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未完成的画 意外
陈丹青:人在十八岁年纪,才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
陈丹青:人在十八岁年纪,才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陈丹青:人在十八岁年纪,才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2015-06-16理想国“《清明上河图》是世俗繁华的史诗,《千里江山图》那就是锦绣河山的颂唱。
”《局部》第一集,看陈丹青解读王希孟十八岁时所作二十米长手卷《千里江山图》。
“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
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
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收看节目。
「看理想」第一季另外两档节目:梁文道《一千零一夜》已上线,(可点击)第一夜美国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马世芳《听说》本周四上线。
千里江山图转自公众号“看理想”局部“我是一个不会上课的人,我本人就很讨厌上课。
我不是讲什么艺术史,绘画入门。
就是希望大家和我一起‘看’。
我出去转一大圈,才发现重要的不是画画,而是你怎么‘看’。
我尽量选择的是不太被看到的画,网络上不太容易找到的;或者能找到,我就试图用另外一种方式,让大家看到这幅画还有另外一面;现在大家只要上网,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可以看到,尤其是说了又说的名画,我绝对不会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可能讲一些大家没有想到的。
“by 陈丹青第一集:《千里江山图》十八岁的王希孟今天呢,我就单单是讲宋徽宗年代一幅画,一个人,就是,王希孟二十米长的手卷《千里江山图》。
今天关于这幅画,我只讲一个点,就是。
王希孟在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这幅画呢,谢天谢地,现在还在故宫。
前两年还拿出来过,我就去看,脑袋就抵在展柜的玻璃上看,看得像个傻子一样,实在是太辉煌。
《千里江山图》手卷终端的题识:“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王希孟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
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諭之,亲授其法。
不踰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
”少年王希孟学画,被皇家画院录取了。
献了几次作品,都不够好。
但是皇上看他聪明,就亲自调教他。
陈丹青裸画写生的故事
陈丹青裸画写生的故事陈丹青裸画写生的故事1978年,我进了中央美术学院。
不久,老师宣布某周某日某课实行裸体素描写生。
这是“*”十年后中国第一次恢复写生——裸体不画不行!第一课,被指定为女模特。
从风闻、宣布到当真动手画,其间自然少不了各种铺垫:先是在学校内部开放图书室,翻看世界名画画册,什么“维纳斯的诞生”、“土耳其后宫”,果然不着寸缕;接着是放映世界裸体绘画幻灯片。
全班九名“研究生”,从老大到老九以年龄顺序依次相称,我敬陪末座。
那年我适才新婚,其余同学中,唯老七老八处男之身。
与他俩相比,我等论“看”过女裸体的资历,略占上风。
终于开课了。
那天一早,炉子已经生好,只见老大老三单腿抖动,理纸,削笔,神色自若;老二老四老五老六老九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有二十七八岁的老七老八一会儿给炉子添煤,一会儿挪动画架,忽然不见人影,忽然又泡了茶进来。
模特到了!由当班老师靳尚谊先生领着。
她是一个我们先已在校园里见过的姑娘,二十多岁,外貌淳朴。
我们一一同她打过招呼。
靳先生略一示意,她就转到屏风后面,换上睡衣走出来……画室里鸦雀无声。
那年,到底是哪所美院的哪堂课率先恢复女体写生,我们不得而知。
反正,这个姑娘是中央美院“*”后的第一位女裸体模特。
我们在画架前各就各位,拘谨呆立,呈扇形远远围拢她,却看她不是,不看也不是:看,不像话,人家没穿衣服;不看,也不像话——人家不穿衣服就是让我们看、让我们画的呀!姑娘倒是坦然。
她认真按照靳先生的要求摆弄姿势,腰扭过来,头别过去,这样子坐坐,那样子站站,简直大义凛然。
此后,全班同学打心眼儿里敬重她,当她是英雄。
那年,她被评为美院的优秀职工。
可不是么,当年她一横心解开扣子,就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美术写下一笔。
那位女模特的姓名、模样,我都忘记了。
整整十年,我们想象并向往这个天、这个刻,真想好好写出来,却不知怎样写:描述她的身体?与画画无关;描述怎样画身体?与她无关。
我只记得老七的样子。
老七一再看手表,在“她”快要出现时就跑到教室外面,旋即探头唤我出去。
陈丹青油画鉴赏
《西藏组画》七幅,具有“生活流”或自然主义特征,而且为了区别贯常“典型性” 的现实主义,作者是着意以类似习作的瞬时性手法来扑捉这些他眼中的所看到的“西藏浑朴天然的人情风貌”尽管作者早就在“内心充满往日在底层的种种印象”,他还是极端重视以速与的方式敏锐地把握眼前生动的感性直观,而他最终的追求则是以近乎古典大师的朴厚、深沉、蕴藉而凝练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对这种很“土” 的寻常生活和人伦情感的热爱。他说:“如果观众能够不期而然地被作品的真实描写和人道感情打动,感到‘这就是生活,就是人’,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西藏组画》是一组以现实主义风格呈现的美术作品,通过高度写实的绘画语言展现了西藏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
这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当代现实主义美术的一大代表作品。
本文将结合作品内容和艺术理论,对陈丹青《西藏组画》进行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美术特征体现在对客观现实的高度还原。
画家通过精细入微的创作技巧,将西藏的山川河流、寺院草原、藏族面孔和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艺术家运用了对色彩的精准把握和对光影的真实表现,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种以写实手法呈现客观现实的创作方式,符合现实主义美术的审美追求,也表现了陈丹青对绘画语言的深刻掌握和艺术技巧的高超应用。
