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
结构施工图设计注意避免违反的几条规范条文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编一、混凝土结构图纸总说明中必须校核和注明的规范条文: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强条)。
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1.1条(强条)。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强条)另:GB50223-2008第3.0.3条要求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其中抗震措施包括抗震计算时的内力调整措施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具体体现在按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并根据抗震等级进行相关的抗震计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但地震作用仍按原设防烈度相关参数计算。
对于特殊设防类建筑,除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外,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地基基础安全等级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8条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5.5条(强条)。
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或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注:a.《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取值错误易造成违反第3.0.2条(强条)。
b.《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2008)第3.1.2条,取值错误造成违反第3.1.4条(强条)。
设计等级取值的正确性与否和沉降验算、单桩承载能力的确定、检测桩的数量等参数关系密切。
5.地下室或无地下室建筑电梯井地下部分的防水等级及其所采用的相应的防水措施。
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3.1.4(强条)和3.2.1条(强条)。
6.建筑±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计算方法概述
7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设计计算7-1)设计计算方法概述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与建筑工程的需要相适应的,是随着建筑科学研究的深入而进步的。
当建筑工程处于层数很少、体量很小、重量很轻的阶段时,对地基基础的要求不高,计算方法也很简单。
后来建筑物的层数增加了,重量大了,整体式的筏形和箱形基础就相应出现了,因为单靠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是无法满足建筑物的承重要求了。
而且人们在修建铁路、码头、船坞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置于地基上的梁和板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性,并且将其逐步发展成一套“弹性地基”的理论。
高层建筑出现以后,地基基础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更加深化了。
例如对地基土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特性的研究,地震作用的研究。
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变形协调的研究,基础梁、板的受力分析等等,逐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共同作用课题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并且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时至今日,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种类繁多,在拙著《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一书有详细介绍。
此在仅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一、简化计算方法简化计算方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将由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静力平衡体系(图1-2a)分割成三个部分,进行独立求解[7],首先假定上部结构的柱是嵌固在基础上的(1-2b),按结构力学的方法可以求出结构的内力,包括底层柱的轴力、柱脚处的弯矩和剪力。
然后将这些力反向作用在基础梁或基础板上,基础梁或板同时承受地基反力(图1-2c),地基反力与上部结构荷载(包括基础自重及其悬挑部分以上的土重)保持静力平衡,并假定其按直线分布。
再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求解基础梁或板的内力。
在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假定基底压力按直线分布,即认为基础是绝对刚性的。
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又把基础看作是柔性的,基底压力是均布的(图1-2d)。
显然,简化计算方法的种种假定与整个结构体系的工作状态是不符的,它仅仅满足了总荷载与总反力的静力平衡条件,而忽视了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以及基础与地基之间的变形连续条件。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46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
教授
四所总工 高工 博士 博士
4
主
要
内
容
1 2 3 4 5 6 7 8
总 则 术语、符号 基本规定 地质条件与环境影响 地基计算 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施 工 监测 附录 ABC
5
2019/1/6
1 总 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 础的设计与施工。本规范所指的筏形和箱形 基础包括桩筏基础和桩箱基础。
2019/1/6
19
6.2.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 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 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 承载力。
以下各条是关于筏形基础的构造、冲 切、剪切、局部受压计算、墙体构造等要 求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修订情况简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钱力航
2006.10 南昌
2019/1/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Tall Building Raft Foundations and Box Foundations
5.3 承载力计算
5.3.5 对于主裙楼一体的大 底盘基础 (基底宽度为b, 超载宽度为b’),对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b’≥2b时,可将超 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 础埋深进行修正;
2019/1/6
12
2 当 b’ < 2b 时: 1)若超载折算深度大于主楼 的实际埋置深度h,按主楼 的实际埋深h进行修正; 2)若超载折算深度小于主楼 的实际埋置深度h,如果主 楼和裙房基础的整体性很 好,基础刚度很大,主楼 地基承载力仍可按主楼的 实际埋置深度h进行修正, 否则按超载折算深度进行 修正; 3 当两侧室外地面标高或超 载折算深度不等时取小值。
3.8 筏形基础与箱形基础
(7)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间的处理 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间的处理 问题:弯矩过大。 问题:弯矩过大。
1)设置后浇带--用于后期沉降较小的情况 设置后浇带--用于后期沉降较小的情况 设置后浇带-- 规范建议:通常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 规范建议:通常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 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砼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在 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 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8] 2)设置沉降缝--用于后期沉降较大的情况 设置沉降缝-- 设置沉降缝--用于后期沉降较大的情况 3)分期施工 分期施工 先重后轻
工程实例2: 工程实例 :大连九州饭店
地上23层,地下1层(车库),筏基厚2m,持力层为强风化千枚状 地上 层 地下 层 车库),筏基厚 , ),筏基厚 泥质板岩,初勘fak=400kPa ,承载力不够,详勘fak=520kPa,满足要求。 泥质板岩,初勘 承载力不够,详勘 ,满足要求。 沉降:实测1.7mm,计算3.4mm。 沉降:实测 ,计算 。 土方量(m 砼用量(m 土方量 3) 砼用量 3) 工期 14841 4881 3个月以上 挖孔桩方案 个月以上 12162 3297 2个月 平板式筏基 个月
三、地基变形验算
1.地基变形特性 地基变形特性
自重应力阶段
回弹变形, 回弹变形,再压缩变形
注:降水预压和停止降水引起的地基变形很小,可以忽略。 降水预压和停止降水引起的地基变形很小,可以忽略。
附加应力阶段 恒应力阶段
2.最终沉降量计算 最终沉降量计算 方法一: 方法一: s=
+
