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记忆、思维、想象、情绪.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里现象的科学,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动机等。
2.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点;增进师生的心理健康。
3.教师的成长与培养途径:职前教育的培养。
职后教育的培养:观摩优秀的教学;微型教学;教学策略和教学常规训练;教学反思训练;教师行动研究。
4.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刺激要达到感觉阈限;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参与教学;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突出教学重点;利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提高感觉效果。
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正确应用无意注意,减少能分散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丰富能吸收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充分重视有意注意规律的应用,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换。
6.情绪调节:转移注意力;情境调节;认知调节;适度宣泄。
7.气质: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心里活动的动力并非完全决定于气质。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安全。
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
9.大五: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认真性。
10.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基础学科应在早期学习,重视内在动机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的内容: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①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1.个体倾向性(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2.个体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性格是核心)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他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
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格式塔心理学4.行为主义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说6.认知心理学7.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1.基础研究领域:普通/发展/实验/生理/社会/比较/变态心理学2.应用领域:教育/管理/医学/工业/军事/司法/运动心理学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
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和促进自身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程序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位。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脊髓主要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环节组成。
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
(又称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正迁移、负迁移)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浅析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浅析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我们知道,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当然它也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意志和个性特征等,并探讨其一般原理和规律。
我认为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在特定的小学教育情境下教与学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现象,例如:小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等等。
小学教育心理学在讲述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的同时,把目标放在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个性上,并且在研究小学生学与教的时候,要考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要考虑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所以我认为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任务:一、研究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小学教育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小学生在学校教育条件下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
小学生的发展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实现的。
所以,小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一样,也把学习理论看作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阐述、解释人的发展的基础。
小学生学习有年级特征,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年龄特征。
其实学习就是发展,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把学习归结为促进主体行为的改变,是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重大贡献,这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教师和学校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在研究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特征时,不能忽略学校环境和教师的影响。
二、研究小学生学习活动和小学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研究小学生学习活动和小学教学活动的教育心理学规律首先要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把研究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放在首位。
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如何教育和指导学生把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如何学会正确归因。
要研究小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探讨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等。
研究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教育心理学规律还要研究小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规律,研究促进概念学习和规则掌握的条件,研究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还要研究小学生学习迁移的规律和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与心理的关系。
一、个体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所说的个体是指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有许多心理现象,例如,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性格以及信仰、期待、做梦……等等。
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流行观点把人的心理看作复杂的系统。
任何系统都可以作多种描述。
人的复杂心理系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人的心理的动态一稳态这个维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从人的心理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差异性来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看成是个性,从而又可以区分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自我;从人的心理能否被觉知到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等。
(一)心理过程、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
在心理学上,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这两个术语一般是通用的。
通常把认识(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
我们的五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与外部世界保持接触的主要感觉系统。
通过感觉我们获取事物个别属性的信息,如颜色、明暗、声调、气味、粗细、软硬等等。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
它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如一辆汽车、一幢房子、一个美丽的街心花园、一群人等。
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内容变得简要,细节减少,有的相 似内容混淆;
加入以往的经验使内容更翔实;
根据想象进行夸大。
(三)再现: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记 忆好坏是通过再现来体现的。包括再认和 回忆。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 能认识。
回忆: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 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努力的注意。