陈丹青《西藏组画》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美术特征还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作品中出现的西藏人民的生活场景、信仰文化、劳动景象等,都是对西藏社会现实的忠实再现。
艺术家通过这些场景的刻画,勾勒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西藏,使观众对西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风情有了更加深刻而真挚的了解。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使得陈丹青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的价值,更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意义。
这也从侧面展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其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在陈丹青《西藏组画》中,现实主义美术的特征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和表现。
作品中塑造的西藏人物形象,其表情、举止、眼神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传神。
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生动性和情感性,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表现,陈丹青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情感和精神境界,以及艺术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使得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表现,体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的关注,也延展了现实主义美术对存在主义、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探索。
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现代名人事例
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现代名人事例1953年,陈丹青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民国知识分子,因崇敬文天祥,便用“留取丹心照汗青”给儿子取名“丹青”。
陈丹青从小就喜欢画画。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全国工厂农村要画巨幅领袖像,他便跟着中学美术老师四处干活儿,在大铁皮或墙面上画伟人像,每接一单,剩余的颜料画笔就归他所有。
陈丹青白天画人像,晚上就临摹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素描作品。
只是那个年代,社会各地皆动荡不安,陈丹青只读了两年初中,就被下放到赣南农村插队落户,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房间里只有一盏小油灯,他跟两个男孩挤在一张床上,经常有老鼠在他们的被子上窜来窜去。
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影响陈丹青对艺术的追求,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拿着烟盒画小画,慢慢的,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知青画家。
20岁那年,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农村插队,被分配到火葬场画骨灰盒。
压抑苦闷的环境下,陈丹青依然坚持自学绘画,并创造出了《边防线上》、《泪水洒满丰收田》、《飞雪迎春》等画作,成功入选全国美展。
期间他还被当做人才借调到西藏搞创作,画出的《泪水洒满丰收田》曾轰动一时。
十年动荡结束后,国家恢复了高考。
这一年,陈丹青以专业第一,外语0分的成绩考进了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1980年,对西藏倍感怀念的陈丹青二次进藏,并创作了《西藏组画》,以高度的写实主义描绘出真实的西藏生活,作品公开后,震惊海内外,他也一跃成为了我国艺术界的巅峰人物。
随后,他拿到了留校执教的资格,但他并没有就此安于现状,而是于198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移居美国。
因为素描一开始是由西方传到我们国内的,他想去追本溯源。
彼时的美国纽约开始流行后现代艺术,令陈丹青大开眼界,他开始实践新的表现方式,将当代图像与历史名画并置,为“历史画”寻找当代语言。
在美国学习十八年后,陈丹青于2000年回国,并接受了清华美院的邀请,去那里任教。
当年5月份,共有5位考生成功入围,最后却因英语考试不达标而落榜。
2002年的硕士考试中,绘画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再次落榜,不忍人才被埋没的陈丹青想让学校通融一下,他表示:“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
陈丹青油画近作简介
作者: 徐累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页码: 71-71页
主题词: 油画 丹青 人道主义思想 现代美术史 毕业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 近作 代表作品 研究生班 概念化
摘要: 陈丹青生于1953年.插队、进藏、自习油画多年,于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在八十年代初引起画坛震动.其真实、朴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思想,一扫当时概念化的创作空气,影响深远.因而,这七幅画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代表作品.此前,陈丹青的创作还包括《进军西藏》、《泪水洒满丰收田》等优秀作品.今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大展中,《泪水洒满丰收田》
