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600字(篇1)一提起《论语》,首先让人想到的是“之乎者也”的儒家思想,我从没想过要和它亲密接触。
但自从听了几次于丹教授的讲座以后,我却改变了看法。
是于丹教授那激情飞扬的讲解和她对《论语》全新的解读,让我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也走进了《论语》。
起初,我是借着注释阅读的,但还是觉得是懂非懂,而且怎么也记不住,于是,这本书就被我放到了书架上,从此它被尘封了。
时隔不久,我校开展了“经典阅读”工程,于是,我重新捧起了它,我还准备和学生一起背诵《论语》。
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太深奥了?让学生不解其义地死记硬背,有意义吗?我说“试试吧!古人从小不都是从背诵《大学》、《中庸》开始的吗?”于是,我们就进行了尝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学生背得很轻松。
每周要求学生背诵的三句经典语句,每天只需带领他们读上三五遍,一周下来,就能倒背如流了。
收益最大的当然还是我,跟着学生一起学,一起背,我觉得轻而易举,而且对《论语》的理解也深入了一些。
我从中还学会了许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原本以为离我们很遥远的大道理,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明白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让我知道了复习旧知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使我懂得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则向我们解释了何为“好学”。
原来这些高深莫测、枯燥无味的语句却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它直接影响着我的工作和学习。
我觉得读《论语》,就像喝咖啡一样,起初感到很苦涩,但只要坚持,就会觉得越品越香,越品越有味。
我很欣赏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待人”的思想,从这本处处体现“以仁为本”的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公冶长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1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
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
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
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文章开头,公冶长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告诉他:“非公勿听,非学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传达了很重要的道理。
首先,作为一个官员,公冶长应当只听公开公正的建议,不被私情所牵绊。
其次,公冶长应当在有充分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发表主张。
最后,无论何时何地,公冶长都要以礼仪为依据行事,遵循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之道和思想精髓。
接着,公冶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君子不器。
”孔子回答说:“君子怀一种仁慈之心,不是一个粗俗的器皿。
”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君子。
一个君子不仅要有高尚的品质,还要有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他们不是将自己视为权威者,而是将自己置于普通人之上,用心去帮助他人,善待他人。
在随后的对话中,公冶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夫。
”孔子回答说:“敬斯可已矣。
”这段对话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考视角。
在这个问题中,公冶长表达了他对修养和追求道德的理解,他认为只有志在道德修养的人才有资格进行讨论和辩论。
而孔子的回答则表明他认可公冶长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对道德持敬重态度的人才值得我们去倾听和学习。
通过阅读《论语·公冶长》,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用行动和引导来教育弟子,他通过言传身教来塑造弟子的品格和人格。
他的经验和智慧是深不可测的。
他的思想是道德、哲学和政治的集合体,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不可估量。
此外,这篇文章也让我深刻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公冶长》中所讲述的对话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在这个对话中,公冶长作为一个学生向孔子请教问题,而孔子则耐心地回答和引导他。
这种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敬仰,是一种互相倾听和学习的过程。
我们作为一个人,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底位,都应该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不断学习和成长。
总之,读完《论语·公冶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通用22篇)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论语》公冶长读后感(通用22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公冶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篇1《论语》公冶长篇中有一则这样的记载: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感慨假若他的志向无法实现,便会选择乘坐木筏漂流到海外去,而能跟随他的可能只有仲由了。
子路听了这样的话很高兴,此时孔子却改口补充道:“仲由太好勇了,这方面已经超过了我,其他也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了。
”我们要知道,子路非常的忠诚勇敢,一直担任着孔子的保镖。
孔子也深知子路为人,所以他才会说当他完全失败且失望的时候,也只有子路一人会跟随他,其余的人可能都有作鸟兽散了。
这句话对于子路而言,无疑是很高的认可与褒奖。
但是子路的性格一向就是容易沾沾自喜,尤其是得到了孔子这样一个犹如最高荣誉的评价,自然是高兴得无法形容。
而孔子见状自然是要对症下药,并且一下子就是一剂猛药。
“无所取材”四个字顿时让在云头飘飘然半天的子路再一次被闷棍打回地面。
当我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也产生了困惑。
为什么孔子总是喜欢在夸赞子路后,子路兴奋时候突然泼冷水呢?这一点,我觉得答案可能在《论语》的先进篇里。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闵子站在孔子的身边,正直而又恭顺的气质;子路,刚强而又直率的气质;冉有、子路,温和而又快乐的气质。
孔子看着他们笑了,但是又转忧为喜“像仲由这样刚强,恐怕不好啊。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孔子为什么总是打击子路,不愿意让他过于得意了。
子路的性格特征正是刚强直率。
而孔子当时为乱世,老子也曾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像子路这样刚强直率的人很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受到伤害和责难。
孔子正是因为爱惜子路,希望他能够化刚为柔,从而在当时的乱世文化中容身下来,才会不断地去提醒子路。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
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
