点事件的主动关注,是其发起㊁参与和推动网络群体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引导,有助于树立其正确的网络行为价值观㊂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的相互作用机制,关注了以往研究中较少被涉及的医学生群体,对引导医学生正确㊁合理地利用网络和参与㊁实施恰当的网络行为,发挥互联网对医学生个体心理素养㊁道德行为的正面影响起到积极作用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某医学院大一至大五的部分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系统发放电子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987份,有效问卷791份,有效率80.14%㊂研究对象中男生406人(51.33%),女生385人(48.67%)㊂1.2 质量控制 在电子问卷设计阶段,每题均设置为必答题;问卷投放阶段对班级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讲解量表内容㊁填写规则和计分方式等注意事项;在填表时,调查员全程在线,随时给予解答;回收数据时,由两人核查全部数据,删除机械回答和答题时间少于200s的数据,相同IP地址多次提交的问卷只保留一份数据㊂1.3 研究工具 1.3.1 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依据DAVIS1980年编制的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修订而成[8],共计22题,分成4个因素:观点采择㊁共情关注㊁想象力和个人痛苦,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24㊂1.3.2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由郑显亮等[1]在2011年基于大学生群体编制㊂量表包含26个项目,由网络支持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4个维度组成㊂量表采用4点计分,被测个体得分越高,表示其网络利他行为程度越高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α系数0.968㊂1.3.3 道德认同量表 道德认同量表由万增奎等[9]修订编制,由内隐道德认同和外显道德认同2个因子组成,共计10个项目㊂量表采用5点计分,个体得分越高,表示道德认同水平越高㊂本研究中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1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㊁t检验㊁方差分析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㊁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㊂2 结果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中共同方法偏差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共情量表㊁道德认同量表㊁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7.444,解释变异量为30.075%,未超过40%的临界值,说明本研究中的数据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㊂2.2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现状 本研究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评分(2.00±0.57)分,低于中等临界值2.5分(t=24.88,P<0.01),共情评分(2.08±0.51)分,高于中等临界值2分(t= 4.54,P<0.01),道德认同评分(3.63±0.62)分,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t=28.53,P<0.01)㊂2.3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人口学变量关系 本研究中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51.99±14.70)分;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在不同性别和网龄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在网络利他行为总分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P<0.05~P<0.01),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网络支持㊁网络指导㊁网络分享3个维度评分均随着网龄的增加呈波动性上升趋势(P<0.05~P< 0.01)㊂不同年级㊁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在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2.4 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性别㊁年级㊁网龄㊁生源地㊁独生子女㊁道德认同和共情为自变量,网络利他行为为因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㊂结果显示,性别㊁道德认同和共情是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P<0.01),男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是女生的1.75倍;道德认同均分3.7~4.0分是均分<3.4分的0.475倍;共情平均值在2.045~2.409分组是最低分值分组网络利他行为评分的3.000倍,共情平均值最高分值分组是最低分值分组网络利他行为的5.543倍(见表2)㊂2.5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㊁道德认同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利他行为总分㊁共情总分和道德认同总分存在两两相关关系,网络利他行为总分与共情总分和道德认同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共情总分和道德认同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见表3)㊂2.6 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道德认同在共情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以网络利他行为为因变量,共情为自变量,道德认同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指标:χ2/df=4.241,RMESA=0.064, GFI=0.98,NFI=0.982,CFI=0.986,TLI= 0.969)㊂中介效应分析中,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β=0.743,P<0.01)㊁道德认同与网络利他行为(β=0.879,P<0.01)㊁共情与道德认同(β=0.816,P<0.01)之间的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㊂道德认同是医学生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变量,起不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占比15.01%(见图1)㊂ 表1 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比较(x±s;分)特征n 网络利他行为总分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网络提醒性别 男40653.47±14.7519.33±5.2611.79±3.7411.69±3.5810.67±3.23 女38550.44±14.5218.68±5.2410.95±3.6011.11±3.539.70±3.18 t 2.91 1.73 3.22 2.27 4.23 P <0.01>0.05<0.01<0.05<0.01年级 大一17351.73±15.5419.13±5.5311.06±3.9311.27±3.7810.27±3.45 大二15752.06±14.7719.05±5.2111.34±3.7911.43±3.6710.24±3.19 大三32452.67±14.6919.02±5.1911.73±3.6511.60±3.5410.32±3.27 