在“新中国美术”部分被置于重要展位,以象征一个时代结束的休止符.。
陈丹青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坚持做自己的陈丹青一、人物简介1.人物经历陈丹青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
16岁的孩子远离亲人,开始辗转赣南与苏北条件恶劣的农村插队落户,勾销上海户口几乎是晴天霹雳。
陈丹青茫然离开曾经打架、画画、斗蟋蟀、爬屋顶的上海石门一路老弄堂。
陈丹青说,“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
我上海大都市长大的然后就那么一个油灯,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
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
第二天早晨下雨,那种雨打在瓦片上的声音,非常茫然。
然后出来叼根烟,看着那个秧田,那个四月份下雨的山,就是绝望,脑子里是空的。
”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
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
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
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
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
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
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美院当时成立四个纯艺术教学研究室,分别为“吴冠中研究室”“张仃研究室”“袁运甫研究室”以及“陈丹青研究室”。
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
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2.艺术经历(1)艺术启蒙1953年,陈丹青出生时,他的父亲陈兆炽因喜爱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他取名“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取名“丹心”。
陈丹青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
当代中国画之“水墨”谈——陈丹青与四位旦圆家谈话录
4 ×4 c 9 5 4 5m
Atxo艺术博览 3 rEp 7
视 野 A ’。 n n州 cv 。 ’ o c岫
前卫 ” ,可 的确 使水 墨 人物画 有 了新意 ,但 中国人 自己画 画家 。任 伯 年在他 的 年代 ,也很 “
人物 的一 整套 美学 、技 法 ,逐 渐失 落 了。 14 是 到了 共和 国 ,他 们就 成 了古董 ,过时 了。 中 99
“ 写生 ” ,但 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油 画 。你们 几位画 得很 轻 松 、很 随
意 ,造 型能 力强 。我 以前 不知 道 刘庆 和 的作 品尺 寸 ,
在双 年 展看 见 了 ,这 么大 !很 难 得 ,可 是你画 起 来像
玩儿似 的。
田黎 明 的画 我 比较 早 看见 ,很 淡 的墨 ,讲 诗 意 。 李 津 该 算 彩 墨 吧 ? 大 量 E常 生 活 细 节 都 能 搁 进 画 里 l
帮人学 ,但总 不如 ,学不 像。
谈
我 的 问 题 是 ,为 什 么 你 们 心 甘 情 愿 把 自 己想 成
“ 墨画 家 ”呢 ?如 果 你 们在 德 国 ,可能 被 称作新 表 水 现 主 义画 家 ,在 意大 利 ,可 能被 称 作 “ 新绘 画 ” 。这 些 欧 洲 当代画 家 和你 们 有点 相 似 :造 型很 自 由 ,画 法 很 率性 ,既 不很现 代 ,也不 很传 统 。画 面 有叙述 性 , 甚 至有 点 可 以解读 的 “ 故事 ” 。可 是在 中 国 ,这样 画 就给 框 定在 “ 国画 ” 呀 、 “ 水墨 “ 这 些话 题里 ,不 呀
年后 ,国画 的内在 规 律被 破坏 了 。今 天 回过 头
国水 墨 人物画 在 明清 以后 的处境 不如 唐 宋 。那
陈丹青:绘画已经过时 中国不需要这么多画家
日前,著名画家和文化评论家陈丹青来到南京大学作学术讲座时发表了有些耸人的观点:绘画已经过时,中国现在不需要这么多画家。
他说:“在今天的视觉环境下,绘画甚至是过时的,我自己就从来不办画展,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东西是圈内欣赏的,大众不需要我的画。
大众需要的是连续剧、卡拉OK和大片。
我反对现在的美术教育,它还在传递一个信息,就是绘画还很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美术教育国家,这么庞大的美院系统每年还在成百上千地招生,这个供求关系是畸形的,我不相信中国需要这么多画家。
实际上他们一毕业就面临失业,一定会去干别的,比如装修之类的。
当然市场会调节,但这个调节很痛苦,因为年轻人把最美好的时光耗在这个上面了。
”。
高三语文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访谈
四、关于访谈的技巧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 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但其 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 谈的进行。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提问者 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 言之有物。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 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 手段。而这正体现了访谈的技巧。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是(
)
A.在公众眼中,陈丹青是一个作家,他的文字里充满
了“存在感”。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
B.暌违 5 年,陈丹青才推出了三本新作,而且大多为 应酬之作,这说明他现在“写得太多,画得太少”,有意放
慢写作。
C.写作是陈丹青的爱好,他在写作上的态度积极、认
张莹琦:您说过,每个人初出道的作品此后不可超越, 您至今画不过您的初作。那您会因此有失落感吗?现在画画 的状态是怎样呢?
