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景格局优化研究
青海河湟谷地历史风景园林的地景空间格局研究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4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50青海河湟谷地历史风景园林的地景空间格局研究秦嘉惠,刘 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三大高原交界地带的河湟谷地是从中原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地区。
本文以青海河湟谷地的历史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宏观尺度下历史风景园林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并以大华盆地空间单元为对象探究其风景营建特征。
中观尺度下研究案例选址与山、水的关系,总结出四种模式。
关键词:青海;河湟流域;风景园林;历史园林;空间格局[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892/ki.csjz.2021.27.40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Histor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in Hehuang Valley of QinghaiQin Jiahui, Liu Hui(Architecture College,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710055, China)Abstract: The Hehuang Valley at the junction of three plateaus is the gateway area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This paper takes the histor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Hehuang Valley in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geography in macro scale. Based on this, a number of spatial units are divided in mesosca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re explored by taking the spatial units of Dahua basin as the object. At the micro sca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te selection and mountains and water of the cases, and summarizes four spatial patterns.Key words: Qinghai; Hehuang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garden; spatial pattern 河湟谷地是西北地区的门户地区,是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其历史文化的边缘性、多元性、融汇性特点较为突出。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摘要:最近这些年,国家对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大家将发展的眼光聚焦于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二者都放在突出的位置,寻找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的联动发展路径,争取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尽管有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但要想在乡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乡村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基础设施较差,生态旅游管理和创新型人才稀缺,创新和品牌效应发展不足等现实问题。
因此,要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要将乡村振兴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解决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寻求二者发展的联动路径,激活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力,找到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路径。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传统村落蕴含着相对集中、突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有着较高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吸引力,成为实施乡村旅游振兴的优势区域。
1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1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国土辽阔,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存,例如山西乔家大院、新疆莎车阿热勒巴达木文化旅游村、新疆麻扎村、新疆莎车古城等。
好的乡村景观设计不是直接复制成功的样本,而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延续村落文化,把握发展力度,使乡村景观在展现一个地域或民族文化风度和精神气质的同时,能顺应环境变化。
1.2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时,要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传统的村落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节奏缓慢,村民们对自然始终心怀敬畏,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入带来的是对乡村生态资源的破坏。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度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
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动态可持续的发展路线,在保护乡村环境和发展乡村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
重庆洪崖洞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重庆洪崖洞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重庆洪崖洞景区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也是重庆市的文化名片之一。
以下是对洪崖洞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现状的分析及提升策略的研究:
1. 景区优势分析:洪崖洞景区位于长江边,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景区内保留了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洪崖洞周围的美食街道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2. 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洪崖洞景区已经成为一个人流量巨大的旅游景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游客流量过大导致拥堵、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景区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等。
3. 提升策略建议:
a. 提升基础设施:加大对洪崖洞周边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提高游客的便利度。
b. 优化景区规划:进一步完善景区内的设施布局和游览线路规划,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并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
c. 强化环境保护:加大洪崖洞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环境的优美。
d.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景区管理,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e. 多元化开发:在保留洪崖洞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或项目,以丰富游客的选择。
总之,通过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景区规划、强化环境保护、提升服务水平和多元化开发,可以进一步提升洪崖洞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结论
四、结论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在未来的发展中, 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和发展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与科技等 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竞争力,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 的动力。
三、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旅 游地集聚程度高
三、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旅游地集聚程度高
在各种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的休闲旅游地集聚程度较高。这是 因为这些旅游地通常能更好地融合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 味的乡村生活。而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的旅游地数量较多,布局相对分散, 这可能与其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有关。