大四7251.92±12.4819.31±4.8311.26±3.1111.40±3.169.94±2.59 大五6549.23±14.7618.22±5.5210.66±3.5410.80±3.279.55±3.26 F 0.760.45 1.690.770.89 P >0.05>0.05>0.05>0.05>0.05 MS组内 216.56127.71713.59512.73510.495生源地 城镇38052.44±15.7319.12±5.5811.58±3.9411.60±3.7510.14±3.39 农村41151.58±13.7018.91±4.9511.19±3.4511.23±3.3810.25±3.10 t 0.820.56 1.50 1.440.47 P >0.05>0.05>0.05>0.05>0.05独生子女 是22952.15±16.3919.09±5.8611.41±4.0911.47±3.8810.17±3.55 否56251.93±13.9818.98±5.0011.36±3.5211.38±3.4310.20±3.11 t 0.190.270.190.300.12 P >0.05>0.05>0.05>0.05>0.05网龄/年 11545.53±11.2216.73±4.409.73±3.179.67±2.619.40±3.02 23150.58±15.2518.29±5.1711.03±4.0910.97±3.5210.29±3.26 39852.67±13.2019.26±4.5211.46±3.4311.67±3.3610.29±2.84 45445.63±14.3016.69±5.0810.02±3.539.94±3.238.98±3.25 ≥559352.70±14.8919.28±5.3611.55±3.7211.56±3.6210.31±3.29 F 3.77 3.99 3.00 3.75 2.34 P <0.01<0.01<0.05<0.01>0.05 MS组内 213.30927.22813.50712.54510.4193 讨论3.1 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低于中等临界值,其原因首先可能和学业负担较重有关㊂医学生可支配用于网络活动的时间较少,对网络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导致网络利他行为呈现低水平状态㊂其次,有研究[10]显示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有一定影响,网络社会信息繁杂㊁难辨真假,网络欺诈㊁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网络负性事件可能会降低大学生在网络中实施利他行为的意愿㊂网络利他行为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在网络利他行为总分㊁网络分享㊁网络指导和网络提醒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可能由于男女生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差异导致,男生相较于女生来说在上述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兴趣㊂网络支持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网络世界中不分性别,大学生们都愿意向陌生人伸出援手,网络支持相较其他维度在网络技术层面的要求较低,更侧重于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㊂此外,医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还与网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网络使用时间5年以上的个体,在网络社会中表现出高水平利他行为,该结果可能与个体自身积攒的网络知识和经验有关,长期积攒的相关知识使其有足够的能力在网络中对他人进行支持和帮助㊂表2 影响网络利他行为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B OR95%CI P性别 女 男0*0.5641.0001.757 1.170~2.637<0.01独生子女 否 是0*-0.2101.0000.8110.510~1.288>0.05生源地 城镇 农村0*-0.0541.0000.9480.623~1.441>0.05网龄/年 10* 1.000 2 1.512 4.5380.467~44.076>0.053 1.065 2.9020.331~25.399>0.05 40.539 1.7140.171~17.194>0.05 ≥5 1.094 2.9870.359~24.844>0.05年级 大一0* 1.000 大二0.280 1.3240.791~2.216>0.05 大三-0.0470.9540.512~1.777>0.05 大四-0.1730.8410.358~1.978>0.05 大五0.074 1.0770.493~2.353>0.05道德认同均分四分位 道德认同均分<3.40* 1.000 道德认同均分3.4~3.7-0.0450.9560.569~1.607>0.05 道德认同均分>3.7~4.0-0.7450.4750.247~0.913<0.05续表2变量B OR95%CI P 道德认同均分>4.0-0.1520.8590.495~1.493>0.05共情均分四分位 共情均分<1.7720* 1.000 共情均分1.772~2.0450.5941.8110.917~3.576>0.05 共情均分>2.045~2.409 1.0993.002 1.608~5.604<0.01 共情均分>2.409 1.7135.543 2.939~10.452<0.01 注:*示以此为对照组,故回归系数为表3 网络利他行为与共情和道德认同相关分析项目123456789 1网络利他行为总分2共情总分0.274**3观点采择0.35**0.780**4共情关注0.0420.604**0.321**5想象力0.151**0.767**0.470**0.353**6个人痛苦0.212**0.704**0.400**0.152**0.387**7道德认同总分0.196**0.452**0.373**0.432**0.353**0.164**8内隐-0.0380.378**0.259**0.494**0.314**0.0630.860**9外显0.372**0.403**0.383**0.256**0.296**0.218**0.868**0.493** **P<0.013.2 医学生共情、道德认同和网络利他行为关系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参与调查的医学生的共情水平越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程度越高,该结果与之前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研究[5,11]结果相似㊂BATSON 等[12]提出的共情利他主义假说认为,当看到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或是看到他人的苦难遭遇后,个体会产生共情相关的亲社会行为㊂这种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使受帮助的人获益,而不是出自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并且伴随着共情体验的加深,个体更易感知他人情绪状态,利他动机就愈发强烈,更易产生利他行为,因此共情水平高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13]㊂网络利他行为是现实利他行为在网络中的延伸,与现实中的利他行为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差异[14],这可能是共情水平高的个体也会表现出更多网络利他行为的原因之一㊂共情能力可帮助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㊁增强人际信任和沟通,因此提升共情能力对于解决医患之间的问题有良好的效果,国外已经把共情能力培养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医疗专业中[15]㊂本研究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把共情平均值按四分位进行分组,随着分组分数增加,网络利他行为得分也随之增加,共情平均值的最高分值分组的网络利他行为是最低分值分组的5.543倍㊂本研究中道德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依据道德认同的社会认知观,道德认同是一种个体自我图式,包含了道德目标㊁价值㊁行为㊁特质等结构表征,影响个体对信息感知和表现行为[16]㊂因此,道德认同高的个体更容易从社会角色的认同角度出发,接受㊁感知和加工获取到的外部信息,其内在的道德标准会对自身产生较强的约束力,为维持高道德标准而促使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17-18],如在网络中获取相应的信息即可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㊂这一结果也显示了道德认同的跨情景同一性,即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环境中,高道德认同的个体均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利他行为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与道德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共情水平越高,道德认同水平越高㊂共情自身是一种道德情绪,共情和道德认同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共情水平越高的个体,在共情的过程中,对自身道德内化和符号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较高的道德认同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产生高水平共情[19]㊂3.3 