陈丹青:我比年轻时画得不知好多少,这才羡慕少年时。 画画的心态则一点没变。画画、写作,不必心态,那是让你 自动安静的勾当。
张莹琦:看自己 25 岁时的自画像,您形容“装大人、扮 成熟,脸上分明有野心”。现在再看您 60 岁时的自画像,有 什么野心是已完成或者淡泊的?还有什么是未完成的、感到 遗憾的?
陈丹青:半数野心其实是妄想,我从未停止妄想。一切 艺术都是热情,都是痕迹。不要听信艺术家说自己淡泊。真 的淡泊,别弄艺术。
张莹琦:您日常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最近忙些什么 呢?
陈丹青:画画,写稿子。当事人很安静,旁观者很乏味。 你去裁缝铺或厨房看看,就是我每天的样子。最近我在忙木 心故居纪念馆的无数杂事。年初偷空画了六十岁的自画像。
陈丹青:那是客气语,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 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 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 口味刁。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 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
论赣南知青画家陈丹青的艺术流变_魏超玉
1968年起,全国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约有1700万城市青年远离亲人,奔赴条件恶劣的边疆和农村插队落户,长达十年之久。
当代著名艺术家陈丹青便是这茫茫人海中的一员。
正值“文革”期间的1970年,16岁的陈丹青被流放到赣南老区宁都县黄石公社插队。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劳动繁重,但他一直坚持绘画,先后创作了《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三四本连环画,以及油画《老将和小将》、《给毛主席写信》、《泪水洒满丰收田》等一系列知青美术作品。
“文革”结束后他又以油画作品《西藏组画》而名声大噪。
此后,往返于国内外的陈丹青又遭遇了中西方当代文化的激荡,以及中国极速发展的文化环境。
可以说,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促使陈丹青的绘画艺术及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
一、现实主义绘画的启蒙与“文革”境遇陈丹青在一篇访谈录中说道:“我从初中开始学油画,跟着我的中学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
”陈丹青的初中阶段正处于文革初澜时期,当时美术界的青年人掀起了一场红卫兵美术运动,为文化大革命推波助澜。
陈氏对这一时期的成长描述着墨不多,但他认为非常重要[1]。
1966年夏季起,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破四旧”运动,此时“革命”的审美理想占据了一切,红卫兵满怀豪情地向旧世界宣告“所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理发馆、裁缝铺、照相馆、旧书摊……等等”都是要被批判、被砸烂的。
尚在学校读书的陈丹青接触到大量从外地抄家流落到上海的物资,使他能有机会临摹到欧洲的油画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阵营对共和国采取了封锁政策,国内的画家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欧洲美术的任何消息。
大量的文献及图像表明,尽管中国早期的现实主义绘画接受了徐悲鸿等人从欧洲带来的古典写实技法,实际上前苏联学到的成果似乎更为有力地成为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
陈丹青在回忆临摹这些经典油画的“画片”时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们当时就是想画得更像苏里科夫或列宾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
二、插队落户的生活体验与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不仅仅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陈丹青在插队落户期间其实还受到来自身边画家成功实践的鼓舞。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西藏组画》是一组描绘西藏风土人情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这组画作让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了西藏的荒凉、蔚然和壮美,它不仅是对西藏地理环境与人文风情的真实呈现,更是对西藏民族性格与精神面貌的生动刻画。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艺术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西藏组画》的具体分析,探讨陈丹青的现实主义艺术对西藏题材的研究与表现。
