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射虎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能够正确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教材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课和一个综合探究。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围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讲述了认识和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阐明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尤其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讲述了真理与谬误的区别,阐述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阐明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讲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引导学生明确认识运动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讲述了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辩证关系的意义;阐明了贯彻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规律的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普遍规律,讲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的曲折的;阐明了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讲述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作用。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围绕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讲述了哲学上的价值的含义,阐明了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讲述了价值观的含义及其作用,着重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及途径;阐明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懂得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差异性,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讲述实现人生价值,要树立劳动的观点,弘扬劳动精神,阐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阐述了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引综合探究部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旨在通过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主体,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及评价历史人物。

既是对第二单元的补充和拓展,也能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本质及危害,培育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三)总体结构
(四)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认识的本质,理解实践的特点、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懂得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阐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本质及危害。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自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4.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五)设计思路
学科大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单元核心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类的认识都是正确的吗?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什么样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人如何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在把握社会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

论证角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展遵循两大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价值观、人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教学单元议题:怎样正确认识人类社会?
具体课时设计:
课时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议题:无核荔枝种植难题如何被突破?
课堂导入:无核荔枝果实色泽鲜艳,双果并蒂,果肉如凝脂,晶莹脆爽、甘甜少渣。

日前,这一高档水果的种植难题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荔枝龙眼研究团队攻克,高品质无核荔枝将有望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果盘。

那么,研究团队为什么会选择无核荔枝作为课题,这一技术难题的攻克,将对产生怎样的影响?
环节一阅读思考:认识的形式和实践特点
环节二热点透析: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环节三议学合作:分析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环节四观点辨析:掌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注意:以下的7个课时有了议题和方向,具体环节的设计,未完待续,为赶进度,会在后续补充完善……
课时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议题:回顾神州飞船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堂导入: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3:社会历史的本质
议题: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职业教育改革
课堂导入:
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4: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堂导入:我国生育政策演变背后的哲学道理
议题: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5:社会历史的主体
议题: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课堂导入: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6:价值与价值观
议题:感动中国人物陈贝儿为什么要拍摄纪录片《无穷之路》?
课堂导入: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议题:如何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课堂导入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议题:刘畊宏为什么能够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刘畊红如何通过健身改变人生?)
课堂导入: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二、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设计依据
理论依据:本框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讲述了真理的含义和特点,说明了追求真理是
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真理源于实践,具有客观性,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

这不仅在于真是本身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也在于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就坚持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就要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推动真理的发展。

真理的发展在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实现,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升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不断实践创新中发展真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它的科学真理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显示出巨大的真理力量。

通过本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内容,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力量,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课标依据:本框对应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模块4“哲学与文化”的内容要求:“1.2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提示,要求我们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议题,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也可着眼于正确结论的形成,讨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

2.教学目标
通过观点辨析环节,理解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知道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通过热点透析环节,结合中国载人航天的相关材料领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从而自觉追求真理,克服谬误。

通过议学合作环节,分析中国载人航天30多年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通过学以致用环节,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迁移和应用,树立正确的真理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突破策略:通过议学合作环节,分析中国载人航天30多年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自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教学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突破策略:通过热点透析环节,结合中国载人航天的相关材料领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从而自觉追求真理,克服谬误。

4.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心智和能力,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归纳总结、归因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现象作出基本评价和理解。

对于新知识保持好奇,但是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通过情境材料的选取,知识的建构,问题的启发,思辨能力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能够自觉预习,尝试绘制思维导图。

但是思维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能提出问题,但不善于表达。

曾参与议题商议、辩论,已具备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预习教材、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于真理一词早有耳闻,对认识的反复性有所感知,但是对于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对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些抽象知识的认识有待深入,在此基础上明确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追求和检验真理。

(二)教学过程分析
1.设计思路
议题:神州十四再问天背后蕴含的哲学道理
环节一观点辨析:感悟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环节二热点透析: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环节三议学合作: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环节四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教学过程
教学操作建议: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中国飞天50年》(11分钟)
课堂导入:播放视频《神州十四发射成功》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

为了建造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航天人接力奋战了30年,中华民族也期盼了千百年。

中国航天人所追求的真理是什么?真理具有怎样的特征?神州十四再问苍穹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神州十四继神州十三后飞赴苍穹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的哲学道理,导入新课,既确保思政课的时政特色,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新课讲授:
环节一观点辨析:感悟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议学材料:视频《“长征三号”火箭研发时的争论》
学生:带着议学任务观看视频。

教师:“长征三号”火箭能飞上36000公里的高空,把“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等送上太空,任新民的“一字值千金”的故事,也成了航天界的佳话。