道德认同的中介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共情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网络利他行为的增加,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来正向影响网络利他行为,道德认同在共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㊂研究[20]发现,共情可以激活个体内在的道德认同模式,该模式的激活会促使个体道德认同的内外表现形式保持一致,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认知标准和其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自我拥有的某些道德品质程度会持续产生影响,进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道德认同,高道德认同水平的个体会对他人的困难,痛苦更加地关注㊂根据BLASI[21]的道德认同动机理论,道德认同对于道德行为有激发作用,是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个体内在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认知促使其做出利他行为,最终进一步影响其在网络中的行为规范,产生网络利他行为㊂网络利他行为在大学生中的水平调查已开展多年,但对医学生群体的调查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医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㊁共情和道德认同的现状和相互关系,为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从而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建设,重视㊁培养学生共情和道德认同能力,开展相应德育课程,逐步提高共情和道德认同水平,进而增加网络利他行为,最终为医学生的学习㊁社交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㊂[参考文献][1] 郑显亮,祝春兰,顾海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06.[2] EFREMOVA M,BULTSEVA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dividual values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an online and offlinecontexts[J].Social Psychol Society,2020,11(1):107. [3] 赵倩.特质移情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4):800. [4] MEANY J,ROGERS CR,DORFMAN E,et al.Client⁃centeredtherapy:its current practice,implications and theory[M].London:Constable,1951:10.[5] 郑显亮,谢方威,丁亮,等.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2):182.[6] 刘仁贵.道德认同概念辨析[J].伦理学研究,2014(6):15.[7] AQUINO K,MCFERRAN B,LAVEN M.Moral identity and theexperience of moral elevation in response to acts of uncommongoodness[J].J Personal Soc Psychol,2011,100(4):703. [8] 张凤凤,董毅,汪凯,等.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55.[9] 万增奎,杨韶刚.青少年道德自我认同问卷的修订[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5):41.[10] 姜永志,王超群.社交网络使用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4):824.[11] 武亦文,阴山燕,田可心.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宽恕的中介作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38(2):118.[12] BATSON CD,FULTZ J,SCHOENRADE PA.Distress andempathy:two qualitatively distinct vicarious emotions withdifferent motivational consequences[J].J Pers,1987,55(1):19.[13] 宋思宜,王丽萍.医学院大学生共情能力,主观幸福感和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34. [14] 蒋怀滨.网络利他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56.[15] DECETY J.Empathy in medicine:what it is,and how much wereally need it[J].Am J Med,2020,133(5):561. [16] 黄华.道德教育:从认知转向认同[J].当代教育科学,2012,344(17):3.[17] 刘慧瀛,杨静怡,王婉,等.道德自我认同㊁自尊和网络匿名性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21,247(1):83.[18] 巫江丽,李占星,倪晓莉,等.大学生的共情㊁道德认同和利他倾向的关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3):219. [19] XU ZX,MA HK.How can a deontological decision lead to moralbehavior?The moderating role of moral identity[J].J BusEthics,2016,137(3):537.[20] 李佩轩.大学生共情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20.[21] BLASI A.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action:a theoreticalperspective[J].Dev Rev,1983,3(2):178.(本文编辑 周洋)(上接第1583页)[7] FENG Y,FENG Q,LV Y,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metabolism,stress hormones,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J].Nutr Diabetes,2020,10(1):17. [8] 姚兆基,邹蓓,周社鲜.孕早期C反应蛋白㊁血清铁蛋白增幅与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评估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3):106.[9] WANG M,ZHAO A,SZETO IM,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ferritin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eight cities in China[J].Food Sci Nutr,2020,8(3):1406.