一、现实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点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强调艺术的真、善、美,立足于对现实的客观描述。
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
现实主义美术着眼于具体的现实生活,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力求通过艺术手法将观察到的客观世界再现于画布之上。
2.反对传统形式的装饰性表现。
现实主义不追求华丽、虚假的形式,而是在尊重艺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倡导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
3.注重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普通人的生活,力求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的丑恶、不公与不道德。
二、《西藏组画》的主题内容及艺术特点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一组对西藏风土人情深刻而真实的描绘,主要内容包括了西藏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这组画作以其丰富的色彩和饱满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西藏的神秘与祥和、苍凉与壮美。
陈丹青对西藏地理环境的描绘非常生动。
在《雪域藏胞》这幅作品中,画面上雪山高耸、云雾缭绕,寺庙和房屋点缀在雪山脚下,让人感受到西藏风光的壮美。
在《阡陌之中》中,画面上的藏民和牦牛在广袤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行走,勾勒出西藏广袤的地域,以及藏民和牦牛勤劳的生活场景。
陈丹青对西藏宗教信仰的表现也十分细腻。
在《信仰之光》中,画面上的僧侣在佛殿里虔诚地祈祷,佛光照耀下的画面给人以神圣的感觉,让人产生对西藏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陈丹青对西藏民族风情的表现异常生动。
浅析陈丹青风景油画的写实艺术3篇
浅析陈丹青风景油画的写实艺术第一篇:陈丹青风景油画的写实意义陈丹青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以其精湛的笔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受到广泛推崇。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风景油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陈丹青的风景油画以其高度写实的特点而著称,这是他通过观察自然而获得的独特技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陈丹青风景油画的写实意义。
首先,陈丹青的风景油画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还原。
每幅画都表现了在具体时空背景下的物质世界,这是重要的写实意义之一。
他在作品中准确地表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特征,包括形态、质地、光影等等。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技术和艺术上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次,在这些风景画中,陈丹青有自己独特的观察方式,他重点表现的是自然界的细节和变化。
例如,他在山峰和树木的表现中,准确地表达了每一棵树和山峰的形态和特征,捕捉到了每一个自然物体的瑰丽处。
这种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使得观众在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和庞大的能量。
第三,陈丹青的风景油画也表现出了他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投射到绘画之中,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例如,他曾表示,他通过绘画山水,希望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通过这种方式,他的绘画作品也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一种倾泻。
最后,陈丹青的风景油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不仅在技术上能够精准地表现自然物体的特征和细节,而且在颜色和构图方面也有巨大的创造力。
他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使得绘画中的自然物体在视觉上具有了极高的美感,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宝贵资产。