(三) 有意后注意:这是在有意注意
之后出现的一种注意。
• 三 注意的基本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指一个人在
单位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
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
(三)注意的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
活动的特性。
(四)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二)根据思维探索目 标的方向不同分:
可以划分为求同思 维和求异思维,也称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求同思维(聚合思维)
——集中思维、辐合思维、合聚思维
指把问题能提供的多种信息聚合起 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 案。
2.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辐射思维
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 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 (一)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不同: 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也称操作 思维、实践思维,指 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 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 动作中思考。
• 成人有时也要运用表象(即人 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 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但这 种动作思维要比幼儿的动作思 维水平高。
有意想象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 可分为:
护理心理学知识点
1: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2、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适应、感觉对比、感觉补偿、联觉。
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食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8、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10、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11、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12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
13、能力:是指成功地完胜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5、护士角色人格:特质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
16、心身耗竭综合征(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的综合征,并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
失去同情心等。
17:挫折:指在有目的的行为场景中,个体在趋向目标的过程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使行为进程受阻或被延隔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原因:⑴客观外界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⑵主观内在因素:心理条件、生理条件。
18、心理评估:指通过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人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
2、心理评估的目的:筛查心理护理对象、提供心理护理实施依据、评估实施效果。
心理学全套口诀
心理学全套口诀Part.1认知过程口诀:感知记想思注释: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Part.2心理学发展简史之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口诀:冯特建立实验室,邀爸吃酒莱比锡注释:①邀爸吃酒,谐音指1879年②莱比锡,指莱比锡大学Part.3心理学发展简史之学派纷争口诀:冯特构造内省法,传给学生铁钦纳华生反构创行为,魏勒科等格式塔杜威机能因詹姆,精神分析弗洛德学派纷争甚难记,熟背口诀会作答。
注释:①冯特与他的学生铁钦纳创建构造主意,采用实验内省法。
②华生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创建行为主义③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建立的叫格式塔④杜威建立了机能主义心理学,受詹姆斯士思想的影响⑤弗洛伊德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Part.4神经系统的构造口诀:细胞两突神经元,感觉运动在中间外周脑神经12对,脊椎神经31对注释:①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元②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③外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Part.5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口诀:中枢包括脊髓脑,脑由干间小端造脑干就在延桥中,花点功夫就记牢注释: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②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③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部分Part.6神经反射学说口诀:神经反射巴普洛,兴奋抑制反射弧有无条件需细辨,学与不学是关键注释:①巴普洛是指巴甫洛夫②兴奋、抑制、反射弧是神经反射中比较重要的概念。
③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的主要依据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Part.7感觉现象歌口诀:兰芝之室不闻香,感觉适应知端详电灯灭后留印象,负正后像辨暗亮红花绿叶因对比,联觉病房娱乐场注释: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适应②电灯灭后,眼睛中留下灯泡的形象,这叫感觉后像,如果留下的是明亮的灯泡形象,这叫正后象,留下的是黑色的灯泡形象,这叫负后像③红花绿叶相衬,花更娇艳,感觉对比④娱乐场为了烘托气氛用暖色,病房为了安静用白色,这叫联觉Part.8知觉口诀:知觉特性有四个,整理恒常和选择知觉之类也分四,空间时间运动错空间知觉更是四,大小形状方位距距觉又叫深度觉,细分条件却有五注释:①知觉的特征有四个: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与选择性②知觉的种类有四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与错觉③空间知觉也分四种: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④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知觉的判断可根据以下五个条件。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897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事实与表现3. 心理学研究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4.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的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他们是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
其中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意志随认识过程而产生。
反之,情感、意志又影响着认识的发展。
5.注意是伴随着心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它既不属于心理过程,也不属于个性心理。
6性格是区别一个人不同的最明显的特点,个性的核心是性格。
7.心里的概念: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的心理正是通过人脑的生理活动,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和观察力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识记)2.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映。
(识记)3.4.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
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2.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和发展:3.感觉的信息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清晰,越完整:4.感觉和知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统一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5.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规律:A。
《心理学大词典》
《心理学大词典》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它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
心理现象人类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就是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过程大体可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几个基本方面。
情绪: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个体受到挫折后所产生的强烈的心理反应状态。
是由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
高兴、悲伤、激动、愤怒、恐惧都属于情绪。
感觉:指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声音、形状、颜色、气味等。
根据刺激物性质的不同,感觉又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等。
知觉:指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如对山、水、树木等的整体印象。
根据反映出来的对象的性质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幻觉等。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