在研制“长征三号”火箭时,究竟采用氢氧发动机,还是采用常规发动机,这在研制队伍里引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争论。

一方意见认为常规发动机有基础,比较保险,只要能把卫星打上去,稳当一点好。

而以任新民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如果一味因循守旧,不发展新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我们应该从长远的利益考虑。

当时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任新民斩钉截铁地说:“中国要在20世纪末成为火箭大国,甩掉落后帽子,眼睛必须瞄准当代火箭发动机技术的高峰,不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要说风险,航天技术本身就是个大风险。

如果怕困难,怕风险,那还搞什么航天?”
议学任务:
1.评述课本53页阅读与思考中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观点。

建议举例说明。

2.观看视频并思考,在研制“长征三号”火箭时,关于采用哪种发动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意见?这两种意见都对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真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作初步了解,结合课本的阅读与思考环节,评析其中的观点,从而明确真理的含义。

结合视频及材料分析不同观点的碰撞,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知道真理只有一个。

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思辨性问题,在议学合作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议学提示】
1.学生:小组代表回答,略。

课件展示:美国曾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倒萨”战争胜利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主动权。

教师讲授:“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政府发动战争,是“有用”的。

历史7年证明这只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

由此可知,有用的观念并非就是真理
课件展示: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作为真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工程设计等各种时候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比如航天中,航天器与天体接近时的万有引力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加速办法宇宙物理中常常以测定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的效应来断定天体的位置和质量;在电磁探测受局限的地域,可以通过万有引力的测量计算,来探知地下的物质密度,从而断定地下矿藏的分布或是地下墓穴的规模和位置。

教师讲授:真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

所以,真理是正确的,是有用的。

过渡:那么,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和谬误有何区别?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客观性。

真理是有用的,它赋予实践者信心和力量,指导实践沿正确方向发展;但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理,如谣言和诡辩对骗子有用,可谣言和诡辩却不是真理。

从实质上讲,“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杀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会导致真理多元化。

提问:那么,真理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属性又是什么?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即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即谬误。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在研制“长征三号”火箭时,究竟采用氢氧发动机,还是采用常规发动机,引起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争论,两种意见争执不休。

这是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导致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结论: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教师:为什么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其次,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举例: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我们认为地球的形状不是正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地球形状是客观的,无法改变。

那怎么检验地球形状?由上节课所学可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了证实地球的形状,曾经有人环球航行进行测量,也有通过卫星照片得到答案,这种检验标准也是客观的。

由此可见,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的。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你的身份、地位、学识、经历、而改变。

但是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正因如此,才会出现真理和谬误之分。

总而言之,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议学小结: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基本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随堂训练:
1.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

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

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在超越自身中发展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因此“世上本无对错”的说法是错误的,①正确,②错误。

“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这是强调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认识观点,③排除,④正确。

环节二热点透析: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议学材料:视频《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
文字材料:载人航天要求运载能力须≥8吨。

但单芯级火箭起飞推力几乎已达极限。

一旦出现意外,逃逸塔便能立即点火,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

踏入国际市场后,各方面都相形见绌,全方位升级迫在眉睫。

大型火箭要迈过运载能力20吨的门槛,要求火箭本身和发射场地同时改变。

议学任务:
1.议学合作:课本54页阅读与思考中两个问题。

2.观看视频并思考,单芯级火箭到大型火箭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让学生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通过问题1,学生理解欧几里得定理不是任何条件都适用的定理,真理尤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通过问题2,学生分析单芯级火箭到大型火箭的发展历程,知道随着过程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丰富,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更迭发展,从而理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促进思政课堂提质增效。

【议学提示】
1.学生:小组代表回答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结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再往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载人航天飞船和大型火箭对运载能力有要求,逃逸塔有其适用的条件;踏入国际市场后的中国火箭,与更优质的国外火箭相比,在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升级。

航天工作者对于踏入国际市场后的中国火箭做出了清醒判断,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广泛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已有成果和经验,并随之展开全方位的升级。

这体现了航天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符合我国当时的客观实际情况;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结论: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其中特定的过程是指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具体的历史的是指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以上特征表明: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真理再往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教师: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谬误,知错就改。

议学小结: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再往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随堂训练:
2.1982年我国把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这表明()
①生育政策的完善就能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
②生育政策的调整要对以往政策加以摒弃
③生育政策是与我国国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生育政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生育政策的完善就能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说法过于绝对,优化我国的人口结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生育政策的完善,①错误。

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要对以往政策合理成分继承,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和创新,而不是加以摒弃,②错误。

材料中这些变化表明生育政策是与我国国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生育政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