总之,陈丹青的风景油画在其写实意义和艺术价值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他通过绘画准确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物质特征和变化,也通过情感的投射和艺术创造力,将自然界呈现出来。
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绘画艺术中的珍品,也使得我们在欣赏陈丹青的作品时,感受到了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第二篇:陈丹青风景油画的写实技法陈丹青是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其风景油画以高度写实而著称。
《陌生的经验》读后感
《陌生的经历》读后感《陌生的经历》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为大家的《陌生的经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月读完两本陈丹青的书《荒废集》和《陌生的经历》。
没看书之前,我一直认为陈丹青是既敏锐又锋利的。
读完了《荒废集》,发现敏锐在,却少锋利。
读了一半的《退步集》却完全找不到锋利了,加之谈话和文章都过于繁冗,只好放弃。
陈善于批评教育,看似锋利,指其源于体制问题。
可谈及体制,又折回“你们的时代终究比我那时好很多”的论调。
不明就里的年轻人会陷于他的高明和变通。
自然一时风行。
但我认为这样无法培养出有骨气的青年人。
姜文曾经说过一句特爷们的话:站着也要把钱赚了。
那气势确实了不得。
可能跪者仰视他时以为他是站着,其实他是蹲着的好吗?陈丹青在我看来也是姜文一类。
大家等他们随时站起来,他们也屡次做势站起,却始终是蹲着。
而我心里更敬仰那些默默弯着腰耕耘的人,比方贾樟柯,比方周云蓬。
更敬仰站着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如刘先生和高先生。
一副不与主流利益相妥协的姿态是我真正尊重的。
当然陈丹青的艺术鉴赏力还是令人服气的,《荒废集》里的部分画评和《陌生的经历》还是蛮好看的。
有位青年曾给陈丹青递字条:“陈老师,你这样说来说去有什么意思?会退步的!”我深以为然。
上个月决定开启约读美的历程,开始读了高尔泰《论美》,后来无意看到陈丹青的节目《部分》(书作为《陌生的经历》)觉得甚好,于是干脆从绘画、音乐、诗歌等美的多种形式进展探索一番,然后再回到纯粹美的讨论上。
绘画艺术就从陈丹青这本《陌生的经历》开始。
由于优酷视频是倒序的,一不小心就从最后一集《杜尚的决定》看起了。
很有意思,杜尚的决定就是再也不画画了,他觉得绘画不是那么重要了,至少在当今这个时代是这样子的,所以他就摆弄一些前卫的东西,比方非常有名的'“小便池”。
那时有个很大型的展,据说杜尚就是把自家小便池拆了署上名后就提着去参展了,取名为“泉”,这自然饱受争议。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陈丹青观后感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陈丹青观后感知道陈丹青还是几年前,那时他因炮轰中国现行教育体制而举世闻名,我不懂画,所以不知道他画得怎样。
他有知青经历,去国多年,又回国执教,又愤然请辞。
问题意识和思考视角没有被国内长期的既定范围或框框束缚,能新人耳目。
他对传统的理解和破坏的批判,对中国当下的感受,既能站在我者的立场反思,又能站在他者的角度思考,很深刻。
读陈丹青的书不需做笔记,但不能不思考。
和陈丹青一起思考,很过瘾,很快乐。
从第四课到第八课,陈反复围绕着“未完成”来讲述,实在是谈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按照常理,画完不成是不好意思拿出来看的,但是经过他这么一说,我们的确会反思:未完成的画的确也会很好看的啊。
绘画很神奇地为我们在视觉上提供了这种感受。
这就像是一种“捕捉”,记录下了那从无到有,从困顿到豁然开朗的兴奋。
再多的描述,只会减淡这种兴奋。
陈丹青:我的画路变迁
了 太大 的眼界 。在 我 出国 前 ,我拼 命 想 做 的事
19 年 ,我 在 纽约 失去 了 大 画 室 ,只 能 找 一 个 95
情 就 是 走现 实 主 义 道 路 ,回 到 现 实 主 义 的 源 便 宜 的小 画 室 ,又 回 ̄ 18 年 时那 种 无 聊 的状 98 头 ,绕 开俄 罗 斯 、苏维埃 的 影 响 ,回 到 法 国的 态 ,怎 么 办呢 ? 然 发现 画 册很 好 看 ,于 是把 我忽
的 题 材 ,第 二 就 是可 以 画 悲 剧 ,可 以画 人 在
哭。
18 年 ,我忽 然 又 有 了一 个 大 的转 变 ,在 0 9 毕 业 创 作 时 拿 出 了 日后 很 被 抬 举 的 “ 藏 组 西
画”。17 年 ,我考上美院之前 ,国内第一次 98
邀 请法 国送 来 了 一个 乡村画 展 ,这 里 面 包 括 1 9 世纪 最 重 要 的 法 国画 家库 尔 贝 、米 勒 这 些 人 , 还 有一 部 分 的 印象 派 ,这 是 我 第一 次 大 量看 到 两方 的原 作 。 当时 我 有两 个 想 法 ,第 一 我 觉得 我可 以 摆脱 苏联 的 那一 套 教 条 的画 法 ,可 以像
差 ,我对 朋 友 说 我不 会 画 风景 ,也 好 久 没画 人 像 了 ,你们 有 没 有书 给我 ? 果他 们 拿来 一 本 台 结 北故 宫藏 的古 代作 品集 ,并说 只有 这 一 本 ,我
但 这 种震 撼 对 我有 一 个好 处 ,就 是 让 我很 冷 静 就把 那本 书 画 了下 来 。这 个 过程 给 我 什 么启 示 地 知道 我在 一 个什 么 位 置上 ,不会 自我膨 胀 ,