式中p 为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 为土的回弹模量; 式中 c为基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应力;Eci为土的回弹模量;p0 为基底附加压力; 为土的回弹模量。 为基底附加压力; Eci为土的回弹模量。 方法二: 方法二: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最新版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22 建造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22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224 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25 建造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26 高层建造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22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1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2022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224 高层建造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225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20226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227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228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229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221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2211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2212 高层民用建造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221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22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2 建造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224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20225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226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007 建造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228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229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0221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2211 建造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12 建造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2-200213 民用建造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2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3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22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5 既有采暖居住建造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20226 公共建造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227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94-2022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22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JGJ/T 10-2022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224 建造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225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226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2222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228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9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200110 建造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 74-200311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202212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2213 建造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2022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 T 27-20222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223 建造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2022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225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98-20226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22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228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22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221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9011 建造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2212 建造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2213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221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20222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223 建造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4 建造工程建造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225 建造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226 建造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227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228 建造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229 建造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2210 采暖居住建造节能检验标准JGJ 132-20221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136-20011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221 建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222 建造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223 建造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224 建造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225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22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02 GB 50204-20227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8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229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2210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2211 建造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2212 建造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2213 建造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221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2215 建造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2216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17 智能建造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221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2219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1 建造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222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224 建造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225 建造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226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227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228 施工现场暂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2005 JGJ 46-20229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202210 建造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2211 建造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2212 建造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2213 建造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2214 建造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2215 建造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91 JGJ 80-202216 建造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200417 建造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221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22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224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055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226 建造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22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22实施时间1 水工混凝土外保温聚苯板施工技术规范CECS268-2022 2022-07-012 建造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22 2022-04-013 建造施工承插式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321-2022 2022-10-014 大型起重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301-2022 2022-01-015 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316-2022 2022-06-016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22 2022-12-017 建造施工升降机按拆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22 2022-12-018 建造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22 2022-03-01。
多层建筑带车库筏板重心校核
多层建筑带车库筏板重心校核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的重心校核
规范条文:
1、《箱形和筏形基础规范》JGJ6-99,第5.1.2条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永久荷载与楼(屋)面活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偏心距e 宜符合下式要求:e≤0.1W/A ;
2、《地基与基础规范》GB50007-2002,第8.4.2条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
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 宜符合下式要求:e≤0.1W/A ;
PKPM(2011.9.20)程序判断:
JCCAD菜单-->重心校核:
①选荷载组:按照规范要求,只考虑永久荷载和楼(屋)面活荷载,因此,选择PM荷载的永久效应组合(1.0恒+0.5活)(注:satwe
荷载的永久组合考虑了除楼屋面活荷载之外的如风荷载等水平力产
生的剪力,因此不适合做重心校核用。
)
②筏板重心:在图形的下方,程序给出了偏心距的判断:改组荷载下的偏心距比值(即e/(0.1W/A),此值不宜大于1.0)为:0.28。
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第6.1.3条
第5.5.8、5.11.4、6.1.3、6.9.8条
第3.0.11条
第3.0.2、3.0.3、6.1.7条
第3.0.5、4.4.2、5.4.2、6.2.5、6.3.2、6.3.10、6.3.13、 7.1.2、7.1.3、7.3.2、7.3.6、8.4.4、10.2.7条
第3.1.3、3.1.4、5.2.1、5.4.2、5.5.1、5.5.4、5.9.6、5.9.9 、5.9.15、8.1.5、8.1.9、9.4.2条
5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
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1-2012 GB 50202-2018 GB 50330-2013
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GB 50497-2019
9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GB 50739-2011
JGJ 165-2010 JGJ 167-2010 JGJ 171-2009
22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23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24
《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标准》
25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
JGJ 311-2013 JGJ 340-2015 JGJ 432-2018 JGJ 476-2019
基础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废止的条文编号
备注
第3.0.2、3.0.5、5.1.3、5.3.1、5.3.4、6.1.1、6.3.1、6.4.1 、7.2.7、7.2.8、8.2.7、8.4.6、8.4.9、8.4.11、8.4.18、 8.5.10、8.5.13、8.5.20、8.5.22、9.1.3、9.1.9、9.5.3、 10.2.1、10.2.10、10.2.13、10.2.14、10.3.2、10.3.8条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
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
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 2 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1 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 000mm.5.2.2 条规定,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 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5.2.4 条对后浇带的施工规定如下: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 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 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
筏型基础施工规范
筏型基础施工规范6.1一般规定6.1.1箱形基础与筏形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整个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现场环境等条件进行。
6.1.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制定监测计划。
6.1.3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各类观测点和监测点。
6.1.4施工中应做好监测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6.2影响区域的监测6.2.1基坑开挖前应对邻近原有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基础、道路和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发现裂缝、倾斜、滑移等损坏迹象,应作标记和拍照,并存档备案。
6.2.2施工过程中应按监测计划对影响区域内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应作为调整施工进度和工艺的依据。