根据识记材料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运动记忆、语词记忆、实践记忆等。
思维:指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
思维的核心是概念,因此,人们常说“思维的核心是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沿着某一个方向思考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思考的思维。
注意:又称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通常指选择性知觉。
当注意集中在某一特定事物或活动上时,我们就称这种现象为注意。
注意的对象是有限的,一次只能有一个,但注意的范围却是无限的。
注意还有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
根据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不同,可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记忆: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一般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类。
陈述性记忆:以命题形式反映的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的记忆。
如各种事实、各种名称、概念等。
心理学
1.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2.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其中核心是思维。
4.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5.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6.心理学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7.冯特(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8.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是德国普莱尔。
9.人脑由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构成。
高级神经中枢指大脑。
大脑位于脑的顶部,分左右两个半球。
低级神经中枢指大脑以下的中枢神经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和小脑。
10.大脑半球皮质可分4个部位: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其中额叶是进化过程中新发展起来的部位。
人的额叶得到充分发展,占皮层表面积的29%。
11.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2.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两大类,一类是具体信号,包括物理环境中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刺激物;另一类是抽象信号,如人类的语词。
抽象信号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3.大脑两半球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对的那一半,即左半球主管身体的右半边,右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边。
皮层上的4个叶在机能上也有分工。
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额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
新近关于人脑研究的成果表明,大脑皮层的绝大部分不承担具体的感觉和运动的功能,因而可以集中用于高级的心理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心归纳出: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什么是心理学
鲁迅先生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先生的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我们的想象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幻想,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也属于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有很多种分法,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别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你知道么?智力,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它包括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个体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结构差异、性别差异等。由萨洛维和玛伊尔提出的“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是指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高尔曼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大多数时间内都要比智商更为重要。
4、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反映了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冲动性和暂时性,情绪的外部表情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与此对应,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理知感、道德感、美感等三种。
1、知觉
寻医问药网提供专业完善的健康信息,包括疾病查询,医院查询,药品查询,专家查询,医生查询,健康资讯,保健,性爱,养生等。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六)
第六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言语、想象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言语: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个体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从而实现与他人沟通的目标的过程。
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2.概念、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推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
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这种策略将首次获得的肯定例证中的部分属性作为初始假设,然后经过验证剔除无关的属性,逐步聚焦到关键属性。
若每次验证仅选一种属性,则称为保守性聚焦;若每次验证选两种或以上属性,则称为博弈性聚焦。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结论的过程,它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3.问题表征、迁移、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常见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上。
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
4.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目标状态。
逆向工作法:是指从目标状态出发,然后返回起始状态,进而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1.表象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2.概括性、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3.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助物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类;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明确的逻辑规则,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是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心理学基础知识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LTM)
定义: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的记忆。
特点: 保持时间长; 容量很大。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其三个基本环节为:识记、保持、再认或
回忆。即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 累经验的过程。
4.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感 官的感觉和表现称为联觉。最常见的是色 听联觉即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产生生动鲜明 的彩色形象。
视觉
红色 圆形
感 嗅觉 觉
香味
味觉
甜味
苹果
(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 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 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分类 感觉
知觉
区别 个别
整体
共同点
联系
知觉的基础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应 感觉的深入
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三)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 反映。
(1)形状、大小知觉:通过视觉、触摸觉 和动觉协调作用形成。
(2)距离知觉: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 的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
当客观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时,知觉映像 在相当程度上仍 然保持其稳定不 变的现象。
课堂练习
以下选项中,涉及到知觉特性的有( ABCDE)A 用白色粉笔在 Nhomakorabea板上写字
选择性
B 窥一斑而知全豹 C 战争时各种伪装的运用 D 坐井观天
理解性 选择性 整体性
E 国旗的颜色在夜晚也能说出是红色
(1)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
(1)聚合思维 如: A比B高
C比F高 D比A高 B比C高 E比D高
E最高
(2)发散思维 如: 坏人放火 柴草起火 烘烤起火 漏电起火 死灰复燃起火 其他
某地发生火灾, 火灾是怎样引 起的?