孔子对于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開对于仕的谦虚,孔子欣慰不已;孔子对于子路忠诚的肯定,对于其好勇的否定;对于申棖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也说明了“仁”的标准是多么严苛,非常人之所及。
孔子在和弟-子颜渊、子路一起谈论志向时,孔子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察他二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子路之志,合乎义——有财富而与人共之;顔渊之志,合乎善;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其安逸,朋友相互信任,少年能够得到关怀。
”这便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不同常人之处。
在当世有高尚地位的他,仍然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影响着每一代人。
我读的是《公冶长篇》,《公冶长篇》共有28篇。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判断一个人要用正确的方法,就是按照“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
《论语》这本书分有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这里简单地陈述下本人看了《论语之里仁》的读后感。
我读《论语之里仁》印象较深的词句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白话解:孔子说:「古人不随便说话,因为恐怕说了不能做到,是一件可耻的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篇1】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所有美丽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态静静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
像阳光,播撒我心中知识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现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
我还看见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
可是如今的人们渐渐地对孝这个字的认识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美丽却又失重的世界。
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
也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己,而不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让父母担心、忧虑。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公冶长这个人可就有意思了。
他被关在监狱里,可孔子却觉得他无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孔子可真是不走寻常路啊。
就好比在咱们现在,一个人进了监狱,大多数人都会避而远之,可孔子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相信他的品德。
这让我想到,咱们看人可不能只看表面,不能人家有点啥不好的遭遇或者处在一个看起来不光彩的境地,就直接给人家判了“死刑”。
也许人家是被冤枉的呢,就像公冶长,要是孔子也和普通人一样的想法,公冶长可能就永远被打上不好的标签了,还哪儿有后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呢?还有南容这个家伙,孔子对他也是有独特的看法。
南容整天念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就这么个谨小慎微的态度,让孔子觉得这小伙子靠谱,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这南容的谨慎就像是一把精致的小伞,在那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时刻为自己遮风挡雨。
而孔子看重他这点,也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谨言慎行是多么的重要。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有时候一句话说错了,就可能在网上被人揪住不放,惹出一大堆麻烦。
所以说话之前还是得像南容那样多想想,别脱口而出那些日后会让自己后悔的话。
这一篇里还有很多关于孔子弟子们的事儿。
像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咋样啊?”孔子就回答说“你就像个器具一样。
”子贡那肯定不服气啊,说“我就只能当个器具吗?”这里孔子的话初看有点伤人,但是细想,孔子是希望子贡不要局限于成为一种被定义好的“器具”,要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更高的追求。
这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有时候批评我们,不是为了贬低我们,而是想让我们变得更好。
这篇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那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感觉孔子也有那种很潇洒的一面,要是自己的主张推行不下去,就干脆坐船出海去,而且还觉得子路会跟着他。
子路听了还挺高兴的。
不过孔子这么说,一方面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奈调侃,另一方面也是对子路的一种认可。
在那个乱世里,孔子虽然一直在努力传播自己的思想,但到处碰壁,这时候还能有这么个幽默又有点无奈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公冶长篇读后感
公冶长篇读后感公冶长是一个儿童时代就有超过常人的才华的人。
他自幼聪明伶俐,博闻强记。
在父亲去世后,他依靠自己的才华以及与各界人士的交往,逐渐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公冶长仗义疏财,忠心为国,他一直是周王朝的支持者和忠实的亲信。
在公冶长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诸多的考验和挫折。
在他的事业和家庭生活中,他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是,无论是遭受背叛还是失去亲人,公冶长都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公冶长深懂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他立志做一个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以身作则。
通过阅读《公冶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衰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在公冶长的一生中,周王朝已经走向了衰落的边缘,社会动荡不安,官员贪污腐败,百姓生活贫困。
公冶长努力地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幸福和发展,但是他的努力往往被腐败的官员们的阻挠和利益斗争所破坏。
通过公冶长这一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深深不公和黑暗。
公冶长的一生虽然充满辛酸和苦难,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他致力于治理国家和改善人民的生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不仅仅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个思想家和先知。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政治理论和社会观点,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公冶长》这部作品给予了我许多思考。
首先,我意识到伟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的磨砺。