么 上路 了 。
第 二 个 时期 是 插 队落 户期 间 ,从 17年 一 90
陈丹青中国画的没落从教育开始丨私享艺术
中国画是从一根线开始,从一个眼睛开始,从一个局部开始,这和西方绘画法则是不符合的。
可是那套西方法则套中国绘画,也一样是不符合东方审美规则的。
——陈丹青陈丹青先生水墨画是全世界最好的画为什么你们心甘情愿把自己想成“水墨画家”呢?如果你们在德国,可能被称作新表现主义画家,在意大利,可能被称作“新绘画”。
这些欧洲当代画家和你们有点相似:造型很自由,画法很率性,既不很现代,也不很传统。
画面有叙述性,甚至有点可以解读的“故事”。
可是在中国,这样画就给框定在“国画”呀、“水墨“呀这些话题里。
围绕水墨两个字,各种理论就会围上来,涉及美学,涉及美术史,等等等等,油画就不会有这问题。
我从来没见过一群西方人谈论一组创作,关键词是“油画”。
我认为全世界最好的绘画是中国的水墨画。
当然,我指的是古典作品。
黄宾虹过时了,林风眠过时了,李可染过时了,张大千毫无疑问的过时了,徐悲鸿的国画也过时了——所谓过时,不是说他们画得不好,而是他们成为历史。
他们的那种好,那种境界,不能够回答今天的实践,就像他们当年看破了历史,认为元人清人的那一套,不能回答民国时期的实践。
反而蒋兆和我以为不过时,我不认为他是个水墨画家,他是个伟大的素描家,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家。
《流民图》不是国画,也不应该说它是什么画,它就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蒋兆和《流民图》,完成于1943年原作高2米,宽约27米毕加索过时了,齐白石没过时还有,齐白石没过时,经过一长段历史,我甚至觉得明人、清人到现在还没有过时。
我在国外看多了毕加索等现代主义,觉得他过时了,可是反回去看早期文艺复兴,反而没过时,越看越好。
后现代艺术,或者说当代艺术,在语言上没什么好追求的,各种语言早就有了,能够周转翻新的就剩图式。
你找到一个图式,你就成功。
水墨画的渊源是文人,是中国文化私人教养的竞赛,闲情逸致,是戏笔,这一路西方没有。
现代有了几位,譬如马蒂斯,他画《金鱼》,画女人,画静物风景,从来不画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之类大创作,但他是大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丹青:未完成的画意外
这是意公子最近常看的一个号在浮躁的时代里做一档
静水流深的节目让我们看见另一种可能诚意推荐给真爱们。
看理想| ikanlixiang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简介:「看理想」
是著名文化品牌“理想国”联合优酷土豆推出的一个影像(video)计划。
第一季是梁文道全新深夜户外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陈丹青以画家之眼观看艺术杰作的《局部》以
及马世芳透过华语流行音乐讲述台湾历史与文化演变的《听说》,三档节目分别每周一三五、每周二、每周四主推播放。
微信公号第一时间分享精彩内容,以及延伸阅读。
意公子推荐给真爱们陈丹青的[局部]第八画,其实重点在“未完成的画”,或者叫“非正式”的画。
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似乎最伟大
的几件作品都出现在“非正式”中。
然而陈丹青在最后却笑着
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最后,你是高尚士夫,还是自由职业画家;你是在户外画画完成,还是在画室里完成;然后你这幅画画完了,还是没画完,总之不管你属于哪一类,如果你不是赵孟頫、钱选,如果你不是梵高、塞尚,那就没有用的,我前面的话等于白说,我愿意推翻我前面的所有论点。
”第八画:非正式魅力[局部]陈丹青
- 到了梵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去年我读了一
本书,叫《蓝围巾男人》。
写一个人给画家弗洛伊德做模特,
一幅肖像画就做了半年多。
弗洛伊德是二战以后最重要的具象画家,本事非常大。
他画画的(油彩)覆盖程度,这种量感和厚度是当年毕沙罗的几十倍。
老头弗洛伊德说了一句很老实的话。
我看了非常感动,他说每幅画接近完成时,他最拿不准的事情,就是他该不该罢手。
他无法对自己确定说,这幅画画完了。
这完全是二十世纪的问题。
像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一路下来这些大画家,十八、九世纪,十六、七世纪,他不会想这个问题。
问题又回到一开头,梵高这幅小画为什么好?我还是没有办法回答。
不过很巧,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他说梵高没有一张画是不好的。
看到他这句话,我真解气。
二十世纪顶牛逼的大师都非常佩服梵高,而且很懂得他。
毕加索说过另外一句话。
他说希腊人、罗马人、文艺复兴人,都有一个规则,在那画画。
可是到了梵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
这句话讲出一个大道理。
什么叫做自己的太阳?就是自己定规则,画什么,怎么画,什么时候画完,要不要画下去,就是你自个儿掂量。
你在此前,你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助到你的法则。