3、建设成本与收益: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 建设成本是影响其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不同类型乡村的分布规律:不同类型的美丽休闲乡村的分布规律也存在差 异。例如,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型美丽休闲乡村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等 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区。而自然风光型美丽休闲乡村则多分布在西南、西 北等地的山区和河谷地带。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 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 假的重要选择。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指那些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 蕴和良好的休闲设施的乡村地区。这些乡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规 律,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未来美丽休闲乡村的发展提供参考。
2、市场需求与偏好: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 不断增加。同时,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也会影响美丽休闲乡村的分布。
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研究作者:丁陈颖郑陶纪烨楠唐根年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20年第07期摘要:区域内旅游景点要素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特征对全域旅游理念下文旅产业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绍兴市旅游景点类兴趣点( POI)信息的提取与分类,采用ArcGIS核密度分析方法剖析绍兴市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及其分布特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地方文化特色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结果表明:(1)绍兴市旅游景点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中心一边缘”分布情景;(2)绍兴市旅游资源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以“π”型空间形态架构,诸多“孤岛”串“珠”成“链”成为发展趋势;(3)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民宿发展给绍兴全域旅游注入了新的动能。
针对绍兴市现有的“π”型旅游空间格局,结合浙江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圈建设发展态势,以“内串外联”的发展思路构筑体现绍兴市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全域旅游网络结构空间。
关键词:POI;旅游景点;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绍兴市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38- (2020) 07-0043-50收稿日期:2020-06-15作者简介:丁陈颖,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本科生。
郑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讲师。
纪烨楠,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中旅(旅游)学院本科生。
唐根年,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院长,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8ZDA045):“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绍兴市柯桥区社科联项目(2020ZD002):“文商旅融合推进柯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3275008):“美丽乡村功效空间组织机理与三生空间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1引语随着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在休闲旅游和享受方面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旅游规划与地理环境分析
旅游规划与地理环境分析旅游是一项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规划一次顺利的旅行之前,我们需要对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保旅游的安全和顺利。
一、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地理环境是指某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因素的综合体。
对旅游者而言,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具有如下重要性:1.安全性: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风险和安全情况。
比如,了解地质构造和地震频率可以避免选择地震多发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从而降低旅游风险。
2.气候:了解目的地的气候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旅游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旅游,保障旅游的顺利进行。
3.景点分布:地理环境决定了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的分布,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体验。
二、地理环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帮助我们了解目的地的地形、气候和景点分布等信息。
通过使用GIS软件,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更加直观地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
2.地图研究:地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工具,通过查看和研究地图,可以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信息。
同时,地图也可以帮助规划旅游路线,选择合适的旅游景点。
3.资料收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旅游指南、旅游网站以及地方政府发布的资料来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情况。
这些资料通常包括目的地的自然气候、地质构造、景点介绍等内容,可以为我们进行详尽的地理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三、地理环境分析案例:黄山以中国著名旅游胜地黄山为例,进行地理环境分析:1.地理特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的地质构造属于火山岩地貌,拥有许多陡峭的山峰、深谷和清澈的山泉。
黄山还以其独特的云海景观闻名于世。
2.气候条件: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从人类存在的起源至今,土地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资源和环境的载体。
土地利用的方式不仅直接影响着生产力和人类居住环境,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题,涉及到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可以为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土地利用的含义与重要性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土地利用的方式有所不同。
农业、工业、建设用地、水域、森林、草原等都属于土地利用的范畴。
土地利用直接关系到农田和城市的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格局的含义与特征景观格局是指由各种地物组合而成的空间形态,是一定范围内可观察到的地表面貌和地物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类型、景观边界、景观片段形状、景观连通性等。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景观格局,而景观格局的变化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的演变情况。
研究景观格局的演变,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三、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研究方法较为复杂,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通过获取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当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数据,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可以研究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土地利用的演变规律,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
四、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优化的景观格局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分析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目的和强度,而景观格局则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类景观元素的分布、形态和相互关系。
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地区的面貌。
首先,土地利用对景观格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各类景观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
例如,在城市中,由于工商业用地的集中分布,建筑和道路成为了主要的景观元素,大片的绿地和农田被压缩成为小片或者稀疏的存在。
而在农村地区,农田和自然景观则占据了主要位置。