[10] TANG JH,GAO DP,ZOU parison of serum PCT andCRP levels in patients infected by different pathogenicmicroorganism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raz JMed Biol Res,2018,51(7):e6783.[11] JAMILIAN M,SAMIMI M,MIRHOSSEINI N,et al.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on gene expression related to insulinaction,blood lipids,and inflammation in 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J].Nutrients,2018,10(2):163.[12] CHENG Y,LI T,HE M,et al.The association of elevated serumferritin concentration in early pregnancy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llitus: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Eur J Clin Nutr,2020,74(5):741.[13] GU Y,SU X,LI Y,et al.Do free thyroxine levels influenc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serum ferritin and gestationaldiabetes mellitus in early pregnancy?[J].Diabetes Res ClinPract,2019,151:114.[14] YU L,YAN J,ZHANG Q,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ferritin and blood lipids:influence of diabetes and hs⁃CRP levels[J].J Diabetes Res,2020,2020:4138696.(本文编辑 刘畅)。
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编制
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编制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阿拉坦巴根;李敏;刘桂芹【期刊名称】《教育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7(5)2【摘要】目的为对移动网络过度使用行为进行有效评估,编制"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开放式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提出"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量表"的理论构想,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量表包括戒断症状、社交抚慰、社会功能受损和耐受性提高4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6.598%;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拟合指标基本达到要求(SymbolcA@_2/df=5.567, GFI=0.982, AGFI=0.967,NFI=0.893, CFI=0.909, RMSEA=0.078);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550~0.730,分半信度系数为0.532~0.745.结论编制的工具能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网络使用行为的测量提供有效测评.【总页数】5页(P71-75)【作者】姜永志;白晓丽;刘勇;阿拉坦巴根;李敏;刘桂芹【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呼和浩特 010010;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通辽 028000;通辽市蒙古族中学中国通辽 028000;佳木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中国佳木斯 154007;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通辽 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大学生学业成就量表结构研究:量表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J], 李宪印;杨娜2.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以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为例 [J], 李俊一;彭俊淇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初步编制--以福建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J], 陈明4.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初步编制——以福建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J], 陈明;5.大学生心理社会能力量表编制分析——以福建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J], 陈明; 王艳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摘要: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存在弱化的倾向。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失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观的扭曲以及“旁观者效应”影响的结果。
要强化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必须要多管齐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其进行移情训练,建立公正的激励与惩罚机制,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利他行为弱化;原因;教育对策一、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调查我们采用Rushton等人1980年编制的《利他精神自陈量表》中文修订版,随机抽取哈尔滨工程大学91人、哈尔滨师范大学102人、哈尔滨医科大学94人,共计287名大学生,对其利他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测查,经统计处理结果如下。
统计结果显示:能够做到“总是这样”,即利他行为成为习惯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占接受测查大学生的10%强一点。
其利他行为主要表现在能给人指路、帮助别人搬东西、给同学讲题和让座等日常事情上。
能做到“经常如此”的学生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即能够做到帮人推车、给人换零钱、捐衣物和排队让位的可达10%~20%;能够做到主动捐款、帮人搬东西的可达20%~30%;能够做到给人留电梯、在车上给人让座的学生则可达30%~40%;能够做到给人指路的可达41.1%。
偶尔出现利他行为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有20%~30%的大学生能打车带人;有30%~40%的人曾当过志愿者、把贵重物品借人等;有40%~50%的人曾给同学讲题、照顾他人、帮人过马路等;有50%~60%的人曾帮人搬过东西、帮人换过零钱等;有60%~70%的人曾经捐过款、给人以必要的帮助和给过乞丐钱。
有低于10%的大学生则从来没有捐过款和帮人搬过东西等;有10%~20%的大学生没有帮人兑换过零钱,也没排队让位等;有20%~30%的大学生没有捐过衣物和做过善事等;有30%~40%的大学生没有当过志愿者、不曾帮人过马路和帮人搬家等;有40%~50%的大学生不曾打车带过人,也不曾把贵重物品借人等。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从网络利他行为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形式以及培养方式。
