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最新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最新作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充分认识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并探寻相应的策略,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保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及趋势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
一个直接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 300万人,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从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1997―2010年分别为97.1%、76.8%、79.3%、82%、90%、80%、70%、73%、72.6%、71.8%、70.9%、68%、68%、72%,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比2013年又增加了28万,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供给过多造成的人才过剩,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造成这种
结构性矛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反应相对滞后一些,使得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失平衡,培养出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导致出现了结构缺口现象,结构缺口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缺口、政府政策与市场规律的缺口以及就业期望与需求条件的缺口,导致了大学生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在时间上的错位。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失业群体年轻化的趋势,一方面很多高校毕业生
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一直居高不下,行情看好,甚至出现用人单位到一些职业教育学校“抢”人现象。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从供求状况对比看,求人倍数较高的是高级工、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这正是结构性矛盾的表现。与欧美的工科学生相比,我国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参加实际项目或团队工作的经验,在中国160万年轻工程技术人员中,只有约16万人拥有在跨国企业就业所必备的实践技能和语言技能。这表明,人才短缺可能成为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缺少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会破坏我国提高价值商品和服务转型的长期计划。
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校教育结构失衡影响毕业生就业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一般专门人才和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个任务自然落到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身上。但目前高等教育结构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
构不相适应,专科教育没能形成特色以及就业市场的条块分割。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这种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影响了大学生及时就业,国家须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达到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大学生素质与能力低下影响毕业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从自身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忽略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缺乏对未来职业的实用技能的培训,大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后往往要接受用人单位的实用技术培养二至五年
才可能有所贡献,这也是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宁愿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使自己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现代教育也应更加强调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学生缺少社会实践,操作能力差,这往往成为他们就
业难的主要因素。
(三)就业期望值偏高影响大学生就业
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缺乏理性的判断与自我认知,常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虽然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但很多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他们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
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这往往表现为很多人择业期望值偏高,常常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他们瞧不起基层和中小企业,缺乏艰苦创业、奉献事业的精神。由于好高鹜远,急功近利,导致“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结果,因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供需不平衡。
(四)经济结构变化影响毕业生就业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结构将面临比较大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质量与需求不相适应:一是由于对原有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转换,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专长同新的劳动岗位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劳动者不得不离开原有的劳动岗位;二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转化,使原有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与新的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不相适应,劳动者的质量跟不上新岗位对劳动者的需求。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使社会对劳动力有充分的需求,这些劳动者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离开劳动岗位,接受再学习和职业培训。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
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这种失业状态可能是短暂的,但
如果有些人由于年龄、性别、文化、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原因而完全不能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他们就会成为真正的失业者。(五)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影响毕业生就业大学毕业生失业,既是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的体现,也是市场不完善的产物,在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多重分割的,而且受“终身聘用制”传统的影响,劳动力流动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往往第一次就业影响一个人终身的职业发展轨迹。劳动力市场主体残缺、市场体系分割、市场环境欠佳,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作用的发挥。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就业,他们担心在这些地方就业将很难再回到东中部和城市,他们对集体、私营单位和个体单位也有戒心,因为这些单位不能像国有单位一样解决户口、干部身份、职称、保险等问题,一旦将来想离开这些单位到国有单位就业将有诸多困难。所以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六)就业指导的欠缺影响毕业生就业
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上,在就业指导思想上,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当做找工作的指导。就业指导中忽略了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趋势、应对职业生涯危机以及择业心态和原则的指导。当前的就业指导往往非常重视指导内容的实用性、速效性、
技巧性,而不注重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缺乏职业能力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我国院校要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整合就业信息的渠道,构建合理的就业信息体系,以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各种就业政策,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就业指导思想,将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相结合,将大学生的整个生涯发展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规划中,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全程指导。
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最根本的是改革。高校可以专门建立起本校的求职信息网络,在该网络中及时地搜集社会就业信息并将其提供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该网络以更为便捷的方式获取就业信息。高校也可以通过同本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实训基地,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