因此,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对景观格局进行调控和优化,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景观格局也反过来影响了土地利用的选择和布局。
景观格局的形态和特征直接影响到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价值。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和不连贯的特点,而且土地利用方式没有很好的适应这种特点,将会出现土地浪费和资源损失的情况。
因此,必须根据具体地区的景观格局特点,合理选择和布局土地利用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
此外,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调整还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采,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和布局土地利用方式,可以优化景观格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良好的景观格局也能推动土地利用的选择和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因此,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仍然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和改进。
我们要致力于寻求一种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是相互关联的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占用和利用,包括城市建设、农田、森林和草原等。
而景观格局则是研究这些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成关系。
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首先,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大片连续的自然景观能够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护等。
相比之下,过度城市化和农草地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甚至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其次,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关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重要影响。
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导致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分隔,进而造成物种灭绝或迁徙。
例如,连片的森林和湿地是许多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但如果被大规模砍伐或填埋,将直接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考虑保护和恢复连片自然景观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此外,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关系也会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土壤侵蚀等问题产生影响。
大规模城市化和林地开垦导致了土地表面的覆盖与原始状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将导致水的渗透能力下降,水源涵养不足,容易引发洪涝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
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也会导致土壤侵蚀、农草地退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因此,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科学的景观格局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护自然景观,限制过度城市化和土地开发。
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建设,建立生态连续性,维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还应注重开展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学角度下的城市风景区规划与建设
地理学角度下的城市风景区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城市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话题。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城市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涉及到地理环境、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视角探讨城市风景区规划与建设的相关议题。
首先,地理环境是城市风景区规划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地理环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在自然环境方面,城市风景区的选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例如,在山区地理环境良好的城市,可以选择在山脚下或山顶建设风景区,利用山水景观和森林资源来吸引游客。
而在平原地区,可以利用水域和湖泊等自然资源来打造城市风景区。
此外,人文环境也是城市风景区规划与建设中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遗产、人文景观和城市规划等方面,这些都是吸引游客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
其次,城市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的利用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
在自然资源方面,城市风景区的开发需要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等资源。
例如,可以通过科学的绿化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来提高城市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人力资源方面,城市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到人力投入和管理。
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城市风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对景区的认可度。
另外,城市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布局的问题。
空间布局包括城市风景区的内部空间布局和与周边环境的空间联系。
在城市风景区的内部空间布局中,需要注意景点的分布和交通网络的设置。
景点的分布要合理,以便游客能够方便的游览景区。
同时,交通网络的设置也要考虑到游客出行的便利性。
与周边环境的空间联系则是城市风景区与城市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
例如,可以通过公共交通的铺设和互联互通,使游客能够方便地从城市其他地区到达风景区。
最后,城市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地质公园是一种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地质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寻。
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旨在通过对地质公园景观和空间环境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来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质资源,同时提升地质公园的旅游体验和教育功能。
本文将对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地质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地质公园景观分析1.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公园的核心吸引力来自于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这些景观包括了各种地质遗迹、地质构造、地质形态等。
比如中国的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它们不仅是自然地质演化的产物,更是对地球演化历史的见证。
这些地质地貌景观不仅具有科研价值,更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因此在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对这些地质地貌景观的保护和展示至关重要。
2.生态景观除了地质地貌景观之外,地质公园还包括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比如原始森林、湿地、水体等。
这些生态景观不仅是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质公园生态环境的保障和基础。
在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利用,以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人文景观地质公园作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其人文景观也是其重要的吸引力之一。
人文景观包括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它们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为地质公园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在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中,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人文景观,以丰富地质公园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内涵。