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网络利他意识,但在实际行为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
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社会环境和网络平台的影响。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社会支持和网络互助等途径进行培养。
在总结了研究的重点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加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推动网络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综述、概念、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培养方式、总结、展望、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利他行为,如志愿者活动、网络公益等。
这种网络利他行为既受到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是指对某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背景包括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网络使用率、网络利他行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重视程度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们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这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个人发展和提高社会责任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实现社会共建和共享的目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因素,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可以为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提供理论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提供管理建议,推动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发展。
网络被关注度与网络利他行为:移情中介作用
网络被关注度与网络利他行为:移情的中介作用摘要:网络利他行为是网络中出现的一类重要助人行为,但其影响因素还不清楚。
本研究调查了345名广州地区大学本科生的移情能力水平、网络被关注度和网络利他行为。
结果显示:网络被关注度和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网络被关注水平越高,越容易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网络被关注度既可以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也可以经由情感移情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网络利他行为。
这一结果对引导网络利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网络被关注度;网络利他行为;移情【中图分类号】g6401引言*本研究受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编号:wym11043。
利他行为指的是个体出于自愿,不期回报的,以增加他人福利作为最终目标的行为[1]。
而网络利他行为指的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的支持、指导、分享、提醒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且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自觉自愿行为[3]。
互联网社交活动具有匿名性、隐形性和无地理位置限制的特点,这使得网络利他行为大大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利他行为。
因而,探索互联网利他行为受何种因素影响,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网络行为,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网络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
利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移情能力。
移情是一种认知他人观点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引发因素[2]。
个体成熟的认知角色承担能力和情绪移情能力使人更有可能理解他人的需要,并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从而促进利他行为的产生[3]。
在网络上,赵欢欢[1]等人也发现,移情因素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这个研究把移情对利他行为的促进推广到网络虚拟环境中,认为大学生的移情已经超越实际情境的限制,在假想的环境中也能够有体会别人的情绪。
尽管利他行为被认为是不受利益驱动的,但有实证研究表明,他人的观察会增加利他行为[4]。
这种在被观察下做出更多利他行为,其实质是因为过去的行为是会被其他人知道的,人们无意识地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誉从而做出利他行为[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
引言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众多网络行为中,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指的是个体通过网络平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他人利益的关注与维护。
网络利他行为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发展,还能够为大学生自身带来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量表编制过程
1. 量表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利他行为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缺乏适用于大学生的量表。
因此,本文旨在编制一种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量表,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实证分析。
2. 量表编制的步骤
(1)编制初稿: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确定网络利他行为的核心维度和条目。
(2)问卷设计:根据编制初稿,设计问题并制作问卷。
(3)问卷试用:对初步设计的问卷进行试用,并收集回收的数据。
(4)信度检验:计算Cronbach'sα 系数,评估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5)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问卷的效度。
(6)修订与再试用: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修订问卷并再次试用,直至问卷达到较好的信效度。
3. 量表内容
经过量表编制和修订,最终确定了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包括以下维度:情感支持、认知支持、行为支持和信息分享。
每个维度下又包括若干条目,如情感支持下的鼓励、安慰、关心等。
二、多层线性分析
1. 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
多层线性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层级数据的统计模型,适用于研究个体特征对群体间差异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应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2. 多层线性分析的步骤