正是因为公冶长在人生的坎坷中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理想的追求,才能够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
其次,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困难面前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明白了伟人的成功往往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多的是他们对社会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只有为别人着想,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快乐。
通过阅读《公冶长》,我不仅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人生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公冶长这一人物的悲壮一生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复杂,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录和言论。
在其中,公冶长篇是其中的一篇,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处世和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公冶长篇中提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
这句话让
我深思,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关注自己对别人的看法。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困惑和纠结,很多时候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声音。
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自己对他人的看法,而不是反过来。
其次,公冶长篇中还提到了“君子不器”的观点。
这句话让我深有感悟,意味
着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而应该注重修养和品德。
这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被功利和物质所左右,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被物质所迷惑。
最后,公冶长篇中还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
这句话让我深
有共鸣,意味着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这让我明白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不是停滞不前。
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是被现实所束缚。
通过阅读《论语》中的公冶长篇,我受益匪浅,对于人生、处世和修养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自己的修养和品德,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参考范文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参考范文通过学习和背诵《论语》公冶长篇,对于人们在生活中、学习工作中都有较大启发。
下面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公冶长读后感,欢迎阅读!论语公冶长读后感篇一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和子路陪侍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裘衣与朋友共享,即使损坏了也不后悔。
颜渊说:我愿望是不自夸德行,不自表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理想。
孔子说:老年人得以安乐,朋友得以信任,年轻人得以关爱。
读后感:子路修养在外,注重形体的仁义,视自私为耻;颜回修养在内,注重本义的仁义,视自满为耻;孔子修养无形,注重自然的仁义,视自欲为耻。
可见,子路志在他人评价,“与朋友共”未得兼济;颜回志在我心无悔,“愿无伐善”仍属有心;孔子志在兼善天下,“安、信、怀之”于民福祉。
《道德经》对上善若水解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无形无体的,至上善行就象水润万物一样无声无息,又不从万物中要求回报。
而人的本性,容易受形体的影响,这就常常因欲而生争,因争而生尤,因尤而生惑。
老子倡导人性上善,就是要去除形体上的拘束,无私的心法才会形成,只有逝去“有”,才会表现“无”,人的真品德才会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大德大善的境界。
孔子的理想,与老子的“上善若水”相吻合,因为无私、无欲、无我而存善。
仁行千里,兼善万物而不伐善;义布天下,广惠万物而不施劳。
细品孔子的理想,不禁为其宽广的胸怀而叹,联想到近代的雷锋、焦裕禄,其品行自然非一日之功。
论语公冶长读后感篇二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还是以仁德为主,从各个方面去探讨仁德的特征。
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句子,如:“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出现过,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读后感这一篇里,好多关于评价人的内容。
孔子评价公冶长,说他虽然在牢狱之中,但他不是罪有应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孔子可真够特立独行的,就好比现在大家都不看好一个蹲过监狱的人,觉得这人肯定有大毛病,可孔子不这么想啊,他能透过表象看到公冶长的本质,觉得他是被冤枉的,就把女儿托付给他,这就像在一群随波逐流的人中,孔子是那个逆流而上、坚持自己判断的勇者。
这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看人可不能只看表面或者只听别人说啥,说不定人家是被误解的呢。
还有孔子夸南容那一段,说他“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然后就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南容是个聪明人啊,世道好的时候能施展才华,世道不好的时候还能保全自己。
这就像我们现在在职场,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就努力拼搏升职加薪;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也别硬刚,得学会韬光养晦,别把自己搭进去。
而且孔子这么安排婚事,感觉他是个很务实的人,为家人考虑得很周全。
这一篇里还提到子贡问孔子自己怎么样。
子贡这小子,感觉有点小傲娇又有点小不自信,想从老师这儿得到肯定。
孔子就说他是个器,是瑚琏之器。
这就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有褒有贬的评价。
子贡肯定心里琢磨,这是说我好呢还是不好呢?在我看来,这就好比你在公司里,领导说你是个很得力的工具,能做大事,但又好像缺了点什么,也许是格局之类的吧。
这也提醒我们,不能满足于只做一个好用的工具,还得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再看孔子那些弟子之间的互动,就像是一个学霸班。
大家互相讨论问题,都很尊重孔子的看法。
他们谈论的那些品德、学问之类的东西,虽然离我们两千多年了,但现在读起来还是有很多启发。
比如说一个人要做到谦逊,有才华但不张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些不管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自我成长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一章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一章读后感
在阅读《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一章时,我深感孔子的智慧和教诲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章中,孔子谈论了“巧言令色”的问题,让我对于言辞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而不是过分追求外表的华丽。