- 你画这幅画的心情,要比这幅画重要-我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吴作人是名义上的导师。
我混了两年课,他只来过一次,坐了大概半个多小时。
临走的时候呢,很客气,笑咪咪地扔下两句话。
他说:“你们要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要知道画,也要知道不画。
”那我当时真没听懂这句话。
然后二三
十年过去了,我到现在也做不到什么时候停下来,什么时候不画,但这几期节目我胡扯到现在,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吴先生的这句话,一半来自一个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的一个意识。
因为他出国留学的时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正是现代主义起来的时候——就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不但被接受,而且已经变成一个被发扬的一个事情。
传统的,完美的,一个关闭系统,已经过时了。
那这是他留学带回来的一个概念。
他看了大量的这个当初的现代绘画,早期现代主义的作品。
但是另外一半的意识,非常清楚,来自他的血脉,来自我们中国的绘画和书法。
中国的工笔画和西洋画,其实是一样的,自古有一套严格的、精密的一个完成系统,完成的过程、规则。
上千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个画家的群体。
这是其他国家,其他文明还没有的。
大家知道就是文人画。
文人画家,照西方的解读是业余画家,我们中国的文人画家,在上千年前,真的已经确立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绘画态度。
什么绘画态度呢?就是绘画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不要把绘画当真。
你画这幅画的心情,要比这幅画重要,无所谓画完不画完。
逸笔草草,恰到好处。
这个是文人画的味道,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享受。
而且是它的一个,跟媒材一起,笔呀,纸呀,墨呀,水呀,这么一个高级的游戏。
那么这样一种态度、意识,欧洲人差不多到十九世纪才醒过来,醒过来。
- 近世作士夫画者,谬甚也-为什么中国会这么早出现一个
绘画的意识,就这么一个意识。
理论的说法有很多:道家思想,老庄传统,这个佛教、禅宗、这个诗词、养生术,然后隐居文化、酬酢、交际文化等等,都有道理。
中国的文官制度成熟太早,就文人画家,大部分是各级官员,是一群高贵的闲人,拿着国家的俸禄,朝廷的俸禄,去干着西方自由艺术家干的事情。
这西洋人是弄不明白的。
哪里来这么一大群当官的画家。
那么这些官员,尤其是退隐的官员,再加上一部分僧侣,出家人,把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带进了绘画。
他不是为了要卖,更不是订件,而是一种消遣,一种寄托。
然后是一种这个,自我给予的一种更雅的一种身份。
在交际当中是非常有作用的。
宋末元初有两位大画家,一个是赵孟頫,一个是钱选。
当时有过一段著名的对话:
“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戾家画也。
’子昂曰:‘然。
余观唐之王维,宋之李成、郭熙、李伯时,皆高尚士夫所画,与物传神、尽其妙也。
近世作士夫画者,谬甚也。
”我引述这番话,其实要说,中国画的所谓传神,中国画的所谓尽其妙也。
蛮难解释的。
你在西语里面,你也很难找到对应的一个翻译。
但是文人画水墨画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神啊、妙啊,无所谓画完不画完,画完那个是画工的事情。
画工的地位,在文人画以后,一直是偏低的,甚至非常低。
- 非正式的魅力-这几期讲未完成的画,“未完成”这个词如果
转化一下,变成另外一个词,叫“非正式”,英语叫做unofficial。
西洋的规矩就是,非正式的作品,一定要比正式作品要地位低,而且差不多是一个贬义。
可是你在中国书法史上最最被推崇的几个书法的极品,全部是非正式的。
差不多一千六七百年前,魏晋时代,你像陆机的那个《平复贴》,王羲之的《十七贴》,还有到了七世纪唐朝的时候,那个颜真卿的那个《祭侄文稿》,这几个帖子,此后再也没有办法超越。
中国千千万万的书法家、文人,那这高不可及的一个境界,都是非正式的文本。
书论里有两句话,解释了这个问题。
它突出了一个价值观,很简单:碑不如告,告不如书。
意思就是论书写的滋味,石刻的碑文,不如墨写的文件,墨写的文件,不如私信的草稿。
我要提醒大家,所有未完成,所谓打开的作品,是一个早就过时的一个命题,早就过时的一场革命。
但所有革命啊,遗患无穷。
除了若干天才,自从未完成,自从后印象派、印象派,那么闹了一场以后,全世界千千万万画家,就猖狂起来,就画了不知道多少糊涂乱抹这个没完成的画。
那么尽其妙也,也是一句漂亮话,这个漂亮话也是遗患无穷。
要是让赵孟頫看到现在无数中国的,所谓的水墨画,或者让王羲之看到今天无数所谓书法作品,那“谬甚也”这句话就没法用了。
何止是“谬甚也”。
最后,你是高尚士夫,还是自由职业画家;你是在户外画画完成,还是在画室里完成;然后你这幅画画完了,还是没画完,总之不管你属于哪一类,
如果你不是赵孟頫、钱选,如果你不是梵高、塞尚,那就没有用的,我前面的话等于白说,我愿意推翻我前面的所有论点。
(本文为节目文稿节选,完整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