(1)设定模型:选择网络利他行为作为因变量,个体特
征(如性别、年级、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
(2)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
为数据及个体特征数据。
(3)数据处理:将数据分为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进行
数据清洗和转换。
(4)模型拟合: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拟合网络利他行为
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5)模型解释:通过计算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来解释网
络利他行为的差异。
(6)模型评估:通过计算模型拟合度指标(如R^2),
评估模型的解释效度。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多层线性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性别、年级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有
显著影响。
(2)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参与网络利他行为。
(3)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参与网络利
他行为。
(4)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越积极。
结论
本研究通过量表编制和多层线性分析,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还为促进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引导提供了参考。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动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利他行为是指个体通过网络平台主动帮助他人,具有一定的无私性和利他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利他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其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的清洗和转换。
在个体层次,我们将个体的性别、年级、社会支持等特征进行编码和处理;在群体层次,我们将个体按照学院、专业等进行分类和分组。
接下来,我们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来拟合网络利他行为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型的拟合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各个个体特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程度。
在模型解释中,我们通
过计算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来解释网络利他行为的差异。
随机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个体之间的差异,而固定效应则可以解释个体特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
最后,我们通过计算模型的拟合度指标(如R^2)来评估
模型的解释效度。
R^2可以反映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
拟合度越高表示模型解释效度越好。
通过多层线性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性别、年级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影响。
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参与网络利他行为,可能是因为女性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更注重他人关怀和帮助;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参与网络利他行为,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大学生在经历了更多的社会交往和学习经历后,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他人需要;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越积极,可能是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动力,促使个体更加倾向于帮助他人。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量表编制和多层线性分析,深入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这些发现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为促进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引导提供了参考。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动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与实践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个体特征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影响。
首先,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参与网络利他行为。
这可
能是因为女性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更注重他人关怀和帮助。
女性通常更加敏感和关注他人的需要,更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
这与女性在家庭角色中扮演的关怀者和帮助者角色有关。
因此,性别的差异导致了网络利他行为的差异。
其次,年级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参与网络利他行为。
这可能是因为高年级大学生在经历了更多的社会交往和学习经历后,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他人需要。
高年级大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并愿意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
此外,社会支持程度对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越积极。
这可能是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动力,促使个体更加倾向于帮助他人。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朋友、同学等社会关系,它们提供了情感支持、物质支持和信息支持,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动力,使其更有能力和意愿参与网络利他行为。
综上所述,个体特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性别、年级和社会支持都是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为促进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培养和引导提供了参考。
比如,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对他人需要的关注。
同时,可以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动力,激励大学生参与网络利他行为。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进一步推动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