二、地质公园空间环境设计1.规划与布局地质公园的规划与布局是地质公园景观及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可以使地质公园景观得到最大的展现和保护,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在规划与布局中,需要考虑地质地貌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整合,打造一个既具有观赏和游憩功能,又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空间环境。
地质公园的景观设计不仅包括对地质地貌景观的展示和保护,更包括了对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利用和创造。
基于塑造城市个性的用地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塑造城市个性的用地布局优化研究作者:李健威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摘要:双岛湾位于威海与烟台交界地带,是威海千公里幸福海岸的西端起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海滨资源丰富,是威海市的西大门。
双岛湾科技城作为城市六大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规划总用地约41.2km2,是实现“烟威一体化”的重要节点。
双岛湾主导发展高新技术和科教研发两大产业,配套发展滨海特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打造成为以科技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多元复合、产城共融的生态化科技城。
关键词:用地布局优化研究中图分类号:U412.1+4文献标识码:A我们在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基地独有的空间特质,以及塑造城市个性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并对总体用地布局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旨在更好的将城市设计的空间研究与总体用地规划进行对接与融合。
1、城市用地布局的含义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人们为了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的动态过程。
土地利用过程包含土地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四个方面,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地布局需要考虑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是否合理,对城市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城市用地布局能否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现有环境污染源对用地布局结构会有什么影响;城市内外交通布局结构是否协调;城市用地结构和各项用地指标比例是否体现城市性质的要求等。
2、用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区域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双岛湾区域资源丰富,三面环山,河海交汇。
山、海、湾、岛、滩、林、河、湿地等地貌特征集于一身,具有独一无二的“海在城中,城在山中”空间特质。
双岛湾属于典型的泻湖海湾,长久以来以滨海、近海养殖业为主,堤坝交错纵横,在宽阔的水域上形成独特的地景空间纹理,现状大部分区域还未开发,生态保护和发展改造的空间很大。
区域水体资源丰富,北侧是城市海岸线的起点,海水清澈,沙滩以细沙为主,易于发展滨海旅游业。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本文旨在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策略,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旅游方式,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乡村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是丰富和提升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使乡村旅游具备更高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能够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
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研究。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全域旅游是指以多个地域作为发展单元,通过整合多个旅游资源,实现拳头效应,促进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从传统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
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等。
2. 游客需求升级。
在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质量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远离城市繁忙的生活,寻找乡村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3.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中国乡村地区自然风光秀丽,人文风情独特,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热点。
4. 乡村旅游产业链逐步完善。
乡村旅游业已经从单一的景区经济向全域旅游发展,逐渐形成了涵盖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全方位的产业链。
三、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1. 突出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当突出乡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特色,通过景观设计使乡村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2. 强调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崇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设计理念,确保乡村的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旅游景点线路设计和优化中的问题及发展新特点
旅游景点线路设计和优化中的问题及发展新特点选择适合的旅游点、设施和服务提供商是整合优化的核心是线路优化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旅游景点线路设计优化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城郊分布旅游景点线路优化的概念城郊分布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由城郊各县和乡镇间的交通线路连接而成,其旅游资源可能分布在某个城郊区域的若干个区县和乡镇,城郊旅游线路的设计和优化对城郊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城郊旅游线路优化的核心城郊旅游的核心在于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的城郊生态景观和民俗文化,为游客在短途旅行当中带来精神满足。
城郊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不同在于,城郊旅游参与者更多是希望通过短途旅游获取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旧式建筑和城郊特有的民俗风情。
城郊旅游节点的资源挖掘是线路设计过程当中非常关键也是困难的一环。
城郊旅游节点资源与大型旅游区节点资源相比,其资源优势的呈专一*和独特*。
正是因为充分发挥其独特资源效益,推动该节点辐*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该旅游节点的核心竞争力。
(二)城郊旅游线路优化提升城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郊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是城市经济向农村延伸的过渡地带。
城郊经济的整体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因此,城郊旅游线路的优化应充分调动区域资源,不能局限于点,应该从面上进行资源整合,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从资源根本特*出发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为整个城郊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而提升城郊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城郊分布旅游景点线路优化的方法和步骤城郊旅游节点的特点是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需求,但是水平都还相对较低,满足不了游客长时间的旅游生活需要。
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城郊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方式之一。
(一)城郊旅游线路优化的原则以自助短途旅游为主。
城郊旅游线路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来自于城市的散客旅游者,以自驾车游客居多,在线路优化时,应当注重研究游客的需求。
基于GIS六安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城市景观时空演变与格局优化是当前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20世纪80年代,国外景观生态学逐渐获得了迅速发展[1-2]。
城市景观生态重要优势在于跨学科的综合交叉和集成能力,为城市宏观格局表征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所以,景观生态学关注的重点从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逐渐扩展到城市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研究手段并逐渐形成注重数量化和模型建设。
尤其3S技术、各种模型在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中得到极大的重视,为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现有的研究仍然延续着“斑块-廊道-基底”的基本范式,并以格局、过程为研究核心,GIS等技术手段和各种模型的应用也开始逐渐增多。