他批评那些巧言令色的人,认为他们缺乏真实的道德品质,只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做出虚假的表现。
这种态度让我深感警醒,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真诚,不要过分依赖言辞和外表来取悦他人,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同时,这一章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言行。
有时候,我也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做出一些虚假的表现,这种行为虽然能够短暂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但长远来看,却不利于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因此,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真诚的态度,用真实的自己去面对他人,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一章让我深刻认识到言辞和行为的重要性,以及保持真诚、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这些教诲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成长和价值。
公冶长篇读后感
公冶长篇读后感《公冶长》是一部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对历史人物公冶长的塑造和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历史形象。
小说以公冶长的传奇经历为主线,描述了他从一个普通的铁匠成长为一代名将的过程,同时也描绘了他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阅读完《公冶长》后,让我深受启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公冶长的塑造非常成功。
公冶长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成为了一代名将。
作者通过对公冶长的塑造,展现了他的坚韧和勇敢,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性和情感。
公冶长在书中不仅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的成长历程和内心矛盾都让人感同身受。
通过对公冶长的塑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魄力。
其次,小说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历史画卷。
公冶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发,社会秩序混乱。
小说中对这一时代的描写非常生动,通过对战争、政治斗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和风采。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智慧,让读者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公冶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深远,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
最后,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也非常深刻。
公冶长在书中不仅是一个英雄人物,更是一个有情感和矛盾的普通人。
他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他的内心矛盾和成长历程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通过对人性的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更加珍惜人性中的善良和真诚。
同时,对人性的描写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和智慧,也更加珍惜历史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总之,《公冶长》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小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塑造和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历史画卷。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公冶长篇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
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公冶长篇中,孔子与公冶长的对话主要围绕着礼仪、道德和人生哲学展开。
孔子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他还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倡人们要从自身做起,修身养性,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这些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孔子对礼仪的重视让我意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礼仪似乎已经被忽视,人们更注重个人利益和欲望的满足,而忽视了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
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只有通过遵循礼仪,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修养。
孔子的思想提醒了我,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真正做到治国平天下。
这种思想引导我更加关注自身的修养,注重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所提倡的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公冶长篇,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所提倡的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儒家学说,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这一篇里,孔子对人的评价可真是有趣又充满智慧。
他评价公冶长,虽然公冶长蹲过监狱,但孔子却认为他无罪,还把女儿嫁给他。
这就很让人惊讶,在那个时候,进过监狱的人肯定被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呢,可孔子却能透过表象看到公冶长的本质,觉得他是个好人,这就告诉咱啊,可不能光看一个人的经历就给人定性。
说不定人家是被冤枉的,或者虽然有过挫折,但内心还是正直善良的呢。
就像生活里有些朋友可能之前做错过事,但其实他们是有苦衷的,而且他们本质上是很仗义、很靠谱的人,我们要是像孔子这样能看到他们的好,那就是真正的好朋友啦。
还有,孔子评价南容的时候也很有意思。
南容这个人,孔子觉得他是个谨慎的人,国家有道的时候他能发挥才能,国家无道的时候他也能明哲保身。
孔子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这孔子挑女婿和侄女婿的标准还真不一样,但又都很有道理。
对于公冶长,他是看重那种被冤枉却依然保有好品质的品德;对于南容呢,他看重的是能在不同世道里都做出合适选择的智慧。
这就像我们找工作或者交朋友一样,不同的情况要找不同的人。
有些工作需要那种敢冲敢闯不怕犯错的人,就像公冶长那种有独特品质的;而有些工作就得要像南容这样懂得审时度势、谨慎小心的人。
这一篇里还讲到了好多人的性格特点。
感觉孔子就像一个超级敏锐的人性观察家,他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好坏、优缺点说得明明白白。