6.2.3对影响区域内的危房、重要建筑、变形敏感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应采取防护措施.6.3降水6.3.1当地下水位影响基坑施工时,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隔水措施。
6.3.2降水、隔水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及降水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管线对降水反应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
6.3.4当采用降水方案时,为减小对工程本身和影响区的不利影响,井点施工必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的规定,严格控制出水的含泥量。
6.3.5放坡开挖的基坑,井点管距坑边不应小于1m。
机房距坑边不应小于1.5m,地面应夯实填平。
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边坡,防止排水渗入坑内。
6.3.6当采用U型板桩支护基坑、井点管需要布置在坑内时,宜将井点管设在板桩的凹档处。
土方开挖时,应随时用粘土对井点管周围的砂井进行封盖。
平板形板桩的井点管布置在坑内时,应防止碰坏井管。
6.3.7应设置降水观察井,对降水的效果进行观察。
6.3.8当降低地下水位会危及影响区域内建、构筑物和道路及地下管线时,宜在降水井管与建筑物、管线间设置隔水帷幕或回灌砂井、回灌井点和回灌砂沟.回灌砂井、回灌井点和回灌砂沟与降水井点间的距离,应根据降水与回灌水位曲线和场地条件而定,但不宜小于6m.6.3.9当采用井点降水和回灌方法时,井点降水与回灌应同时进行.6.3.10降水完毕后,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和拔除井点管。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修订中的几个问题二
6.4.6 基桩的构造及桩与筏形或箱形 基础的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2013-8-5
30
6.4.7 桩上筏形与箱形基础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桩上筏形和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25;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垫 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2 当箱形基础的底板和筏板仅按局部弯矩计算时, 其配筋除满足局部弯曲的计算要求外, 顶部跨 中钢筋应全部连通, 底部支座钢筋尚应有1/3贯 通全跨,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5%; 当筏形 或箱形基础平面的长宽比大于2时,垂直于整 体弯曲方向的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10%;
2013-8-5
23
6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剪力墙结 构,对位于基础边缘的剪力墙,当考虑 其两端应力集中影响时,宜适当增加墙 端下的布桩量; 7 当基础下桩的数量较少时,桩宜 直接布置在墙下、柱下、筒下或梁板式 筏形基础的梁下。
2013-8-5
24
6.4.4 在有经验的非抗震设防的软土地区, 当满足下列要求时,可采用桩与承台下土 体共同工作的原理计算桩筏和箱桩基础: 1 所采用的桩为能产生较大的刺入沉降 的摩檫桩; 2 沉降变形符合建筑物的容许值; 3 在进行桩身设计时,桩身强度按桩顶 的最大受力验算; 4 桩间距不小于3倍桩径。
18
• 6.2.15 在整体大面积筏形基础上设置施 工缝、诱导缝、后浇带时,除应符合本 规范6.2.12及7.7.2 、7.7.3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2013-8-5
19
四
桩筏与桩箱基础
6.4 桩筏与桩箱基础 6.4.1 当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下的天然地基承载 力或沉降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筏或 桩箱基础。桩筏或桩箱基础的桩类型应根据工程 地质资料、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施工条件以及 经济指标等因素决定。有关桩的设计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和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
现行最新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13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JGJ149—2006
14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
JGJ137—2001
15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98
16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JGJ7—2010
17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JGJ61—2003
18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50165-92
GB/T50353-2005
6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8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23-2001
9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03
10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
JGJ110-2008
1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1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1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13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146-90
14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 50290—98
15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
GB/T50361—2005
16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50448-2008
JGJ 132—2009
12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136—2001
13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152—2008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篇一: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总则1.0.1为了在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
1.0.3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整个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使用要求以及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并应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1.0.4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箱形基础Box Foundation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1.2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2符号3地基勘察3.1一般规定3.1.1地基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邻近地段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有无古河道和人工地下设施等存在;(2)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
3.1.2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筑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及分析;(2)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3)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
当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就施工降水方案和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5)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必要时提出支护方案。
3.2勘探要点3.2.1勘探点的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荷载分布和地层的复杂程度,应满足评价建筑物纵横两个方向地层土质均匀性的要求.注:1、取值应考虑土的密度、地下水位等条件、当为密实土,且地下水位埋较深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2、在软土地区,取值时应考虑基础宽度,当b>60m时取小值;b≤20m时取大值。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中国建
术语 符号
术语
箱形基础 由底板 顶板 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 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筏形基础 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符号