3、根据创造性程度分
• ( 1)再造性思维 ——也叫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 的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 • ( 2)创造性思维 ——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 ①流畅性 ②灵活性(变通性) ③独创性
(二)从识记目的划分
• 1、无意记忆 • 2、有意记忆
•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 2、记忆的自觉性增强,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三)从识记方法划分
• 1、机械记忆 • 2、意义记忆 •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 3、记忆的理解性明显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 地位 。
(四)根据保持时间分
• 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保持感觉刺激 (光、声、气味和触压等)的瞬间映像,保持时 间非常短暂。 • 2、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是1分钟以内。 白鼠跳台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存在。 • 3、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 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
2、比较和分类
• 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 的思维过程。 • 比较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重在同中求异, 而非异中求同。 •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把它们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 比较是分类的基础。
3、抽象和概括
•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联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三、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
复述 信息 感觉 记忆 未 注意 短时 记忆 提取 述加工 未 忘
长时
记忆
归类和编码
注意 未复 遗
消 失
可以遗忘
1、感觉记忆
• 特点: (1)时间极短 (2)容量较大 (3)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2、短时记忆
• 特点 • (1)时间很短——1分钟以内。 • (2)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 用组块作为单位测量。 •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体上是7±2个组块。 • 组块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 (3)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 作用:承上启下、加工操作
一、思维概述
(一)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 的反映。 思维的基本特性:
概括性和间接性。
(二)思维的过程
• • • •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和分类 3、抽象和概括 4、系统化和具体化
1、分析和综合
•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或把复杂 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思 维过程。 •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联合为一个整 体的思维过程。 • 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
记
忆
• 一、概念:
• 记忆: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 和再认)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 1、识记——信息的输入与编码 • 2、保持——信息的存储 • 3、再现(重现)——信息的提取
• 回忆的难度高于再认。
二、记忆的种类
• (一)从识记内容划分 • 1、形象记忆 • 试比较12:04和6:35时针和分针组成 的夹角哪个大。 • 2、动作记忆 • 3、情绪记忆 • 4、逻辑记忆 • 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 1、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
3、长时记忆
• 特点: • (1)容量无限 • (2)保持时间长
四、记忆规律与教学
• (一)记忆规律 • 1.遗忘的进程 • 德国· 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 先快后慢的特点。
保 持 的 百 分 比 天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 遗忘的原因:
• • • • • (1)记忆痕迹的衰退 (2)其他刺激的干扰 (3)记忆线索提取失败 (4)知识的同化 (5)动机性遗忘
4、系统化和具体化
• 系统化是人脑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的事 物进行分析和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思维过程。 • 具体化是把抽象出来对事物的一般认识用于具 体事物上的思维过程。 • 抽象是对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具体化是对事物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三)思维的种类
1、按个体思维发展水平分
(1)直观行动思维(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3)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 (一) 问题解决的基本成分
• • • • • 问题: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问题的基本成分: 1、初始状态 2、目标状态 3、操作
• 动作记忆、形象记忆容易保持较长时间; 但抽象材料遗忘较快。 • 抽象材料中有意义的材料及诗歌比一般 意义材料保持效果好。
(二)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
• 1.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控制前摄 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 • • • 学习内容安排: ①难易结合 ②不同性质材料穿插复习 ③同一种材料的中间部分多复习几遍,或者将 完整的内容分成部分,增加开头和结尾的数量 • 学习时间安排:早晚自习
其他刺激的干扰:
•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作用。 •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材料的 干扰作用。 •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以下 因素的制约: • ①性质 • ②难度 • ③学习时间的安排 • ④学习巩固程度
3.保持效果的影响因素
• • • • • (1)保持效果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2)保持效果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 。 (3)保持效果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4)保持效果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 。 学习程度分为三级:低度学习、中度学习和过度学 习。当过度学习程度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 150%时, 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记忆效果最好。 • (5)保持效果与记忆任务的长久性有关。
• 2.及时复习 • 根据遗忘的发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 复习疏 • 4.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 5.多结合实践
思维
• 动物有思维吗? • 动物的思维是低级的,与人类的思维有本 质的区别。 • 动物思维缺乏概括性 • 动物思维缺乏能动性 • 动物思维缺乏目的性 • 动物思维缺乏预见性