但是,城市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如绿地和水面(包括而积和空间配置)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数量关系等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如何从城市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反映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关系),运用城市景观扩展定量化模型来揭示我国城市景观演化和调控机制,将是我国城市景观生态研究领域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我国不同城市景观时空动态和优化途径进行了研究。
如Clarke、Ward等人利用元胞自动机等模型对城市景观(土地利用)变化、扩张进行研究[3-5]。
宋艳暾、曾辉等人对深圳市的快速城市化区域进行景观组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在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6-7];郭泺等人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以及梯度特征,揭示城市化阶段性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差异性[8-9]。
车生泉、岳德鹏、赵清等人分别对上海、北京、南京等特大城市景观时空动态进行研究,并且以阻力面模型、熵模型等方法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优化途径[10-14]。
以上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演变系统性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中等城市均从土地利用的角度进行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如王鹏、臧淑英等人分别对我国衡阳、大庆等市的土地动态变化研究,相关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研究均没有涉及[15-16]。
山地户外休闲旅游中的路径规划与景点推荐研究
山地户外休闲旅游中的路径规划与景点推荐研究引言:山地户外休闲旅游是一种以山地为背景景观的旅游活动,它不仅能够提供身心放松的机会,还能够让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由于山地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路径规划和景点推荐成为了山地户外休闲旅游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山地户外休闲旅游中路径规划与景点推荐的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与建议。
一、路径规划在山地户外休闲旅游中的重要性1.1 增加安全性路径规划能够在旅游活动中增加安全性,避免游客误入危险区域或迷路。
在山地环境中,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徒步旅行者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出现危险情况。
通过合理的路径规划,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确保游客的安全。
1.2 提升旅游体验合理的路径规划能够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它可以将景点、美景和道路相连接,使游客按照一定的顺序游玩,从而达到欣赏美景、体验山地氛围的目的。
路径规划还可以考虑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1.3 保护山地环境路径规划不只是为了游客的便利,还应该考虑对山地环境的保护。
合理的路径规划可以避免游客在敏感区域越野,减少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干扰。
同时,路径规划还可以指导游客走向开放的、合适的路径,减少对植被和地形的破坏,保护山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路径规划方法与技术2.1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收集、存储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为路径规划提供依据。
通过使用GIS技术,可以获得详细的地形图、路径网络以及其他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为路径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选择适合的登山路线、避开危险区域等。
2.2 多源数据融合为了提高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将多源数据进行融合。
除了地形数据外,还可以考虑气象数据、交通信息等。
例如,在山地环境中,天气状况对路径规划很重要。
融合气象数据,可以选择适合的出行时间和路线,避免恶劣天气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2.3 基于用户需求的路径规划为了提供个性化的路径规划,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GIS与旅游景点规划视域分析
GIS与旅游景点规划视域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景点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GIS的视域分析功能,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旅游景点的地理环境,为景点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讨论GIS在旅游景点规划中的视域分析应用。
首先,视域分析是一种利用数字地图和GIS技术来模拟人眼视觉范围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地点能够看到的地理范围,即从该地点出发,能够观察到的地理景观。
在旅游景点规划中,视域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景观观赏点的位置和数量,以及景点的可见性。
视域分析在旅游景点规划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决策支持:视域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最佳的景点位置。
通过模拟不同的观测点,可以确定能够观赏到最多景观的地点,从而决定最佳的景点位置。
这样可以提高旅游景点的观赏价值,吸引更多游客。
2.景观分析:通过视域分析,可以了解到景观的分布情况。
例如,可以分析一些景点周围的山脉、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的可见性,从而确定如何最好地利用这些景观资源。
同时,可以分析景观的组合方式,以及不同景观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提高景点的观赏度。
3.布局优化:景点的布局是旅游景区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视域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确定最佳的景点布局,以确保每个景点都能够观赏到独特的景观。
同时,还可以避免景点之间的“遮挡现象”,确保每个景点都能够充分展示其美景。
4.安全管理:视域分析还可以用于旅游景点的安全管理。
通过分析不同地理位置的视域范围,可以确定安全监控设备的最佳摆放位置,以及布置安全人员的最佳防范点。
这样可以提高景点的安全性,保护游客的人身安全。
5.观光规划:视域分析还可以用于制定观光路径和观光线路。
通过分析不同观测点的视域范围,可以确定最佳的观光路径,使游客能够充分欣赏到所有景观。
同时,还可以制定合理的观光线路,避免游客迷路或者错过重要景点。
总之,GIS的视域分析功能在旅游景点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视域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景点的地理环境,为景点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景区环境分析方案
旅游景区环境分析方案一、背景介绍旅游景区的环境分析是为了全面了解景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要素。
通过环境分析,可以帮助景区管理者掌握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二、自然环境分析1. 地理特征分析:了解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分析其对景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
2. 生态环境分析:研究景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估其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环境保护状况与措施。
3. 自然资源分析:研究景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评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和限制因素。
三、人文环境分析1. 历史文化分析:了解景区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等,探索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
2. 建筑风貌分析:研究景区内的建筑特点、风格和布局,对其美学价值和保护状况进行评估。
3. 社会文化分析:分析景区所在地区的社会民俗、习惯和价值观,考察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
四、社会环境分析1. 政策法规分析:研究有关旅游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分析对景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
2. 经济环境分析:了解景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和旅游消费能力等,评估景区发展的经济基础。
3. 社会公众视角分析:调查景区游客、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考虑社会各方对景区发展的态度和期望。
五、SWOT分析基于以上的环境分析,将景区内部和外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总结和评估,形成SWOT分析报告。
这有助于景区管理者明确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环境分析和SWOT分析的结果,总结景区的潜力和挑战,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
同时,对于问题和风险,也应提出相应的措施和预警机制,以保障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及优化研究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及优化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和旅游问题。