抗力和材料性能 土的压缩模量 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 土的变形模量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 截面惯性矩 基础底面的抵抗矩 土的含水量
中国建
的要求
式中
箱形或筏形基础宽度
建筑物高度 指室外地面至檐口高度
建在非岩石地基上的一级高层建筑 均应进行沉降观测
对重要和复杂的高层建筑 尚宜进行基坑回弹 地基反力 基础
内力和地基变形等的实测
中国建
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
一般规定 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 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 上 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分布等因素确定 当为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 求而扩大底板面积时 扩大部位宜设在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对单幢建筑物 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 箱形和筏形基础的 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 在永 久荷载与楼 屋 面活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 偏心距 宜符合下式 要求
间侧移刚度大于等于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 倍时 地下一
基础底面下第 层土的回弹再压缩模量和压缩模
量 按本规范第
条试验要求取值
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地基土层数
基础底面至第 层 第 层底面的距离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 层 第 层底面范围内平 均附加应力系数 按本规范附录 采用 沉降计算深度可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确定 当采用土的变形模量计算箱形和筏形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时 可按下式计算
【最新精选】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总则1.0.1为了在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
1.0.3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整个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使用要求以及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并应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1.0.4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箱形基础Box Foundation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1.2筏形基础 Raft Foundation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2符号3地基勘察3.1一般规定3.1.1地基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邻近地段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有无古河道和人工地下设施等存在;(2)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
3.1.2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筑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及分析;(2)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3)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
当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就施工降水方案和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5)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必要时提出支护方案。
3.2勘探要点3.2.1勘探点的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荷载分布和地层的复杂程度,应满足评价建筑物纵横两个方向地层土质均匀性的要求.注:1、取值应考虑土的密度、地下水位等条件、当为密实土,且地下水位埋较深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2、在软土地区,取值时应考虑基础宽度,当b>60m时取小值;b≤20m时取大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1总则1.0.1为了在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
1.0.3箱形和筏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整个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使用要求以及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并应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1.0.4高层建筑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勘察、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箱形基础Box Foundation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内隔墙构成的整体刚度较好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1.2筏形基础 Raft Foundation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2.2符号3地基勘察3.1一般规定3.1.1地基勘察应进行以下主要工作:(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邻近地段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有无古河道和人工地下设施等存在;(2)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3)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查明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
3.1.2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筑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及分析;(2)地基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的建议方案;(3)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
当基础埋深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就施工降水方案和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建议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5)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必要时提出支护方案。
3.2勘探要点3.2.1勘探点的布置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荷载分布和地层的复杂程度,应满足评价建筑物纵横两个方向地层土质均匀性的要求.注:1、取值应考虑土的密度、地下水位等条件、当为密实土,且地下水位埋较深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2、在软土地区,取值时应考虑基础宽度,当b>60m时取小值;b≤20m时取大值。
3.2.2.3抗震设防区的勘探点深度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的要求;3.2.2.4对不考虑群桩效应,端承型大直径桩的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达到预计桩尖以下3~5m;当桩端(包括扩底端)直径大于1.5m时,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大于或等于5倍桩端直径。
当遇软层时则应加深至穿透软层。
一般性勘探点应到桩端以下1~2m;3.2.2.5摩擦型桩基需计算地基变形时,可将群桩视为一假想实体基础,并自桩端开始计算压缩层深度来决定控制性钻孔的深度。
当利用公式3.2.2/1估算控制性钻孔的深度时,基础埋深d应按桩尖的埋深取值。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遇有坚硬岩层或密实的碎石土层时,钻孔深度可酌减。
3.2.3取土和原位测试勘探点的数量和取土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2.3.1取土和原位测试勘探点数量应占勘探点总数的1燉2~2燉3,且单幢建筑至少应有二个取土和原位测试孔;3.2.3.2地基持力层和主要受力土层采取的原状土样每层不应少于6件,或原位测试次数不应少于6次。
3.3室内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3.3.1室内压缩试验所施加的最大压力值应大于土的自重压力与预计的附加压力之和。
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的计算应取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当需考虑深基坑开挖卸荷和再加荷对地基变形的影响时,应进行回弹再压缩试验,其压力的施加应模拟实际加卸荷的应力状态。
3.3.2剪力试验宜采用三轴压缩试验。