他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这个宁武子啊,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表现得很聪明,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呢,他就装傻。
孔子说他的聪明别人能做到,但是这种装傻的智慧别人可做不到。
这可太对了,生活里有时候我们就得学会隐藏锋芒,在不适合表现的时候就低调一点,不然就容易惹麻烦上身。
可是真正能做到像宁武子这样恰到好处地装傻,那可真是太难了。
我就想啊,我自己在生活中有时候就控制不住想表现一下,结果可能就给自己挖了坑,要是能学学宁武子的智慧就好了。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而论语公冶长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篇一《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为主,而不是侃侃而谈,纸上谈兵,文中事例对于学生都是有着教育意义的。
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
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
孔子对于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開对于仕的谦虚,孔子欣慰不已;孔子对于子路忠诚的肯定,对于其好勇的否定;对于申棖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也说明了“仁”的标准是多么严苛,非常人之所及。
孔子在和弟-子颜渊、子路一起谈论志向时,孔子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察他二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子路之志,合乎义——有财富而与人共之;顔渊之志,合乎善;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其安逸,朋友相互信任,少年能够得到关怀。
”这便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不同常人之处。
在当世有高尚地位的他,仍然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影响着每一代人。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篇二我读的是《公冶长篇》,《公冶长篇》共有28篇。
其中还包括着些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精选5篇)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这本书从成书到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看完论语,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论语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篇1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
”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
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学生身旁和他们交流。
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
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
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实,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些。
第二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高兴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
可以加强知识的印象,牢记这个知识,从而是你进步。
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好像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
是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坚持读书。
论语公冶长1000字读后感篇2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眼前,是什么文章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对于知识,“学”只是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只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点缀自己的大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冶长篇第五读后感
这一篇里有好多对人物的评价呢。
比如说公冶长,孔子把女儿都嫁给他了,这公冶长肯定有过人之处。
虽然他坐过牢,可孔子却不因为这个就否定他的全部,这就很厉害。
这就告诉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一个污点或者不好的经历,得全面地去看。
就像我们现在评价一个同学,不能因为他一次考试没考好或者犯过一次小错,就觉得他啥都不行了。
也许他画画特别棒,或者很会讲笑话逗大家开心呢。
还有啊,这一篇里孔子的弟子们个性都很鲜明。
像宰予,大白天睡觉,被孔子一顿批评,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哈哈,我都能想象到孔子当时又生气又无奈的样子。
这宰予也是个有趣的人,敢在夫子面前这么“任性”。
不过从这事儿也能看出,在学习上态度真的很重要啊。
要是总是偷懒,就像现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或者走神,那肯定知识就进不到脑袋里去了。
还有子贡,这个人很聪明伶俐的感觉。
他和孔子之间的互动就像两个高手过招。
他会问孔子一些很犀利的问题,孔子也总能巧妙地回答。
他们的对话就像在给我们展示怎么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
子贡问孔子自己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瑚琏”之器,这就好比说子贡是个很有用的人才,但还不是最顶级的那种。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得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不能太自负,得不断地努力进步。
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品德方面的讨论。
比如说一个人是不是“仁”,感觉在孔子眼里,“仁”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呢。
好多弟子被问到有没有达到“仁”的时候,孔子都说还不行。
这也让我觉得,追求美德就像是爬山,没有尽头,得一直努力往上爬。
公冶长篇读后感
公冶长篇读后感《公冶长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汉代的文学家司马迁。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描写,以及对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我要说的是《公冶长篇》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描写。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于当时社会的描述,展现了汉代社会的繁荣与衰败、政治的腐败与清明、民生的疾苦与富足等方面。