景点旅游业是国内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同时,景区的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景区经济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景区空间分布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分析景区空间分布模式是指景区分布在空间中的规律性和特征性。
景区空间分布模式的类型可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混合型。
集中型是指景区集中在某一区域内;分散型是指景区分散在不同区域;混合型是指景区呈集中分散型混合局面。
1. 集中型景区集中型景区有着明显的聚集效应和经济效益,容易形成景区集群,并形成旅游区旅游圈和景区品牌效应。
但是,集中型景区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人流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2. 分散型景区分散型景区分布在不同地区,其游客来源较广泛,能够有效削减旅游资源的开发压力,避免了环境破坏。
同时,它也存在着旅游效价低、难以形成景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弱的问题。
3. 混合型景区混合型景区的分布方式介于集中型景区和分散型景区之间。
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有多个旅游景区分散分布,但其中有一个或几个景区规模较大,可形成集群,引导游客集中游览。
混合型景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要优于集中型景区。
二、景区空间分布模式优化建议1. 建设集中型景区,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
但要注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2. 发展混合型景区,大力推进旅游品牌的建设,增强旅游产业的品牌效应。
3. 优化分散型景区的布局结构,集中规划场所,提升游客体验。
4. 着力打造旅游区旅游圈,建立旅游资源联动机制和协同效应机制,提高景区集群的凝聚力。
5. 加强景区管理,协同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经济的双重效益。
三、结论景区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景区经济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建议各地景区能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景区空间分布模式,以最优的配置方案增强景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摘要:乡村旅游地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游客中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本文通过对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地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这些特征的因素。
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的经济区域。
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对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可为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一、引言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助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开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活动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乡村旅游资源的国家,各方面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因此,研究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国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的经济区域。
具体而言,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是乡村旅游地最为集中的地区。
其中,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山东省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江苏省的苏州、扬州、南通等乡村旅游地以其园林、古镇等独特景观享有盛誉;浙江省的西湖、乌镇等乡村旅游地是中国乡村旅游的瑰宝。
三、影响中国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因素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基础。
优美的自然风光、清洁的空气、丰富的水资源等对于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乡村旅游地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景格局优化研究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对旅游地景格局的关注和研究。
如何优化旅游地景格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旅游地景格局的含义及其优化意义
旅游地景格局是指一个地区内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的分布、布局和组合的总体
形态。
一个优化的旅游地景格局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景点互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旅游地景格局,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旅游地景格局优化的原则
为了实现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区的旅游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例如自
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增加地区的吸引力。
2. 实现景点互补和连接。
在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中,需要考虑景点的互补性和
连接性。
景点之间的互补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通过良好的连接,游客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旅游活动。
3. 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
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优化旅游地景格局时,需要考虑不同旅游产品的组合,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4. 注重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应注重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活动中,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保护景区的资源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旅游地景格局优化的路径
在优化旅游地景格局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路径:
1. 加强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每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潜力、独特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决策时,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数据为依据。
2. 进行旅游产业的整合和协调。
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需要考虑不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地区可以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升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3.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优化旅游地景格局的重要保障。
地区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4. 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督。
为了实现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地区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督。
通过加强对旅游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可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旅游地景格局优化的案例分析
以中国杭州为例,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了优化旅游地景格局,杭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杭州注重保护和利用西湖等自然景观。
通过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使其成为杭州乃至整个中国的旅游名片。
其次,杭州与周边景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良好的交通连接和旅游产品的整合,游客可以方便地游览杭州及其周边景区,享受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再次,杭州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过去几年中,杭州新建了多条地铁线路,提升了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杭州还加强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最后,杭州加强了旅游管理和监督。
杭州严格执行旅游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景点互补、多样化旅游产品以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监督,地区可以实现旅游地景格局的优化,推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