当地基土为饱和软土或荷载施加速率较高时,宜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的试验方法;当荷载施加速率较低时,宜采三轴固结不排水的试验方法。
3.3.3确定一级建筑物或有特殊要求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应进行平板载荷试验。
建筑物安全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划分。
3.3.4确定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宜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
3.3.5查明粘性土、粉土、砂土的均匀性、承载力及变形特征时,宜进行静力触探和旁压试验。
3.3.6判明粉土和砂土的密实度和地震液化的可能性时,宜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3.7查明碎石土的均匀性和承载力时,宜进行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
3.3.8取得抗震设计所需的参数时,应进行波速试验。
3.4地下水3.4.1应查明建筑场地的地下水位,包括实测的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以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4.2对需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场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和降水设计的参数,对降水方法提出建议,并预测降水对邻近建筑物和重要地下设施的影响。
4地基计算4.0.1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地基应进行承载力的变形计算,必要时应验算地基的稳定性。
4.0.2在确定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并应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的要求。
抗震设防区天然土质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燉15;当桩与箱基底板或筏板连接的构造符合本规范第5.4.5条的规定时,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燉18。
4.0.3箱形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压力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5.1一般规定5.1.1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分布等因素确定。
当为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扩大底板面积时,扩大部位宜设在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5.1.2对单幢建筑物,在均匀地基的条件下,箱形和筏形基础的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永久荷载与楼(屋)面活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要求:5.1.3当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且地下室四周回填土为分层夯实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按下列原则确定:5.1.3.1单层地下室为箱基,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时,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可取箱基的顶部(图5.1.3a);5.1.3.2采用箱基的多层地下室及采用筏基的地下室,对于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的多层地下室,当地下室的层间侧移刚度大于等于上部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1.5倍时,地下一层结构顶部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图5.1.3b、c),否则认为上部结构嵌固在箱基或筏基的顶部。
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框剪结构,其地下室墙的间距尚应符合表5.1.3的要求;5.1.5符合本规范第5.1.3.2或5.1.3.3款要求的多层地下室,在进行抗震验算时,地下室的框架及剪力墙的加强部位应从地下一层结构顶板标高往下延伸一层,地下室加强部位的框架柱、剪力墙的弯矩设计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中的有关底部加强区的规定进行计算,其构造措施也应符合相应规定。
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加强部位应从箱基顶板或平板式筏基或梁板式筏基梁的顶部开始。
加强范围以下的结构构造可遵循非抗震设计的构造要求。
5.1.6箱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筏形基础和桩箱、桩筏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采用防水混凝土时,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的比值,按表5.1.6选用,且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0.6MPa。
对重要建筑宜采用自防水并设架空排水层方案。
5.2箱形基础5.2.1箱形基础的内、外墙应沿上部结构柱网和剪力墙纵横均匀布置,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宜小于箱形基础外墙外包尺寸的水5.2.15当箱基的外墙设有窗井时,窗井的分隔墙应与内墙连成整体。
窗井分隔墙可视作由箱形基础内墙伸出的挑梁。
窗井底板应按支承在箱基外墙、窗井外墙和分隔墙上的单向板或双向板计算。
5.2.16与高层建筑相连的门厅等低矮单元基础,可采用从箱形基础挑出的基础梁方案(图5.2.16)。
挑出长度不宜大于0.15倍箱基宽度,并应考虑挑梁对箱基产生的偏心荷载的影响。
挑出部分下面应填充一定厚度的松散材料,或采取其它能保证挑梁自由下沉的措施。
5.3筏形基础5.3.1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应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等条件确定。
5.3.2梁板式筏基底板的板格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梁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应小于300mm,且板厚与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1/20。
5.4桩箱与桩筏基础5.4.1当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下天然地基承载力或沉降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加箱形或筏形基础。
桩的类型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指标等因素确定。
有关桩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要求。
5.4.2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桩的数量较少时,桩宜布置在墙下、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梁下或平板式筏形基础的柱下。
基础底板的厚度应满足整体刚度及防水要求。
当桩布置在墙下或基础梁下时基础板的厚度不得小于300mm,且不宜小于板跨的1燉20。
5.4.3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需要满堂布桩时,基础板的厚度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基础板沿桩顶、柱根、剪力墙或筒体周边的受冲切承载力可按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计算。
5.4.4基础板的弯矩可按下列方法计算:5.4.4.1先将基础板上的竖向荷载设计值按静力等效原则移至基础底面桩群承载力重心处。
弯矩引起的桩顶不均匀反力按直线变化原则计算,并以柱或墙为支座采用倒楼盖法计算板的弯矩。
当支座反力与实际柱或墙的荷载效应相差较大时,应重新调整桩位再次计算桩顶反力。
5.4.4.2当桩基的沉降量较均匀时,可将单桩简化为一个弹簧,按支承于弹簧上的弹性平板计算板中的弯矩。
桩的弹簧系数可按单桩载荷试验或地区经验确定。
5.4.5桩与箱基或筏基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5.4.5.1桩顶嵌入箱基或筏基底板内的长度,对于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对中小直径的桩不宜小于50mm;5.4.5.2桩的纵向钢筋锚入箱基或筏基底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对于抗拔桩基不应少于钢筋直径的45倍。
6施工6.1一般规定6.1.1箱形基础与筏形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整个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现场环境等条件进行。
6.1.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环境、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制定监测计划。
6.1.3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各类观测点和监测点。
6.1.4施工中应做好监测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6.2影响区域的监测6.2.1基坑开挖前应对邻近原有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基础、道路和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发现裂缝、倾斜、滑移等损坏迹象,应作标记和拍照,并存档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