尤其是对于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描写,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通过对于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要说的是《公冶长篇》对于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于人物的塑造和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和诱惑时的选择和抉择。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于人物的行为和言谈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这些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以及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通过对于这些思考,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世界,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要说的是《公冶长篇》对于文学艺术的表现。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于语言的运用和结构的安排,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艺术功底。
尤其是他对于描写的细腻和对于人物的塑造,都展现了他的高超的文学才华。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于情节的安排和对于节奏的掌握,展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这些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创造,以及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通过对于这些表现,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魅力,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公冶长篇》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
公治长篇第五读后感这一篇里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对人物的评价。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这就很有意思,就好像孔子在告诉大家,看人不能只看表面的处境。
公冶长被关在监狱里,但孔子知道他是清白的,还觉得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呢。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人正处于低谷,可能很多人就会对他指指点点,避而远之,可孔子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这也提醒我,在生活中不能轻易给人下定义,也许那个看起来落魄的人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还有孔子评价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然后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这南容肯定是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啊。
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国家混乱的时候又能保全自己。
我觉得这在现代社会也特别实用,就像在好的职场环境里努力拼搏,要是遇到一些乌烟瘴气的工作环境,也得懂得保护自己,不要随波逐流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然后说到子贡,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孔子回答“女,器也。
”子贡接着问“何器也?”孔子说“瑚琏也。
”这对话特别像师徒俩在打趣。
子贡想知道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孔子说他是个器物,子贡还不依不饶地追问是什么器物。
瑚琏在古代那可是很尊贵的祭祀用的器物。
这一方面能看出子贡很有上进心,想让老师夸夸自己到底有多厉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孔子对弟子们的因材施教。
他知道子贡聪明能干,用这个比喻既肯定了子贡的价值,又暗示子贡还得继续修炼,不能只满足于做个“瑚琏”这样比较单一功能的“器”,要朝着更高的“君子不器”的境界发展。
这里面弟子们的表现也特别有趣。
颜渊和子路,一个低调谦逊,一个直爽勇敢。
子路听到孔子夸奖颜渊,心里不服气,说“子行三军,则谁与?”感觉子路就像个争宠的小孩,特别可爱。
而孔子回答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也是在教导子路,勇敢不能是莽撞,做事要有谋略。
我从这里就想到自己有时候做事也是一股脑儿地往前冲,就像子路这样,其实很多时候应该停下来思考思考,不能光靠一腔热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精彩范文
《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而论语公冶长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以下是整理分享的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论语》的前四篇,都是来讲解孔子学问之道,对其思想核心“仁”的理论阐释,而本篇不同于前四篇,加入了具体事例,师徒之间的讨论,使语录体充满生机。
孔子的学问之道,多以用为主,而不是侃侃而谈,纸上谈兵,文中事例对于学生都是有着教育意义的。
本篇中包含有孔子嫁女,孔子对于弟-子、他人的评价,来对于德行的肯定与批判,在对和对弟-子的交谈中,也吐露出孔子心中的最终理想。
从孔子嫁女中,可见孔子对人人才的认定,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是否有德。
虽然只言片语中很难看到孔子所选女婿全貌,但从孔子的标准来看,此人应该是品德高尚之人。
孔子对于众弟-子及他人的评价中,或有赞扬,或有批评,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华的言语;漆彫開对于仕的谦虚,孔子欣慰不已;孔子对于子路忠诚的肯定,对于其好勇的否定;对于申棖欲望过多的批判等等,都是从弟-子为人处事的现实中肯定他所弘扬的“仁”,也说明了“仁”的标准是多么严苛,非常人之所及。
孔子在和弟-子颜渊、子路一起谈论志向时,孔子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察他二人的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
子路之志,合乎义;;有财富而与人共之;顔渊之志,合乎善;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使其安逸,朋友相互信任,少年能够得到关怀。
”这便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不同常人之处。
在当世有高尚地位的他,仍然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言传身教,来教导学生,引导学生,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影响着每一代人。
论语公冶长篇读后感篇二我读的是《公冶长篇》,《公冶长篇》共有28篇。
其中还包括着些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圬不可也: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比如:一个人他整天悠哉乐哉,无所事事,别人再怎么说他,也是无济于事。
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判断一个人要用正确的方法,就是按照“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
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时代,很多学生和读者看《论语》都是带着很强的功利性,有的是为了迎合教育改革浪潮的趋势而读的,有的是为了将来展现自己的知识渊博而读,有的是为了安居乐业,修身养性而读。
不管当代人是出于怎样的初衷来读《论语》,既然它在穿
越时空隧道时能经过焚书坑儒及清代的文-字-狱,从而成为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就足以证明了《论语》在当代仍然具有可读性和必读性。
《论语》这本书分有20篇,其中,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这里简单地陈述下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